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国的研究成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周新国的研究成果,第1张

科研成果曾荣获国家古籍整理项目一等奖和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三等奖。

2009年9月,周新国教授研究成果第一批入选《江苏当代学人学术精萃》丛书。全省第一批入选者共5人,他们是经济学洪银兴教授、法学公丕祥教授、社会学宋林飞教授、历史学周新国教授、政治学张永桃教授。

《文心雕龙研究》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本书主要研究三个大问题:一是关于刘勰及《文心雕龙》的产生;二是《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三是刘勰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维方式研究》

台湾暨南出版社2001年版。本书一方面从纵向的即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所产生的功利认识、本体认识和主体认识等思维认识;另一方面,从横向的即思维方法的角度,论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所出现的整合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趋向思维等思维方法。并且通过对文学批评史上有代表性的批评论著的分析,进一步阐明古代文学批评思维方式的特点。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合著)

台湾华正书局1998年出版。本书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发展划分为萌芽、雏形、成熟、发展、繁荣、深入、集成、重心转移等八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理论特征、重要戏曲理论家与论著作了论述,并且总结了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形态、内涵和美学特征。 《评艺术社会学和艺术心理学》,《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86年第8期转载,《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第6期摘录。

《论古代文学批评的辩证思维》,《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论晚明时期文学批评的主体认识》,《学术月刊》1988年第9期。

《论古代文学批评中的直觉思维》,《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文科学报文摘》1990年第6期摘录。

《论古代文论中情感论的流变》,《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1期。

《论中国古代戏曲的诗化》,《戏剧艺术》199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0期转载。

《魏晋时期文学批评的本体认识》,《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1期转载。

《〈文心雕龙〉的产生和形成辨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转载。

《对形式美的追求》——评《文心雕龙》的艺术技巧论,《文心雕龙学刊》第七辑(1993年1月)。

《论“隐秀”说》,《文学研究》第3辑(1993年4月)。

《古代文学批评的艺术性》,《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的研究方法》,《艺术百家》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1期转载。

《论“绮靡”说》,《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3期转载。

《近代戏曲改良理论》,《艺术百家》199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戏曲研究》1996年第1期转载。

《文心与人心的融合》——论刘勰文学思想的核心,《古典文献研究》(1993-1994年),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

《“以资闲谈”与〈六一诗话〉》,《中国韵文学刊》1995年第2期。

《论古代文学批评的整合思维》,《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11期转载。

《再谈〈文心雕龙〉结构框架的形成》——与张一平先生商榷,《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物一无文”与〈艺概〉》,《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梁廷楠〈藤花亭曲话〉述评》,《南京大学中文学报》1999年。

《论古代文学批评的趋同思维》,《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文原于道”与“文以载道”》,《〈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3月。

《〈文心雕龙·程器〉篇辨析》,《论刘勰及其〈文心雕龙〉》学苑出版社2000年2月。

《从“弸中彪外”说到“才胆识力”说》,《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辑(2002年12月)。

《关于刘勰“文集”的考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

《刘勰与沈约考论》,《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转载。

《刘勰与僧祐考述》,《佛学研究》2003年。

《“宗经”还是“重文”》——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辨析,《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一辑(2003年12月)

《刘勰的“宗经”辩正》,《求是学刊》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6期转载。

《刘勰与定林寺考述》,《古典文献研究》第七辑,凤凰出版社2004年7月。

《〈正纬〉与谶纬》——《文心雕龙·正纬》篇辩正,《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1期转载。

《刘勰论谶纬的“有助文章”》,《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论诗纬对〈文心雕龙〉诗论的影响》,《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刘勰与定林寺》,《文史知识》2004年第12期。

《诗文何为“工”?》,《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二辑(2004年12月)。

《论谶纬的文学意义》,《文学评论丛刊》2005年5月。

《皇室礼仪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规天矩地贵贱明——皇室礼仪》(台湾文津出版社)

《魏征:忠谏人生》(长江文艺出版社)

《魏征的人生哲学》(台湾扬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旧五代史考实》(广西民族出版社)

《古文今译纵横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华膳海》(哈尔滨出版社)

