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10收藏

水和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1张

1、相同点:冰和水都是无色透明物质。

二、冰、水、水蒸气的区别

1、形态不同

冰:冰是属于固态的。

水:水是属于液态的。

水蒸气:水蒸气是属于气态的。

2、密度不同

冰:冰的密度是900kg/m³。

水:水的密度是10³kg/m³。

水蒸气:水蒸气的密度是06kg/m。

3、应用不同

冰:冰主回要应用于生活、工业冷却等领域。

水:水主要应用于溶剂、维持生命、电子工业等领域。

水蒸气:水蒸气应用于生活、石油化工消防等领域。

扩展资料:

水是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物质,水在机体内有许多重要功能:

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分。

2、水在体内起溶媒作用,溶解多种电解质。

3、水在体内起运输作用,可以传递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内分泌物质(如激素)等。

4、水有较高热导性和比热,可作为“载热体”在体内和皮肤表面间传递热量,有助于人体调节体温。

冰的熔点变化:

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0℃。0℃水冻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大约1/9(水体积最小时为4℃)。据观测,封闭条件下水冻结时,体积增加所产生的压强可达2500大气压。

冰的熔点与压强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在2200大气压以下,冰的熔点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30个大气压降低1摄氏度。

超过2200大气压后,冰的熔点随压力增加而升高:3530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17℃,6380大气压下为 0℃,16500大气压下为 60℃,而20670大气压下冰在76℃时才熔化,称为名副其实的“热冰”。冰在0℃下密度为0917 g/cm³,而水的密度正常为100g/cm³,所以冰会浮于水上。

冰字的写法是 点、提、竖钩、横撇/横钩、撇、捺。

冰(拼音:bī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冰古字写作“仌”或“冫”,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冰”则出现在春秋前后。

冰的本义是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结成的固体。又用作动词,是结冰、冻结的意思。后来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也叫“冰”。因为“冰”本身非常寒冷,所以把极冷的感觉也称为“冰”,如:这水冰手。“冰”是固体的,所以把结晶成固体、成结晶形的也称“冰”,如:冰糖。

古籍释义:

水坚也。从仌从水。凝,俗冰从疑。

注释臣铉等曰:今作笔陵切,以为冰冻之冰。注:氷,俗冰字。

说文解字注:

水坚也。《易》象传:初六履霜,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古本当作“阴始冰也。至坚仌也”。《(尔雅)释器》:冰脂也。孙本冰作凝。按此可证《诗》“肤如凝脂”本作冰脂。以冰代仌,乃别制凝字。经典凡凝字皆冰之变也。

从水仌。会意。鱼陵切。六部。

俗冰,从疑。以双声为声。 

康熙字典:

古文:𣲝。

《唐韵》笔陵切《集韵》《韵会》悲陵切,并逼平声。《说文》:本作仌。徐曰:今文作冰。《韩诗》:说冰者,穷谷阴气所聚,不洩,则结而为伏阴。《礼·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壮,季冬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冰以入。《周礼·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启,夏颁冰。

又《尔雅·释器》:冰,脂也。注:庄子云:肌肤若冰雪。冰雪,脂膏也。疏:脂膏一名冰脂。

又矢筩盖曰冰。《左传·昭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注:冰,椟丸盖。疏:盛弓者也。或云:椟丸是箭筩,其盖可以取饮。

又《集韵》《正韵》并鱼陵切,音凝。同凝。《正韵》:古文冰作仌,凝作冰。后人以冰代仌,以凝代冰。

又《集韵》读去声,逋孕切。《唐书·韦思谦传》:涕泗冰须。注:谓涕著须而凝也。李商隐诗(柳枝五首):碧玉冰寒浆。

又《韵补》:叶笔良切,音近浜。陈琳《大荒赋》:心慇懃以伊感兮,愵永思以增伤。怅太息而揽涕,乃挥雹而泪冰。

一、相同点:冰和水都是无色透明物质。

二、冰、水、水蒸气的区别:

1、形态不同:

冰:冰是属于固态的。

水:水是属于液态的。

水蒸气:水蒸气是属于气态的。

2、密度不同:

