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书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关于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书籍,第1张

在一本书写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书籍没有,向你推荐以下书:

《西方饮食文化》ISBN7-5019-5292-2著者杜莉,孙俊秀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

1 《中国饮食文化史 》 索书号: TS971/z231

著者: 赵荣光著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

2《 中国饮食文化史 》 索书号: TS971/z722

著者: 马健鹰编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

3 《中国饮食文化史》 索书号: TS971/z195 TS971/e109 TS971/b20

著者: 王学泰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

以上书杭州图书馆有借阅 。

 人们在生产生活斗争中,由于采食 植物 和狩猎,逐渐了解和认识到许多 物品 既是食物又是药物。我国最早的一部《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只有饮食 养生 ,才能增进人体 健康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古代饮食养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饮食养生

 不偏荤。洪昭光先生在谈及这个道理的时候,常常举例说,人有28~32颗牙齿,犬齿4颗,是吃肉用的,能撕能咬。门齿8颗,叫切牙,像刀,用来切蔬菜水果。人还有磨牙,就是臼齿,16颗,这臼齿像磨,用来磨五谷杂粮。也就是说,吃肉的牙少,吃菜和五谷杂粮的牙多。所以,人的饮食结构应该是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现在有些人饮食结构欧美化,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摄入过量,于是出现了无数肥胖儿、 脂肪肝 患者。尤其是许多30多岁的青年人已经挺起了啤酒肚,这是很危险的。

 要多吃蔬菜。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 癌症 研究基金会建议每人每日食用蔬菜400~800克,但是我国人的平均摄入量是2762克,明显偏低。许多蔬菜不仅可口,而且有 保健 功效。如菊花脑、蒌蒿,无论凉拌爆炒,无不清香味美,可 清热 败毒。洋葱、大蒜开胃化浊、通便降脂,芹菜清热散风、通便降压,西红柿、胡萝卜等红**蔬菜,含有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等对人体有益的 营养 物质,这些都是适宜现代人的保健蔬菜。

 豆类也要多吃。大豆是人类理想的蛋白质来源,其氨基酸配比合理,最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并含有较高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烟酸、大豆卵磷脂、大豆异黄酮等,保健功效卓著。

 不偏成。饮食偏咸不利健康。日本高 血压 发病率最高的地方是东北部秋田县和北海道,那里的人常吃咸鱼、咸菜,而冲绳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低,那里的人多吃新鲜蔬菜,吃新鲜鱼,而且口味偏淡。中国营养学家建议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也就是盛满一啤酒瓶盖的量。我国人吃菜品种多,虽然单道菜肴不算咸,但品种吃多了,食盐总量就上去了。除严格控制烹饪食盐用量以外,对那些用盐加工的咸豆、咸肉、咸蛋、腐乳、酱等,均应少吃。

 古代饮食养生注重点

 1、饮食有时

 元代 医学 家邹铉说:“食味调和,百病不生”。其意是按时饮食,才能使身体获得各种营养,使气血充盛,而机体强壮。饮食应有规律,注重饮食滋味的调和。

 2、饮食勿偏

 《保生药录》提出:“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弃则脏气不均。”饮食结果应丰富,而不偏颇。有不爱吃的食物,不强迫自己爱吃,但也不要绝对不吃。有爱吃的食物,也不要太过分偏爱。否则容易导致身体营养的失衡,过于偏爱某种食物也会引发身体 疾病 。

 3、食宜清淡

 宋代《医说》一书说:“去肥浓,节酸碱。”意为日常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少吃肥甘厚腻咸重菜肴。很显然,目前大多数人都被饮食中过多的脂肪所害,而引发高 血脂 、高胆固醇,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病。饮食清淡,少放油、盐、糖等佐料的确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4、适温而食

