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理为主题的手抄报参考设计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2收藏

以地理为主题的手抄报参考设计,第1张

以地理为主题的手抄报参考设计01

以地理为主题的手抄报参考设计02

以地理为主题的手抄报参考设计03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表现形式: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性质: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5、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应用学过的知识,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为帮助大家更加了解地理,不少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做地理手抄报,那么,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八下地理手抄报内容,供大家阅读参考。

  八下地理手抄报1

八下地理手抄报2

  下地理手抄报3

  八下地理手抄报内容: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面积20%;人口40%,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河湖。

 二、气候

 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

 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四、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七、主要城市

 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以东  东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岭、淮河:范围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面积  25%;人口  55%,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气候

 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四、工业发展及问题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京、杭州-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金属);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主要工业部门有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西南地区[宜昌、重庆-电力、钢铁;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发展了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五、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大米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灾面积达一万平方千米,损失百亿元: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成风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树、杉树、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七、主要城市  上海

  西北地区

 一、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面积30%,人口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二、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

 ⒈形成原因:深居内陆

 2.地表景观

 ⑴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⑵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三、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的肉,奶,皮,毛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四、灌溉农业

 ⒈灌溉农业的特点

 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地农业水源的依赖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业”。

 ⒉主要分布地区

 ① 内蒙古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② 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为‘’塞外江南,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

 ③ 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④ 新疆绿洲:依靠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吐—葡、哈,新—长绒棉。

 五、地下宝藏

 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

 六、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西气东送(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意义:稳定东部经济发展,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西电东送(将蒙中西、宁夏水电站的电能送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七、生态环境建设

 沙尘暴的'形成:西北地区由于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经营管理粗放,超载放牧和盲目开垦,沙化面积逐年扩大是造成北方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目前,西北地区的人民正在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术重建西部的生态环境。

 八、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1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2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3行:马、骆驼、小毛驴。

 4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青藏地区

 一、位置范围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积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

 主要河湖有: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二、世界屋脊与高寒环境

 1.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高达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2.地处亚热带,深居内陆,青藏高原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地广人稀。

 3.日较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装、舞蹈的动作幅度小。)人口、城镇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黄河支流湟水谷地)。

 三、高原农牧业

 1.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但大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2 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1什么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2什么是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它首先指各民族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的平等。

3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核心是什么?

基本特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核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5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除汉族外,为什么把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有56个民族,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96%,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习惯上把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6什么是民族共同语言?

民族共同语言是指组成的人们在内部相互联系中所使用的语言,民族共同语言是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以某种最有代表性的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益成分发展而成的。

7什么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历史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两者辩证统一。

8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目标是什么?

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理念: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总要求: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根本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途径: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国地理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省级行政单位总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位置和面积

中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中国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中国的经纬度位置: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5] 同整个欧洲面积相当。中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2′30’’E),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29'5979"E),最南端在立地暗沙(3°31‘00'N',东经112°17’09”E),(英语:Lidi Ansha或Lydi Shoal)为中国南海南沙群岛区域的一座暗沙,是实际上的中国领土的最南端(非位于其东北约15海里的曾母暗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立地暗沙属于海南省三沙市管辖。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33′N,124°20′E)中国东西跨越经度60多度,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高原相差5个时区。[6-7]

中国领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中国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200千米。

疆界和邻国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中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中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

海洋

邻近中国大陆的海洋

领海由渤海(内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渤海位于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到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渤海海峡,与黄海水域相通,有庙岛群岛绵亘峡口,面积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处70米。

黄海北起鸭绿江口,南以长江口北岸向济州岛方向一线同东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平均水深44米,最深处140米,面积38万平方千米,海床为半封闭型浅海大陆架。

东海北起长江北岸至济州岛方向一线,南以广东省南澳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线,东至冲绳海槽(以冲绳海槽与日本领海分界),正东至台湾岛东岸外12海里一线,面积77万平方千米。

南海的海底是一个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岭露出海面就是中国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这些海底山岭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南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千米。

丰富的海洋资源

大陆架:又称“陆棚”或“大陆浅滩”,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地带。大陆架浅海是海洋资源最富饶的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铁等矿藏,也是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

中国近海渔场很多。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是中国性的大渔场,北方的渤海海湾渔场以盛产对虾著称。

中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盐场有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

海底石油资源:中国海洋中矿产资源很丰富,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海洋矿产。蕴藏量以东海大陆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中国近海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的海底全部、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都属浅海大陆架。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主要是在大陆架上进行的。

有关地理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走进地理世界手抄报

走进地理世界手抄报内容:

一、地理的简介资料: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中国地理知识内容:

1、位于浙江省的普陀山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按佛教的传说,它是观音菩萨说道的地方。

2、九华山位于安徽省境内,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右图)

3、峨眉山(左图)位于四川省境内,相传是普贤传道的场所,所以山上的寺庙大多供奉普贤菩萨。山下和山顶气温相差15摄氏度,垂直变化明显,动、植物品种很多。

4、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5、千佛崖位于四川省境内,在200多米长、3040米高的峭壁上开凿石窟,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小佛像7000多尊。

6、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是万里长城的起点,号称“天下第一关”。

7、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北戴河,气候温和宜人,夏季平均气温23摄氏度,是中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8、甘肃省敦煌县的莫高窟、山西大同市的云岗石窟、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规模特大,艺术最精,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9、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中国三大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保存了长达1000多年的古代珍贵壁画和彩塑艺术品,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的宝库。

10、冬季中国大多数地方温度较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 146、夏季中国大多数地方气温普遍较高。

11、中国的吐鲁翻盆地中部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中国地势最低的地方。

12、夏季中国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七月平均气温为33摄氏度以上,人称"火州"。

13、由于吐鲁番盆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宜瓜果生长。这里出产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全国有名。

14、夏季中国长江沿岸的不少沿江城市气温较高。重庆、武汉、南京号称中国"三大火炉"。

15、中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东北部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558毫米。

16、中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则数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

17、六月中旬,在江淮流域,细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此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

18、每年的七、八月份,在江淮流域的梅雨季节刚过,随之便出现季节晴朗干旱的天气,这就是伏旱。

19、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降水少,夏季炎热降水多。

七年八班地理手抄报第五期《中国的气候》

七年五班第一期地理手抄报地球和地图

七年五班第一期地理手抄报地球和地图

七年八班地理手抄报第一期 地球和地图

7年5班第五期地理手抄报中国气候

科尔沁实验初中2020级13班第二期地理手抄报作品展

七年八班地理手抄报第一期 地球和地图

七年八班地理手抄报第二期《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缤纷校园保定东方双语学校初中部第五校区初一年级地理手抄报展

七年八班地理手抄报第一期 地球和地图

地理世界政区图手抄报地理手抄报

7年5班第四期地理手抄报中国地势与地形

缤纷校园保定东方双语学校初中部第五校区初一年级地理手抄报展

科尔沁实验初中2020级13班第五期地理手抄报作品展

七年八班地理第四期手抄报《地形与地势》

科尔沁实验初中七年十八班地理第一期主题手抄报

缤纷校园保定东方双语学校初中部第五校区初一年级地理手抄报展

科尔沁实验初中2020级13班第四期地理手抄报作品展

缤纷校园保定东方双语学校初中部第五校区初一年级地理手抄报展

初二地理手抄报绘画优秀作品

地理手抄报

可以写些时下比较热们的地理或天文内容

……

地理

是研究地球物理学现象的科学

其实

在很多的时候

地理学上的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含有天文学内容

地球本身就是太阳天体星系中的一个成分

在研究地球物理时

就会牵涉到太阳和阳光

否则

就不会形成地球物理学的现象

譬如

地理学上的大气和生物

都是在阳光的主导下生成的

……

为此

在做地理手抄报时

可以讨论一下地球的未来

以及地球上的某些问题等

……

譬如

在五十万年以前

炎黄禹是怎样勘测和测绘经纬线工程的

在测绘经纬线工程中

都涉及到了哪些技术

如造船技术航海定位技术等

这样的议题

肯定会引起广大同学们的兴趣

您说呢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

  轨道半径: 149,600,000 千米

  (离太阳10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2,7563 千米

  质量: 59736e24 千克

  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马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 亥亚,大地母亲)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在空间拍摄的地球照片有很高价值;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而且这些都非常漂亮!

  地球由于不同的化学成分与地震性质被分为不同的岩层(深度-千米):

  0- 40 地壳 2700-2890 D'' layer - D"层

  40- 400 Upper mantle - 上地幔 2890-5150 Outer core - 外核

  400- 650 Transition region - 过渡区域 5150-6378 Inner core - 内核

  650-2700 Lower mantle - 下地幔

  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较薄,大洲下较厚。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不同的层由不连续断面分割开,这由地震数据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数地壳与上地幔间的莫霍面-不连续断面了。

  地球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们所居住的只是整体的一个小部分(下列数值×10e24千克):

