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一阁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浙江天一阁简介,第1张

  浙江天一阁导游词

 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古籍浩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巍然屹立在宁波城月湖之滨,成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它是宁波人最引以自豪的一个文明星座。文人墨客到了宁波,没有不到天一阁一饱眼福的。这古朴的建筑,幽雅的园林,恬静的环境,确实令人神往。然而过去的天一阁只是一个普通的私家藏书楼,历经几代沧桑;如今的天一阁则是宁波的一颗“明珠”,它集藏书、文物、旅游于一体。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雄踞大门两侧是一对清代石狮。这些木结构的大门,是清道光年间造的。“南国书城”这四个字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所书,而“古阁藏英”则是由大书法家沙孟海亲题。现在所看到的大门两旁对联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对联说明了天一阁藏书楼历史悠久和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藏书楼以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号南雷,他曾赏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进入天一阁,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照壁上气势宏大的“溪山逸马图”,当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曾在这里拍照留念。这幅八骏图是“堆塑”,它的作者是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天一阁的堆塑,绝大部分是他的作品。参观完这块照壁后,从右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左面是1980年新建的书库和阅览室)。可以看见天一阁的又一块照壁,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吗它统称为“麒麟”。但细分下来,这是一个龙角、牛嘴的“獬豸”,是正义的象征。

 天一阁藏书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幢藏书楼就是几经修缮后保存下来的天一阁遗址,它是晚清时期的建筑遗物。天一阁的主人名叫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明嘉靖十一年(范钦27岁时)进士,做过湖广隋州知府、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正使以及陕西、河南等省的地方官。后来又巡抚南赣汀漳诸郡,宦迹遍布半个中国,直至官升兵部侍郎。范钦生性耿直,不畏权贵,曾顶撞过权倾朝野的武定侯郭勋,因此蒙受冤狱。后在袁州知府任内,因秉公执法又得罪了权臣严世藩,为了避祸,辞官还乡。回到宁波后,就建造了藏书楼。范钦爱书成癖,在做地方官时,每到一处总是留心搜集当地的公私刻本,对无法买到的书就雇人抄录。经史百家之书,他兼收兼蓄,不厚古薄今,比较重视当代著作和文献的收藏。在他的藏书中,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明人诗文集及历代科试士录,占了很大的比重。此外,还汇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碑贴,其中著名的是北宋拓本。

 范钦的藏书楼原名叫“东明草堂”,楼前开凿一池与月湖沟通,蓄水备用。当时宁波有许多藏书楼,但先后遭受兵火破坏,范钦想,兵灾无法避免,火灾可以防止。为了防止火灾,范钦费尽苦心,查阅了许多书本,最后在《易经》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受到启发,便取其以水制火之意,将藏书楼改名“天一阁”。藏书楼上为一大通间,楼下六间,象征:“天一地六”。范钦不但将藏书楼改了名,还规定抽烟喝酒后切忌登楼,不准擅领亲朋好友开门入阁及留宿阁内,更不准擅自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凡违者处以不能参加祭祀祖宗的大典的惩罚。天一阁的主人连取名时都考虑到了防火的重要,可见其用心良苦。

 范钦一直活到80岁。临终时把大儿子大冲和二媳妇(次子大潜已故)叫到榻前,他把遗产分成两份,一是白银万两,二是全部藏书。大冲体察老父心情,决定“代不分手,书不出阁”。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制订了许多严格的禁约。据记载嘉庆年间,宁波知府邱铁卿的内侄女钱绣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聪明才女,为求得登阁读书的机会,托邱太守为媒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结为夫妻,婚后的绣云满怀希望,以为这下可以如愿以偿了,但万万没想到,已成了范家媳妇的她还是不能登楼看书,因为族规不准妇女登阁,竟使之郁郁含恨而终,遗命夫君将她葬于阁边,愿以芳魂与书作伴,了却她另一种“青灯黄卷”的夙愿……这一悲剧足以说明禁约的严格。

 原来藏书楼四周都是花园,以防附近一旦发生火灾不会遭受其害。到了清初时,范钦的曾孙范文光请来名匠垒起玲珑假山“九狮一象”、“福禄寿”等。由名匠大师堆砌造就的玲珑剔透、形象逼真的假山中有许多动物,大家不妨数一数共有几只

 主人为了保护藏书楼而制定了极为森严的规定,同时作为一份私人财富,藏书楼也是外人不可染指的。然而世代规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第一个破例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外姓族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黄宗羲由于他的道德、文章、学识、气节在当时普遍受到人们的敬佩。在范氏族中曾做过嘉兴府学训导的范友仲帮助下,很快取得了范氏各房的同意,登上了天一阁。原来范钦后代为防止藏书失散,还议定藏书由子孙共同管理,阁门和书橱钥匙分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任何人不得擅开。黄宗羲不仅阅读了天一阁的全部藏书,还为天一阁藏书整理编目作出了贡献。

 天一阁是一座古代藏书楼,各类藏书丰富齐全。而藏书楼历经430多年,饱经了岁月的风风雨雨,其本身就是一部史书。天一阁原有藏书七万卷,在历史上饱经了沧桑。首次浩劫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乾隆皇帝决定编写《四库全书》,为此下旨各省加意采访遗书进呈备用,乾隆还颇知属下的弊端,再三警告经手者不准扣留私索地方藏书者进呈的书籍,凡是进呈的书抄录后务必认真发还,然而范钦第八世孙范懋柱进呈的638种珍贵的古籍真正得到归还的寥寥无几,侵吞这些书籍的正是过手的翰林学士地方官员。这次进呈对于修《四库全书》来说是巨大的贡献,因为这600多种都是稀有的藏本,其中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的有96种,列入存目的有377种,居于全国各家藏书之冠。乾隆皇帝对于范氏进呈的藏书之功倒是念念不忘,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4年)六月特颁旨嘉奖天一阁武英殿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计一万卷。后又赐给《平定回部得胜图》、《平定金川图》各一套。《古今图书集成》今在天一阁内还保存8300多卷。《平定图》的16幅画的作者为意大利籍的画家郎世宁,每幅画上都有乾隆题诗,并盖有御印,此图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天一阁中。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旅游景点的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旅游景点的作文 篇1

