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四大文物是哪些?现保存在什么地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4收藏

我国的四大文物是哪些?现保存在什么地方?,第1张

古人对科技的认知,虽然没有形成像现代这么多系统的理论,但是古人凭借经验,创造了无数震撼古今的稀世珍宝,很多重大文物的发现都刷新人类对古人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代很多的高超技艺都已经失传了,即使现代的科学技术多么发达、机器多么先进,都很难去复原当时的技艺,一些文物即使凭借现代的科技水平,依然无法生产出来。下面就来讲讲我国出土的四大文物。文物一:是在山东省日照市潍坊姚官庄出土的“蛋壳黑陶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我们的印象里,远古时期古人刚发现火不久,但是此文物的出土却说明古人对火的控制、雕刻加工、造型能力已经具备了绝世水平。蛋壳黑陶杯是史前陶文化高超技艺的典型代表,迄今为止,使用最先进的现代上色工艺和电烤方法,成品依然与古代存在差距。文物二:素纱襌衣是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土的一件文物,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的巅峰作品,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么大一件衣服重量只有49G,还不到一两,用“薄如蝉翼”、“轻若烟雾”来形容丝毫不夸张,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现收藏在我国湖南省博物馆。文物三:是在南宋时期生产的曜变天目碗,由于曜变天目的烧制,不仅需要超高的记忆,还带有极大的偶然性,目前仅在日本存有四只宋代天目茶碗,据说中国民间可能藏有一到两只。现代人通过各种工艺仿制后的天目碗,还是和中国古代存在一定差异,现存在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

文物四:1995年,金缕玉衣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据了解,目前这件文物被收藏在徐州博物馆。金缕玉衣价值相当高,是用1576克金丝连缀而成,另外还有4248块大小不一的和田白玉和青玉,可谓举世无双。

煌煌荆楚吟·长沙之旅·马王堆·汉墓惊世

长沙一带所发现的春秋战国到汉代的墓葬,大多保存较完好。如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二百八十多件,发现了用于战车的长兵器,有长达31米的木柄铜戟等,还有一批具有典型楚文化特征的陶礼器。咸家湖畔的西汉封国王陵,出土三方玉印和玛瑙印以及双面透雕玉佩等文物,均十分精美。其墓室结构也为研究西汉帝王葬制提供了实证。1972至1974年相继发掘的马王堆汉墓更为世人惊叹。

马王堆汉墓在长沙东郊4公里处。原为一座封土高10余米,直径30米左右的马鞍形土堆。东边的称一号墓,西边的称二号墓,一号墓下面还覆盖着一个墓葬,称三号墓。在未发掘以前,关于马王堆的来历有着种种的传说和猜测。清《长沙县志》、《善化县志》等认为是五代时楚王马殷及其家属的墓葬或“疑冢”。

在民间,也传马殷与马王堆有瓜葛。传说马王堆本是张果老奉玉帝之命,帮助愚公移走太行、王屋二山时畚箕里掉下的两团泥巴。有一天,马殷(时人称马王)骑着千里驹到郊外狩猎。途中马腿折断,经过那两个土堆时,被人抬着的伤马忽地滚将下来,在土堆边一小湖里饮水后,断腿顿时复原。于是人们将这小湖唤作“放马湖”,千里驹断腿处唤作“马跛岭”,后因马王忌讳“跛”字而改称“马坡岭”。不久,马王又来此处狩猎。回城时见一灰兔闪于路旁,乃穷追不舍。至一破庙前,野兔不见,却出来一位长须灰眉老人,告诉他:“此乃福寿之地,帝王卧榻之所,死后若葬于此,子孙洪福无量。”说罢飘扬而逝。马王如梦方醒,拜称此庙为“大王庙”。回府后,即命人在土堆上为自己修筑陵寝。据说,他临死前还曾在陵寝前监工。马王死后,其儿将他安葬于陵寝之中。此后,人们便把这一带统称为“马王堆”了。然而,《太平寰宇记》等则认为是西汉刘发之母唐姬、程姬的“二姬墓”、“双女冢”。另外,也有说这土堆因其形似马鞍故原名“马鞍堆”,后演变而为“马王堆”。

三座墓相继挖掘以后,真像大白。根据二号墓出土的“长沙丞相”、“軑侯之印”和“利苍”的三颗印章,及一、三号墓许多缄封随葬物上“軑侯家臣”封泥,再证以《史记》、《汉书》,可确认二号墓中埋葬的是汉代长沙诸侯国丞相利苍。史载利苍以军功任相,被封为第一代軑侯,食邑七百户。吕后执政第二年(公元前186年),曾给当时一百三十七位列侯排定座次。軑侯为第一百二十位。该年利苍卒。一号墓中保存至今震惊世界的女尸,为利苍之妻辛追,葬于公元前166年左右。三号墓为利苍之子,埋葬时间比一号墓略早。在民间,关于軑侯和他妻儿的身世另有说法。

