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周边有哪些值得去玩的岛屿?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2收藏

青岛周边有哪些值得去玩的岛屿?,第1张

在青岛工作生活很多年,周边大大小小的到去了不少,今天我来总结一下个人感觉还不错的小岛吧!

竹岔岛

灵山岛

田横岛

小青岛

小管岛

至今还记得有一年秋天,同事组织去灵山岛玩。岛上静谧仿佛跟外界隔绝,那里的鱼虾很笨一钓就上钩。天蓝水清,空气里都是海水的腥味,节奏慢很多。除了灵山岛,还有其他很多不错的小岛。

一、竹岔岛

推荐理由

竹岔岛风光优美,似海上仙山,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薛家岛古八景之一“凤凰吸珠”源于此。岛上有众多的风景名胜,有青岛地区罕见,保护完好的火山口地貌溶岩流,有自然形成的许许多多的钓鱼平台,还有神龟孵卵、二郎担山、鸳鸯洞等,是旅游观光度假的好去处。

建议游玩时长

3小时

门票价格

成人为20元/人,青岛轮渡码头至竹岔岛航线,单程票价为每人次32元。

开放时间

全天

位置和交通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竹岔岛,乘坐隧道公交车3/7/8路至北海船厂站,步行至南屯码头,即可到达。

预约方法

景点现场购购票

竹岔岛介绍

竹岔岛又名鸡鸣岛,稽查岛,是位于薛家岛东南85公里海中的一座岛屿。其在青岛的南部,由火山喷发形成,至今还有保留比较完整的火山口一座。岛上的岩石上至今还留有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气泡和自然形成的硅洞。竹岔岛是由火山喷发而成的一座小岛。岛上最值得一看的景点是火山岩,以及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其他的景点有:神龟孵蛋、木栈道、脱岛、菩提树等。木栈道是观景的好旺角,脱岛是竹岔岛东边的一个小岛,在落潮的时候有一条石路可以通过去,在涨潮的时候石路就被淹没了。菩提树在岛的正中央的位置,有120余年的历史。

二、灵山岛

推荐理由

岛上有一个浮翠亭,是灵山岛的标志性建筑。游览灵山岛,须从岛西侧的城子口码头登岸,初登岛上,可见一巨石耸立路边,上书“水灵山岛”及简介。岛上渔家风情别致,村落或居于崖边,或位于海畔,或半藏于山涧,梯田、绿树、碧海、红瓦、蓝天交相辉映,从海上望去,宛若一艳丽之翡翠浮在海面,故此地有“灵岛浮翠”的美誉。

建议游玩时长

1天以上

门票价格

普通票:游船(灵山岛)60人民币/运来石门票10人民币 

开放时间

08:00-18:0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5:00 (10月6日-10月31日 周一-周日)

09:00-16:0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5:30 (11月1日-次年4月30日 周一-周日)

位置和交通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东南灵山湾中,从滨海大道往东走,快走到黄岛的时候有个积米崖,就是从这个地方有往返灵山岛的客船,貌似往返船票50块钱吧。

预约方法

景点现场购购票

灵山岛介绍

灵山岛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距大陆约10公里,岛形狭长,南北约5公里,东西约I.5公里,面积约7.2平方公里,最高峰歪头山海拔513米,是青岛和我国北方第一高岛,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有“中国第三高岛”之称。因古籍中有“未雨而云,先日而曙,若有灵焉”的记载,故名。

三、田横岛

推荐理由

“田横三宝”为蛤蜊、土鸡蛋、马蹄蟹。岛上空气清新,苍松滴翠,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造就了冬暖夏凉的人间胜境;岛上南北两坡风格迥异,南坡岬湾相间,礁奇水秀,是垂钓的绝好去处,北岸湾深、港静,是游泳、帆船、摩托艇等海上运动项目的极佳场地;田横岛周围的海域是富饶的海上牧场。

建议游玩时长

3小时以上

门票价格

进岛门票:40 元(含客船)/46 元(含快艇);

景点门票(含南国乐园、海神娘娘庙、齐王殿、海底大世界):30 元

开放时间

07:00-16:30

位置和交通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东部海域的横门湾中,在青岛汽车站乘车至即墨,然后在即墨转乘小巴车至田横镇,终点是洼里村,再从洼里村打车到田横岛轮渡码头,然后坐轮渡进岛。

