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宗教报刊的性质 传播内容 特点 影响 求,,,,,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近代宗教报刊的性质 传播内容 特点 影响 求,,,,,急,第1张

新闻传播牵引着社会的加速变化,如今,全世界每天有近4亿份报纸在传播。随着传播技术的创新和高度的商业化操作,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新闻传播的结构和效率,另一方面也需要努力探讨新闻传播如何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从新闻传播的演进历史来看,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清政府依旧实行专制统治的情况下,第一批基督教传教士来华办报,揭开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序幕。其中,1815年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它以“阐发基督都义为根本要务”,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则是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报刊,该报在1837年5月号上首次报道了马可波罗来华的历史事件。《万国公报》(其前身为《中国教会新报》)也是一份深具影响力的中文宗教性报刊。有研究者指出,后期到中国传教的欧美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等人之所以比其先行者利玛窦的影响更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为先进的传播工具——报刊。

中国近代史的框架体系曾经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构建的。即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三大高潮、十大事件。所谓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三大高潮,即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十大事件,即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这样框架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或者说只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史学界有人提出“一个主流、四个阶梯”的新体系说。所谓一个主流,即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主流,所谓四个阶梯,即近代社会经过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这四个阶梯而前进。这个新体系强调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历史研究的中心。这个框架下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经济史,它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以往研究者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近代史核心内容的忽视

20世纪80 年代以来,也有人主张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来解释经济领域中生产力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政治领域中的革命与改良,文化领域中的西学与中学之争。从而把近代社会发展的过程写出成“西化”与“反西化”的矛盾运动过程。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我们认为,要理清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确立近代史的合理框架,就要真正抓住中国近代历史的本质和内涵,这就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为此,“把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国;近代史的中心线索,这是个本质的提法。”“但是,单纯地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则又没有概括事物本质的全部。”“这个中心线索应该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汪敬虞2001)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性与半封建性。“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来自中国封建社会内部新生力量对旧的生产关系的突破,而是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的冲击,是出自中国原来的正常发展过程的中断,这是造成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补充:

一中国近代史概念: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二时间断限: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分期:1按历史发展划分为两大时期: ①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

②中国近代后期:(1919~1949年)

2、按中国革命性质划分为两个时期: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3、按政权更替划分:①晚清时期:1840~1912年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底

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4~1949

四中国近代史: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前期社会总体特征: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补充: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点:

(1)、列强通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输出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中国,阻碍了中国独立发展;

(2)、封建主义虽然受到打击,但封建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相勾结,残酷统治中国人民;

(3)、自然经济的基础遭破坏,但在经济生活中仍然占优势地位;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4)、由于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帝国主义的分而治之,使中国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两大社会矛盾并存(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始终是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6)、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落后;

2、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大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期(1840~1919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或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后期(1919~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分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世纪50、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六、百年巨变的启示:

1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它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

2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3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探索史,它告诉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才能取得成功,只有***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才能领导民主革命的胜利;

1、鸦片战争之后,官僚知识分子中的开明人士,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震撼下,认识到了西学的重要,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兴办实业、建立近代陆海军,但只学其皮毛,未学其根本。

2、以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想要走资本主义改良的道路,如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最终在顽固实力的绞杀下,胎死腹中了。

3、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但胜利果实却为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篡夺,革命仍然未获得成功。

4、通过北伐,国民党虽然确立了统治地位,但只是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国民党内部新军阀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加上日寇的侵略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中国事实上仍然四分五裂。

扩展资料:

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

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的利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方面有一致性。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一方面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反动势力的强大也是失败的原因。

参考资料:

-中国近代史

近代宗教报刊的性质 传播内容 特点 影响 求,,,,,急

新闻传播牵引着社会的加速变化,如今,全世界每天有近4亿份报纸在传播。随着传播技术的创新和高度的商业化操作,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新闻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