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具有哪些特征
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前者通常由具备文化的人们通过商队、军队等途径直接传播某种精神或物质方面的文化内容,如新的农艺技术和发明创造等;后者表现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文化扩散营力,主要指某一社会群体借用外来文化特征中的原理,进行文明创造活动的一种刺激传播,如欧洲最终发明瓷器是在知道中国瓷器大约200年之后。
中国历史文化包括很多,例如:婚姻、家族、国家政权而至贸易、衣食、文字、文学、经学、宗教、道德、民俗、节庆等,构成一幅清晰简要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缩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就文化的载体文字而言,汉字的诞生时间尚难以考证,相传伏羲作八卦,仓颉造字。19世纪末发现了三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近些年又有更早期文字发现的报道,如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高邮陶文等。
中国早期就有敬天祭祖的传统,注重人伦道德。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周朝末期进入春秋战国,产生了诸子百家,汉以后成为儒家社会,东汉前后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都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的文化光辉灿烂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各民族的先民都已创造出了以丰富多彩的陶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此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后来演变为汉族)在夏、商、周三代,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和甲骨文、金文。
以后又发明了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等。约在商、周、秦、汉时期,四月}的巴人、蜀人,湖北、湖南、安徽的楚人,江苏的吴人,浙江的越人,广东、广西的骆越人、云南的滇人,蒙古高原的匈奴人,辽河流域的东胡人等,都相继创造了本民族的青铜文化。
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主要的有藏文、突厥文、回鹊文、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蒙古文、彝文、傣文、满文等。在历史上,汉文化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汉文化与各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交流,形成为世界东方最先进的文化,即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对亚洲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起过哺育的作用,对古代世界文化的发展亦有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又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我国古代的历史自结束了原始社会之后,即进入阶级社会。自那时开始,我国各族人民即在进行生产斗争的同时,亦长期进行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其中有不少是著名的农民战争和民族战争。
在近代史上,我国由于一再遭受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族人民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为了保卫祖国神圣的领土和主权,紧密团结,互相支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这场斗争长达百年,最后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并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资料:
唐代文化基本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文化体系庞大完整,发展程度高;二是唐代文化极具开放性;三是唐文化有着明显得向民众靠近、重现实世界、不僵守古制的特征。
唐文化体系中,包括文学、宗教与哲学、史学、艺术、天文历法、地理、数学、医学、百工技艺等方面,基本覆盖了当时世界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数组成部分。这样一个庞大而完整的文化体系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仅有的。
唐文化的发达程度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当时唐朝的国都、亚洲的文化中心长安城为各国所向往。穆罕默德在《古兰经》中对他的穆斯林民众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日本、朝鲜、越南这些与中国或一衣带水、或山川相连的国家更是不断地把唐文化引进自己的国度。