 国庆节第二天,我和爸爸妈妈去西塘古镇游玩。我们坐着车一路狂奔,那时候我很好奇,古镇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带着疑问我们踏上了古镇的石街。一眼望去都是青砖碧瓦,缓缓的河水在古屋的房前屋后流淌。一座座的石拱桥把河两岸的石街和古屋连接了起来。为了更好地观看风景,我们决定租一条船。坐在船上,一座座石拱桥迎面而来,有太平桥、迎凤桥、吉祥桥……河道两边是用花岗岩垒成的,河面上漂浮着许多不知名的水生植物。高高的白墙矗立在河两岸,绿油油的水生植物仿佛就种在墙角边。狭长的河道穿墙而过,小船仿佛就在房林中穿行……

 上了岸,我们行走在小桥上,看着桥下流水,我不禁想起了元朝马致远的词: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突然我听见欢呼声,寻声望去,发现船上有很多鸬鹚。它的嘴巴像钩子,全身黑色,抓鱼本领很高,水上水下钻进钻出就抓到了一条鱼,赢得岸上一阵阵掌声。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把古镇游了个遍。古镇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描写旅游景点的作文 篇2 旅游景点作文一:游天一阁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书藏古今就是指天一阁。趁这个阳光明媚,暖如春天般的新年里,天空蔚蓝一片,云娃娃都去旅游了。我也满怀欣喜地跟着爸爸、妈妈去了天一阁。

 来到天一阁门口,两头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一开始就吸引了我。门上还贴着两幅写满了繁体字的对联,使天一阁显得更加古色古香。

 一走进天一阁,就看见一个头戴官帽,身披长袍,手拿古书,坐在椅上的人,听说他就是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在去东明草堂的路上,我们还看到了一只“麒麟”,它踏着两座云雾缭绕的高山,似乎正腾云驾雾。导游说:“这是獬豸,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辨曲直。”走过了东明草堂,来到了藏书阁,一个又一个柜子,里面那一本本古书令人看得眼花缭乱。

 走过了走廊,那小桥流水的南园展现在我眼前。假山上还有几座怪模怪样的东西。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九只狮子,一只大象,一只海龟。只见那九头狮子相互嬉戏,一头大象正为它们守护着。一只海龟和上面的一个“寿”字假山,它们相互映成“长寿无疆”。

 后来我又去了平和台。那全是麻将的天地。还有那金碧辉煌的戏台,顶部中央还有一个大“旋涡”,真是奥妙无穷。

 天一阁博大精深,还有许多东西等你来发现。今天我先打道回府喽!

旅游景点作文二:马仁奇峰

 今天早上七点半,我和妈妈准时到达了赭山公园东大门参加去马仁奇峰的旅游,我们上了一辆灰色的中巴车,很快车子出发了,天上忽然下起了蒙蒙的细雨,让车上的游客非常担忧,九点钟左右,我们到达了马仁奇峰山脚下,这儿的天气特别晴朗,我们都欢呼雀跃起来。

 九点半的时候,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开始登山。沿着上的小路,来到一片原始楠木林,楠木林里的楠木每一棵都挺拔俊美、枝繁叶茂,林中空气清新,富含氧离子,是天然氧吧。游完楠木林,我们继续向上爬,山路越来越陡峭,我已经汗流浃背爬不动了,这时候有个叔叔说:“这个小孩挺棒的!”我有全身充满了力量继续向前爬。结果在我们这个团队我第一个登上了太阳山的山顶。太阳山的山顶有个直径一米多的洞叫“太阳洞”,从洞口向外望,可以看见峡谷中的美景,下谷中绿色葱茏、云雾缭绕。太阳的光从洞口x进来,洞口光芒四射,异常美丽。接下来我们还观赏了石屋、石臼、飞来石等景点。中午十二点左右,我们下了山,在山下我玩了高空滑锁、水上步行球等水上游玩项目。

 下午四点钟,我和妈妈返回了芜湖,结束了一天愉快的旅程。

旅游景点作文三:游泰国

 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去泰国旅游,在泰国的几天里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海岛游。

 早餐后导游带着我们搭乘快艇前往珊瑚岛,大约20分钟后我们先到了一处海上平台,平台上挤满了人。抬头望去,天空上飘着一顶顶的降落伞,我看得心痒痒的,最好也上去玩一把。我迫不及待地上去排队,加入了长长的排队队伍中,好久才听到工作人员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喊我名字,终于到我了,只见工作人员帮我穿好救生衣,系好安全带,我跟着汽艇的拉力跑了起来,逐渐离开平台,升到了空中,当时,我第一感觉就是,脚下是空的,一往下看,我已经飞翔在碧绿的大海上了。我飞得越来越高,很快我就融入到了蓝天的拥抱中了,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突然,我感到我的身体在往下沉,原来是汽艇开慢了,降落伞也慢慢地往下飘。我还以为我要来一个“完美”的落水动作时,汽艇又开始加快速度了,我重新飞上了蓝天,我虚惊了一场。终于我又回到了平台,看来还是脚踏实地的感觉好。

 离开珊瑚岛,我们又乘快艇前往金沙岛,在金沙岛上我还玩了很多水上项目,有香蕉船、水上摩托艇、坐玻璃船看珊瑚等,我还在海边游泳时大秀了一把泳技。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很快我们就坐上的返航的快艇,但阳光、沙滩、海洋已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

旅游景点作文四:白果树瀑布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秀丽的白果树瀑布。它是以飞泉驰名的旅游景点。它距宜昌市34公里,位于宜昌县晓峰乡泰山庙。

