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睾丸炎怎么治疗?
结核性睾丸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近代医家根据中医之原则,结核病是由“流痰”、“痰 核”、“痰火”所致,故将痰湿流结于肾子的疮痨性疾病称之 为子痰。其因为肝痛亏损。络脉空虚,浊痰乘虚下注,结于附睾、睾丸而成。
(一)结核性睾丸炎的临床表现
临床所见:病渐发,进程慢,达到一定体积,方偶发现 附睾尾部硬结,无痛或仅有轻度肿胀疼痛,硬结凹凸不平,大小不等,初期与睾丸分界明显,病变波及睾丸时,附睾和睾丸之分界消失。经数月或数年,附睾结核寒性脓疡形成,与阴囊皮肤粘连,溃破后脓出粘腻,渐变稀少,夹有豆渣样坏死组织,时发时愈。形成窦道。窦道与附睾间有条索状硬韧瘘管相连。输精管精硬,呈串珠状。
附睾结核少数可呈急性之经过,体温升高可达40℃,阴囊红肿疼痛,持续7—8天后,在附睾中遗留局限性硬结,继则皱折变平形成脓肿,溃破而转入慢性。 本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严重者可伴有低热,盗汗、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大便干,舌红少苔, 脉细无力等。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增高;尿液镜检常见有细胞;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血沉加快。
(二)结核性睾丸炎的辨证要点
睾丸、附睾结核祖国医学称之为“子痰”,系指痰湿流结于睾丸或附睾,引起局部硬节、肿痛,甚者化脓破溃,流出稀薄脓水,形成瘘管而经久不愈之疮痨性疾病。子痰在古代文献中虽有论述,但无此病名。如明·汪机于《外科理例·囊痈》中云:“一人年逾五十,患此疮口不敛, ……若溃后虚而不补,少壮者成漏,老弱者不治。”在古代,子痈与肾囊痈尚示能截然分开,因子痈常会波及阴囊,如明申斗垣《外科启玄·卷七》云:“外囊破裂漏水腥臭久治不愈。”清·祁坤《外科大成囊痈》亦云:“因患痔漏而串及 于囊者,肾囊漏也。”此“肾囊漏”即是由子痰病溃后而致。 又如《证治准绳》云:“石灰散,治肾漏,阴囊先肿,后穿破 出黄水,疮如鱼口能致命。”《王氏医存》亦云:“好*者,多咳血,…… 甚者生卵漏,血水成盆……,夏至后常发。”近代 医家根据中医瘤病因“流痰”、“痰核”等所致之理论,而将痰湿流结于睾丸部的疮痨性疾病称之为“子痰”。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之因系由结核杆菌所致,患者一般多有肺结核。肾结核等病史,结核杆菌随血流或淋巴液侵犯附睾,附睾及睾丸结核之后,输精管腔狭窄,管壁粗硬平均, 呈串珠状改变。附睾结核从尾部开始,形成肿块,向上扩及整个附睾,并与睾丸相连。若成寒性脓肿侵及周围组织,明囊皮肤发红、溃破,有干酪样脓液流出,则形成不易愈合之窦道。结核性睾丸炎作为原发感染灶则很少见,但实际上所有未经治疗之结核性附睾炎最终都将波及睾丸,在疾病之晚期将会发生生精停止。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生殖道 结核作为生育力低下或不育之原因已较少见。
(三)结核性睾丸炎的鉴别
①慢性附睾炎:常有急性附睾炎病史,附睾之硬 结质地中等,输精管略增粗,阴囊无异常;
⑨急性睾丸炎 (急性子痈)起病较急,发热恶寒,—侧睾丸肿痛,触压痛剧;
②腮腺炎睾丸炎(卵子瘟):为腮的并发症,腮肿将退而睾丸肿痛,阴囊皮色发红,一般10天左右能消退,不会化脓。
(四)结核性睾丸炎的体会与讨论
1男性内生殖器结核,虽能治愈,但常因输精管道阻塞, 附性腺破坏,而致生育能力无法保证。可见本病早期彻底治疗的重要意义。
2。如有肺结核、肾结核等原发病灶,应该同时积极治疗 之。
3本病西医常用链霉素肌注和雷米封口服,若疗效不佳,可选用利福平、卡那霉素、毗嗪酰胺、紫霉素等抗结核药物。
4附睾结核之结节直径超过o5—1厘米,并已形成寒性脓钟,或已形成窦道,久治不愈者应行附睾切除术治疗,同时切除输精管,但要尽量保留睾丸。
5注意休息,节制房事,避免过分疲劳,平时可用布带或阴囊托将阴囊经常托起。
6加强营养,以清补为主,宜食鸡、鱼、蛋、鳖、龟、淡菜、白木耳、葱菇、海蛰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吃辛辣刺激之物。
