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聪明小孩的故事文言文
1 关于聪明小孩的文言文诗句
关于聪明小孩的文言文诗句 1找有关于聪明儿童的古文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2古代儿童聪明的文言文
1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 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2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 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 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 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 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足叔)□(足昔)。 3 锺毓、锺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锺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 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 锺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 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 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 柳宗元《童区寄传》 si=2。
3关于写小孩聪明的文言文 带翻译
“司马光砸缸”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水溅了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操的儿子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4急需
曹植的
原文: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就,可观。太祖甚异之。
译文: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诗经》、《论语》及其他诗词歌赋几十万字的文章,善于文章写作。太祖曹操曾经看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吗?”曹植跪下回答:“我的言论是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就成文章了,您可以当面考我,为什么还要请老师呢?”当时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让所有的儿子都到台上,让他们以铜雀台为题写一篇文章。曹植挥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很有文采。曹操感到十分惊异
5关于古代聪颖少年的文言文
伤仲永 shangzhongyong(王安石)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古代儿童聪明的文言文关于古代儿童聪明伶俐的文言文
柳宗元《童区寄传》si=2少年曹冲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锐,即施行焉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手?”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三国志 武文世王公传》 何晏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 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世说新语》 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少年孔融 融幼有异才[一]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 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 则融与君累世通家”觽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 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 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注[一]融家传曰:“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后汉书 孔融传》 少年诸葛恪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侍太子登讲论道艺,并为宾友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竺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绩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乃以驴赐恪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命恪行酒,至张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曰:“卿其能令张公辞屈,乃当饮之耳”恪难昭曰:“昔师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犹未告老也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昭卒无辞,遂为尽爵。
7关于一个聪明儿童的文言文 如 司马光就友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上去以后,一起坐到了座位上。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后非常窘迫。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
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
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
谢道韫还是个小MM的时候就相当了得。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
不要小看这一赞,谢安何等样人,不说他在淝水之战中的镇定气度,也不说他权谋机变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归隐的澹泊心态,只说后世的诗仙李太白向来眼高于顶,有着天子呼来不上来的狂气,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这个东山不出的谢安石。其时天下号称名士的何止千万,能得谢安一赞几乎可以藉此荣耀终身。
另一则故事就更经典了,一次冬日谢氏家族聚会,正赶上大雪鹅毛般片片落下,谢安于温酒赏雪之余,雅兴大发,问在座的谢氏后辈,飘飘大雪何所似?谢道韫的堂哥谢明接口:“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位老兄空中撒盐何故,难道想人工降雪?:))。
谢道韫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风起。”简单一句,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谢安大声称善,夸奖道韫敏慧过人。
