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黄雨生曾获得那届什么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5收藏

中央电视台黄雨生曾获得那届什么奖,第1张

《指南针的发明》,1992年出品。影片以新颖的画面,动人的解说,向广大观众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明、发展过程及它对人类文明的进程所起的重要作用。获得了1989~1990年广播**电视部优秀影片奖。导演:黄雨生,摄影:姜可千。

      五一小长假带孩子去博物馆可能是很多家长的首选。去天津博物馆必看的是那几件呢?天津博物馆有三件镇馆之宝,分别为宋代的《雪景寒林图》、清乾隆珐琅彩玉壶春瓶和西周太保鼎,简称“一画、一瓶、一鼎”。

      三件真迹平时并不展出,展出的为仿品,真品最近展出是在2018年天津博物馆成立100周年特展时展出10天。 假期去天津博物馆,会有挂胸牌的志愿者为参观者讲解,他们可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佼佼者,会详细的为大家讲解。在听他们讲解之前我们还是简单了解一下三件镇馆之宝。

一画——宋范宽雪景寒林图轴

    这幅图横宽1603厘米,纵高1935厘米,绢本设色。该画为三拼绢的大幅画作。整幅画气势恢宏,生动而真实地描绘了秦陇山川初雪的景色。画中群峰林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水边密林重重,后有村居屋舍,整幅画的布局严整有序。 从笔法上来看,这幅《雪景寒林图》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皴擦和渲染两种技法并用。作者先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和林木,而后用细密的雨点皴擦法来表现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使画面整体浑厚润泽,沉着典雅。在皴擦烘染时,作者还特别留出了坡石和山顶的空白,以强调雪意,非常巧妙。

      此幅画作如此珍贵的原因之一也取决于它的材质。一般在字画中有这样一句话叫“纸寿千年,绢寿八百“。是说以纸为绘画或者书法材质的,一般寿命在千年左右;以绢为绘画或者书法材质的,一般寿命在八百年左右。而北宋距今有1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只幅画作的保护工作非常的难。这幅画可以完好的保留至今,不单与我们现在文博保护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这幅画历代的收藏者的保护是分不开的。

    《雪景寒林图》历经清代著名收藏家梁清标、安岐鉴藏,乾隆时收入内府,存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掠圆明园时曾流落民间,后被工部右侍郎张翼购得。从此张翼、张叔诚父子两代对其倍加珍爱。《雪景寒林图》至今保存完好,除画绢自然变色外,几乎没有破损残缺,无疑更提升了艺术和史料价值。

      经过近千年的流转,《雪景寒林图》是现存于大陆的唯一的范宽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范宽《溪山行旅图轴》。历代藏家对其收藏,能目睹其精彩的人寥寥可数。连自己的家人都秘不展示的张叔诚先生,于1981年毅然将其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张叔诚(1898~1995),名文孚,别名忍斋,直隶通县(今属北京市)人。其父张翼为清工部右侍郎、总办路矿大臣。张叔诚为著名实业家、文物收藏家、鉴赏家,博物馆事业的热诚支持者。曾任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天津市政协委员。

    上图侧面电子屏幕上有讲解和范宽落款的放大照片。 下图是范宽落款的位置,但对此中国书画界尚有争议。

一瓶——清乾隆珐琅彩玉壶春瓶

      天津博物馆所藏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是国宝级文物。是诗、书、画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

      这只玉壶春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腹部所绘主题纹饰为珐琅彩绘芍药雉鸡图:两只雌雄雉鸡栖身于山石上,彼此相偎,作态亲昵,周围衬以芍药花及秋季花草。侧面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 引首有朱文“春和”红印,句尾有白文“翠铺”、朱文“霞映”二方印。底部写有楷书“乾隆年制”。颈部用蓝料彩绘上下两组蕉叶纹。

      这只壶称为玉壶春瓶,何谓“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的造型最早出现于唐代,是仿照当时寺庙中使用的净手瓶的造型创造出来的,但不是净手之用而是盛酒的酒器,我们俗称的酒瓶子。因此我们现在看到很多酒瓶子的样子与此类型非常相似。玉壶春瓶造型:撇口、细颈、梨腹、圈足;由于器型非常漂亮,因此后期玉壶春瓶的造型多作为陈设器或小型的把玩器。

  何谓“珐琅彩瓷”?

      珐琅彩瓷诞生于清康熙年间,但其制作工艺还要回溯到明代。明代兴起了一种特殊工艺品,它是在铜胎上,以蓝为地色,掐以铜丝,填上红、黄、蓝、绿、白等几种色釉而烧成的精致工艺品。由于其蓝色在明景泰年间最好,因此有“景泰蓝”之称。清代前期,从国外进口有与景泰蓝相似的金珐琅、铜珐琅等品物。当时国内也盛行在铜、玻璃料和瓷器等不同质地的胎上,用进口的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珐琅彩器,其中在瓷胎上绘画的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是引进西方工艺、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美的彩绘瓷器。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宫廷御用瓷。创始于康熙末年,雍正朝制作日趋精美,乾隆时期更加工巧精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清代宫廷建筑多为木质,宫廷内不允许动火,但珐琅彩瓷却是唯一被特准在宫廷内烧制的瓷器,可见其珍贵和特殊。因为是专供皇帝使用的御用品,所以它的制作过程是相当严格的。首先,要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出几百件素白薄胎的瓶体,从中精选造型完美、釉色洁白的送入宫中,剩余的全部砸毁。瓶体之上所绘纹饰,由皇帝亲自选定,并由宫廷御用画师加彩,随后入宫中的低温炉二次烧成。

      它的特点是胎质细腻轻薄,在制作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损坏,同时由于其胎质轻薄,在上面绘画、题诗就更加困难,因此成品率极低。 最后,所得几件成品呈于皇帝亲自挑选,皇帝从中选出一件或两件精品,剩余的要全部砸毁。这件玉壶春瓶在当时就是由乾隆皇帝亲自挑选出来的唯一一件精品,可谓天下无双。 此瓶来历?