扩展资料:
唐朝文化的影响
唐代经济的发达文化的繁荣和便利的交通及管理制度为国际交往提供了方便。陆路四通八达。海路开辟更多,有三条路去日本。并开辟了从广州、越南海到东南亚,西亚及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因此,唐在当时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是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中心。
而此时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快速融合,外国人及外族人影响于唐朝社会的,还有衣食化装,流行时尚。唐朝初期,社会风气还比较保守,妇女出行时头戴幂篱,长可过膝,遮蔽全身。
其后学胡人,戴胡帽,穿翻领开襟胡服,至盛唐或衣半袖裙襦,袒胸露面,无复遮蔽。仕女化装追求时兴,如发型仿效少数民族,有乌蛮髻、椎髻;面饰则有吐蕃妆、回鹘妆等。至于餐桌上的饭菜,也在变换花样,开元年间,宫廷御馔“尽供胡食”。
开元、天宝时期,大量外国人及周边少数民族充斥长安,长期与汉人杂居,相互习染,社会风气一度甚至出现了“胡化”苗头,引起世人的担忧。但唐朝不但没有禁止,反而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营养,将胡风夷俗,融聚为中华文明,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盛唐文化。
-唐朝文化
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特点主要有:
1 不断整合:在传播过程中,佛教不断与中华文化相结合,最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2 简化理念:为了更广泛的传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不断简化其理念和教义,使其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3 本土化: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逐渐与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4 潜移默化:佛教传播方式比较隐蔽,通过各种艺术、文化、哲学等形式,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5 持续发展: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悠久,至今仍然保持着持续发展的态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特点主要是不断整合、简化理念、本土化、潜移默化和持续发展。
6
抟黄土作人,是后人的加工,在远古时候,女娲造人的传说,说的则是她用自己的身体孕育人
类。
《说文解字》云:
“娲,古之神圣女,化生万物者也。
”
在中国古文字里,娲、娃、蛙三字皆可通,用于动物者为蛙,用于人类者为娲或娃。而古代的
蛙字,又是由“鼋”字发展而来的,河南郑州出土一件商代前期的青铜器,上面有“鼋”字形的蛙
形图案。
《国语·周语下》有“我姬氏源于天鼋”
,天鼋,就是大青蛙、大蛤蟆。意思是说,姬族是
大蛤蟆的后代。而女字加一个鼋字,即是古代的孕字。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杨堃的《女娲考》写道:
“女娃为孕,岂不是女娲抟土造人身神话在文字上的落脚吗?有趣的是,中医界仍把女性阴口叫做
蛤蟆口,或蛙口(娃口)
。
”时至今日,我国许多地方仍把小孩子称作“娃子”
。
女娲作为先民的崇拜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角色是有显示变化的。情况大致是:最初只是母
亲神,所代表的是女性生殖力,尔后演变为男女婚姻之神,其事迹不再是抟黄土造人,而是主持婚
配和炼五色石补天。或者说,抟黄土造人的神话所反映的是母系社会的婚姻形态,而后者所反映的
则是一夫一妻制产生后的婚姻形态。
《风俗通》
:
“女娲祷神祠,
祈而为女媒,
因置昏姻。
”
《淮南子》
又云: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
其实,
“置昏姻”与补苍天是一回事,即男女交合。这里的关键是对“五色石”的理解。
“五色石”
是一神秘的东西,女娲补天,用的是五色石,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玄鸟之卵也是“五色甚好”
。
《山海经·南山经》曰:能使人长生不死的就是“五色发作”的玉;石之美者曰玉,佩玉,起初是
用作护身符的,其作用不是为了避邪,而是为了长生。
《南山经》记载,黄帝就是食用了玉膏,才得
以升天。
《博物志》说:
“名山大川,孔穴所向,和气所出,则生玉膏,食之不死。
”西王母的不死之
药也就是这些石或玉,就是男根。嫦娥偷吃的就是这种不死药。
将石头比作男根,最富玄思和文学色彩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曰:
“却说那女娲炼石补天之
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
六千五百块,但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可通,自去自来,可
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贾宝玉这个情种就是
