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记·月令(4)
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命仆及七驺咸驾,载旌旐,授车以级,整设于屏外。司徒搢扑,北面誓之,天子乃厉饰,执弓挟矢以猎,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是月也,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
蛰虫咸俯在内,皆墐其户。乃趣狱刑,毋留有罪,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
是月也,天子乃以犬尝稻,先荐寝庙。
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竟不宁,土地分裂。行春令,则暖风来至,民气解惰,师兴不居。
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应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
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
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齐。立冬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反,赏死事,恤孤寡。
是月也,命大史衅龟筴占兆,审卦吉凶,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
是月也,天子始裘。
命有司曰:“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命百官谨盖藏,命司徒循行积聚,无有不敛。坏城郭,戒门闾,修键闭,慎管钥,固封疆,备边竟,完要塞,谨关梁,塞徯径。
饬丧纪,辨衣裳,审棺椁之薄厚,茔丘垄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
是月也,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是月也,大饮烝。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
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是月也,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毋或敢侵削众庶兆民,以为天子取怨于下。其有若此者,行罪无赦。
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地气上泄,民多流亡。行夏令,则国多暴风,方冬不寒,蛰虫复出。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轸旦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黄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
冰益壮,地始坼,鹖旦不鸣,虎始交。
天子居玄堂大庙,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
饬死事,命有司曰:“土事毋作,慎毋发盖,毋发室屋,及起大众,以固而闭。”地气沮泄,是谓发天地之房,诸蛰则死,民必疾疫,又随以丧,命之曰畅月。
是月也,命奄尹,申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闭,省妇事,毋得*。虽有贵戚近习,毋有不禁。
乃命大酋,稻必齐,曲櫱必时,湛炽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毋有差贷。
天子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源、渊泽、井泉。
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道之。其有相侵夺者,罪之不赦。
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齐戒,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耆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
芸始生,荔挺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
是月也,可以罢官之无事,去器之无用者。
涂阙廷门闾,筑囹圄,此以助天地之闭藏也。
仲冬行夏令,则其国乃旱,氛雾冥冥,雷乃发声。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国有大兵。行春令,则蝗虫为败,水泉咸竭,民多疥疠。
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
鴈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
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
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着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在这篇课文以前。多数同学可能还没有听说过“月令”这个词,其实这是我们民族最古老的一个词语,讲的是以农耕为主的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知识。“月令”这个名称来自《礼记月令》,《礼记》成书于西汉,而书的内容更要早很多,一般认为和孔子及其弟子有关。《礼记月令》把一年里该做的事,按正规常例逐月加以安排,最初它只包括一些月份的天象、物候以及和季节有关的农事活动等,后来又添加了按月别时分,上起天子、百官等为政者应行的起居、祭祀、礼仪;下至被统治的劳苦大众应守的法令、戒条等政治措施。正因如此,有人也把“月令”的“令”字解释为“政令”。但是“月令”的主要意义在于农事,所以还是解释为“时令”更好。
用月令体裁写作农书是中国传统农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成就,它用以时系事的体例,把纷繁的农事活动加以编排,使之井然成序,而又极为简便易行,所以源远流长,各个历史时代几乎没有间断过,一直有人用这种体例编写撰着农书。有人统计过有21种,还有人认为要更多。“月令”成为农书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文艺创作题材,文艺本来就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年有十二个月,“十二月令”又为文艺提供了一个最贴近自然的结构。《诗经》中的《七月》(见《国风豳风》)就是一篇描写农事的“十二月令”,学生不一定都知道这首诗,但提起“七月流火”这个成语一定都知道,就是这首诗的第一句。绘画方面,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院本《十二月令图轴》,描画的是十二个月中民家之生活情景。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御厂还制作过一套“十二月令花神杯”,整套十二件,每件除绘制月令花卉(又称“花神”)外,还配有唐人诗句,落“赏”字篆印,构成诗书画篆刻一体的官窑瓷艺术品。民俗方面,温州有“十二月令”童谣。即使今天网络写作中,也有这样的内容,比如“公司十二月令”,“恋爱十二月令”,虽带搞笑色彩,总还记得中国有这样的传统话题。知道了这些内容,我们也就知道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并非标新立异,而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个传统题材。“葡萄月令”,也就是“葡萄十二月令”。从文章的组织结构方面说,这样一种流水帐式的结构,假如是学生所写,也许要被老师批评为没有结构,然而没有结构也许就是最好的结构,道法自然,文章之道也是如此,遵循天地万物的自然结构就是最好的结构。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状物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文章写作的中心,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学习过程]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2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
3(补充)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
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提示:可从形态,颜色等方面谈谈)
4状物散文有别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例子
5、 “这篇散文果然很‘散’,初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作业布置]
试用“十二月令”这样的组织结构方式,写一写你一周的生活。
提示:都说读书的生活够乏味,一周仿佛一天,一年也仿佛一天,不值得写。但是你能像这篇课文作者那样全身心地投入,相信一定就能发现很多的趣味: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的课程会不同,上课的内容会不同,来上课的老师会不同,对于具体的一门课,或一节课,你的喜好感觉会不同,你的收获会不同,每天的课余生活会不同,更不用说双周日的活动,回家或不回家,都会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何况一周内的天气会有不同,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也足以发生细微的变化。退一步说,即使真的平淡无奇,那才考察我们的语言能力呢——如何把平淡无奇的事叙述得有滋有味。
参考答案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写。
2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
(提示:这几个月分别写了什么)明确: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声明而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写。
3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
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形态: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颜色: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
长势: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
果实: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月令,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
4。状物散文有别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例子
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
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拟人: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5 “这篇散文果然很‘散’,初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 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当然不是,以时间为序,作者不但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他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淡中有滋味,闲适中有意味,给读者以文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文化修养的提高。
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
