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历史上的名人遗迹/调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随州历史上的名人遗迹/调查,第1张

  随州历史   史前时期

  据考古发掘表明,在距今5000年至6000年前,已有一支远古人类在随州生息劳作。1957年6月,湖北省文管会文物调查组在距随州市区约5公里的山地采集到一件石英岩打制的石器。经专家鉴定,确认这件石器是旧石器。这是湖北乃至长江流域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遗物。

  随州境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文物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0余处,新石器时代文物近几年来3000件。其中,较著名的有淅河西花园遗址和三里岗冷皮垭遗址。

  淅河西花园遗址距随州城约20公里,遗址分上下二层。下层因潜入水面以下,未能大规模发掘,从出土少部分遗物来看,已证实其文化内涵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类似。上层为屈家岭文化层。在这一层中发掘房基5座,皆由红烧土块堆积而成,木骨泥墙,茅草盖顶。还发现大量稻谷壳、窖穴、成人墓葬、儿童瓮棺葬及当时人们使用的石刀、石铲、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和彩陶壶、杯、钵、豆、碗、罐、鼎、盆、锅、甑、空心陶器、玉珠等大量生活用具和工艺品。

  三里岗冷皮垭遗址距随州城西南约40公里。遗址中不仅出土了磨制石斧、石刀、石镰、石箭镞等石器,而且出土了夹砂陶、泥质灰陶及泥质磨光黑陶等陶器,尢其以彩绘蛋壳黑陶最为典型,还发现了大量含稻谷壳的红绕土块。经专家分析鉴定,其文化内涵包括屈家岭文化和中原地区龙山文化这两种文化遗存。

  大约5000年至6000年前,炎帝神农部落在随州一带繁衍生息。关于炎帝神农其人,据大量文献记载和当今学者考证,有“一人说”,即炎帝就是神农,神农就是炎帝;有“合二而一说”,即春秋早期时,炎帝、神农分见文献,春秋中期后,周人与楚蛮融合,南北方共尊的炎帝、神农合成炎帝神农氏。两种称号合二而一过程大致完成于秦汉之际。也有“代表说”,“文化英雄说“,即炎神农是新石器中晚期南方部落首领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创世的”文化英雄“。 

  随州历史悠久据《礼记》、《左传》等众多文献记载 : 随州上古为烈山氏 , 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 " 本起烈山五千年前 , 炎帝神农氏在此 " 创耕耘、殖五谷、尝百草 ", 开启史 前农耕文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 , 这里使封因为随。《左传》中有 "汉东之国随为大 " 之说。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 , 随州市都要举办隆重热烈的 " 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 ", 以纪念华夏始祖的生辰在这一天 , 世界各地的烈山宗亲会等海外华人组织 , 都要组团前来参加节庆替典活动。

  炎帝神农与随州厉山

  (一)神农生地

  据大量的文献记载分析,神农生于烈山。《国语•鲁语》说:“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也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礼记•祭法》的说法也基本相同:“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前文已充分论证烈山氏、列山氏、厉山氏实为一人,其子柱或农即神农。烈山,很可能就是神农之先辈也可说是第一代神农放火烧荒之地,或人以山名,或山以人名,总之神农起于烈山已无疑问。

   唐代萧德言所编《括地志》记载:“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昔神农生于厉乡,所谓列山氏也,春秋时为厉国。”唐代后期李吉甫编撰的《元和郡县志》记载:“随县,本汉旧县,属南阳郡。即随国城也,历代不改。……厉山,亦名烈山,在县北一百里。《礼记》曰: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故曰厉山氏。”北宋王存等主编的《元丰九域志》记载:“随州:神农庙,在厉乡村。”南宋罗泌《路史》记载:“神农井在赖山(即厉山),旧说汲一井则八井皆动,人不敢触。今惟一穴,大木旁荫,即其处立社。”清代章学诚主持编纂的《湖北通志•舆地志》记载:“厉乡,在州北,今名厉山店。……亦云赖乡,故赖国也。有神农社。”

  上述记载无一例外地表明,神农生于厉山,厉山位于今随州北。神农生于随州厉山一说代代相因,众口一词,足证不谬。

  (二)炎帝神农氏合一后的生地

  虽说炎帝神农氏合一的史实形成于远古,但合一的观念至秦汉之际方才形成。

   最早指出炎帝神农氏生地的学者,是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郑玄根据《国语•鲁语》中展禽和《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蔡墨关于烈山氏及其子柱的言论,参之以秦汉之际炎帝与神农合一的定说,在为《礼记•祭法》的类似记载作注时,将厉山氏或曰烈山氏同炎帝视为一人:“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有烈山氏”。既然郑玄以为烈山氏(神农氏)同炎帝为一人,其生地也自然在一处。时隔不久,三国时吴韦昭率先响应郑说。他在为《国语•鲁语》展禽的话作注时说:“烈山氏,炎帝之号也。起于烈山。《礼(记)•祭法》以烈山为厉山也。”由于先秦典籍只有神农氏(烈山氏)生地的记载,未见炎帝生地的记载,以致郑玄、韦昭将炎帝神农合一后的生地定在烈山。

   炎帝神农氏的遗迹,以长江支流的汉水中游最为多见,以随州的厉山最为集中。谷城县相传是因炎帝神农氏在那里尝五谷而得名的,神农架相传是因炎帝神农在那里尝百草而得名的。至于随州的厉山,则有神农洞、神农宅、神农井、神农社等遗迹。由此,说厉山是炎帝神农故里是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的。

  随州、隋文帝杨坚和隋朝

  随州的“随”最早出于西周“汉东之国随为大”,当时随国为一诸侯国,附庸在楚国之下,附近有陈国、蔡国、唐国等。自西周后,“随”这一古地名得以流传下来。

  《隋书》卷五十《庞晃传》云:“……时高祖出为随州刺史,路经襄阳,卫王令〔庞〕晃诣高祖。……”这里的“随州刺史”,就是现位于湖北北部、桐柏山脉以南的“随州市”。周武帝即位时,杨坚“迁左小宫伯。出随州刺史,进位大将军。后征还,遇皇妣寝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代称纯孝。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屡将害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其后袭爵隋国公。”这里的“袭爵”要特别说明一下,“爵”是北周封杨坚之父杨忠“随国公”的“爵”。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杨坚发迹就是在随州(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自秦后,各“王公”都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诸侯王国,杨坚的父亲杨忠的封地在随州,他儿子在随州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取得武功是占了“人和”的因素),他的封号也是以封地“随州”为名的,这就解释了杨坚为何建“隋朝”的原因(杨坚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

  李白与随州有关的诗作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

  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

  怡然青莲宫,永愿恣游眺。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节选)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并序(节选)

  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徵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於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後,更有一珠归。