 “食饮者,热勿灼灼,寒勿沧沧”,这是古籍中对进食温度的精辟论述。通常我们都认为吃饭喝水应吃热的、喝热的,不吃凉的。但其实这是个错误的做法,正确的饮食温度应该是“温”而不是“热”或“凉”。有医学研究调查发现某些食道癌高发地区的人们饮食普遍习惯吃刚出锅的热面条。长期的高温刺激也会引发 消化 道黏膜发生癌变。

 5、食要限量

 《千金方》曰:“饮食以时,饥饱得中”,“每食不可重用。”饮食过量可伤身体诸病之所由生也。所谓饥饱得中,即是饮食8分饱,不过饱,也不过饿。饮食过饱则脾胃之气大伤,也容易造成其它代谢性疾病的发生。过饿也会伤脾胃之气,不仅不能 减肥 ,反而伤了脾胃之气,影响运化,更易发胖。

 6、食宜缓细

 清代石成金在《长生篇秘诀》中提出:“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盖细嚼则食之精华能滋养五脏,一也;脾胃易于消化,二也;不致吞食噎咳,三也。”咀嚼食消化的第一道工序,如果没有仔细咀嚼就直接吞咽,会直接造成脾胃受损而引起胃疼、反酸、胃胀等不适,久则变生它病。细嚼慢咽的食物也更容易被身体消化吸收,为身体脏腑所用。

 7、进食专心

 《论语乡党》曰:“食不语,寝不言。”是要求进食时要专心,有利胃纳和食物消化。进食说话,有造成呛咳甚至食物呛入 呼吸 道的可能,所以进食时不说话不仅是 礼仪 的问题也有健康的意义。

 8、怒后勿食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指出:“人之当食,须去烦恼。”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保持进食前后的良好精神状态,有益养生。怒则伤肝,肝气横逆则犯胃腑,无论是食后怒,还是怒后食,都会影响脾胃功能,而导致慢性 胃炎 甚至溃疡的发生。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慢性胃炎的发生决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那么简单,而多数是因情绪问题或长期的压抑、紧张造成。事实上,临床中即使幽门螺旋杆菌经服用抗生素转阴之后,胃病的症状仍然全部存在。所以,脾胃病尤当首重情绪管理。

 9、选食易慎

 元代忽思慧提出:“诸肉臭败者勿食,猪羊疫死者不可食,曝肉不干者不可食,煮肉变色者不可食。”这主要是说应注意饮食物的卫生,对质量无保障的食品慎重选用。

 10、餐后保健

 《千金方》提到:“食毕当漱口数次,令人牙齿不败、口香。叩齿三十六,令津满口,则食易消,益人无百病。饱食而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这是提示我们应该注意口腔卫生及保健。餐后叩齿,可令唾液腺分泌旺盛,唾液中的消化酶入胃可促进消化。叩齿也利于牙齿的坚固。

唯有爱跟没事不可辜负,闲暇之余我特别研究一两道菜肴,供家人享用,看到他们吃的开心,特别有成就感,当然爱美食的我的确看过很多资料,以及各种手机应用,下面就来推荐下!

下厨房

下厨房是中文互联网上的第一家庭美食入口,一个提供了食材食品、厨房用品购买与菜谱查询、分享的移动应用。

《饮食之道》

《饮食之道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路思考》是高成鸢先生关于饮食文化研究成果的首次结集。上世纪九十年代,高先生在《中国烹饪》开设专栏,提出了一饮食哲学的命题,受到了国内外饮食研究界的较高肯定,季羡林先生也极为推重,称之为一可成一家之言一。

《后厨机密》

《后厨机密:从杂志编辑到厨室学徒》和厨神马利欧吃了一顿饭之后,《纽约客》资深编辑比尔布福特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心潜入米其林三星餐厅后厨,心甘情愿给大厨们打杂跑腿,体验厨房的水蒸火烤。大厨们忙碌又精彩的生活、不为食客所知的厨室潜规则、顶级美味的独门秘籍,都在他这个厨室007面前无所遁形。然而,求知无止境,好奇害死猫,比尔索性辞掉工作,远渡重洋到意大利,向深藏不露的民间厨艺大师们学习讨教,追寻顶尖厨艺的奥秘,最后,他竟然拜倒在一个热爱朗诵但丁诗句的肉贩的屠刀之下,只为了精研庖丁解牛的技艺

美食一定是和生活的态度有关而且要符合自己的口味,书中的知识只是一部分,关键是自己的实践,你做的多了,了解了食材特性,才能把他们运用得当,做出好吃的菜!