这块石头,他“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可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
,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周易》和
《说文》所描写的龙的特征: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
;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而且,
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宝玉这块顽石同样是五色的,且大于雀卵。
在《红楼梦》里,宝玉为阳之精,黛玉为女之精,宝玉有顽石一块,而黛玉却没有。第三回描
写“摔玉”情景,作者更是直接将之称作“劳什子”
。在中国民间,
“劳什子”历来是男根的代名词。
2
、昆仑山和泰山
中国有两座名山,昆仑山和泰山。
昆仑山,黄河、长江都源于昆仑山。在中国先民的信仰里,昆仑山是生命之源的象征,是西王
母的居所,是女阴的象征。
昆仑,在古代传说里又名“虚门”
,所以“昆仑之丘”亦名“昆仑之虚”
。
“虚”的原义相当于玄
牝。
《大荒西经》说西王母“穴处”
,还有一意思就是昆仑山本身就是一个洞穴一样的东西。山是凸
形,穴是凹形,在先民的生殖崇拜意识里,凹凸无甚本质不同,都是生殖器的象征,具体说来,女
阴之象,既可理解为山峰,也可理解为洞穴。
昆仑,以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的说法,其本义为圆。李善注,
“昆仑,轮转之貌。
”所以,传说中
昆仑山上有瑶池、瑶台、旋室,与圆、摇动、转动有关。
昆仑,同时又是“葫芦”
、
“苦砻”
、
“窟窿”的音转。在初民那里,葫芦被视为生命之源,视为
生殖力的象征,而象征的原型或是孕妇的腹部,或是女子的阴户。葫芦为瓜属,故女子破身,俗称
“破瓜”
。苦砻即蛤蟆、蟾蜍、蛙,都是女阴之象。窟窿的词义为“孔”缓读为窟窿,急读为孔,故
7
昆仑就是一个孔洞。
昆仑山为生命之山,主要还是西王母的象征意义。在后来道教的诸神谱里,西王母为雍容华贵、
端庄美貌的王母娘娘,但在先民的眼里,
西王母非但无美貌可言,而且丑陋无比,人面虎身,一口
虎牙,还拖着一条豹子尾巴。
《
山海经·西次三经》
: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
”
《大荒西
经》曰:
“有神,
人面虎身,
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
由以上文字可知,西王母实为虎神,体现了先民的虎崇拜。虎崇拜实际上是一种生殖崇拜,虎
为女阴的隐喻。
《易·乾·文言》曰:
“云从龙,风从虎。
”顾炎武解释道:
“云从龙则曰乾为龙,风
从虎则为坤从虎。
”在我国古籍和传统造型艺术里,龙虎并称或龙虎同时出现,往往都是隐喻男女性
事的。
《周易参同契》云:
“龙阳数奇,虎阴数偶。
”又说:
“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
贪。
”显然,这些文字是对男女性行为的描述。龙与虎,既可理解为男人和女人,也可理解为男根与
女阴。
龙腾虎跃,龙争虎斗
,
西王母的传说常常与鸟有关。但值得注意的是,与西王母有关的鸟是“三青鸟”
。
《山海经·海
内北经》云: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三青鸟亦为三足
鸟或三足乌。
在先民的信仰里,鸟是太阳神的象征。古人的造型艺术,鸟常常同太阳画在一起,
,或为鸟负日
而飞,或为鸟站在太阳里面。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非衣帛画”
,画面左上角的太阳图案,里
面就有一支大黑鸟。古代文献,三足鸟又写作“
足峻
cun
”
,
《淮南子·精神训》云:
“日中有
cun
足
俊
乌”
。
足俊
与
月俊
音同义通,古时当为一字。
《说文》
:
“
月俊
,赤子阴也。
”
“赤子阴”是男子灵根
的古老说法。
《老子》第五十五章说:
“未知牝牡之合而
zui
月俊
作,精之至也。
”牝牡之合即男女的
生理结合。老子的这句话将鸟的象征意义揭示得明明白白。俗语:小鸟、小鸡、小鸡鸡。
与昆仑山对应的是泰山。
泰山常与古代帝王的封禅相联系。所谓封禅,实则是件简单的事,
“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
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问题是我国幅员辽阔,何处不可以祭天
地,为什么要到泰山去呢?《后汉书·祭祀志》曰:
“岱者,胎也;宗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之
交,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惟泰山乎!故为五岳之长耳。
”
“不崇朝而遍雨天
下”
,即是说不用祭拜男女性器,天地也可在此交感,其方式便是“触石,肤寸而合”
。这是很形象
的描写。因为天地交感,不像匹夫匹妇之所为,它们只是“肤寸而合”就够了。
泰山为生命之山,仅从一个“泰”
,亦可探其奥妙。泰山之泰即《易经》泰卦之泰,其卦象为
乾下坤上,卦辞为“小往大来,吉,亨。
”
《序卦》释泰:
“泰者,通也。
”乾坤之通,亦即男女之通。
北京故宫,前有乾清宫,后有坤宁宫,而二者中间还夹有一个泰和殿。强调天地之交、阴阳之合、
乾坤之合。
3
、帝王祖宗
帝王祖宗,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权威的称谓,探究它们的本来面目,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化很有帮
助。
①、
“帝”
是什么?