      此瓶原藏清宫,后辗转为北洋总统曹锟的军医处处长潘芝翘收藏。此公寓居天津。当时天津文物界并不知这样一件稀世国宝就在自己身边。 1960年仲夏,北京韵古斋文物店来津从天津军医世家潘芝翘手中以12000元人民币购得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随后该店工作人员孙会元与耿朝珍携带此瓶来到天津文管会。

    当时天津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管会)有一项文物管理制度,允许外地有资质文物商店到津入户收购,收购完毕还必须将所购文物交该地文物部门验看,然后方可携带所购文物出市。该省市如有需要,可加一成优先购买。

    天津文物鉴定专家云希正、韩慎先、顾得威几位先生鉴定此瓶后,爱不释手,积极推荐给市文化局领导,建议留购。最终,在天津市政府财政的支持下花费13200元的价格将此件玉壶春瓶留在了天津。成为当时收购文物中单价最高的一件。13200元这个价格对于当时来讲可是“天价”了。

一鼎——西周太保鼎

    这件方鼎高507厘米,口径2336厘米,重26公斤。造型雄伟,工艺精湛,鼎口双耳上浮雕双兽,腹部四面用圆雕、浮雕技法,分别饰有垂叶纹和饕餮纹,四角扉棱突起,别具风格,最有趣的是鼎的柱足也装饰有扉棱,并在中间装饰有圆盘,这在商周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件国宝级文物“西周太保鼎”,腹内壁铸有“大保铸”三字铭文。古金文中“大”和“太”字形相同,“大保”就是“太保”,因此这件鼎就被称作“太保鼎”。太保是周朝的一种官职,地位很高。《尚书》中记载“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成王为左右。” 鼎铭文中的太保指的就是召公奭。召公奭曾辅佐周武王,周成王时任太保。召公辅政时崇尚勤俭,深受人们的敬仰。这件太保鼎正是召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一件珍贵的青铜重器。

      这件太保鼎于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山东省寿张县梁山,与其一同出土的还有六件青铜器,合称为“梁山七器”。很可惜,著名的梁山七器如今仅有这一只鼎收藏于国内,而其他六件全部散落收藏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

      1917年,时任袁世凯政府国务卿的徐世昌,也就是后来的大总统,在清史馆总编纂柯凤孙的介绍下购得此鼎。1958年徐世昌孙媳张秉慧将它们捐献国家。至今仍存于天津博物馆之中。

    太保鼎与司母戊大方鼎、大盂鼎、大克鼎等,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首批不允许出境展览的64件古代艺术品,是十分珍贵的国宝文物。

天津博物馆一至五层场馆分布图。

常设展如下:

一层有纪念品商店,还有天津人文的由来介绍天津城建历史包括八国联军入侵、租界和解放前的一些市井情况。

二层有耀世奇珍,展出天津博物馆精品藏品。

三层有中华看百年。

五层有天津博物馆藏明清青花瓷展览、古代玉器展览、长芦盐业与天津文化展、砚拓-天津博物馆古砚展览。

四层为临时展馆,主要展出一些特展,大部分特展内容较好,但每次特展最多4个月,最少好像一个月。

五层有时候除了固定展览,如果四层特展空间不够也会将一部分小型特展放到五层空余房间展览。

馆藏精品

编辑

玉器

清末 翡翠缠枝菊花纹环耳扁盖瓶

此瓶由一块大的翡翠料抛开制成一对,高428厘米,口径96×54厘米。淡翠绿色,间少许淡粉色,色泽均匀柔和,美丽晶莹。盖有桃形钮,盖身及瓶两侧镂雕缠枝菊花纹,颈肩镂空花耳上各套一活环,瓶身光素,抛光匀细,椭圆圈足,足下附座,上阴线刻兽面纹。尤其是对花、叶纹饰采用镂雕技法,雕琢更为精细,颇具阿拉伯地域风格。 [5]

翡翠以其深稳凝重、变幻莫测的翠绿色和温润柔美的特性受到举国上下的喜爱,特别是以慈禧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青睐,传说慈禧宁要翡翠饰物而不要金刚石头饰贡品,官员们则投其所好,选上等的翡翠进奉,以求名利,因此翡翠又有“皇家玉”、“玉王”之称。 [5]

清 尚均雕寿山石弥勒像

清(1644-1911)

高66厘米 底宽958厘米 [6]

寿山石为中国名石,因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一带而得名。寿山石“质地脂润,柔而易攻”,早在南朝时期,寿山石便被当作较为珍贵的雕刻用材料。 [6]

天津博物馆藏尚均雕寿山石弥勒像,通高66厘米,宽99厘米,实属传世尚均雕刻名品。弥勒盘坐,面目祥和,体态敦厚,左手伏膝,右手挽串珠,头部刻有细细的头发,服饰上亦有龙凤及勾莲纹。作者最大限度地把握住了人物体态及容颜的特点,衣服上的纹饰则运用较为细腻的线条,刀刀清晰,密而不乱,正所谓“运刀如运笔”。背部阴刻隶书“尚均”款,是弥足珍贵的寿山石雕作品。 [6]