 我沿着长廊走入深深的峡谷,沿途那绿绿的树木,高高的山峰,农家种金**的桔子,路边清澈的小溪,再配上清脆的鸟叫声,让你仿佛来到世外桃源。

 路途中经过了一个吊桥,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吊在半空中,底下是高高的悬崖,那种脚不着地的感觉又惊险又刺激。

 大约走了半个小时后,你就能看到气势磅礴的瀑布了,太壮观了,只见一排清泉从百余米高的陡峭山崖上飞流直下,像一道门帘似的,接天连地。水的中间还有一个山洞,这使我想起了齐天大圣美猴王。在瀑布下面,仰头向上望,感觉水好像是从天而降,直落到潭底,溅起一朵朵水花,发出咚咚的声音。一阵风儿吹过,水面上飘过一层水雾,旁边的小花在水雾中摇摇摆摆,我们站在水潭边上,感觉就像站在云端。

 山角下,还有很多农家小吃,扑鼻的香味让我真的感觉到肚子有点饿了,有炕土豆、豆腐干,特别是小溪里面的小螃蟹,味道美极了。

 白果树瀑布真是太美了,那迷人的风光,犹如仙境,大自然真是最美的画家!

描写旅游景点的作文 篇3

 八月的昆明,阳光灿烂,蔚蓝的`天空飘荡着变幻莫测的云彩……

 在这个暑假的一个周末,我同爸妈来到向往已久的春城——昆明,开始我们的快乐之旅。

 首先,我们选择的第一个景点是坐落在闹市区的翠湖公园,哇!还没有进大门,就看到又大又漂亮的湖面,只见湖中长满了翠绿的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眼望去,满目碧绿的荷叶中绽放出许多亭亭玉立的荷花,一阵阵荷花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一进大门,漫步在翠湖岸边,那一排排杨柳披散着纤细柔软的枝条,宛如姑娘的长发。再看左边,湖面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湖水像新泡的绿茶一样光鲜可爱,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十分耀眼。一艘艘游船靠在岸边,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去,我跟妈妈说:“今天让我来驾船吧。”妈妈高兴的答应了,于是,我坐在船尾,双脚踩着浆,小心翼翼地护着舵,慢慢地向远方前行,嘴里情不自禁地哼起:“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真爽啊!空气里弥漫着荷花的清香,我们欣赏着两岸的景色,犹如进入了"仙境"一般。

 翠湖公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片片美不胜收,一年四季绿草如茵的草坪,小草长得又细又嫩,草坪上繁花点点,黄的赛金,白的似雪,粉的如霞……像满天星斗。也许是周末,那天,来翠湖游玩的人摩肩接踵,用“游人如织”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啊!翠湖,我爱你,你是昆明的一颗明珠,你美丽的环境使我们流连忘返,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的。

描写旅游景点的作文 篇4

 大家应该都知道,三亚是个旅游圣地。那里的大海十分美丽。

 我去过许多不同的海湾,但三亚这名叫亚龙湾的海湾景色我还是头一次见。

 那里的海水,宛如一块海蓝宝石。走近浅滩,往海里看,海底的沙子看得清清楚楚。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天空与大海融为一体。蓝天仿佛是一匹碧蓝的绸缎,而白云,就是镶嵌在上面洁白无瑕的玉饰。

 那里还绿草如茵,草绿得像一条碧绿的地毯。光脚走在上面,感觉像是走在羽毛堆或棉花堆上。

 那里的沙子,又白、又细、又软。在沙滩上走走,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望着被阳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海面,身心会感到无比的放松。

 晚上,浪花拍打着沙滩。那声音犹如一首催眠曲,“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伴你入眠。繁星调皮地眨着眼睛,一闪一闪的,好像在诉说着什么……

描写旅游景点的作文 篇5

 今年暑假时,我和姥姥去了牡丹江旅游景区小九寨。北方小九寨位于柴河林场,距牡丹江市95公里,坐落于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公园总面积345万公顷。因此我很盼望去哪里游玩。

 早上6点钟我们就从牡丹江坐上去小九寨的客车一路上我的心情无比激动,眼睛一直望着窗外,幻想着那里的景色。大概有一个多小时吧,车便进入了景区,一进景区大门,五个大字非常醒目“北国小九寨”,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随着人群排着长长的队伍又坐上景区里面的车,走进了青山,碧水的景区,我一下子就被那里迷人的景色所吸引,投入了森林的怀抱,我们还看到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林海雪原》听导游讲述了长篇小说中的英雄杨子荣追歼残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块土地上。景区内有多座秀丽的石峰,奇松怪石,原始森林高耸挺拔,红松成片,各种奇花异草相互辉映。由于落差较大,多出跌水而形成壮观的高山瀑布群,最高的瀑布落差达15米。我们来到情侣峰向上望去,啊!好高哇!从峰顶哗哗流下的水又清又凉,我用手捧起水洗一洗脸清凉极了。随后我们又上了吊桥,上桥后每走一步都很难,左晃右晃的,有的人感到很恐惧,但我却不害怕,而感到很好玩儿,很刺激。过了吊桥我们便漫步在林间小路上走在景色迷人,水鸟融合的森林之中,感觉到了从未有的幽静,呼吸着深山里的空气,感觉心情无比的舒畅。那些一排排的树,翠绿翠绿的,水也清澈见底,顺着小河连连不断地流淌着。一路上我们观看了仙人洞,九龙潭瀑布,水帘洞,在水帘洞我进去体验了一下,感觉水就像从我头上流在眼前变成一个门帘一样特别神奇。可能由于平时缺少锻炼我脚也磨起了泡,但是想到旅行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开了眼界,心里却甜甜的。

