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的起源
湖南高姓
唐代宰相高士廉长子、太宗女东阳公主驸马高履行被武则天贬至永州(治今零陵)任刺史。五代高季兴割据湖北江陵一带,建荆南国,自此高姓子孙在两湖一带传衍开来。现代湖南高姓多于元明之交由江西迁来。
汉寿高氏始迁祖高六郎(名坤)为元朝进士,生于江西吉安永丰县永丰乡丰实里小流保左源上社。汉寿罗坪金境堂《高氏八修族谱》(清光绪二十年重修,1946年重刊)中以春秋齐国文公姜赤之子姜高为一世,以高傒为第三世,谱中所录宋丞相文天祥撰《高氏族谱旧序》说,62世祖高怀德,字少君(按:此说显然有误)迁松江,“高氏之谱牒遂南”。64世祖高可大(名继冲,字绍堂)迁江西临川,又转徙永丰吉水。高六郎为72世,由永丰迁居湖南汉寿,除长子高元后裔居常德府桃源县外,其余三子高亨、高利、高贞后裔均留居汉寿龙邑,自第三世高必达等六人始分为六房,分居罗坪、金手、小江、玉下、倒流、陌阡六村。高贞另有一子迁居安化县泥滩溪。高六郎13世孙高清(号灵山)、高藻(号双溪)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倡议在西关外修建祠堂,同时修纂族谱。明兵部尚书刘大夏所撰《汉寿高氏族谱旧序》还说,宋神宗时人高继兴的后裔迁居东乡嘉林,宋高宗时高善清赴岳阳为官,卸任后迁居章华,族人又有从吉水永丰迁居郎州辰阳的。
汉寿高氏始祖发派源流总图
(按:此世系错误甚多)
1世
高子—癸受—傒—克—国子—成子—庄子(固)—宣子(黑肩)—文子(文)—昭子(无恤)—柴子—防父(字子孔,子思弟子)—子襄(辨,孟子弟子)—惠—起—鳄—国祥—庆立—至—巩—晖—赀—午—阏—凤—式—颐—文正—彪— —柔—定—大素—崧—瑗—希峤—斌—允—忱—欢—洋—犍—琳—颍—君雅—俭—审行—智周—仲舒—适—郢——│崇武
│崇文—承简—骈—昂—亿霞—当—彤—延灿—行周—锡—怀德—保寅—继冲(为江西祖,俱载江右老谱)—琼—程—闳—稼—定—应松—兴—六郎 64世
72世
六分迁湘始祖发源总图
高六郎—│元 常德府桃源县
│享—│必达 罗坪,洪武间迁邑西青泥湖
│ │必道 金牛
│ │必通 小江
│利—│必遴 玉下
│ │必选 倒流
│贞—│必造 陌阡
│ 迁安化县泥滩乡
衡阳高氏始祖高贤,字尚尊,于元顺帝三十三年(原文如此)由南京凤阳(今属安徽)来湖南长沙任指挥使,因见元朝气数已尽,辞官隐居于湘乡迎水塘。高贤和扬州高明三同时代,应约为高傒68世孙。高贤生3子:可太(名荣受)、深源(名荣清)、海门(名荣宗)。明初,高可太担任千户,由湘乡调任衡阳,迁居衡西永福十七都八区黄龙庙及东田冲。高深源考中进士,官居内阁,后居于衡阳鸡窝山溪田湾。高海门由教授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后徙居湘潭昌福。此外,还有支派散布于武冈、城步、常德等地。这一系高氏后裔十分兴旺,不仅形成湖南高氏主干,还分迁南方各省,计有四川嘉定府小东方门、顺庆渠县、重庆;湖北勋阳府竹傒县、汉口镇、勋西、宣昌府;广西平乐府、柳州、万山、桂林兴安县西乡六峒牛尿冲;广东;陕西;贵州;云南东州府;江苏南京、仪征十二圩;福建;安徽桐城县青草亍、安化一天门、安化九渡水。在湖南省内更是广布23个市县,计有:耒阳,永州,归阳,祁阳十字塘,宁远,桃源,衡山吴集、草市,湘乡望春二十七都、三十都金银山,宝庆武冈州,攸县,湘阴,湘潭,益阳,郴州,清泉铁关铺、泉溪市、南乡,衡阳,常德,善化,宁乡八尺岭,长沙,常宁,澧州,慈利。(见《湖南高氏五修族谱》,敦睦堂1923年修)
浏阳善化高氏始祖高文贤原居江苏扬州府泰州凤凰山,为避张士诚之乱,于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迁往江西沪溪;十八年(公元1358年),因陈友谅攻陷龙兴,又迁至吉安府安福县进贤门外黄婆亍井边。高文贤和扬州高明三也是同时代,应约为高傒68世孙。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湖南辰澧一带苗民起事,朝廷派邓愈入湘征讨,高文贤之弟高伏庆作为长沙百户,落籍于旧善化县大江大乇铺。高文贤和二位兄长也由江西来湖南和四弟伏庆相聚,长兄定居于浏阳东乡高坪市,次兄定居于浏阳东乡独石,高文贤则定居于旧善化一都,即民国时期长沙龙潭乡四保江干坪,与浏西靖卫乡柏嘉山隔河相望,子孙分布在江干坪、仙人市、曲田、车马桥、左家冲、连山岭、鹿艺岭,浏西至道乡、涵山、高家段、何家湾,普迹市童家坊等处。至1947年已传20余代,人口近二千。(见《高姓氏族源流》,1947 —1949年,湖南图书馆藏)
长沙县仁德乡白沙围高氏始祖高子政,原籍江南(今苏南一带),明洪武初进士,也和高明三同时代,应也为68世。曾任西安知府,因升任湖南粮道,迁居湖南,居于长沙县新焕乡乔口,子孙分布于湖南各地,至1947年已传22代,即高傒89世孙。人口约2万7千,(同上)
新化县亲睦乡舆田村高氏始祖高亿霞,字安民,号开先,原居江西吉安府安福县清化乡六十九都梅溪团忠孝里,其后有三兄弟高江、高亭、高虎,于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由江西随军迁湘,开基于新化县城厢镇塔田上渡村、白沙溪、永固乡罗洪村、永安乡田心村、辇溪市、源头湾、亲睦乡南烟村、南烟铺等处。至1947年已传19代,约2千余人。(同上)
益阳高氏始祖高宗喾(又称辛公三郎)原居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系五代南平王高季兴后裔,由于灾害和战乱,于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迁居湖南宁乡横塘冲,又由于当地地多人少,于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转迁益阳十一里外城山口定居。其后裔分迁宁乡、沅江、华容、湘乡、桃花江、湘阴、常德、吉水、湖北、四川等地。(见《资阳高氏六修族谱》,渤海堂1936年修)高宗喾约高扬州高明三一辈,应为67世。
宁乡东城高氏始祖高孟宗原姓李,居江西,元至正年间以孝廉起家,历任邑宰、少宰、资政大夫,后弃官隐居湖南攸县,为不受明朝征召,因李氏祖先皋陶出自高阳氏,故改姓高氏,自号“清湘”,迁往岳麓大石潭,子孙分为连、远、通、达、迥、尧六房,散布于两湖、四川各地,后来迥、尧二支绝嗣。(见《沩益高氏六修族谱》,清道光年间修;《沩宁高氏五修族谱》,敦睦堂1926年修)高孟宗也和高明三同时代。
浏阳焦溪乡高升村高氏始迁祖高辟初生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终于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至今已有人口7千以上。高辟初约低高明三一辈。
浏阳还有一支迁自福建上杭曹田乡的客家高氏,始迁祖为高千二郎第三子万七郎。
浏阳客家高氏世系
66世 70世
一世 五世
高十郎—│百一郎 │百六郎 │万一郎
曹田乡 │百二郎—│百七郎 │万二郎 │百九郎 浏阳
│百三郎 │千二郎—│万七郎—│百十郎 浏阳
明清以来湖南高姓人物还有,明代宣章高胤先,成化进士,四川参议。清代桃源高陛,临淄知县;沅江高谦,曾为左宗棠幕僚,同治三十三年补阜阳县丞。现代新化高霁,民国时期为少将;桃江高毅,大革命时期为中共益阳县***之一;其弟高梓升为总工程师;其侄高敏为郑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教授;桃江高希舜,国画家;桃源高润芝,首都钢铁公司副总工程师;浏阳焦溪乡高升村高家信为广州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副教授。
第一声!