瓷器

清 乾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一对)

清乾隆(1736—1795)

  高25厘米 口径67厘米 底径65厘米

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其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 [7]

三代珐琅彩瓷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但写生画开始多了起来,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乾隆珐琅彩绘受西洋画影响很大。色彩特点是:杏黄细腻而泛红,蓝色鲜艳,胭脂红色浓而透明。 [7]

天津博物馆藏的一对清乾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非常典型。高25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65厘米。这对勾连瓶,撇口,长颈,长圆腹,假圈足。颈部蓝色地,朱红色条状图案,作螺旋状绕颈一周。腹部胭脂紫地,锥剔出凤草纹,黄地开光绘三组宝相花纹,色彩光亮油润。瓶里及底均施淡绿釉,釉表呈现折光不强的皱纹,口、肩部描金彩,底中心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红色方款。此瓶富丽堂皇,采用轧道工艺装饰手法,体现了清乾隆崇尚华贵艳丽的审美风尚。 [7]

  

明 万历漳州窑红绿彩罗经文盘

明万历(1573—1620)

高8厘米 口径39厘米 足径18厘米 [8]

明代是中国瓷器对外输出的重要时期,明初郑和七次下西洋,将中国的大量青瓷和青花瓷带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到了明中期,随着中国民间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瓷器的对外输出也逐渐扩大,除了景德镇的各类瓷器外,华南地区的一些民间瓷窑也生产出一批用于外销的瓷器产品。 [8]

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明代红绿彩罗经文盘就是当时漳州窑生产的一种外销瓷器。此盘高8厘米、口径39厘米、 足径18厘米,侈口、斜壁、圈足、外底无釉呈朱砂色。口沿一周红彩篱格纹,盘内心正中用红彩画双圈,内环书简式罗经文二十五个字(即干支八卦),中心书写“天下一”三字,寓意着船舶之所在地为天地正中,以此来寄托平安、祈求吉祥的愿望。盘内壁绘五组红彩卷枝花纹,间隔处绘五组绿彩浪花鲤鱼跳跃,构图主体鲜明,色彩明快华丽。 [8]

书画

清 无款 万笏朝天图卷

清(1644—1911)

  绢本 设色

  纵563厘米 横17067厘米

  《万笏朝天图》卷,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乾隆南巡至苏州,官员百姓接驾的场景,可让二百多年后的我们对这一盛事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为了完整展示这幅瑰丽的长卷,天津博物馆在《耀世奇珍》 展厅中特置专柜将17米巨制完全展开,将其全貌第一次完整呈现于广大观众面前。 [9]

清无款《万笏朝天图》卷,为磁青绢地金碧山水人物画长卷,卷高563厘米,卷长则有17米多。卷首钤有“宣统御览之宝”印玺,为清宫旧藏。“万笏朝天”本是形容苏州天平山笔架峰群石林立,状似群臣朝觐天子时所持的笏板,在这里则是将地方官民迎接圣驾的场面冠以此语,语意双关。画面由苏州城郊开始,以城西天平山为中心展开,连接支硎山、灵岩山一带的名胜古刹。观音院、放鹤亭、听雪阁、高义园、白云泉等著名景观历历在目,描绘准确而细致。画卷色彩富丽,气势恢宏,将苏州城的山川景致、市井风俗和官民盛大的迎接乾隆皇帝御驾的场景栩栩如生的再现于17米的长卷之上。 [9]

图画重点描绘灵岩山、天平山一带,地方文武官员身着朝服与耆老、缙绅在空旷处排列跪伏,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则穿黄布或黄绢外褂,手执高香跪接御驾的场景。南巡的主角乾隆皇帝本人的形象在图中并未直接出现,而是以茂密的林木掩映中微露一角的杏黄伞盖代替,有学者研究认为这种绘画方式可能与本图作为南巡补记或前期路线准备的汇报进呈本有关。本图的作者已无从考证,在卷尾的署款我们可见“恩给知府职衔臣范瑶恭进。”范瑶为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后裔,世居苏州,曾任大同知府,正是他组织画士将乾隆南巡苏州的场面描绘出来的。 [9]

  

宋 赵孟坚 水仙图卷

赵孟坚(1199—约1267),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浙江海盐人。宋朝宗室。善画梅、竹、兰、石,画法扬无咎。尤善画白描水仙,用笔爽利流畅,风格淡雅。 [10]

天津博物馆藏赵孟坚《水仙图》卷为纸本,纵256厘米,横675厘米。全卷以白描(中国画的一种绘画形式,是用毛笔墨线勾描轮廓)线勾为主,以细长流利而匀净劲秀的线描勾勒花叶,用淡墨晕染出阴阳向背,同时也反映出作者超然脱俗的清高气节。 [10]

《水仙图》卷原无题款,仅在画尾上角钤一朱文方印“彝斋”。包首有乾隆行书题签“赵孟坚白描水仙真迹”。卷首赵孟坚自题书法水平不高,是后人作伪妄加的。拖尾有元代潘纯题诗,但元代张楧、刘笏、张伯淳三人题跋,乃是从《赵子固水仙图并题长卷》移录的。此卷“用笔尖细、流利,坡草尤极飘洒飞舞,从画笔以至纸质、墨气来看,确是宋人真迹无疑。”赵孟坚的传世作品不多,天津博物馆藏《水仙图》卷保存完好,是研究赵孟坚笔墨风格的重要资料。 [10]

此卷曾经明代项希宪、杜琼收藏,后入藏清内府。《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有著录。解放后入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现天津博物馆)。 [10]

