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想封第三子为元帅,诏书已拟好,为何宰相李泌极力劝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13收藏

唐肃宗想封第三子为元帅,诏书已拟好,为何宰相李泌极力劝阻?,第1张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带着自己的妻儿就往四川跑。在经过马嵬坡的时候,太子李亨和陈玄礼等人联合,发动了马嵬兵变,诛杀了杨国忠,逼死了杨贵妃。

在这以后,李亨就带着兵北上平乱,李隆基则接着往四川跑。然而李隆基最先等到的,却是太子在灵武登基的消息,还遥尊他为太上皇。就这样,李亨提前称帝,是为唐肃宗,李隆基则被迫当了太上皇。

李亨敢擅自称帝,可见李隆基与自己儿子关系有些微妙。而李亨与自己的儿子,却是团结一心。他为了顺利平定叛乱,便重用自己几个能干的儿子,就好比李豫和李倓。

唐肃宗虽然有15个儿子,但在安史之乱期间,能够担当大任的就只有前三子,也就是长子李豫、次子李系、三子李倓。为了方便行事,唐肃宗让这三个儿子都掌握了不同兵权。

在这三个儿子中,唐肃宗最喜爱的就是三子李倓。首先是李倓性格好,他为人宽厚,对百姓亲善。其次他文武双全,在帮助唐肃宗平叛期间,不仅积极抵挡叛军,还顺带组织人手救济百姓。

最后因为李倓善武艺,通兵法,每当有战事的时候,他总是身先士卒,常常得到旁人的称赞。甚至有人说,李倓颇有唐太宗李世民的风范,唐肃宗听了很自豪,自然对李倓另眼看待。

更重要的是,在唐肃宗从马嵬坡到灵武这段期间,曾多次遇到叛军袭击。李倓总是冲在前面,为父亲保驾护航。担心父亲遇到危险,他甚至昼夜侍奉在侧。当众人商议军情时,李倓也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因此唐肃宗称帝后,就想好好提拔这个儿子。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唐肃宗深深感受到李倓的忠勇,于是便想封他为大元帅,统领平叛事务,甚至连诏书都已拟好。然而唐朝著名宰相李泌,却极力劝阻这件事,这是为何?

李泌对唐肃宗说:

“广平未正位东宫,今天下艰难,众心所属,在于元帅,若建宁大功既成,陛下虽欲不以为储副,同立功者其肯已乎?太宗、太上皇即其事也。”

意思就是说,李亨现在刚称帝,长子李豫还没被封为太子,恰逢天下大乱,所有人都在看着元帅的位置。这时候封谁为元帅,就代表将来有意立谁为储。如果封了李倓为元帅,将来叛乱平定后,又该立谁为太子呢?如果立李豫为太子,那么到时候李倓会不会拥兵自重。如此一来,玄武门之变不是就要重演了吗?

唐肃宗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当初李渊就是让太子李建成驻守长安,而将大多兵权交给次子李世民,让他去平定天下。后来李世民功劳超过太子,导致兄弟之间产生嫌隙,最后酿成玄武门的悲剧。

有了前车之鉴,唐肃宗自然不敢冒险,所以就算他再怎么欣赏李倓,也不能封他为元帅。就这样,唐肃宗在李泌的劝说下,放弃了封第三子为元帅的想法。

不久,他正式封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豫受封后,带着郭子仪等人先后收复了长安和洛阳,最终也顺理成章被封为太子。

那么李倓痛失大元帅之职,他是否心怀怨恨呢?恰恰相反,当他听说父亲有意封他为元帅时,李倓不仅没有丝毫期待之情,反而忧心忡忡。因为他心里面的想法,和李泌是一样的。后来听说李泌已经劝阻,他才放心下来。

李泌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谋臣,在他的远见下,终于避免了李豫、李倓兄弟产生嫌隙,也避免了玄武门之变的重演。唐肃宗李亨就曾这样评价他:

