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唐 五代 宋 元 明 清 的人物画发展状况及艺术特征
唐、五代、宋、元、明、清的人物画发展状况:
1、盛唐时期人物画推进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
2、五代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是一个转折时期。
3、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
4、元代文人画中以墨竹、墨梅最为盛行。
5、明朝花鸟画呈现百花齐放之态。
6、清代是写意花鸟画最为发达的时期。
唐、五代、宋、元、明、清的艺术特征如下:
1、盛唐艺术特征是肖像画要求“外形酷似”。
2、五代艺术特征是作风更加纤丽繁复,用笔多以 "战笔"为特点。
3、宋代的艺术特征是工笔重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高为一种被称为白描的绘画样式。
4、元代的艺术特征是善于运用笔墨技法,将诗文融入作品。
5、明朝的艺术特征是注重传神写实。
6、清代艺术特征也是注重传神写实。
以下是人物画画法的相关介绍:
人物画基本技法:无论中外,在早期绘画的发展史上,都以人物画为主,而且都为宗教或政治服务。从续发掘的古代帛画或壁画中,可以见到古代的帝王、功臣、圣贤或文人们的面貌,纵观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的技法上大致可分成三类,一为白描画法。二为工笔重彩画法。三为写意画法。
白描画法是人类最早,最简洁的绘画表现形式,我国古代称为“白画”,也有人称为“线描”。线描,又称自描。它是运用线条的浓淡,粗细、方圆、转折变化和用笔的轻重、快慢、提按、顿挫等艺术手法,来描绘物体的结构、质量感、空间感,并采用聚散、疏密、虚实、强弱等线描形式因素获得形神,从而传达作者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
工笔重彩画法是一种造型工整细致,色彩浓艳而略带装饰性的画法,如晚唐周的簪花仕女图即为典型的作品画工笔重彩法适宜使用熟纸或绢。
画写意人物宜选用生纸,通常先以炭笔在画纸上轻轻钩画轮廓(如已熟练,则不必用炭笔钩轮廓),然后蘸墨先画主要的线,涂上大的墨色面逐渐加重,再画次要的线与色面,尽量避免用琐碎的笔墨,以免破坏整体统一。
以上资料参考——人物画
夏,禅让制度
商,各种青铜器
周,诸侯制度
战国,改革
秦,第一个帝王朝
汉,和匈奴持久大战
晋,封王之乱
南北朝,朝代变更太快
隋,开掘出了运河
唐,大批的诗人
五代,钱币种类极多
宋,各种被外族入侵
元,蒙古帝国旗下的汗国
明,锦衣卫猖獗
清,剃发制度
懂的不多,只是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宋代绘画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巨大价值在于丰富艺术表现的手法,运用提炼精粹而纯熟的描绘技术,直接并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在历史上宋代的绘画(和明清的版画)在内容的现实性表现的艺术性方面比较最接近人民群众的爱好与要求。表现自然景物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宋代充分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有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宋代绘画艺术技巧上有重要的创造,着重人物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情绪的表现,着重山水花鸟的动人的美的意趣,围绕着阐明及突出主题的要求自由地而且灵活地组织画面,不受任何机械法则的支配,善于抓住对象外形特征进行提炼形象等等。宋代绘画艺术技巧的创造使中国绘画的样式特点逐渐形成,并日益增强了其从思想上及情感上影响人的力量。
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诸因素的艺术效果被宋代和元代的画家们真正体会到了。绘画艺术的魅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被强调起来,这是中国绘画艺术成熟的现象之一。
元代山水画继续发展,出现了赵孟媍,元四家等著名山水画家他们的作品富有艺术气息,讲究逸气,对明清以后的绘画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明清的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和水墨写意花鸟画,有很大发展。揭示自然物象的美和通过山水花鸟画艺术以寄情寓性以及对笔墨的状物抒情的追求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绘画中的木版插图和木版年画相应也得到蓬勃发展。明清时期的画家们部颇注意追求笔墨风格和画面的效果,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所创造。而且在表现了一定风格的作品中,艺术风格也不全是健康的。艺术风格是画家用绘画艺术形式概括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体现着与作者生活理想相联系的审美理想。在明清绘画的诗意的想象和艺术风格中所体现的美的理想,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如高雅、古拙、稚朴、天真、泼辣等审美情趣的追求。
明清画家运用笔墨的方法,包括皴擦点染用笔的快慢、轻重、正锋和侧锋,用墨的浓淡、干湿等,很多画家都有自己熟练的实践经验。这些技法的传授和影响,促成了许多画派的形成。这些熟练的技术对于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发挥表现手段的特长,从而对实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的目的是很有用的。
明清时期的绘画从理论到实践,是一宗巨大的艺术财富。
这一时期的文人画,也有着极其引人注意的地位。除了消极的成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可以看出其中蕴藏着中国绘画艺术的丰富的经验和绘画艺术的美的法则。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其概念内涵却比较模糊人们对它的理解bai也有分歧当前的绘画研究界对文人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界定:第一种观点:从中国绘画发展全局和中国绘画特有的品质来考察认为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风格样式或风格体系发轫于宋而大成于元其艺术特质是注重笔墨趣味不求形似诗书画印合璧 [1] 第二种观点:以画家身份为标准认为文人画即文人之画或士人画或士大夫画第三种观点:以董其昌[南北分宗说"为基础认为文人画就是南宗画
下面来辨析这三种观点的优劣第一种观点认为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风格样式注重笔墨情趣体现文人趣味发轫于宋大成于元明清继续流变这种观点侧重于从绘画风格并从中国绘画的特质来定义文人画认为文人画是区别于院画和画工画的一种风格样式甚至是区别于西方绘画而具有民族特质的一个独特风格体系例如有的研究者认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中国画其审美体系造型语言和价值体系基本是从元明清文人画抽绎出来的"[2] 这种界定意在揭示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特性与独特魅力强调文人画的独特艺术品质从这点上说这种界定是具有深刻的意义的因此也是大部分研究者所采用的观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文人画即文人之画或士大夫之画士人画这种观点以画家身份为标准日本学者大村西崖就是主张以作画者的身份区分便什么是文人画他说:[然则所谓文人画非流派样式之名该曰作者身份区别之者也"[3] 探究这种观点的理论渊源唐代张彦远说:[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高逸之士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历代名画记>卷一)即强调画家的身份地位与修养苏轼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则明确提出士人画概念但究其意思是在强调士人画与画工画在绘画风格上的差异士人画观其意气而画工画徒有形似却呆板这里的[士人画"就不是侧重强调画家的身份和地位在我们今天看来以文人之画来定义文人画概念就是侧重于以身份为标准(另外[文人"这一词本身具有很复杂的社会学含义这里不做深入考察)客观而言文人画一词的含义不应该专指画家的身份因为一些出身低贱的画家同样可以画出具有文人画风格的作品绘画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而以士大夫之画来定义文人画则更有偏差士大夫一词含有官气和富贵气有显示其显要地位的意思倘若以这种士大夫官宦之气来解释文人画则更不合理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以文人之画来定义文人画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文人画的很多作者是有很高的文化修养的文人正是他们的文化修养使他们的绘画超越形似追求文人情趣从而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且文人画理论的提出者苏东坡大成者董其昌都是很高文化修养的文人
论述唐 五代 宋 元 明 清 的人物画发展状况及艺术特征
本文2023-11-01 04:20:4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