砚台

明 朱砂荷鱼澄泥砚

明(1368—1644)

  长24厘米 宽154厘米 高22厘米

天津博物馆“耀世奇珍”馆藏精品展中陈列有一方“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在烧造工艺和雕琢构思上皆有独到之处。此砚作鱼形砚身,呈朱红色。砚背衬以荷叶,荷叶及鱼周于烧制前均着黑色,是极为稀见的古代文房艺术精品。 [11]

砚作鱼形,与“余”谐音,荷鱼相配,寓意连年有余,吉祥富贵。砚背上方隶书:“给谏公赏”;中间另刻楷书小字铭:“离尘垢 伴文人 腹中书满 同上龙门。”落款“宋开蕤”;下方刻有铭文两行:“初颐园大司马赠 宋开莱藏”。 [11]

此外,砚台盒盖之上亦刻铭文曰:“澄泥荷鱼研 初颐园家旧物,河间吴棠湖购得收藏”。可知该砚后被清末书画家、收藏家吴浔源先生收藏。1954年,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由天津著名文物收藏家徐世章先生的亲属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11]

  

明 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

明(1368—1644)

直径18厘米 高10厘米 [12]

此砚石质苍黑纯净,石鼓形。直径18厘米,厚10厘米。砚面开月牙形水池及弧形砚堂,水池之上有“内府之宝”方印,印两侧各一篇顾从义摹刻的“石鼓文”。砚底中部纵开长方形凹面,内书“石鼓”、“子子孙孙用之永保”、“东海顾从义摹勒上石”,凹面两侧亦分刻两篇“石鼓文”,凹面之上刻有朱善旂题铭,表明他于道光辛丑(1841)年重资从曹绍橚处购得此砚并珍藏。砚体一周摹刻六篇“石鼓文”。

砚盒制造亦考究,紫檀木质,形状亦仿石鼓。盒盖一周雕刻花卉纹饰,中间镶嵌白玉螭纹装饰。盒身一周刻程瑶田《石鼓砚记》及孙效曾题诗。 [12]

顾从义(1523—1588),字汝和,号研山,上海人。官中书舍人,大理寺评事。他学识渊博,工书法、善绘画。因得赐宫中之物石鼓砚石,即在其上摹刻石鼓文,便成今日所见之砚。为此砚作记、题诗的程瑶田(1725—1814)是清代著名学者、徽派朴学代表人物之一;孙效曾是清乾隆年间进士,善书法。这些题记、诗文更为此砚增加了文化意趣。 [12]

印玺

清 祺皇贵太妃之宝银玺

清宣统(1909-1911)

  长127厘米 宽127厘米 高10厘米

银质,钮为一蹲曲的龙形,龙体刻画精细,龙形威武庄严。印面呈正方形,镌阳文满、汉两种文体的篆书“祺皇贵太妃之宝”七字。龙钮印是尊贵的象征,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使用,此印即是清朝皇族用印。 [13]

印文中所及祺皇贵太妃原本是清咸丰皇帝的端恪皇贵妃,佟佳氏,系满洲镶黄旗头等侍卫裕祥之女。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十月二十四日出生,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三月二十五日,纳入宫中,侍奉咸丰帝。佟佳氏并非通过八旗选秀进入皇宫,而是直接由母家接入皇宫,在清朝可说是唯一的特例。端恪皇贵妃是咸丰皇帝所有后妃中最后去世的,是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后妃,亦是定陵妃园寝最后一个入葬的妃嫔,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13]

此印系清宣统皇帝为皇祖重制玉册,改镌玉宝时所制的银印。清王朝灭亡后,宣统皇帝溥仪曾在天津静园居留过一段时日,他带出宫中的各种文物很多都留在了天津,此方印也在其中。从印文和钮制看,这枚太妃印反映了清王朝的后妃用印制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物证。此印是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方清朝后妃用印,它体积大,镌工细致,是非常难得的珍品。 [13]

  

战国 长于君相室鉨玉玺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长33厘米 宽33厘米 高11厘米 [14]

白玉质,覆斗钮。文字镌刻精美,为白文“长于君相室鉨”六字。此玺为一枚战国时期的官玺,长于君是人名,相室是职官名。人名与职官名连署,在古玺中非常少见,极为珍稀。周叔弢先生捐赠。 [14]

青铜器

战国 楚王盦悍鼎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通高53厘米 口径455厘米 腹围148厘米 [15]

鼎,是殷周青铜器中数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类,它既是炊器、盛食器,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此外,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表明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 [15]

  天津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王鼎通高53厘米,口径455厘米,腹围148厘米。该鼎附耳,直腹,兽蹄形足,并附盖,盖上有环和三个变形的鸟状钮,共有铭文六十字,分布在鼎盖内、口沿、腹部等处。铭文记载了楚幽王为庆贺胜利用缴获的兵器铸成此鼎的经过并用于祭祀的史实。楚幽王,熊(写作盦)姓,名悍(即忎),公元前237—228年在位。 [15]

  楚王鼎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李三孤堆是传说中的楚王陵所在。1933年,安徽大水,李三孤堆坟茔被打开,出土文物中以青铜礼器居多。寿县铜器,是楚国器物的第一次大规模出土,震撼了中国文化界,同时也使各地文物商贩云集,地方官绅强取豪夺。当时的政府闻讯将缴获的七百余件文物封存于县教育局,后移交省图书馆,解放后入藏安徽省博物馆。另有一些文物流散各地,其中楚王鼎、豆、簋、勺、簠等十件铜器流至天津宝楚斋李氏,后入藏天津博物馆。 [15]