《中国特殊文化史丛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华民俗风情丛书》(湖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封建社会病态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宫廷文化集观》(长江文艺出版社)

《中国历史文选》(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古籍整理研究(八种)》(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国皇室丛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二十四史全译魏书》 《论先秦音乐美学中的“中和”思想》

《旧五代史·外国列传考实》

《论唐末南诏战争的起因》

《张舜徽道德美学思想发微》

《论“乐教”在以德治国中的作用和地位》

《气论与中国音乐美学初探》

《论宗庙祭祀及其文化特征》

《略论中国的社稷祭祀礼仪》

《论祖宗祭祀礼的伦理思想根源》

《章学诚“易象通于六艺”思想述论》

《论道教真武帝君的双重文化意蕴》

《论传统礼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贞观之治何以过早谢幕》

《明清实学的学术转型及其意义》

《唐宋时期的马政初探》

另外,还在全国各地的报刊发表诗、词、赋、散文、小说、通讯等文学作品数十篇,计数十万字。编撰了100余万字的《中国土特产大辞典》。担任过湖北省“三楚学术研究中心”干事长,《楚天都市报》专栏作家,湖北经济电视台特约主持人,武汉电视台文艺部和新闻经济中心的策划顾问,大型电视片《百年武汉》《走出怪圈》《道德的航标》《往事中国》总撰稿或历史顾问,电视片《奋进中的中南民族大学》编剧兼导演,《中南民族大学校歌》作者,湖北省高校辩论大赛评委,中南民族大学演讲与辩论协会指导教师等等。

上:著作与古籍整理

陆洪非林青黄梅戏剧作全集(合编)安徽文艺出版社2112出版

求是集——戏曲小说理论与文献丛稿,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

知非集——元明清文学与文献论稿,黄山书社2006年出版(江苏省社科二等奖);

元代戏剧学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江苏省社科三等奖);

清人别集总目(合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江苏省社科一等奖),2001年、2011年再版;

明代戏剧研究概说(合撰),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

元杂剧研究概说(合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1989年再版;

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校点),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校点),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

皖人戏曲选刊·龙燮卷,黄山书社2009年出版;

金圣叹全集(整理辑校),凤凰出版社2008年出版;

朱柏庐诗文选(标点选注),凤凰出版社2002年出版;

太平天国演义(整理校点),黄山书社2000年出版;

舌华录(整理校点),黄山书社1999年出版;

明语林(整理校点),黄山书社1999年出版;

青泥莲花记(整理校点),黄山书社1998年出版;

道听途说(整理校点),黄山书社1998年出版;

清代笔记小说类编(主编),黄山书社1994年版1998年再版。

黄小田评本红楼梦(辑校,合撰),黄山书社1989年出版;

下:论文及文章

01二十世纪金圣叹史实研究的滥觞,《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4期;

02胡适《〈水浒传〉考证》与金圣叹研究,《文学遗产》2011年第5期;

03陈登原《金圣叹传》的学术贡献及缺憾,《文艺研究》2011年第8期;

04试论清初戏曲家龙燮及其剧作,《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4期;

05清初戏曲家龙燮生平、剧作文献新考,《文献》2010年第2期;

06金圣叹清初事迹编年,《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3期;

07金圣叹佚文新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08 “才名千古不埋沦”:金圣叹精神风貌和批评心路简论,《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09金圣叹晚明事迹编年,《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4期;

10金圣叹佚诗佚联新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6期;

11《文章辨体汇选》“四库提要”辨误——兼论“施伯雨”撰《水浒传自序》的来源,《文学遗产》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同年第9期转载;

12也谈寅半生之“八应秋考”及其他,《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

13冯梦龙、袁于令交游文献新证,《文献》2007年第4期;

14朱国祚生卒年小考,《辞书研究》2007年第2期;

15读杜桂萍《清初杂剧研究》,中华书局《书品》2007年第1期;

16明人之当代戏剧研究论略,《中华戏曲》2006年第2期;

17清初戏曲家徐懋曙事迹考略,《艺术百家》2006年第4期;

18古典白话小说整理的又一创举——评黄山书社新版《红楼梦》,《学术界》2006年第4期;

