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字里面为什么还有汉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4收藏

日本字里面为什么还有汉字?,第1张

古代日本,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在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逐渐用汉字作为本国文字,用以记载日本语言。后来,又根据汉字创造了日文字母——假名(仮名)。

最初,日本直接把汉字作为表音符号(字母),一句话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来标注读音,这便有很大不便。后来,他们便采用简化的办法,模仿汉字的草体来标注读音,这就形成了日本的草书字母——平假名(平仮名);同时,又模仿汉字的楷书,切取其中一部分而形成了日本的楷书字母——片假名(片仮名)。

有了假名之后,日本文字就大为简化,但有很多词语仍需要借用汉字来表达,而且越是历史久远的文字,其中用的汉字越多。因此,日本的文字便成为汉字与假名的混合体。汉字一般用来表意,假名大多用来表音。

中国古籍<<后汉书中有记载,当时日本使节到中国京城朝贡,这位使节不仅熟悉中国的君臣礼仪,而且会讲汉语,认为汉字早在公元1世纪之前就传入日本,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史料的误解或者仅仅是一种推测,不可信,明确记载日本人使用文字的书籍是<<魏志,其中有关材料说明汉字在公元3世纪之前传入日本,还有人提出汉字是在公元5世纪初传入日本的说法,依据是<<注释日本记中记载当时有人携带<<论语和<<千字文东渡日本,不过这种说法也不能证实,另外有一种说法认为汉字是转到朝鲜再传入日本的,时间大概在公元3世纪左右,各种说法都有一定根据,但都使人难以信服日本人最早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完备的文字,后来他们借用中国汉字,在汉字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发展,其中有不少汉字被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当然有的在读音和字意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它的平假名(如同汉字的拼音字母)也与汉字的一些偏旁部首一样韩国<朝鲜一直使用中国文字400年前他们有一个皇帝也想创造一种自己文字,但是他们摆脱不了受中国字的影响所以造出的字还是和中国字差不多,而且比中国字来说不好写,也不好看,有些寓意也表达不清,所以一天也没有用,但是300年后,当我们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特别是让韩国人崇拜和景仰了2500的中国汉人被清朝统治后的剃发易服让韩国人看不起,从此他们开始蔑视中国汉人,既然看不起你的人,得,你的字也就不用了吧所以他们重新用起了他们300年前皇帝创造的字但是二三年代的报纸还是用中文印的三,越南,老挝,柬埔寨原来也是属于大中华圈,文字也是中国字但是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将他们的文字改为了拼音文字了时间是1945年如果你向国外写信的话,可以用两种文字一种是所在国的文字另一个就是英文但是中国向如下几个国家写信,可以直接使用中文;他们是;日本,朝鲜,韩国,越南,柬埔寨,老挝

岂止是唐朝,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关于秦人东渡日本的记录了,比如《日本书纪》钦明元年载“八月,······召集秦人、汉人等诸蕃投化者,安置国郡,编贯户籍。秦人户数总七千五十三户”。这些人中应该包括了在日本出生的秦人后裔。

除了直接到日本的中国人,汉文化也有很多是从三韩带到日本的。尤其是公元前108年,汉朝在朝鲜设立了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后,汉人迁居朝鲜半岛者日益增多,其中不少工匠通过半岛南端前往日本,而日本也有意识地派人到半岛去招收汉工匠。《日本书纪》雄略纪中就记载:雄略大王派欢因知利与弟君等,一同前往新罗、百济等国,让半岛诸国贡献‘巧者’(即工匠)。最后从百济带回‘手末才伎’。百济所贡的这些工匠,很多都是汉工匠及其子孙,其中不乏中国和百济混血后的后代。其中不乏识文断字者。

日本岛最早和中国有所外交的国家是倭奴国,范晔撰写的《后汉书》中就记述了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予印绶”,倭奴国其实是日本北九州沿海一带的部落小国,汉光武帝曾通过来使授予刻有“汉委倭奴国”五字的金印,这枚印以于1784年在日本博多湾志贺岛(今福冈市东区)上被发现,现珍藏于福冈市美术馆。