书名:寿亲养老新书

编著:元·邹铉撰

年代:明万历四年

页卷:548页4卷

大小:153M

简介:《寿亲养老新书》中以老年养生为专题,详述修身养性、药物与食治调理、按摩腧穴等保健内容,并附各类方剂120余首。另外还论述了老年日常起居、闲情逸致、将息与养性以及古今善行、行孝劝善和传闻轶事等方面。宋代陈直撰著的《寿亲养老新书》内容丰富,采撷占书简略适当,载方用药突出实用性。书成后,一直为后世养生学家所重视,是一部食治与养生不可多得的参考之书。综合性养生著作。4卷。元·邹铉撰。本书论述养生方法较详,主要针对老人。卷一原名《养老奉亲书》,为宋·陈直撰;卷二至卷四为邹铉续增。卷一讲饮食调养、形证脉候及简妙老人备急方等15篇,共223条,节宣之法详备;卷二分保养、服药诸篇,罗列古今丸、丹、膏、散、酒、粥、糕、饼等具体方药与主治;卷三与卷四为寝、兴、器、服、饮、膳、药石之忌宜,附妇儿食治诸方,共256条。其中卷三中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为古代记载最详细的六字气诀;尚有"食后将息法"(系摘录沈括《杯山录》,此书现很少见到,颇有参考价值)及"养性"等气功养生方面的内容。

寿亲养老新书 ,元·邹铉撰,明万历四年。中医,养生系列,全书共548页4卷,总容量约为153M。古籍屋收藏。更多中医,养生系列百度搜索古籍屋进入网站查看。感觉不错关注留言点赞。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温馨提示:

1本文古籍来源于网络,对于内容真伪无法考证,请大家不要较真去尝试,否则后果自负!

2 分享的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发扬和传承我国文化!

3 影印古籍数量过多,个别会缺页少码或扫描不清晰,也很正常!

如果喜欢此文的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在此感谢!

美食 家布里亚·萨瓦兰曾指出,“请您告诉我您吃的是什么?那样的话,我就可以告诉您,您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个人的饮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状况,而身体状况又对人的精神状况起到重要影响。饮食几乎是我们赖以生存无法避开且势必需重视的课题。

在这里推荐牧田善二的《饮食术2》。本书是《饮食术——风靡日本的科学饮食教科书》的续篇。本书以“符合人类DNA的自然饮食方法”为理论逻辑依据,具体地戳破了关于饮食的16个谎言,详细介绍了糖类、脂质、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素的最佳摄取方法,以及指出了吃什么、怎么吃才是真正 健康 的饮食之道,其中囊括了肉类、鱼贝类、蔬菜类、菌类、豆类等15类37种饮食术。最后一章还提及了综合体检以外,胸部、腹部CT检查、胃和结肠的内镜检查、脑部的MRI检查等精准加项检查对 健康 的重要性。

牧田善二,日本糖尿病专科医生、医学博士,是成功研发测定血液中AGE方法的世界首创者。作为第一作者,在《科学》、《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世界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

人几乎不可能明知故错。我们之所以会陷入吃什么、怎么吃的错误境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错了。正如很多人 误以为无麸质 无糖类 但其实 “‘麸质’指的是小麦中含有的一种蛋白质,是过敏原之一。对小麦过敏的人来说,无麸质的食品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这样的食品中,大多使用米粉来代替小麦粉。所以说 这类食品中充满糖类物质。

