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其他景点:宁夏概况导游词 ·西夏王陵导游词 ·沙湖导游词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5000米,就到了贺兰口。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许多人面形画面简单,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伪装;有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人民在欢庆狩猎丰收时跳舞的情景。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跑的鹿,有双较突出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及飞禽走兽,各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据考证,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能达2000年之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表达情感。愿望。信仰的“艺术心态录”。岩画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奴游牧部落所作;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如今,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各位游客,贺兰口岩画的镌刻,有些是先凿后磨,线条光滑;有些是先勾轮廓,在加深线条。艺术表现手法古朴稚拙,向儿童笔下的形象。即刻画其所见,有直抒其所想,流露出自然与粗犷的神秘魅力。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行,想必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2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岩画分布在贺兰山全长250余公里。从北到南的十多个山口中。在贺兰山树林口。黑石峁。归德沟。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门沟。双龙山。黄羊山。苦井沟,发现岩画群20多处,画面总数约在万幅以上。
这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3各位贵宾。大家好。
大家不远千里来到我们美丽的塞上江南。不知道大家对我们宁夏真正的了解多少呢不了解没关系。这里就有我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黄河中上游。简称‘宁’。东临陕西。北接内蒙。南于甘肃相连。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被称为是‘穆斯林之乡’。人口600多万。回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1/3,多民族在这里团结友爱。安居乐业。这里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历史。美丽的塞上明珠。雄浑的大漠风光。在西部大开发后慢慢的被世人所了解。走向世界。
‘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宁夏397公里。黄河从甘肃黑山峡进入宁夏境内。水流平缓。水面宽广。为宁夏创造了富饶的黄河河套灌区。宁夏引黄灌溉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历代皇帝都比较关心水利工程。秦。汉就有秦渠。汉渠。唐徕渠。汉延渠等渠道。由于黄水中带有大量的泥沙和微量元素。加上宁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宁夏的农副产品也是独占鳌头。更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我国的山脉基本都是东西走向的。而在我们宁夏就有两座南北走向的山脉。这就是有名的贺兰山和六盘山。贺兰山位于宁夏和内蒙的交界处。东西长50-250公里。南北长456公里。贺兰在蒙语里是‘骏马’的意思。宁夏的气候早晚温差大就要归功于贺兰山。因为贺兰山阻挡了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也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成为了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宁夏的大氧吧。贺兰山内有绿色植被19万公顷。稀有动物和国家保护动物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宁夏五宝之一的贺兰石就是产自贺兰山上。在宁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红军长征最后翻越的一座山脉。六盘山。因盘山古道要经六盘才能到达山顶。故名六盘山。伟大的领袖毛爷爷在这里还留下了千古的词篇。《清平乐。六盘山》被称为是南部的‘油盆’现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现在正在开发建设当中。但其秀美的景色还是让人着迷。这两座宝山就像俩个英勇的战士。为宁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门。
‘穆斯林之乡’宁夏。由于回族人口密集。居住习惯。‘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宁夏全区人口的1/3。占全国人口的2/5。灿烂的回族文化和风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现在宁夏的每个角落。。身穿回族服饰的穆斯林人情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金灿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让人为之心动。而独特的生活习俗定会让你流连忘返。位于贺兰山脚下的西夏王陵却又在诉说着曾经的兴衰荣辱。早在1038到1227年。党项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现在的银川建立了大夏政权。由于位于黄河以西。又在我国的西北。被称为西夏。西夏在历史的舞台上存在了189年之久。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历史。就算有的史书中有记载。也是几笔带过而已。《24史》中又唯独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学家称为‘绝学’。全世界认识西夏文字的人没有几个。这个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一时的西夏。因为发生了什么变动。就这样悄然退出了世人们的视线。就让我们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谜一样的国家。
由于宁夏地处西北。被三个沙漠所包围。所以宁夏的风沙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位于石嘴山市的首批5A级生态旅游景区沙湖却有别样的塞上风光。沙湖。顾名思义。有沙有湖。金沙怀抱翠湖。翠湖围绕金沙。俩种风格迥异的景色相互融合。沙湖名声大震。吸引着中外游客到此观光游览。并为宁夏创造可观经济效益。沙山。翠湖。飞鸟。游鱼。芦苇。每个景色看去都是自成一景。却又逃脱不了游人每每的赞叹。而以治沙成果令世人折服的5A级全球五百家环保单位沙坡头也在这片热土上撒下她的妖娆和柔情。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麦草方格沙障’阻挡了43万平方公里腾格里沙漠的脚步。使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在这里穿过。随着沙坡头的开发建设。这里又被誉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去看那一望无际的沙海。骑着沙漠之舟。听着驼铃叮当。展望黄河那性感的曲线。此时的心情。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一片沙有湖相伴。一片沙与河相依。也许。这样的塞上江南。就是梦中追寻过多次的地方!