因为田横岛只有小码头,不可能停靠大船,所有没有直达游轮。或在青岛流亭机场乘出租车,走滨海路,约1 小时至田横岛轮渡码头,车费约两三百,较省事。

预约方法

景点现场购购票

田横岛介绍

田横岛因齐王田横及其五百义士宁死不屈,集体自刎于该岛而得名。田横岛南北两坡风格迥异,南坡岬湾相间,石奇水秀,是垂钓的极佳去处;北岸水清湾深港静,是游泳、帆船、摩托艇等海上运动的极佳场地。优美奇特的自然景观遍布岛上,神龟石、老仙洞、石身人面石等景点,都有一段悠远美丽的故事。来到岛上,你会一下子不适应那满眼的绿,站在海基岩礁上,由远而近的海浪在你脚下飞溅、撒欢,沾湿的裤脚是她亲吻你的印记。

四、小青岛

推荐理由

很美的小众景点,人少,幽静,可以静静地发呆,看海,放空自己。晴天看海真的很美,天蓝蓝,海蓝蓝,有海礁的映衬,远处海湾的高楼大厦,八大关的红瓦白墙的别墅群,远处的海轮,转一圈,移步换景真的像个观景台。这边还能看落日,金色余晖晕染着的风景**的画面感特别好。

议游玩时长

1-3小时

门票价格

门票:10

开放时间

07:30-18:30(全天) (4月1日-10月31日 周一-周日)

07:30-17:3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7:30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周一-周日)

位置和交通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琴屿路26号,可乘202路、214路、228路环线、231路、26路至鲁迅公园站下,步行可达。

预约方法

景点现场购购票

小青岛介绍

小青岛面积仅为0024平方公里,因其形状如同一把古琴,故又有“琴岛”之称。岛距东侧海岸370余米,有长长的海堤与陆地相接。此岛原是陆地的一部分,在海浪长年累月的冲蚀雕凿下,渐渐与陆地分离,始成今日之形状。小青岛最显眼的景致是最高处矗立的一座锥形灯塔,这是海上过往船只进出胶州湾的重要航标。

五、斋堂岛

推荐理由

风景特别好,可以观山海一色,可以捉虾捉螃蟹,休闲度假,非常惬意。从琅琊港码头乘船向东南行09公里,就到达那绿树红瓦的海岛,它因"始皇登琅琊时,侍从斋戒于此" (《诸城县志川考》) ,所以得名”斋堂岛"。过去岛上确实有座"斋堂" ,后来遭毁坏,但遗迹犹存。岛上还有甘泉,位于海边绝壁,相传为太后洗脸盆。此外还有黑石门等景点。

建议游玩时长

1-3小时

门票价格

门票15元,船票往返24。

开放时间

全天

位置和交通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斋堂岛村,斋堂岛和琅琊港码头之间,每隔一小时有一趟渡船来往,游人进出非常方便。

预约方法

景点现场购购票

斋堂岛介绍

斋堂岛坐落在琅琊台风景区南侧的黄海之中,距琅琊港12公里,面积056平方公里,南北16公里,东西025公里,岸线周长518公里,岛屿分南岛和北岛,中间由一道狭窄的沙丘连接。北岛平坦,岛上有一个自然村,300多户居民,素有“长寿岛”之称。

去青岛旅游想要使用健康码,首先你需要通过你自己的个人微信搜索公众号山东健康码。在进行搜索之后,根据当前页面信息进行健康码的申请。

来青时须持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后立即进行“落地检”和“5天3检”(间隔24小时)