  欧阳修与随州

  周郊彻楚炯,旧相拥新旌,

  路昔青山在,人今白首行。

  问农穿稻野,侯节见梅英,

  膘组人稀识,偏应邸吏惊。

  这是同治八年编修的《随州志·艺文上》中的一首诗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期散文革新运动***物欧阳修。

  欧阳修,祖籍庐陵(今江西永丰),其父欧阳观于景德四年任绵州(今四川绵阳)军事推官,这年6月21日,欧阳修在绵州出生。大中祥符三年,欧阳观病卒于泰州(今江苏泰州)军事判官任上,终年59岁。年方29岁的郑氏携年仅4岁的儿子欧阳修到随州投靠欧阳观的弟弟欧阳晔。欧阳晔在随州任推官(审判官)长达25年,他为人正直,尤以廉洁自恃。欧阳晔的为人给年幼的欧阳修产生了重要影响。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身江南名门望族,知书识理,她常用芦杆当笔,在地上写字以教其子,“荻画学书”的典故即出于此。

  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17岁的欧阳修在随州应试未中,两年后再试,又未取。22岁时,欧阳修随汉阳军胥偃到京师,次年赴国子监应试,获第一名,赴国学解试,又获第一。天圣四年,24岁的欧阳修自随州荐或礼部应试,再获第一。经过御试旋即进士入第,授将仕郎,充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欧阳修在随州生活了18年,可以说随州是欧阳修成名成家的摇篮,他在这里吸取了智慧的乳汁。从4岁到22岁,这是人生成长的最难忘的时间段。对于欧阳修来说,使其终身难忘的就是随州城南的李氏东园。李氏乐园是其好友李晓辅的花园。他在《李秀才东园记》中写道:……独城南李氏为著姓,家多藏书,训子孙以学,予为童子,与李氏诸儿戏其家,见李氏方治东园,往求美草,一一手植,周视封树,日日去来园间甚勤。李氏寿终,公佐嗣家,又构亭其间,益修先人之所为。 欧阳修22岁离开随州,20年后到随州探望其叔父欧阳晔,故有机会再次到李氏东园故地重游。老友相逢,感慨万千,回返京师洛阳时,他便写了这流传千古的《李氏东园记》,以表达对随州的眷恋之情。他深情地说:“随虽陋,非予乡,然予之长也,岂能忘情于随哉”

第一,谁是创造文字的古代人物

如果有的话,应该说黄帝时代最早的造字是仓颉

这是一句老话。

根据传说,仓颉成为了黄帝手下的一名官员。当时的官员都没有表现出威风,跟普通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指派他管理圈里的动物数量和屯里的食量。仓颉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全心全意地做事,很快就熟悉了他管理的动物和食物,而且他心里有丰富的知识,他很少出错。但是慢慢的,动物和食物的储存量在逐渐的增加和变化,我一个人的脑袋已经记不住了。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更不用说纸笔了。我该怎么办?仓颉很困惑。

仓颉试了一天一夜。首先,他在绳子上打了一个结,用各种颜色的绳子代表各种动物和食物,带绳子的结代表每个数字。但是时间久了就不行了。这种增加的数量使得在绳子上打结变得容易,但是当数量减少时,解开绳子上的结就很麻烦了。仓颉想在绳子上绕圈,在圈里挂各种各样的贝壳,而不是他负责的东西。增加一个壳,减少一个壳。这个方法很管用,用了好几年了。

当黄帝看到仓颉如此能干时,他被告知要管理越来越多的事情。每年祭祀的次数,狩猎的分布,部落人口的增减都被称为仓颉。仓颉又犯了一个错误,仅仅增加绳索和悬挂炮弹已经不够了。怎样才能不出错?

这一天,当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争论该走哪条路。一个老人坚持向东走,说有羚羊;一个老人想往北走,说可以追上前面不远处的鹿群;一个老人坚持要往西走,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错过机会了。当仓颉问时,原来他们都是通过观察地下野兽的脚印来辨认的。仓颉心里突然欢喜起来: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只野兽,为什么我不能用一个符号来代表我所管理的东西呢?他高兴地跑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代表事物。果然,我把事情管理的很清楚。

黄帝知道后,称赞它,并命令仓颉教各部落这种方法。渐渐的,这些符号的用法也普及了。就这样,形成了文字。

仓颉塑造人物,黄帝非常看重他。每个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的头脑有点发热,他的眼睛慢慢向上移动,一直移到头顶。没有人看不起他,他的话也是无心的。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没有让朝臣变坏的余地。仓颉如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黄帝召集身边年纪最大的老人商议。老人长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说明他已经一百二十多岁了。老人犹豫了一会儿,独自去了仓颉。

仓颉教所有部落的人阅读,老人静静地坐在最后,像其他人一样认真地听。仓颉讲完后,其他人都散了,但老人没有离开,坐在同一个地方。仓颉有点好奇,问他为什么不离开。

老人说:“仓颉,你说的话是众所周知的,但我总是盲目的,有些话还是很困惑。你会再教我吗?”

仓颉看着这么大的一个老人,非常尊敬他。他很高兴,催促他快点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驴’、‘骡’这几个字都是四条腿吧?奶牛也有四条腿。你创造的‘牛’字为什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

当仓颉听到这些时,他有点慌了:当他最初创造“鱼”这个词时,他把它写成“牛”,当他创造“牛”这个词时,他把它写成“鱼”。我自责自己的粗心,把教学搞得天翻地覆。

老人接着说:“你创造的‘重’字,意思是千里之外,你要把‘楚’字念得很远,但是你教人念‘重’字。另一方面,两座山的“出”字本该是分量的“重”字,你却教它是镇的“出”字。这些话我实在难以琢磨,只好问你了。”

此时此刻,仓颉感到羞愧,他知道自己因为骄傲而犯了一个大错。这些话被传授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全世界。它们是无法改变的。他连忙跪下痛哭以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真诚地说:“仓颉,你创造了人物,让我们老一辈的经历得以记录和传承。你做了一件大事,人们会世世代代记住你。你不能自大!”

