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5收藏

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第1张

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

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百世之师:

程门立雪:

寸草春晖:

恩同父母:

恩逾慈母:

经师人师:

敬老慈幼:

敬老尊贤:

门墙桃李:

良师益友:

师道尊严:

贪贤敬老:

万世师表:

严师益友:

一字之师:

尊师重道:成语典故: 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成语出处: 《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饮水思源:

洗耳恭听:

三人行,必有我师:

百世之师 程门立雪 寸草春晖 恩同父母

恩逾慈母 经师人师 敬老慈幼 敬老尊贤

门墙桃李 良师益友 师道尊严 贪贤敬老

万世师表 严师益友 一字之师 尊师重道

饮水思源 洗耳恭听

1、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学者叫程颐,是主张“去人欲,存天理”的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程颐在当时的名气很大,许多人慕名而来求学问道。

有一天,一个叫杨时的学生来拜见程颐,有问题要询问。不巧的是,他来到的时候,程颐正在休息入睡。杨时怕打扰到老师,又不想放弃求学,便站在门外,静静的等待。当时正是冬天,在杨时在门外站立的时候,逐渐下起了雪,且越下越大。但是杨时并没有因此离开,而是继续等待。

后来雪都下得有一尺厚了,程颐终于醒了过来。杨时进屋子的时候,程颐说他在窗外看见了一个雪人,那个雪人就是杨时。因此便有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人也以此作为尊师重道的典范。

2、子贡尊师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是“七十二贤士”。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有一个学生,非常出名,叫做子贡。

子贡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孔子。一次,鲁国有个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听到了却非常的气愤,即使那个人在夸自己。

子贡说:如果每个人的才能都是一座房子,那老师的房子光是围墙就有十丈那么多,房子则更加得富丽堂皇,一般人没法翻过围墙看到里面的房子;而我子贡的房子,围墙只有肩高,一眼就可望尽。接着,子贡又把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这一番话下来,直把对方说得面红耳赤。

3、子贡守丧

子贡是孔子的杰出弟子。后来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圣人孔子溘然长逝。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为子贡为孔墓所植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4、汉明帝尊师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经常亲自去桓荣府上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重。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5、 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喝墨水小酒馆)

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1有关于尊师重道的诗歌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出自《孝经。

天子章》 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意思是: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

出自《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出自《苟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 意思是:古来学习的人必须有老师教导。

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疾学在于尊师。

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出自《各氏春秋•劝学》。

君子隆师而亲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

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意思是: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

出自《朱舜水集•劝兴》。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韩愈《师说》。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有作为,却不知道重视老师的作用,这就好比想保养自己的身体。

但又不穿衣,不吃饭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说》卷一。

冀:希望。敬:重视;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质很好,又有聪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师学习,这择高尚的朋友互相帮助。出自《荀子•性恶》。

辨:慧。 若要好,问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办好,要向有经验的老年人请教。见于(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意思是:拜师解答疑难,交友辨析疑难,师、友对做学问很有帮助。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意思是:师友之间贵在尊敬和亲热,考察古代文化应当反躬自问。

出自(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意思是:教师得到敬重,然后知识才有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视学问。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师者,人之模范也。 意思是;当老师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师呀老师,简直是儿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学,不如下功夫去找寻好的老师。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道立则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则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就多。

出自《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师长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把他们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而改掉。出自《论语•述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不用老师费大劲就能收到双倍的效果,并感谢老师的功劳;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地教,结果却事倍功半,他不检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师。

出自《礼记•学记》。逸:安逸;轻松。

庸:功劳。 为学莫重于尊师。

意思是:学习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出自(清)谭嗣同《刘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务学不如务求师。 意思是:努力求学不如努力找位好老师。

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篇》。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意思是;学习要有老师讲授,也要有朋友间的切磋。出自(明)唐甄《潜书•讲学》。

学莫便乎近其人。 意思是: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

出自《荀子•劝学》。 尊人共客语,侧立在傍听。

莫相前头闹,喧乱作亚鸟鸣。 意思是:长辈同客人说话,应站在旁边听,不要跑到人前去嬉闹喧叫。

出自《全唐诗补逸》卷二(王梵志诗)。 择师,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选择老师不可不慎重。出自《礼记•学记》。

2关于尊师重教的名言警句

1、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

——唐代:韩愈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朝·韩愈3、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北周书》4、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5、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6、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7、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和自由地发展。

——罗素8、把完善的教育留给,就是最佳的遗产。——英国:司各特9、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重大的、最光荣的职业。

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作用必将日益提高和增加。——克鲁普斯卡娅10、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11、尊师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曲啸12、师以质疑,友以折疑。

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13、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至于善。

——宋朝:欧阳修14、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15、应当把我们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地位,这是用不着证明的真理。

——前:列宁1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17、学校,王政之本也。

——宋朝:欧阳修

扩展资料:

“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尊师重教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可见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感谢老师教导古诗词

1、《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2、《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白居易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5、《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天净沙六首·源远流长图》欲求贤才栋梁,天空陆地海洋。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路遥山高水长。