  大气 = 00000051

  海洋 = 00014

  地壳 = 0026

  地幔 = 4043

  外地核 = 1835

  内地核 = 009675

  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构成(或镍/铁),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500K,比太阳表面还热;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橄榄石,辉石(铁/镁硅酸盐),钙,铝构成。这些都是通过地震技术获得的资料(所谓地震技术是指在地表人工制造一个震源,如炸弹之类的,通过接受地下的回波来确知地下结构的方法);我们只能在岩浆中获得上地幔的采样,对于其它层则无能为力。地壳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就整体看,地球的化学元素组成为: 346% 铁 295% 氧 152% 硅 127% 镁 24% 镍 19% 硫 005% 钛 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星体。

  其他的类地行星可能也有相似的结构与物质组成,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月球至少有一个小内核;水星有一个超大内核(相对于它的直径);火星与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与水星可能没有由不同化学元素构成的地壳;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颗有内核与外核的类地行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有关行星内部构造的理论只是适用于地球。

  不像其他类地行星,地球的地壳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各自在热地幔上漂浮。理论上称它为板块说。它被描绘为具有两个过程:扩大和缩小。扩大发生在两个板块互相远离,下面涌上来的岩浆形成新地壳时。缩小发生在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其中一个的边缘部份伸入了另一个的下面,在炽热的地幔中受热而被破坏。在板块分界处有许多断层(比如加利福尼亚的San Andreas断层),大洲板块间也有碰撞(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目前有八大板块:

  ¤北美洲板块 - 北美洲,西北大西洋及格陵兰岛

  ¤南美洲板块 - 南美洲及西南大西洋

  ¤南极洲板块 - 南极洲及沿海

  ¤亚欧板块 - 东北大西洋,欧洲及除印度外的亚洲

  ¤非洲板块 - 非洲,东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

  ¤印度与澳洲板块 - 印度,澳大利亚及大部分印度洋

  ¤纳斯卡板块 - 东太平洋及毗连南美部分地区

  ¤太平洋板块 - 大部分太平洋(及加利福尼亚南岸)

  还有超过廿个小板块,如阿拉伯,菲律宾板块。地震经常在这些板块交界处发生。

  地球的表面十分年轻。在5亿年的短周期中(天文学标准),不断重复着侵蚀与构造的过程,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被一次又一次地形成和破坏,这样一来,除去了大部分原始的地理痕迹(比如星体撞击产生的火山口)。这样一来,地球上早期历史都被清除了。地球至今已存在了45到46亿年,但已知的最古老的石头只有40亿年,连超过30亿年的石头都屈指可数。最早的生物化石则小于39亿年。没有任何确定的记录表明生命真正开始的时刻。

  71%的地球表面为水所覆盖。地球是行星中唯一一颗能在表面存在有液态水(虽然在土卫六的表面存在有液态乙烷与甲烷,木卫二的地下有液态水)。我们知道,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海洋的热容量也是保持地球气温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液态水也造成了地表侵蚀及大洲气候的多样化,目前这是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过程(很早以前,火星上也许也有这种情况)。

  地球的大气由77%的氮,21%氧,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和水组成。地球初步形成时,大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几乎都被组合成了碳酸盐岩石,少部分溶入了海洋或给活着的植物消耗了。现在板块构造与生物活动维持着二氧化碳的循环。大气中稳定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对维持地表气温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性。温室效应使平均表面气温提高了35摄氏度(从冻人的-21℃升到了适人的14℃);没有它海洋将会结冰,而生命将不可能存在。

  丰富的氧气的存在从化学观点看是很值得注意的。氧气是很活泼的气体,一般环境下易和其他物质快速结合。地球大气中的氧的产生和维持由生物活动完成。没有生命就没有充足的氧气。

  地球与月球的交互作用使地球的自转每世纪减缓了2毫秒。当前的调查显示出大约在9亿年前,一年有481天,每天18小时。

  地球有一个由内核电流形成的适度的磁场区。由于太阳风的交互作用,地球磁场和地球上层大气引发了极光现象。这些因素的不定周期也引起了磁极在地表处相对地移动;北磁极现正在北加拿大。

  地球的卫星

  地球只有一个自然卫星--月球。

  未知点

  -我们有关地球的知识全部是由极不直接的证据逐步导出的。我们如何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仅管太阳"常数"的有所增加,地表的平均温度却数十亿年来非常稳定。最好的解释这个的理由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改变,控制温室效应来完成。但这到底是怎么完成的?亥亚假设主张是由生物圈的活动维持了它。更多的有关金星与火星的详情可能会提供某些线索。

  -在形成像金星一样大气前我们能将多少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以地理为主题的手抄报参考设计

以地理为主题的手抄报参考设计01 以地理为主题的手抄报参考设计02 以地理为主题的手抄报参考设计03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