龚姓是黄帝臣共鼓的后代。相传黄帝有个大臣忠共鼓,曾与货狐共同制造船,他的子孙以共为姓。后来,共姓为了避难,改姓隐居,在共字上加“龙”成为龚姓。到于具体是何时所改,是全改还是部分改,古籍无明确记载。共姓为了避难或避仇,一部分人加“龙”成龚姓,一部分人加水成为洪姓。所以,龚、洪二姓同出一源。龚姓源头较多,支脉也繁,早期主要在现在的河南、河北、辽宁、山东、江苏、甘肃、山西等地区发展繁衍,其中以山东、江苏、河南龚姓在汉代比较有名。宋、徽宗有工部侍郎龚源,遂昌(现在的浙江)人,因事被夺职后居在和州(现在的安徽和县),在此发展为大族。明代以后,龚姓有的又移居到现在的上海、广西等地。从清乾隆年间开始,闽、粤龚姓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迁往新加坡等国家。古代的龚姓名人,影响较大的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现在的杭州)人龚自珍。龚姓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被排在第192位,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名列第99位。
中国方言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⑴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⑵西北方言,分布在陕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⑷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6%。
湘 方 言
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通行地域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的岳阳、南县、汨罗、湘阴、沅江、益阳、桃江、安化、宁乡、长沙、望城、株洲、湘潭、湘乡,双峰、涟源、娄底、新化、冷水江、叙浦、辰溪、 邵阳、 邵东、新邵、隆四、洞口、武冈、新宁、城步、 东安、 零陵、双牌、祁阳、祁东、衡阳、衡山等地,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小半。此外,广西北部全州、灌阳、资源、兴安等 4县也通行湘方言。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以上。
分区 由于社会、历史、地理以及政制变革等各方面的因素,古老湘语南、北、西三面长期以来处于官话方言包围之中,东部又受客、赣系方言的影响,以致语音系统不断产生变化,逐渐形成了新湘语和老湘语两种明显有别却又并存并用的特殊局面。从地理上看,新、老湘语的通行地域恰好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因此,有人把它称为北片湘语和南片湘语,这就是湘语的两个方言片。新湘语和老湘语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系统上。南片老湘语比较保守,古全浊声母字一般仍多念浊声母;北片新湘语受官话方言的影响而有逐渐靠拢官话的趋势,语音上突出的表现是由繁到简,古全浊声母字一般都已念为清声母字了。北片新湘语主要通行于湘北、湘中一带,如长沙、株洲、益阳等;南片老湘语广泛通行于湖南中部、沅水东南、 湘水以西和资水流域, 如湘乡、双峰、邵阳、武冈等。
吴 方 言
习惯上称吴语,也叫江浙话或江南话。"吴"是古代地域名称的沿用。
通行地域 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 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具体情况如下:
江苏省境内属吴语或以吴语为主的县市共有21个:丹阳、金坛、高淳、溧阳、宜兴、武进、常州市、江阴、沙洲、靖江、南通、海门、启东、常熟市、无锡、无锡市、苏州市、吴县、吴江、太仓、昆山。溧水县南部孔镇、新桥、白马等乡镇也属吴语区。上海市以及所属的10个县:上海、松江、青浦、金山、奉贤、崇明、南汇、川沙、宝山、嘉定都说吴语。浙江省除西部淳安(包括旧遂安)和建德(包括旧寿昌)两县外,基本上都在吴语区的范围之内,但浙江南部洞头、玉环、平阳、苍南、泰顺、庆元等县是吴语和闽语的交错分布区。建德县北部下包、乾潭及其以东的各乡镇,南部唐村、里叶、大店口等地仍在吴语区内。江西省东北玉山、广丰、上饶3 个县和上饶市也是吴语区。此外,福建省西北角的浦城县县城及其以北的乡镇,安徽南部郎溪县北部的梅渚、岗南一带和广德县的下寺、芦村等地也说吴语。
分区 吴语按其语言特点可区分为 5片: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
太湖片 即北吴语片,包括江苏吴语21个县市,上海市及其所属各县,浙江旧杭州、嘉兴、湖州 3府,以及浙东旧宁波、绍兴两府,以上海话或苏州话为代表。这一片分布面积最广, 使用人口最多, 可再分 6个小片:①常州小片,包括沙洲、江阴、武进、宜兴及其以西苏南吴语各县市和安徽郎溪、广德的部分乡村,江北靖江的老岸话,南通东部、海门和启东北部的通东话也属这一小片。②苏沪嘉小片,包括上海市及其所属各县,常熟市、无锡市及其以东苏南吴语各地,浙江省的嘉兴市、平湖、嘉善、海盐、桐乡、海宁,江北南通、海门和启东南部的启海话属这一小片。③湖州小片,包括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和余杭。④杭州小片,即杭州市及其郊区。⑤临绍小片,包括临安、富阳、桐庐、萧山、绍兴市、上虞、诸暨、新昌、余姚、慈溪和建德县的下包、乾潭以东乡镇。⑥明州小片,包括宁波市、鄞县、镇海、奉化、象山、宁海、定海、普陀、岱山。
台州片 包括天台、三门、临海、仙居、黄岩、椒江市、温岭、玉环,宁海县岔路以南和乐清县清江以北地区也说台州话。这片以临海话为代表。
东瓯片 即温州片,温州话旧称瓯语,通行于温州市、瓯海、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以及洞头、苍南、青田的部分地区。这片以温州话为代表。
婺州片 包括浙江中部金华地区的金华市、兰溪、浦江、义乌、东阳、武义、永康、磐安,以金华话为代表。
丽衢片 包括处州小片和龙衢小片:①处州小片,包括缙云、丽水、云和、青田等县和景宁畲族自治县。武义县南部旧宜平县部分、文成县的南田区、泰顺县北部和庆元县的东北部也属这一小片。②龙衢小片,包括龙泉、庆元、松阳、遂昌、江山、常山、开化、衢州市、龙游。福建省浦城县的北部,江西省的玉山、广丰、上饶和上饶市也属这一小片。这片以丽水话为代表。
粤 方 言
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 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 ,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4000万。通行地区大致如下: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县、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香港、澳门。此外,惠州、韶关、湛江、海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3个,即南宁、横县、贵县、桂平、平南、藤县 、梧州、玉林 、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钦州、合浦 、浦北、灵山 、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县、钟山。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母语的也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
