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电通路说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5收藏

经络电通路说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经络电通路说 1 拼音

jīng luò diàn tōng lù shuō

2 英文参考

Theory of electric passage of channel

3 注解

经络电通路说是经络实质假说之一。根据用“经络测定仪”探测经络线上皮肤的电参量,对人体十二经脉测定的结果,其路线和所通过的各个经穴,基本上与古书的记载相同。经络的电特性与人体的生理状况、内脏的疾患以及外环境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经络电通路说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放电体和导电体,其放电和导电的强度、方向和范围都有一定的规律性。经络电测定可以反映经络活动的生物电现象和它的某些规律。比如,当器官活动增强时,相应经络原穴的电位增高;器官摘除,或经络所经之处的组织被破坏则相应经络原穴的电位降低。这个通路导电组织的多样性,即多种组织均可作为导电的介质。这样形成的经络系统是独立存在的,但与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有人以四电极法测量人体皮下约2mm处的导电特性,观察到:大多数人皮下的低电阻点都可以联接成与古典线走行基本相同、左右两侧对称的、稳定的低阻线;在受到 或机体的状况发生变化时,皮下的电阻值也会发生改变,但低阻线较之周围有更佳的稳定性。这说明此低阻线具有与其周围组织不同的生理特性,将这种皮下低阻点连成的线,称之为低阻经络。它证明了古典经络的客观实在性。有人在研究隐性循经感传现象的基础上,用低频脉冲皮肤阻抗测定仪测定人体和动物皮肤阻抗,认为人体经络线具有低阻抗的特点、是一条低阻抗线。其宽度约70μm,不受麻醉和失血的影响,截肢以后也没有明显的改变,说明它可以脱离神经和血液循环系统而独立存在。持说者还认为,经络线的低阻抗性与表皮下的任何结构那没有直接关系,经络线上皮肤表面角质层变薄是产生低阻抗的根本原因。但同时也指出,除了表皮层的低阻抗特性之外,经络线下各层(真皮、结缔组织和肌肉层)均有与经络相关的物质结构。

古籍中的经络电通路说 《类经图翼》:[卷五经络(三)]诸部经络发明

头面部〕巅∶足太阳交巅。足厥阴与督脉会于巅。(俱经络二。)手少阳别于巅。(经络三。)足少阳之筋,交巅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九·经脉之二]经脉皮部

》卷二第一下篇。黄帝问岐伯曰∶余闻皮有分部,(前说十五大络,循其行处以求其病。次说皮部十二络之以十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五]皮部论第五十六篇

皮部,皮之十二部也。手足三阳三阴。十二经络之脉,皆在于皮,各有分部。故曰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部有

《类经》:[八卷经络类]十六、五脏五六腑六

(灵枢本输篇)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谓如十二经脉之,(起止有序也。)络脉

《脉理求真》:[卷三]汪昂订十二经脉歌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经络波导说的中心内容 附: 1 古籍中的经络波导说 1 拼音

jīng luò bō dǎo shuō

2 英文参考

Theory of waveguide of channel

经络波导说是经络实质假说之一。将模拟的方法和微波技术的理论成果用于经络研究,把中医所说的人体的“内气”看做是体内的电磁波,把经络看作是人体内传输“以红外线—微波为主体的电磁波”的波导系统。

3 经络波导说的中心内容

这一假说的中心内容包括:

(1)要象在微波学中,密切地把波导系统的元件,部件的实质结构与在其中传输著的微波的磁力线、电力线结构联系起来那样,把人体这个“小宇宙”中的“气光子”(从内气的角度着眼,作者特地把体内的电磁波称为气光子)看做是与实质结构同样重要的物质。

(2)从波动角度也有可能阐明众多的与循经感传现象相关的难题。如以“不具明显边界但成层的”反射气光子之物来认识循经感传的宽度边线;以气光子的“行波”的群速代表循经感传的速度,等等。