 这次旅行让我感受到,旅游是一种在辛苦和疲惫中寻找快乐和放松并增长见识的经历,能够直接面对自然界的奇异景观,陶冶情操,锻炼身体,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最好机会,也是与自然共同和谐的一种需要。但不管旅行多么美好,生活是常态,旅行的时间毕竟是短暂有限的,每当完成一次旅行,应该就是完成一次思想上的加油,加油努力学习,还有更好,更多的风景等着我们。

描写旅游景点的作文 篇6

 记忆是一篇美景,定格了我心中的每一瞬间,美丽的三亚风光在我心中留下了最美的印象。

 三亚位于中国的南方,是一座小的海上城市。我对那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天涯海角。以前这里地域偏僻,交通闭塞,一些人只能来不能回,也就有了“天之涯、海之角”的说法。

 天涯海角的石头格外奇特。它们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就像一个个小宝石。这些小宝石把金黄的沙滩点缀得更美丽了。三亚的沙滩是金**的,一眼望去,只见一圈沙子包围着大海,就如同慈祥的母亲怀抱着她那可爱的孩子。沙滩很柔、很软,一脚踩上去,犹如踩上了一块柔软的纱布上。有一些小沙粒真淘气,它们钻进我的鞋子里,怎么弄也弄不出来。

 在沙滩旁,大海弟弟用浪花拍打着沙滩,奏出美丽乐曲,好像在唱“快来啊,快来啊!快来玩啊!”人们被大海的歌声打动了,便小心翼翼地踩着沙滩投进了大海弟弟的怀抱里。它更高兴了,便又唱起歌来。蓝天和太阳看见人们那么开心,笑了。顿时,天更蓝了,天更热了,人们更开心了!

 三亚的天涯海角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当我想起大海的时候,都会想起三亚的天涯海角。

描写旅游景点的作文 篇7

 今天,我们早早的就起了床,还好,天气非常凉爽,是个外出的好天气,我们坐车到了乌镇的景点东栅。顺着青石铺成的路前行,道路两旁是翠绿葱郁的竹林,翠嫩的竹笋露出尖尖的额头,小草带着露珠在阳光下伸着懒腰,近处的桃花开出美丽的花朵。鸟儿在竹林间跳跃显的异常活泼。

 我这才发现,这里的房子都是白墙灰瓦,可以用六个字代替:小河、流水、人家。我还发现这里的房子唯一不同的特点就是都挨着小河,另外房顶上还有一些像动物的东西,我问老师是什么,老师说是防火墙。我们在这些房子前画了一幅画,觉得自己画的不错。老师又让我们去看杂技,道具是把八根竹子绑在一起,再把它固定到一条船上,一个男子必须在竹子的顶端表演各种杂技,还不能掉到小河里,杂技开始了,我们看到这名男子技术实在是太高超了,竟然能脚勾着竹子,手不扶的表演,真厉害!

 到了中午饭的时间了,我们吃完饭,又迫不及待的去参观了,我们又去了茅盾故居,看见了他的原名,叫沈德鸿,还看见了他的120个笔名和他亲手种下的两棵树,分别是南天竹和棕榈,往前走,看见了蓝布坊,钱币馆,木雕馆等等,蓝布坊里有许多蓝印花布从高高的横架上垂下,仿佛时光定格在微风吹动的瞬间。钱币馆里有各种各样的钱币,钱币都很旧,说明已经摆放在这里好长时间了。从钱币馆出来就到了木雕馆,里面的作品都很漂亮。忽然,下起了小雨,我们只好回到了宾馆。

 我冲了个澡,舒舒服服的把自己扔在了床上,因为明天就要到同里了。

1、宁波天一阁景点介绍2、游宁波天一阁_900字3、宁波的天一阁在哪里4、关于宁波天一阁的历史与故事5、天一阁的详细资料宁波天一阁景点介绍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天一阁藏书楼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一层面阔、进深各六间,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阁前凿“天一池”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天一阁及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天一阁特点

天一阁及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天一阁藏书楼在防火、通风、防潮方面也独具特色。楼上的通间大致上是用于存贮图书,布置书橱,用书橱将大通间有效地划开,使整个楼上分得井井有条,楼下为六间的布局。天一阁与范氏住宅中间还有一墙相隔,用以防火。

游宁波天一阁_900字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天一街10号的天一阁,是我国最大的私人藏书楼。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61年),原为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藏书籍7万卷,现已达30多万卷,其中不少是珍本、善本和孤本,被人称为南国书城。如今,每日游人和查资料者络绎不绝。藏书阁内一个个玻璃柜内,存放着明代刻本和抄本。一些印书的刻板也有收藏,尤其是地方志和明代科举录,称得上全国之最。天一阁内有“凝辉堂”、“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四明亭”、“宝书楼”、“干晋斋”等胜景,浓荫蔽日,茂竹繁盛,景色幽静,占地约1万平方米。

天一阁取自古书“天一生水、以水制火”之意。藏书楼前凿一水池,蓄水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年),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增构池亭,环植草木,建造假山,堆积怪石。其中“九狮一象”景色尤佳,相当精巧,令游人叹为观止。院墙多有浮雕和砖雕,很具艺术感,颇有江南园林特色。

清康熙三十八年(1779年),诏书《四库全书》,范钦八世孙范懋捐出阁内藏书680多种,受到皇帝赞赏,名声大震。到后来,“文源”、“文渊”、“文律”、“文朔”、“文汇”、“文宗”、“文澜”藏书七阁纷纷效仿天一阁式样修建。

1933年至1935年,宁波当地人士筹款修葺天一阁,并将一批历代石碑移至天一阁后院,工程浩大。解放前夕,由于各种原因,天一阁藏书失落不少,阁内仅剩13000卷。解放后, 多次拨款维修天一阁,经多方求访,回收了历代藏书籍3000余卷,其中有的为海内孤本。1981年,天一阁内新建书库,为藏书提供良好环境,天一阁锦上添花,南国书城名闻遐迩。