分区 粤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和地理分布可以分为4个片:①粤海片,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南和部分粤北地区,是粤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个片,以广州话为代表,它在粤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响。②四邑片,主要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门等县,以台山话为代表。③高阳片,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所属各县和江门市所属的阳江县和阳春县,以阳江话为代表。④桂南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郁江、浔江沿岸的南宁市、横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藤县、梧州市,玉林地区的玉林县、北流县、容县、博白县、陆川县,钦州地区的钦州县、合浦县 、浦北县 、灵山县和北海市,梧州地区的苍梧县、岑溪县 、昭平县 、蒙山县、贺县、钟山县,一般以南宁话为代表。它的语音比较一致,也存在一些分歧。桂南片按其内部的异同又可以分为四个方言小片:广府片、邕浔片、勾漏片和钦廉片。
闽 方 言
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 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具体地点如下: 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 120 个以上。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分区 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闽南方言 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片。包括福建省内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为中心的24个县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基本上也属于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潮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闽东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共18个县市,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乡区)、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 莆仙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为代表。
主要语言特征 语音方面 ①声母:各地闽方言的声母比较一致,大都只有15个,称为"十五音"系统。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
a没有唇齿声母f,古非敷奉声母字口语中一部分读为p-、读书音则为h-(或x-),即所谓"轻唇归重唇"。
b古知彻澄声母字,多读t-、即所谓"舌上归舌头"。
c古全浊声母并奉定从澄群字多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少数读为送气的也很一致。
d古匣母部分字闽方言口语读为k-或零声母。
e古照组声母字与古精组字混读。
②韵母:闽方言各地在韵母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
a闽方言的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其中闽南方言保留较为完整,闽东方言、莆仙方言保留较少,闽北方言和闽中方言则几乎已无塞声尾韵而只有鼻音尾韵了。
b闽方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白异读现象,闽南方言特别突出,几乎文、白两读各成系统。
c闽方言不少地区(尤其是闽南方言)有丰富的鼻化韵。
d闽方言不少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如闽南方言中的厦门、潮州、台北等地都没有y-韵。
e闽方言中部分地区存在着"双韵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闽东、闽北、闽中三个方言区。
③声调:闽方言各地都有入声调,声调数目6~8个,以7个为多见。闽南方言的潮州话有八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闽北建瓯话、闽中永安话都只有六声:闽北是平、上不分阴阳,而去、入分阴阳;闽中是平、上分阴阳而去、入不分阴阳。七个声调的地方遍布闽南方言的厦门、台北、海南、浙南等地和莆仙方言的莆田、仙游,以及闽东方言的福州、福安等地。闽方言中还普遍存在着复杂的音变现象,其中闽南方言、闽中方言有相当整齐的连读变调规律,闽东方言、莆仙方言在连读时音变涉及声母、韵母的变化。表以潮州话两字组的连 读变调为例。
词汇方面 闽方言有一大批属于本方言区常见而其他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古代的语词多,二是单音节词多。例如 "卵"(蛋)。"目"(眼睛)、"涂"(泥土)、"曝"(晒)、"拍"(打)等等,都可以从古籍中找到出处,也都是单音节词。此外,也有一部分闽方言词借自外语。这些外来词大都借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语,形成了闽方言词汇中的独特色彩,例如厦门话"雪文"(肥皂)来自sabon,"道郎"(帮助)来自tolong,"洞葛"(手杖)来自tongkat,"斟"(接吻)来自chium。也有一些来历不易判明的方言词,例如"扬"(抽打)等。
在闽方言的五个片中,有许多方言词是各片共有的, 但也有不少方言词只存在于某一些地方。大致说来,在五个闽方言片中,闽东、闽南、莆仙三个沿海片词汇上比较一致,而闽北、闽中两个片,则有不少和闽东、闽南、莆仙不一样的语词。
语法方面
①名词附加成分的运用。
②人称代词单复数的运用。
③数词"一"和指示词"这"、"那"的省略。量词前面的数词"一"或指示代词"这"、("那")在闽方言中往往可以省略,量词直接与名词组合。例如潮州话:"张画雅绝" (这张画很漂亮),"只鸡肥死"(这只鸡很肥)。与此相关,指示代词"这"、"那"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如普通话"这人很好"在闽方言说成"只个人很好",不能说"只人很好";同样,"这书"也只能说"只本书",不能说"只书"。