19清初文言小说《觚剩》作者钮琇生年考略(合撰),《文学遗产》2006年第1期;

20金圣叹诗选俞鸿筹“读后记”考辨,黑龙江大学《学府》2006年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压缩版:金圣叹基本史实考论——《沉吟楼诗选》“读后记”史实探源与辨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转载;

21清代指画名家高其佩小传异说辨误,《文献》2005年第4期;

22金圣叹所作“元晖”诗本事考——兼论清初戏曲家叶奕苞的生卒,《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5期;

23金圣叹与周庄戴氏交游探微,《文史哲》2005年第4期;

24金圣叹早期扶乩降神活动考论,《中华文史论丛》第77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

25《午梦堂集》中“泐大师”其人——金圣叹与晚明吴江叶氏交游考,《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26“焦东周生”即丹徒周伯义——清代文言小说《扬州梦》作者考(合撰),《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同年第9期转载;

27晚明书画家邵弥生年新说,《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4期;

28周亮工参与刊刻金圣叹批评《水浒》、古文考论,《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4期;

29读“书”杂“品”,中华书局《书品》2003年第4期;

30《王渔洋事迹征略》拾遗补缺,《中国诗学》第8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31金圣叹与吴江沈氏交游探微,《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32清初总集《诗观》所收徽州诗家散论,《徽学》第2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书评),商务印书馆《中国学术》2002年第4期;

34《王渔洋事迹征略》商订和献疑,《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35也谈《给青年二十四封信》是否朱光潜作——兼议章启群商金林先生对其作者的“考证”,《学术界》2002年第6期;

36清代文言小说家潘纶恩生卒定考,《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4期;

37教育家的执著和理学家的愤世——明遗民朱用纯的心路历程和散文创作,《求是学刊》2002年第6期;

38夏庭芝生活时代及其他——《元曲家考略》读书笔记,《文学遗产》2002年第5期;

39金圣叹与王鏊后裔关系探微,《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同年第11期转载;

40金圣叹与长洲唯亭顾氏交游考——兼论顾予咸与清初三大史狱之关系,《艺术百家》2002年第2期;

41金批《西厢》、《水浒》的参与者:王斫山、王道树事迹探微,《戏曲艺术》2002年第2期;

42由稀见方志《越中杂识》作者缘起,《文献》2002年第2期;

43明代《弘正诗钞》辑者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1期;

44金圣叹与周计百交往揭秘,《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同年第10期论点摘编;

45《晚明曲家年谱》金圣叹史实研究献疑,《文学遗产》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同年第6期转载;

46歙人张潮与《虞初新志》,《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5期;

47晚明曹臣与清言小品《舌华录》(合撰),《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1期;

48读《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中华书局《书品》2001年第2、3期;

49《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初读——有关作者史实缺误商兑补苴,《文学遗产》2001年第1期;

50《吴江诗粹》所收沈璟轶诗辨析,台北《书目季刊》第34卷第3期,2000年12月出版;

51陆长春评传(合撰),《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4期;

52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欢会——金圣叹晚期事迹探微,《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5期转载;

53杨维桢戏剧序跋新论,《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54金圣叹与“哭庙案”中的“二丁”——从金诗《丁蕃卿生日二章》谈起,《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2期;

55杨维桢籍贯考,《辞书研究》2000年第3期;

56夏庭芝戏剧思想新论,《艺术百家》2000年第1期;

57明代前期元剧研究论略,《河北学刊》2000年第1期;

58欧阳兆熊生卒及其他,中华书局《书品》1999年第4期;

59《舌华录》作者和版本考述,《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2期转载;

60继承和影响——试论《录鬼簿》历史地位,《戏剧》1999年第2期;

61元代戏剧学研究导论,《文教资料》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戏剧、戏曲研究》同年第8期转载;

62梅鼎祚与《青泥莲花记》,《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1期;

63清代文言小说家宋永岳事迹系年,《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4期;

64叛逆和创新──钟嗣成《录鬼簿》剧学思想综论,《艺术百家》199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同年第11期转载;