出发前一定要提前订好酒店、机票/车票、做好攻略。

带好随身必备物品,像身份证、学生证、手机、充电器等。

戴好口罩,做好疫情防护工作,提前申请,填写好健康码和行程码。

海滨城市阳光比较强烈,带好防晒霜、墨镜、补水护肤品等。

提前了解好当地的天气状况,带好相应的衣物,喜欢拍照的朋友可以带几套适合拍照的衣服。

提前准备好肠胃药、晕车药等,以便处理一些突发状况。

不要相信拉客人员推荐的一日游和住宿,如果有需要一定要找正规的旅行社。

1描写中国名胜古迹的作文

济南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胜古城,它以着名的三大名胜: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赢得了广大游客的认可它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称,这是泉城人民的骄傲今日的泉城儿女使这三大名胜变得更加美丽壮观美丽的济南素有“泉城”、“泉都”的美称,有着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这些清冽甘美的泉水形成了济南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济南市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在济南市最有名的七十二泉中,最着名的要属趵突泉了它昼夜不停地翻滚着,又为泉城带来了勃勃生机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它是以泉水为主的文化公园趵突泉是七十二泉之冠,是泉城济南的标志,它素有“游济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之说趵突泉与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等二十多处名泉组成了趵突泉群,它是济南四大泉群之首趵突泉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它以其悠久的文化历史,赢得了古今中处无数游客的称赞在趵突泉公园内像李清照纪念堂、易安旧居、万竹园、娥英祠等众多名泉碑刻,都是济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今日的趵突泉由于人为地开采地下水已不比往日那么辉煌,但由于各级 的关注,相关领导的重视,严厉打击开采地下水的不法行为,泉城人民也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使济南各处的泉水又复活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只要一听到这句诗,人们便会想起那美丽的大明湖美丽的大明湖位于济南市中心,旧城区北部在济南着名的八景中,大明湖就有三景,那便是:“明湖泛舟、历下秋风、汇波晚照”了大明湖是由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南岸游入湖内,当泉水满了的时候,泉水便会从宋代修建于北岸的北水门流出大明湖的湖底是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构成的,因而大明湖的湖水“恒而不涨,久旱不涸”,能保持固定的水位大明湖公园的面积有86公顷,其中它的湖面就占有46公顷湖上有着历下亭、汇泉堂、湖心岛等许多大小岛屿六处,公园的自然景观优美宜人湖面上的湖水波光粼粼,鸢飞鱼跃,游船穿行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莲,湖畔上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大明湖公园的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等十三余处名胜古迹掩映在这美丽的绿树繁花之中,向前来的游客们展现出了它们悠久的历史文化 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千佛山最能体现出济南的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千佛山公园,位于济南市区南邻在千佛山上,东西都横列着许多千姿百态的佛像,奇伟深秀站在远处望去,千佛山犹如一架巨大的锦屏在千佛山的山腰处建有“兴国禅寺”、“历山院”除此之外,在它们的周围还到处散落着“唐槐亭”、“齐烟九点”以及“云径禅关”等许多寺庙在近几年来,千佛山又建成了桃花园、万佛洞、弥勒胜苑、佛山书苑等等至此,千佛山这将要成为一个融山林、名胜古迹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在这短短的几年中,济南有着巨大的变化,它向游客们倾诉了今日的泉城人民群众热爱泉城,勇于创新的精神,它向我们歌颂了济南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济南,我为你自豪。

2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是哪十个

第一名北京:燕、蓟重镇,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

第二名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原名长安。周、秦、汉、西晋、前秦、赵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建都于此,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

第三名南京:建城史已有2471年。建都历史: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第四名洛阳:为我国著名的九朝故都。名胜古迹以市南龙门石窟最有名。城东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还有汉魏故城遗址、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遗址、关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第五名苏州:苏州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精华,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489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共9处。名胜古迹遍布全城,如虎丘、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寒山寺等。

第六名杭州:我国古都之一,秦置钱塘县,隋为杭州治,五代时是吴越国都,南宋时以此为行都,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西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如灵隐寺、岳庙、六和塔等。

第七名开封开封:古称汴梁。五代后周、北宋均建都于此,称东京,为著名古都之一。

第八名大同:位于晋北大同盆地。古城平城,是北魏初期的国都,辽、金陪都,有公元四五三至四九五年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古建筑很多,如上下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等。

第九名扬州:春秋吴王夫差开始在这里筑“邗城”,隋朝开凿大运河以后,更成为南北交通的要冲,工商业发达、文化繁荣,是历史上闻名的商业大都市和中外友好往来的港口。有唐城遗址、史公祠、平堂山、瘦西湖、何园、个园等文物古迹。

第十名成都:秦汉以后,一直是西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3历史名胜古迹都有哪些

长城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甘肃敦煌莫高窟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山东泰山

安徽黄山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布达拉宫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云南丽江古城

山西平遥古城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

重庆大足石刻

福建武夷山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明清皇家陵寝:明十三陵、明显陵(湖北钟祥)、清东陵(河北遵化)、清西陵(河北易县)、盛京三陵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云南三江并流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澳门历史城区

4自己家乡有哪些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

安阳如下:袁世凯墓 在安阳市洹河北岸。

俗称袁林。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

1915年12月宣布复壁帝制,改次年为洪宪元年,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制,仍称大总统,同年6月在全国人民声讨中忧惧而死。北洋军阀 按其遗嘱,费时2年,耗银150多万两,占地200余亩,在此修建茔墓。