楚王鼎就是这批楚器中形体较大、铭文较多的一件重要文物,被誉为“南北楚器之冠”。同一形制、相同大小、铭文一样的楚王鼎同时铸造了两件,另一件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15]

秦 旬邑权

秦(公元前221-前207)

高65厘米 口径83厘米 底径95厘米 [16]

八角棱体,正视截面呈梯形,中空,器顶口有一长方形横梁。横梁左右两侧有阳文篆书“旬邑”,权体八面有秦始皇和秦二世的诏书。诏书书体为小篆,古朴劲健,两诏铭文在秦权中较少见。 [16]

旬邑为地名,在陕西省。此权是秦始皇统一全国衡制,由政府颁发的标准衡器。

中国十大博物馆分别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秦始皇陵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

1、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藏品数量有140万件,包括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古籍善本、艺术品等多种门类。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万套,也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2、北京故宫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也叫紫禁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也是明清24位皇帝生活、办公过的地方。

3、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素有文物界“半壁江山”的美誉。馆藏文物近百万件,其中精品文物12万件,尤其是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以春秋晚期的青铜器最为出名。

4、秦始皇陵博物院

中国较大规模的皇陵,它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5、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

6、苏州博物馆

粉墙黛瓦里,装着姑苏城的前世与今生。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设计风格来自旺了17代的名门望族贝家的后人,贝聿铭的手笔。苏州博物馆里面的展品多是苏州本地出土的文物,很有本土的特色。

7、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珍贵文物数量居中国第二,仅次于故宫博物院,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8、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是中国一座大型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

9、天津自然博物馆

这是我国建立时间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它的前身是北疆博物院,创建者是中国天主教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桑志华神父。

10、陕西历史博物馆

都说千年历史看陕西,说起最能代表中华历史文明之地,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馆及南京博物馆并称中国博物馆届的三大扛把子。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天津自然博物馆

来一个地方旅游,你必须要来的就是这个地方的博物馆了,这里你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也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参观其中,不得不感慨于国家文化的魅力。

然而,天津就是这样的一个城市,其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博物馆更是有着很多宝物和珍贵的文物,来到天津,定是不能错过这些。

国际博物馆日临近,天津自然也是有着许多活动来迎接这个节日的,那么,天津有哪些好看的博物馆可以供我们参观呢

利顺德博物馆

利顺德大饭店,始建于1863年,是中国第一家涉外酒店,也见证了天津近代的历史发展。不仅有众多的历史名人住在这里,更是众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而利顺德博物馆就在利顺德大饭店里,它是全国第一家酒店博物馆,这里众多的文物,皆是利顺德的百年物品,那些雕花的沙发、银质的餐具、悠久的钢琴,不知被哪位历史名人使用过,引人们无限遐想。

博物馆日活动

①5月18日利顺德博物馆全天免费开放。

接待时间:9:00-12:30;13:00-18:30;19:00-20:00

②利顺德博物馆文物藏品交流会,展出多件珍贵利顺德文物。

活动时间:9:00-13:00

咨询电话:022-58526888转8862

五大道博物馆

作为和平区乃至天津最知名的一处旅游景点,五大道总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游览。而一座博物馆,系统地讲述了五大道的前世今生。这里不仅讲述了五大道建成的历史,更展出了众多曾经生活在五大道的人们所使用的物品。

博物馆日活动

5月18日当天上午,将在博物馆内增加免费讲解一场,并进行五大道文博文创商品展卖。

天津自然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于1914年由法国人桑志华在天津创建,是全国最早的自然博物馆之一,曾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馆”,现拥有各类藏品20余万件。

博物馆日活动

5月18日,天津自然博物馆将会邀请到几位特殊的朋友:携搜救犬、检验检疫犬、缉毒犬,来讲述“它们”的故事。

活动时间:5月18日10:00

活动地点:一楼科普剧场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在沉香博物馆内,游客还可借由沉香,重新走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博物馆日活动

①为您奉上精心遴选的三道夏日茶饮和三款精品沉香,在诗词歌赋,畅饮欢歌中追寻文人的雅致禅心。

②与您分享初夏时节背后的文化故事,在嗅觉与味觉之间体验夏日的美好。

活动时间:5月19日14:00-16:00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常德道37号(近民园西里)

预约电话:022-23301887

天津博物馆

展品:翡翠蝈蝈白菜

天津博物馆常设三个基本陈列:《天津人文的由来》《中华百年看天津》和《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重点展示天津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意义和重要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文明进程中积淀的丰厚物质遗存。

博物馆日活动

①天津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大型主题活动:围绕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举办大型线下活动,内容包括展览、学术沙龙分享、互动体验等。

活动时间:5月18日-5月20日

线下活动地址:天津市南开大悦城5号车库(三楼)

②清代中期绘画展

活动时间:5月18日-8月18日

活动地址:天津博物馆五楼

天津邮政博物馆

天津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中国第一个邮政公告、第一条邮路均问世于天津。这座建筑是中国现存唯一的清代邮政局房和近代邮政的标志性建筑。

博物馆日活动

①免费开放珍宝馆:免费对游客开放珍宝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珍贵藏品,如大龙邮票、整版80版猴票、德璀琳天津寄德国实寄封、宫门倒印邮票等将纷纷亮相公众。