孔融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注意,后来以他为楷模浇铸出来的成批作品,可没法跟这个始作俑者相提并论)。有关孔融,还有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
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
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孙权曾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曹操想观赏雉鸡舞蹈,但使尽办法,这珍禽就是不鸣不舞,让人徒叹奈何。
曹冲想出一个办法,让人制作一面大镜,摆在雉鸡面前。那雉鸡于镜中看到同类,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将起来,这一下对镜成双,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体现了曹冲的智慧,还表现了他宽厚仁慈的一面。一次,曹操坐骑的马鞍放在仓库中,不慎被老鼠咬坏。
库吏大惊失色,自认必死。曹冲知道后,心生一计:他先用利刃将自己的单衣穿戳成鼠齿状,然后装成一脸愁色的样子去见父亲。
曹操问他何事忧虑?曹冲说:“世俗以为鼠齿衣者,其主不利。今单衣见齿,是以忧戚。”
曹操赶紧安慰爱子,说:“此妄言耳,无所苦也。”过了一会儿,库吏前来报道曹操那桩马鞍被鼠咬坏一事,曹操听后,笑着说:“连我儿子的单衣都被咬坏,何况马鞍乎?”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思。
据说,每当曹冲见到当刑者,总要上去寻问是否冤枉,是否处理过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设法为之救命或减刑;每当见到那些勤奋而能干的官吏因小过或失误而触犯法律,他都要亲自到曹操那里说情,请求父王宽大。史书称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
——这种悲悯宽厚的气质在。
8急需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1 关于写小孩聪明的文言文 带翻译
“司马光砸缸”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水溅了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操的儿子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 较短的(文言文)表现古代小孩聪明的故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 收集有关描写古代聪慧儿童生活的文言文,现代文(短的)《童区寄传》 童区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4 收集有关描写古代聪慧儿童生活的文言文,现代文(短的)《童区寄传》
童区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5 求体现儿童智慧的文言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上去以后,一起坐到了座位上。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后非常窘迫。
6 求体现儿童智慧的文言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上去以后,一起坐到了座位上。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后非常窘迫。
7 聪明少年(古文)写了几件事甘罗 12岁出使
曹冲 曹冲称象
孔融 四岁让梨
骆宾王 七岁作诗
司马光砸缸
陈元方(陈纪)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就到了。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嬉戏。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已经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应有的行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抛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的表现)。”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8 形容儿童聪明的词别具慧眼 慧:聪明,有才智。
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伶牙俐齿 伶、俐:聪明、乖巧。形容为人机灵,能说会道 卖乖弄俏 形容卖弄聪明,故作媚态 百伶百俐 形容非常聪明乖巧。
冰雪聪明 比喻人聪明非凡。 聪明一世 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聪明伶俐 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
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大巧若拙 拙:笨。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福慧双修 指既有福,又聪明。
好汉不吃眼前亏 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敬谢不敏 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
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精明强干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绝圣弃智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
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兰质蕙心 形容美丽而聪明。
口齿伶俐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
形容口才好。 弄巧成拙 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冥顽不灵 冥顽:愚钝无知;不灵:不聪明。形容愚昧无知。
七行俱下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千虑一失 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上智下愚 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
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识时务者为俊杰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
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投机取巧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
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 小时了了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秀外慧中 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足智多谋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自作聪明 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辨日炎凉 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
后以之形容儿童的聪明早慧。 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聪明绝世 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聪明睿智 聪明:天资高,智力发达。