“卿当上皇天宝中,为朕师友,下判广平行军,朕父子三人,资卿道义。”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的老师何监是由老戏骨韩童生扮演,戏份不多,但可以说演的入木三分,令人印象深刻。何监对应的历史原型就是唐朝诗人贺知章。

天宝三载,贺知章已经86岁,这是他人生最后的时光。天宝二年下半年,贺知章觉得自己的精力不够,身体完全不适,所以就提出退休,唐玄宗应允了。天宝三载正月之时,贺知章正式宣布退休回家当道士。

贺知章是武则天时期的状元,据说是浙江历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位状元。他的主要仕途生涯基本上在唐玄宗主政时期,所以唐玄宗与他的感情还是挺深的。

贺知章退休离京回家,唐玄宗就命令太子及左右相一行官员送行

庚子,遣左右相以下祖别贺知章于 长乐坡,上赋诗赠之。——《旧唐书·本纪·卷九》

皇帝都赠诗了,这帮送行的人自然也要赠诗送行,从而引发了大唐诗会。知常容收集了一部分相关诗篇,大家评一评他们谁的诗最有味。

第一个出场的是皇帝,唐玄宗,作为一代帝王,他的诗主要还是对贺知章的一种定性评价。唐玄宗就是剧中的圣人。

《送贺知章归四明》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第二个出场的自然是太子也就是李亨,即唐肃宗。不过很遗憾,我没有找到他送贺知章的诗,按道理,他与贺知章的感情还是挺深的。

第三个出场的就是右相,也就是剧中的林九郞,对应的历史人物就是唐朝一代奸相李林甫。《长安十二时辰》中讲的就是唐玄宗准备自己不想干了,想把权力交给李林甫执掌,当然太子一党是坚决反对的。这部连续剧显然就是围绕着阻止李林甫执掌展开的一次勾心斗角。

贺知章最后的官职是太子宾客,不用说肯定是太子一党,李林甫是站在太子的反面,因为李林甫当初想立武惠妃的儿子寿王为太子,寿王就是杨贵妃的原配老公。基本上太子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太子在天宝五载曾经二度提出与自己老婆离婚,全是李林甫迫害。具体不展开,你详细可以看《明星离婚上热搜,却不知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太子,被右相逼迫二次离婚》。太子对他恨到要挖他的坟墓。

李林甫对贺知章的送行,纯粹是因为唐玄宗的命令,所以他的诗基本上避言现实只谈当道士的好处,因为他与贺知章在现实中只有争斗,没有感情。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

入道求真侣,辞恩访列仙。

睿文含日月,宸翰动云烟。

鹤驾吴乡远,遥遥南斗边。

第三个是左相李适之了,这个人在剧中直接出现过而且用的是真名,当时高力士找他问话,问他是不是和贺知章密会过。李适之是李世民时期被废的太子李承乾的孙子,他在天宝元年当上了宰相,送行时间是天宝三载。

不过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他与李林甫争权,自然受到李林甫的打压,连太子都不是他的对手,李适之自然也不是。最后李适之在李林甫的打压之下,在天宝六载自杀。李林甫是唐高祖李渊堂弟的后代。所以两个李唐后人是不断撕杀,本质上是唐玄宗一手造成。

李适之与贺知章还有一层身份,他们当时有一个协会叫“酒中八仙”,八个会作诗,会饮酒之人的聚会。第一仙自然是贺知章,第三仙就是李适之,李白是第六仙,而剧中出现过的一个爱喝酒的老头焦遂是第八仙。

他们不是光喝酒这么简单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之间是一种政治同盟关系,结党的雏形。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圣代全高尚,玄风阐道微。

筵开百僚饯,诏许二疏归。

仙记题金箓,朝章换羽衣。

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剧中出现的韦坚,他是太子的小舅子,自然是太子一党无疑了。唐玄宗对他的评价是:能。

