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曾以地水火风作为四象,请介绍一下,谢谢
古代中国的四象是从阴阳之中衍生而来的,即太阴,太阳,少阴,少阳。
商周祭礼中,尊黄为中主,衍化东西南北四方为青白朱玄四方表,为四方象,代表四方。
比如玄代北方,现在我们都知道东北大地是黑色的玄土。
后来,衍化成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圣兽为四象。
五行说和星宿说形成后,四象被赋予五行属性,产生新含义,
朱雀属火,故南方会热,万物热则生火,也代表夏天。所以夏天热。
玄武属水,阴则寒,极阴为水,也代表冬天。所以冬天冷。
白虎属金,主杀伐,攻之穷则疾如风,也代表秋天。所以秋天多风,风至万物枯亡。
青龙属木,因我们自古有龙崇拜,龙为天地灵物,恩泽四方,也代表春天。
所以春季大地受到恩泽而万物复苏,欣欣向荣。
古人利用地火风水,也就成功解释了春夏秋冬的四季产生原因,巩固了龙图腾的崇拜地位。
四象源于中国古代星相学,指的是东方苍龙(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也有人称指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古时人们将天上的星座分为二十八宿,由于不好记忆,便将其分为四部分,以一动物的形象代替,称为四象。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宿: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二十八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种颜色、五种四组动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东方苍龙,青色;北方玄武,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二十八宿在四象观念的形成很
早,至战国初已见于记载。稍晚的《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
而右白虎。”孔颖达疏:“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汉代纬书《尚书
考灵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
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
曰‘前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
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玄武’。”①道教对此天象
加以拟人化,为之定姓名、服色和职掌,顶礼膜拜。《云笈七签》卷二十四《二十八宿》
称:“甲从官阳神也,角星神主之,阳神九人,姓宾名远生,衣绿玄单衣,角星宿主之。
乙从官阴神也,亢星神主之,阴神四人,姓扶名司马,马头赤身,衣赤缇单衣,带剑,
亢星神主之。”②其余二十六宿类此。《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又对二十八宿
之状貌、行为作了描述。曰:“角星之精,常以立春后寅卯日游于寺观中,形少髭鬓,
参问禅礼,……或游于酒肆自饮,……
识者求之,多示人养生播种之术。”“亢、氐、房三星之精,常以寅卯日同行,衣
青苍衣,……游于人众中或大斋会处,……
二十八宿合成的四象(四灵)更受道教尊崇。主要特点是以之作为护卫神。葛洪
《抱朴子内篇·杂应》即以之为太上老君的侍卫,称老君“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
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并谓“此事出于仙经中也”。④《北帝七
元紫庭延生秘诀》更为之取名,曰“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
光,后有玄武名执明,建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后左右”。⑤此又以之为道士行法
时的守护神了。后世道教宫观又于山门前塑青龙、白虎神像,以之为宫观守护神。清姚
福钧《铸鼎余闻》卷一云:
“宋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祠有二神像,所谓青龙、白虎也。’明姚宗
仪《常熟私志》叙寺观篇云:‘致道观山门二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
神君’。”
四方四灵,自古以来只被作为守护神,地位是不很高的。
第一,四灵与四神不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为四神,麒麟,凤,龙,龟,是为四灵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麒麟按照中国古代的生物分类来说,将生物分为鳞\羽\介\毛\裸五大类,这是按体表特征分的四灵就是鳞羽介毛四类生物金字塔的最顶端生物而麒麟为什么不在四神中,有种说法就是当西周末年,出现了麒麟,被一个樵夫打死,孔子闻言悲伤地停止了<春秋>的写作,不久也死了人们因此认为麒麟没有带来祥瑞,所以没有将它列入四神但在汉代,仍然将麒麟补入天文,中宫以黄麟为名,与四神合称五兽
第二二十八宿公认起源于中国,而四陆其实是四象的中间部位,也就是四象星象中各自最重要的一个星官(星座),有言:“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即以观测星、心、虚、昴四个星官(星座)在黄昏时正处于南中天的日子,来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以作为划分一年的标准,这才是四陆有趣的是,这四个星官后世大都被冠以"日"之名,当然,心宿不同,但它临近房宿,所以并不是没道理的
第三点,四象二十八宿是逐渐形成的,这没错,在曾侯乙墓(也就是上面所提出的古墓)的箱上绘有四象二十八宿图案,但缺北宫,据认为暗示了墓主人死亡的时另外,西官所绘似虎似麟,有人将此作为西宫本是麟的依据但在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四千年的上古墓葬中,已有青龙白虎图形另外,朱雀最开始并不是凤凰在最原始的天文十二次中,朱雀所在南宫由鹑首\鹑火\鹑尾三次组成,这一切说明了朱雀本是鹌鹑,当然这样太不雅观了,无法与其他三象并列,所以,在汉朝已经用红色的孔雀代替,后来就是凤凰了