②举办专题讲座:围绕博物馆新征集的文物“杨青水驿”,邀请博物馆顾问仇润喜、杨鸿儒举办专题讲座。

③《天津邮政投递发展史》新书首发。

④《邮人说邮》主题文献展:展览地点为博物馆集邮厅。

活动时间:5月18日

天津金融博物馆

博物馆日活动

5月18日,天津金融博物馆将与天津市朗诵艺术团联合举办“吟咏春天美,拥抱新时代”博物馆日暨纪念改革开放诗文朗诵会。

活动时间:5月18日14:30—16:00

平津战役纪念馆

博物馆日活动

《博物馆连接你和我》节目展示

活动时间:5月18日

活动地点:平津战役纪念馆胜利广场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博物馆日活动

《超级连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数字化成果展》于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开展。

接待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6:0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杨柳青博物馆

博物馆日活动

5月18日,杨柳青博物馆将举行《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的宣传活动。

宣传博物馆的职责和功能,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使广大群众更加关注本土文化、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日活动

1,走进文化遗产

①5月18日当天,参观者凭有效身份证可免费参观(不包括单位团体)。

②活动当天提供两场免费讲解,四场免费3D**。(免费讲解时间:上午10:30、下午14:30)(免费3D观影时间:上午10:00、11:00;下午14:00、15:00)

2,特色临时展览

《紫禁气象》郑欣淼故宫摄影展:该展览分为九重殿_、千般光影、百年大修、一脉文渊4部分,共60幅摄影组成,真实地为观众展示了故宫博物院的建筑格局、宫阙巷院、修缮工程与文化传承。

3,观众互动体验

寻找博物馆中的铁器文物:活动当天,游客可将博物馆区域内的19门铁炮找齐并拍照,在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确认无误后,即可领取小礼品一份。

活动时间:5月18日

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5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国,地大物博,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价值连城的镇国之宝。如今仅存的这些宝贝都珍藏有我国各个地区的博物馆中,数量之多数不胜数。那么这些博物馆的镇国之宝都是些什么宝贝呢?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长长见识,开开眼界。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介绍分为(上)、(下)两篇介绍,此篇为(上)篇。

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四羊铜尊

后母戊鼎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形制巨大,雄伟庄严,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

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后母戊青铜方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制作如此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四羊铜尊

1938 年湖南宁乡黄材出土。

四羊青铜方尊,上口最大径444厘米、高586厘米、重346千克,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式盘龙,羊前身饰长冠鸟纹,圈足饰夔龙纹。方尊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置耸起的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

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出土器物的湖南洞庭湖周围地区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在此地发现造型与中原近似的铜尊,表明商文化的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大禹治水图玉山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卷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卷,绢本,淡设色,纵248cm,横528cm。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

大禹治水图玉山

大禹治水图玉山,清乾隆,高224cm,宽96cm,座高60cm,重5000kg。

玉山用料产自我国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致密坚硬的青玉。玉上雕成峻岭叠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此景即用夏禹治水之故事。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乾隆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十字方玺。玉山背面上部阴刻乾隆皇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下部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六字方玺。玉山底座为嵌金丝山形褐色铜铸座。

此玉山由当时两淮盐政所辖的扬州工匠雕凿制成。大块玉料从新疆和田密勒塔山运到北京后,乾隆皇帝钦定用内府藏宋人《大禹治水图》画轴为稿本,由清宫造办处画出大禹治水纸样,由画匠贾全在大玉上临画,再做成木样发往扬州雕刻。大玉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往扬州,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玉山雕成,共用6年时间。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帝又命宫中造办处如意馆刻玉匠朱泰将乾隆御制诗和两方宝玺印文刻制在玉山上。最后由乾隆帝钦定,安放在宁寿宫乐寿堂内,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越王勾践剑

春秋晚期。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绿松石。

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

铜奔马(马踏飞燕)

东汉,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组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刹那瞬间。让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疾速向前的动势。其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上,精确地掌握了力学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种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河西走马秉赋的对侧步特征。构思巧妙,艺术造型精炼,铸铜工艺卓越。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被确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陕西历史博物馆

镶金兽首玛瑙杯、舞马衔杯纹银壶

镶金兽首玛瑙杯

这件玛瑙杯是用一块罕见的五彩缠丝玛瑙雕刻而成,造型写实、生动,杯体是模仿兽角的形状,杯子的前部雕刻为牛形兽首,双眼圆睁,炯炯有神,刻画的神形皆肖。兽嘴处镶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实这是酒杯的塞子,取下塞子,酒可以从这儿流出。头上的一对羚羊角呈螺旋状弯曲着与杯身连接,在杯口沿下又恰到好处地装饰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这件酒杯材料罕见珍贵,是极其稀有的缠丝玛瑙,材质纹理细腻,层次分明。工匠又巧妙利用材料的自然纹理与形状进行雕刻,依色取巧,随形变化。细微处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其选材、设计和工艺都及其完美,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

舞马衔杯纹银壶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有十八件组国宝级文物,其中有两件是从不出境展出的,其中之一就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为什么说它这么珍贵?首先从外形上看,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权统一,很多少数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很多契丹族人。而这件文物恰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其次,此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剑形状的提梁。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而更为珍贵的还要数壶身上的两匹祝寿马,这里面还蕴含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唐玄宗在位后期越发的骄奢*逸,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天宝年间,每逢千秋节皇帝的生日都会在兴庆宫期的勤政楼前,举行盛大的宴会,接受文武百官、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的朝贺,并以舞马助兴。这时上百匹舞马披金戴银,伴随着《倾杯乐》曲的节拍,跃然起舞,奋首鼓尾,舞姿翩翩。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床板旋转如飞。而此时领头的舞马便会衔起地上盛满酒的酒杯到玄宗面前祝寿。唐代许多文人曾写下很多关于舞马的诗句如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都是形容舞马衔杯祝寿这一独特的宫廷娱乐活动。而这盛大的宫廷祝寿活动在天宝十四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弃城而逃,这批舞马散落到安禄山的一名大将田成嗣手中。有一天,军中宴乐,舞马听见乐曲声应节拍跃然起舞,士兵见状误以为是妖孽,田成嗣命士兵将舞马鞭打而死。