尤其对于一些包装食品,即使食品制造商如实且详尽地标示成分表,也会因为人们对成分营养价值的一知半解或完全不懂,导致人们吃与愿违。我们要有看食品成分表的习惯,也需有会看成分表的能力。

以原本为了 健康 而食的想法就食,也有可能“食”错。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愿意在原有认知上再进一步了解。

当然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逐步积累,并有时时搜索的耐心。且最好自己查阅,一来能够根据自身状况对某些成分作进一步的了解,二来很难保证从别人口中得知的 健康 常识是否准确。

食错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与食品制造商之间的信息差。我们无从得知一些原本 健康 的食物在生产、加工、运输、包装、售卖等链条上是否受到了污染。

牧田善二在《饮食术2》中就指出,“牛奶本身并不坏。问题在于产牛奶的奶牛在怎样的环境中被饲养,还有那些牛奶是怎样被制成商品的。”确实,不能排除一些不良食品制造商,为了避免牛舍中发生交叉感染,会给牛喂食抗生素;甚至为了让牛快速成长,给牛喂食增肥剂。实际上,牛奶在高温杀菌过程中还会失去诸如乳酸菌等营养成分。从上述角度分析,“喝牛奶对身体有益”并不绝对正确。

要跳出与食品制造商的信息差陷阱,一来可以比价格,全链条安全优质生产的食品,其成本势必要高于粗糙制之的劣质食品。这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在吃这件事情上不妨多花些钱。二来原生态的食物大多优于包装加工食品。如果可以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又何必吃榨汁呢?即使标签标榜原汁原味无添加,又有多少值得相信呢?

“吃什么”以及“怎么吃”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食物本身无益甚至有毒,即使是清蒸这种 健康 的饮食方法也无用;食物本身有益,用错了饮食方法也无效,比如空腹吃水果,就会使血糖值直线上升。

要吃出绿色吃得 健康 ,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定不能懒惰处之。正如有些人已认知了脂质对身体各部位所发挥的重要性。但其对于脂质的摄取却是“差不多就行了”。这种做法显然不利于身体 健康 。“同样是摄取100克的肉,是夹在快餐店的汉堡包里的‘肉料’,还是优良环境下培育的散养鸡的鸡腿肉,两者的品质会截然不同。”明知道哪种做法是恰当的,却因为心态随意,每每觉得某某不 健康 的食物、某某不 健康 的吃法一次两次没所谓是最致命的。因为积少成多对身体的损害将不可逆。

当然,“吃什么”以及“怎么吃”也因人而异,适用一般读者的医学读物也无法保证必定贴合每一个人的具体身体状况需要。因此独立思考和全面考量,对自己身体的准确认知和参考读物的权威背书才能吃出具有 健康 体魄的自己。

饮食是一门大学问。而牧田善二的《饮食术2》无疑是其中一盏指路灯,值得一读。我们可以从中掌握对于饮食的正确认识并跳出食品制造商为了利润而造的陷阱,再严格按照 健康 的饮食方法吃 健康 的食物,在吃这件事情上我们也算是迈出 健康 的步伐了。

《素食圣经》(Becoming Vegan: Express Edition)

权威素食者营养指导手册

《素食者膳食指南》(The Dietitian's Guide to Vegetarian Diets)

《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The China Study)

营养学有史以来最全面的调查报告

《救命饮食 2:全营养与全健康从哪里来?》(Whole: Rethinking the Science of Nutrition)

《新世纪饮食》(Diet for a New America)

告诉你食品工业的真相和健康饮食的答案

《动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

生命伦理学的世界经典素食主义宣言

《吃动物》(Eating Animals)

结合哲学、文学、科学来探究饮食习惯

《不流血的革命》(The Bloodless Revolution)

从西元 1600 年到近代的素食主义文化史

《和平饮食》(The World Peace Diet)

素食主义的百科全书

《深层素食主义》(Deep Vegetarianism)

素食主义的百科全书和教战手册

《经典素食名人厨房》(Famous Vegetarians and Their Favorite Recipes)