写作思路:可以写“介绍兵马俑”,将兵马俑的特点详细地介绍一下,比如兵马俑一排排、成千上万,整齐、雄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等等。
正文:
在暑假里,我和妈妈去了临潼兵马俑,远远就看到威严壮观又器宇轩昂的秦始皇大雕像。
原来,这里就是秦始皇的寝陵,“唯有寝陵兵马俑,潼关渭水历千秋。”兵马俑不仅使我们感受到金戈铁马的震撼,更使我们陷入浪花淘尽英雄的沉思。
秦始皇,顾名思义,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当时,秦始皇肯定想把皇位在的子子孙孙中传下去。过了几十年,他死了,他的手下和马车都要埋在土里,给秦始皇陪葬,继续他气吞河山的霸主。
我和妈妈来到三号坑,这是第一个参观点,这里虽然没有兵马俑,但是,这里的土地已经散发着战场的气息,很有秦始皇奋力迎战、开疆辟土的气魄。
接着我们来到二号坑,这里只有五六个兵马俑,里边还有两个战士的骸骨,他们是为秦始皇殉葬的吧。
我们来到了一号坑,这里全都是用铜做成的兵马俑,一排排、成千上万,整齐、雄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在表情不一的兵马俑中,我还找出了和我表情一样的兵马俑呢!
真应该让也来看一看,我想起教我《秦兵马俑》中的句子: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观察,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的……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1、被誉为青铜之冠的是秦始皇帝陵的出土的文物青铜马车。
2、铜车马整体用青铜铸造,使用金银饰件重量超14千克,由3500余个零部件用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是中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所以被誉为“青铜之冠”。
宁夏旅游景点的导游词(精选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宁夏旅游景点的导游词(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宁夏旅游景点的导游词1
高庙坐北朝南,在南北中轴线上,从南向北的主要建筑有保安寺的山门,山门之上是魁星楼,内塑魁星造像。进山门迎面是一座双层的砖雕牌坊,结构独特。由于上塑天宫弥勒佛,故称“弥勒阁”。人来人往的游客在高庙行走,欣赏高庙的建筑风格。
由此上踏15级台阶,至大雄宝殿,内塑释迦牟尼坐像。大雄宝殿的东侧为地藏宫,西侧为三霄宫。东西两边的配殿里,塑十方佛及二十四诸天。穿过34级台阶,直抵南天门。台阶的前一半,建成天桥状,天桥两侧被环绕一周的楼宇围成两个天井,东边的称“东天池”,西边的称“西天池”在太阳光的照射之下,高庙显的更佳的壮观。
两个天池由天桥下的圆形隧洞相互联通,隧洞被称为“地狱轮回洞”。高庙顾名思义,比较挺拔陡峭的庙宇,因此雨雪天气不适合游览,主要是台阶楼梯都比较陡,太阳明媚之下、适合游览。
宁夏旅游景点的导游词2各位游客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大家知道,宁夏具有丰富多彩而又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美丽的塞上江南、独特的历史环境和浓郁的回乡风情,构成了宁夏主要的旅游景观格局。这里有被誉为“塞上明珠”的沙湖生态旅游区和黄土高坡上的绿岛一六盘山;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沙坡头治沙奇迹、神秘的西夏王陵和奇特的贺兰山岩画;这里还有被称为中国长城博物馆的历代长城、青铜峡108塔、须弥山石窟、灵武水洞沟古人类遗址和“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的西部影视城等。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沙湖景区。沙湖地处石嘴山市与平罗县之间,距石嘴山市区26千米,距首府银川56千米。国道与包兰铁路傍湖而过,姚叶高速公路直达沙湖。景区总面积为801平方千米,其中湖水面积82平方千米,沙山面积127平方千米。