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教育观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2收藏

论语中的教育观是什么,第1张

《论语》及孔子的教育观点:

a)、 “听其行而观其行”(强调实践的作用)

b)、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强调榜样的作用)

c)、 “以友辅仁”(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d)、 “不迁怒不贰过”(强调受教育者端正态度的重要性,不要迁怒他人,知错能改)

e)、 “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严于律己)

f)、 “各因其材”(强调因材施教)

教育观念也可以称为教育理念,就是指每个人在教育他人的时候自己心中的想法,或者想给他们表达出的意思,我认为这就是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的,有时候简单的话语,或者看起来平淡无奇的肢体语言也是能表达出教育观念的。

扩展资料:

查国内极具权威性的由董纯才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年版),李冀主编的《教育管理辞典》(1989年版),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990年版),英文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93年版),均不见"教育理念"之辞条。

在《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一文分析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教育规律的联系和区别中,给教育理念下了这样的定义:"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王冀生教授是把教育理念与教育理想、教育的远见卓识联系起来加以把握的。李萍教授等人在《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一文中认为:"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教育理念反映教育的本质特点,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要办教育。"

参考资料:

教育理念

引言教育观是指关于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观念体系。教育观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体制、内容、方法、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基本见解等。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它反映了教育活动固有的规定,即根本特征。

新时代的教师的教育观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首先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热爱和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必须用德立教亲自教导,用高尚的人格教导人。只有具有崇高的责任感、事业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以教职为终身事业的教师,才能使自己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教育观要求老师要有广泛的知识

新时期教师必须拥有广泛的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用知识武装头脑,才能德才兼备。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教师要认识教育对象,具备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教师对其不能只停留在学科水平上,要学会综合运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具备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科学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校园,为现代教育服务,教师要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育观要求老师要具备学习能力

勤奋学习,充实自己是今天做好一名教师的基础。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越高,他把教师当成百科全书。在他人眼里,教师们什么都知道。如果老师问这问那,他人很失望。因此,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知识渊博的教师。

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促进德智体美学生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而老师则必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跟我们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离不开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和实践,而现在的学生,就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5、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关注到。

扩展资料:

教师要深刻理解和爱护学生, 很多教育家都得出一个共识——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实质就是爱的效应。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

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尤其是对行为表现较差的学生, 要特别耐心和谨慎, 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每个学生只要教育得法都能够成才。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要钻研教学理论, 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要素

教育者、教育对象及其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缺了其中任何一个,就不成为教育了。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出了问题,教育也会出问题。

人类积累的精神文明(如思想、道德、观念、经验、知识、技能、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等)如果仅仅记录在媒介上而不被人的大脑所接受就只是一些符号而已,只有进入了人的大脑,为人觉悟才能发挥作用,教育活动就实现了这个过程。

-素质教育

-教育观

教育观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观是指关于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观念体系。教育观包括的基本内容有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体制、内容、方法、教师和学生等每一方面的基本看法等等。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就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它反映出教育活动固有的规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征。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就是“教育干什么”的问题。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故可分为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两方面。

教育的体制: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统一体,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

2教育观角度的问题怎么答

1看问题

在拿到一道材料分析题,我们首先要要做的就是看问题。很多同学在做这类题时,往往先看材料,然后再看题目。这可能是个人习惯问题,但当你看完材料再看题目然后还得回过头来再看材料,这样就浪费了时间,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就是分数。所以再做材料分析题时要先看问题,只有清楚了问题,才能知道题干要求我们用哪个知识点作答,这样在阅读材料时就会带着知识点进行分析。

2联系相关知识点

当看完问题后,就要想一下相关知识点有哪些?如“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在这个题中,答题要点就是教育观的相关内容。那么对于教育观,主要知识点就是素质教育五点内涵和新课改的教学观(四点),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这九点来回答。如果大家在做题时容易忘这九点,可以先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它写在稿纸上,或用铅笔标记在题目旁。

3阅读材料,匹配知识点

知道了用什么知识点来回答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到材料,找一下材料中具体体现了哪些知识点。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材料分析题而言,结论的得出必须要结合材料,不能无中生有,有的同学可能存有侥幸心理:我把这所以的知识点都写上肯定有对的,这种做法是不行的,考官不会每个点挨着看,所以对待这种题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

4呈现答案

分析过后就要把答案呈现在答题纸上。这里大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知识点回答要全面;二是对于自己最有把握的要写在最前面;三是注意条理清楚、字迹工整。

鲁迅先生的教育观是成为一个“饱满”的人。

人的欲望与生俱来,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一个人的三观往往就是孩童时期养成的,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放任其嚣张跋扈无法无天,就无法形成一个正确的是非观。人是社会化动物,无论父母如何纵容总有一天要融入社会,一个没有是非观的孩子终归会被社会所遗弃。

人和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孩子从来都不是父母的附庸。处处管束苛责,人就活成了傀儡,无法永远足够的判断能力。每个人都会长大,父母总有一天不得不放手,一个没有判断力的孩子最终只会被社会吞没。

作为父母,应该把是非对错都明确地交给孩子,然后让孩子去探索,去尝试,去选择,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饱满”的人。

鲁迅先生的贡献: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

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一、教育观

这部分考察的知识点主要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

素质教育指的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的内涵在于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的内涵是教师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教师观

随着时代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随之而来发生着改变。

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

2.从教学和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新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将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

3.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充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从而使得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

当教师角色发生改变的时候,行为自然跟着也会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改强调帮助、引导。

3.对待自己,新课程强调反思。

4.对待与其他教育者,新课程强调的是合作。

三、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持有的一种态度和看法,并且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之间的关系。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扩展资料

着重强调每个人先天差异,个性不一,应尊重学生的特点,特长,教师因材施教。这一观点往往会在材料分析题当中体现,要求考生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去评析材料中老师的行为是否践行了或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比如说某个班上,有两个学生始终对某一知识点不明白。

一个形象思维比较强,另一个抽象思维比较强,老师针对这两个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我们就说这位老师践行了素质教育理念当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除此之外呢,老师还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非预期结果,将学生的一些非预期行为转化成教学资源。

论语中的教育观是什么

《论语》及孔子的教育观点:a)、 “听其行而观其行”(强调实践的作用)b)、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强调榜样的作用)c)、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