墓系中西建筑形式的结合体。 南端的望柱高大,雕刻精细的花纹和图案。

望柱北面有5对文武石像及石狮、石马、石虎,两行石雕仪仗中间有一座碑楼。再北是陵院大门,进门正中是大殿,两侧有配殿,全部建筑均仿清代风格,红墙绿瓦,交相辉映。

过大殿,就是大墓台基,前有三门,中间为一铁门,并挂有墓徽,其花纹图案与望柱相近。门内即是三层高台大墓,全用钢筋水泥浇铸。

整个陵区树木间植,林荫茂密,石刻、建筑成群。 殷墟 在安阳市西北约2公里。

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其北的洹河两岸地区,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称北蒙,亦称“殷”。

直到帝辛(纣)亡国,其历273年。周灭殷后,渐趋荒芜,故称殷墟。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小屯村出土的龟甲牛骨上发现文字,从而证实此地即文献中记载的殷墟。 解放前在此进行过15次重要的考古发掘,发现小屯村北有宫殿的遗迹,侯家庄一带有墟王族的陵墓,出土10多万片甲骨刻辞及大量青铜器和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遗物。

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四周饰有夔龙纹和饕餮纹,通高133米,重达875公斤,为世界罕见的重器。建国后在此进行大规模勘查与发掘工作,基本上摸清了殷墟的范围及分布情况,发现武官村大墓和祭祀坑、妇好墓及铸铜作坊、制骨作坊遗址等,并出土数千片甲骨刻辞。

殷墟 小屯东北地建筑基址—1981年在安阳市小屯村东北地探出一处大型建建群,占地面积约5千平方米。1989-1991年进行发掘,揭出三座大斐心式建筑。

该建筑群北面与三十年代所发掘乙组基址中最南边的乙二十基址相距约80米。 司母戊方鼎 刻辞卜甲—宽168厘米,小屯南地出土。

1973年在此进行了两次发掘,最大收获是发现了代的刻辞甲骨5,335片,这是建国以来甲骨文发现最多的一次。 刻辞卜骨—长195厘米,小屯南地出土。

殷墟博物宛 在安阳市小屯村东北殷代宫殿宗庙遗址及其以西地段内。南北长500多米,东西宽170多米,占地210亩(其中水面106亩)。

大门是根据甲骨文中的“门”子设计的,梁柱上雕刻殷代图案,门两侧有仿殷浮雕夔龙。苑内西南角复原殷代建筑—“母辛宗-妇好墓享堂”享堂坐落在妇好墓上,台基略大于墓口,南北长56米,东西宽5米。

苑中部,在原“乙二十”基址上建仿殷建筑乙二十大殿。建筑有前廊,廊柱雕刻殷代图案。

坐北朝南,全部建筑为木结构,四坡顶,顶上用茅草铺盖。苑北部为仿殷建筑甲十二,坐西朝东,南北长24米,宽82米,为二层楼阁式。

妇好墓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曾统率一万三千多将士出征作战。1976年她的墓葬在殷墟遗址西南侧被偶然发现,出土文物一千六百余间,玉器就占了七百五十五件。

商玉鹤—两只屈颈展翅的立鹤,是妇好墓出土的玉雕精品。 玉人—高7厘米,妇好墓出土。

妇好爵,高38厘米。 妇好铖,长395厘米。

賨 供 嵌绿松石象牙杯 天宁寺塔 在安阳市区西北隅。又称文峰塔。

平面呈八角形,为五层楼阁式砖塔,高3865米。塔身下有莲瓣装饰的基座。

塔身内有盘旋梯道,可直登塔顶,鸟瞰全城。塔顶平台上有高约10米的喇嘛塔一座,作为塔刹较罕见。

此塔可能建于金元时期,其砖雕画像、图案和门窗装饰等可能为明代增建。 天宁寺塔 相州昼锦堂记碑 在安阳市区内韩琦庙内。

刻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欧阳修撰文,蔡襄书,邵必题额。

碑文系欧阳修为韩琦所建昼锦堂写的一篇文章。书者蔡襄为北宋书法家。

此碑在各家金石古籍中均有著录。 府城隍庙 在安阳市老城内鼓楼东街路北。

坐北向南,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庙南北长100米,东西宽50米,有大殿4间,廊房数十间。

前殿面阔3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绿色琉璃瓦顶。后三大殿均为单檐悬山顶,二殿、三殿均为面阔3间,进深3间;四殿面阔5间,进深3间。

两侧有廊房20余间。 相州窑遗址 在安阳市北郊、安阳桥南洹河滨。

窑址所在地原为一小土丘,北临洹河,隔河与安阳桥村相望。遗址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60米,面积达9万多平方米。