沙湖以自然景观为主体,沙、水、华、鸟、山五大景源有机结合,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秀丽景观,是一处融江南秀色与塞外壮景为一体的“塞上明珠”。沙湖景区自1990年开发建设以来,每年都有大量中外游客来此游览观光,现已成为祖国西北地区颇负盛名的旅游热点地区之一,20xx年5月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现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国家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
各位游客朋友,沙湖拥有万亩水域、五千亩沙丘、两千亩芦苇、千亩荷池,盛产鱼类、鸟类。在这里,你可在观鸟塔上遥看群鸟嬉戏的场景,在水边苇秆间、芦丛底部更有鸟巢无数,每年春季,五颜六色的鸟蛋散布其间,堪称奇观。除鸟类外,沙湖还盛产各种鱼,在湖南岸的水族馆里,可以看到几十种珍稀鱼类,包括北方罕见的武昌鱼、娃娃鱼(大锐)和体围1米多的大鳖。沙湖,南沙北湖。这里是鸟的天堂、鱼的世界、游人的乐园。广阔的沙湖水面宛如一幅巨大的银色锦缎,初夏,新苇如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或如港汊,或如街巷,或如华盖,或如屏障,微风吹来,绿影摇曳,婀娜多姿。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景区大门口,大家请往上看,那是一只展翅高飞的“天鹅”,张开双臂,欢迎你的到来。旁边有两个镏金大字“沙湖”。大家看,沙湖的形状很像大元宝,因此当地人又称沙湖为“元宝湖”。沙湖所处地势较低,由于地面水和地下水逐年浸积,从而形成了今天的万亩湖泽。沙湖平均水深22米,最深处可达4米。大家再向南看,远处起伏的**沙山,似金波逐浪,北面碧水绿海,似翡翠镶嵌,若是晴日黄昏,你定会看到霞光万道,湖面平静,巍巍贺兰与深绿的芦苹丛倒映水中,宛如苍龙戏绿水,绿水浮苍龙。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大家看到的那个形似小山寨的建筑物,就是被誉为“水上梁山”的鸟岛。鸟岛是整个沙湖自然保护区最具自然韵律美的地方,是数百种鸟儿栖息繁衍的场所。整个沙湖自然保护区有鸟类190多种,全部是候鸟。这里是它们迁徙的一个中转站,所以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目睹“庐山真面目”。每年5~9月,鸟岛是鸟儿们快乐生活的天堂。据有关专家考察,整个沙湖自然保护区有鸟150万只左右,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四种。我们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浑身呈黑青色、羽毛丰满、行动迟缓的黑鹳和形体像鸳鸯的中华秋沙鸭。乍一看,中华秋沙鸭还真像鸳鸯,因为它们的出现是成双成对的,飞起来你追我赶。它们闲暇时如一位孤芳自赏的姑娘在整理梳妆,欢快时成双成对低空飞翔。而白尾海雕的活动区域似乎只限于湖中央,大家可以看到它们正在展示美丽的羽毛,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从形体上看,这种鸟属于中型鸟。大鸨呢?我们很少能见到它们的倩影芳踪,它们是一种诡秘的动物。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宁夏湿地博物馆。此馆位于沙湖旅游景区内,建筑面积4520平方米,以沙湖苇、鸟、水、沙为设计元素,于20xx年10月29日正式开馆。各位请看大厅,那是以鸟巢为视觉元素,周围以沙丘为主造型,表现出沙湖“塞上奇湖”的形象。博物馆的主体采用沙土色调,整体造型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周围伴以起伏自然的沙丘造型,使博物馆和大漠风光有机结合起来,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馆内分为湿地与鸟类知识介绍、人鸟同乐表演、鸟类生态行为观察、4D科普教育**厅、旅游餐饮与购物服务等六个功能区。博物馆的功能设计、结构布局和外观形态等方面,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学理念。
宁夏旅游景点的导游词3各位贵宾:
大家好!