倭奴国来华的181年之后,既公元238年6月邪马台国再次派遣使者来华,此时日本已经有懂汉字、甚至能写表文的人了。但正式把文字和儒学传到日本的则是在应神天皇时期,这位文化使者就是传说中百济国的王仁。王仁是百济国派去的,他随身带了《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这十一卷书籍均为中国典籍。现在学术界对是否有王仁其人尚存争议,但在王仁之前很早的时候,朝鲜半岛的乐浪郡就居住着王姓汉人豪族,百济国建立后,人们用中国汉人担任文化教育方面的职务是完全可能的。而当时,日本对百济在政治上处于优势地位,把这些有文化的汉人从百济接到日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我想,就算‘王仁’这个人不一定真的存在,但他这样的文化传播者应该还是有其很多的。

到了大化改新时期,日本效仿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的。这期间日本派出的留学生、留学僧、学问僧等大量学习中国的各种知识,当然也包括汉字。

当时的日本人有用中文写作的习惯,甚至把会写中文看成一件很时髦的事,不过这种表达只是表音而不是表意。而且当时还有一种看法,引用号称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写实性小说《源氏物语》第二章《帚木》中的一段话:

左马头便接着说:“不论男女,凡下品之人,稍有一知半解,便尽量在人前夸耀,真是可厌。一个女子潜心钻研三史、五经等深奥的学问,反而没有情趣。我并不是说做女子的不应该有关于世间公私一切事情的知识。我的意思是:不必特地钻研学问,只要是略有才能的人,耳闻目见,也自然会学得许多知识。譬如有的女子,汉字写得十分流丽。写给女朋友的信,其实不须如此,她却一定要写一半以上的汉字,教人看了想道:‘讨厌啊!这个人没有这个毛病才好!’写的人自己也许不觉得,但在别人读来,发音估屈聱牙,真有矫揉造作之感。这种人在上流社会中也多得很。”

从这段“雨夜品评”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贵族对于汉字的态度,也可以感觉到,至少用当时的古日语也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只不过日语比汉语发展晚,不像汉语那样系统、完善,而且估计当时在信件或文章中使用汉语是比较时髦的行为,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汉语比日语表达的意思更丰富。

日本的年号一直是两个字,比如明治、大正、昭和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曾经使用过的年号。其实在很久之前,日本人是不知道有年号这么一回事的。在唐朝的时候,有不少的日本人渡海来到唐朝,发现唐朝的皇帝都有年号。通过年号来记事和区分不同时代的帝王,既方便又简单。于是在唐朝的贞观十九年,新继位的日本孝德天皇仿照唐朝,把自己年号定为大化,从此就开启了以年号纪元的时代。

日本人的年号使用汉字其实并不稀奇。不光他们的年号用汉字,就是在日语中也有很多汉字的存在。这是因为日本在历史上一直处于汉文化圈的影响范围内,他们不会或者不懂的问题,就直接拿汉字来充数。所以说他们的文字中间,经常夹杂着一些汉字,看起来挺可笑的。他们这种行为,也算是剽窃别国的文化,挺可耻的。

一般年号都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而且不能是随便的两个汉字,年号的选择有一套严格的规定。每当新天皇登基改元的时候,日本的皇室都会选择几位精通中国古典文化的资深学者,委托他们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寻找符合要求的汉字词组。

作为年号的两个汉字,通常都是具有某些深刻意义的,而且必须要是出自中国古代的著名典籍或者其他作品中。在日本使用的两百多个年号中,都是出自中国古代的典籍,没有一个是出自他们自己的作品。例如日本现在使用的年号平成,就是出自《史记》,取得是“内平外成”之意。为啥要取这么个年号?可能是因为挨了原子弹的缘故吧,所以希望内外能够安定和平。

至于为什么非要选择中国古代的典籍?这个问题就更简单了,因为他们自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经典著作。比如说要取一个很有意义的年号,可是自己古代的典籍中压根没有合适的,那么只能去中国的古代典籍中寻找了。

日文汉字(日文:汉字、真名,罗马字:Kanji),是书写日文时所使用的汉字。日文汉字的写法基本上与中文使用的汉字大同小异。但日文中有一部分独创的汉字,则称为“日制汉字”或“和制汉字”。

《诸桥大汉和辞典》是最大的日文汉字字典,共记载接近5万个汉字,古典日文中的汉字则与繁体汉字无异。二战后,日文汉字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与合并,汉字传入于日本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世纪(弥生时代中期后半)。考古学家在当时的墓葬中发掘出西汉时制造的直径为74厘米的连弧文镜,上有铭文“久不相见,长毋相忘”;同时还发现了王莽新政时传入的“货泉”、“货布”等刻有汉字的货币。当时的日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隋书》中记载倭国“无文字,唯刻木结绳。敬佛法,于百济求得佛经,始有文字。”日方的史料也确认了这一观点。汉字是随佛教经朝鲜半岛正式传入日本的。虽然具体传入的年代如今已不可考,但是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汉籍最早在五世纪初流入日本。