睿智:智能,英明而有远见。天资高,有智能,有远见。
亦作“聪明睿哲”、“聪明睿达”。 聪明正直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
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好行小慧 爱耍小聪明。
慧心妙舌 聪明的心灵,巧妙的口才。 慧心巧思 聪明的心地,精巧的构思。
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别出心裁。 谨谢不敏 犹言敬谢不敏。
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不敏,不聪明,无能力。
锦心绣肠 形容文思优美,聪明有才。 精明能干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绝顶聪明 绝顶:极端。形容异常聪明。
敏而好学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目达耳通 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七窍玲珑 形容聪明灵巧。
相传心有七窍,故称。 人穷智短 指人穷了,言行也就显得笨拙不聪明。
剔透玲珑 ①形容灵巧可爱。②比喻人的聪明伶俐。
小黠大痴 好弄小聪明而实际上很愚笨。 颖悟绝伦 颖悟:聪颖。
绝伦:超过同辈。聪明过人。
亦作“颖悟绝人”。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
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予智予雄 自以为聪明和英雄。
形容妄自尊大。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
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抓乖弄俏 耍聪明,卖弄乖巧。
下笔成文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解释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示例他文思敏捷,~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非常聪明,他读过很多书,做文章是又快又好。曹操故意考他,曹操说自 明昭昏蒙 〖解释〗昭:明白;蒙:愚昧无知。
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时势造英雄 〖解释〗时势:一段时期内的客观形势。
特定的历史条件,如社会动荡,使人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并相互作用,使之成为英雄人物。 万物之灵 〖解释〗万物:泛指天地间的所有生物;灵:聪明、灵巧。
世上一切物种中最有灵性的。指人而言。
颖悟绝人 〖解释〗颖悟:聪颖。绝人:超过同辈。
聪明过人。同“颖悟绝伦”。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解释〗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谢谢。
古代像王戎这样聪颖机智的孩子有陈元方、司马光等。
1、陈元方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2、司马光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灵,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
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古代神童的故事
所谓神童,就是指才赋出众的儿童,在诗文、音乐或某些技艺上的表现较同年龄的小朋友优越。
在我国古代,人们喜欢把那些幼而敏慧,少而老成的幼儿同一般幼儿区别开来,把他们称之为神童,以给予特别重视。自古以来,神童的故事就源源不断,中国历史上的神童也是层次不穷。
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中国历史上才华出众的十位神童代表。甘罗12岁为丞相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
甘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
“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
甘罗十二岁时,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
吕不韦无计可施,那时年仅十二岁的甘罗,就对国事了如指掌,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
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 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由此可见甘罗的才智,不但同龄人不可比,就连一般成人也不如,神童也!曹冲惊人的智慧在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冲了。曹冲,曹操之子。
曹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5,6岁其才智便达到成人水平,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魏书邓哀王冲传》还记载了一件事,说当时曹操以大军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严厉,这导致经常有冤案发生。有一次,放在仓库里的一副马鞍被老鼠咬坏了,恰好那是曹操的。
仓库管理的士兵吓坏了,认为自己一定在劫难逃,死定了。曹冲知道以后,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装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脸愁容。
曹操见到以后,就问他怎么了。他回答说:“大家都说,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
曹操笑了笑说:“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会有什么幸与不幸的”。后来,那个仓库管理的士兵还是如实地上报了老鼠咬破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冲的用意,笑了笑,便没有再追究这件事了。
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权术的曹丕,曹冲的智慧可以说是惊人的。其实曹冲不仅有这类“小聪明”,而且“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
经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来办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据史书记载:“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
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
曹冲无疑是个天才,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年纪很小,就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可惜他仅仅活到十三岁就患急病死去了。
元嘉神仙童子北朝时有个叫元嘉的孩子,因为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多件事情,被称为神仙童子。元嘉曾做过这样的表演:双手均拿著笔,左圆右方的画著,口中则一字不漏地背诵文章,同时也能准确无误地数著正在吃草的羊群数目。