在甲骨文中,
“帝”写作
或
。此字的下部似为三根木棒构成的三角架,其上一个置放东
西的平台;上部为正三角形或倒三角形符号,明显出是女性生殖器的符号,即女性人体三角区的形
象描写。在古代世界,用倒三角形符号代表女阴的不独中国汉民族,巴比伦早期的象形文字,日本
新石器时代的石刻文,都是用倒三角形符号表示女阴的。据西方著名的艺术史家格罗塞在他的《艺
术的起源》
中报道:
南美洲恒格河巴西印第安人以倒三角形符号代表女子的遮羞布,
名为
“乌鲁里”
。
8
当一个白人在他们面前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时,他们哈哈大笑起来,叫道“乌鲁里”
、
“乌鲁里”
、
“乌鲁里”
!
据此字形,许多学者认为,
“帝”的初义是女阴。尽管此说未被学界普遍接受,但“帝”具有生
殖或化生万物之义,则是很少有异议的。汉代的郑玄说过:
“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
”近人詹先生根
据音韵,亦证明“帝”与万物化生有关。
“根据义由声得的道理,应考察其语族。可以发现,古音与
帝相似的字多有根基、
原始等义。
如
‘蒂’
表示花的基,
‘柢’
表示根基,
‘底’
表示房屋的基础,
‘胎’
表示人之所由生,
‘始’表示氏族之发源。蒂、柢、底、胎、始都与双声。由此看来,至尊神所以称
为‘帝’
,本来表示昊天是天地万物所由生的根本和原始。
”
(参见中国文明史上
P190
)
近人王国维、郭沫若、闻一多、刘半农、马叙伦诸先生都认为“帝”为“花蒂”
,
“帝”为
“蒂”
之初文。故可以说,帝是人得以化生的始基,帝崇拜就是女性先祖的崇拜。
帝、花蒂、阴蒂。
②“王”是什么?
“王”字的书写颇为简单,三横一竖,即人们常说的“一贯三为王”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
道通三》云: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文。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
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我们说,董仲舒的解释只是穿凿附会,以
之说明他的天人感应说,与“王”的本义不合。更何况,在甲骨文里,
“王”字并不是“一贯三”
,
而是一贯二,很像个“土”字,与“土”字不同的是,
“王”字的一竖,起笔为重写,呈大黑点状,
颇像个大头针,而“土”字则没有大头,一竖直贯下去。
“王”与“土”大同小异,说明“王”的崇
拜与先民的土地崇拜很有关系。
土地崇拜不仅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在此之前就有。此前,土地神既是大地之神,又是生命之
神;既是农业神,也是生殖神。由于两者的互联关系,在农业发明之前,人们崇拜土地,用意乃是
将土地同女子的生殖力作互参的理解。今天,我们常说,大地啊母亲!大地与母亲具有同等的意义、
同等的功能,什么功能?都能无中生有。没有听说大地啊,父亲!
在古文字里,
“土”与“地”的含义是一样的。
《白虎通·五行》谓:
“地,土之别名也。
”
《说文》
亦云:
“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
”
“地”从土从也,
“也”字,
《说文》的直接解释是“女阴也,象形。
”
其形状为一椭圆形的圆圈,两边有一“丫”形的线条相夹而下,实为女子阴部的门户与外轮廓线组
合而成。
也就是说,最早的“王”字同“土”字,而“土”为女阴之象,可以想见,
“王”亦同女性崇拜
有关。
③、祖是什么?