从那以后,仓颉每次创造一个词,他总是反复推敲这个词的意思,他仍然可以征求人们的意见。他一点也不敢大意。大家都说好,然后决定,然后逐渐蔓延到每个部落。

第二,创造汉字的人是谁

汉字的创造者是仓颉。

仓颉,原名侯刚、桀,又是仓颉的启蒙老师和黄氏老师。据《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留下的汉字创造史家。看到鸟兽的脚印受到启发,进行了不同的收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汉字创作的圣人”。

根据《河图·玉版》和《禅通记》的记载,仓颉曾称帝,取名臧棣,是古代的一个部落首领。仓颉在位时,曾拜罗叔于罗叔水中。

仓颉也是道教中的汉字之神。据史书记载,两瞳四眼的仓颉,生而有德,观察星宿运动趋势和鸟兽足迹,开创了按其形象写作的先河,摆脱了当时纠结的历史,奠定了文明的基础,因此被誉为“文祖的仓颉”。

3谁创造了汉字

仓颉,原名侯刚,号桀,谥皇。白水县吴恙村人,110岁,轩辕黄帝左史。中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中国官制和姓氏的开拓者之一。传说他仰望天空,俯视万物,开创了鸟迹之书,震惊世界,被称为人类的始祖。黄帝觉得自己成就很大,就赐姓“苍”,意思是你是最后一个人,下一个人就是下一个人。由于仓颉在塑造人物时的德性情怀,玉皇大帝也给了世人一场粟雨,以慰圣行。仓颉死后,当地人在墓中修建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命名为“石关村”。

仓颉一直被视为“文字之祖”,象形文字的创造者,中华民族的英雄。

你知道外国人猜不到的神秘方形汉字是谁做的吗?白水县有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仓颉,白水人世世代代尊称仓颉为“苍生”。但是现在,仓颉和他的传奇并不广为人知。

白水民间有许多关于仓颉造字的动人传说。在古代,在无知开始之前,人们使用拴绳的方法来记录历史记录。当时,仓颉也姓侯,是黄帝的官员。由于记录历史事实的绳结形状奇特,很难确定年代和深度。有一次,错误地从这些绳结记载的史书中向黄帝提供史实,导致黄帝在与炎帝的边界谈判中失败。事件发生后,仓颉辞去了他的职位,周游世界,访问和记录历史记录。三年后,他回到家乡白水吴恙村,一个人住在一条深沟里,“看魁星的曲风,观察鸟兽蹄爪的痕迹”,整理各种材料,创作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叫汉字。

鲁迅曾经对仓颉塑造人物的历史事实作过精辟的论述,即人物不是一个人塑造的,而是大众智慧的结晶。然而,以仓颉为杰出代表的汉字创作者,最终结束了“打结笔记”的历史,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后世素有“文字鼻祖”之称,中国古代“四大创造之一”,实为当之无愧。

《史记》、《读书》、《荀子》、《吕氏春秋》等都记载了的著述和文字。所有这些都表明仓颉是一个真实的人。至少在文字的整理、创造和推广上,他们取得了很大的开拓性成就。所以,他不愧是“万代文人”和中华文明的象征。

一、仓颉寺概述

仓颉寺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庙楼”,形成了一定规模。所以有文字记载的寺庙历史已经有1800多年了,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根据民间传说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

仓颉寺历代碑多。虽然其中许多在战争中丢失了,但仍有18个通道保存并展示在大厅前。年代从东汉开始,经过魏、吴、胡、十六国,唐、宋、元、明、清到民国。早期的有东汉五年的仓颉寺碑、五胡十六国的光武将军碑、唐代的碑、宋代的碑等。近代有于右任先生、陶志岳将军、朱庆兰将军题写的匾额对联。

仓颉寺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寺庙现状

仓颉寺占地17亩,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寺庙南北长140多米,东西宽48米。庙的东侧是石关乡到孙家山的公路,西侧是一条宽10米、深2米左右的沟壑。

如今的仓颉寺,城墙高,格局完整。仓颉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东西影剧院、前堂、报堂、中堂、卧堂、钟鼓楼、东西厢房。建于元代的寝殿,以蒿木为主要檩条,长16米,厚55厘米,直径均匀笔直,世界罕见。寺庙里的仓颉雕像,最初是用粘土轮胎和粉末制成的,有“雕塑史上的杰作”的美誉,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摧毁了。1991年,人们聚集资金进行重建。紧靠后堂的是仓颉墓和陵园。仓颉墓,圆锥形,四周是六角形的砖墙。环顾墓顶,不远处的黄帝陵让人肃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墓园墙北端民国时期修建的一排窑洞有十多个洞。寺内现存建筑多为元明清时期,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

仓颉寺的三门,是寺内唯一的叠置建筑,下层有四个洞窟,外面有三扇敞开的门;上层为门楼,南北两侧用雕花木檐屏通风采光。三门附近建有两个剧院,这是中国众多寺庙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寺院古树参天,郁郁葱葱,欣欣向荣。仓颉寺有古柏48棵,都有几千年的树龄。仓颉寺古柏是中国三大古柏群之一。这里的古柏在年代上比山东曲阜孔庙、黄帝陵的古柏寿命长,居全国古柏三大群之首。48朱库珀有美丽的名字和动人的传说。以仓颉最古老的手栽柏树“魁星殿苑”为首,从寺门口的“京泽柏”,到西北角围墙外的“无柏”,再到鹊柏、白宝槐、青龙柏、白虎柏、猴头柏、射神柏、冯明柏、孔雀傲、二龙山戏珠、甘芝梅、莲花灯等。

4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单词的人是谁?

汉字有三千年的历史,从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一批文字材料——商代甲骨文算起。

由于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我们可以推断汉字一定发生在3000年前。汉字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从甲骨文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隶书来看,以下是另一个阶段。前者属于古代汉字范畴,后者属于现代汉字范畴。

一般来说,从隶书到今天,现代汉字的使用形式没有太大变化。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来看,汉字是语素字。

从汉字的结构来看,汉字是由表意和表音的偏旁部首以及非表意也非表音的标记组成的书写系统。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一位名叫苍介的圣人。《汉书·淮南子》记载,仓颉作文时,是“雨小米,鬼夜啼”。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也就是说,写作的时候,粮食从天上掉下来,下雨了,晚上鬼神痛哭。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这样一个“让诸神哭泣”的壮举。

这个传说是由主管黄帝历史的仓颉创造的,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文字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所有文明的元素中,文字的出现是最重要的标志。

所以中国古代发明文字的时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传说黄帝的历史学家仓颉发明了汉字。

虽然史实不能细究,但反映出汉字历史悠久。中国古籍中有记载,如打结笔记、扎木写字等。,常用于早期笔记。可惜这些物质不能长期保存,所以当时的笔记不详。

但在安阳小屯发现甲骨文15万字,甲骨文和牛贾骨保存完好,总字数达3500字。就甲骨文的结构而言,除了象形文字之外,先进的造字方法,如形声字、会意、借用等,也得到广泛应用。

可见3000多年前的商代文字已经达到了相当完整的水平,所以在此之前一定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考古发现证明,中国祖先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在龟甲上画了符号。

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中,陶器上描绘的符号有几十个,有些和甲骨文上看到的文字相似,所以有人认为是早期文字。至于龙山文化早期陶罐上发现的竹书,肯定是有文字记载的,充分说明汉字至少有四千年的历史。