天宝三载送行贺知章的时候,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正月兼任御史中丞,到九月兼任刑部尚书与李适之联手共同对付李林甫。看这个势头有入阁拜相之势,当然最后在李林甫的打压下败了。

他与贺知章的交情应该也挺不错的,从诗中可以看得出。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解印辞荣禄,游真奉德音。

赠行天藻下,饯席上台临。

远驭仙山鹤,常怀帝里心。

无因同执袂,相望但沾襟。

李白也在场,李白的“谪仙人”的称号就是贺知章起的,李白是因为得到贺知章的推荐才有机会见到唐玄宗,那是在天宝元年。天宝三载李白已经不太被唐玄宗重用,完全边缘化了,唐玄宗叫他,他也懒得理会,天天喝酒,与贺知章走的十分近。为什么造成这样的局面,你可以看《李白为什么起名李白,任性的他将一手好牌打烂只需片刻》具体不展开。

一、历史上的李豫有多少个妃子

历史上的李豫有9个妃子。

1、睿真皇后

睿真皇后沈氏,相传名为沈珍珠,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宦世家出身。汉族,出身著名世家“吴兴沈氏”。玄宗开元末年以良家子身份被选入宫中,时肃宗李亨为东宫皇太子,将沈氏赐予广平王李豫(李亨长子,亦即日后的唐代宗)。

天宝元年(742年),沈氏为15岁的皇长孙李豫生下长子李适,即日后的唐德宗,日后沈氏母凭子贵,被遥尊为皇太后并由唐宪宗追尊为睿真皇后。

2、贞懿皇后

贞懿皇后独孤氏。父独孤颖,代宗赠工部尚书。其直系先祖原姓陇西李氏,隋朝时赐姓独孤。独孤贵妃其部分族人曾在唐朝恢复原姓,故独孤贵妃家世复杂,其成为皇孙广平王侍妾颇有违反同姓不婚的《唐律》之嫌。

独孤氏因姿色娇艳,约天宝九载(公元750年)前成为皇孙广平郡王的侍妾,天宝九载(公元750年)生下广平王第七子李迥,后有一女华阳公主。当时,李豫的嫡妻王妃崔氏,挟母家权势,性情悍妒。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后,崔氏的母家失势,本人亦在之后逝世。此后独孤氏“以姝艳进,居常专夜”,获得李豫的专宠,“爱遇第一”。李豫在宝应元年(762年)登基为帝,其子李迥获封韩王。

大历三年(768年),独孤氏被册封为贵妃。女儿华阳公主因“韶悟过人”而得到唐代宗的怜惜眷顾。但在大历九年(774年)逝世。唐代宗哀伤过度。第二年,即大历十年(775年)十月初六,贵妃亦逝世,追谥贞懿皇后,殡于内殿。

3、崔妃

崔妃,博陵安平(河北省安平县)人,出身博陵崔氏家族最显赫的博陵第二房,是唐代宗的嫡妻。父崔峋,为秘书少监。母韩国夫人杨氏。郑王李邈、召王李偲生母。

4、崔贵妃

崔贵妃,唐代宗贵妃,升平公主生母。史书中对崔贵妃的记载甚少,仅知她是升平公主的生母。而升平公主的生年大约在天宝十年左右(750年代),其余不详。崔氏应是在唐代宗登基后,获得或追封贵妃。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称其女升平公主为唐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墓志称第二女。《旧唐书》懿安皇后郭氏传记中,称“母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如果此处"长女"指代唐代宗嫡长女,那么崔贵妃与唐代宗嫡妻崔妃就是同一人,但尚无其他史料佐证。