相传不知是刘邦的哪代皇孙,继位后一切如意,唯一忧虑的是三宫六院无一能给他留下龙种。后宰相建议他和皇后商量后,暗找民女进宫。皇后怕将来当不了皇太后,又怕自己失去体面,故与皇上“约法三章”:一、暗地选来民女,落在正宫,不准让任何人知道;二、有了太子要公开宣布为正宫所生;三、太子断了奶,即将民女打入冷宫。结果,长沙一个名叫彩娥的民女被选中,不久即得子。此后一切依“约法三章”进行。彩娥倍受冷落,一次气愤至极狠拧太子肚脐,留下深深印痕。皇后为绝后患,在三尺白绫上写了赐彩娥死的懿旨,交一老太监执行。老太监出于同情,将懿旨交给彩娥,并将她扮成小太监送出城外。彩娥四处漂泊,一年到了甘肃平凉县,实在走投无路,便跳崖自尽。不想被挂于山腰的树上,后又被做豆腐的单身汉曹二亮救起。二人相濡以沫,结为夫妻。不久,新皇上登基,彩娥诉说身世,让曹二亮替她进京认子。凭那三尺白绫和肚子上的指甲印,新皇帝悉知原委,决计请母亲进宫当太后。彩娥怕儿子有失皇家面子,乃请与曹二亮居于长沙老家。皇帝于是封曹二亮作軑侯,食邑长沙,自己每年借口巡视民情,带着宫里稀罕物前来长沙探母。那年他带来外国进贡的甜瓜,所以女尸肚里留有甜瓜子。因他不准曹二亮与他娘合葬,故二人分葬于一、二号墓。

马王堆三座汉墓是三座珍贵的地下宝库,它的建构和三千余件陪葬品,为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经济和文化艺术提供了极好的实物资料。这三座汉墓规模相当宏大。一号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深16米。二、三号墓规模稍小。三座墓葬的土方估计在6万立方米以上。其棺椁规模之大,也使人难以想象。以一号墓为例:椁有外、中、内三层,棺也有外、中、内三棺。六层棺椁套迭,再加上木棺四周及上部填塞木炭,木炭外面又用白膏泥真塞封固,厚60到130厘米。正因为如此,外界空气和湿气被隔绝,故女尸保存完好。其外椁由七十块木板组成。现存板材50个立方米,大概需原木200立方米以上。最大的一块椁板长488米,宽152米,厚026米,重3000多斤,原木直径当在2米以上!内棺为彩绘漆棺,棺上所绘风云变幻的宇宙太空和一百多个活灵活现的神怪,令人赞叹不已。覆盖在内棺上的帛画绘有天上、人间和地下三界景色,色彩艳丽,线条准确,堪为珍品。三号墓中亦出土四幅帛画。出土文物有漆器、竹笥、丝织品、木俑、陶器、帛书、竹简、农畜产品,以及中草药等。那五百多件漆器光泽如新,三号墓出土的锥画狩猎纹漆奁,花纹细如发丝,必须就着阳光才能看清。众多丝织品巧夺天工,有一件素纱蝉衣,长128米,且有长袖,然而重量仅49克,不足一市两!三号墓出土的十二万字近三十种帛书,包含着天文、哲学、历史、地理、医学等方面内容,其中多种为早已失传的佚书,成为我国古籍发现史上的一件大事。出土文物中还有一顶据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乌纱帽,具有很重要的文化意义。马王堆汉墓中最重要的发现,无疑还是一号墓中保存异常完好的女尸:在地下埋葬了两千多年,仍毛发俱全,皮肤尚有弹性,解剖时发现连肠胃中残存的一百三十八粒甜瓜子也一如原貌。由此可推测,这位軑侯夫人可能是因某种急病和慢性病急性发作,在吃过甜瓜后不久暴死的。这具西汉女尸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其解剖过程曾拍成科教片《西汉古尸研究》,成为医学史上的珍贵资料。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乌纱帽

现一、二号墓的墓坑已填塞,恢复了封土原貌,三号墓墓坑作了保护性整修加固,并新建大跨度顶棚,供参观游览。另在湖南省博物馆内建有马王堆汉墓专用陈列室。

中国历史上不乏能工巧匠、天材地宝,相应的,珍奇的文物也就比比皆是。它们有的被摆放在博物馆中,供后人瞻仰;有的流落海外,被私人珍藏;还有的,则只能从史料记载中推测其模样,因为这些文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么,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文物至今未找到呢?

