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古语流传下来?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吕氏春秋·尽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中庸》)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淮南子·《主术训》)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味行乎。(汉·刘向《说苑》)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
●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 (汉·杨雄《解嘲》)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韩愈《马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李世民(引自《资治通鉴》)〕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腾王阁序》)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毒难尽。(唐·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宋神宗评资治通鉴语)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宋真宗《励学篇》)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宋·范开)
●将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宋·苏轼《赤壁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宋·苏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明日歌》)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清·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清·黄宗羲《原臣》)
●目所不见,非无色也;耳所不闻,非无声也。(清·王夫之《思问录内篇》)
●冰出于水,而寒于水;云出其山,复雨其山。(清·梁同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薜渲)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也可以远害。(洪应明)
●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林清玄)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盐铁论·制议》)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何承天《上邪篇》)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篙如草。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务下学而上达,毋舍近而求远。
●片言九鼎,一公百服。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患;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喜;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
●进步便思退步,著手先图放手。
●择善勿过高,当思其可从;攻恶勿太严,要使其可受。
●天欲祸人,必先与微福骄之, 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与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会救。
●下情难于达上,君子不耻下问。
●舞弊者得利,效仿者纷至;舞弊者受罚,接踵者敛(绝)迹。(舞弊者得利则效仿者至;舞弊者受罚则接踵者绝。)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兮;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兮。
●石可破,而难夺其坚;丹可磨,而难夺其赤。
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1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1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14,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18,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1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20,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2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2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2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2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2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30,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3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3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33,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范仲淹
3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35,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唐·王勃 《滕王阁序》
36,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苏轼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3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轼 《赤壁赋》
3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明·凌蒙初
4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后出师表》
41,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42,久旱逢甘雨(霖),他乡遇故知。
4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4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45,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 《争报恩》
4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训俭示康》
5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游子吟》
5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 《春夜喜雨》
5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诗话》
5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5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5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 《生查子》
5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魏·曹植 《白马篇》
5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59,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
6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6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6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
6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6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月夜忆舍弟》
6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6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6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6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6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70,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7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晋·陶渊明 《移居》
7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7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
7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7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7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77,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
7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7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80,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8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82,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丘迟
8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84,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85,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吕氏春秋》
86,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8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8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 《诫子书》
89,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9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94,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01,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
10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0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0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10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10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10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滁州西涧》
10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
10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离思》
11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1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11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1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游西山村》
1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11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
11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示儿》
11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 《病起抒怀》
11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12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 《游园不值》
12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12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
12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12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 《惠州一绝》
12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
12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12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12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1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
13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13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13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13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13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瑟琶半遮面。-- 白居易 《琵琶行》
135,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3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13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 《绝句》
13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蜀相》
13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14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141,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14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14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14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
145,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苏麟
14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14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咏史》
14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14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15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15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5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15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15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15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15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