大家不远千里来到我们美丽的塞上江南、不知道大家对我们宁夏真正的了解多少呢?不了解没关系、这里就有我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黄河中上游、简称‘宁’、东临陕西、北接内蒙、南于甘肃相连、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被称为是‘穆斯林之乡’、人口600多万、回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1/3、多民族在这里团结友爱、安居乐业、这里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历史、美丽的塞上明珠、雄浑的大漠风光、在西部大开发后慢慢的被世人所了解、走向世界。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宁夏397公里、黄河从甘肃黑山峡进入宁夏境内、水流平缓、水面宽广、为宁夏创造了富饶的黄河河套灌区、宁夏引黄灌溉的历史已有20xx多年、历代皇帝都比较关心水利工程、秦、汉就有秦渠、汉渠、唐徕渠、汉延渠等渠道、由于黄水中带有大量的泥沙和微量元素、加上宁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宁夏的农副产品也是独占鳌头、更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我国的山脉基本都是东西走向的、而在我们宁夏就有两座南北走向的山脉、这就是有名的贺兰山和六盘山、贺兰山位于宁夏和内蒙的交界处、东西长50—250公里、南北长456公里、贺兰在蒙语里是‘骏马’的意思、宁夏的气候早晚温差大就要归功于贺兰山、因为贺兰山阻挡了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也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成为了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宁夏的大氧吧、贺兰山内有绿色植被19万公顷、稀有动物和国家保护动物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宁夏五宝之一的贺兰石就是产自贺兰山上、在宁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红军长征最后翻越的一座山脉、六盘山、因盘山古道要经六盘才能到达山顶、故名六盘山、伟大的领袖毛爷爷在这里还留下了千古的词篇、《清平乐、六盘山》被称为是南部的‘油盆’现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现在正在开发建设当中、但其秀美的景色还是让人着迷、这两座宝山就像俩个英勇的战士、为宁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门。
‘穆斯林之乡’宁夏、由于回族人口密集、居住习惯、‘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宁夏全区人口的1/3、占全国人口的2/5、灿烂的回族文化和风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现在宁夏的每个角落、、身穿回族服饰的穆斯林人情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金灿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让人为之心动、而独特的生活习俗定会让你流连忘返、位于贺兰山脚下的西夏王陵却又在诉说着曾经的兴衰荣辱、早在1038到1227年、党项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现在的银川建立了大夏政权,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历史、就算有的史书中有记载、也是几笔带过而已、《24史》中又唯独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学家称为‘绝学’、全世界认识西夏文字的人没有几个、这个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一时的西夏、因为发生了什么变动、就这样悄然退出了世人们的视线、就让我们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谜一样的国家、
由于宁夏地处西北、被三个沙漠所包围、所以宁夏的风沙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位于石嘴山市的首批5A级生态旅游景区沙湖却有别样的塞上风光、沙湖、顾名思义、有沙有湖、金沙怀抱翠湖、翠湖围绕金沙、俩种风格迥异的景色相互融合、吸引着中外游客到此观光游览、并为宁夏创造可观经济效益、沙山、翠湖、飞鸟、游鱼、芦苇、每个景色看去都是自成一景、却又逃脱不了游人每每的赞叹、而以治沙成果令世人折服的5A级全球五百家环保单位沙坡头也在这片热土上撒下她的妖娆和柔情、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麦草方格沙障’阻挡了43万平方公里腾格里沙漠的脚步、使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在这里穿过、随着沙坡头的开发建设、这里又被誉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去看那一望无际的沙海、骑着沙漠之舟、听着驼铃叮当、展望黄河那性感的曲线、此时的心情、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一片沙有湖相伴、一片沙与河相依、也许、这样的塞上江南、就是梦中追寻过多次的地方!