冰:冰的密度是900kg/m³。

水:水的密度是10³kg/m³。

水蒸气:水蒸气的密度是06kg/m。

3、应用不同:

冰:冰主回要应用于生活、工业冷却等领域。

水:水主要应用于溶剂、维持生命、电子工业等领域。

水蒸气:水蒸气应用于生活、石油化工消防等领域。

变化形态:

雨: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地变为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就叫蒸发。地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 这些水蒸气在天上形成了云;如果水蒸气凝结成较大的水滴,水滴就会落下来形成雨或者雪。

白气:大量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时,常呈现一团"白气”状,“白气”常被误认为水蒸气。 使沸腾的水变成的水蒸气在空气中受冷,便可通过比较“白气”和水蒸气的颜色、形态、 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知道“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飘浮在空气中。

一般我们称“白气”为“雾”。

相同处:

水与冰的化学性质相同,实质为同一种物质。

不同处:

水为液态,冰为固态。

水放出热量形成冰,冰吸收热量形成水。

水变成冰时,体积增大,密度减小(一般情况下,物质热胀冷缩,此为特例)。

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分子之间主要靠氢键作用,晶格结构一般为六方体,但因应不同压力可以有其他晶格结构,常用来作为冷却剂。

冰的密度比水小,为09克/立方厘米,在常压环境下,当温度高于零摄氏度时,冰就会开始融化,变为液态水。

《诗经》中有记载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

人类用冰为自己服务的历史看来十分久远。《周礼》里就有有关“冰鉴”的记载。据考证,所谓“冰鉴”就是暑天用来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算起来,“冰鉴”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冰箱”了。《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里说的“冰厨”,就是夏季为帝王供备饮食的地方,因此又被称为“冷宫”。“冷宫”兼具现代冰箱、空调的功能。

古人还把“冰箱”技术运用到生产运输中。明代黄省曾在《鱼经》里写到,当时渔民常将白鳞鱼“以冰养之”,运到远处,谓之“冰鲜”。这样看来,“以冰养之”的储藏方法,我国古人最迟在明代就已经运用得十分普遍了。

古代藏冰,一说为祭神,一说为备暑天之用,而且还配备了管理冰库的专门官吏,名曰“凌人”。每年寒冬,人们将河中的冰凿成一块块大冰块,放入地窖,然后封存起来,要避免空气进去,这种冰可以保存到炎热的夏天。这种方法一直相沿不变,清代的紫禁城内就曾设冰窖5座,藏冰近3万块古代用于藏冰或夏天贮藏易腐物品的场所,其功能与现今的“冰箱”相似,且这种方式一直沿用至晚清。

古代是有冰块的。最开始只能用天然冰,只有北方地区结冰的地方有。

早在先秦时代,时人便利用天然冰来制冷,给食物保鲜、做冷饮。

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

此部门的编制不小,共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进行储存。

古代的藏冰条件当然没有现代人好,方法也比较简单。

每年大寒季节,古人就开始凿冰储藏,因为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务的官吏监督奴隶、农民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

冰窖都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鲜稻草跟芦席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之后就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

由于这样储存,每年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河南新郑、河北易县、陕西咸阳等地,都曾发现战国时期的冰井。

上图是故宫内的冰窖

而在南方一些不结冰的地方,工匠们学会了造冰。大约在唐朝末期,工匠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了大量硝石。偶尔他们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将温直至结冰。

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开始制冰。

扩展资料:

在冰块出现之后,开始流行起“冰饮”,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冷饮。

当夏天制造冰块成为可能后,市场中也出现了“冰鲜”,人们打捞的海产品,通过冰的冷冻运输的更远、保存的更久,古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再后来,人民开始在制冰时向罐子里放入糖、各种水果等,逐步将冷食产品日益丰富起来。

到了宋代,市场上冷食的花样就多起来了,南宋时期,夏天街市上就有出售“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饮料。

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这和现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水和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相同点:冰和水都是无色透明物质。二、冰、水、水蒸气的区别1、形态不同冰:冰是属于固态的。水:水是属于液态的。水蒸气:水蒸气是属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