65理学家与曲学家的统一——元初胡祗遹曲学思想的重新审视,《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同年第10期转载;

66钟嗣成《录鬼簿》外论三题,《戏曲研究》第54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67《明语林》校点后记,《文教资料》1998年第2期;

68明杂剧《一文钱》本事考述,《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第1期;

69宋遗民的独特视角——试论元初周密的戏剧学思想,《戏曲艺术》1997年第3期;

70包公艺术形象的早期塑造——宋金笔记话本杂剧摭谈,《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3期;

71宋元明清家训禁毁小说戏曲史料辑补,《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2期;

72《志异新编》—《亦复如是》作者考;《文教资料》1997年第1期;

73试论先秦小说观念,《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转载;

74“善道”封建末世的“俗情”——试论潘纶恩《道听途说》,《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3期;

75朱柏庐生卒和别号,《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1期;

76漫说《三字经》,《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1期;

77钱谦益诗文集版本知见录续补,《文教资料》1994年第1期;

78试论周德清为代表的元人戏曲语言声律论,《戏曲研究》第45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版;

79金圣叹佚文佚诗佚联考,《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第1期;

80清代文言武侠小说简论——兼谈文言武侠小说发展轨迹,《明清小说研究》1992年第3、4期合刊;

81钱谦益诗文集版本知见录,《文教资料》1992年第6期;

82元人赵半闲《构栏曲》漫论,《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第3期;

83贾仲明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中国古代戏曲家评传》1992年版;

84徐复祚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中国古代戏曲家评传》1992年版;

85近年“汤沈之争”研究综述,《文史知识》1989年第7期;

86《鱼儿佛》原作者及改编者新考,中央戏剧学院《戏剧》1989年第2期;

87元人戏剧史论初探,《安徽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88元人戏曲功能论初探,《文学遗产》1989年第1期;

89书会才人自风流——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合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90幽艳显情深,清丽寓情浓——郑光祖[双调蟾宫曲]《梦中作》赏析(合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91钟嗣成戏曲文学创作论新探,《戏曲研究》第26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

92元杂剧喜剧研究综述,《中华戏曲》第4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3元人戏曲表演论初探(下),《戏曲艺术》1987年第4期;

94元人戏曲表演论初探(上),《戏曲艺术》1987年第3期;

95白朴剧作不同风格之成因浅探,《光明日报》1987年1月27日,《文学遗产》第724期;

96《“元曲四大家”质疑》的质疑——“郑”是郑廷玉说不能成立,《戏曲研究》第21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

97简论张潮的小说批评,《艺谭》1986年第5期;

98浅谈祁彪佳的戏曲人物论,《艺谭》198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戏曲研究》同年第7期转载;

99对包公艺术形象应有个正确的评价,《江淮论坛》1981年第6期。

中国古文献学、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国古代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文工具书与电子文献检索等。

古典文献学专业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中华文化典籍导读等。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等。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中国古文献学、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国古代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文工具书与电子文献检索。

专业(选修)课程: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层次、教育目标及学科条件自主设置。以下仅为举例: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出土文献概论、海外汉学概论、中国文化史、原典精读(系列)等。

古典文献学专业好的学校

陕西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古典文献学专业就业前景

很多人说,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古雅的学问,跟现实生活距离甚远,学起来比较枯燥,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从社会需求这个角度来讲,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确实有限,而且不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而增加。同时她又较难学:既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又需要广泛的知识和开阔的思路,甚至需要学贯中西、汇通文理。有很多饱读诗书的大学者,在校勘古籍的时候仍然难免出错。鉴于古典文献学的这些特点,建议考生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盲目报考。

古典文献学要培养的是有扎实的文献学基础,能够进行古籍整理和研究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高校、出版社或研究所从事古籍整理、出版或研究工作,也可从事其他与语言文字处理有关的工作。由于学生一般都有扎实的写作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适应性很强,就业路径也比较宽。

最近,由于西方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人文学科包括古典文献学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新的研究思路的大量进入,改进或者代替了一些旧有的研究思路。同时,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吸收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我国传统的古典文献学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之后,正在迅速走向世界。古典文献学专业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从事古籍整理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专门人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