到宁波不到天一阁是一大遗憾,借出差机会圆了我学生时代的一个夙愿。

古代一武将尚知爱书、习文,崇尚文武全才。读书成为当地人的风尚,历史上宁波名人倍出。如虞世南、潘天寿、柔石、殷夫、包玉刚、邵逸夫、包括溪口的蒋介石等。

藏书成为当地人的一大嗜好,不少人家都以藏书为乐,这恐怕也是天一阁藏书的历史条件之一。宁波我的几个网友,请我到他们家做客,一个女网友家的客厅居然整整一面墙,都是书柜。我略查一下足有5000本以上,多数是工具书和人物传记。

读书可以使人减少愚昧,藏书造福子孙后代。游山玩水是我的爱好之一,相比之下,游天一阁使我受益匪浅。

宁波的天一阁在哪里

分类:地区浙江甯波市

解析:

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宁波天一阁的藏书楼之一。古籍浩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巍然屹立在宁波城月湖之滨,成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它是宁波人最引以自豪的一个文明星座。文人墨客到了宁波,没有不到天一阁一饱眼福的。这古朴的建筑,幽雅的园林,恬静的环境,确实令人神往。然而过去的天一阁只是一个普通的私家藏书楼,历经几代沧桑;如今的天一阁则是宁波的一颗“明珠”,它集藏书、文物、旅游于一体。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雄踞大门两侧是一对清代石狮。这些木结构的大门,是清道光年间造的。“南国书城”这四个字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所书,而“古阁藏英”则是由大书法家沙孟海亲题。现在所看到的大门两旁对联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对联说明了天一阁藏书楼历史悠久和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藏书楼以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号南雷,他曾赏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进入天一阁,首先映入宁波天一阁我们眼帘的是照壁上气势宏大的“溪山逸马图”,当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曾在这里拍照留念。这幅八骏图是“堆塑”,它的作者是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天一阁的堆塑,绝大部分是他的作品。参观完这块照壁后,从右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左面是1980年新建的书库和阅览室)。可以看见天一阁的又一块照壁,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吗?它统称为“麒麟”。但细分下来,这是一个龙角、牛嘴的“豺”,是正义的象征。

天一阁藏书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幢藏书楼就是几经修缮后保存下来的天一阁遗址,它是晚清时期的建筑遗物。天一阁的主人名叫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明嘉靖十一年(范钦27岁时)进士,做过湖广隋州知府、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正使以及陕西、河南等省的地方官。后来又巡抚南赣汀漳诸郡,宦迹遍布半个中国,直至官升兵部侍郎。范钦生性耿直,不畏权贵,曾顶撞过权倾朝野的武定侯郭勋,因此蒙受冤狱。后在袁州知府任内,因秉公执法又得罪了权臣严世藩,为了避祸,辞官还乡。回到宁波后,就建造了藏书楼。范钦爱书成癖,在做地方官时,每到一处总是留心搜集当地的公私刻本,对无法买到的书就雇人抄录。经史百家之书,他兼收兼蓄,不厚古薄今,比较重视当代著作和文献的收藏。在他的藏书中,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明人诗文集及历代科试士录,占了很大的比重。此外,还汇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碑贴,其中著名的是北宋拓本。

范钦的藏书楼原名叫“东明草堂”,楼前开凿一池与月湖沟通,蓄水备用。当时宁波有许多藏书楼,但先后遭受兵火破坏,范钦想,兵灾无法避免,火灾可以防止。为了防止火灾,范钦费尽苦心,查阅了许多书本,最后在《易经》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受到启发,便取其以水制火之意,将藏书楼改名“天一阁”。藏书楼上为一大通间,楼下六间,象征:“天一地六”。范钦不但将藏书楼改了名,还规定抽烟喝酒后切忌登楼,不准擅领亲朋好友开门入阁及留宿阁内,更不准擅自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凡违者处以不能参加祭祀祖宗的大典的惩罚。天一阁的主人连取名时都考虑到了防火的重要,可见其用心良苦。

范钦一直活到80岁。临终时把大儿子大冲和二媳妇(次子大潜已故)叫到榻前,他把遗产分成两份,一是白银万两,二是全部藏书。大冲体察老父心情,决定“代不分手,书不出阁”。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制订了许多严格的禁约。据记载嘉庆年间,宁波知府邱铁卿的内侄女钱绣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聪明才女,为求得登阁读书的机会,托邱太守为媒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结为夫妻,婚后的绣云满怀希望,以为这下可以如愿以偿了,但万万没想到,已成了范家媳妇的她还是不能登楼看书,因为族规不准妇女登阁,竟使之郁郁含恨而终,遗命夫君将她葬于阁边,愿以芳魂与书作伴,了却她另一种“青灯黄卷”的夙愿这一悲剧足以说明禁约的严格。

原来藏书楼四周都是花园,以防附近一旦发生火灾不会遭受其害。到了清初时,范钦的曾孙范文光请来名匠垒起玲珑假山“九狮一象”、“福禄寿”等。由名匠大师堆砌造就的玲珑剔透、形象逼真的假山中有许多动物,大家不妨数一数共有几只?

主人为了保护藏书楼而制定了极为森严的规定,同时作为一份私人财富,藏书楼也是外人不可染指的。然而世代规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第一个破例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外姓族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黄宗羲由于他的道德、文章、学识、气节在当时普遍受到人们的敬佩。在范氏族中曾做过嘉兴府学训导的范友仲帮助下,很快取得了范氏各房的同意,登上了天一阁。原来范钦后代为防止藏书失散,还议定藏书由子孙共同管理,阁门和书橱钥匙分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任何人不得擅开。黄宗羲不仅阅读了天一阁的全部藏书,还为天一阁藏书整理编目作出了贡献。

关于宁波天一阁的历史与故事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明清以来,文人学者都为能登此楼阅览而自豪。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如女子不得上楼。

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

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

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

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

新中国成立后, 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

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

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面积约26万平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

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

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

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

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

”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天一阁的详细资料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宁波天一阁,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