宁夏旅游景点的导游词4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全国文物保护100处重大遗址之一。还被《国家地理》和《中华遗产》杂志联合评选为中国"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水洞沟还是我国明代长城、烽燧、城堡、沟堑、藏兵洞、大峡谷、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是中国目前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水洞沟距首府银川19公里,距机场仅15分钟的车程,银青高速及辅道穿景区而过,交通便捷,有近距城市远离闹市的优势。
如果说文化是水洞沟的魂,那么创新是水洞沟发展的动力,全国遗址类的景区有很多,但是在传统博物馆参观性功能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性、文学性和高科技的创新元素,唯水洞沟有,水洞沟遗址博物院以270度超大型半景画、实景、幻影成像等展示形式,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声、光、电、可调式地震平台等技术的运用,真实再现三万年前远古人类其乐融融渔猎生活和打制石器的生产场景以及暴雨倾盆、洪水肆掠、山崩地裂等震撼的灾难场景,场景的唯美和逼真,让人震撼,艺术的构思让游客很快融入三万年的生活场景中,三万年很久远,但在水洞沟博物院时光不再是距离,高科技让您瞬间实现三万年的穿越。
它开创了我国博物馆展示的新形式,是目前国内唯一、面积最大的室内观众介入式动感体验展馆,已成为水洞沟一大亮点。
水洞沟的神奇还在于它不仅是三万年年前远古人类繁衍生息之地,还是我国明代边赛重要的军事防御重地,在我国有长城的地方很多,但是长城、沟堑、城堡与险峻的大峡谷以及沿峡谷绝壁而凿的藏兵洞共同组成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唯水洞沟有,遍布整个峡谷绝壁的藏兵洞,场面宏大,设计绝妙,洞内坑道、机关、暗器、瞭望台、兵器库、水井、将军休息室、议事厅、厨房等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您可身临其境的参观和体验明代地道战的惊险和刺激,战争的残酷和明代守军的聪明才智在这就可零距离体验和了解,极大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成为水洞沟的又一大亮点。
水洞沟的交通工具也很有特色,游船、驴车、骆驼车,非常悠然,在水洞沟旅游您会忘了城市的喧闹和心灵的繁杂,任时间就这样一直走下去。美丽、明朗、安然、闲逸、悠远、宁静、和谐,城市之外,乡村之外的水洞沟,绝对是游客放飞心情,享受自由的休闲旅游圣地。
一个景区半日,从三万年到五百年;从史前文化到边塞军旅文化;从土林景观,到高峡平湖;从大漠边关到江南秀色,可谓神奇!
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距银川市19公里,占地78平方公里。民国十二年(1920xx年),由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中国最早发掘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8月,被公布为国家地质公园。20xx年7月,水洞沟景区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规划重大遗址之一。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3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80多年来,经过5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3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是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与欧洲相当古老的奥瑞纳文化形状接近。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外国著名考古专家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
20xx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除石制品、动物碎骨和用火遗迹外,这次发掘尤其重要的是还出土了近百枚精美的环状装饰品。装饰品以鸵鸟蛋皮、骨片为原料,圆形,其外径一般在8毫米左右,用琢制和磨制结合的方法做成,中间钻小孔,孔径一般在2—3毫米,个别的有4毫米,有的表面还被矿物质颜料染过色。