介绍了 30 位世界名人的素食历史及食谱

《小白素食记录》

丰富多样的素食菜肴

《四季蔬:小白素食记录》

第二本

《两个素食者的创意厨房》

从“笨鸟和土豆泥”博客中汇集的菜谱精华

《贝太厨房:幸福素食》

85 款素食佳肴

《蔬果汁,喝对了才健康》

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蔬果汁

《原来吃素最健康》(Total Health)

这不仅仅是一本健康书

《我享素》

同步全球低碳饮食新风尚

《食生》

回归自然的饮食方式

《改变生活的新饮食方式》(Hope's Edge)

此书前身《一座小行星的新饮食方式》(Diet for a Small Planet)影响乔布斯成为了素食者

《红色牧人的绿色旅程》(Mad Cowboy)

美国牧场大亨自曝黑心养殖内幕

《美好人生的挚爱与告别》(Loving and Leaving the Good Life)

爱与理想的生命赞歌

《素食,跑步,修行》(Eat & Run)

纯素食也能跑出好成绩

《希望的收获》(Harvest for Hope)

只需举手之劳就能做出积极的改变——————————————

笨鸟 / 土豆泥 《两个素食者的创意厨房》 豆瓣80分

素食厨房里不使用肉、蛋、葱、蒜、味精、鸡精、酒,但依然可以做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福克斯《深层素食主义》 豆瓣77分

将素食主义作了历史与哲学面向的深层分析,并从动物保护、环境生态、世界饥荒、女性主义等各种角度,面面俱到地证明“素食有理”

陈存仁 《津津有味谭 素食卷》 豆瓣82分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享誉上海、香港的中医学专家、资深专栏作者陈存仁先生于香港《星岛晚报》上开辟的一个专栏

彼得·辛格 《动物解放》 豆瓣85分

讨论人类在怎样制造动物的痛苦,以及按照伦理原则人应当怎样对待动物的大众读物。

彼得·博尔西《原来吃素最健康》 豆瓣82分

从现代医学、人体脏器、营养学、常见病症、运动、瘦身、禁食、健康习惯、生态关怀等方面,论述吃素最健康的道理

约翰·罗宾斯《素食有理》 豆瓣77分

食素是对自我身体的一种探索,亦是对同在生命的探索!

张素宁《一碗好沙拉》 豆瓣77分

素食之中,沙拉是一种选择。

Craig Sams《食物的背后》 豆瓣79分

抛却超脱食物本身以外的口感,还原本真的生活吧

梅西纳《素食者膳食指南》 豆瓣84分

均衡地摄取谷物、蔬菜、豆类、水果和豆奶等食物,就能吃得很健康。

JM库切《动物的生命》 豆瓣77分

着眼于素食者在面对肉食者时,受到的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质问、疑惑和排斥反感。

陈耳东/丁大同《佛家素食》 豆瓣76分

从独具的饮食文化,品味佛家慈悲处世、万法随缘之追求

约翰·罗宾斯《新世纪饮食 危险年代的求生饮食》豆瓣89分

恐怕没看过的人,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吃素的神奇

薛宝辰《素食说略》 豆瓣76分

古籍素食的方子

周泳杉《21世纪健康饮食》 豆瓣88分

呼吁吃素,全素优于蛋奶素食,少白糖白米白面。

陈达叟《本心斋蔬食谱》 豆瓣89分

本心翁在其间口述了“无人间烟火味”之蔬食二十品

————————————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们日常必不可少的活动,中国人自古就好吃、善吃,不仅要吃饱,还从日常饮食中渐渐摸索出 养生 之道,通过调节饮食,以达到身体康健的目的。在饮食、医学、思想文化相对繁荣的宋代,人们的饮食 养生 观念已十分浓厚。

宋人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也不外乎 茶、酒、汤水 三类。饮料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美味止渴,然而在宋代,药酒、茶以及各种汤饮之类的饮料, 不仅具有特别高的食疗价值,还兼具防病治病的功效。

