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粟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4收藏

板粟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第1张

栗子的营养成分丰富

栗子产生的能量较高,只是因鲜生栗子含的水分较多而致各种营养成分比干栗子和熟栗子相对少一些而已。由于栗子所含的糖类不低,因此,在吃栗子进补的时候,要避免吃得太多,尤其是糖尿病人,以免影响血糖的稳定。

栗子中不仅含有大量淀粉,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热量也很高,栗子的维生素B1、B2含量丰富,维生素B2的含量至少是大米的4倍,每100克还含有24毫克维生素C,这是粮食所不能比拟的。

人们恐怕很难想到,鲜板栗所含的维生素C比公认含维生素C丰富的西红柿还要多,更是苹果的十多倍!栗子所含的矿物质也很全面,有钾、镁、铁、锌、锰等,虽然达不到榛子、瓜子那么高的含量,但仍然比苹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钾突出,比号称富含钾的苹果还高4倍。

金秋板栗健肾补脾----板栗,俗称栗子,是我国特产,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它还被称为“人参果”。

栗子的药用价值

祖国医学认为,栗子味甘性温,无毒,有“益气补脾、厚肠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作用。

生食或熟食栗子都有治疗腰腿软弱无力、小便频数、反胃、便血、慢性淋巴结炎和颈淋巴结核以及因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或因肾虚引起的久婚不育等疾病。用风干的栗子壳烧成炭再碾成粉状,加蜂蜜调和后用水冲服可治内痔出血。

有的中医还用栗子壳与夏枯草、丹参复配治疗急性颈淋巴结炎和甲状腺肿大。它对人体的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 当归等媲美。栗子性味甘温,入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腰脚不遂、小便多和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及外伤骨折、淤血肿痛、皮肤生疮、筋骨痛等症。

栗子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有对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功效。

板栗的药用----从药用方面来说,栗果是补肾佳品,兼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泻治咳等功效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属壳斗科(Fagaccac)栗属坚果类植物。板栗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分布多达26个省(市、自治区),河南省桐柏山、伏牛山系板栗资源丰富,主要包含确山红油栗、信阳板栗等品种。对板栗入药的使用在历代的医药古籍中都有记载,入药部位包括板栗的树根、树皮、叶、花、外果皮(栗壳)、内果皮、总苞(栗毛球或壳斗)等。栗壳为板栗的外果皮,药性甘、涩、平,具有降逆、止血的功效,主治反胃、鼻衄、便血等症。 本文主要对板栗壳天然棕色素的提取方法及提取工艺的优化、板栗壳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这两方面进行研究。 从板栗壳中提取出来的板栗壳色素属于黄酮类,色调上属于一般植物原料中难于得到的棕色素系列,不仅可以广泛的用作食品、日用化学品和药品等产品的着色剂,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本课题从提取次数、溶剂用量、提取时间三个方面着手,首次将新型的破碎提取技术应用于板栗壳色素的提取,通过L_9(3~4)正交实验确定了其最佳提取工艺。经试验板栗壳棕色素破碎提取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量10ml/g板栗壳,破碎提取两次,每次提取时间5m

粟子壳药性甘、涩、平,具有降逆、止血的功效,主治反胃、鼻衄、便血等症。

本品呈球状,略扁,连刺直径4~8厘米,高3~4厘米,常纵向开裂成2~4瓣;外表面黄棕色或棕色,密布分枝利刺,刺长1~15厘米,密被灰白色至灰绿色柔毛;内表面密被紧贴的黄棕色丝质长绒毛,有2~3个坚果脱落后的疤痕。质坚硬,断面颗粒状,暗棕褐色。气微,味微涩。以个大、质坚、色黄棕者为佳。

扩展资料

栗子营养功效

栗子素有“干果之王”美誉,具有重要的保健价值。其果实味道鲜美,风味独特,粉质细腻,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功效。

1、蛋白质:蛋白质是栗子的重要营养成分,对栗子贮藏期间的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栗子中蛋白质的变化也反映了栗子在贮藏过程中的衰老速度。

2、脂肪:栗子中脂肪含量不高,但与栗子的风味有很大关系。

3、碳水化合物:栗子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其中淀粉含量较高。

4、水分:水分含量占到47%~56%之间。

5、维生素:含有多种维生素,比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胡萝卜素等。栗子贮存期的抗性和耐贮存性与维生素C等多种酶的活性有关;维生素B2(核黄素)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益。

6、矿物质:栗子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等。

-板栗壳

板粟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栗子的营养成分丰富 栗子产生的能量较高,只是因鲜生栗子含的水分较多而致各种营养成分比干栗子和熟栗子相对少一些而已。由于栗子所含的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