15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5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15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
16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16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16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16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
16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16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16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167,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关汉卿
16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
16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170,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
17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陆游
17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龚自珍
17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
174,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
17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176,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17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178,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唐·秦韬玉
179,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18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181,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明·冯梦龙 《古今小说》
18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 《七夕》
183,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18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石灰吟》
18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 《论诗》
18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清代·孙洙 《唐诗三百首序》
18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们都说这句话,你为何不照着做。好书好书多得很,现在请你来“登攀”看谁读得书最多,长大必成国家宝,现在作文写得好,稿费多得装不下。快来读书吧!读书有好处!!!!!!!!!!!!!!!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语:
1、中华民族有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华儿女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有责任和义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并让它烟烟生辉,发扬光大,让这些文明美德伴随我们成长。
2、每个人都必须按自己心灵的良心来生活,但不是按任何理想。使良心屈从于信条或理念,甚至是内在冲动,那是我们的堕落。
3、这些公司在不断的兜售接连不断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但是,不合常理的是,传统依然在为这项事业推波助澜。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为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佛、道三家传统文化思想为主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三家传统文化之思想,在中国合称为“三教”。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有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百花生日)、上巳节(三月三)、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徐州,西汉时属楚国,东汉属彭城国。东汉时,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郯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州东。东汉献帝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徐州历史文化标语、宣传语:
1、霸王称雄地,彭祖长寿乡。
2、徐州———中国的汉城。
3、汉风起兮地,魅力徐州城。
4、两汉龙飞地,大彭长寿城。
5、衣食住行融南北品味,琴棋书画汇楚风汉韵。
6、游千年古城,赏汉代三绝。
7、汉俑汉墓汉画,汉风汉韵汉情。
8、徐州———写满历史风云的古城。
9、一城两汉经典,千年风韵徐州。
10、访高祖故里,品汉代三绝。
11、醉卧云龙书东坡,泼墨山水画可染。
12、可染故里,书画徐州。
13、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
14、冠军摇篮,科教名都。
15、汉文化的发祥地。
16、彭祖古今寿,徐州天下秀。
17、走进多情山水,畅游古韵徐州。
18、一城诗画满目秀,两汉文化看徐州。
19、两汉瑰宝惊寰宇,彭城书画誉中华。
20、五省通衢走世界,两汉文化看徐州。
徐州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胜迹浩繁。徐州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
《旧唐书·魏漠传》:“虽然,疑似之间,不可家至而户晓。”
《孝经·广至德》“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
《汉·郑玄注》:“言教非门到户至而日见而语之也。”
《答赵景猷》 作者:曹摅(魏晋 )
海蓄其流,山积其壤。
表崇望显,源深润广。
仰惟我友,含光昧爽。
谁谓未章,今将宣朗。
宣传的重要性:
历史经验证明,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宣传舆论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键时刻更加凸显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越是面临重大挑战,越需要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事实证明,重视宣传工作的领导必须是事业取得必须成就的领导。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4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1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9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2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2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中国诗词大会》的宣传语是: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1、荟群英,重品万篇华章;集众贤,传承千古文明。
2、拂历史尘埃,现诗词华彩。
3、古兴曲水流觞,今举诗词大会。
4、品味诗词之美,传承中华文明。
1 关于保护环境文言文诗句
关于保护环境文言文诗句 1关于环保的诗词或文言文,不要太长了,10句左右
在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的记载。
一、神话传说 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从事着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只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就属于这一类,这些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活动当然不是“鲧禹”“女娲”等个人所为,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活动。
二、文学作品 在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晋代诗人陶渊明最喜植柳,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为友。
他还特意在房前栽下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写下了许多爱树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四季不忘绿化,还以诗代札,向友人索取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宋代文豪苏轼也爱种树,“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
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就是描写他少时种树的情景。
后来他在杭州做官,修筑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明代吴承恩也在《西游记》中描写了火焰山等恶劣环境及其对它们的改造,对五庄观毁坏人参果树等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三、经验总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狩猎和家禽驯养中、在农业经营管理中,获得了一些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和动植物繁衍成长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反过来成为古人保护自然的经验性指导。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这是我国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吕氏春秋》中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规定得更为具体,称为“四时之禁”。
在规定的季节里,禁止随便进山砍树,禁止割水草烧灰,禁止打鸟狩猎,禁止捕捞鱼鳖。 四、环保法令 在古代文献中,还记载着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令的故事。
《国语》中有一个故事叫“里革断罟”,说的是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出来制止,说根据祖先规定的制度“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他不但把鱼网撕破,还向鲁宣公讲了古训,为了保护草木鸟兽鱼虫,使之繁衍生息,山上再生出来的枝条不得再砍,水中未长大的水草不能割,捕鱼不捕小鱼,捕兽不捕幼兽。
而《管子》中则把自然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一个条件:“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还说:“苟山之见芽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
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禁令似乎过严了,但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保护自然资源的决心之大。
在禁止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古代的统治者还注意保护、发展自然资源。秦始皇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道旁种植松树。
他还制定了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律令。其他朝代的法律如《唐律》、《清律》等也都有类似的记载。
许多思想家也持相同的观点,如荀子认为,一切属于人类自然资源的动植物,什么时候必须禁止对它们的狩猎采伐,什么时候则可以对它们开发利用,都有一定的规律,即“斩伐养长,不失其时”。坚持这种制度,就能“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
2关于保护环境的文言文有哪些
1,天地本为一体,气息融通,物物相谐,故有凌云飞练,千里长河,百里山林,旖旎风光,百兽灵动,光华四射,雨雪合时,众之美者,咸聚也!
2,人者,天地之所化。若反于道,坏己之境,必自灭亡也。唯有念长远之道,方可保万世之福祉也。
3,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4,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5,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甘哈曼
6,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7,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 ——埃斯库曼斯
8,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
9,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1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
释义: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长得无比茂盛,而豆苗却伶仃得可怜。
1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释义: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遇到故人。
1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释义: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1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释义: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看见几户人家。我所以停车不走,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14,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陶渊明
释义: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15,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
释义:田野里的小路也跟云一样黑沉沉的,只有江里的船上灯火是明的 喜的是雨意之浓,
3绿色环保诗歌,文言文
主演兄辛苦了,吾来凑个热闹。
夏夜独身,寂寞求姻缘
天蝠欢闹飞虫卷,(飞虫卷=卷飞虫。)
岸草轻声议过船。
瘦指有意弹烬散,(烬指的是烟灰。鄙人好抽烟。)
昏灯无力落荫残。
一花一叶河沙界,(佛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河沙指恒河沙。)
三世三生念笑缘。(三世三生的缘分皆因念笑而起。)
寂影烟缭心默愿,(烟,指的是抽的烟形成的烟雾。)
诚求月老线红牵。
僵神原创,请批评指正。
4关于人与环境的古文
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 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鰌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圣王之用也∶上察於天,下错於地,塞备天地之间,加施万物之上,微而明,短而长,狭而广,神明博大以至约。故曰∶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
《荀子》《王制》篇第九 很环保^^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章
还是环保^^
以春日至始,数四十六日,春尽而夏始,天子服黄而静处,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发号出令曰:「毋聚大众,毋行大火,毋断大木,诛大臣,毋斩大山,毋戮大衍,灭三大而国有害也。」天子之夏禁也。
《管子》轻重己第八十五
是月也。继长增高。毋有坏堕。毋起土功。毋发大众。毋伐大树。起土功发大众皆妨蚕农之事伐树则伤条达之气
《礼记》
够了^^
5关于环保的古文500字
种树郭橐驼传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中国有哪些古语流传下来?
本文2023-11-01 05:11:5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