第四点四象的演变随着道教神系的逐渐丰富,四神的地位慢慢下降,镇守四方的功能被四海龙王取代,而青龙白虎,在民间故事中,降生为人间大将,生生世世互为仇敌,不过一直是白虎克青龙,最后,他们就成了道观门神朱雀几乎在神话中消失了只有玄武,一跃而成九天大神,也就是真武北帝玄天上帝
五,地水火风四个属性本身并无相克关系,但后人为其加上了:地克水,水克火,火克风,风克地在五行中,木就可以化为风与雷两种属性,而土也就是地属性不过现代人将风属性归于金了,雷属性还是与木挂勾
周易中的四象:
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乾坤谱>中的四象:
<乾坤谱>中有大四象和小四象,
大四象: 纯乾(纯阳)----变乾(变阳)----变坤(变阴)----纯坤(纯阴)
小四象: 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四象 [sì xiàng]
四象,是指天空中东南西北四大星区。我国古代把天空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1][2]
又指《易传》中的老阳,少阴,少阳,老阴,易传四象与星宿四象相互融合,青龙表少阳主春,白虎表少阴主秋,玄武老阴主冬,朱雀老阳主夏。四象又衍生出来了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3]
中文名
四象
分类
星区、神兽
地区
中国
特指
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来源
中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相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1]
四象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四象、五行均源于古代天文,在历代丹经中比比皆是。中国古代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而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个星宿,俗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分为四组,分别与四个地平方位、四组动物形象、四种颜色相匹配,叫做四象。又将其按方位及季节和四象,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分别将各宫所属七宿连缀想象为一种动物,以为是“天之四灵,以正四方”。[4][5]
四象
中国古代将天空分成东、北、西、南、中区域,称东方为苍龙象,北方为玄武象,西方为白虎象,南方为朱雀象,是为“四象”。[6]这种“四象”是古人把每一个方位的七宿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而成的四种动物的形象。如东方苍龙,角宿象龙角,氐、房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南方朱雀则以井宿到轸宿象鸟,柳宿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嗪,翼为羽翮。
四灵:就是神话传说中四大神兽。四大神兽是古代中国传说的神兽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属于古代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
四兽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颜色代表:东方青色为木,西方白色为金,南方赤色为火,北方黑色为水,中央**为土。另有《淮南子》提到五龙之一的黄龙位居中央,乃四兽之长。
四象:四象,是指天空中东南西北四大星区。四象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最早指的是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为一,意为混沌,两仪指的是阴、阳,而四象就是从阴、阳中衍生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象的代表物,青龙代表木,白虎代表金,朱雀代表火,玄武代表水,它们也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区别:
1、指代不同:
四灵是四大神兽,四象是指天空中东南西北四大星区。
2、来源不同:
四灵是古代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四象与《易经》八卦有关。
3、范围不同:
四灵是四象的代表物。
扩展资料
四象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最早指的是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为一,意为混沌,两仪指的是阴、阳,而四象就是从阴、阳中衍生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象的代表物,青龙代表木,白虎代表金,朱雀代表火,玄武代表水,它们也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宿,也称四神、四灵。
道枢曰: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
易传中称四象为少阳、老阳、少阴、老阴。
但在宋明时期周易四象已和天星四象划上等号,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所以日月星辰为天之四象而分阴阳,水火土石为地之四象而分刚柔。
中国传统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和现代以北方在上方不同,所以描述四象方位,又会说左青龙(东)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来表示,并与五行学在方位(东木,西金,北水,南火)上相呼应。
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值得注意的是,事实上中国对此天之四灵只有“四圣将”的称谓,而没有四圣的说法。
——四象
——四大神兽
周易中的“象”字是用的最多的,它的解释也是最多样。然而就是两仪生四象的“四象”没能解释正确!为什么呢?