在形容某人有着想夺取天下野心的时候,人们常常会想到一个成语,叫做“问鼎中原”。这一典故出自于著名的儒家经典《左传》,原文为:“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建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说的是,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7),楚庄王北伐陆浑地区的少数民族,经过洛阳,于是在周天子的都城外练兵、举行阅兵仪式。周定王派遣能言善辩的大夫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楚庄王问到周王宫里九鼎的大小和重量,九鼎是周天子权力的象征,楚庄王这么问,就是表达自己对周王室权力的觊觎。

于是王孙满回答,国家的兴亡不在于鼎的规格,而在于国君是否以德治国。曾经,夏朝有德,描绘了远方的各种事物,然后用从九州各地进贡的铜铸成了九鼎,把所画的内容刻在上面,让民众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所以人们进入山林湖泊,就不会遇到恶物,不会碰见魑魅魍魉等等精怪。有了九鼎,人和自然界其他事物相处更加和谐,人们也能够更好地承受上天的恩泽。

夏朝末年,夏桀昏庸无能,失去德,九鼎就被商朝所拥有,一直传承了六百年。那之后,商纣王残暴不仁,九鼎归于周王。有了好的德行,哪怕是很小的鼎也能重到无法被取走;失去德行,昏庸奸邪,哪怕鼎再大,也很容易就会被夺走。上天赐福给有德之人,是有尽头的。周成王将九鼎安置在首都时,曾占卜周朝会传承三十代,七百年,这是上天的安排。现在周朝虽然权威减弱,但天命没有发生变化,还不能贸然询问九鼎的轻重。

王孙满一席话让楚庄王知道了周王受命于天,也介绍了九鼎这一宝物的来历。它是夏朝建立时,用从九州收集的铜铸造成的,而且上面有许多神秘而美丽的花纹。周朝覆灭,存放在国都的九鼎却不知所踪。

根据司马迁在《史记》的说法,周赧王死后,秦从周的首都雒邑掠夺九鼎入秦,可他在《史记封禅书》中又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汉书》中不但记载了《史记》的两种说法,还补充了一条,说九鼎沉没在彭城泗水中。后来秦始皇南巡,派了好几千人在泗水中打捞,但徒劳无功。

此后武则天、宋徽宗也铸过九鼎,不过当然比不上原版的,九鼎也就成为了去向不明的著名文物。另外,还有同样大名鼎鼎的《兰亭集序》,现在流传于世的版本都是后人临摹的,而真迹则已经找不到了。据说,《兰亭集序》写成后,王羲之便珍惜有加,并将其作为传家之宝,一代代流传珍藏。

传到第七世孙智永时,出现了意外。智永从小就出家,当他领略到祖上书法作品的精彩绝伦后,便将自己关在小楼里,醉心研究书法,最终成为一代大师。和尚当然不会有后人,于是智永临死前将《兰亭集序》传给了弟子辩才,辩才将它好好收藏,不料还是被唐太宗李世民得知了。

李世民多次前去寺里索要,辩才都推辞说不知道真迹在哪儿。李世民贵为一国之君,当然不能派兵搜查逼供,于是他派出一个名叫萧翼的御史,带上几幅王羲之的作品去接近辩才。辩才本就是个热爱书法的人,便很快和萧翼关系友善。在萧翼拿出王羲之作品时,辩才不服气,便说自己有《兰亭集序》,并带萧翼去看。谁想,他刚拿出真迹,萧翼就拿出圣旨,李世民高高兴兴地将真迹请回了宫。

辩才不久郁郁而终,而李世民则令当时的书法大师前来临摹,把抄本赏赐给皇子大臣。最后,传说李世民把它带进了棺材。一件国宝级的书法作品,却被带进了帝王的坟墓,无法供后人观赏,实在是非常遗憾。

真能自学成才!例如能考上清北的孩子,基本都是自学成才,并不是清北老师就能带出清北的孩子。这是好事!

我上中学那个时候,初一所有的老师都是代课老师,初二物理老师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初三数学,物理老师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数学老师还是刚毕业的,这样师资力量能有啥成果?

我们全年级没考上一个重点高中,三个班级考上两个师范学校,其中一个是固定名额,一个是音乐特长。这些博士的小学老师什么学历?

应该大部分没有这么高的学位,不也是可以培养出他们来嘛。所以应该让他们到他们研究领域做出更大贡献,而不应该成为某些学校的噱头,国家培养他们真的不容易。

现在社会上面普遍有一种文品高消费的趋势。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教育专业吗?

我认为是比不过北师大,华师大等专业师范学校。最优秀的人当老师,没有毛病。社会需要的顶尖科学家真的不多。大学生当清洁工也不稀奇,现在大学都快普及了,什么行业都要有人做。

会教学生的老师不一定有高文凭,清北博硕不一定能教好学生。要教好学生还是看教学方法,不是看你是来自哪间名校。很多年前,我所在的高中是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学,学生都是市一中县一中县城中学挑剩的,每年能考上二年专科的学生也是凤毛麟角。

政治老师刚从某四线城市师范学校(不是学院)毕业,从高二开始教,第二年教高三。该老师虽是新手,但上课不用课本,自己编了一套,每周出一份四页的测验卷。高考出成绩后,引起轰动。

全县政治成绩前十占其五,第一名还是全省第一。第三年,该老师的讲议、测验题非常抢手。但该老师一根筋,不准流出学校。再创一年佳绩后,县一中把他抢走了。

我国的四大文物是哪些?现保存在什么地方?

古人对科技的认知,虽然没有形成像现代这么多系统的理论,但是古人凭借经验,创造了无数震撼古今的稀世珍宝,很多重大文物的发现都刷新人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