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宁波天一阁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

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

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

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

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溪山逸马图

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

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

东明草堂

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

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

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

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马第

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

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

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

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

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解放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尊经阁

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

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

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

共计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

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

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千晋斋

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

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

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

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

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

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百鹅亭

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

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

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

书香墨香,相得益彰。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

麻将是中国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传、发展都和宁波息息相关。

我们利用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清道光年间的三品官)家族的宗祠,分“麻将的历史和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部分,并配以中式、西式两间棋牌室和“三缺一”的塑像向观众呈现了麻将的历史和发展,理清了麻将源流的脉络。

本陈列重在展示麻将运动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竞技麻将运动。

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麻将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

秦氏支祠

建于1923年到1925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

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

花轿厅

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

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

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南园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

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

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平静之感。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

银台第位于月湖北岸,偃月堤边,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原为嘉庆十年进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

童家为诗书礼仪世家,童槐之子童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曾以礼部尚书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老师;其孙童祥熊,中光绪九年进士;所以童府有“一门三进士”的说法。

在1999年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银台第得以修复,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陈列布展和管理,成为展示清晚期到民国宁波官宦人家家居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并荣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陈列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筑搞陈列”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政厅、家塾、宴席厅、雅玩室、沐浴房、绣房、卧室、佛堂、磨房等场景式陈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宁波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与社会关系。

白云庄

位于宁波市西郊的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死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

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讲学于此,故又称证人书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黄竹浦人。

宁波天一阁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了“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

康熙七年(1668)应邀来甬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四明学风顿开。

清末白云庄逐渐荒废,至1986年得以重修,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管理,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木结构平屋,四周围墙,环境清幽。

伏跗室

伏跗室位于城西孝闻街91号,坐西向东,为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1886—1962)的藏书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

“伏跗”源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狡兔伏于跗侧”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1962年,冯孟颛先生长孙冯孔豫代表家属,遵照冯老的遗嘱,将全部藏书260余箱近10万卷,捐献给国家。

伏跗室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管理。

楼内现有《冯孟颛先生平身事迹陈列》,用大量资料和事物生动翔实的介绍了冯老的生平简历、著述成果、藏书业绩,以资纪念。

1 作文(走进河姆渡文化)400字

游河姆渡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在夏令营的第六天,老师带我们去河姆渡遗址游玩我们坐在通往河姆渡的公交车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排着队,秩序井然地走进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展管序厅屋面形似展翅翱翔的鲲鹏,表现了河姆渡先民爱鸟,崇鸟的文化习俗序厅又称第一展厅,以序言,照片,图表,模型,文物,概括地介绍了河姆渡文化的基本情况其展出的两个完整的人头骨和复原的头像,让参观者见识到我们远祖的模样;七千年前的河姆渡生态环境的模型,形象地再现了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先民过着定居生活 参观了第一展厅,紧接着来到了第二展厅,展出的实物有七千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谷及照片,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令人叹为观止我想:我们的祖先真是太勤劳了! 第三展厅反映的是河姆渡人定居生活和原始艺术两个内容 不知不觉,游览已接近尾声,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河姆渡镇

2 求介绍河姆渡的作文

"河姆渡文化"的详细介绍……

随着耜耕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发展,河姆渡先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变

但是,尽管耜耕农业和家畜业为河姆渡先民增加了产品,仍然还要靠渔猎

和采集作为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

河姆渡遗址出土动物遗骸数量巨大,其中仅能鉴别属、种者达六十一个

门类,还有许多骨骸是不知其名的。如果把这些已知的和未知的加在一起,

其数量肯定居国内外已发掘的同时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之首。这表明河姆渡先

民渔猎活动是非常频繁的。

河姆渡遗址北面有广阔的水域,沼泽湖泊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充足的水

生动物资源。南面有深山密林、灌木丛林和茵茵绿草,也为河姆渡先民提供

了丰富的陆生动物资源。总之,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充足的

自然资源。

《尸子·广泽》记载:“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庖栖氏之

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渔猎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从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有关遗物推测,河姆渡先民利用弹弓发射陶弹丸击落飞鸟