(3)把源自体内某点“物点”的气光子密度极大点(或可遇见气光子概率极大处)称为“此物点的像中心”,在横截经络的平面内,把气光子密度极大点(一个或多个)定义为“经络轴心点”,把通过经络轴心点而作的直线定义为“经络径向线”,把由相邻的经络径向线上气光子密度,陡度、极大点(或密度不连续点)所组成的闭合线定义为“经络界线”。由相邻的横截经络的平面之经络轴心点在人体内形成经络的轴心线,围绕经络轴心线的不同平面内的经络界线所引起的管状面即“经络界面”。经络即“经络波导”,“经络界面”就是经络波导管的“管壁”。

(4)不同的经脉之间,以及它们与穴位、经脉和脏腑等的联系,可用波导系统来模拟。经络与有关神经体液的实物之间的联系也具有光(广义的)与分子,原子的物理学通性。

古籍中的经络波导说 《类经图翼》:[卷五经络(三)]诸部经络发明

头面部〕巅∶足太阳交巅。足厥阴与督脉会于巅。(俱经络二。)手少阳别于巅。(经络三。)足少阳之筋,交巅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九·经脉之二]经脉皮部

曰善,见《素问》卷十五第五十六《皮部论》篇。自夫经络之见也至末,见《素问》卷十五第五十七《经络论》。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五]皮部论第五十六篇

皮部,皮之十二部也。手足三阳三阴。十二经络之脉,皆在于皮,各有分部。故曰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部有

《类经》:[八卷经络类]十六、五脏五六腑六

(灵枢本输篇)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谓如十二经脉之,(起止有序也。)络脉

《脉理求真》:[卷三]汪昂订十二经脉歌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经络与淋巴相关说 1 拼音

jīng luò yǔ lín bā xiāng guān shuō

2 英文参考

Theory of correlation beeen channel and lymph

3 注解

经络与淋巴相关说是经络实质假说之一。这一假说是在有人用碳素墨水注入上、下肢一定穴位以追踪淋巴管的走向,发现与肺经、足三阴经有较高的符合率,故以为经络与淋巴有关。

古籍中的经络与淋巴相关说 《类经图翼》:[卷五经络(三)]诸部经络发明

头面部〕巅∶足太阳交巅。足厥阴与督脉会于巅。(俱经络二。)手少阳别于巅。(经络三。)足少阳之筋,交巅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九·经脉之二]经脉皮部

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前明邪入皮毛乃至禀于肠胃,次言邪入乃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五]皮部论第五十六篇

脏。腑脏之气,亦通于皮,亦有分部,其腑脏之气,不与于皮,而生大病矣。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

《类经》:[八卷经络类]十六、五脏五六腑六

留,(如下文井荥经合穴,各有所留止也。)六腑之所与合,(如藏象类脏腑有相合也。)四时之所出入,(如

《脉理求真》:[卷三]汪昂订十二经脉歌

关于养生的经典书籍有:《皇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是我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皇帝内经》分为《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皇帝,代代口耳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集结成书。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实际上扁鹊在史记上有记载,但并未记载他的著述,客观的说这本书应该是中国古代人民的集体智慧,后代学者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就像民歌一样,作者不是创作者。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 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在中国古代是对热性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所谓“人之伤放寒者则为热病”意思是说,凡人受了风冷,就会患发热的病,认为一切发热的病,都是因受冷发生的,所以通称“伤寒”,因此“伤寒”二字,包括多种流行性热病。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

《神农本草》又名《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本经》,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相传在神农,黄帝之时,神农氏尝百草并著登载各种草石功效的《神农本草经》。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经络穴位形态学研究 1 拼音

jīng luò xué wèi xíng tài xué yán jiū

2 英文参考

Morphological study on points

3 注解

经络穴位形态学研究是现代对经络穴位进行的解剖形一态学观察。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着眼于说明经络穴位与已知的一些形态结构的关系:

(1)经络穴位与周围神经关系。研究表明,在所有组织中以周围神经与经络穴位的关系最为密切。如穴位层次解剖,309穴中直接刺中神经者152穴,针剌点旁05cm内有神经者73穴;又如针刺解剖324穴中,有神经分布者323穴,其中与浅皮神经有关者304穴,与深部神经有关者155穴,与浅深神经均有关者137穴;显微镜观察证明,穴位处表皮、真皮、皮下、筋膜、肌肉各层组织内具有丰富的、多样化的神经末梢、神经丛和神经束。

(2)从经络循行部位来看,在四肢部分与周围神经的分布尤其接近。实验观察到:手太阴肺经自云门穴以下近似皮神经分布;手厥阴心乜经自天泉以下近似正中神经的分布;手少阴心经近似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分布。

(3)经络穴位与血管、淋巴管的关系。实验观察到:针刺309穴中,直接刺中动脉干者24穴,针刺点旁05cm内有动脉干者262穴。说明穴位与血管的关系仅次于周围神经。下肢部分穴位观察、膀胱经的昆仑、委中、承山三穴,多数有下胺外侧群的1~3条淋巴管通过,或同一淋巴管通过上述三穴;脾经的三阴交、阴陵泉有1~5条下肢内侧群淋巴管通过;血海有1~4条淋巴管通过;同一条淋巴管也常通过上述2或3穴。可见经络穴位与淋巴管的关系又次于神经和血管。化学跟踪法对经络穴位进行观察,证实染料系淋巴管分布。

古籍中的经络穴位形态学研究 《医学入门》:[内集·卷一经络]十五络脉

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议,足少阳络为光明

《疡医大全》:[卷四内景图说(下)]论脏腑经络穴道部位始知疮疡何经受病

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矣。脏腑经络穴道部位铜人图(心经小肠经肝经胆经脾经胃经肺经大

《子午流注说难》:[上卷本输穴说难]十二别络

公孙两别络。乃足阳明。足太阴脉度往还之要道。丰隆穴位。在外踝中心直上八寸。考骨度篇。膝下至外踝。长一

《本草分经》:序

若《难乃与针灸家所共援,以察荣卫部位脏腑脉法、经络穴。是史论医经,所谓原人、血脉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

《灵枢经脉翼》:[卷下]手厥阴心包络经歌

本图一套共六幅,其中五幅为三人图,描绘十四经脉及其腧穴361名、经外穴82名,背景包括皮肤、内脏、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用不同彩线、彩点区分经脉与腧穴,个别局部还以小图特别显示;另一幅集中描绘了头针、耳针、面针、鼻针、手针、足针、腕踝针等微刺系统穴位与进针点192名。十四经穴、经外穴(标准内)、头针穴线、耳针穴位均按国家标准《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针灸穴名》描绘定位。为使读者应用方便,作者撰著《解说》一部,除针灸发展史略与基本理论外,重点论述了腧穴,包括穴名、编号、取法、主治、针灸法等。

本图符合人体真实解剖结构,腧穴定位准确,色泽鲜明,显示清晰;解说由浅入深,内容充实,并有临床常见病症处方,是临床进行针灸、按摩和教学、科研的工具。适于临床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师生、基层卫生人员和针灸爱好者学习参考。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家对于养生越来越看重。其实,很多的养生技巧与动作,并不一定非要去养生馆,很多小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简单完成。

《康养实用技术》的作者就根据多年的经络养生经验,在书中详尽的介绍了方便日常生活操作的各种常见病的按摩养生方法。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节,带领读者认识经络,了解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第二章节,介绍常用的家庭常用的经络调养方法,拔罐、刮痧等;第三章节,介绍中老年人常见病的经络调养之法;第四章节,介绍儿童常见病的经络调养之法;第五章节,介绍妇科疾病的经络调理之法;第六章节,介绍男性疾病的经络调理之法;第七章节,介绍人体亚健康的经络调理之法;第八章节,介绍美容美体的经络调养之法;第九章节,介绍二十四节气的经络调养之法。

《康养实用技术》将许多日常生活养生之法都涵盖其中,值得一阅。

经络电通路说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经络电通路说 1 拼音 jīng...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