5、某氏

大理寺评事日益之妹。

6、太妃某氏

李通母,史书无载,仅见于元稹为她所作的挽歌。

7、太妃某氏

端王李遇母,贞元十一年八月薨。

8、昭仪张红红

史书无载,见于《乐府杂录·序·歌》。

9、薛琼琼

唐开元宫中筝手,见宋陈元靓《岁时广记》

--李豫

二、历史中李俶最后结局是什么 大唐荣耀广平王李俶有历史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肃宗李亨长子。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安史之乱中,以天下兵马元帅名义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乾元元年(758年),被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年),李豫即位。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豫在位时期,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实行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初二,宫中传出代宗生病的消息。这一病很是不轻,不到十天,代宗就无法上朝了。五月二十日,下达了令皇太子监国的制书,当天晚上,代宗就在大明宫紫宸之内殿驾崩。八月庚申,群臣上尊谥曰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

三、历史上的李俶:历史上真有李俶这个人吗

广平王

唐代宗李豫(公元727年1月9日-公元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肃宗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和殇帝),公元762年-公元779年在位。

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玄宗逃至马嵬驿,当地民众揽留肃宗,于是护送肃宗北上灵武即帝位。安史之乱中,以兵马元帅名义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公元758年(乾元元年)三月改封成王,四月被立为皇太子。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宦官李辅国杀张皇后,肃宗受惊吓而死,李俶于肃宗灵柩前依其遗诏即位,改名豫[1] 。公元763年平定安史之乱。公元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四、大唐荣耀中的李俶历史原型究竟是谁

唐代宗李豫(公元726年1月17日-公元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肃宗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公元762年至公元779年在位。

李豫于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726年1月17日)生于东都上阳宫,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公元762年继位,改名豫 。

公元763年平定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结束,大唐开始走向衰落。当时,东有诸多变更藩镇割据,北方又有邻国变更回鹘不断勒索,西面有邻国吐蕃侵扰。公元763年吐蕃占领首都长安十五日。唐代宗为求安定,大封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朝廷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公元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五、历史上李俶最爱的是谁

大唐荣耀第二部会让东珠夫妇的虐恋再次升级,女将军独孤靖瑶将会插足东珠夫妇的恋情,或将取代沈珍珠成为皇后,沈珍珠最后情归何处?!心狠手辣的张皇后最终也难逃被何灵依和李辅国两人背叛!

为保护珍珠母子开始加入了夺取皇位的争斗中,在皇家朝臣压力下不得已娶了独孤靖瑶,历经艰辛最后成功登上帝位,却永远的失去了挚爱沈珍珠!在他心里,沈珍珠才是自己的“皇后”!

爱上李俶之后的独孤靖瑶,为得到爱人不惜开始对视之为姐妹的沈珍珠施压,插足东珠夫妇恋情成了第三者,虽然逼走了沈珍珠,最终还是没能得到李俶的爱情。帮李俶披荆斩棘,辅佐他登上帝位后成了贵妃!

六、历史上李俶的皇后是谁

唐代宗李豫,初名李俶,历史记载共有两位皇后。

1、睿真皇后沈氏,唐代宗李豫为广平王时的妾。 睿真皇后,唐德宗生母,唐代宗年少时的妾室。

沈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名不详。 2、贞懿皇后独孤氏 ,即独孤贵妃,皇后为死后破例追尊。

独孤氏,贞懿皇后(?-775年),唐代宗李豫的皇后,生前为最宠爱的妃子,左威卫录事参军独孤颖的长女,因为美丽入宫,聪明睿智,婉丽贞仁,750年生第七子韩王李迥,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崔王妃母族杨家被诛杀而未得礼遇,自此后独孤氏被李豫独宠专房,登基后册立为贵妃,生华阳公主。 独孤氏深得唐代宗宠爱,善歌咏。

大历十年(775年)十月初六,染病24天后逝世,殡于内殿,追封为皇后,上谥号贞懿皇后。 扩展资料 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即唐代宗,初名李俶,唐肃宗李亨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和殇帝,762年-779年在位)。

