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养胃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4收藏

十味养胃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易简方》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十味养胃汤的用法用量 24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十味养胃汤 1 拼音

shí wèi yǎng wèi tāng

2 《易简方》 21 组成

厚朴1两,苍术1两,半夏1两,茯苓、人参、草果,藿香半两,橘红3分,甘草1分,附子。

22 主治

寒疟,或感寒疫及恶寒者。

23 十味养胃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乌梅1个,煎至6分,去滓热服。

24 附注

方中茯苓、人参、草果、附子用量原缺。

古籍中的十味养胃汤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卷之一]附方

木香、柴胡、升麻、雄黄。姜引。空心服。九味人参养胃汤治呕吐不纳食。人参、白术、甘草(蜜炒)、茯苓、

《保婴撮要》:[卷七]诸疟

名曰疟母。鳖甲(醋炙)白术甘草黄白芍药川芎人参养胃汤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寒热如疟,或呕逆恶心。寒

《原机启微》:[卷之下]附方

米泔水主脾胃为佐;肝与肝合,引入肝经为使。冲和养胃汤治内障初起,视觉微昏,空中有黑花,神水变淡绿色

《张氏医通》:[卷五诸痛门]腹痛

、猪苓、泽泻。感暑而痛。或泻利并作。脉必虚豁。十味香薷饮。感湿而痛。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胃苓汤。如

《世医得效方》:[卷第二大方脉杂医科]疟

目录 1 拼音 2 益胃升阳汤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益胃升阳汤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兰室秘藏》卷中 71 方名 72 益胃升阳汤的别名 73 组成 74 功效 75 主治 76 益胃升阳汤的用法用量 77 加减 78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益胃升阳汤 1 拼音

yì wèi shēng yáng tāng

2 益胃升阳汤的别名

升阳益胃汤(《仁术便览》卷四)。

3 处方

柴胡 升麻各15克 炙甘草 当归身(酒洗)陈皮各3克 人参(去芦)炒神曲各45克 黄耆6克 白术9克 生黄芩少许

4 功能主治

益气升阳,养血调经。治妇人经候不调,经来量多,色黑有块,大便水泄,日二三次,饮食减少,食罢烦心,身体消瘦。

5 益胃升阳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哎咀。每服6克,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腹中痛,加白芍药9克,肉桂少许,如渴,加葛根06克。

6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中

7 《兰室秘藏》卷中 71 方名

益胃升阳汤

72 益胃升阳汤的别名

升阳益胃汤

73 组成

柴胡5分,升麻5分,炙甘草1钱,当归身(酒洗)1钱,陈皮1钱,人参(去芦)炒1钱5分,神曲1钱5分,黄耆2钱,白术3钱,生黄芩少许。

74 功效

补胃气以助生发之气。大补气血,滋养脾胃。

75 主治

妇人经候不调,漏下不止,水泄日二三行,食罢烦心,饮食减少,甚至瘦弱。

76 益胃升阳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77 加减

有嗽,去人参;腹中痛,加白芍药3分,中桂少许;渴或口干,加葛根2分。

78 附注

升阳益胃汤(《便览》卷四)。

古籍中的益胃升阳汤 《妇科心法要诀》:[卷二崩漏门]崩漏证治

归脾汤逍遥散(方俱见前调经汇方内)补中益气汤益胃升阳汤气陷补中益气举,保元升柴归术陈,益胃升阳加芩

《医宗金鉴》:[卷四崩漏门]崩漏证治

归脾汤逍遥散(方俱见前调经汇方内)补中益气汤益胃升阳汤3气陷补中益气举,保元升柴归术陈,益胃升阳

《女科切要》:[卷二]血崩

也。先补胃气,以助生发之源,诸甘药为之先务,益胃升阳汤是也。此药人皆认以为补气,殊不知甘能生血,此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五产后诸疾门]产后调补

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病久者服一两。益胃升阳汤(出卫生宝鉴)血脱益气。古圣人之良法也。补胃

《医方集解》:[理气之剂第七]补中益气汤(东垣)

目录 1 拼音 2 《医宗金鉴》卷六十四:除湿胃苓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除湿胃苓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外科正宗》卷四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除湿胃苓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除湿胃苓汤 1 拼音

chú shī wèi líng tāng

2 《医宗金鉴》卷六十四:除湿胃苓汤

21 处方

苍术(炒)厚朴(姜炒)陈皮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白术(土炒)滑石 防风 山栀子(生研)木通各3克 肉桂 甘草(生)各1克

22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主缠腰火丹。水泡大小不等,其色黄白,破烂流水,痛甚。

23 除湿胃苓汤的用法用量

水400毫升,加灯心165厘米,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24 摘录

《医宗金鉴》卷六十四

3 《外科正宗》卷四 31 方名

除湿胃苓汤

32 组成

防风1钱,苍术1钱,白术1钱,赤茯苓1钱,陈皮1钱,厚朴1钱,猪苓1钱,山栀1钱,木通1钱,泽泻1钱,滑石1钱,甘草3分,薄桂3分。

33 主治

脾肺二经湿热壅遏,致生火丹,作烂疼痛。缠腰火丹(俗名蛇串疮)属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