祖庙、祖先崇拜。道教、佛教前,中国没有神庙,只有祖庙。
先看几个有关祭祀的文字。
“祀”
,
《说文》
:
“祀,祭无已也,从示,已声。
”实际上,古代的“祀”就是由“示”和“已”
两字组成的,
“示”为男根,
“已”为女阴。
“祀”之本义即对男女性器的崇拜。
“已”
,
《说文》谓:
“为蛇,象形。
”说得明白点就是,
“已”像一条蛇。蛇,古文字写作“虫也”
,
从虫从也。
《说文》云:
“也,女阴也,象形。
”可知,蛇为女阴之隐喻。
《尚书·洪范》云:
“蛇者,
阴之所在。
”
《诗·小雅·斯干》
:
“维虺
hui
维蛇,女子之祥。
”朱熹注云:
“虺蛇,阴物穴处,柔弱隐
伏,女子之祥也。
”正因为蛇为女阴之隐喻,故古代传说的女神,女娲、伏羲、西王母都是人首蛇身。
美女蛇。
“示”
,
《说文》释为:
“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
天文以察时变。
”但从甲骨文卜辞看,最早的
“示”字多作“
T
”形,上不必从二,下不必垂三。以
郭沫若的看法,
“示”
,即上古的“
T
”字,亦即“
I
”之倒悬。而“
I
”在上古文字里,也就是“且”
,
9
即男根的象形字。
“祖”字为
“且”的演进,亦为男根之象,男根加男根。
“祭”
,在甲骨文中有从示的祭或从匕的祭,前者祭祀男神,后者祭祀女神。男权确立后,从
匕的祭废而不用了。
④、宗是什么?
宗、宾,郭沫若认为,宗宾的含义相近,宗是祭祀男根的,宾是祭祀女阴的。
⑤、吉、凶
“吉”字
是结合的“结”的初文。在初民那里,结即男女的结合。
“吉”
字从士从口。在甲骨
文中,
“士”作男根状,形似一箭头由此而引申为男子的代称。男子之为男子,就在与他们都有一个
士。
“口”
,甲骨文作
U
状,实乃女阴之象。意思是洞坑。弗洛伊德认为,洞穴、洼地都是女阴的象
征,相应的,
“入穴出穴都是性交的象征。
”
男女结合就是“吉”
。
《诗》有“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句。历来注经家都把“吉士”释为“善
士”
,谬。应为性冲动的男子。
“凶”
,交叉的符号都历来表示禁止,做不得,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都是用这个符号表示上述意
思。为什么后有这样的巧合呢?原来,
“叉”这个符号的初义是表示不能性交。把一把“叉”一样的
东西放在女子的体内,自然是要不得的,更谈不上达到媾和的目的。中国的“凶”字实则表达的就
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
U
”为女阴,将“叉”置于完成中,当然要不得。
⑥、祸福
如果说吉凶二字所含的生殖崇拜信息尚为中性的话,即无性别歧视,那么祸福二字则含有男尊
女卑的思想。祸福二字的本义分别对男根与女阴的崇拜,男权确立后,观念发生变化,崇拜男根为
福,
,为吉祥,为好事,而崇拜女阴则为祸,为凶,为坏事。后来的女人是祸水,大概源于此说。
祖,祖宗,且、示、
社稷、社会、社,稷,
社,祭祀土地神的土堆。崇拜无中生有,期盼生命旺盛、生产丰盛。
稷,
《说文解字》释为“五谷之长”
。事实上,稷是中原人一种最古老的作物名称,后来,稻麦
黍菽成为中原的作物后,人们将稷神的表义包括了稻麦黍菽诸种作物,作为一种五谷神的象征。
《风
俗通义·祀典》云:
“五谷众多,不可遍祭,故立稷而祭之。
”
五、文明的标志
人类繁衍:
早期:
“杂交群婚”
30
万年前,
“血缘家族”
,同辈人可以互为夫妻、性伙伴。
2
、
3
万年前,
“普那路亚婚”即族外婚,
新石器时代,
“对偶婚”
群婚制的性行为可以在众目睽睽下进行,没有回避的必要,而对偶婚由于一夫一妻制的相对稳
定性,性行为必须有所回避。而这就是文明的起点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曙光。正如科维《新科学》
中所说,
男人一旦把女人拉出山洞,即标志着文明的诞生
。
因为:
有了房子建筑物;
有了村落、城市以致国家;
有了私有财产和私有制;
有了遮掩材料和服饰;
6
抟黄土作人,是后人的加工,在远古时候,女娲造人的传说,说的则是她用自己的身体孕育人
类。
《说文解字》云:
“娲,古之神圣女,化生万物者也。
”
在中国古文字里,娲、娃、蛙三字皆可通,用于动物者为蛙,用于人类者为娲或娃。而古代的
蛙字,又是由“鼋”字发展而来的,河南郑州出土一件商代前期的青铜器,上面有“鼋”字形的蛙
