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文献通考》的岭南少数民族史学专篇是怎样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通典》、《文献通考》的岭南少数民族史学专篇是怎样的?,第1张

       唐代对岭南少数民族的治理,主要通过郡县制和羁縻之制并行的方式。唐初继承隋朝利用洗冯家族控制岭南的政策,先后设置了岭南、桂管、容管、邕管、安南五经略使,称岭南五管,由广州刺史任岭南五管经略使。到唐懿宗时分为岭南东、西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宋代对岭南少数民族主要继承唐的羁縻制度,而将边郡进一步内地化,对直接统治的少数民族地区征收赋役,其他则建立羁縻州县。其中最让史家关注的是侬智高的起义和海南黎族的顺俗治理。

        唐宋撰成的《通典》和《文献通考》是两部有关岭南民族历史的重要著述。 杜佑从唐玄宗时代到宪宗六朝,长期出将入相,政治经验、履历历练,都非常丰富,是他的《通典》具有综合与全面性的基础。《通典》叙述历代典章制度,以所记唐代最为齐全详细,资料的可靠性不容置疑。《通典·边防典》中的“南蛮”下,就可看成是一部唐代的岭南少数民族通史。特点上表现为内容全面,古今贯通,丰富的议论,脉络清晰,珍贵的自注,进步的民族观和民族史观。这是我们理解《通典·边防典》中的“南蛮”下的岭南部分的较好的视角。 《通典·边防四》卷一八八《南蛮下》,小序中主要是以岭南地理行政区划为核心的叙述,接着是岭南蛮獠的叙述,内容侧重民族关系史,特别是在中央地方的关系上。

         时间截止到大历年间。《通典》卷一八四《州郡十四》讲述岭南风俗“五岭之南,人杂夷獠,不知教义,以富为雄。珠崖环海,尤难宾服,是以汉室尝罢弃之。大抵南方遐阻,人强吏懦,豪富兼并,役属贫弱,俘掠不忌,古今是同。其性轻悍,易兴迷节”。又自注“父子别业,父贫乃有质身于子者。其富豪并铸铜为大鼓,初成,悬于庭中,置酒以招同类。又多构仇怨,欲相攻击,则鸣此鼓,到者如云。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本之旧事,尉佗於汉,自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故俚人呼其所尊为倒老也。言讹故又称都老云”。将两者结合,就可以勾画出岭南少数民族的风俗和区域变迁。 该书将岭南作为一个整体的民族区域叙述是具有远见卓识的。

         书中记录的岭南少数民族及有关地区的社会历史,各少数民族与中原的关系,都是把岭南作为民族、军事、地理等方面的叙述单位,将岭南作为整体来讨论,至今对学界反思岭南研究,推进岭南研究,仍旧意义重大。 《文献通考》,宋末元初马端临作。他的父亲马廷鸾,在宋理宗时曾任史馆校勘、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等史官,宋度宗时任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直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这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在自序中认为历史要继承,也有发展,认为“会通因仍之道”“自有体要”,《文献通考》实际贯彻了马端临的历史观点和史学思考。 《文献通考》分为二十四门,每门都有小序在卷首,门下有子目,内容按时间顺序叙述,在叙述中时有论断,即所谓的“献”。作者对北方民族在宋时期的发展缺乏了解,故作品侧重南方民族的记载。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唐宋八大家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唐宋八大家古籍文献展”在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典籍展示啦。此次展览作为辽宁省博物馆“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文物精品展”年度大展。这次的献展都出现了哪些珍藏的宝贝呢?

有韩愈、柳宗元,文推韩柳著,朱熹考异宋绍定六(1233)临江军学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元刻本。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明初刻本 。柳文七卷(唐)柳宗元撰 (明)茅坤评点,明闵氏刻朱墨套印本。

六一居士最能赋 ,欧阳文集五十卷(宋)欧阳修撰年谱一卷(宋)胡柯撰,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李冕刻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宋)欧阳修撰年谱一卷(宋)胡柯撰明天顺六年(1462)程宗刻弘治五年(1492)递修本。眉山三苏宋儒宗,苏洵撰,清乾隆果亲王府刻本。

苏文忠公全集一百十一卷(宋)苏轼撰 (明)陈仁锡选评,明嘉靖十三年(1534)江西布政司刻本。苏文奇赏五十卷,明崇祯四年(1631)陈仁锡刻本。明万历七年(1579)茅一桂刻唐宋八大家文钞本,后来谁与子争先临川先生文集一百卷目录二卷,(宋)王安石撰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何迁刻本,曾子文章众无有,南丰先生元丰类稿五十卷,(宋)曾巩撰,明成化八年(1472)南豊县刻递修本。

此外,此次展览还精选了八大家的名篇如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黔之驴》,苏洵的《木假山记》,苏轼的《赤壁赋》,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王安石的《伤仲永》,曾巩的《墨池记》等宝贝。

岭南的名称最早见于《史记》。

岭南土著先民是古百越族群的一支,被称为“南越族”。这支“南越”原著民族生活在岭南的两广(包括今越南一部)地区。而“南越”之称谓,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又称之为“南粤”。

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广东、广西是岭南文化发源地。

岭南古为百越之一,是南越族生息居住的地方。先秦古籍对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的族群,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诸越等。包括“吴越”(苏南、浙北一带)、“闽越”(福建一带)、“扬越”(江西、湖南一带)、“南越”(广东一带)等[1] 。秦末汉初,岭南是南越国的辖地。

《晋书·地理志下》将秦代所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称为“岭南三郡”,明确了岭南的区域范围。岭南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范围包括了今广东、海南、广西的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宋以后,越南北部才分离出去。五岭不单是指五个岭名,也包括穿越南岭的五条通道。

论文中引用古籍文献标注方式如下:

1、刻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版本、页码。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仍用汉字数字,下同。页码应注明a、b面。

2、点校本、整理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可在出版时间后注明“标点本”“整理本”。

3、影印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影印)页码。可在出版时间后注明“影印本”。为便于读者查找,缩印的古籍,引用页码还可标明上、中、下栏(选项)。

4、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卷次/丛书项(选项,丛书名用书名号)/版本或出版信息/页码。

5、地方志

唐宋时期的地方志多系私人著作,可标注作者;明清以后的地方志一般不标注作者,书名其前冠以修纂成书时的年代(年号);民国地方志,在书名前冠加“民国”二字。新影印(缩印)的地方志可采用新页码。

6、常用基本典籍,官修大型典籍以及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唐文》、《册府元龟》、《清实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陶渊明集》等。

7、编年体典籍,如需要,可注出文字所属之年月甲子(日)。

考工记,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专著,上面记载了很多刺绣的方法;刺绣技法的传承也是对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这对于我国一些服装设计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让我们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能够培养我们的文化自信,将这些古代刺绣技法传到世界各地,也能够增强中国的影响力。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