堆积层一般大约1米,最厚处达15米。产品丰富多采,有生活用品、动物俑、人俑以及各种艺术装饰品。

胎质洁白,细腻坚硬,器表富于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多种。

瓷器的胎壁一般较厚,釉为青色透明琉琉质,有光泽,透过釉层可以窥见胎面,釉厚处色浓,薄处色淡。还有青中带绿、青中带黄、青灰、青褐等色。

相州窑是隋唐以来我国北方的重要制瓷场地。 林州市 林虑山 在林州市区西南15公里。

地势险要,风景宜人,为林州胜景之一。五代著名山水画家荆浩曾隐居于此,自称“洪谷子”。

历代多在此创建寺院,成为佛教胜地。洪谷一带名胜甚多,有千佛洞、大缘禅师摩崖塔、《三尊真容支提龛铭》碑、洪谷寺塔等。

千佛洞 在林虑山洪谷北崖山腰上。始凿于北齐武平五年(574。

5祖国的名胜古迹泰山、大明湖、趵突泉、漓江、象鼻山、西湖、峨眉

泰山——五岳之首它东临波澜壮阔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佛、道两教兴盛之地,是历代帝王朝拜之山历代帝王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泰山兼具古、丽、幽、妙,摩崖碑碣数不胜数,庙宇观堂满山遍布,山势壮丽,自然景观巍峨、雄奇、沉浑、峻秀全山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多处,历代文人雅士吟咏题刻和碑记无数泰山的自然风光更是泰山引人之处,泰山高峰峻拔,雄伟多姿,既是“天然山岳公园”,又是“东方历史文化缩影”泰山具有极其美丽壮观的自然风景,其主要特点为雄、奇、险、秀、幽、奥等 大明湖——大明湖位于济南市区中心、旧城区北部,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济南三名胜济南八景中,大明湖有三景:明湖泛舟、历下秋风、汇波晚照 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构成,因而湖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较固定的水位 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莲,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风景的最好写照公园的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北极庙等三十余处名胜古迹掩映于绿树繁花之间,展现出悠久的历史文化 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隋唐时名莲子湖,历水波,宋时曾名西湖,到金元时始称大明湖公园内碑刻石碣较多,著名者有杜甫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另有铁保书对联,何绍基、翁方纲等的碑记,皆具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平 趵突泉——位于济南市区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今日之趵突泉正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成为“游济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之盛誉该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漓江——属于珠江水系,发源地在桂林北面兴安县境内的猫儿山猫儿山是史称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海拔2238米,号称中南最高峰,漓江由猫儿山下的涓涓细流汇集而成兴安县境内至今还保留着秦始皇时期修建的“灵渠”,它是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史称“兴安灵渠”,它把漓江的水和湘江的水连接起来湘江在湖南境内,属于长江水系大自然赋予了它特定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世上无水不东流”是因为地球西部地形高,东部地形低所造成的,但惟有湘江的水是由南向北而去,漓江的水由北向南而下,所谓“湘漓分流”、“相离而去”,漓江故此得名,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另外漓江的“漓”字,在字典里面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大概也是漓江名称最佳的含义 象鼻山——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它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的清代工部郎中舒书在《象山记》中写道:“粤之奇以山,粤西之山之奇以石,而省城相对之象,则又其奇之甚” 1986年依象鼻山辟建象山公园,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辉映,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 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的水面面积约437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深处在 28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西湖古称钱塘湖,又名西子湖,古代诗人苏轼就对它评价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胜为峨眉一大特色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包括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四峨眉主峰30793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公尺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一线天、舍身崖等绝壁高达700∼850公尺山势雄伟,隘谷深幽,飞瀑。

6找反映绍兴人文历史、名胜古迹的对联,再写100字以上的赏析性文

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湖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读经典像吃主食;读历史像吃菜肴;读其它像加调料关于“三味”:鲁迅的私塾老师(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的后人说,“三味”是指在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菜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7家乡的名胜古迹一百多字作文