34 除湿胃苓汤的用法用量

水2钟,加灯心20根,煎8分,食前服。

古籍中的除湿胃苓汤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火丹第七十九

分)水二钟,淡竹叶二十片,煎八分,不拘时服。除湿胃苓汤除湿胃苓汤草朴陈皮二术泽猪苓防风滑石山栀等木

《外科心法要诀》:[卷四腰部]缠腰火丹

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若腰肋生之,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

《外科大成》:[卷四不分部位小疵]无名肿毒

。流黄水。痒痛不时者。为风丹。属脾肺湿热。宜除湿胃苓汤。痒而搔之起块。成饼成片。皮色不变者。为冷膜

《医宗金鉴》:[外科卷上腰部]缠腰火丹

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若腰肋生之,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

《疡医大全》:[卷三十幼科诸疮部]赤游丹门主论

目录 1 拼音 2 《点点经》卷二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养血健胃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养血健胃汤 1 拼音

yǎng xuè jiàn wèi tāng

2 《点点经》卷二 21 方名

养血健胃汤

22 组成

熟地1钱,当归1钱,丹参1钱,川芎1钱半,条参1钱半,白芍1钱半,骨皮1钱半,陈皮1钱半,茯神1钱半,六曲1钱半,黄芩1钱半,杏仁6分,甘草6分。

23 主治

酒毒伤脏,大便下血。

24 养血健胃汤的用法用量

红曲、黑枣为引,水煎服。

古籍中的养血健胃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二、药物]26.三七解

用药强止其血,致留瘀血为恙也。为疏方,用滋阴养血健胃利气之品,煎汤送服三七细末二钱,至二煎仍送服二钱

《普济方》:[卷三方脉总论]八里脉主治

胁。手足时冷。虚气冲心。闷而不痛。乃曰虚痞。健胃建中汤。理当归白术人参干姜(各一两)附子(炮去皮)

《正体类要》:[上卷]正体主治大法

全大补汤补之。既下而恶寒发热,气血俱伤也,用八珍汤补之。既下而欲呕,胃气伤也,用六君、当归补之。既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六薛氏分证主治大法]胁肋胀痛

先清肝养血,则瘀血不致凝滞,肌肉不致遍溃;次壮脾健胃,则瘀肉易溃,新肉易生。若行克伐,则虚者益虚,滞

《冯氏锦囊秘录》:[痘疹全集卷二十二(总论痘要)]指南赋

目录 1 拼音 2 《直指》卷六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人参开胃汤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医略六书》卷十九 31 组成 32 主治 33 人参开胃汤的用法用量 34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开胃汤 1 拼音

rén shēn kāi wèi tāng

2 《直指》卷六 21 组成

人参、橘红、丁香、木香、藿香、神曲(炒)、麦芽(炒)、白术、茯苓、缩砂仁、莲子肉、厚朴(制)、半夏曲、甘草(炙)各等分。

22 功效

助胃进食。

23 主治

脾胃不和,不思饮食。

24 人参开胃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4片,水煎服。

25 制备方法

上锉散。

3 《医略六书》卷十九 31 组成

人参5分,白术1钱半(炒),丁香1钱,藿香2钱,神曲2钱(炒),麦芽2钱(炒),茯苓钱半,陈皮1钱半,甘草5分。

32 主治

脾胃虚衰,停食不化,脉细涩滞者。

33 人参开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34 各家论述

脾胃虚衰,寒邪内滞而不能运化,故易于停食焉。人参扶元补胃气,白术燥湿健脾元,丁香温中散滞,藿香开胃辟寒,神曲消食,麦芽化滞,陈皮利气和中,炙草缓中益胃,茯苓渗湿和脾,生姜散寒开胃也。水煎温服,使胃暖寒消,则中气自健,而停食无不化,何脾胃虚衰之足虑哉。此补中消食之剂,为脾胃虚衰停食之专方。

古籍中的人参开胃汤 《明医指掌》:[卷五]脾胃证一

一剂,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钟,煎八分服。人参开胃汤人参(去芦,一钱)白术(土炒,一钱)白茯苓(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三脾胃门]药方

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橘皮汤调下。人参开胃汤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此药助胃进食。人参橘红

《证治汇补》:[卷之二内因门]脾胃

朴干姜茯苓(各八分)甘草木香(各五分)水煎。人参开胃汤治脾虚停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神曲麦芽

《普济方》:[卷二十四脾脏门]饮食劳倦

连枳壳(麸炒以上各一两)黄柏大黄(各三每服三人参开胃汤(出直指方)助胃进食。人参白术藿香橘红缩砂仁

《外科心法要诀》:[卷二]溃疡主治类方

十味养胃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易简方》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十味养胃汤的用法用量 24 附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