《易经》中太极的生生不息之“气”裂变成清轻浊重的二气,这个二气形成两仪天地后,再继续裂变为四象。四象是什么?为什么要叫四象?
《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说明了开天辟地中的八卦是怎么样形成的。而“两仪生四象”是表明了“四象”是由本源天地两仪裂变的,这种化生方式是以优胜劣汰为进化原则的。这句话是“四象”二字的最早来源之处,就是从这句话开始,四象的解释是花样百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中国古来的“四象”以少阴、少阳、老阴、老阳说法为多,当然也有其他多种说法。现在就单纯地摘录了一些历代以来的具有代表性“四象”的言辞(没有改动,解释),以供易学爱好者参考。为了不讨人嫌,只作一点点我个人的看法。
晋张华《博物志》卷一:西方少阴,日月所入。东方少阳,日月所出。
《汉书律历志上》: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落物,于时为秋。
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少阳,东极。
王闿运《衡阳常氏家庙碑》:前设大殿,户向少阳。
《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正体毓德于少阳。李善注:正体,太子也……少阳,东宫也。
汉晋之间时,少阴少阳皆指方向,位置。也有引申为方向所代表季节的。以及太子之位的。然而“象”不应该是方向,位置。
三国时期吴国学者虞翻 注:“四象,四时也。”
高亨 注:“四象,四时也。四时各有其象,故谓之四象,天地生四时,故曰:‘两仪生四象。”这个“四时也”指的就是春、夏、秋、冬四时之象。
周易尚氏学:“四象即四时,春少阳,夏老阳,秋少阴,冬老阴也。老阳老阴即九、六,少阳,少阴即七、八。故四象定则八卦自生。”
《朱子语类》:“《易》中只有阴阳奇耦,便有四象,如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
这是汉唐以来承袭了三国时期吴国学者虞翻解释这个“四象”的说法。把四象说成四时,四季。四时是立卦为画以后,演卦的根本,这样才能达到往来进退,相互变化,自然常态。而四季是立卦为画以后,卦的内在性命。值得怀疑的是这四时,四季是 “象”吗?
《易系辞》:十有八变而成卦。唐孔颖达疏:“每一爻有三变……其两多一少为少阳者,谓三揲之间,或有一个九、有一个八而有一个四,或有二个八而有一个五,此为两多一少也。如此三变既毕,乃定一爻;若两少一多为少阴,谓初与二三之间或有四,或有五,而有八也;或有二个四,而有一个九,此为两少一多也。” 以七为少阳,以八为少阴。
《左传注疏》引《易》云:说者谓七为少阳,八为少阴,其爻不变也。九为老阳,六为老阴,其爻皆变也。
唐柳宗元《与刘禹锡论易书》:老阳数九,老阴数六。
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易》象九为老阳,七为少;八为少阴,六为老阴。
高亨 注:“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也。”
周易大传今注:七指少阳之爻。八指少阴之爻。九指老阳之爻。六指老阴之爻…四营谓爻象之四个营区也…四营即四象。
这是《易系辞》:蓍草占卜中出现的卜数转化成的阴阳爻当做了的“四象”。
唐吕岩《忆江南》词:“八卦九宫看掌上,五行四象在人身。”这个四象虽然是指金、木、水、火,但是还是从四时季节的说法依据过来的。另外说明一下,单纯的周易是没涉及到五行的。
孔颖达说,四象在卦上,则为实象、假象、义象、用象。这个“四象”是卦上的四象,并非两仪演绎出来的四象。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大易篇》:“天地之四象,阴、阳、刚、柔也。《易》之四象,则吉、凶、悔、吝也。”这是“易”道所演绎出来的天地定位与立卦的根本,但这“四象”并非是两仪演绎出来的“象”。
清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圣人之以能有名号者,有四象焉:曰暇、曰顺、曰雍、曰嘉。” 这四种治政要求也应该不是“象”。
《西游记》第一回:日、月、星、辰,谓之四象。这是四象,但实际不是 “易”中的四象。
经脉分手少阳经和足少阳经。手少阳经为三焦经,足少阳经为胆经。分手少阴经和足少阴经。手少阴经为心经,足少阴经为肾经。中医运气学说中亦以「少阴」指君火。另外,《东医寿世保元》又描述了四象人的性气和情气,称:“太阳之性气恒欲进而不欲退;少阳之性气恒欲举而不欲措;太阴之性气恒欲静而不欲动;少阴之性气恒欲处而不欲出”,“太阳之情气,恒欲为雄而不欲雌;少阴之情气,恒欲为雌而不欲雄;少阳之情气,恒欲为外胜而不欲内守;太阴之情气,恒欲为内守而不欲外胜。”太阳人“其性便便然”,少阳人“其性恢恢然”,太阴人“其性卓卓然”,少阴人“其性坦坦然”。这些都是中医学里假借(象)易学四象之名而已,并不是两仪生四象的“四象”。
清方以智《通雅六书形声转假说》:“用修曰:六书当分六体。班固云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假借、转注是也。四象为经,假借、转注为纬。”这是解释字的形法和来源。