④"形容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形式在闽方言各地普遍存在,但能和量词直接组合的形容词不多,最常用的是"大"和"细"(小)。例如厦门话"大只牛"、"细泡灯"等。
⑤动词"有" 的特殊用法。闽方言动词"有" 的用法很多,其中之一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完成时态。例如:福州话"我有收着汝个批"(我收到了你的信),厦门话"伊有食我无食"(他吃了我没吃),台北话:"我有买"(我买了),潮州话"你有睇**阿无?"(你看了**没有)。
⑥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 如"苹果买两斤"(买两斤苹果)的说法就很普遍。普通话 "主语-动词-宾语"的句式在闽方言中常加上一个介词"共"(或"甲"),并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例如"我共汝讲"(我告诉你)。
⑦动词"去"常用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结果,相当于"已经"的意思,例如"飞去了"(已经飞了),"死去了"(已经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经破了)。
⑧特殊的比较方式。闽方言的比较句有特别的结构,福建、台湾的闽方言多用"甲-较-形容词-乙"表示,如厦门话"伊较悬(高)我",台北话"高雄较大新竹"。 也有简单一点的表达方式:"甲-形容词-乙",如福州话"伊悬(高)我"。广东省内的闽方言(潮州话、海南话)比较的方式略有不同:"甲-形容词-过-乙"如潮州话:"牛大过猪"。闽方言的等式比较,常用形容词"平"的重叠来表示"一样",如"我共伊平平悬"(我跟他一样高)。
⑨"把"字句的表达方式。 闽方言"把"字句的表达方式是把宾语提到最前面,后面跟一个"甲伊"(把它)即:"宾语-甲伊-动词",闽南方言片各地普遍通行这种说法。
赣 方 言
又称赣语,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个方言。赣方言并非"江西话",江西省境内除赣方言外,还有客家方言、吴方言和江淮官话,江西的邻省也有赣方言。由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点,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把二者合并为一个大方言区,称为客赣方言。
通行地域 赣方言通行于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和皖西南一些县市通行的方言,其特点近似赣方言,有的学者认为也可以划入赣方言。
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 60 多个县市。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井冈山三地区的各县市:南昌、新建、安义、靖安、奉新、高安、宜丰、铜鼓(也有人认为通行客家方言)、上高、万载、分宜、新余、 清江、丰城、 进贤、东乡、临川、金溪、资溪、南城、 黎川、崇仁、 宜黄、乐安、南丰、新干、峡江、永丰、 吉水、吉安、 泰和、永新、莲花、安福、宁冈、遂川、 万安,上饶、 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市:波阳、余干、 万年、鹰潭、 贵溪、余江、弋阳、横峰、铅山、乐平、 永修、德安、 星子、都昌、、彭泽、武宁、修水,赣州地区的广昌、石城、宁都、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此外,通行赣方言的还有湖南省东界的13个县:临湘、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桂东、汝城、常宁、资兴、安仁,有人认为岳阳、永兴也属赣方言区;福建省西北部的 4个县市:邵武、光泽、建宁、泰宁;湖北省东南部与江西省连界的 8个县:通城、蒲圻、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鱼、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地区的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县的方言,据初步了解,也和赣方言相近,目前归属未定,可能也将划归赣方言。使用人口约3000万。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郑张尚芳呼吁:要像抢救濒危动物那样,抢救浙江濒危的方言,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专家指出,方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丰富多彩的方言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方言的变迁又折射出社会的变迁,这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濒危方言需要抢救,也是有抢救价值的。
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曹志耘)
11 什么是濒危方言
汉语方言中究竟有没有濒危方言 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似乎并不明确,或者说并不一致。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濒危方言,应当如何判断濒危方言。
“濒危”意为“接近危险的境地”(《现代汉语词典》) ,对语言或方言来说即濒临消亡。据此理解,汉语方言中无疑存在着并非个别的濒危现象。
从语言的变化消亡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在汉语方言中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突变型和渐变型。突变型,是指弱势方言在强势方言的强大冲击之下,最终彻底放弃弱势方言,改用强势方言。突变型变化消亡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才能完成,中间一般还要经过一个弱势方言与强势方言并存并用的双方言的过渡阶段。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突变型汉语方言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老年人只使用弱势方言;中青年人弱势方言与强势方言并用,其中中年人以弱势方言为主,青年人以强势方言为主;少儿就基本上只用强势方言了。渐变型,是指弱势方言在受到强势方言的影响和冲击之下,逐渐磨损、丢失自己原有的一些比较特殊的成分,同时不断吸收强势方言的成分,使自己的语言系统朝着强势方言的方向发展演变。
我们这里所说的濒危汉语方言主要是指处于突变型过程中的方言。不过,实际上,渐变型的方言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濒危方言,只是这个过程很漫长,一般不易观察得到。
12 濒危方言与濒危语