完整、残缺、成品、半成品各种类型都有发现。这些装饰品小巧、规范,为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同类遗物中制作最为精美者,极大地丰富了水洞沟文化的内涵,为研究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行为模式和审美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水洞沟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阐述区域性石器技术传统的成因、远古文化的发掘和变异,以及晚更新人类在东北亚的迁移、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对3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光有时会埋没一切,时光有时亦会重现一切。直至目前,水洞沟依然是宁夏已知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随着考古发掘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其研究的持续深入,新的发现仍将层出不穷。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被国家列为全国文物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银奖;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万里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水洞沟遗址旅游区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西距银川市19公里,南距灵武市30公里,距河东机场11公里,地处银川河东旅游带的核心部位,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接,是连接宁蒙旅游的纽带,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
水洞沟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三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80多年来,经过六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三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
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与欧洲相当古老的奥瑞纳文化的形状接近。
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外国著名考古专家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水洞沟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阐述区域性石器技术传统的成因、远古文化的发掘和变异,以及晚更新人类在东北亚的迁移,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对三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宁夏旅游景点的导游词5在银川古城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承天寺,寺内中间一座耸立云端的古塔,就是承天寺塔,人称“西塔”。这是宁夏现存的一百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砖塔。
承天寺,寺门朝东开启,院内现存建筑有五佛殿、佛塔、韦驮殿、卧佛殿。韦驮、卧佛二殿两侧建有南北向配殿。殿宇之间,以重檐砖雕垂花门和围墙连接,形成四合院式的院中院。坐落在外院的五佛殿与佛塔同建在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上。外院院落宽阔,古树参天,松柏长青,肃穆宁静。
承天寺塔为一座八角十一层楼阁式砖塔,高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还高05米。塔体建在高26米、边长26米的方形台基上。塔门面东,可通过48米的券道进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间,室内各层为木板楼层结构,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一至二层各面设券门窗式壁龛,三、五、七、九层设南北券门式明窗,塔身各层收分较大,每层之间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层棱牙砖。各层檐角石榴状的铁柄上挂有铁铃,微风吹过,丁当作响。塔身十一层以上挑出五层棱角牙砖,上建八面攒尖顶刹座,其上立桃形绿色琉璃塔刹。四、六、八、十层设东西向多门式明窗,十一层设四明四暗圆窗。整座塔造型挺拔,呈角锥形风格,古朴简洁。