汉字的出现不仅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结果,所以仓颉很可能是总结和整理汉字并为汉字的形成做出贡献的代表人物。

5除了仓颉,古代还有哪些人物收集并创造了汉字

1根据嬴政造字的传说,秦始皇的“秦”字不是这样写的,而是写成“辽”。

嬴政先后消灭了齐、楚、燕、韩、赵、魏,统一了中国。他很开心。他认为没有人比他自己做出了更多的贡献。他怎么能让两个国王平分权力呢?嬴政认为老是两个国王并排坐在一张木椅上。

于是,他决定重新确立国家的称号,动用了很多脑筋,用一个更有意义的称号来代替国家。他问大臣:“自世界诞生以来,谁的贡献最大?”我以为大臣们会说:“你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然后讨论什么标题更有意义。大臣们并没有按照他的思路回答,而是异口同声地说:“自古以来,谁的功劳都记载在《春秋》里”,但嬴政听了,笑着说:“我是千古帝王,所以我要把‘春秋’二字对半,代之以‘秦’二字。嬴政自称秦始皇。

一个新词“秦”取代了原来的“古”。2隋文帝创造了隋文帝这个词。在篡夺北周皇位之前,被隋国公封侯。所以他在建立新王朝的时候,准备以隋为国号,按惯例。他觉得隋末尾有“隋”字,意思是逃避,倒霉,不稳定。

全家福的来历、作法

全家福 据传在公元前200多年,秦始皇听信了丞相李斯的谗言,大举焚书坑儒。

数不清的史书被焚毁,数以百计的儒生被活埋。有几个儒生在被活埋时侥幸没有死去,他们在晚间苏醒过来,偷偷地从坑中爬出,藏在山林中。

其中有个叫方财的儒生逃出后,在山林中躲了数日,实在饿得没有办法,便在夜晚悄悄地回到家中,妻儿见了悲喜交加。 为了活命,方财不得不含泪再次告别妻儿,流落他乡。

数年之后秦始皇去世,秦二世登基,方财高高兴兴地返回家园。谁知两年前家乡发了一场罕见的洪水,妻子、儿女不知流落何方。

方财悲愤交加,感到自己一个人活在世上没有意思,还不如死了的好,于是,跳进了滚滚的河水中。 恰巧这时有位渔人路过此处,救起了他。

渔夫对他说,“前年发大水时,我救起了一名少年,也姓方,我见他老实诚恳,便收他做了我的女婿”。渔人将方财领到自己家,方财见了渔夫的女婿,一下子就认出他正是到处寻找的亲生儿子,父子俩抱头痛哭了一场。

在渔夫的全力帮助下,方财又找到了流落街头的妻子和女儿。 为了庆贺他们一家死里逃生,幸福团圆,渔夫特地请来了一位远近闻名的厨师,为方家制作丰盛家宴。

厨师煞费苦心地为他们做了一道菜,名曰“全家福”,乡亲们吃后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传入了宫廷,成为宫廷名菜。“全家福”寓意合家团聚、美满幸福、吉祥如意。

原料: 水法海参50克,水发鱿鱼50克,虾仁50克,香菇50克,猪肉馅50克,将油15克,料酒10克,姜10克,白糖4克,味精2克,盐、葱、水淀粉、高汤、油、香油各适量。 制法: (1)海参净膛,切抹刀片。

鱿鱼两面剞麦穗刀。虾仁上浆挂糊。

猪肉馅加入淀粉、盐、味精搅拌均匀后,炸成小丸子。 (2)海参、鱿鱼用开水焯透。

虾仁用温油滑散捞出控油。 (3)锅留底油放葱、姜煸炒出香味,放料酒、酱油、白糖、盐、味精、汤,下入海参、鱿鱼、丸子、虾仁翻炒,投入香菇颠炒,水淀粉勾芡,淋香油即可。

装盘时亦可将各种原料分别码放。 特点: 多料多味,是喜庆宴席的一道大菜。

=============== =============== ============== 制作原料:水发鱼肚100克,水发海参100克,鲍鱼60克,鱼皮50克,对虾100克,鸭腰3对,干贝25克,鱼圆60克,鸡圆60克,水发香菇10克,冬笋15克,水发羊肚菌100克,油菜心20克,火腿25克,猪油75克,鸡油25克,绍酒10克,酱油10克,白糖5克,味精3克,淀粉5克,鸡汤500克,姜、葱各5克。 制作方法:将海参、鱼肚、鲍鱼、鱼皮洗净,片成片,香菇洗净片成两瓣,羊肚菌洗净,与香菇放在一起,上屉蒸烂后取出,鸭腰洗净煮熟去皮片成两瓣,火腿切一字片。

油菜心洗净,切3厘米长条,将猪油放入勺内烧开,将油菜心放入油中浸熟。冬笋切成一字片。

对虾去壳后片成厚片,用少许蛋清和淀粉拌好,用温油滑热。提前备好鸡圆、鱼圆。

将炒勺放在火上,加50克猪油,放入葱花、姜末略炸一下再加入鸡汤,随后下入全部主料,加入料酒、盐、糖,烧得入味后,再加入酱油,然后进行勾芡。再加入少量猪油,并淋入鸡油,即成。

特点:用料齐全,相配得当,色泽艳丽,清香味美。 。

关于这张图的资料

://photo9bababian/upload6/20071215/D628CA17E113575D77BD706BD4AE66D7jpg

此画名为《与但丁讨论神曲》的巨幅油画,长约6米,宽约26米,画面囊括了100位中外知名人物,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娱乐、体育等多个方面,由画家戴都都、李铁子、张安君耗时10个月共同创作完成。(据说在画面的右上角俯视着这些中外名人的三个现代人,就是油画的三个作者) 作品的创作源泉来自于中世纪诗人但丁的《神曲》。但丁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诗人但丁通过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作为中世纪文学的产物,《神曲》具有很强的神学和宗教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神曲描写的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故事。从中可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追求自由、宽容的思想曙光。 作品的主要创作者之一、辽宁画院副院长戴都都介绍说,用艺术的手法去讴歌历史、讴歌人类文明,是他和沈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张安君、职业油画家李铁子的一个共同心愿,而在看了但丁的《神曲》之后,他们被但丁那种浪漫的意境所触动。《神曲》共分3部分,每部分33首歌,加上序曲,共100首歌。他们从书店里买来了很多关于世界百位名人的书籍,再加上自己的主观倾向,选出了画中的100位名人。画面中每个人物与但丁的对话意喻为一首诗歌,以此向人文主义先驱但丁致敬。