妻室 睿真皇后沈氏,唐代宗李豫为广平王时的妾。 贞懿皇后独孤氏 ,即独孤贵妃,皇后为死后破例追尊。

崔妃,唐代宗李豫为广平王时的郡王妃、嫡妻。唐玄宗杨贵妃的侄女,性颇悍妒。

太妃某氏,李通母,史书无载,仅见于元稹为她所作的挽歌。 太妃某氏,端王李遇母,贞元十一年八月薨。

昭仪张红红,史书无载。 唐开元宫中筝手薛琼琼。

参考资料:

-李豫。

七、有没有关于讲述历史唐代宗 李豫的电视剧

从历史数据中可以看到,李豫是个至情志性、重情重意的人。

他对祖父和父亲尽儿孙之道、行仁孝;他手足情深,对建宁李倓之死一直难以忘怀;对儿女钟爱有加,不似其他之王室;因为他经历过战乱,熟知百姓疾苦,因而能够体恤百姓;他对人臣也很宽容豁达,《打金枝》就是很好的一个案例,当郭子仪老将军战战兢兢将自己的儿子郭暧绑缚到代宗面前,代宗笑曰:“不痴不聋,不作家翁。”他教育了升平公主的任性,使得升平公主自此之后成为一贤明惠达的公主,和丈夫郭暧一起,为民间百姓做了不少善事,包括她的女儿郭后,也是一位出名的贤惠皇后。

这不仅表现了他的胸怀宽广、英明豁达,而且也能体现他的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在代宗李豫16年的执政期间,他以温和路线而闻名,从未有过滥杀无辜的记录,这在历朝历代的帝王史上也是凤毛麟角和难能可贵了。

影视剧中的升平公主喜欢分享 另外,代宗李豫在历朝历代的帝王之中也是鲜有的痴情帝王。 代宗李豫有两个皇后,一位是睿真皇后沈氏,一位是贞懿皇后独孤氏。

代宗李豫的睿真皇后沈氏是结发之妻,741年成婚,夫妻恩爱非常,代宗对沈氏宠爱有加、两情甚笃,742年沈氏产下未来的德宗李适。历史上传说升平公主也系沈氏所出,也有传说系崔氏所出。

《旧唐书》记载代宗崔妃文字如下:“代宗崔妃,博陵安平人。父峋,秘书少监。

母杨氏,韩国夫人。天宝中,杨贵妃宠幸,即妃之姨母也。

时韩国、虢国之宠,冠于戚里。时代宗为广平王,故玄宗选韩国之女,嫔于广平邸,礼仪甚盛。

生召王偲。初,妃挟母氏之势,性颇妒悍,及西京陷贼,母党皆诛,妃从王至灵武,恩顿渐薄,达京而薨。”

史上记载代宗对崔氏比较冷淡,他们的婚姻系政治联姻,崔氏虽貌美,性却妒悍,更何况杨家之势,在代宗眼中已然不喜。而李豫与沈氏感情甚好,夫妻相处十几载,故此推算,升平系沈氏所出的可能性比较大。

呵呵,不过这在这里也不算重点,闲言闲语聊作休闲罢了。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吴兴人,也就是现在浙江省人,江南出美女嘛,呵呵。

其父名讳易直,世为冠族。开元末,以良家子选入东宫,赐广平王。

然而,代宗李豫和沈氏的幸福不过区区十几年,沈氏的命运颠簸坎坷,身世堪怜,却是受了那无妄之灾的祸端所引起,致使夫妻二人天涯两茫茫,不见归路,一片痴心向谁诉?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率众亲信逃离京师。沈氏不幸,被留在广平府邸,陷于贼,后被拘于东都掖庭。