季夏行春令,则谷实鲜落,国多风欬,民乃迁徙。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乃多女灾。行冬令,则风寒不时,鹰隼蚤鸷,四鄙入保。
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溜,祭先心。
天子居大庙大室,乘大路,驾黄马,载黄旗,衣黄衣,服黄玉,食稷与牛,其器圜以闳。
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以立秋。先立秋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天子乃齐。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还反,赏军帅武人于朝。
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
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以赢。
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命百官始收敛,完堤防,谨壅塞,以备水潦。修宫室,坏墙垣,补城郭。
是月也,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戎兵乃来。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气复还,五谷无实。行夏令,则国多火灾,寒热不节,民多疟疾。
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觿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南吕,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盲风至,鸿鴈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天子居总章大庙,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麋粥饮食。
乃命司服具饬衣裳,文绣有恒,制有小大,度有长短,衣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带有常。
乃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毋或枉桡。枉桡不当,反受其殃。
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飨。
天子乃难,以达秋气。
以犬尝麻,先荐寝庙。
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窖,修囷仓。
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乃劝种麦,毋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
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
日夜分,则同度量、平权衡、正钧石、角斗甬。
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四方来集,远乡皆至,则财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
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慎因其类。
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恐。行夏令,则其国乃旱,蛰虫不藏,五谷复生。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蚤死。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鸿鴈来宾,爵入大水为蛤,鞠有黄华,豺乃祭兽戮禽。
天子居总章右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内,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
乃命冢宰,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藏帝借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
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
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
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合诸侯,制百县,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贡职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以给郊庙之事,无有所私。
这个月,土地潮湿,天气蒸热,时常下大雨。在准备明年耕种的荒田中,铲除野草,草干焚烧,雨水再来浸泡,烈日晒水,如同开水煮烫,这样最利于消灭野草。利用这个月天热、雨多、地湿的自然条件,可以肥田,可以改良板结坚硬的土壤。《礼记译解》,中华书局。
《葡萄月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在这篇课文以前。多数同学可能还没有听说过“月令”这个词,其实这是我们民族最古老的一个词语,讲的是以农耕为主的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知识。“月令”这个名称来自《礼记月令》,《礼记》成书于西汉,而书的内容更要早很多,一般认为和孔子及其弟子有关。《礼记月令》把一年里该做的事,按正规常例逐月加以安排,最初它只包括一些月份的天象、物候以及和季节有关的农事活动等,后来又添加了按月别时分,上起天子、百官等为政者应行的起居、祭祀、礼仪;下至被统治的劳苦大众应守的法令、戒条等政治措施。正因如此,有人也把“月令”的“令”字解释为“政令”。但是“月令”的主要意义在于农事,所以还是解释为“时令”更好。
用月令体裁写作农书是中国传统农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成就,它用以时系事的体例,把纷繁的农事活动加以编排,使之井然成序,而又极为简便易行,所以源远流长,各个历史时代几乎没有间断过,一直有人用这种体例编写撰著农书。有人统计过有21种,还有人认为要。“月令”成为农书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文艺创作题材,文艺本来就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年有十二个月,“十二月令”又为文艺提供了一个最贴近自然的结构。《诗经》中的《七月》(见《国风豳风》)就是一篇描写农事的“十二月令”,学生不一定都知道这首诗,但提起“七月流火”这个成语一定都知道,就是这首诗的第一句。绘画方面,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院本《十二月令图轴》,描画的是十二个月中民家之生活情景。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御厂还制作过一套“十二月令花神杯”,整套十二件,每件除绘制月令花卉(又称“花神”)外,还配有唐人诗句,落“赏”字篆印,构成诗书画篆刻一体的官窑瓷艺术品。民俗方面,温州有“十二月令”童谣。即使今天网络写作中,也有这样的内容,比如“公司十二月令”,“恋爱十二月令”,虽带搞笑色彩,总还记得中国有这样的传统话题。知道了这些内容,我们也就知道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并非标新立异,而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个传统题材。“葡萄月令”,也就是“葡萄十二月令”。从文章的组织结构方面说,这样一种流水帐式的结构,假如是学生所写,也许要被老师批评为没有结构,然而没有结构也许就是最好的结构,道法自然,文章之道也是如此,遵循天地万物的自然结构就是最好的结构。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状物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文章写作的中心,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学习过程]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2.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
3.(补充)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
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提示:可从形态,颜色等方面谈谈)
4.状物散文有别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例子?
5、 “这篇散文果然很‘散’,初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作业布置]
试用“十二月令”这样的组织结构方式,写一写你一周的生活。
提示:都说读书的生活够乏味,一周仿佛一天,一年也仿佛一天,不值得写。但是你能像这篇课文作者那样全身心地投入,相信一定就能发现很多的趣味: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的课程会不同,上课的内容会不同,来上课的老师会不同,对于具体的一门课,或一节课,你的喜好感觉会不同,你的收获会不同,每天的课余生活会不同,更不用说双周日的活动,回家或不回家,都会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何况一周内的天气会有不同,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也足以发生细微的变化。退一步说,即使真的平淡无奇,那才考察我们的语言能力呢——如何把平淡无奇的事叙述得有滋有味。
参考答案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写。
2.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
(提示:这几个月分别写了什么?)明确: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声明而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写。
3.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
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形态: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颜色: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
长势: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
果实: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月令,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
4。状物散文有别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例子?
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
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拟人: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5 “这篇散文果然很‘散’,初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当然不是,以时间为序,作者不但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他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淡中有滋味,闲适中有意味,给读者以文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文化修养的提高。
《礼记》礼记·月令(4)
本文2023-11-01 06:16:3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