形图案。
《国语·周语下》有“我姬氏源于天鼋”
,天鼋,就是大青蛙、大蛤蟆。意思是说,姬族是
大蛤蟆的后代。而女字加一个鼋字,即是古代的孕字。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杨堃的《女娲考》写道:
“女娃为孕,岂不是女娲抟土造人身神话在文字上的落脚吗?有趣的是,中医界仍把女性阴口叫做
蛤蟆口,或蛙口(娃口)
。
”时至今日,我国许多地方仍把小孩子称作“娃子”
。
女娲作为先民的崇拜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角色是有显示变化的。情况大致是:最初只是母
亲神,所代表的是女性生殖力,尔后演变为男女婚姻之神,其事迹不再是抟黄土造人,而是主持婚
配和炼五色石补天。或者说,抟黄土造人的神话所反映的是母系社会的婚姻形态,而后者所反映的
则是一夫一妻制产生后的婚姻形态。
《风俗通》
:
“女娲祷神祠,
祈而为女媒,
因置昏姻。
”
《淮南子》
又云: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
其实,
“置昏姻”与补苍天是一回事,即男女交合。这里的关键是对“五色石”的理解。
“五色石”
是一神秘的东西,女娲补天,用的是五色石,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玄鸟之卵也是“五色甚好”
。
《山海经·南山经》曰:能使人长生不死的就是“五色发作”的玉;石之美者曰玉,佩玉,起初是
用作护身符的,其作用不是为了避邪,而是为了长生。
《南山经》记载,黄帝就是食用了玉膏,才得
以升天。
《博物志》说:
“名山大川,孔穴所向,和气所出,则生玉膏,食之不死。
”西王母的不死之
药也就是这些石或玉,就是男根。嫦娥偷吃的就是这种不死药。
将石头比作男根,最富玄思和文学色彩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曰:
“却说那女娲炼石补天之
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
六千五百块,但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可通,自去自来,可
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贾宝玉这个情种就是
这块石头,他“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可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
,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周易》和
《说文》所描写的龙的特征: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
;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而且,
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宝玉这块顽石同样是五色的,且大于雀卵。
在《红楼梦》里,宝玉为阳之精,黛玉为女之精,宝玉有顽石一块,而黛玉却没有。第三回描
写“摔玉”情景,作者更是直接将之称作“劳什子”
。在中国民间,
“劳什子”历来是男根的代名词。
2
、昆仑山和泰山
中国有两座名山,昆仑山和泰山。
昆仑山,黄河、长江都源于昆仑山。在中国先民的信仰里,昆仑山是生命之源的象征,是西王
母的居所,是女阴的象征。
昆仑,在古代传说里又名“虚门”
,所以“昆仑之丘”亦名“昆仑之虚”
。
“虚”的原义相当于玄
牝。
《大荒西经》说西王母“穴处”
,还有一意思就是昆仑山本身就是一个洞穴一样的东西。山是凸
形,穴是凹形,在先民的生殖崇拜意识里,凹凸无甚本质不同,都是生殖器的象征,具体说来,女
阴之象,既可理解为山峰,也可理解为洞穴。
昆仑,以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的说法,其本义为圆。李善注,
“昆仑,轮转之貌。
”所以,传说中
昆仑山上有瑶池、瑶台、旋室,与圆、摇动、转动有关。
昆仑,同时又是“葫芦”
、
“苦砻”
、
“窟窿”的音转。在初民那里,葫芦被视为生命之源,视为