**《全家福》的简介

陈永昌 郑文雅 。正男 石天 。

外公 甄妮 黄锦燊 影片内容介绍: 全家福亲情、爱情、混为一团。搞笑爆笑,一波接一波。

永昌(许冠杰饰)与正男(郑文雅饰)因性格不合而分居,留下一对儿女:美斯与汤美(小彬彬饰),交与外公(石天饰)照顾。转眼间两人另结新欢。

外公不欲小孩儿落入继父或继母手中,设计令昌、男和好,却弄巧成拙,小孩儿失望之余,离家出走……。

中国足球历史人物列表

主教练:朱广沪 教练员:李树斌、国作金、徐 韬 管 理:曾 民、郭 锐 医 生:尹煜华、王东振、肖 斌 科 研:李飞宇 运 动 员: 大连实德:季铭义、邹 捷、赵旭日、冯潇霆、孙寿博 辽 宁:肇俊哲、王 亮、张永海、藏海利 深圳健力宝:李玮峰、李雷雷、李 毅 上海申花:谢 晖、孙 祥、郜 林 天津泰达:曹 阳、蒿俊闵、吴伟安 山东鲁能:郑 智、崔 鹏 上海永大:李 彦 湖北武汉:郑 斌 北京国安:陶 伟 四川冠城:张耀坤 青岛中能:李 帅 长春亚泰:王 栋 沈阳金德:陈 涛 (12月20日)中国国家足球队出访西班牙名单 国管部 主教练:朱广沪 教练员:李树斌、国作金、徐 弢 管 理:曾 民、郭 锐 医 生:尹煜华、王东振、肖 斌 运动员: 上海申花:孙 祥、孙 吉、王 珂、郜 林、毛剑卿 大连实德:季铭义、赵旭日、权 磊 天津泰达:曹 阳、蒿俊闵、刘 巍 深圳健力宝:李玮锋、李雷雷、李 毅 北京国安:张 帅、杨 智 山东鲁能:崔 鹏、韩 鹏、郑 智 四川冠城:谭望嵩 青岛中能:李 帅 长春亚泰:王 栋、杜震宇 辽 宁:肇俊哲 上海永大:李 彦 沈阳金德:陈 涛 广州日之泉:卢 琳 历届中国男足国家队队员名单 1936 1948 1952 1955 1957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6 1972 1973 1974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2 1993 1994 1996 1997 1998 1999 2001 2003 中国国家队全家福 十强赛赛前上场十一名队员合影(中国-乌兹别克) 2001年10月十强赛期间中国队全体队员合影 1988年中国队合影 中国男子国家队历史战绩(1997-2001) 比赛 时间 地点 对手 比分 登喜路杯 19970221 吉隆坡 新加坡 3;1 登喜路杯 19970223 吉隆坡 芬兰 2:1 登喜路杯 19970225 吉隆坡 马来西亚 2:0 登喜路杯 19970228 吉隆坡 津巴布韦 3:1 登喜路杯 19970302 吉隆坡 波斯尼亚 3:0 国际友谊赛 19970420 北京 缅甸 5:0 中韩对抗赛 19970423 北京 韩国 0:2 国际友谊赛 19970427 北京 伊朗 0:0 世界杯预选赛第1轮 19970504 阿什哈巴德 土库曼斯坦 4:1 世界杯预选赛第1轮 19970511 杜尚别 塔吉克斯坦 1:0 世界杯预选赛第1轮 19970525 胡志明市 越南 3:1 世界杯预选赛第1轮 19970601 北京 土库曼斯坦 1;0 世界杯预选赛第1轮 19970608 北京 塔吉克斯坦 0:0 世界杯预选赛第1轮 19970622 北京 越南 4:0 国际友谊赛 19970830 汉城 韩国 0:0 国际友谊赛 19970902 大连 哈萨克斯坦 3:0 世界杯预选赛第2轮 19970913 大连 伊朗 2:4 世界杯预选赛第2轮 19970926 多哈 卡塔尔 1:1 世界杯预选赛第2轮 19971003 大连 沙特 1:0 世界杯预选赛第2轮 19971010 科威特 科威特 2:1 世界杯预选赛第2轮 19971017 德黑兰 伊朗 1:4 世界杯预选赛第2轮 19971031 大连 卡塔尔 2:3 世界杯预选赛第2轮 19971107 利雅德 沙特 1:1 世界杯预选赛第2轮 19971112 大连 科威特 1;1 王朝杯 19980301 横滨 香港 1:0 王朝杯 19980304 横滨 韩国 1:1 王朝杯 19980308 东京 日本 2:0 国际友谊赛 19980604 上海 韩国 1:1 国际友谊赛 19980627 曼谷 泰国 3:0 国际友谊赛 19980701 吉隆坡 马来西亚 1:1 国际友谊赛 19980708 上海 乌兹别克斯坦 3:1 Asian Games 19981130-1219 泰国 黎巴嫩 4:1 Asian Games 19981130-1219 泰国 柬埔寨 4:1 Asian Games 19981130-1219 泰国 塔吉克斯坦 3:1 Asian Games 19981130-1219 泰国 阿曼 6:1 Asian Games 19981130-1219 泰国 伊朗 1:2 Asian Games 19981130-1219 泰国 土库曼斯坦 3:0 Asian Games 19981130-1219 泰国 伊朗 0:1 Asian Games 19981130-1219 泰国 泰国 3:0 四国邀请赛 2000114 广州 新西兰 1:0 四国邀请赛 2000116 广州 乌垃圭 1:0 2000亚洲杯预选赛 2000123 河内 菲律宾 8:0 2000亚洲杯预选赛 2000126 河内 关岛 19:0 2000亚洲杯预选赛 2000119 河内 越南 2:0 国际友谊赛 2000316 神户 日本 0:0 中南对抗赛 2000328 贝尔格莱德 南斯拉夫 0:2 中南对抗赛 2000525 北京 南斯拉夫 0:1 中韩对抗赛 2000728 北京 韩国 0:1 四国邀请赛 2000901 上海 泰国 3:1 四国邀请赛 2000903 上海 伊拉克 2:1 2000亚洲杯小组赛 20001013 的黎波里 韩国 2:2 2000亚洲杯小组赛 20001016 的黎波里 印尼 4:0 2000亚洲杯小组赛 20001019 的黎波里 科威特 3:1 2000亚洲杯1/4决赛 20001024 赛哒 卡塔尔 3:1 2000亚洲杯半决赛 20001027 贝鲁特 日本 2:3 2000亚洲杯决赛3、4名 20001029 贝鲁特 韩国 0:1 国际友谊赛 20010110 罗马 拉齐奥俱乐部 3:6 伊朗四国邀请赛 20010117 德黑兰 埃及 2;3 伊朗四国邀请赛 20010119 德黑兰 伊朗 0:4 中美足球对抗赛 20010127 美国加州奥克兰 美国 1:2 2001泰王杯 20010210 曼谷 卡塔尔 1;1 2001泰王杯 20010212 曼谷 瑞典 2:2 2001泰王杯 20010214 曼谷 泰国 5;1 2001泰王杯 20010217 曼谷 瑞典 0:3 中美对抗赛 20010221 中国玉溪 美国银河 1:3 2002世界杯外围赛 20010422 中国西安 马尔代夫 10:1 2002世界杯外围赛 20010428 马尔代夫马累 马尔代夫 1:0 2002世界杯外围赛 20010506 柬埔寨金边 柬埔寨 4:0 2002世界杯外围赛 20010513 中国。