天然去雕琢的壶镇自然景观,千奇百怪,绚丽多姿,山山水水都是景春婀娜,夏旖旎,秋气爽,冬明净,四季迷人狮子山、赤岩山、雁门山……山山秀丽:狮子威武,趣在登攀;赤岩巍峨,乐在远眺;雁门屹立,情在遐想小龙潭、淙潭、百丈潭……潭潭神奇:小龙潭清澈见底,淙潭瀑布如练,百丈潭微波荡漾壶镇镇作为千年古镇,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有胡宅口、西山沿村的恐龙蛋化石,汉代名隐阮肇修身之所阮客洞,始建于五代的九松寺、惠明寺,建于宋代前的广济堰,始于宋盛于元的美化书院,繁荣于宋元时的大溪滩古窑址群,明朝苍岭之巅的阮公拜将台遗址,清朝的九进厅民居建筑,建于嘉庆年间的贤母桥及碑记,立于清咸丰元年的崇正书院碑,辛亥革命华龙会首领吕东升的故居,以及南宫寺、安庆庙、赤岩宝塔、缙云县“一大”会址等人文景观。

  嘉业堂《二十四史》书箱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编辑本段

  二十四史的发展

  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二十四史》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1]

  编辑本段

  主要版本

  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明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南监本)

  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北监本)

  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十七史”

  清乾隆武英殿刻“清乾隆武英殿本二十四史”

  清同治光绪间五省官书局合刻“二十四史”

  民国商务印书馆印张元济辑“百衲本二十四史”

  中华书局排印“点校本二十四史”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编辑本段

  相关评价

  梁启超评价二十四史

  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点校本二十四史评价

  点校本二十四史,底本选择精当,点校体例谨严,点校确当,版式设计,清晰便览。

  点校本动员了全国史学家许多学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和古籍整理工作者,历时二十余年,于1978年全部出齐,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二十四史版本。

  编辑本段

  二十四史内容

  史记

  汉·司马迁著,130卷。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庇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史记》序中写道,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汉书

  东汉·班固著,100卷。

  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易。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

  《汉书》八表中有一篇《古今人表》,从太昊帝记到吴广,有“古”而无“今”,因此引起了后人的讥责。后人非常推崇《汉书》的《百官公卿表》,这篇表首先讲述了秦汉分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详细的展现了当时的官僚制度和官僚的变迁。

  从思想内容来看,《汉书》不如《史记》。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从司马迁到班固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在史学领域立稳了脚根。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著,120卷。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元嘉九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元嘉二十二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候,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

  在范晔《后汉书》之前,已问世的有关东汉历史的重要著作不下十部,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我们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范晔《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三国志

  西晋·陈寿著,65卷。

  《三国志》,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作者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生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233年),死于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年)。他在蜀汉做过官,三十岁时,蜀汉政权灭亡,入晋后做过晋平令、著作郎。陈寿写《三国志》以前,已出现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我们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陈寿没有编写志。我们要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晋书》。《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可以同《史记》、《汉书》相媲美,可惜的就是内容太少。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一直流传到现在。

  晋书

  唐·房玄龄等著,130卷。

  《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唐太宗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他非常重视史书的撰修工作,而在唐太宗以前,有关晋代的史料,没有一家令人满意的。唐太宗在修晋书诏中对各家史著逐一进行了批评。撰写一部系统、完整、旨趣较高的晋史,是唐太宗的一大心愿。贞观二十年他下诏让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担任监修,组织编写《晋书》。

  众人撰写《晋书》,从受命到成书,仅历时两三年。成书时间之所以较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晋书》由于有政府作后盾,人力、物力、财力和图书档案资料都有保证,这些条件,是私人修史无法比拟的。二是有多种晋史著述可供参考。由于有蓝本作为依据,成书自然较为容易。

  《晋书》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搜神录》、《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不经之谈也加以收录,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另外,书中有记事前后矛盾和疏漏遗脱的地方。《晋书》的执笔人,大多数擅长诗词文赋,撰史过程中,有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倾向。因此,后人批评它“竞为绮艳,不求笃实”。这也是《晋书》的缺点之一。

  宋书

  南朝梁·沈约著,100卷。

  《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记述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首尾六十年的史实,为沈约所撰。全书一百卷,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作者根据何承天、徐爱等所著宋史旧本,旁采注纪,撰续成书。

  纪传部分成于南齐永明六年,诸志当成于隆昌元年之后。全书以资料繁富而著称于史林,为研究刘宋一代历史的基本史料。

  各志工程巨大,内容详备,篇幅几占全书之半。志前有《志序》,详述前代修志情况,并上溯各志所记制度源流,可为考补前史缺志之助。《州郡志》记三国以来地理沿革并及东晋以来侨州郡县情况,有补于史事考证。《律历志》全载景初、元嘉、大明三历文字,为历法学的珍贵资料。