7、《七绝·师恩难忘》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8、《天净沙六首·逸仙图》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挥洒旷世奇才,重上瑶台,天地为之惊骇。

9、《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0、《新竹》清·郑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11、《酬问师》唐·刘商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12、《远师》唐·白居易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13、《寻雍尊师隐居》唐·李白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14、《师蚕》教子教女,辛勤半辈。满头白发,甘乳一生。

15、《一似梦瑶台》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流觞与红叶,诗酒不胜杯。

文 / 少年锦时丶楠海

尊师重道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尊师重道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 等等。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道德观念。古代流传下来许许多多这方面的故事。如,《子贡尊师》、《魏照尊师》、《李世民教子尊师》、《张良拜师》、《陆佃千里求师》、《程门立雪》等等。

"重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我国传统上把学问知识分为“道”、“经”、“术”三个层次。“道”是最高的学问。“经”是对“道”的阐述。“术”是实践“道”的手段和方法。古代所有学派都把“道”作为最大的学问,最终的追求目标。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春华秋实,桃李沁香,又一个教师节来临,让我们重拾过去的回忆,将自己对老师的那份爱与深深的牵挂从心中唤起,重温精彩瞬间,释怀情感,绽放魅力,丰富人生阅历,营造和谐氛围,用自身的言行充实和感悟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师的爱永远是一剂慰藉心灵的良药,撒播在每一位做学生的心间象丝丝暖流,温暖感怀,日久弥新。从青涩少年到壮年未酬,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每一步成长都渗透了老师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古人云:师如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风范。

有人说,老师是烛光,燃烧自己释放光芒;老师是翅膀,能让学子在太空翱翔;老师是奠基,构筑人才大厦高万丈;也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那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关系,象长江水流源源不断,奔向大海,最后融入一家,壮大实力,积蓄力量。

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师恩;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老师;有一道风景最为高雅,那就是诗魂;有一种魔棒最为神奇,那就是粉笔;有一种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讲台。忘不了老师讲台上怡人的风采,忘不了老师灯光下辛勤的身影,忘不了老师和蔼的笑容,更忘不了老师亲切的教诲。

我的学生时代,当过优等生,当过问题生。取得过第一,也拿过倒数。也是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一个人摸打滚爬,最后不上不下的结束了“第一阶段”的求学之路。

一路走来,每一求学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的老师,少时寡言内敛的我,虽然不是班级内焦点,但也会受到老师的叮咛照顾。并不怎么聪明的我,总会遇到我的“伯乐”老师,一把手拉扯着我学习,一把手批评督促我上进。然而当时的我并没有这种觉悟,傻傻的机械式重复着老师布置的任务作业。

以至于今日,我还是会曾后悔。哪怕我能听从老师几次劝导,或许我高考会跨越到另一个层次。高考是对十二年求学路最后的大总结,但同样也是对人生新起点一种跨越。老师,为了我们能够矫健的走在康庄大道,付出的心血时至今日也是无法体会。哪怕也有当了老师的同学,夜以继日的忙碌,深深的体会到了老师的不易。一种无私大无畏的写照。

课堂上,老师用自己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讲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播下知识的种子,去浇灌学生童稚的心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颖悟爱的真谛。

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正是全家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慈祥的老师却没有休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还在认真的阅读教材,潜心地撰写教案,精心地批改作业。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老师从小灌输给我们最平常的一句话。曾感悟过无数的莘莘学子,为自己的目标奋斗过,换来了今日的幸福生活。

同学,感谢你的老师吧,即使是你不爱听的批评,即使是你作业本上鲜红的叉叉,那些会比赞扬和对钩更让老师费心、费力,你之所以进步,之所以越来越优秀,这些批评、这些叉叉功不可没!你的老师功不可没!你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你成长路上的督察官,你的每一点进步都有她们用心的付出,孩子请别抱怨今天还要重复做昨天的作业,你知道这些重复的作业安排耗费了老师多少精力,那是老师认真负责的一个个、一点点甄别找出的错,为有这样负责的老师庆幸吧!人生路上没有她给你指出的错,又怎么会有你将来对待问题的准确处理?所以,同学,请感谢你的老师!

九月

秋高气爽

迎来丰收在望

望着桃李芬芳

看着硕果辉煌

喜悦由衷地舒畅

又是一个丰收的日子

那是春天赋予的遐想

给予夏天储备的希望

寄托在金秋舞台上

学子四面八方

佳音四处回荡

一代天骄

时代唱响

园丁辛勤一堂秀

桃李芬芳四海春

园丁用汗水,滋润出百花怒放

桃李借乳汁,助长成欣欣向阳

布满沧桑的园丁,疲惫着身躯,笑看远方

青春焕发的桃李,朝气着蓬勃,志向远方

老师,留念一百日的笑声欢语

学子,怀念一百天的朝夕相伴

情愫、流年、向往

即便是撒落在东西南北中

那份师生情结,依然凝聚在老师的心上

念念不忘

教诲如春风 师恩似海深

- The End -

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

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

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将乐县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