人物历史传记书

《雨果传》作 者:(法)安德烈·莫洛亚成书时间:1954年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19世纪最杰出的大作家及政治活动家。

他以《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文学名著蜚声世界文坛,然而他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文学界。在法国19世纪的几次大革命中,他都是倍受人民爱戴的领导者。

1885年,雨果逝世后,法国 为他举行国葬,有200万人自发参加葬礼,人们都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当时的盛况。在法国历史上,既得到官方最隆重的纪念,又得到平民最沉痛的悼念,雨果是作家中唯一的一个。

直至当代,雨果仍是人们所共同敬仰的人物。1952年,在雨果诞辰15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他为该年全世界纪念的四大名人之一。

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定该年为“雨果年”。雨果的声誉几乎遍及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维克多·雨果活了83年,差不多经历了整个19世纪。他的一生极富浪漫色彩和战斗气息。

法国当代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写的《雨果传》,为我们勾勒出了这位名人的全貌。它不但详细地介绍了雨果在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而且还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他的家庭生活和感情纠葛,以及他从保王派向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和共和派转变的政治历程。

读者仿佛置身于19世纪法国的风云变幻之中,与雨果一道出入各阶层社会,由此体味到雨果激烈的内心情感,并对他本人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本书作者安德烈·莫洛亚是法国当代负有盛名的传记作家。

他把小说和史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了一系列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的传记,如《雪莱传》、《夏多布里昂传》、《巴尔扎克传》等等。而《雨果传》是他自认为最难写的却又是最成功的一部传记。

在当代多如牛毛的雨果传记中,莫洛亚的作品一枝独秀,最为引人注目。这部传记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它刚刚问世不久、就赢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法兰西学院院士昂里奥读完这部《雨果传》,大为感叹:“感谢莫洛亚,我8天以来一直沉浸在雨果之中,就好象是沉浸在大海之中。”对于雨果的研究者来讲,书本如此翔实的背景材料实不可多得;即便是一般读者,也会被它强烈的情节性所吸引。

所以说,这部《雨果传》堪称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内容梗概公元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来到了人世。

父亲莱奥波德·雨果是法国大革命当中的一个军官,母亲索菲·特雷布谢是个船长的女儿。雨果刚生下来时非常孱弱,头大身小,哭声微弱,助产士都以为他活不了。

可是由于索菲的固执,小维克多·雨果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父母都特别爱护和照顾他。

雨果的父亲由于常年在外征战,不免沾花惹草;而母亲索菲在巴黎时,又同自己年轻时的密友拉奥里产生了不一般的友情。他们夫妻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

终于在1814年,两个人的感情完全破裂了。索菲提出分居,而莱奥波德干脆要离婚。

他利用父权,把孩子们带出家门,并以加强管教为名,把他们送进了科尔迪耶和德科特寄宿学校。还嘱咐监护人绝对禁止孩子们与母亲见面。

维克多和哥哥们住进了阴森冰冷的学校。但他早先被母亲培养起来的对诗歌的浓厚兴趣并没有减弱,相反却变得更加强烈。

他利用学习之余写了大量相当有水平的诗作。1817年元旦,15岁的维克多参加了法兰西学院举行的诗歌竞赛,竟取得了第9名。

这位神童开始在诗坛初崭头角,他写的诗连续3次得奖,并因此被聘为巴黎大学图卢兹学院的年轻院士。连当时颇富盛名的大诗人夏多布里昂都对维克多刮目相看了。

就在母亲患肺炎养病期间,维克多开始了对阿黛尔**的初恋。阿黛尔是雨果家的朋友富谢夫妇的干金,很早就指腹为婚,许给了维克多。

维克多从半囚禁性质的寄宿学校毕业后。又见到了思念已久的心上人。

两个人偷偷幽会,并且私订了终身。这件事终于被维克多的母亲知道了,她表示坚决的反对,因为她认为维克多的前程远大,不应该这么早就受到家庭的羁绊。

1821年6月,维克多的生性坚强的母亲离开了人世。母亲的死使维克多伤心万分,但他并未因此就放弃对阿黛尔的追求。

在最终征得富谢先生及父亲的同意之后,维克多于1822年10月与阿黛尔正式结为了夫妇。不过,新婚燕尔的雨果在文学创作上丝毫没有松懈,他先后写出诗集《颂诗及其他》和小说《冰岛魔王》。

国王路易十八对雨果非常赏识,决定给他每年2000法郎的薪金,这样,雨果就不用为生计问题发愁了。雨果成了浪漫派沙龙的常客,他经常在沙龙里给朋友朗诵自己的作品。

1827年,雨果创作了正剧《克伦威尔》,写的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领袖克伦威尔的事迹。为了表明自己的浪漫主义主张,雨果又写了一篇很长的序文。

《克伦威尔序》成了浪漫主义者的纲领和旗帜,它引发了当时法国浪漫派与古典派的大论战。不久,雨果著名的诗剧《艾那尼》在法兰西剧院公演。

这部作品招致了古典派的谩骂和攻击,但浪漫派全力维护它,两派在诗剧演出开始时竟然大打出手。但令人惊奇的是,戏越演到后面嘈杂声越小,因为大家都被感伤的剧情深深震撼了,《艾那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连演四五十场依然场场爆满。

重温郑州历史

3600年前,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郑州曾为夏、商都城之一,为管、郑、韩等藩国的首府,为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 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为“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部分学者认为轩辕之丘指现在郑州下辖新郑市(该观点未得到国家权威机构和中国民间学者的普遍认可)。部分学者认为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市)。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为当时周帝国的二级行政单位),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区。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今开封市),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今开封市)。金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

本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23年,郑州爆发了“二七大 ”。这次大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伟大力量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大 ,在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建有“二七”纪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广场和“二七“纪念塔。这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辉象征。因此,郑州就以“‘二七’城”著称。现在市中心已经形成‘二七商圈’,是郑州市内商业活动最发达的地区。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 接管郑州,设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 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

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嵩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脚下,威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等。在郑州周围,还有星罗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遗址,著名历史人物列子、子产、杜甫、白居易、高拱等出生在郑州。