也有的用弓发射骨镞击落飞鸟。河姆渡第一期文化有一种C型Ⅱ式骨镞。

圆柱形长锋,锋尖多圆钝。一些研究民族学的学者告知,在一些少数民族中

有这样一种习惯,为了猎取有美丽羽毛的鸟,怕伤它的身子,就用类似河姆

渡这种箭镞。强弓可以发射箭镞击倒野兽。河姆渡出土了各式各样的箭镞一

千七百件之多,这与河姆渡先民广泛使用弓箭狩猎有密切关系。像鹿一类的

动物抵抗力弱且数量多,喜成群结队外出觅食游闲,容易成为河姆渡先民的

首选目标。这可以从河姆渡遗址出土大量的鹿类标本中可得到证实。而且鹿

类的下颌骨大都十分残缺破损,意味着确实曾被食用。从出土的动物标本来

分析,犀、象、虎、熊一类大型动物骨骼标本数量很少,说明这些动物的确

凶悍无比,不易捕杀。

根据专家们对动物骨骼鉴定的意见,水生动物也是河姆渡先民的主要肉

食来源,鱼类、龟鳖类等水生动物的遗骸之多,不胜细数,仅龟的遗骸就有

一千九百七十多个个体。从出土工具看,河姆渡先民捕捉水生动物主要是用

骨鱼镖和骨镞,鱼镖仅发现二件,不可能成为当时主要的渔猎工具,推测用

弓箭捕鱼可能是当时主要捕鱼手段。据说鄂伦春族、高山族和黎族等少数民

族过去也常用此办法捕鱼,一般是在皓月当空,鱼儿浮出水面时,人们举弓

射鱼。还有一种办法可能就是徒手捕鱼,据说古代彝族男人善伏水取鱼,摸

鱼主要有掏洞和捉地鱼等方法。当代原始民族中,居住在秘鲁亚马逊丛林里

的基巴罗部族今天仍采用徒手捕鱼法。“她们通常赤手空拳站在水里,以她

们粗厚的手掌来捉那滑溜溜的鱼”。河姆渡遗址里还发现个别网坠,不排除

当时人们还采用结网捕鱼的方法。

采集和渔猎是原始社会最古老的两项生产活动。在河姆渡遗址有限的发

掘面积中,发现当时河姆渡先民的植物类采集品就有橡子、南酸枣、菱角、

槐树子及芡实等,这些野果除南酸枣外,都是富有淀粉的坚果。这些果籽埋

藏在地层中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堆成坑出现,有的坑里果籽足足盛装一筐

也还有余,可见野果数量之巨。从野果的完整情况看,许多果籽是被掰成两

半的,表明它已为河姆渡先民所食用。这些野果多在秋天成熟采摘贮藏,以

备冬日之需,补充粮食之不足。

在发掘现场还发现有赤皮桐、细叶香桂、江浙钓樟、山鸡椒、苦槠及桑

科天仙果等树种的叶片,也曾发现过枫香的果实。因河姆渡处于湿热温润的

水网与森林交接地带,可能蚊虫特别多,燃樟叶可驱蚊除秽,被蚊虫叮咬后

人的身体奇痒,起疙瘩,煮熬樟叶所得水油相似于现代的风油精,可起到止

痒、散毒和消肿的功效。枫香树也是一种很好的药材,其叶、根、果也可直

接入药,根可祛风湿,叶可疏风解表,还可消炎,果则可通经活络

3 余姚河姆渡遗址景色作文50字,求答案

余姚河姆渡遗址景色作文50字

寒假里,我来到了余姚河姆渡。

一进大门,我就看到了一男一女两人的头像。还有一张七千多年的图画。再进去写,里面有历史悠久几千年的陶瓷和古代人民用过的碗。看到这些,我就想起了我们现在用过的碗,用陶瓷做成,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画,可是以前的碗却是用泥巴做成的。

走到外面,我就下了一跳,因为有许多“人”在劳动。定睛一看,哦,都是雕塑。看着看着,我又想起了现代人的生活。我们住的是豪华别墅,他们住着简陋的稻草屋。我们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他们站在太阳底下劳动。走进他们的屋子,看见有一位妇女在给她的孩子喂奶。这些劳动的人光着身子干活,喂奶的人穿着稻草衣。我又想起了我们穿衣服挑三拣四。

走出博物馆,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的生活大大不同啊!”

4 作文:河姆渡人的生活

该文化最早在1973年被发现,在1973-74和1977-78年两次对河姆渡遗址作发掘并有资料。

距今六七千年前,河姆渡一带系沼泽地,河姆渡人建造住宅时,先打下1米长木桩,木桩上架设纵横交错地龙骨(地梁),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地板上再立柱、架梁、敷橼、盖顶。地板起防湿、御虫蛇作用。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从柱子高度看,人还不能直立进出,但较巢居已大有进步。房屋规模大小及内部结构,视居住成员多寡而定,从住宅营建看,河姆渡人已较熟练地掌握伐木、加工成桩、柱、梁、板等建筑构件技术,梁柱间已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不同榫卯形式均基本符合受力要求,与晚期木构大致相同,木构件上刻有双圆、直线、斜线、植物茎叶等装饰图案。因工具限制,加工显得较粗糙。销钉的使用和企口板的发明,揭示七千年前先民已较熟练掌握房屋建筑技术,体现原始人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毅力,为中国古典建筑木结构技术对世界建筑史的独特贡献奠定基础。遗址还出土6支木质船桨,1支外形基本完整,轮廓清楚,分桨柄、桨叶两部分,一块原木制成,形如长柄树叶,柄上刻满线条组合图案,轻巧实用,与现代游船划桨大体接近,是目前中国已发现船桨中最古老一支。船桨及一只陶舟均证明河姆渡人已开始用船、筏载人荷物、浮水采集。第三、四文化层中还出土200多件木器,有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不少器物为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少见或未见。用于生产的占大多数,木锤系加工锤击工具,木予是狩猎扎戳武器,木碗为生活用品,木质器柄则是石器工具发挥更大效用的附属件,小木棍既是农业点穴播种工具,也是采集野生植物时挖根刨茎的采集工具,木器制作大多要经过切断、剖开、削、茬、挖凿、修磨、髹漆及火烧硬化等工序,其中碗、筒、蝶形器制作颇精细,表面经过磨光、髹漆,出土时油光可鉴,出土的20多只木筒系用整段木材制成,形似毛竹筒,内外壁锉磨光洁、内壁还凿有一浅槽,塞以圆木饼,有的外缠藤篾,可能作敲击乐器用。第二文化层中发现木架方形井,证明河姆渡人已掌握凿井技术。众多保存完好的木器出土,为世界木器工具研究提供了实物材料。 该文化最早在1973年被发现,在1973-74和1977-78年两次对河姆渡遗址作发掘并有资料。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在食物方面,植物遇存有水稻的大量发现,被断定是人工栽培的水稻,此外植物残存尚有葫芦、橡子、菱角、枣子等。动物方面有羊、鹿、猴子、虎、熊等野生的,以及猪、狗、水牛等家养的牲畜。

在人工制品上,石器数量较少,主要是斧等打猎工具,亦有较也有装饰品。多的是木器和骨器,其中发现中国最早的木制饰品「木雕鱼」,其他包括木柄骨制的耕田用具耜、和刀铲等切割器具,亦有大量纺织工具。在河姆渡并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其陶器制作有一定的水准,估计最高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