  《乐志》记叙汉魏及两晋乐府情况,乐府诗章有分类开录,并保存有汉魏以来大量乐府诗篇及乐舞文辞,其中“古辞”多为汉代遗篇,是研究乐府及诗史的重要文献。纪传叙事详密,列目入载二百三十余人。纪传中收录的大量诏令、奏疏、书札及文章,虽冗长,但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

  《宋书》的作者沈约,是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声律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人。父沈璞,刘宋时为淮南太守,元嘉末年于皇族争权夺位之乱中被害,沈约时年十三岁。少年时代,沈约横遭家难,潜窜流寓,家境孤贫。他笃志好学,读书昼夜不倦,遂博通群籍,善属诗文。天监十二年卒,年七十三岁,谥曰“隐”,后世亦称“隐侯”。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著,59卷。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所著《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撰著者为萧子显。

  萧子显,字景阳,南朝历史学家、文学家。出身皇族,萧子显博学多识,长于写作,又是自齐入梁的贵族人物,对南齐许多史事、王室情况是熟悉的或是亲自经历过的,加之梁朝取代南齐,未经重大战乱,许多图书文籍得以保存,都为萧子显撰著史书提供了有利条件。

  《南齐书》现存五十九卷,其中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所缺一卷为《自序》。

  梁书

  唐·姚思廉著,56卷。

  《梁书》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南朝历史学家。历经梁、陈、隋三朝,于陈朝任秘书监、领大著作、吏部尚书等职,于隋朝任秘书丞。入隋后于文帝开皇九年又受命编撰梁、陈两代历史,未竟而卒。临终时遗命,嘱其子姚思廉继续完成撰史工作。

  姚思廉,字简之,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旧稿。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

  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

  陈书

  唐·姚思廉著,36卷。

  《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撰写的。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姚思廉,字简之,陈亡后,迁家关中,为万安人。两人事迹已于本书《梁书》前言中作了介绍,可以参阅。

  《陈书》中的帝纪六卷,列传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无表志。

  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

  魏书

  北齐·魏收著,130卷。

  《魏书》,一百二十四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实共一百三十卷。北齐魏收撰。

  鲜卑族是我国古代东北大兴安岭东麓一个古老的民族。公元一世纪末,随着匈奴帝国的解体,鲜卑族逐渐向西迁徙,成为大漠一个强大的民族集团,公元三世纪初,鲜卑拓跋部首领猗卢在塞北建立了代国,公元376年,代政权被氐族建立的前秦消灭。公元386年,拓跋鲜卑各部复拥拓跋珪为代王,重建政权。拓跋珪解散了拓跋鲜卑原有的部落组织,定居农耕,迁都平城,于公元398年改称魏,史称北魏。由于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北魏国力日益强盛,终于在公元439年统一中国北方,结束了十六国时期的动荡局面。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改姓元氏,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到宣武帝元恪时,北魏达到鼎盛时期,在西边夺取汉中,进窥巴蜀,在东边巩固了洛阳周边的防御,并与梁朝争夺淮南,但不久就由于政治腐败和人民的反抗而崩溃,分为东魏和西魏两个对峙的政权。《魏书》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

  拓跋时就曾命令邓渊撰《代记》十卷,按年月编次本朝史事。太武帝拓跋焘神嘉二年,诏撰《国记》,由崔浩定为编年体,成书三十卷。

  《魏书》在流传过程中亡佚甚多,本纪缺二卷,列传缺二十二卷,此外又有三卷残缺不全,分别由后人取其它史书补足。

  魏收,北齐钜鹿下曲阳人,字伯起,小字佛助。他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子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他奉命著《魏书》时曾声称:“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

  北齐书

  唐·李百药著,50卷。

  北魏末年,北方六镇发生声势浩大的反叛浪潮,后出身于怀朔镇低级武官的高欢获得了对二十余万鲜卑人的领导权,控制了北魏朝政。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孝武帝元修被逼西奔长安,高欢于是另立孝静帝元善见,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孝静帝自立,建立北齐。东魏、北齐统治区域南至长江,与梁、陈两朝先后对峙,西边在今山西、河南、湖北,与西魏、北周分界。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吞并。

  《北齐书》本名《齐书》,宋时才加一“北”字而成今名。它虽以记载北齐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

  李百药(公元565--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出身仕宦之家。李百药从小好学,博览经史著作,隋初曾任太子舍人,袭父爵为安平公。贞观二十二年卒,享年八十四岁。