此后,盛行一时的舞马衔杯宫廷祝寿舞的形式在历史的变革中永远的销声匿迹了,但这件银壶却成为大唐王朝的兴衰最好的见证。

宁夏中华回乡文化园回族博物馆

明代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兰经》

明代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兰经》

宁夏中华回乡文化园回族博物馆镇馆之宝明代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兰经》,是宁夏西吉县南大寺阿訇关清录祖辈数代珍藏,由他主动向博物馆捐赠的。这是目前国内收藏的最珍贵的《古兰经》珍善本之一,对于研究回族历史、宗教和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这本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兰经》长266厘米、宽20厘米、厚6厘米,装帧考究。用硬牛皮精心制作封面,纸质为精心加工的麻纸,纸中加入了很细的棉或丝纤维。经文墨色匀称,阿文书写流利,隽秀。书页中每个篇章的边框均有描金装饰,图案为花卉和阿文。每个阿文经文字行间还有明代惯用的阿文小注。由于年代久远,这本《古兰经》纸质已变黄、发脆,边缘有些破损、掉渣。

宁夏博物馆

鎏金铜牛

鎏金铜牛

鎏金铜牛,长120宽38高45重188千克。1977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M177。

这件青铜铸造的牛屈驶而卧,体态健壮,比例匀称·造型逼真·个体硕大。铜牛中空,外表通体婆金。制作时需要将冶炼、模具雕塑·浇铸、抛光和姿金等工艺集于一体,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艺术品中的珍品。

如此精美牛造型工艺品,说明了牛在西夏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西夏所属的河套地区和河西、河外十三个州地饶五谷,尤宜稻麦。灵州则很早以来就引黄河水而修建了奏家、汉延、唐株诸渠。在西夏元吴时期又修筑了昊王渠。西夏所实行的广薛农田、兴修水利的措施,极大的促进了灌溉农业的发展。敦煌榆林窟壁画中的西夏农耕图中就有和中原地区一样的二牛抬杠犁地场景。牛耕对发展西夏农业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

青海省博物馆

铜鎏金观音造像

铜鎏金观音造像

铜鎏金观音造像,国宝级文物。由明朝皇帝赐给青海著名的瞿坛寺。该器物身姿婀娜,站立在莲花座上。衣饰线条流畅飘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体鎏金。其铸造工艺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术水平。

河北省博物馆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1968年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长188米。按人体结构比例制作,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五部分。全套玉衣由各种形状的玉片组成,玉片四角有孔,用金丝加以编缀,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与玉衣同时出土的有镶玉鎏金铜枕、玉眼盖、玉鼻塞、玉口琀、玉耳塞、生殖器罩、肛门塞,组成一套完整的葬玉。

山西博物馆

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

西周晋侯鸟尊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该鸟尊现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被誉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为宗庙礼器。

如此精美牛造型工艺品,说明了牛在西夏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西夏所属的河套地区和河西、河外十三个州地饶五谷,尤宜稻麦。灵州则很早以来就引黄河水而修建了奏家、汉延、唐株诸渠。在西夏元吴时期又修筑了昊王渠。西夏所实行的广薛农田、兴修水利的措施,极大的促进了灌溉农业的发展。敦煌榆林窟壁画中的西夏农耕图中就有和中原地区一样的二牛抬杠犁地场景。牛耕对发展西夏农业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

河南博物馆

莲鹤方壶、四神云气图

莲鹤方壶

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四神云气图》

《四神云气图》创作于西汉早期,1987年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壁画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米。后经考古专家通过科技手段对壁画进行原样切割移至河南博物院,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

《四神云气图》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墓葬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珍品,因年代久远、做工精美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四神云气图》位于墓室顶部,中部一条7米长巨龙飞腾,东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兽、灵芝及云气纹图案装饰。壁画从主墓室顶部的西端起,向东延伸有丈余,总面积达30平方米,填补了中国西汉时期壁画的空白,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多年,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的四神云气图。壁画的主要内容为龙、白虎、朱雀、怪兽、灵芝及云气纹等组成的图案,历史艺术价值高。不但是中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大、级别高、保存为完整的壁画,更是一部承载西汉初年中国神仙思想的壮丽史诗。

山东博物馆

东平汉墓壁画

东平汉墓壁画

2007年10月,在山东省东平县一座汉代墓室中发现一组罕见的色彩精美、保存完好的彩绘壁画,被誉为:保存完好,世所罕见。

这些汉代壁画墓,是在东平商城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山东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东平县文物管理所对该墓地进行了勘探发掘,共清理发掘汉代墓葬十八座,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陶器、铜器和铁器等,三座为壁画墓。其中1号墓约为东汉早期,墓葬结构规整,壁画内容丰富,布局匀称合理。墓顶绘制云气纹和金乌,门楣、墓壁以人物画像为主,间以鸡、狗等动物形象。内容有敬献、谒见、斗鸡、宴饮、舞蹈等场面,各类人物形象多达48人。其中尤以绘制于门楣内侧的12个人物形象神态各异,眉须飘然,栩栩如生。画面色彩艳丽,造型比例匀称,线条简练流畅,刻画细腻精美,形态生动逼真,反映出汉代画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技巧。文物考古专家认为,这些壁画是山东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艺术水平最高的早期壁画,在全国也极为罕见。对于研究汉代丧葬制度、民间生活习俗以及汉代绘画,其价值不言而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蜀地织锦护臂,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收藏于新疆博物馆。