结核性附睾炎即附睾结核,其诊断一般较为容易,但本病的早期和急性发作时,应注意与其他附睾疾病、阴囊疾病相鉴别。易与附睾结核相混淆的疾病有慢性附睾炎、阴囊丝虫病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早期附睾结核应与慢性附睾炎鉴别,慢性附睾炎疼痛较明显,常有急性发作及反复发作史,附睾肿块不如结核硬、大,很少形成局限性硬结,不形成窦道,亦无皮肤粘连及输精管串珠样改变。
淋菌性附睾炎有淋球菌感染史,发病较急,局部红、肿、热、痛,尿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其中可查到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尿道分泌物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CR)可查到淋球菌特有的氨基酸序列。
衣原体所致附睾炎也可引起类似淋菌性急性附睾炎,患者有非淋病性尿道炎史,尿道内分泌物多较稀薄呈白色。
阴囊内丝虫病有时可与结核性附睾炎混淆,丝虫病所引起的浸润和硬结在附睾附近的精索内,与附睾可分开,丝虫病硬结往往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改变,而结核病则改变很慢,丝虫病有地区性,患者可同时有橡皮肿及乳糜性鞘膜积液。
正常的附睾有时被误诊为附睾结核,附睾头及尾部稍大或稍硬属正常现象,如果没有浸润或硬结,不能确定诊断,可随诊观察
第一章 外科疾病的命名和分类释义 一、命名 二、分类释义 第二章病因病机 一、外因与内因 二、疮疡与气血、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三章 诊断 第一节 四诊在外科学上的运用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辨阴证阳证 第三节 辨肿痛痒脓 一、辨肿 二、辨痛 三、辨痒 四、辨脓 第四节 辨善恶顺逆 一、辨善恶(五善七恶) 二、辨顺逆 第五节辨经络 第四章 治疗 第一节 内治法 一、内治的三个大法 二、内治法的具体运用 第二节 外治法 一、药物疗法 二、手术疗法 三、其他疗法 第五章 痈 第一节 颈痈、锁喉痈 第二节 脐痈 第三节 囊痈 附:脱囊 附:子痈 第四节 委中毒 第六章 有头疽 附:三陷证 第七章 疖 第一节 暑疖 第二节 蝼蛄疖 第三节 多发性疖病 第八章 疔疮 第一节 颜面部疔疮 第二节 手足部疔疮 第三节 红丝疔 第四节 烂疔 第五节 疫疔 第六节 疔疮走黄 第九章 无头疽 第一节 附骨疽 第二节 胁疽、渊疽、肋疽 第十章 流痰 第十一章 流注 第十二章 岩(癌) 第一节 乳岩 第二节 失荣 第三节、肾岩 第四节 舌岩 第五节 茧唇 第十三章 石疽 第十四章 瘿 第十五章 瘤 第十六章 瘰疬 第十七章 发颐 第十八章 耳病 第一节 耳脓 第二节 耳痔 第十九章 鼻病 第一节 鼻渊 第二节 鼻痔(鼻息肉) 第二十章 乳病 第一节 乳痈 第二节 乳发 第三节 乳疽 第四节 乳中结核 乳疬 乳癖 乳痨(乳痰) 第五节 乳头破碎 第六节 乳漏 第二十一章 内痈 第一节 肠痈 第二节 胃痈 第三节 肝痈 第二十二章 梅毒 第二十三章 肛门病 第一节 痔疮(内痔、外痔、内外痔) 第二节 血栓痔 第三节 息肉痔 第四节 沿肛痔 第五节 锁肛痔 第六节 肛裂 第七节 脱肛 第八节 肛门周围痈疽 第九节 肛漏(痔瘘) 第二十四章 妇人阴疮 第一节 阴肿 第二节 阴蚀 第二十五章 褥疮 第二十六章 臁疮 第二十七章 脱疽 第二十八章 外伤病 第一节 甲疽 第二节 水火烫伤 第三节 冻疮 第二十九章 咬伤病 第一节 毒蛇咬伤 第二节 疯犬咬伤 第三节 毒虫伤 第三十章 皮肤病 第一节 白秃疮 第二节 肥疮 第三节 鹅掌风 第四节 脚湿气附:灰指甲 第五节 天疱疮 第六节 脓窠疮 第七节 丹毒 第八节 热疮 第九节 缠腰火丹 第十节 瘊子 第十一节 疥疮 第十二节 风疹块 第十三节 湿疹 第十四节 漆疮 第十五节 红花草疮 第十六节 沥青疮 第十七节 牛皮癣 第十八节 白疙(松皮癣) 第十九节 白屑风 第二十节 酒齄鼻 第二十一节 粉刺 第二十二节 油风(斑秃) 第二十三节 白驳风 第二十四节 鸡眼 第二十五节 瘢痕疙瘩 第二十六节 皲裂疮 第二十七节 蛇皮癣 第二十八节 体气(狐臭) 第二十九节 麻风附方
结核性睾丸炎怎么治疗?
本文2023-11-01 01:13: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8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