传说六七千年前,人类还群集在那深山密林的石洞里,过着捕猎采果的生活。山上的猎物和野果日益满足不了他们的生活需要,他们便逐渐地走出了山地。崤山山脉韶山峰下,有一片沃野,南临黄河,北临韶山,草木丛中野果累累,鸟儿在空中飞高飞低,走兽在林里窜来窜去,真是一片富饶美丽的好地方。从山上下来的人,有个叫陶的族长,带领族人来到了这块地方。起初,大自然的丰富物资,足以让他们过着捕猎摘果的美好生活。后来人越来越多了,大自然的资源维持不了生活,他们于是披荆斩棘以开垦田地耕种,并且开始了猎物捉鸟养畜放牧的新生活。有一年秋天,秋风瑟瑟,大雨连绵不断地下。那风像猛兽一样不断地撕去他们赖以生存、用树枝搭起的篷子,薅掉辛勤耕种的庄稼,卷走日夜相伴的牛羊。雨后,大地被洪水冲出道道沟壑,人们只好在这沟壑上覆盖厚厚的树枝茅草,住在下面用来避风驱寒。一天,陶在巡视族人们的生活时,发现这些居住在沟壑茅草棚下的人,冬天雪透,夏日雨浸,不少因潮湿而得病。他想:要是在干燥的地方挖洞开穴,再用茅草盖顶,那一定会更好些。于是在陶的带领下,大家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漫长的辛勤劳动,使他们发明了不少劳动工具,陶把这些经验积累起来,磨出了各种各样的石器:石斧、石锥、石凿、石碗等。同时,漫长的生活需要他们将猎物的骨头磨制出骨针、骨锥、骨筷等,用树皮、兽皮、毛草拧成了各种长短粗细不等的绳子。锥和绳子的出现使人们披上了蓑衣,穿上了兽皮。长期没有发生过战争,社会经济不断得到发展。各族人之间和平相处,平等相待。从而出现了劳动工具、驯服饲养的家畜、猎物和粮食的交流和交换生活需要储存粮食、干肉和果品,于是他们用土和泥制成各种各样储物器,在太阳下晒干使用,这种泥器成为他们当时较为广泛使用的生活用品之一。一天黄昏,灾祸突然降临,刹那间,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原来还没来得及熄灭的烤肉火堆被风吹散开来,燃着了杂草、树木、庄稼和茅棚,一会儿成了一片火海。大火之后,树上的果子没了,只留下枯干残枝;田野的庄稼没了,只留下片片灰烬。不幸的遭遇中,陶却发现了一个奇迹:那晒制的用泥做的储器,比原来坚硬得多,敲起来清脆悦耳,尤其是放在穴里的更好。于是,他就带领族人掘洞建窑试烧这种坚硬的储物器。陶带领族人亲自试烧。他把晒干的各种泥制品放进掘好的窑洞里,用木材架起来烧。一天又一天,一窑又一窑,但不是烧焦,就是烧流,或是半生半熟。整整3年这位老人都是在火海里折腾,发须被烤焦了许多卷儿,透红的脸庞让火炙了许多黑硬的斑。一天,大家都去睡了,陶坐在那里用干材不住地添火,他在朦朦胧胧中觉得自己走进了熊熊的烈火中,双肋长出了翅膀,飘飘忽忽地飞向蓝天,在黄河上空翱翔。天亮之后,人们来到火窑旁边,火熄了,那位老人却不见了,唯独剩下的,是他常拄的那根奇异的木制拐杖。陶离开人类而去了,大家按照老人生前的嘱托,继续忙碌着。到了中午,雨瓢泼似地下,满地都是水,灌满了个个试烧的窑。第二天,大家用土封了窑口。七天七夜过去了,水全部渗完,窑里没那么热腾了,大家挖开一看,满窑是坚硬结实、完好无缺、青透夺目的各种各样储物器。于是,成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黄河两岸。陶死后,大家推举他的儿子缶为首领。为了怀念陶的功绩,大家把这种储物器叫陶器。他们还为老人铸了陶像,因为老人爱吃鸡,同时煅烧了两只鸡摆在陶像前,让后人供奉。缶把这项工艺技术发扬光大,不仅制造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储放器,而且还制造了伴歌伴舞的敲打乐器。从此这项工艺陶器成了华夏人的生活必需品。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仰韶村。

仰韶文化的发现

1916年6月当安特生教授在山西勘探铜矿资源的时候,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一批古新生代的生物化石,这一发现结合当时矿藏资源勘探工作难以为继的状况,安特生教授以及当时地理测绘研究所所长丁文江先生随即调整了工作重心,转而进行对古新生代化石的大规模收集整理工作,同时这一工作也得到了当时民国农商部以及瑞典皇家的支持,于是,安特生先生的考古生涯自此也拉开了帷幕。

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陕西渭河流域、山西西南和河南西部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已发掘出近百处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较同一的文化特征。

手工艺、陶艺

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栗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较好地掌握了选用陶土、造型、装饰等工序。多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用慢轮修整口沿,在器表装饰各种精美的纹饰。陶器种类有钵、盆、碗、细颈壶、小口尖底瓶、罐与粗陶瓮等。其彩陶器造型优美,表面用红彩或黑彩画出绚丽多彩的几何形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不少出土的彩陶器为艺术珍品,如水鸟啄鱼纹船形壶、人面纹彩陶盆、鱼蛙纹彩陶盆、鹳衔鱼纹彩陶缸等。陶塑艺术品也很精彩,有附饰在陶器上的各种动物塑像,如隼形饰、羊头器钮、鸟形盖把、人面头像、壁虎及鹰等,皆栩栩如生。在半坡等地的彩陶钵口沿黑宽带纹上,还发现有50多种刻划符号,可能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在濮阳西水坡又发现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

建筑和文化

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布局,周围有一条围沟,村落外有墓地和窑场。村落内的房屋主要有圆形或方形两种,早期的房屋以圆形单间为多,后期以方形多间为多。房屋的墙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里面的,也有用木头做骨架的。墙的外部多被裹草后点燃烧过,来加强其坚固度和耐水性。选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阶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这里土地肥美,有利于农业、畜牧,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

聚落建筑的布局整齐有序。半坡聚落保存较完整,居住区在中心,外围绕一周大壕沟,沟外北部为墓葬区,东边设窑场。共揭露出40多座房屋遗迹,有一座大房子为公共活动的场所,其他几十座中小型房子面向大房子,形成半月形布局。仰韶文化居民死后按一定的葬俗埋葬,多长方形土坑墓,墓中有陶器等随葬品,小孩实行瓮棺葬。盛行单人仰身的直肢葬,但合葬墓占一定比例。合葬的人数不等,多的达80人。葬制中实行女性厚葬和母子合葬,反映了以女性为中心的特点。聚落房子朝向中心广场的统一布局,则表明当时维系氏族团结的血缘纽带根深蒂固。这些与母系氏族社会组织的特征是相吻合的。