日本最早诗歌集《万叶集》中的汉字

汉字并非由中国本土直接进入日本的,而是通过日本所谓渡来人或称归化人(即朝鲜与中国来到日本的侨民)带入的。应神十五年(404年)百济国(朝鲜半岛一国家)派阿直岐赴倭教太子菟道稚郎子汉文,次年王仁来日本,成为太子师傅。这说明当时社会上层已注重汉字、汉文的学习。[1]

究竟汉字什么时候传到日本没有定论,不过一般认为,汉字是于公元5世纪随着一些佛教僧侣将中国的经书带到日本而传入的。这些经书的汉字当初是模仿中国僧侣的发音来读的,不过一套称为“汉文”的书写系统开始得以发展。汉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语独有的助词,让日语使用者可以依从日语的语法去阅读汉字写成的文章。

日文汉字

后来发展出一套源自《万叶集》、称为万叶假名的表音系统,万叶假名使用的是一套指定的汉字,纯粹假借它们的发音来表记日文诗歌。以草书书写的万叶假名后来演变成今日的平假名。当时不被允许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能使用这套平假名来书写日文。平安时代大部分的女性文学都是以平假名来书写的。片假名也是从差不多的方式发展的:寺庙里面的学生把汉字的其中一部分分拆出来成为片假名,用来标注汉字的发音,还有汉文里的日语助词。

随着日文书写系统得以成熟和发展,如今汉字用于大部分名词、形容词和动词,而平假名则用来书写动词词尾(送假名)、纯日语词汇、或者表记汉字难写的词汇。平假名也用于标记日文汉字的读音(振假名)、和书写给汉字水平不够的人为对象的读物,如小孩、日语学习者的书籍。

片假名则由于它的方形结构,用于象声词和外来语。片假名用来书写外来语的习惯来的比较晚,外来语原先是用汉字书写表意的,如“烟草”代表“tabako”。不过现在反过来有许多外来语词汇正在代替一般词汇。有语言学家估计现今常用日语有3分之1是外来语及和制英语。代日文中常用汉字为2136字。

作为一个大学学了四年日语、过了一级的人来怒答一波儿~

我分三部分来回答,为什么日本字里有中文?意义跟汉字一样么?读音跟汉字一样么?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日本的文字当中有中文?

现在我们能看得到很多日剧、日本动漫,很多人就会发现,这个日本字怎么跟咱们汉字这么像啊?抄袭的吧?恩,你回答对了。很早以前日本根本就没有文字,他们只有类似于我们的中文的拼音的,叫做假名,用来表音的。隋唐时期,咱们国家的文化比较发达,日本派了很多的遣唐使来我们这学习。回去之后,就把中国汉字带到了日本。

具体什么时候传到日本呢?这个现在专家们还没有争论出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但是他们的汉字是中国传过去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当汉字传到日本,经过了日本本土漫长的变化后,汉字已经不是我们认识的汉字了~洒泪中~

所以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日本字里有中文,意义、读音都跟我们熟悉的汉字不一样了。比如我们看到日语当中春雨这两个字,并不是我们理解的春天的细雨,而是指的是粉丝。

再比如你看到暗算这两个字,别害怕,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黑暗,暗算在日语中,实际上就是心算的意思。你看,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文化演变,汉字在日语当中的意思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关于读音,日语的发音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音读,另一个训读。音读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些汉字,现在听起来跟我们中文的发音还有些类似,但也不完全一样。训读就是他们原来假名的读法。举个例子,爱人这个词儿,在日语中发音,类似于阿一斤,你连起来读,听起来发音跟爱人差不多。大方这个词儿呢,就是训读,发音类似于哦哦卡它,跟我们的汉字大方发音就完全不一样了。

怎么样,是不是还挺有意思?好希望我们的文化再次弘扬全世界呀~

喜欢请点赞哦,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精彩说微课堂),免费教你学口才~

日本字里面为什么还有汉字?

古代日本,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在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逐渐用汉字作为本国文字,用以记载日本语言。后来,又根据汉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