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是谁写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5收藏

女娲造人是谁写的?,第1张

《女娲造人》的作者是袁珂。

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四川新繁县人。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神话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工作,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神话研究泰斗。

袁珂青年时代从事创作,1948年开始业余研究中国古代神话。1961年开始专职研究神话至今,是迄今唯一的一位专职神话学家。

内容简介

女娲造人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

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女娲补天出自上古奇书《淮南子·览冥训》。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

扩展资料:

女娲的神话传说看似荒诞不经,却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信息,个中既有对大地震、大洪水等自然灾害和古老战争的历史记忆,也有人类草创时期文明起源的蛛丝蚂迹。

同样重要的是,女娲的神话传说蕴藏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那是对人类和诸多社会现象根源的求知与追问,是对天下有序、安定和平的美好期许,是面对天灾人祸时表现出来的超人智慧和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女娲具有多样神格,是中华大地上的始母神、创世神和文化英雄,她的身上凝聚着中国人的精神力量。数千年来,不同民族不仅用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讲述她的故事,而且为她立庙,举办庙会加以祭祀,甚至将她的故事与各地的风物、风俗相联系。

比如我国许多地方都曾有补天节,时间在正月十九,或正月二十、正月二十三,主要习俗是妇女蒸薄饼或摊煎饼,并将其抛在屋顶上,以表达对女娲补天救世的纪念和感恩。

正是通过多种形式,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人们不断演述着女娲的神话传说,也分享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沐浴着共同的文化精神,并因此建立起彼此之间的联带感和认同心。

人民网-景仰女娲 凝聚精神力量

女娲补天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原文: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译文:天地也是事物,事物总有不足,所以从前女娲氏烧炼五色石来修补天地的残缺;斩断大龟之足来支撑四极。后来共工氏与颛顼争帝,一怒之下,撞着不周山,折断了支撑天空的大柱,折断了维系大地的绳子;结果天穹倾斜向西北方,日月星辰在那里就位;大地向东南方下沉,百川积水向那里汇集。

扩展资料:

女娲补天的故事演变:

早期的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并无交集,不但没有共工、祝融、不周山等关键字,对于世间天塌地陷、发生灾难的原因,也没有明言记载,语焉不详。

其中根本没提到因为共工、不周山而引发女娲炼石补天的事,可见在先秦远古时期“女娲炼石补苍天”和“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故事,是由东汉学者王充把共工触山与女娲补天焊接到一块。

秦汉初期,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是两个独立的神话故事,到了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谈天篇》利用“共工怒触不周山”为背景原因,完善情节解释了“女娲炼石补苍天”中缘何天塌地陷、发生灭世灾难的理由,至此,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融合成了一则救世神话。

-列子·汤问

女娲补天,出自《山海经·水经注》。

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女神,她叫女娲。女娲是个什么样的呢?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比如说她女娲补天曾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绝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山海经》,其中著名的故事包括: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蜗补天:远古时代,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洪水泛滥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嫦娥奔月:传闻后羿射杀九日降妖兽有功,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后羿舍不得嫦娥自己在凡间,想与嫦娥共度余生,便将仙药交于妻子嫦娥保管。这事刚好被门徒蓬蒙看到心生歹念,便趁后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药向天上飞去。夸父追日:相传在黄帝时期,夸父族首领夸父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扩展资料《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参考资料

《女娲补天》作者是西汉初叶淮南王刘安,刘安命手下宾客集体编撰的一部著作,出于《淮南子》

《女娲补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娲补天》的记载情况:

早期的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并无交集,不但没有共工、祝融、不周山等关键字,对于世间天塌地陷、发生灾难的原因,也没有明言记载,语焉不详。

其中根本没提到因为共工、不周山而引发女娲炼石补天的事,可见在先秦远古时期“女娲炼石补苍天”和“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故事,是由东汉学者王充把共工触山与女娲补天焊接到一块。

《女娲造人》的作者是袁珂。

袁珂,原名袁圣时,笔名还有丙生、高标、袁展。袁珂青年时代从事创作,1948年开始业余研究中国古代神话。1961年开始专职研究神话至今,是迄今唯一的一位专职神话学家。

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古神话选释》、《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通论》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创作背景

女娲神话的第一批古书籍记载例如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和《楚辞》(虽然《说文解字》记载西周末年的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著作中有娲字,但已亡佚,仅作传言)。尽管二书中的记载还比较模糊朦胧,但今人多肯定其以造人为职能的始母神神格意向。

现代学者袁珂就将《楚辞·天问》中的“女娲有体,孰能匠之”理解为“女娲作成了别人的身体,她的身体又是谁作成的”。现代学者丁山则更为明确地认为这两句话说明:“(至少)在战国时代中国人固已盛传女娲造人的故事了。”

《女娲造人》的作者如下:

《女娲造人》的作者是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他所著的《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神话的本质: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女娲造人是谁写的?

《女娲造人》的作者是袁珂。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四川新繁县人。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神话资料收集、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