甘肃仰韶文化特征

仰韶中期的发掘相对早、晚期显得单薄一些,但仍可初步确立甘肃仰韶中期的界定标准,提供了一定的研究空间。它的主要文化特征归纳如下:

(1)遗址大多位于山谷中的河边台地,陇东黄土塬的塬边及沟壑也被先民选作居住地,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生存能力比早期有所提高,海拔较高的甘南临潭发现的此类遗存就是明证。已经发掘的三个重要遗址都是在早期遗存的原址之上扩展而成,调查发现的中期遗址往往含有早期遗存,显示出早、中期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聚落布局因资料所限不甚清晰,但大地湾遗址表明,聚落内已存在多个处于相等地位的中心,社会组织呈现出多级分化的趋势;

(2)房屋仍为半地穴式建筑,大地湾遗址中的房屋均为方形或长方形,师赵村发现一座圆形房屋遗址。大多在穴壁立柱,这说明穴坑之上已增设立面墙体,室内空间增大,采光也好,比早期房址进步。少数房址采用“料姜石”作未加工的居住面,以此提高防潮性能。灶坑以圆形桶状为主,出现双联灶,即前后两个灶坑相通,表示人口及炊事活动的增加。房址可分为大、中、小型。大型房址面积近70平方米,出土众多陶、石、骨器,并有精美彩陶,表明房址主人应是氏族首领。中型房址面积在25平方米—50平方米之间,可能是大家族长和未成年子女的居室。小型房址面积大多在15平方米—20平方米之间,当属一般社会成员的居室;

(3)陶窑均为横穴窑,大地湾、师赵村均有发现。一般分为火塘和窑室两部分,火塘是添柴生火之处,呈圆形或长方形,有火道通人窑室。窑室均呈圆形,周边设环形火道,受热较匀。火塘一般低于窑室,由下往上火势自然加强,烧陶技术比早期有显著提高;

(4)本期墓葬资料甚少,按常理推测应有集中的公共墓地,但至今未见踪迹。不仅甘肃未见,其他省区也未发现。这一奇特现象或许表明了中期的先民们选择了尚不可知的埋葬习俗。我省仅在大地湾发现3座零星墓葬,均为成人单身葬,其中1座侧身屈肢,另2座仰身直肢。都有随葬品,分别为陶瓮和骨笄;

(5)陶器以细泥红陶、夹砂红陶为主,还有少量的橙黄陶、灰陶以及褐陶。饮食器多为细泥红陶,其中不少是彩陶,罐、缸、瓮等炊器和盛储器则以夹砂红陶为主。器形以平底为主,少量为尖底,偶见圜底,这是陶器形制的重大改变,平底陶器终于基本取代了圜底器,在史前文化上首次成为主流器形。常见器物有敛口平底钵、曲腹彩陶盆、双鋈盆、多孔盆形或钵形甑、双唇口尖底瓶、弦纹或绳纹短颈罐、大口小底缸、曲腹瓮等,器类较前复杂,大型器物增多。纹饰仍以绳纹为主,其次为弦纹和线纹,还有少量的剔刺纹、附加堆纹等。制陶以泥条盘筑法为主;

(6)陶制生产工具以纺轮、陶刀为主,仍有少量的陶锉,形制较前复杂。细泥捏塑的纺轮增多,陶片改制的减少。陶刀形制更为规整,数量增多。陶制装饰品仍是常见的陶环,但陶质细腻,小巧玲珑,还出现酷似羊角的陶制装饰品;

(7)石器的形态和技术比早期有所进步,加工较为精细,如常见的石斧更为厚重,石铲刃部更为锋利,石刀钻孔由近背部向中部转移;

(8)骨器种类、数量与早期相比有较明显减少,表明狩猎在经济生活中地位下降。出现不少精品骨镞、骨笄。

从文化特征上可以看出,甘肃仰韶中期是在早期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来,其陶器继承了早期的许多文化因素,但又有明显的变革,其经济形态与早期大体相同,但狩猎比重下降。与陕西等邻省同期文化面貌相比,差异不大,但有分化的趋势,地方区域性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凸显出来

  唐户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西部和南部,地处潩水河与九龙河两河汇流处的夹角台地上。潩水河从遗址东部自北向南、九龙河从遗址西部自西北向东南环绕流过,在遗址南部约1公里处交汇后继续东南流,注入颍河。遗址东、西、南三面环水,地势北高南低,台地高出河床7-12米,海拔高度123-126米。

  唐户遗址面积约140余万平方米,南北长1860米,东西宽300—860米,其中裴李岗文化遗存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裴李岗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

  唐户遗址所在地历代相传称该地为“黄帝口”,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户遗址文化遗存堆积丰富,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及商、周文化,是一处跨时代的聚落群址。

  中文名

  唐户遗址

  地 点

  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南

  遗址面积

  140余万平方米

  南北长

  1860米

  别 名

  黄帝口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

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

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

自然旅游资源

山西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全国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部分省份所没有的。

名山大川: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

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

有的可游览观赏,有的可避酷暑,有的可访古寻幽,有的可供瞻仰。

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

这些名山大川犹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形成多处风光宝地,成为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旅游资源。

洞石雄关:山西境内太行、吕梁、中条山中有多处石灰岩溶洞,如沁水白云洞、壶关紫团洞、盂县万花洞、玉华洞、太原天龙山溶洞、忻州禹王洞等,大都保存完好,洞体广阔,钟乳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的已对外开放,供人游览。

省内地貌奇特,各大名山处处可见奇峰怪石,如芦芽山山峰形似芦芽,直插云霄;平走冠山顶似冠首;五台山的中台顶巨石堆积,名为“龙翻石”、北武当山巨大的“风动石”、灵石县的“灵石”,殊为奇特。

奇峰险壁间形成了娘子关、雁门关、偏关、宁武关、平型关等多处雄关险隘。

清泉湖泊:山西水资源缺乏,但天然湖泊遍布全省各地,历年来又建造了多处水库、人工湖泊,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三晋大地上。

山西泉源数以万计,分冷泉、温泉和矿泉三种。

较大的冷泉有:朔州神头泉、五台般若泉、太原难老泉、清徐平泉、洪洞霍泉、临汾龙子祠泉等等;温泉有浑源汤头泉、忻州奇村泉、原平

随州历史上的名人遗迹/调查

  随州历史   史前时期  据考古发掘表明,在距今5000年至6000年前,已有一支远古人类在随州生息劳作。1957年6月,湖北省文管会文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