承天寺塔是宁夏惟一有文献记载始建年代的古塔。据明代《弘治宁夏新志》记载:“承天寺塔在承天寺内,伪夏(西夏)所建,一十三级,有残碑可考。”《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载:西夏建国皇帝李元昊死后,皇太后没藏氏为了“幼登宸极”的小皇帝李谅祚,保“圣寿以无疆,俾宗祧而延永”,于西夏毅宗谅祚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役兵数万”,历时五六年修建了承天寺和承天寺塔。并将西域僧人进献的佛骨,以金棺银椁贮埋于塔基下。西夏福圣承道三年(1055年),又将宋朝所赐的《大藏经》置于寺内。塔寺建成后,延请回鹘高僧登座讲经,皇太后与皇帝经常即席聆听。寺内香火旺盛,僧人不绝,与当时凉州护国寺、甘州卧佛寺齐名,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承天寺塔在元明时期,曾遭兵火和地震的危害,明初时仅“一塔独存”。后来,朱元璋第十六个儿子明庆靖王朱栴,重修了寺院,增建了殿宇,承天寺以“梵刹钟声”名噪塞上,成为明代宁夏八景之一。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大地震,塔、寺全部震毁。现在看到的承天寺塔,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保留了原西夏佛塔的基本形制。
;想要知道些什么文物
如:霸州文物概况
馆藏文物
石器及石质品 共19件,多出土于霸县一砖、信安砖厂、信安龙泉寺、胜芳等地。其中旧石器中晚期鹿角化石2件;新石器时期石斧1件;明代墓志10件;石碑5通(清代1通、民国2通、现代2通)石牌头1件。
陶瓷器
陶瓷器多为原霸中西遗址、盐水河遗址、六郎城遗址、城二宋元码头遗址出土。陶器221件、瓷器133件,陶器有战国时代的夹沙陶鼎、灰陶壶;商周时代的绳纹罐、陶簋、陶纺轮;汉代的陶鼎、红陶双系罐、陶马;宋辽时代的红陶盆、陶盘、香炉、檑石等。瓷器有南北朝的三系瓷柱子、黄釉瓷碗、提梁瓷罐;五代的小片小瓷碗;唐代的黄釉双系小瓷罐、黄釉钵;宋代的白绿釉瓷灯碗、双系瓷瓶、钧瓷碗、孔雀兰器物盖;宋辽时代的开片瓷碗、白底黑花瓷罐、剔花荷叶型碗;元代的酱釉飞凤罐、开片白瓷罐、“大吉利”瓷瓶;明代的青花小瓷碗、酱釉瓷罐、黑釉双系小瓷罐、酱釉大口瓮、酱黄釉帖花罐等。
铜器
铜器41件,多为原霸中西遗址,六郎城遗址,城二宋元码头遗址出土。其中有:商代的青铜剑、青铜戈;战国时代的错金带勾、青铜剑、铜镞;汉代的昭明镜、大蹴球铜镜;唐代的菩萨铜像、释伽牟尼铜像、铜俑、铜铃;宋代的三佛像铜器座、婴嬉铜镜、圆形带柄铜器;金代的兽鸟纹铜镜;元代的铜印(元帅都监之印)、荷花镜、铜簪;明代的宣德炉、关羽铜像、莲花座、铜狮、铜犼、铜象;清代的铜帐勾等。
古钱币
古钱币有秦半两、汉五铢、宋代钱币、清代钱币、民国铜元共约20公斤。
铁器
铁器6件,有汉代的铁带勾;金元时代的铁篙头、铁马蹬;民国时期的大铁锚;现代的手榴弹、地雷等。
其他
其他 30件,其中有料镯、玉环、玉板指、玛瑙串、骨珠、草珠等。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宗导。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到西安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参观。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是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的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
现在已发掘出三个俑坑,每个俑坑中都有兵马俑,共八千多个。一号坑最多,兵马俑近六千多个。
现在一号坑上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请大家向前看,这就是我所说的拱形大厅。大家请随我来到大厅上。请往下看,这些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大家现在看到的兵马俑似乎“一摸一样”,但是,如果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下面我就来介绍几种兵马俑:
这是将军俑,他身材魁梧,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一看就是久经沙场;这是武士俑,他们身高有18米,体格健壮,手持兵器,整装待发;武士俑一旁就是骑兵俑,骑兵佣上身穿短甲,下身穿着紧口裤,右手持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两次发掘的汉简,多为木简,竹简极少,乃因西北少竹之故。木简长度为汉尺1尺(231厘米)。简牍形式与文种:有简(唐代孔颖达解释为:“简之所容,一行字耳。”);牍(孔释:“牍乃方版,广于简,可以并容数行”。);检(覆盖在简牍正文外的表皮,如今曰信封);符(木制的通行证、身份证或相当于今日之护照);棨(出入关津用的凭证,亦称“棨信”,在肩水金关遗址发掘,为21×16厘米的红色织物,上写“张掖都尉棨信”,其文字为鸟虫书。);签(亦称“遣策”,坟墓内随葬品的清单或目录);多棱之觚(在一块方木的四面写字);两行(加大宽度的木牍);削衣(将木牍上错字削下来的木片)等等。还有其字体有小篆、隶书、章草。