生殖力的象征,而象征的原型或是孕妇的腹部,或是女子的阴户。葫芦为瓜属,故女子破身,俗称
“破瓜”
。苦砻即蛤蟆、蟾蜍、蛙,都是女阴之象。窟窿的词义为“孔”缓读为窟窿,急读为孔,故
7
昆仑就是一个孔洞。
昆仑山为生命之山,主要还是西王母的象征意义。在后来道教的诸神谱里,西王母为雍容华贵、
端庄美貌的王母娘娘,但在先民的眼里,
西王母非但无美貌可言,而且丑陋无比,人面虎身,一口
虎牙,还拖着一条豹子尾巴。
《
山海经·西次三经》
: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
”
《大荒西
经》曰:
“有神,
人面虎身,
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
由以上文字可知,西王母实为虎神,体现了先民的虎崇拜。虎崇拜实际上是一种生殖崇拜,虎
为女阴的隐喻。
《易·乾·文言》曰:
“云从龙,风从虎。
”顾炎武解释道:
“云从龙则曰乾为龙,风
从虎则为坤从虎。
”在我国古籍和传统造型艺术里,龙虎并称或龙虎同时出现,往往都是隐喻男女性
事的。
《周易参同契》云:
“龙阳数奇,虎阴数偶。
”又说:
“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
贪。
”显然,这些文字是对男女性行为的描述。龙与虎,既可理解为男人和女人,也可理解为男根与
女阴。
龙腾虎跃,龙争虎斗
,
西王母的传说常常与鸟有关。但值得注意的是,与西王母有关的鸟是“三青鸟”
。
《山海经·海
内北经》云: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三青鸟亦为三足
鸟或三足乌。
在先民的信仰里,鸟是太阳神的象征。古人的造型艺术,鸟常常同太阳画在一起,
,或为鸟负日
而飞,或为鸟站在太阳里面。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非衣帛画”
,画面左上角的太阳图案,里
面就有一支大黑鸟。古代文献,三足鸟又写作“
足峻
cun
”
,
《淮南子·精神训》云:
“日中有
cun
足
俊
乌”
。
足俊
与
月俊
音同义通,古时当为一字。
《说文》
:
“
月俊
,赤子阴也。
”
“赤子阴”是男子灵根
的古老说法。
《老子》第五十五章说:
“未知牝牡之合而
zui
月俊
作,精之至也。
”牝牡之合即男女的
生理结合。老子的这句话将鸟的象征意义揭示得明明白白。俗语:小鸟、小鸡、小鸡鸡。
与昆仑山对应的是泰山。
泰山常与古代帝王的封禅相联系。所谓封禅,实则是件简单的事,
“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
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问题是我国幅员辽阔,何处不可以祭天
地,为什么要到泰山去呢?《后汉书·祭祀志》曰:
“岱者,胎也;宗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之
交,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惟泰山乎!故为五岳之长耳。
”
“不崇朝而遍雨天
下”
,即是说不用祭拜男女性器,天地也可在此交感,其方式便是“触石,肤寸而合”
。这是很形象
的描写。因为天地交感,不像匹夫匹妇之所为,它们只是“肤寸而合”就够了。
泰山为生命之山,仅从一个“泰”
,亦可探其奥妙。泰山之泰即《易经》泰卦之泰,其卦象为
乾下坤上,卦辞为“小往大来,吉,亨。
”
《序卦》释泰:
“泰者,通也。
”乾坤之通,亦即男女之通。
北京故宫,前有乾清宫,后有坤宁宫,而二者中间还夹有一个泰和殿。强调天地之交、阴阳之合、
乾坤之合。
3
、帝王祖宗
帝王祖宗,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权威的称谓,探究它们的本来面目,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化很有帮
助。
①、
“帝”
是什么?
文化传播具有哪些特征
本文2023-11-01 08:40: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9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