在一些人看来,语言濒危现象只发生在一些使用人口极少的少数民族语言当中,而汉语方言使用人口多达数亿,不可能出现濒危现象。或者认为某些汉语方言的濒危以及汉语方言迅速整合趋同的现象只是汉语内部语言调整和标准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能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濒危相提并论,也用不着大惊小怪。
对于第一种看法,我们认为,跟语言濒危与否直接相关的因素并不是使用人口的数量,而是使用群体的势力——尽管这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濒危语言与弱势群体相联系。汉语方言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内部究竟应该如何划分,划分到什么程度算“一种”方言,现在尚无定论。如果把汉语方言当作是一个整体,或即使按现行的办法分成10 种方言,那么可以预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汉语方言不会有“濒危”之虞。但汉语方言尤其是东南地区汉语方言内部的巨大差异是有目共睹的,所谓“吴语”、“闽语”等等,实际上只能算是“一个方言区”,而不能看作是“一种话”。如果我们可以把吴语区各地的方言看作是“许多种话”的话,那么马上就可以看到这些“话”之间人口多寡不一,势力强弱不等,生命力大小也不同,其中有些“话”已经处于濒危的状态或濒危的边缘了。当然,我们也承认,在实际操作中,认定濒危方言比认定濒危语言要困难得多。
对于第二种看法,我们认为,方言是一定地区人民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和一定地区的地域文化相联系的。因此,跟民族语言一样,一种方言的消亡,就意味着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那种交际和思维工具的永远丧失,就意味着当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那种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的永远丧失,也意味着人类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濒危方言现象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当然,由于汉族各地文化既有差异性,又有统一性,改用其他汉语方言或普通话的人并不至于丧失自己的民族文化。在这一点上,濒危方言与濒危语言有所不同。
13 为什么会有濒危方言
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不会停止说话。另一方面,任何地方的方言都具有丰富而完善的表达系统。方言消亡的根本原因,是这种方言的“用途”越来越少,“作用”越来越小,简而言之,是因为这种方言“没用”了。在当今的汉语方言中,方言“没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和严重, “没用”的方言越来越多。事实上,与处于同一境地的那些弱势的民族语言比起来,弱势汉语方言的处境更为艰难,这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语言政策中对方言缺乏明确的规定,方言的语言地位低。
(2) 使用范围极为有限,如目前学校、公务、传媒等正规场合一般不允许使用方言,甚至在不少家庭里方言的用途也在减少。
(3) 有言无文,无书面语和书面文献(粤语除外) 。
二 濒危汉语方言的几种类型
21 如上所说,由于汉语方言内部的划分远未具体化,要认定哪些方言属于濒危方言仍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某地的一种话”或“一种某地的话”是濒危方言。但濒危汉语方言的具体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濒危程度等等,一时还无法描述。在这里,我们只能大概地归纳一下濒危汉语方言的类型,并作一些举例性的说明。
2 2 目前,最显眼的濒危方言是那些使用人口较少、处于强势方言包围之中的弱势方言岛,例如笔者所接触过的九姓渔民方言和浙江的一些畲话方言岛。
九姓渔民是我国旧时的一类贱民。他们以浙江省西部三江交汇的建德市梅城镇(旧严州府府治)为中心,主要分布在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七里泷一段)上,即建德、兰溪、桐庐一带。
传统的九姓渔民在家里使用船上话,跟当地人交往使用当地方言。今天,真正地道的船上话只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会说。中年人受当地方言影响很大,常常会不自觉地把当地方言的成分混入船上话。青少年主要生活活动在非九姓渔民社会里,他们已经说不好船上话了,而且使用船上话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估计再过十来年,船上话就会基本消亡。
绝大部分畲族使用一种接近客家话的汉语方言——畲话。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分布在汉人的汪洋大海里,如今,他们生活、学习、工作都必须与当地汉人打交道,必须学习使用当地的强势方言。据笔者观察,现在分布在浙江省金华、遂昌、云和等县的畲族的年轻人使用畲话的机会已越来越少,在一些畲族村青少年已经不学习使用畲话了(如金华县大坑村) ,在个别畲族村已经没有人会讲畲话了(如金华县鸽坞塔村) 。如此发展下去,预计这些地区的畲话方言岛将会逐渐消亡。
23 在两种方言交界的地带,如果这两种方言的势力不均等的话,一般会发生如下的情况: (1) 强势方言影响、冲击弱势方言,弱势方言向强势方言靠拢; (2) 弱势方言萎缩自身的用途和地盘,逐渐被强势方言所“蚕食”; (3) 弱势方言的使用者成为弱势方言和强势方言双语使用者,其中在有些情况下会逐渐向强势方言单语使用者转变。在官话方言与其他方言交界的地带,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例如原吴语北部与官话交界的地带,现在有些(如南京一带) 已经转变为江淮官话了;在今湘语与官话交界的地带,有些湘语方言正处于“西南官话化”的过程当中,如湘语西北部
龚[gōng]:1古同“供”,供给。 2古同“恭”,恭敬。 3姓。
龚 gōng 动
(“供”的古字。形声。从龙,共声。本义:供给。后作“供”)
龚,给也。——《说文》。
通“恭”。恭敬
象龚滔天。师古注:貌象恭敬,过恶漫天。——《汉书·王尊传》
又如:龚行(恭敬的行为)
奉,奉行〖follow〗
龚,奉也。——《玉篇》
今予维龚行天之罚。——《书·甘誓》
龚 Gōng 名
姓
龚自珍 gōngzìzhēn
〖GongZizhen〗(1792—1841)清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字璱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是出自《乙亥杂诗》中的名句
历史来源:
一、为共氏所改。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其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其时约在战国末年秦汉之际。