  北齐政权中,皇族内部叔侄、兄弟相互残杀,使这个二十年的短命王朝换了六个皇帝。《北齐书》对封建统治者之间的权势争夺有较多的叙述。《北齐书》在流传过程中残缺严重,现在只有十七卷保持原貌,其他都是后人用《北史》等著作增补,这使《北齐书》的价值大大降低。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著,50卷。

  《周书》,五十三卷,其中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唐令孤德主编,参加编写的有岑文本和崔仁师。

  北魏末年,政治动荡,乱事遍起。出身于北魏北方六镇中武川镇的宇文泰,率领一批以武川镇人为主的鲜卑族军队,联合关陇地区的汉人豪族武装,建立起西魏政权。后宇文泰的第三子宇文觉在公元557年代魏建周,史称北周。西魏、北周这两个前后相续的政权,统治区域大致包括今天陕西、宁夏、甘肃和四川的大部,山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及河南西部。与东边的东魏、北齐和江南的梁、陈成鼎足之势。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

  《周书》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

  《周书》由于根据的资料贫乏,再加上它所记载的人物多是本朝显官的祖先,因而显得单薄而不尽合事实。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权的建立,建立后三个封建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宇文政权上层集团内部斗争的情况,是研究和了解西魏、北周历史最基本、最原始的一部史书。

  隋书

  唐·魏征等著,85卷。

  《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隋书》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

  首先,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的战争,在执政之后,他经常谈论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确提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的看法。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导思想。其次,《隋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品评人物较少阿附隐讳。主编魏征刚正不阿,他主持编写的纪传,较少曲笔,不为尊者讳。如隋文帝之“刻薄”专断,“不悦诗书”,“暗于大道”,隋炀帝矫情饰貌,“锄诛骨肉,屠剿忠良”等情况,都照实写来,了无隐讳。再次,《隋书》保存了大量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资料。其中十志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些部分甚至追溯到汉魏。

  南史

问题一:陕西的名胜古迹有什么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秦始皇从葬坑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陵园夕阳东门外3公里处。秦始皇兵马俑造型逼真,无一雷同。秦始皇兵马俑的车兵、步乓、骑兵列成各种阵势,严阵以待,遇敌出击,俨然一支整齐威严、浩浩荡荡的秦朝军队,保卫着秦始皇地下王国的安全整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秦始皇兵马俑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2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约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陵(含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陵墓规模宏大,修建时间长达37年之久,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方形,外城长方形。陵园南部是墓葬区,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墓内机关重重,有众多的珍品陪葬。虽然始皇陵的价值极高,但由于各种原因,迄今为止尚不能挖掘,所以现在这里只能看到一座巨大的土堆,没有太大的观赏性。 3华清池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华清池位于西安城东,骊山北麓,华清池距历史文化名城西安30公里。自古华清池就是游览沐浴胜地,华清池是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7年国务院公布华清宫遗址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清池紧依京城的地理位置,猗旎秀美的骊山风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 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历代天子华清宫是唐代唐玄宗天宝六载(公元 747)修建,华清池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游玩、沐浴的场所。华清池骊山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43度,华清池被称为“与日月同流,不盈不虚”是游览和沐浴胜地。 4骊山 骊山位于西安临潼县城南,属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最高峰九龙顶海拔1301.9米,山上松柏长青郁郁葱葱,远看形似一匹青色的骊马,故名“骊山”。骊山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 5陕西历史博物馆 位于西安市小寨东路与翠华路的交叉路口西北侧,占地约7万平方米,是国家级历史博物馆,也是我国最大型、最现代化的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组仿唐建筑,内部分为三个陈列厅,所展出的3000多件文物,都是从陕西省出土的几十万件文物中精选而出,大多为稀世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6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 7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距西安城1公里处的荐福寺内。荐福寺创建于公元684年,是在唐高宗死后百日,为其献福而建的,所以最初起叫献福寺。公元698年改名荐福寺。大小雁塔是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这一“小”字小出了精致和典雅,但也小出了小气,在声名和气势上与大雁塔简直是天壤之别。 8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

问题二:西安有哪些名胜古迹 西安经典景点分类:

1、东线:

兵马俑、华清池、骊山、兵谏亭、秦陵

游览用时一天

2、西线:

乾陵、法门寺、汉阳陵、永寿

青岛周边有哪些值得去玩的岛屿?

在青岛工作生活很多年,周边大大小小的到去了不少,今天我来总结一下个人感觉还不错的小岛吧!竹岔岛灵山岛田横岛小青岛小管岛至今还记得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