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美食名录
国家级非遗美食名录有:方城烩面、柳州螺蛳粉、北京烤鸭、河北驴肉火烧、天津煎饼果子等。
1、方城烩面
河南的方城烩面和郑州烩面都被列入了省级非遗,而在众多河南人眼中却认为方城烩面要比郑州烩面好吃。
2、柳州螺蛳粉
柳州螺蛳粉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收获了众多粉丝,人称“天下第一粉”。因其酸、辣、爽、鲜、烫的独特风味而走向了全世界。一碗螺蛳粉里边有软韧爽口的米粉,酸爽鲜脆的酸笋,还有酥脆鲜香的腐竹等食材。
3、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这道美食可以说是世界闻名,很多外国友人对它的评价度都非常高,说这是他们吃过最美味的食物,鸭皮松脆,鸭肉柔软鲜嫩,再搭配上甜咸海鲜酱料和尖锐的葱,太享受了。
4、河北驴肉火烧
河北驴肉火烧被列入省级非遗,它属于一道历史悠久的小吃,起源于明建文二年。自古就有“天上有龙肉,地下有驴肉”的说法,驴肉的肉质比牛肉纤维要细腻,肉质红嫩,口感更好,既没羊肉的膻味,也没猪肉的肥腻。
5、天津煎饼果子
天津煎饼果子被列入了市级非遗,面皮呈现黄绿色,厚薄均匀,咬上一口,可以闻到豆面的香味和鸡蛋的香味,里边再加上果子,吃着焦脆弹牙,百吃不厌。
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本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10部古籍,包括3部汉文古籍和7部藏文古籍,分属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汉文1部藏文7部)、敦煌研究院(汉文1部)和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汉文1部)。
我省本批入选的3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分别为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和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加上此前入选的甘肃省图书馆(第一批)、兰州大学图书馆(第二批)、拉卜楞寺藏经楼(第二批)和天水市图书馆(第三批),全省已有7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布,湖北省中药炮制技艺首次入选。
6月10日上午,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140项,湖北省合计18个项目入选。
其中,中药炮制技艺(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成为湖北省首个入选的中药炮制技术。
据悉,此次湖北省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包括天门渔鼓、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等5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的,包括禹的传说(武汉大禹治水传说)、中药炮制技艺(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等13项。
中药炮制技艺之代表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是以彭银亭为代表的,兴起于明嘉靖时期、传承至今的汉口帮特色制药技艺。其技艺包括净制、切制、炒制、蒸制、复制等,核心为“是药不丢、非药不用;依候而制、减毒增效”,体现了资源节约、纯净用药、辩证制药、安全有效的炮制理念。
以上内容参考 楚天都市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布,湖北省中药炮制技艺首次入选
安徽省图书馆是免费的,不需要注册费。
安徽省图书馆位于合肥市芜湖路74号,与合肥市包河相伴,是安徽省重点文化工程,是标志性文化建筑。建于1913年,也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是国家举办的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文化信息服务机构。
据2018年4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安徽省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69万平方米,馆藏文献447万余册,包括古籍线装书43511部351692册。其中善本3209部32682册,126部珍贵古籍入选前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馆藏中,还建有章伯钧等安徽名人专藏。数字资源总量达15552TB。
中国数字图书馆安徽分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安徽省级分中心以及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均设在安徽省图书馆,分别承担着数字文献资源的加工收藏与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技术培训和资源建设,组织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古籍修复培训和古籍保护研究等工作。
相信很多小伙伴对自己即将成为东北师大人,有了把握,那师大的教学资源如何呢?作为师大的“老“学长,让我给大家科普吧。
历史底蕴: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学校原名东北大学,建校于1946年,是中国***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教师团队:东北师范大学拥有一支奋发有为、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队伍,目前全校共有1730名专任教师,其中有教授560人,副教授657人,名誉教授33人,在聘外籍客座教授15人,更有毕业于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28名国外专家长期在校授课。
科研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共有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98个,其中文科41个,理科57个。校内有共有科研机构141个,其中文科112个,理科29个。
迄今为止,我国一共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第一批、第二批、第五批均有酿酒技艺项目。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共计185项非遗项目。其中,柳州螺蛳粉、沙县小吃、火宫殿臭豆腐等制作技艺上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文旅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务院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11年、2014年、2021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557项。
目前公布的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将现存非遗分为了十大门类。尽管形式各异,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凝聚了中华人民的智慧。
2021年,大禹治水传说入选我国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大禹治水传说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反映大禹在我国中部长江流域治水的神话故事,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这个传说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抗击精神,还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精神。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后来被史记等正史所记载,流传至今。
这个传说讲述了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历经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成功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形象被描绘为勤勉、勇敢、无私、智慧,深受人们的敬仰和崇拜。2021年,大禹治水传说入选我国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个传说的入选不仅是对大禹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古代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视。
历史意义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但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执工具,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
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大禹治水
国家级非遗美食名录
本文2023-11-01 00:34:2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