后代宗李豫讨伐归来,收复东都,从牢中见到失散的沈氏,夫妻二人短暂相聚,后又征战沙场,没有来得及将沈氏迎归长安。不料史思明再攻东都,东都失陷。

等代宗再次收复东都,却遍寻沈氏不得,引以为憾。 待代宗即位后,十余年寻访沈氏踪迹,虚悬后位,并且立沈氏的儿子李适为太子。

代宗一生,未立皇后,并且自沈氏失踪后,多年冷淡后宫,直到遇见独孤贵妃。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父颖,左威卫录事参军,后为工部尚书。

独孤氏以美艳选入宫中,受到代宗的宠幸,并且册封为贵妃。独孤氏生有一子一女:韩王迥和华阳公主。

代宗最宠华阳公主,华阳公主聪悟过人,却命如纸薄,一场大病魂归西方,代宗痛苦万分。独孤因思女过甚,也于第二年逝世。

自独孤去后,追封为贞懿皇后,代宗不让人装殓,一直安放在身边许多时日,后因尸体腐化,不得不入殓,离别戚戚。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代宗李豫的钟情。

他一直不相信沈氏已死,寻访十余年,直至终老;他为他虚悬后位,那个位置致始致终为她而留;他为她将王位留给了她的儿子;他为她冷淡后宫多年。沈氏何其幸,遇见这样一位帝王;沈氏何其不幸,战祸涟涟,与丈夫离散,与子女分离,这是怎样的悲恸和不公的命运? 不仅对沈氏,对独孤氏,代宗李豫也是情深一片,虽然一直未立独孤为皇后,却宠爱之深,那个虚名又有何用呢?怎及这眼前的一片真实,家庭相聚,其乐融融。

有人怪责李豫为何在逃难时没有带走沈氏,而使她深陷贼囚,为贼所辱。他们的理由时:既然李豫和沈氏是恩爱夫妻,李豫又是那麽宠幸沈氏,何以而丢弃在陷城? 有人怪责李豫为何在东都掖庭时没有妥善安顿好沈氏,致使沈氏失踪,下落不明。

他们的理由是,大抵被弃于失陷之城的王公贵族和后宫妃嫔们,无不将遭受叛兵所辱。而这是王室所万万不能允许的。

李豫没有将沈氏转移到京师长安,正是因为他有心结,受不起这样的奇耻大辱。 然而,疑问是,如果李豫是这样的人,那他何必又寻访沈氏十余年直至终老呢?一生虚悬后位为她保留呢?这不就产生了矛盾了麽? 历史的谜点我们也很难猜测端详,只能从遗留下来的之言片句来感受。

代宗李豫不可否认是个不可多得的痴情帝王,他的痴情与他的祖父玄宗不同,他的痴情显得更真,并且不会祸乱国家。对于玄宗的评价,恐怕只能说是功过参半;而对于代宗的评价,则是功大于过。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有他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他从广平王到太子的身份转换后,他的政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周遭的危险,他的地位也并不是那麽稳固的。

后人不能要求他像爱德华一般“不爱江山爱美人”,他有他的爱情,同时,爱情。

八、历史上唐代宗与独孤皇后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

唐代宗李豫的一生一共有两位女子让其终生难忘,一位是他还是广平王时期所迎娶的妾氏世家贵女“吴兴沈氏”,另一位则是美貌动人的独孤贵妃。

这两位都是李豫的皇后,但是册封她们的人却不是同一个,这是为什么呢?李豫在位之时,为何一直不曾立过皇后?李豫最初名为李俶,先是被封为了广平王,后来又被封为了楚王、成王。安史之乱之前,李豫就迎娶了韩国夫人的女儿崔氏和吴兴沈氏,但是她们都不是李豫的正室妻子,而是妾氏。

沈氏出身名门,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当时和李豫的感情很好,还为李豫生下了长子李适,就是后来的唐德宗。安史之乱发生了,叛军一路攻打到了唐朝的京城长安,唐玄宗慌慌张张地带着亲近的贵妃和儿子孙子们逃跑了,他们去往的方向是蜀地成都。