宋代的酒主要有黄酒、果酒、白酒。 首先酒性温,冬天适量喝酒有利于通血御寒,防止生病;其次,少饮可使人精神愉快,舒缓消极情绪。

可见,他也认为适度饮酒对 养生 也是有好处的。同时,宋人也注意到过度饮酒、嗜酒对人体的巨大危害。宋太素就曾有过大量饮酒导致身体不适的经历,他还专门为此作诗一首,将醉酒的痛苦加以描述,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劝诫世人贪杯的危害。

除此之外,宋人还注意到,饮酒 养生 不仅要注意饮酒有度,饮酒时的细节也不容忽视。例如酒温要适中,饮用过冷或过热的酒则会耗损元气;另外,不同食材酿造的酒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相比于水果和粮食所酿之酒,药酒祛病疗疾、滋补身体的效果更加显著。

宋人对酒的热爱还体现在菜肴中,在炒肉时用酒来调味,不仅可以去腥,还可以将酒的"通血脉、行药势"的作用融于饮食之中。

宋人饮茶非常普遍,并且对于茶的 养生 作用也十分认可。首先, 宋代文人对茶叶的治病、消食、提神等功效多加赞扬,在许多诗文中多次提到茶叶的 养生 之用。

不少宋代文学作品中都提到了饮茶后的感受,如"病眼生花得再明"、"清吟健有神"等等,可见饮茶有提神、令人头脑清醒的作用,另外,饮茶还可以"涤烦疗渴,换骨轻身"使人身心放松,从而有益于身心 健康 。而且宋人还注重茶叶可清洁、解腻的功效。

苏轼"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 饭后用茶漱口不仅可以解除口中油腻,清洁牙齿,也能起到保护牙齿的重要作用。此外,喝茶讲究环境的幽静,茶叶的香气,这使得喝茶者保持安定清静,怡情养性,以茶怡情,有利于精神 养生 ,有利于调节身心,促进思维,激发灵感,开发智慧。

宋代的汤主要是以各种香料和甘草类的滋补药草为主要原材料熬制而成的饮品。 例如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列举了多种汤品如"干木瓜汤""缩砂汤""荔枝汤""乌梅汤"等等,这些饮料可以说都是食疗与滋补营养价值俱全的汤品,是宋代 养生 与食物的完美结合。其中加入的食材大都有药物成分,例如雪泡缩皮饮可以解热止渴,二陈汤可以治疗头晕、呕吐、恶心。

宋代饮食 养生 形式多样,有粥、煎饼、煮菜、蒸菜等。既有各种主食,又有多种菜肴,还有茶、酒、汤等,基本涵盖了宋代日常食品、饮品的种类。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饮食 养生 思想主要体现在 食物、饮品、饮食 细节三大方面。

宋人喜欢吃 素食 ,都城的街上有许多卖素食的店面。《梦梁录》记载的宋代市场上常见的蔬菜有30多种,并且宋人对这些蔬菜的吃法也十分讲究,不仅重视应季蔬菜的食用,甚至同一蔬菜,在不同季节的食用部位和方法也不同。

另外,宋人对素食的菜式也很有研究,许多假荤菜品都是宋人研制出来的,例如,用葫芦和面筋炒的"假煎肉",不仅看起来与真肉无异,而且味道也十分相近。苏轼就是一位推崇蔬食、倡导自然之味的 美食 家,认为蔬菜胜过山珍海味,并且亲自种植蔬菜,制作素食。

素食之所以受到宋人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其绿色 养生 ,也与其制作简单有关。陆游认为,时令新鲜蔬菜的烹饪只需要简单的清洗整理便可烹煮 ,"半铢盐酪不须添" ,确实这种素食的制作十分易行,并且没有添加过多的调料,这种少油、少盐的饮食将蔬菜本身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大大保留下来,对 养生 非常有利。