他的脑子也没有闲著,正构思著一首五言诗,并用脚夹著笔把这首五言诗工工整整地写在在地面的纸上。他同时做著这六件不同的事,每一件都完成得非常好,目睹者无不惊讶万分。
司马光破瓮救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司马光砸缸”的儿童故事,在当时的东京、洛阳一带就有人把这个故事画成《小儿击瓮图》广为流传。司马光砸缸故事说的就是: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传为千古佳话。老子年幼论祸福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老子标准像想家之一,是道。
2 有关古代小神童的故事、伤仲永宋代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一样招待,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一、善于独立思考 神童大都善于独立思考,不盲从,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据《儿世说》所记,神童岳柱8岁时,观其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画的陶母家贫为待客人,剪发以换酒,岳柱观画发现陶母手上戴着金钏,他就指着金钏问其师说:“此可易酒,何用剪发?”老师何澄大为惊奇。 清代著名学者戴东原10岁时老师对他说:“《大学》里头的章句是圣人孔夫子的言论由曾子记述下来的;其中也有曾子的言论,那是由曾子的学生记述下来的。”
戴东原听了便问:“怎么知道这是孔子的言论,由曾子记述的,那是曾子的言论,由曾子的学生记述的呢?”老师回答说:“那是先儒朱熹的注解里说的。”戴东原纳闷了,又问:“朱熹何时人?”老师说:“南宋时人。”
戴东原又问:“孔子、曾子何时人?”老师说:“东周时人。”戴东原又问:“东周和南宋相隔有多久?”老师说:“大概二千多年。”
戴东原更加疑惑:“既然相隔二千多年,朱子何以知孔子、曾子的事呢?”问得老师无言以答。 神童不但善于独立思考,还能在此基础上独创解决问题。
据《儿世说》记,“司马光公幼与群儿戏,一儿堕水瓮中,群儿警走,公取石破其瓮,即得出。”“文彦博。
潞公,幼与群公击球,球蹴入柱穴中,公以水灌之,球浮即出。”以石击瓮和以水灌穴,这是当时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也是超出常规的解决办法,其他幼儿或警走,或无以策对,而司马光和文彦博却能机敏、独立地找到特殊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正是他们与一般幼儿智能上的差异所在。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神童甘罗,十二岁时为秦相吕不韦的舍人。当时秦始皇想派臣张唐出燕国为相,联燕伐赵,以开拓河间之地。
张唐对吕不韦说:“当初我为秦昭王伐赵,赵国十分怨恨我,曾说:谁要是能抓到张唐,赏百之地。今去燕,必经过赵国,所以我不能去。”
吕不韦听了很不高兴,但也未勉强他。甘罗问吕不韦:“君侯为什么这么不高兴。”
吕不韦说:“我令蔡泽为燕国做事三年了,燕国将太子子丹作为人质入秦,我亲自请张唐去燕国为相,他不肯去。”甘罗说:“我去请他。”
吕不韦叱责他说:“去!我亲自请他都不肯,你怎么能行?”甘罗说:“大项橐七岁为孔子师,而我今已十二岁,你可让我去试试,为什么要叱责我?”于是甘罗去见张唐,问张唐:“你的功劳,可与武安君相比吗?”张唐答曰:“武安君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北面威震燕国和赵国,战胜攻取,破城陷邑不知其数,我不如他。”甘罗说:“在秦国,应侯与文信侯(吕不韦)谁的权力大?”张唐答:“应侯不如文信侯。”
甘罗说:“应侯想攻打赵国,而武安君从中阻挠,因而离开咸阳七路而立死于杜邮。今天文信侯亲自请你去燕国为相,而你不肯去,我不知你将死于何处。”
张唐便答应去燕国。张唐出发后不几日,甘罗对文信侯吕不韦说:“请借我五辆车,为张唐先报赵国。”
文信侯吕不韦乃入奏秦始皇说:“昔日甘茂的孙子甘罗,虽然年少,但是名家的子孙,对其才能诸侯都有所耳闻。今张唐称病本不想去燕国,由于甘罗前往说服而去了。
3 描写“神童”的文言文有哪些描写“神童”的文言文有:《伤仲永》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 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 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 如此其贤也, 不受之人, 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 古代儿童聪明的文言文1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 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2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 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 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 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 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足叔)□(足昔)。 3 锺毓、锺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锺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 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 锺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 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 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 柳宗元《童区寄传》 si=2。
5 有关古代小神童的故事、孔融让梨 据刘义庆所编《世说新语》中所记,年仅十岁的孔文举,随父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气,官拜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人都很有才能,需称为其表亲才得以进。当时文举来到李府,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的君亲。”得入。见面后,李元礼便问他:“你和我有何亲戚关系?”文举回答说:“过去,我的先人仲尼与你的先人伯阳有师生之尊,所以我与你有通世之好。”李元礼和宾客莫不为之惊奇。后来太中大夫陈韪到了,别人就把刚才的事告诉了陈韪,陈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甘罗十二拜相
《儿世说》记,詹金龙,五岁时皇帝召见,以果品赐给金龙。他对曰:“一盂果子赐五岁之神童。”皇帝曰:“三尺草莽。”他对曰:“万年天子。
李东阳,被举为神童,入朝见皇帝,因人小跨不过门槛。皇帝说:“神童足短。”他对曰:“天子门高。”
何妥,八岁,顾良与他开玩笑说:“汝姓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他答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
张玄之,八岁时缺齿。别人对他戏言:“君口中何为开狗窦?”他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方仲永 江郎才尽
谢道韫也是吧,奇女子。
具体每个人的事,去找啊
