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虎为患的典故
释义: 养,喂养,饲养。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与放虎归山意思相近,比放虎归山更可怕。成语名称养虎为患成语出处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释义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故事远古的时候,地广人稀。那时的人们除了种地之外,靠山近水的大都以渔、猎为生。每当北风吹来,大雪飘飘之际,人们便进山打猎。这次进山他们收获不小,竟用陷阱连着捕获了一雄一雌两只猛虎。大家将两只猛虎绑住,一个猎人便循着猛虎的踪迹,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这只小虎崽还刚刚睁开双眼,连奶还没有断,他睁着双眼看着猎人,一点也不害怕。猎人看到小虎崽毛绒绒、胖乎乎。憨态可掬,分外喜爱。猎人一时高兴便将小虎意抱回了家中。猎人的妻子和小孩看到猎人带回一只小虎崽,觉非觉好玩,小孩子去抚摸小虎崽,小虎崽更不怕他,就与他玩耍开了。小虎崽在猎人家人的饲养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大,变成了一只大老虎。但它并不伤人,吃饱了便在村里村外闲逛,逛累了就找个树荫趴下睡一觉,这样,人虎处得十分融洽,虎见人不避,人见虎也不躲,都习以为常。春风吹拂,冰消雪化,河水解冻了,人们收起猎具,开始下河捕鱼了。
1 放虎归山是成语
是
放虎归山
fànghǔguīshān
[释义] 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敌人专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纵虎归属山”。
[语出] 《三国志·蜀志·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近义] 养虎遗患
[反义] 除恶务尽 斩草除根
[用法] 多用来表示把坏人放走;给自己留下祸根。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连动式。
2 卧薪尝胆,这句成语中的人物主角是谁
卧薪尝胆
wòīnchángdǎn
[释义]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正音] 尝;不能读作“cánɡ”。
[辨形] 薪;不能写作“新”。
[近义] 发愤图强 宵衣旰食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发愤图强”都有决心奋斗;谋求富强的意思。但~含有刻苦自励的意思;它形象而典雅;而“发愤图强”只是浅显的陈说。
[例句] 六十年代初;我国人民~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上反动势力的经济封锁。
[英译] stooptoconquer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3 放虎归山的来历和含义
[编辑本段来]放虎归山名词解释
成语自放虎归山 拼音 fàng hǔ guī shān 解 释 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敌人,贻害无穷。 出 处 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自留祸根。 示 例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这叫做~,给元茂屯留下个祸根。” 近义词 养虎为患 纵虎归山 反义词 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编辑本段]故 事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4 放虎归山的成语歇后语
放虎归山
fànghǔ来guīshān
[释义]
归:源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敌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纵虎归山”。
[语出]
《三国志·蜀志·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近义]
养虎遗患
[反义]
除恶务尽
斩草除根
[用法]
多用来表示把坏人放走;给自己留下祸根。一般作谓语、定语、补
5 放虎归山的成语故事
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国大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人被晋军军师先专轸俘虏,准备将属这三人献于太庙以表战功。晋襄公的后母文羸听说娘家的大将被俘,她找晋襄公极力劝说,最后终于把这三人放走了。先轸听到这个消息的时侯正在吃饭,气愤得把刚吃到嘴里的饭都吐出来,他怒不可遏地找到晋襄公问道:“秦国的囚犯呢?”晋襄公回答说:“遵照母亲之命把他们放走了。”先轸愤怒地吐了晋襄公一脸口水说道:“他竟然如此不懂事,我们费尽心思才把他们捉住,你却听信妇人之言轻而易举的把他们放了,这叫放虎归山,到时侯你后悔都来不及。”晋襄公这时才醒悟过来,再叫人去捉的时侯人早就不见了。孟明视等人跑回国后,并没有受到责怪,仍然掌握着兵权,三年过后孟明视等人带兵把晋国打败了,秦国终于成了新的霸主。
6 放虎归山成语故事
放虎归山成语故事
出处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
秦穆公33年,秦国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出师讨伐郑国。在回师时,在崤山却被晋军大将先轸带兵打败而被俘。
晋襄公打算将孟明视等三人献于太庙,然后施刑,以表战功。
晋襄公的后母文赢听说娘家秦国的大将被俘,便对襄公说:“秦晋两国结为婚姻,相交很厚,何不放他们回去,让秦国去处置他们。”襄公不听,文赢继续劝说道:“当年楚国的成得臣打了败仗,回去后被楚王杀了。秦国难道没有军法吗?再说我们的先君惠公也曾被秦国逮住过,秦国国君以礼相待,把他放回来了。别人对我们这么有礼,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杀掉这三个人呢?这岂不是显得我们太无情了吗?”
