国外古书能否全部扫描成电子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2收藏

国外古书能否全部扫描成电子版,第1张

海外古籍数字化回归:如何做到“为天下人所用”?

南方周末

原创

2021-6-2 00:09 · 《南方周末》官方账号

陈力和何梦超讨论古籍数字化方法。 (达摩院供图/图)

流散海外八十多年后,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中的《宋百家诗存》重现大众视野。

在扫描影像中,这本中国古籍上的水浸、虫噬、霉变历历可见,每一处都是历史的风霜。1790年左右,《宋百家诗存》随《四库全书》入藏杭州文澜阁,清咸丰年间在太平军入杭后散失,1861年左右被嘉业堂收藏。抗战时期,部分嘉业堂藏书流落到了上海,可能被日本人收购,并于1949年辗转到了美国,如今藏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

东亚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中国古籍善本,截至2021年5月18日,其中二十万页被扫描影像、读取文字,以数字化形式回归祖国。

这是海外古籍回归项目“汉典重光”的成果之一。这批数字化古籍善本中既有宋元本,也有明清至民国时期著名学者的稿本、抄本,其中一些是以前很少有人见过的珍贵藏本,比如清文澜阁本《宋百家诗存》。

古籍流散海外的原因多种多样,实体回归几乎是不可能的,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数字化回归。

此前的古籍数字化平台,大多是展示扫描后的古籍,读者只能在这些平台阅读,无法就书中内容进行检索分析。此次汉典重光的数字化团队不仅将古籍扫描,还将扫描下来的识别转化成了电子文字。搜索某一字词,可以跳转到字词所在书本的具体章节段落。

这些古籍资源将向公众免费开放。阿里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表示,汉典重光古籍数字化平台将被捐赠给权威公共机构长期运营。

“让蒙尘的古籍重焕新生”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力是汉典重光项目的古籍专家。陈力的父亲是教历史的,1977年,陈力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一届考生,填报的所有志愿都与历史、中文、图书馆相关,最后被省内第一志愿四川大学历史系录取,从此“一辈子都在做这个”,对古籍积累下一份深厚的感情。

在汉典重光项目之前,陈力已经参与过古籍数字化项目。他曾经在国家图书馆工作18年,其中一半的时间分管古籍,经手过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一个古籍数字化回归项目。2009年,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专门从美国飞到中国商量相关事宜,目录都筛选完成了,也做完了一部分书的扫描,但项目最终因为资金、技术等没能达到预期而搁浅。

这次未竟的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汉典重光项目的起源。在哈佛大学访问期间,高晓

古籍数字化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一种,让许多珍贵古籍面向更多人展露“真颜”,各地读者可随时随地访问指尖上的图书馆,品读中华优秀传统典籍,有力地促进了学术研究和古籍知识推广。举例来说,原来的文溯阁《四库全书》珍藏于库房中,一般人根本看不到,现在通过古籍数字化,我们才得以看到这部宏伟巨著。顺带一提,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采用的数字化设备是北京市汉龙实业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赛数系列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正是得益于这种专业的数字化设备,高质量的数字化才得以实现。

多年来,郑州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和公共文化机构免费为大众服务的理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实施了“四免四服务”措施(“四免”:阅览报刊免证免费、读者活动免费、残疾人阅览电子读物上网免费、少儿读者视听和游艺免费;“四服务”:全年365天开放服务、借阅全部开架服务、科研课题跟踪服务、残疾人上门送书服务),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现开设有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报刊、古籍文献、艺术地理、电子阅览、残障阅览等15个对外借阅服务窗口,全馆每周开放时间达80小时,年接待读者达60多万人次。从2011年2月14日起,按照国家关于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相关要求,取消了办证注册费、上网费等,使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实现免费。

郑州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尝试。先后已建立了郑州送变电社区、南阳寨社区、郑州监狱、管城回族区4个分馆,郑州交巡警九大队、郑州盲聋哑学校等30多个图书流通点和服务点,初步形成了一个主馆、四个分馆和多个小型乡村、社区和单位阅读站为一体的图书馆服务体系。2010年6月,又引进了河南省首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进一步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辐射面和影响力。

2008年6月,郑州市政府投入专项经费490万元,在郑州图书馆建成了标准较高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郑州支中心”。支中心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郑州图书馆数字文化网于2009年8月投入使用。

国外古书能否全部扫描成电子版

海外古籍数字化回归:如何做到“为天下人所用”?南方周末原创2021-6-2 00:09 · 《南方周末》官方账号陈力和何梦超讨论古籍数字化方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