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织有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通过五星聚会研究,科学家们推算出2040年9月9日将会出现罕见的五星聚会天文奇观。

西藏博物馆

双体陶罐

双体陶罐

双体陶罐出土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卡若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因器形为两件完全相同的袋形陶罐连接而成,故名为双体陶罐。其肩颈部穿系绳索的一对带孔器钮有如动物的耳和尾,从而巧妙地把双体陶罐勾勒成两只相向而立的小兽,造型雍容大气而极具生活情趣。双体陶罐通体打磨,表面饰以大量刻划纹和朱、墨两色彩绘,所以也称为朱墨彩绘双体陶罐。

双体陶罐无论从器形还是纹饰,都体现出与西藏同时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与众不同的特点:整体造型洗练优美、饱满丰盈,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纯熟,纹饰精美,不仅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而且体现出了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卡若先民智慧的结晶,是西藏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

据专家考证,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史前时代,这件具有如此奇特造型和精湛工艺的艺术品,自然不是古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而是供奉于神坛之上,作为祭祀和庆典之用的礼器,是蛮荒时代人与神沟通的媒介,是卡若人精神的依托,有着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内蒙古博物馆

匈奴王冠

匈奴王冠

金冠通高73厘米、带长30厘米、重1394克。由鹰形冠饰、半球形冠顶和冠带组合而成,其上浮雕多处动物纹饰。于1972年在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鹰顶金冠有草原瑰宝之誉,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匈奴酋长金冠饰,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安徽博物馆

战国铸客铜鼎

铸客铜鼎

战国铸客铜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1933年在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

鼎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青铜礼器,是统治阶级用来明尊卑,别上下的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铸客大鼎圆口,方唇,鼓腹,圜底,附耳,耳的上部外侈,三蹄足。腹部饰一周突起的圆箍,箍上饰模印羽翅纹,双耳和颈部外壁模印变体鸟首几何纹,足的根部高浮雕兽首纹。鼎口平沿处阴刻铭文十二字铸客为……,前足膝部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铸客,是从其他诸侯国请来的工匠,说明战国时期的工匠已不再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的附属物,身份比较自由。该鼎在众多楚器当中最为雄伟,为楚王重器。铸客大鼎体量巨大,造型设计上处处追求力量与气势的完美结合,无不呈现出其主人拔山盖世的雄心壮志。

黑龙江省博物馆

金代铜坐龙

金代铜坐龙

这件珍贵的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于1956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出土。铜坐龙堪称金源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多民族、多地域、多文明的一种文化的融合和发展。这尊金代铜坐龙是黑龙江省省内最具分量的国宝级文物,现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

铜龙为黄铜质铸造而成,它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设计构想及雕塑水平高超。龙呈蹲坐式,龙首微扬,张口似吟啸,肩微前弓,前左腿翘起,其爪飞踏瑞云,瑞云与后腿相连,前右腿略向前方直立,爪与地面相连,龙尾上翅向外卷曲,龙首、肩部和四肢饰有卷鬣,威武雄姿,亦动亦静,浩气凛然。在龙的前右腿、尾部及瑞云处有以双向分开的扁锭残迹,当时与它物相连接固定而铸。可谓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吉林省博物馆

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元代青花云龙纹高足碗,高114厘米,口径13厘米。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侈口,深腹。高圈足上有三道凸弦纹,呈竹节状。口沿为青花唐草纹。内壁暗花印行龙二条。外壁用青花绘一游龙,并衬以火焰纹。青花色泽青翠浓艳,线条流畅有力,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辽宁省博物馆

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仲尼梦奠帖

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全高522厘米,上为一直径129厘米的大球,镂雕祥云缭绕,十余条健龙或藏头露尾、或藏尾露首穿行于云层之间;大球内分层透雕二十一个小球,球球相套,层层能转,满地纹饰。三节台柱,上为六层透雕小象牙球,纹饰同顶上之大象牙球;下有四足座,座上雕人物顶柱状承盘,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雕刻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是中华第一楷书,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梦奠帖共七十八字,无款印。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明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此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

天津博物馆

《雪景寒林图》

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

《雪景寒林图》

《雪景寒林图》,以三拼绢大立幅图写北方冬日雪后山林气象。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此图是否为范宽真笔,鉴赏家尚有争议,但公认为北宋范氏流派中之杰作。

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

天津博物馆所藏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是国宝级文物。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小撇口,长颈,腹部下端丰满,圈足。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釉面莹润如玉,上用珐琅彩绘画。颈部用蓝料彩绘上下两组蕉叶纹,腹部珐琅彩绘芍药雉鸡图:两只雌雄雉鸡栖身于山石上,彼此相偎,作态亲昵,周围衬以芍药花及秋季花草。空白处墨彩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引首朱文春和印,句尾白文翠铺朱文霞映二方印。瓶底赭彩四字方款乾隆年制。这件玉壶春瓶,构图十分精美,芍药雉鸡寓意金鸡富贵,有吉祥的含义。画工精细入微,绘画图案取自清代宫廷画家的手稿。此瓶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有如一幅展开的画卷,称之国宝名副其实。

中央电视台黄雨生曾获得那届什么奖

《指南针的发明》,1992年出品。影片以新颖的画面,动人的解说,向广大观众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明、发展过程及它对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