晋襄公是个孝子,不敢违抗母命,就把三员大将放了。当时,先轸正在家里吃饭,听到此事,怒不可遏地把刚吃进嘴里的饭吐了出来,立即去见晋襄公。他怒冲冲地问襄公:“秦国的囚犯在哪里?”
襄公回答说:“母后请求放他们回国,让秦国去处置他们。我已遵照母命把他们放了。”
先轸听了,非常气愤,“呸”地一声,吐了襄公一脸口水,大声说:“你这小子,竟糊涂到这种地步。我们辛辛苦苦才把他们捉住。你竟听从妇人的只言片语而把他们放了,这叫‘放虎归山’。将来,你后悔就晚了。”听了先轸一番话,晋襄公醒悟过来,马上派人去追赶孟明视等三人,可哪里还能追得上呢!
孟明视等三人回国以后,秦穆公不但没有责备他们,反而继续让他们掌握兵权。过了三年,孟明视等终于打败了晋国。秦国成了西方的霸主。此时,晋襄公才真正后悔莫及。
◆释义
放走敌人,后患无穷,就像把老虎放回山林一样危险。
7 放虎归山是成语m
放虎归山fànghǔguīshān
[释义] 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敌人放走;留下后版患。也权作“纵虎归山”。
[语出] 《三国志·蜀志·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近义] 养虎遗患
[反义] 除恶务尽 斩草除根
[用法] 多用来表示把坏人放走;给自己留下祸根。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养虎遗患”都有留下敌人不管;以致有后患的意思。但~偏重于“放”;强调把敌人放走;“养虎遗患”偏重于“养”;强调放纵敌人。
[例句] 如果我们的作战方案稍有疏漏;就不能把敌人消灭掉;造成~的后果。
8 放虎归山类的成语
养虎遗患
拼
音:
yǎng
hǔ
yí
huàn
解
释:
遗;留下;患:祸患养着老虎;留下祸患比喻纵容坏人;给自己留下后患
9 放虎归山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放虎归山 [fàng hǔ抄 guī shān]
解释袭: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出 处:《三国志·蜀志·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成语:放虎归山、纵虎归山
放虎归山
1、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2、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3、近义词:养虎为患、后患无穷。
4、反义词: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5、例句:如果我们的作战方案稍有疏漏,就不能把敌人消灭掉,造成放虎归山的后果。
纵虎归山
1、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2、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3、近义词:养虎遗患、后患无穷。
4、反义词: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5、例句:夫差放走勾践,可谓纵虎归山。
放虎归山的原义是把老虎放回山里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也作纵虎归山。
古人认为将已捕捉到的老虎放回山林是危险的,因为老虎逃脱后会重新伤害人畜。不能放虎归山,同样不能放纵错误。人们要坚决改正错误,对错误不能有一丝姑息和纵容,否则,总有一天它会害了自己。有例句如下:
1、有些非法出版物的制售者,即使被抓住,也因无法援引适当的法律条文而没能定罪或定重罪,只得“放虎归山”,这些狡猾的家伙逍遥法外,继续为害社会。
2、有的说“趁此机会不治他,将来是村上的大害”,有的说“能送死他自然是好事,送不死,一旦放虎归山必然要伤人”,众人议论纷纷,都没有主意。
3、肖克知道一向沉得住气的司令员今天为什么会这么烦躁,宜沙战役中部队出现了不少失误,但那只是放虎归山,如今可不同了,是老虎下山咬人。
放虎归山读音为fàng hǔ guī shān,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补语。成语出自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本文2023-08-05 06:38:2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