二、唐《元和姓纂》云:共工后有共、龚二氏。关于龚氏的来源,所有古籍的记载都异口同声,看法一致。譬如,《古今姓氏书辨证》指出:“其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汉有龚遂”;《姓纂》则指出:“共工后有共、龚二氏”;《万姓统谱》也指出:“龚氏之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望出武陵。”一说,黄帝臣共工司水土,子句龙继其职,其后为龚氏。据此,龚氏是以祖先的官职及名的一字组成的。
三、龚氏系黄帝后裔。《史记》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重孙高辛继颛顼帝位为帝喾,其子契长而尧、舜、禹三代封商地为商始祖,十四代成汤名天乙,讨伐暴君夏桀,建立商王朝,传位30代代帝辛而亡,帝辛荒*残暴佐臣箕子忠谏被削为奴,侍宫中,殷灭,武王释囚,箕子被封高丽王,传十四代龚际元,乃龚氏一代祖。
黄岩
浙江黄岩蜜橘又名早橘。宽皮橘类。树势强健,分枝不,耐寒、耐旱、怕涝,抗病力强,是丰产稳产的早熟品种之一。果形扁圆,顶微凹;成熟后橙**,油胞小而密生,光滑;皮薄,易剥;果肉鲜黄、柔嫩,汁中量,甜酸适口,略带香气。10月中旬上市。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10多个国家和港澳地区。黄岩蜜桔皮薄,平均厚011厘米,橙**有光泽,油胞小而密,平生或微凸,囊瓣8-12片,近肾形,囊衣薄,汁泡**,柔软多汁,风味浓甜,香气醇厚。其果汁含柠檬酸、多种维生素、糖份、氨基酸和磷、铁、钙等元素,桔皮健脾化痰,桔络通经活血,桔核理气散结,而且与其他桔类相比,黄岩蜜桔由于汲取状元宝地之灵气而具有独特清香,闻之提神醒脑、沁人心脾;食之唇齿留香、润甜爽口。堪称桔中状元、桔中珍品。
宜昌
指产于宜昌市境内,按照特定的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经专门机构监测认定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宽皮柑桔类果品。
宜昌是生产“宜昌蜜桔”最佳生态区。宜昌蜜桔含可溶性固形物11—13%,果汁62%以上,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糖8—10克,酸06—09克,蛋白质10克,维生素C301—338毫克,固酸比在10以上,可食率75%以上。“皮薄光洁、果肉脆嫩,爽口化渣,桔香浓郁”是“宜昌蜜桔”独特品质特征。
种植区域包括13个县(市、区)73个乡镇(办事处),种植面积180万亩,产量170万吨,全市有40多万农户、100多万农民以种植宜昌蜜桔为主要经济来源。
资阳
四川省资阳市丰裕镇,是省级柑桔示范基地。年产各种柑桔5亿公斤,距资阳市中心10公里,距成都100公里 ,交通方便, 而且国道,水果走高速路免过路费。
日本引入,原产于日本和歌山县,宫川枝变,系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种,树冠和树势与宫川相似,叶稍小,浓绿色,枝梢密集易形成丛生枝,始果期与宫川相似,丰产性强。果实较大,单果120克以上,极扁平,给人一种果特别大的感觉。皮薄,果面光滑具光泽,减酸、着色早,含糖量较高,肉质化渣,可溶性固形物10%(最高可达11%),酸061~09%,品质极好。
8月下旬开始着色,9月中旬着色70%以上,可以采收上市,
9月底完全着色,为我国占据9月上中旬市场的最优良品系。果肉9月上旬红色变浓,果肉着色和果皮着色同步进行,果皮着色和果汁减酸比宫川早15~20天。该品种集特早熟、丰产、外观美、风味佳、较耐贮藏等于一身,是日本的重点发展品系,为我国最有希望的特早熟宽皮柑桔之一,建议各地重点发展。宫川芽变,特早熟温州蜜柑,单果重110g左右,扁平形,可溶性固形物10%左右,9月下旬采收上市。
邵阳
雪峰蜜桔,盛产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东麓的邵阳市洞口、新宁等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世纪70年代初,经周恩来总理审定,以“雪峰蜜橘”商标出口,因此得名。雪峰蜜桔糖分高酸度低,果肉无核,鲜美可口,而且抗逆能力强,结果早,产量高,耐贮藏。
邵阳市有“桔城”之美誉,是中国闻名的温州蜜柑生产基地。邵阳蜜桔糖分高酸度低,果肉无核,鲜美可口,而且抗逆能力强,结果早,产量高,耐贮藏。邵阳蜜桔品种多,其中尤以雪峰山脉东南麓的洞口县所产的蜜桔最负盛名,被周总理亲自命名为“雪峰蜜桔”。雪峰蜜桔色泽鲜艳,外形美观,果肉香甜无核,果汗含可溶性固形物11%左右,糖酸比10:1以上,品质优良。
洞口县是湖南省蜜桔主产区,素有“水果之乡”之美称。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雪峰蜜桔”,果型扁圆,色泽鲜艳,皮薄光滑,开果则芳香四溢,入口则味甜如蜜,回味悠长,其肉质脆嫩,无核多汁,甜酸适度,享誉中外;据化验测定:可溶性固形物为11-15%,每100克果汁中含维生素C42-49毫克,含糖为81-11%,含酸为054-07%,还原糖为49-55%,还有钙、磷、铁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其中的含糖量比日本的蜜桔高2%左右。
隆回早、武冈特早属极早熟品种,九月下旬成熟,单果重130克左右,果实扁圆形,果面深橙或橙**。隆回、市区、武冈为主要产地。宫川、龟井为早熟温州蜜柑品种,十月中下旬成熟,皮薄光滑,市内三区为主要产区。尾张为中熟温州蜜柑品种,十一月上、中旬成熟,单果重120-160克,果形端正,果皮红艳光亮,是邵阳市主要栽培品种。
欧 ōu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山西太原,内蒙古乌海,江西金溪、崇仁,广西田林,云南河口、陇川、泸水、兰坪,四川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怒族、水族、瑶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傈僳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汉代有欧宝,平都人;宋代有欧庆,乾德人,永春知县;明代有欧大,顺德人,国子博士。
目录
一、姓氏源流
二、迁徙分布
三、郡望堂号
四、欧姓家谱文献
五、欧姓字辈排行
六、欧姓名人
七、欧、欧阳、区的关系
欧姓溯源
展开
编辑本段
一、姓氏源流
欧姓的起源有:
出自欧冶氏
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 欧姓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出自姒姓
与欧阳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出自独孤氏
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再三国时期独孤氏一部分人改成了欧氏。
孔氏
汉朝时孔氏的一些人为了避嫌改姓了欧氏。
编辑本段
二、迁徙分布