古代把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宿星辰,划分为东南西北各有七宿,把每七个星宿联系起来形象成动物,作为“四象”,也称为四灵。如:
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宿象龙角,氐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它们连起来像一条腾空而起的龙,称为东方苍龙。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柳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嗉,翼为羽翮,它们连起来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鸟,称为南方朱雀。
西方有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像一只跃步上前的老虎,称为西方白虎。
北方有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像一只缓缓而行的龟,称为北方玄武。
从易经的角度讲此四象是古包牺氏仰首观察的天象,即苍龙、朱雀、白虎、玄武,二十八宿以及附近的星辰。文王作爻辞时有相当的一部分就是根据天象来解释爻辞的。明末清初黄宗羲也以天象来解乾卦之象,他认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故全卦以龙为喻。初爻,子丑月,黄昏,苍龙入地,故曰“潜”二爻,辰巳月,苍龙昏见天田星下,故曰“见龙在田”。三爻,申西月,大火西流,龙将入地,故曰“夕惕”。四爻,寅卯月,角宿昏见天渊之分,故曰“在渊"。五爻,午未月,龙星昏中于天,故曰“在天”。六爻,成亥月,平旦,龙见于东北,昼
先秦的《礼记曲礼》已有记载:“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疏》:“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
《三国志管辂》记载:“辂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倚树哀吟,精神不东,人问其故,辂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言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 风水中将 “四象”的形象及动作譬喻地形以示吉凶祸福。
郭璞《葬经》:“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故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頫。形式反此,法当破死。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尔。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系形应,忌夫湍流,谓之悲泣。”
这些风水方位是作为上应天星的“四象”,不是两仪生的“四象”。
另外也有解释“四象”纯粹是错误的,比如把四象解释成“神物、变化、垂象、河图洛书”的。分析其错误的原因无非就是根据《系辞》里的这几句话:“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上属所述“四象”虽然经过了历代易学家的发挥,已经完整和形象也很完善了。但是,这个四象却不是周易讲的“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四象。
要想精准地了解“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四象,就占用你一点时间听我给你聊一聊吧。
“四象”一词最先出自《易系辞》:“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四”的含义就是自然数字,这是无疑的。“象”是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借指非常明显的形状及样子。从周易的根本上说,应该是“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像此者也”。“像”这个形声字本义是相貌相似的意思。
周易主要的根本是讲卦象的,而卦象就是已存在的像(自然中的画面)。正如天地是《易》的门户一样,夜晚关闭门户就像地(坤),白天打开户就像天(乾),这样一闭一开就有了阴阳变化,往来不穷地出入就能通达。现在的这个画面,借取它形意制作而成的就是器物,制成后用它的过程就叫做(作)法,利用它能出入天地的门户,我们都称它为“神”。
周易中的象也是有好多种的。以卦的总象来说,有《周易》六十四个六爻卦的大象及六画之象;有六爻卦断合的彖象;有八个三爻单卦的分象;有六个单爻的爻象及爻位之象;有卦所映照的天象;有卦所代表形状的“物象”;有卦表示的神情动态之状的“意象”;以及卦的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象征比象等。其大象及六画之象是本象,其它逐点之象为小象。