6 古代机智少年儿童的文言文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孔融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东吴君臣,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切的关系孙权就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孙权命恪把盏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谓恪曰:“汝能强子布饮乎?”恪领命,乃谓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权因此爱之,故命辅太子
7 古代神童的文章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8 关于中国古代神童的成语和故事甘罗十二拜相、江郎才尽
据《儿世说》所记,神童岳柱8岁时,观其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画的陶母家贫为待客人,剪发以换酒,岳柱观画发现陶母手上戴着金钏,他就指着金钏问其师说:“此可易酒,何用剪发?”老师何澄大为惊奇。据说,清代著名学者戴东原10岁时老师对他说:“《大学》里头的章句是圣人孔夫子的言论由曾子记述下来的;其中也有曾子的言论,那是由曾子的学生记述下来的。”戴东原听了便问:“怎么知道这是孔子的言论,由曾子记述的,那是曾子的言论,由曾子的学生记述的呢?”老师回答说:“那是先儒朱熹的注解里说的。”戴东原纳闷了,又问:“朱熹何时人?”老师说:“南宋时人。”戴东原又问:“孔子、曾子何时人?”老师说:“东周时人。”戴东原又问:“东周和南宋相隔有多久?”老师说:“大概二千多年。”戴东原更加疑惑:“既然相隔二千多年,朱子何以知孔子、曾子的事呢?”问得老师无言以答。
曹冲
曹操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几个儿子,文功武略,各有卓越之处,而他最喜爱的,首推曹冲。古代所谓神童,以语言天赋突出的居多,曹冲却表现出解决问题的高超思维能力。曹冲七岁时以等量置换的办法称大象体重,不但震惊了当时之众,也流传千古,成为最经典的儿童智力启蒙故事之一。
还有一个典故:孙权曾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曹操想观赏雉鸡舞蹈,但使尽办法,这珍禽就是不鸣不舞,让人徒叹奈何。曹冲想出一个办法,让人制作一面大镜,摆在雉鸡面前。那雉鸡于镜中看到同类,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将起来,这一下对镜成双,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体现了曹冲的智慧,还表现了他宽厚仁慈的一面。一次,曹操坐骑的马鞍放在仓库中,不慎被老鼠咬坏。库吏大惊失色,自认必死。曹冲知道后,心生一计:他先用利刃将自己的单衣穿戳成鼠齿状,然后装成一脸愁色的样子去见父亲。曹操问他何事忧虑?曹冲说:“世俗以为鼠齿衣者,其主不利。今单衣见齿,是以忧戚。”曹操赶紧安慰爱子,说:“此妄言耳,无所苦也。”过了一会儿,库吏前来报道曹操那桩马鞍被鼠咬坏一事,曹操听后,笑着说:“连我儿子的单衣都被咬坏,何况马鞍乎?”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思。据说,每当曹冲见到当刑者,总要上去寻问是否冤枉,是否处理过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设法为之救命或减刑;每当见到那些勤奋而能干的官吏因小过或失误而触犯法律,他都要亲自到曹操那里说情,请求父王宽大。史书称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这种悲悯宽厚的气质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简直催人泪下。
可恨天道难测。上苍把智慧慷慨地赋予曹冲,却又残酷地掠走他的生命。建安十三年,年仅十三岁的曹冲突患大病而亡,据后人推断,可能是“绞肠痧”。曹冲的夭折,留给历史一道残缺的美丽,留给后人一份遗憾的叹息。
也许上天的深远用意,非我等凡胎肉眼所能看穿。
曹冲死后,曹操悲痛万分,曹丕来宽慰他,曹操说道:“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们的大幸。”曹丕即位后,也经常对臣下说:“若使仓舒(曹冲之字)在,我亦无天下。”可见,曹冲之死,客观上为曹丕争夺王位扫除了最大障碍。
才高八斗的曹植,力能搏虎的曹彰,都在争当曹操继承人的交锋中郁郁而终。假使曹冲活着,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又有谁能够预料呢?
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历史上的王戎是个很难下定义的人物,简直具有典型的性格分裂症状。《世说新语》里有关他的条款还有许多,摘列一二,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1,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王戎在其侄子结婚时送过一件单衣,后来数次讨还)
2,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书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王戎作司徒的时候富了起来,一到天黑就和老婆关起门来数钱)
3,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王戎家的李子树品种优良,卖的时候怕别人引进,先把核钻破)
4,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女儿出嫁借了他的钱,他就甩脸子看,女儿还了钱,马上眉开眼笑)
单从上面的记载来看,王戎的吝啬,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世说俭啬第二十九》中记载了九条俭啬的故事,他一人就占了四条。但是在同一本《世说新语》里,他却另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1,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
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译:王戎、和峤都很孝,同时死了老母。和峤规规矩矩服丧,王戎虽然不遵守规矩路数守孝,却因为痛苦而消瘦得像只干干鸡了。)
2,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他作官的老爹有清官的名声,死后,下面的人送钱数百万表示怀念,王戎一概拒绝)
3,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魏明帝虐待老虎还招呼老百姓围观。老虎一声大吼,吓得众人屁滚尿流,七岁的王戎却镇定自若)
4,王戎丧儿,“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他死了儿子,哭得昏天黑地,天性流露)
5,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
者无预焉。”
(阮籍有酒,给小王戎喝)
6,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本条出自《晋书》——并非无殊能,只怕是不愿表现殊能,尽到本分就成了)
这几条描写的王戎,至情至性,临危不惧,见财不贪,实在无法把他和那个吝啬的王戎统一起来。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分析,王戎的吝啬极有可能是一种韬晦之计,作秀的成分很大。否则,依照嵇康阮籍等人的性子,如何肯和一个卑下贪婪的家伙混在一起号称“竹林七贤”呢?
王戎曾经带兵参加灭吴的战争,也算文功武略齐备,从234年生到305年没,活了七十一岁,最后死于“八王之乱”,位至左仆射,司徒。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活到古稀之年,相当的不容易,这恐怕与他自污式的韬晦之计不无关系。
孔融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一个四岁的
关于古代聪明小孩的故事文言文
本文2023-11-01 00:48: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8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