欧姓发源有关于欧氏的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考证,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据传自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近溯到距今2440多年前,传自越王勾践,《路史》所记载的:“越王无疆次子,封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详载的:“出自姬姓,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姓氏考略》上所说的:“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4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再近溯到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有《区渭泉祖家谱》又说,广东新会区氏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
迁徙分布:
1、二千四百多年前的越国,即今浙江和江苏以南地区。在得姓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欧姓继续繁衍于上述之地。后人在浙江福建一带,建有宗祠,后人为念欧冶子。堂号:八剑。
魏晋南北朝之际,欧姓人于史书鲜见。
东汉时,有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欧宝入载史册,说明当时在江东之地欧姓人繁衍之大。
西汉时,繁衍于平阳郡之欧姓兴旺发达,也是不争之史实。文景之治及其后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力强盛,百姓富有,北方经济一片繁荣。时江南蛮荒,民不开化,经济发展滞后,故欧姓因仕宦、谋生等原因北上中原,其中一支欧姓越过黄河进入山西临汾,经长期繁衍,他们在山西临汾等地繁衍成为望族,这个地方过去属平阳郡,所以后世欧姓子孙有以“平阳”为其郡望堂号的。
隋朝末年,山西亦成为军阀纷争之地,而平阳郡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欧姓人涂炭于战火自不待言。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欧姓随之入闽,是故欧姓人南迁闽南,始自唐初。
唐贞元年间,林石公(765-846年)讳册,字君轼,贞元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为“区氏岭南六世”(即“区氏广州一世”)。居于今广州一带。
唐末五代时,欧姓在南方各省的播迁范围更广,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均有欧姓人定居,如欧宏练因仕宦之故落籍于今湖南长沙。
北宋时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据考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卒于河南新郑,欧阳修陵园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辛店镇欧阳寺村。
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广东新会区氏的始祖竹溪公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
宋元之际,欧姓人有播迁两广之地者。明中叶以后,有闽粤之欧姓赴台谋生,进而播迁东南亚及欧美各国。
光绪癸未(1883)年春,林石公后人区作霖公,联络族中时贤,在省城广州大东门芳草街置地备料,兴建家塾,名“林石家塾”(现称“广州区家祠”)。是年冬,三进的祖祠始建告成。安神位,会族人,已有所地。有《徴信录》又称《区氏林石公祖祠谱》,藏于广州中山图书馆。清·区作霖(1818-1889年)篡修,光绪十七(1891)年刻印。为证。接着继续建设内外环列耳房,按例派定,分给各房,为子弟读书应试之用。祠内设施齐备,管理严谨,奖学有例,制度分明。分配、供奉排位源地皆录于《徴信录》。
区氏林石家塾兴建其间,区氏族人,计有一州(广州)十五县(南海、番禺、顺德、高要、新兴、高明、新会、开平、中山、鹤山、阳江、新宁、增城、恩平、罗定)共丁口12万人参与。集资、捐资总款逾四万两白银。然昔日先贤创下的祖业,早已神位全无,庄严不再。今为广州市某部门租借给私人作食肆经营。抚今追昔,惜哉痛哉。
2、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族人分散各地,如今,欧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欧姓约占全国汉族欧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一。其余主要分布在江西临汾、吉安、永丰、万载;湖北枝江、荆州、潜江;广东广州、河源、新会;河南新郑;四川绵阳、遂宁;安徽阜阳、滁州;湖南长沙、浏阳、隆回、贵州;广西滕县、贵港等地。
3、广东新会区氏的始祖竹溪公一脉,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
编辑本段
三、郡望堂号
郡望: 平阳郡: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编辑本段
四、欧姓家谱文献
湖南浏阳欧氏重修族谱,(清)欧新芬、欧汉炽修,欧显和、欧其鐄纂,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五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浙江象山西乡欧氏宗谱十卷,(清)周丹忱、欧承天等纂修,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立三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九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江西婺源锦川欧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欧阳杰绳等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南浏阳欧氏六修族谱十八卷,首三卷,(清)欧阳本述等纂修,清光绪甲午年(公元1894年)学士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象山象邑欧氏宗谱十二卷,(民国)喻霖重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常山澄潭欧氏重修宗谱二卷,(清)符守瑞始修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民国)徐燮重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青石乡澄潭村前头埂。
安徽五河欧氏族谱,(现代)卓昆贤等修,1995年忠厚堂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编辑本段
五、欧姓字辈排行
欧氏通谱字辈歌:“因封受姓曰欧阳,道德文章百世芳。上溯黄帝及大禹,禹第五世名少康。庶子无余封会稽,二十余世至允常。常子勾践封越霸,传衍六世乃无疆。伐楚楚伐族属散,子蹄封欧余山阳。苗裔因之为姓氏,五世名摇汉封王。涿郡太守分两派,千乘渤海号洋洋。千乘八世为博士,至歙伏法子复殇。惟有渤海流庆远,曰举迹纯渡晋江。太守坚石名赫赫,外甥为着石崇亡。质与崇文奔长沙,伯仲卜居在临湘。又传六世景达著,文忠谱揭大宗坊。达生宝颇颇生纥,率更令询誉望张。唐主宠遇弘文馆,敕修宗谱名益扬。通生幼明明生昶,琮刺吉州名始昌。谱称琮公生七子,袁吉衡州同豫章。八世彪彤万兄弟,彪徙广州系久亡。彤分常溪与蜀口,彼各派列此莫详。万公乾符令安福,词谱尊为一世昂。二世生和三世雅,四州效楚列行行。效生之子谟托詃,楚生堂弘戌三房。五世六宗皆蕃衍,代产名贤与忠良。从今再修支谱后,递传世世信有光。”