宋人饮食喜爱食粥,粥的制作原料也简单易得,主要是一些五谷粗粮和米类。粥作为食物既能充饥,又能养人。食粥是食疗的一种,特别是对养胃有比较好的效果,《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中医古籍中有很多关于药粥记载。

苏轼也对粥情有独钟,他把粥当作 养生 食谱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项,甚至还写了《食豆粥颂》和《豆粥》等文学作品来表达对粥的喜爱。无独有偶,南宋陆游也为自己喜爱的粥作了一篇《食粥》来突出粥的美味与 健康 的好处,一句"只将食粥致神仙"表现出了食粥可延年益寿之功效。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 "药食同源" 的说法,这一点在宋代也不例外。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十分热衷于挖掘钻研日常饮食之物的药用价值,他们喜欢通过食药膳的方式 养生 ,重视传统医学和烹调经验的融合,使食物与药物两者相辅相成,即所谓的"寓医于食"从而达到强身保健的作用。

东坡先生就总结收集了很多药膳的配方,其中有:用麦门冬、熟地黄治疗白内障;用生姜、乳香治疗痢疾等等。他还专门与善于造酒的百姓学习酿造蜜酒的方法,因为他认为蜂蜜可"治百疾"。

对于同样药用价值丰富的桂枝苏轼也没放过,亲自酿制了"香味超然"的桂酒,此外,宋代关于药膳食品方面还有许多新的发现,比如: 茯苓有健脾、安神之效;生姜能解毒、去风寒;胡麻可生黑发、治头晕。

宋人在饮食中有许多的 饮食禁忌 。例如螃蟹和柿子一起吃会让人吐血;砂糖和鲫鱼混合吃易使人患肠胃病;不能以清酒止渴,不可以干肉慰饥;生吃杏仁容易中毒,必须煮熟了才能食用。除此之外, 食物新鲜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饮食 养生 思想的重要标准,非常注重食材的质量。

根据《梦粱录》记载,那些有能力的权贵、富商们为了满足口舌之欲,都不惜以重金购买那些新鲜稀奇的蔬菜瓜果,以至于商贩们也特别注意保持蔬菜瓜果等食品的新鲜。

偏食的意思就是挑食, 在宋代,人们已经意识到偏食对 健康 的危害, 当时就有 养生 专家专门提出:不能过于偏爱所喜欢的食物,否则"偏耽则伤而生疾";也不能放弃所有不喜欢的食物,"全弃则脏气不均",可见不管是偏食还是厌食都容易导致身体的疾病和不适。

饮食的搭配源于食物本身所包含的营养,饮食不均的后果就是导致脏气不均。这一观点实际上与我们现今 社会 的营养科学不谋而合。

在宋代,很多人非常注重 养生 ,尤其在饮食方面,他们认为节制饮食就是 养生 秘诀之一。 苏轼提倡"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苏轼不光对自己的饮食非常节制,还对宾客有同样的要求,美其名曰养福气,宽胃气,还能节省日常开支,

以此养财,以现在眼光来看也算是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陆游也主张有节制地饮食,提倡"少饱则止",他认为如果吃太多不利于消化,会对身体有害。现代的食物过于精细,人们在摄取大量热量的同时并不能将其完全消耗,宋代人饮食思想的节食 养生 ,对我们现代的饮食习惯是很好的借鉴。

总的来说,饮食 养生 在宋代 养生 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直接深入人们日常生活,方便易行,操作简单,甚至已经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 养生 的重心,并且他们还摒弃了古代长期盛行的服食金丹追求长生的方式, 养生 思想日趋完善和科学。

宋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 社会 实践,于一食一饮中总结了非常丰富完善的饮食 养生 方式, 探索 人类自身的生存之道。在不断地理论 探索 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史料,使我们得以管窥宋代及宋以前的饮食 养生 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今日的民族 健康 提供了思想导引,同时也成为中华博大文化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陈达叟《本心斋疏食谱》

蒲处厚《保生要录》

苏轼《东坡志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