李豫、李亨、李倓、李适等人都在随行之列,由于走得太急,许多的皇子皇孙们的家眷们都来不及通知,就把她们留在了长安。他们一走,叛军很顺利的就来到了长安,他们将长安城中的皇族家眷们抓起来,一路押送到了洛阳。

沈氏当时没有跟着李豫逃走,而是留在了长安,此时沈氏为何留下的原因我们已经不知道了,但是她就是被留了下来。按理说,她生下了李豫的长子李适,李适也已经十四岁左右了,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忘记带她走,但是沈氏的确是没有离开长安的。

历史上的说法是,沈氏为了长安百姓,是自愿留下来的,也因为这样,沈氏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可就是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的女子,命运却待她极其不公。

丈夫李豫和儿子李适没有和自己一起留下来,他们都独自逃跑了,沈氏跟着一众的皇族家眷们,辗转来到了洛阳,一直被关押在掖庭做苦力。一年以后,李豫他们带兵攻入了洛阳,并且重新收复了洛阳。

在洛阳宫中,李豫找到了被关押的沈氏,夫妻俩还没来得及好好的诉衷肠,就又要分开了。因为叛军始终还没有被消灭,现在正是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

可是这一次,李豫还是将沈氏留在了洛阳,他的考虑是不想让沈氏一介妇人,跟着自己东奔西走,危机四伏。可是李豫一走,洛阳就沦陷了。

随着洛阳的再次沦陷,沈氏却永远失去了消息。李豫继位以后,多次派人到宫外打听沈氏的下落,也有许多前来冒认自己是沈氏,是太子李适的母亲的人,但是她们却让李豫一次次失望。

李豫的心底一直在等待沈氏归来,他始终相信沈氏没有死,她只是还没有找到回来的路,或许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总之他就这样一直等着,寻找着沈氏。

李豫的皇后之位空悬了十八年,他都没有想过让自己后宫的任何一个女人坐上这个位置。除了李豫在寻找沈氏以外,沈氏的儿子唐德宗李适也一直在找她。

这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为了找到母亲,什么办法都用过了,他不但封赏了沈氏家中的族人,还专门设置了职位,只为寻找沈氏。有人来顶替的时候,旁边的人都很气愤,可是李适却不这样,他说,若是能够找到母亲,就算上当一百次也没有关系!李豫在没有沈氏的这些日子,宠爱着后宫的独孤氏,独孤氏貌美年轻,被李豫封为贵妃。

可是红颜薄命,独孤贵妃早早的就病死了。李豫伤心欲绝,竟然将独孤贵妃的尸体留在内殿,每天都来看望。

三年后他才决定,厚葬了独孤贵妃,还追封独孤贵妃为贞懿皇后。可是沈氏也同样是李豫的皇后,因为唐德宗多年寻找母亲未果,追封母亲为睿真皇后。

九、《大唐荣耀》中李俶的原型 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我觉得这部剧比起其他篡改历史的剧来讲还是和历史有很高的契合度,在历史上李俶即为唐代宗,唐玄宗的长孙,李亨的长子,后再李亨死后,即皇帝位并改名叫李豫,曾被册封为广平王,和建宁王李倓是兄弟,两人关系很好,历史也有记载,李俶有个孺人姓沈,名字不详,但父亲叫沈易直都是有记载的。

我觉得电视剧和历史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历史上对李俶的功绩记载并没有这么多,剧中为了突出主角,塑造完美形象,将许多功劳归结在李俶的身上,不过,在历史上,李俶的确是少有的重感情,孝敬父母、有爱兄弟、谦和有礼的一位帝王。希望对你有用,希望能点个赞,谢谢。

唐肃宗想封第三子为元帅,诏书已拟好,为何宰相李泌极力劝阻?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带着自己的妻儿就往四川跑。在经过马嵬坡的时候,太子李亨和陈玄礼等人联合,发动了马嵬兵变,诛杀了杨国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