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平胃丸、香砂六君丸与香砂养胃丸,有何异同,一次给你讲明白
香砂平胃丸、香砂六君丸与香砂养胃丸,这三种调脾胃的常用中成药有何异同,今天一次给你讲明白
我们中药配伍有些看似相似,但里面受剂量,组成的影响那它的作用侧重也就不一样了,那今天这3个中成药就是这样的,总结放在后面
三种“香砂”丸剂各自特色
香砂平胃丸
有理气化痰湿作用。用于痰湿气阻的胃脘胀痛,消化不好等症状,苔白腻
方解:其药物组成中,前四味是中医有名的经典方剂——平胃散(丸),是专门用来去脾胃之湿的。平胃丸加上木香和砂仁,就成了香砂平胃丸,有理气燥湿之功效。
香砂六君丸
有健脾理气化痰湿作用。用于脾虚湿气阻滞出现的胃口差,胃脘胀痛,消化不好,泛吐酸水,疲乏无力,大便不成形表现。舌淡苔白腻
木香、砂仁芳香、行气、醒脾,促进滋补药的吸收;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四味药,是中医里有名的方剂——四君子汤,是健脾补气的专方。加上陈皮和半夏,又叫六君子汤,制成丸剂。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香砂养胃丸
有理气化痰湿健脾的作用。用于湿气阻滞脾虚出现的胃口差,胃胀痛,消化不好或泛吐酸水。舌淡苔白厚腻表现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木香和胃止痛,砂仁醒脾开胃共为君药。豆蔻、藿香化湿行气,和中止呕。陈皮、厚朴理气和中,燥湿除积。香附疏肝理气止痛共为臣药。茯苓健脾利湿,枳实破气消积,半夏降逆止呕,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和胃之功。
相同点:
这三种中成药都含有“香砂”,就是木香和砂仁。木香理气调中止痛,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整体都具有祛湿和中、理气止痛的作用,用于消化不好、胃胀痛等常用的中成药。
不同点:
首先讲作用单一的香砂平胃丸,里面基本全是祛湿理气的药,没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偏重于祛湿理气。用于胃胀痛,消化不好的表现
香砂六君丸主要有健脾益气,祛湿理气的作用,有消化不好、胃口差、面色萎黄、疲乏无力、大便不成形,容易拉肚子的脾胃虚表现,又有嗳气呕吐酸水、胃胀等湿气气阻表现。
而香砂养胃丸的配方中则增多了祛湿理气,温中的作用,但健脾的药味比香砂六君丸要减少了些,适用于痰湿气阻脾虚引起的消化不好、胃胀或隐痛、吐酸水,胃口差等症状。这三种里面这个苔白腻程度最高
总结:
香砂平胃丸,基本只有祛湿理气的作用
香砂六君丸,不仅有祛湿理气,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
香砂养胃丸,有祛湿理气,健脾益气作用都有。祛湿理气大于香砂平胃丸和香砂六君丸,健脾益气作用小于香砂六君丸。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六君子丸的药典标准 41 品名 42 处方 43 制法 44 性状 45 鉴别 46 检查 47 含量测定 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74 测定法 48 功能与主治 49 用法与用量 410 规格 411 贮藏 412 版本 5 六君子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51 拼音名 52 标准编号 53 处方 54 制法 55 性状 56 检查 57 功能与主治 58 用法与用量 59 规格 510 贮藏 6 六君子丸药品说明书 61 药品名称 62 药品汉语拼音 63 剂型 64 性状 65 六君子丸的主要成份 66 六君子丸的功能主治 67 六君子丸的用法用量 68 六君子丸的禁忌 69 注意事项 610 六君子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611 备注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六君子丸 六君子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liù jūn zǐ wán
2 英文参考liujunzi pil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六君子丸的主要成分为党参、茯苓、白术(麸炒)、甘草(蜜炙)、半夏(制)、陈皮、生姜、大枣[1]。具有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六君子丸的药典标准。
4 六君子丸的药典标准 41 品名六君子丸
Liujunzi Wan
42 处方党参200g、麸炒白术200g、茯苓200g、姜半夏200g、陈皮100g、炙甘草100g
43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100g,大枣200g,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上述粉末用滤液泛丸,干燥,即得。
44 性状本品为浅**至棕褐色的水丸,味微苦。
45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3~8μm(茯苓)。草酸钙针晶成束,长20~144μm,存在于黏液细胞中或散在(姜半夏)。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炙甘草)。
(2)取本品7g,研细,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内径为15cm,柱高为15cm),依次用水100ml和10%乙醇50ml洗脱,收集10%乙醇洗脱液,备用;继续依次用30%乙醇和50%乙醇各50ml洗脱,收集50%乙醇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05g,加甲醇15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5分钟,在紫外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鉴别](2)项下的10%乙醇洗脱液,蒸干,残渣加10%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党参对照药材05g,加甲醇15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醇-水(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6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47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5nm。理论板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橙皮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研细,取约04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入甲醇40ml,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25kHz)30分钟,放冷,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7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陈皮以橙皮苷(C28H34O15)计,不得少于32mg。
48 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49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410 规格每袋重9g
411 贮藏密闭,防潮。
412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三增补本
5 六君子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51 拼音名Liujunzi Wan
52 标准编号WS3B171294
53 处方党参 200g 白术 (麸炒) 200g 茯苓 200g 半夏 (制) 200g 陈皮 100g 甘草 (蜜炙) 100g
54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 100g,大枣 200g煎汁, 泛丸,干燥,即得。
55 性状本品为黄白色的水丸;味微苦。
56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 页)。
57 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 胀便溏。
58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9g,一日2 次。
59 规格每包重 9g
510 贮藏密闭,防潮。
6 六君子丸药品说明书 61 药品名称六君子丸
62 药品汉语拼音Liujunzi Wan
63 剂型每包重9g。
64 性状六君子丸为黄白色的水丸;味微苦。
65 六君子丸的主要成份党参、白术(麸炒)、茯苓、半夏(制)、陈皮、甘草(蜜炙)等。
66 六君子丸的功能主治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 胀便溏
67 六君子丸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天2次。
68 六君子丸的禁忌孕妇忌服。
69 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不宜消化食物。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3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对六君子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六君子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7请将六君子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六君子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10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11 备注你要是说肠胃性感冒藿香正气丸最好,霍香正气丸能却外寒(简单点说就是身体怕冷了),能治感冒,大便稀(下利)、头重恶风、不思饮食、调理脾胃啦(不可以长期服用的)。附子理中丸是治脾胃平素虚弱,胃寒,不能吃凉的,喜热食,药性热,不是治外感感冒引起的肠胃不适的。香砂六君子丸是治疗脾胃不好不想吃饭,吃了就泛酸恶心的啦(不能治感冒外寒)。所以说霍香正气丸治疗肠胃性感冒最好。
香砂平胃丸、香砂六君丸与香砂养胃丸,有何异同,一次给你讲明白
本文2023-11-01 08:57: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9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