广东深圳欧氏字辈:“仁义礼智信五常定立成光廉昌世代永远振家声品学传祖德诗书书宗本孝道增福泽崇文字长春”。
广东湛江欧氏字辈:“家声传渤海谮缨勿替千秋俎豆仰乌塘”。
贵州六枝欧氏字辈:“引如德功元进化昌”。
湖南武冈欧氏字辈:“龙大启俊秀凤德光明定信义帮家泰”。
山东临沂沂水欧氏字辈:“广玉焕元瑞兆丰年”。
福建龙岩欧氏字辈:“进贤国春志”。
重庆合川、潼南欧氏字辈:“修春元振恒林兴继盛昌祖德宗功厚诗书礼义长科开召世泽明正选朝帮”。
安徽定远欧氏字辈:“学国家立大志”。
湖北欧氏一支字辈:“文士应作方家玉本立宜为尚国珍尔道生”。
辽宁欧氏一支字辈:“景嗣英贤尚光明镇远方”。
广西欧氏一支字辈:“积德守祥业流徽启厚人诗书锦古泽忠孝重樊伦全家谦报国但愿代秩循”。
欧氏一支字辈:“宏文永兴传”。
湖南衡阳欧氏一支字辈 “戚赵盛吉大德业须有人谦生久义发后工”
云南会泽者海欧氏一支字辈:“龙大启俊秀凤德官明庭信义贞国祥忠直菲天星”
资料有待补充。
编辑本段
六、欧姓名人
历史名人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5 欧宝: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开朗,为人豪爽欧信:(公元?~1478年待考),著名明朝将领。
嗣世职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时,因有广东破贼功,升都指挥同知。不久命守备白羊口,升大宁都指挥使。天顺时,历任广东雷、廉诸府守备、都督同知。佩征蛮将军印,代陈泾镇守广西,曾剿寇。
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因大藤峡余贼复攻占浔州,被弹劾,召还,管理前府事。
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充任总兵官,镇守辽东,累败福余三卫兵。
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被弹劾,下狱,后释放闲住,含恨而死。
欧磐:(公元?~1483年待考),滁州人(今安徽滁县)。著名明朝将领。袭世职指挥使。明成化中期,历任广西右参将、都指挥同知。屡剿蛮寇有功。分守柳州、庆远。随同平定黄公平、胡公明等乱。弘治中,历任都督佥事、湖广镇守。破府江、永安诸僮乱,击败思恩土官岑濬,铲除其所筑丹良庄石城。为将廉明,能得将士心。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1年)告老归。又二年死。
欧姓近现代名人
欧震:(1899~1969),字雨辰;广东曲江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
粤军讲武堂毕业。
欧震原为叶挺独立团的一个营长,“八一南昌起义”时就任第七十一团团长,后随起义队伍南下时阵前倒戈,叛变革命,使南下广州的南昌起义部队遭到重创。
在第五次对中国工农苏维埃政权围剿中,欧震随薛岳一路追剿红军,1935年4月15日授陆军少将军衔,任第九十师师长。
1936年10月5日,欧震晋升陆军中将军衔,任第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十集团军总司令、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第三兵团司令官,参加了孟良崮战役,后任第四编练司令部司令官、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兼代理广东保安司令、海南防卫副总司令等职。
1949年,欧震逃往台湾,1969年2月13日逝世,后追赠为陆军上将军衔。
欧少久:(19
二十八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种颜色、五种四组动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东方苍龙,青色;北方玄武,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东方七宿
1 东官青龙
东方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
角,就是龙角。在现代的星座组织系统中,角宿属于室女座,其中较亮的角宿一和角宿二分别是一等和三等星,现代称它们为室女alpha及室女zeta。黄道就在这两颗星之间穿过,因此日月和行星常会在这两颗星附近经过,古籍上称角二星为天关或天门,也是这个原因。
亢,就是龙的咽喉。《尔雅 释鸟》上云:“亢,鸟咙”,注称:“亢即咽,俗作吭。”亢宿也属于室女座,但较角宿小,其中的星也较暗弱,多为四等以下。南京地区四月下旬,室女座在晚上9时前后位于东南方的半空中。
氐,《说文》:“氐,至也;从氏,下著-,-,地也。”。《尔雅 释天》:“天根,氐也。”注称:“角,亢下系于氐,若木之有根。”因此氐可理解为龙的前足。氐宿属于天秤座,其中的氐宿三为天秤座γ星,氐宿四为天秤座β星,氐宿一为天枰座α星,他们都是二至三等的较亮星,这三颗星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顶点的氐宿四就落在黄道上。
房是胸房。《史记 天官书》:“房为府,天驷也。”府通腑。《尔雅 释天》:“天驷,房也。”注称:“龙为天马,故房四星谓之天驷。”房宿属于天蝎座,房四星就是蝎子的头,它们都是二,三等的较亮星(天蝎beta,delta,pi,rho)。
心是龙心。心星,即著名的心宿二(天蝎alpha),古代称之为火,大火,或商星。它是一颗红巨星,呈红色,是一等星。心宿也属于天蝎座,心宿三星组成了蝎子的躯干。
尾即龙尾,《左传》:“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注称:“龙尾者,尾星也。日月之会曰辰,日在尾,故尾星伏不见。”尾宿也属于天蝎座,正是蝎子的尾巴,由八九颗较亮的星组成,其中位于蝎子尾巴尖端的天蝎lambda亮于二等。
箕,顾名思义,其形像簸箕。《诗 小雅》:“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指的便是它。箕宿属于人马座,箕宿四星(人马gamma,delta,epsilon,eta)组成一个四边形,形状有如簸箕。在南京地区,以上的氐房心尾箕五宿,凌晨时相继出现在南方的半空中。
编辑本段西方七宿
2 西官白虎
西方七宿包括:奎,娄,胃,昴,毕,参,觜。
奎,《说文》:“两髀之间”,《广雅》:“胯,奎也。”奎宿十六星,左右两半正如两髀的形状。《步天歌》中则把奎宿描述成:“腰细头尖似破鞋,一十六星绕鞋生。”奎宿一至九属于仙女座,奎宿十至十六属于双鱼座。这十六星多数是四、五等的暗星,其中最亮的奎宿九(仙女beta)是二等星。在奎宿七上方(也就是奎宿这只鞋子的鞋尖附近)有一视星等四等左右的亮斑,这就是著名的仙女座星云(M31)。
娄,通搂。搂,《说文》:“曳聚也”,《集韵》:“曳也,通作娄”,《公羊》:“牛马维娄”,注称:“系马曰维,系牛曰娄。”《史记 天官书》:“娄为聚众。”古代的天文典籍中把娄宿视为主管牧养牺牲或兴兵聚众的地方。娄宿三星属于白羊座(白羊alpha,beta,gamma),其中最亮的
本文2023-08-03 18:57:0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