为什么要在经传中用四十个这么多的“象”字呢?孔子意思说:圣人见天下事物繁杂且精微深奥,就比拟其形状容貌,象征其物事所宜,做了“八卦以象告” ,“圣人立象以尽意”。这是因为书里的文字也不能完全表达要说的意思,也不可以真实的感受,完全看到。这时圣人创立“象”来补全他表达的意思,设立卦来完全揭示他的道理真伪,再用尽意的话,加以变通来推演它、疏通它,使《易》道得到它完全的便利,驱动使用它,就能够尽情发挥卦的神奇精妙。
随上,应该也说清楚了易卦中的“象”了。如有好的就这话题,可随时在评论区评论或聊天。接下来就不跑题太偏了,回到正题。
古人的这篇《系辞》是字字珠玑珍宝,每一个文字的位置、含义都是特定不能改换的,都是有博大精深的用意。如果改动了,就像损毁了的宝贝一样。
《系辞》是整个《周易》的灵魂。而《系辞》里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句话是《易经》承上启下的主轴线。而“四象”是解读这句话的关键。
西汉的谶纬类道易数术典籍《乾凿度》说, 世界演化时,第一有了 “太易”,这时都没有呈现气态。第二有了“太初”,这时气态开始出现了。第三有了“太始”,这时气态开始转化为形态。第四有了“太素”,这时形态开始转化为物质。 “四象”也是气质,它是在太初与太始的演化之间形成的气质,它是进化成长中的气质。
《易》说,两仪生成四象,四象生成八卦,依据八卦来推断吉凶,知道吉凶就能随意选择而建功立业了。因此效仿这些规则而形成开合的动态画面,没有比法象-天地,这个形象的比喻更好的了,开合天地之门的通达变化,就是四时在更替,显示四时更替的有最明显的悬垂之象-日月。
法象的“法”就是规则,框架的意思;而悬象的“悬”就是不停靠任何在一边的意思。这个“法象、悬象”就是两仪,它们讲的就是两个元素:内、外。这样的一个整体,就是两仪生成的四象-“天、地、日、月”,这时的四象还在不停地运动进化着。它是以天地门户为框架,日月在内不停地运行,形成了阴阳刚柔,形成了四时八节,形成阴阳老小(6789),形成了金木水火。这个四象里既包括有形的物质,也包括无形的量质。
其实从太极到八卦的生成过程,这个模式说的就是宇宙中物质世界演化的过程。这样从两仪天地里, “天”生出了无形的“神”;“地”生出了有形的“物”。圣人认定了两仪天地中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圣人效仿它;天空中的垂象-日月的运行使你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吉凶,圣人照着模仿它制作法律以及器物。这样探索不尽的天空中彰显出来的图像,洛河周围部族既定已成的风俗习惯及各种文化,圣人都选则照做。
圣人认为天地生成的万物,天地的各种变化都有一定的内在道理存在着,《易》有这四种物象,是天地要展示给世人看的呀。《系辞》也正是基于这些而写的,也是想要告世人这些,让世人以此判定自己所言所行的吉凶的。
所以《周易》中有太极而生成两仪而生成四象八卦,正是为了让世人探寻事物的繁杂,求索事物的几微,钩推道理的深远,是以断定天下的吉凶,促成天下自然常态的。
我说的这个两仪生的“四象”对吗?就再从《系辞下传》检验一下吧。
《系辞下传》一开始就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荀子•议兵》:故仁人用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这两句话中其中的“列”意思一样。 “列”是一个名词,意思是排列为有序而完整的行列(竖排称“行”,横排称“列”)。“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八卦”排列成有序而完整的行列后,四象就在其中了。
看“易生八卦图”里,四象坤(地)、坎(月)、离(日)、乾(天)在“八卦”排列成有序而完整的行列中。
再看“先天八卦图”里,乾(天)、离(日)、坤(地)、坎(月)也在八卦这个有序而完整的行列正中。
《系辞下传》第二章就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系辞下传》第二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包牺氏仰观于天,他白天在泰山上看到的天象是天空中悬挂着太阳,黑夜在泰山上俯身看到的地象是远处的大地以及地外的星辰和月亮。
再观察鸟兽身上的花纹与大地中的山川河流相间形成的纹理,远近对比,思索类象,于是依照它们条纹的断续,开始创制了八卦符文。借以通达天地的规则,用来掌控万物的情形状态。
包牺氏仰俯观察到的最明显的物象就是,八卦最主要的本体(四象):天地日月。
包牺氏对比思索到的最明显的类象就是,形成巫师文化的道纹符咒来源。
我国古代曾以地水火风作为四象,请介绍一下,谢谢
本文2023-11-01 04:44:5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9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