5 河姆渡作文空间顺序

耕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发展,河姆渡先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变但是,尽管耜耕农业和家畜业为河姆渡先民增加了产品,仍然还要靠渔猎和采集作为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河姆渡遗址出土动物遗骸数量巨大,其中仅能鉴别属、种者达六十一个门类,还有许多骨骸是不知其名的如果把这些已知的和未知的加在一起,其数量肯定居国内外已发掘的同时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之首这表明河姆渡先民渔猎活动是非常频繁的河姆渡遗址北面有广阔的水域,沼泽湖泊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充足的水生动物资源南面有深山密林、灌木丛林和茵茵绿草,也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丰富的陆生动物资源总之,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充足的自然资源《尸子·广泽》记载:“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庖栖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渔猎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有关遗物推测,河姆渡先民利用弹弓发射陶弹丸击落飞鸟,也有的用弓发射骨镞击落飞鸟河姆渡第一期文化有一种C型Ⅱ式骨镞圆柱形长锋,锋尖多圆钝一些研究民族学的学者告知,在一些少数民族中有这样一种习惯,为了猎取有美丽羽毛的鸟,怕伤它的身子,就用类似河姆渡这种箭镞强弓可以发射箭镞击倒野兽河姆渡出土了各式各样的箭镞一千七百件之多,这与河姆渡先民广泛使用弓箭狩猎有密切关系像鹿一类的动物抵抗力弱且数量多,喜成群结队外出觅食游闲,容易成为河姆渡先民的首选目标这可以从河姆渡遗址出土大量的鹿类标本中可得到证实而且鹿类的下颌骨大都十分残缺破损,意味着确实曾被食用从出土的动物标本来分析,犀、象、虎、熊一类大型动物骨骼标本数量很少,说明这些动物的确凶悍无比,不易捕杀根据专家们对动物骨骼鉴定的意见,水生动物也是河姆渡先民的主要肉食来源,鱼类、龟鳖类等水生动物的遗骸之多,不胜细数,仅龟的遗骸就有一千九百七十多个个体从出土工具看,河姆渡先民捕捉水生动物主要是用骨鱼镖和骨镞,鱼镖仅发现二件,不可能成为当时主要的渔猎工具,推测用弓箭捕鱼可能是当时主要捕鱼手段据说鄂伦春族、高山族和黎族等少数民族过去也常用此办法捕鱼,一般。

6 余姚河姆渡遗址景色作文50字

中饭后,我们来到了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坐船渡过十米宽的姚江,一上岸就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走近一看,原来是放大了几十倍的原始艺术品“双 鸟朝阳 ”。

漫步走在河姆渡公园里,我看到先民们的房子与我们大不一样,他们的房子是“干栏式建筑”。因为河姆渡当年是沼泽地带,地面潮湿,所以先民先是在地上打桩,在上面架设地梁,铺上木板,构成架空的居住面,在四周排起密密的木桩作墙,然后立柱架梁盖顶。

四栋复原的 " 干栏式 " 建筑古朴、野趣,再现了河姆渡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室内外布置着各类生活、生产场景,妇女们纺纱织布,男人们斫木盖房;有的磨制骨器,有的和泥制陶,有的凝神雕刻。在文物陈列馆里,我看到了好多的动物骨骼, 61 个动物种属中,除家猎、狗和水牛是驯养动物外,其余都是野生动物。

既有常栖息于芦苇沼泽地带的雁、鹤、鹭等水鸟又有生活于山地林间的鹿类;既有水中孳生的的鱼类,又有海生的鲨、鲸等,还有出没密林深处的虎、犀、象、熊等巨兽,我仿佛看到了在杂草丛生、芦苇密布的水滩边,野鸭三五成群,水鸟不时地掠过湖面,鱼、鳖在湖里觅食,鳄鱼、水獭时而拱出水面,空中百鸟齐飞,不时撒下串串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远处四明山麓的密林深处,猴子在树上攀行,摘取着野果;大象正在山湾,用它那长鼻吸吮着清清的泉水;突然,传来几声虎豹的长啸,正在吃草的鹿、四不象等动物,急忙逃进了茂林深处 。

7 用天一阁 东钱湖 河姆渡写一段话

刚进大门,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不禁脱口而出:“好一个美丽的水上世界”,真是西湖风韵,太湖气魄。

我们绕过了勤女亭、松岛、霞屿禅寺,来到了影月桥,桥上有上百根石柱,桥中间铺着一道白砖,白砖上都雕刻着荷花图案,这些荷花图案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几十幅图中竟然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我们绕过桃花坞,来到了两座亭子里,远远望去,两座亭子都是圆形的,可是当你进入亭子里面,你会发现里面的架构却是方形的,这种内外有别的构造方式充分地体现了设计者的巧妙匠心。

亭子一律是红漆的柱子黑漆的顶,显得富贵而不落俗套,雍容而不失典雅。亭子里面分别刻着香桂、闻涛两首诗,听旁边的游客说,王安石就是在外面的长廊上听湖里的波涛声后才写下了“闻涛”一诗的。

从亭子里出来走到长廊上,长廊的两边就是东钱湖了,向东远眺,东钱湖水烟波浩渺,波光粼粼,碧波万顷,远方山峦起伏,层峦翠叠,点点白帆在水中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金灿灿的阳光给美丽的东钱湖披上了金色的衣服。

静下心来,细细听去,隐隐约约可以听到鱼的游水声、渔夫的划船声,和着美妙的微微的波涛声,那是怎样的一首乐曲啊,真是浑然一体,丝丝入扣,使人神清气爽,心情愉悦,真想枕着这天籁之音慢慢入睡,融入这美妙的篇章。 我们继续往前走,绕过清风亭,穿过影月宫,欣赏过水上观音,就来到了山石文化园,顾名思义,山石文化园以其嶙峋的怪石而闻名,那一幅幅奇形怪状的石头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之鬼斧神工,巧妙绝伦,一块长方形的石头变成了一座天然的石桥,一条小溪从桥下穿过,一直流到湖里。

站在石桥上远远看去,东钱

浙江天一阁简介

  浙江天一阁导游词  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古籍浩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