这批简牍的形式,有的以前只在古籍文献中有记载,如“检”,此次人们首次见到实物,方知在“检”上还写有收件人的姓名、地址。如发掘出一“甲渠侯官”检,中间一行是收信人官职“甲渠官”,右侧“高弘”乃封信人姓名,左侧小字写上何时到达,收到信后在简侧签名。“检”下端有一凹处,用以绑上细绳,绳之结头封上泥,泥上盖钤记,别人则不便私拆了。因阳文印章盖在泥上,字成阴文,不明显,易仿造,因而纸张发明前,简版泥封多用阴文印章,用阳文印章乃发明纸张之后的事。从发掘的“检”中可知汉代公私信件以这种方式传递,进而还可了解汉代公文和邮传制度。
1972年重点对怀疑是甲渠侯官的“档案室”遗址挖掘,在此出土了从王莽天凤元年(14年)到东汉建武元年(25年)的各种簿籍70余册,每个簿册以二道或三道绳索编缀,缀以红线的多属于王莽时期,为简牍的断代提供了依据。在此“档案室”内还发掘出各种简牍900余枚。在北、东、南三面出土的简牍多为昭帝、宣帝时代的,西北部多为元帝、成帝时代的,西部为王莽时代的,说明在“档案室”内的简牍是按形成时期分类保存的。其文种还有律令、檄文、符券、匡方、日历等等。
就发掘的居延汉简之内容而言,更是丰富多彩,有记载政策汉令(如兵制和屯田制度)和重要事件的、有官吏任命书及侯官组织、有追捕亡人的通缉令、有边境备警的通知、有烽燧制度及烽火信号的规定,还有一些抄写的残简,如《算术书》、《九九术》、药方、《卷颉篇》等等,反映了汉代科技文化知识之普及。
汉代最伟大的科技成就,莫过于继承秦朝,大力修筑长城,秦汉修长城资料,现存极少,但在居延汉简中却有充分的记载。后人经常疑问,在西北荒凉的不毛之地,如何大规模筑城?居延汉简的记载解答了这个问题,秦汉以屯田、徙民来实现筑城、戍边的任务。有一枚居延汉简记载了屯田情况:“元康四年(前62年)二月己未朔乙亥,使护鄯善以西校尉吉、付卫司马富昌、承庆、都尉寅重郎”,这枚木简讲的是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设立了西域都护,以管理当时西域50个属国的行政事务和屯田,自此西域屯田大发展。
还有的木简写有“……诣居延为田,谨诣故吏,孝里大夫……”。是说派一个有经验的官吏孝里大夫到居延管理屯田。“徐子禹自言家居延西第五辟,用田作为事。”“……郡阳槐里景,家居第五辟……”。“田舍再宿,又七月中私归遮虏田舍一宿”等等。可知居延有“田作”所居之“辟”若干、有田舍若干、城里有里居,由孝里大夫这样级别的官吏来管理,可见居延在西汉是屯田、实边的战略要地。
居延汉简还详细记载了发现敌情时,如何发挥长城要塞烽火台的作用。1974年在甲渠侯官遗址出土了《塞上烽火品约》木简17枚。“品约”是汉代的一种文书形式,用于同级衙署之间签订或互相往来的文书。《塞上烽火品约》是居延都尉下属的殄北、甲渠、三十三井这三个要塞(即“鄣”)共同订立的联防公约,反映了发现敌情时,长城各要塞应如何点烽火以传递消息,无疑这对于研究长城御敌详情,弥足珍贵。
《塞上烽火品约》第九条:“匈奴人入塞,守亭鄣,不得燔薪者,旁亭可举烽、燔薪,以次和如品”。是说如果匈奴人攻来,守要塞者来不及燃薪,或被围困而无法燃薪,邻近的烽火台有义务点燃自己的薪火。
《品约》第十条:“若误,亟下烽灭火,侯尉史以檄驰言府。”若万一信号有误,立即“下烽灭火”,由侯官的尉史将书面报告驰报都尉府。
《品约》第十四条:“匈奴人即入塞,千骑以上,举烽,燔二积薪;其攻亭鄣坞,□□□举烽,燔二积薪,和如品。”匈奴来犯,(不满千骑,只烧一积薪;超过一千人,烧二积薪;两千人以上,烧三积薪)。其他烽火台以火势大小判断来敌之数。
《品约》第十六条:“匈奴人入塞,天大风,风及降雨,不举燃者,亟传檄告入,走马驰□以夜,急疾□□□。”匈奴入侵,天气恶劣,无法点薪,则应立即写书面报告驰送上司。
上述几枚木简的内容,形象描绘出长城要塞,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的生动画面。
大盂鼎
西周西周康王时期。鼎高一百.八厘米,口径七十八.三厘米,重一百五十三.三公斤,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酒面与,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同时记载给盂的赏赐相传此鼎於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出土,为该地郭氏所得,后归周雨樵。同治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又归苏州潘祖荫。解放后,1951年潘氏后人捐献国家。为上海博物馆所收藏,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周康王时的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异凝重、雄奇恣放质朴平宝等数类。大盂鼎属於瑰凝重这一类,铭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大盂鼎居首位。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开《张迁碑》、《龙门造像》之先河。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
本文2023-11-01 01:31: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8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