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名句集锦 古诗词书法名句集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4收藏

古代书法名句集锦 古诗词书法名句集锦,第1张

有什么关于书法的名言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清松年《颐园画论》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清王妤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

▲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清刘熙载《艺概》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清刘熙载《艺概》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明项穆《书法雅言》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柳公权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清刘熙载《艺概》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得志不如得道。)——唐孙过庭《书谱》

▲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清松年《颐园论画》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清刘熙载《艺概》

▲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宋朱文长《续书断》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唐虞世南《笔髓论》

▲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东汉赵壹《非草书》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苏轼《书论》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清刘熙栽《艺概》

▲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宋朱文长《续书断》

▲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明项穆《书法雅言》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明项穆《书法雅言》

▲ 试以人品喻之,谋猷谙练,学识宏深,必称黄发之彦。词气清亮,举动利便,恒数俊髦之英。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姿颜。筋力尚强健,姿颜贵美悦,会之则并善,折之则两乖。融而通焉,书其几矣。若其规模宏远,意思窈窕,抑>>

书法的名言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把笔深浅,在于去纸远近,远者浮泛虚薄,近则瘟锋体重。唐卢携《临池诀》

▲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依笔,则有力。黄庭坚《论书》

▲所谓法则,恹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五代李煜《书述》

▲右军用笔内恹,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明丰坊《书诀》

▲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于轻健: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清冯武《书法正传》

▲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论书》

▲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唐韦续《墨薮》

▲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佚名《永字八法》

▲将能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笔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悻致。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宋姜夔《续书谱》

▲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古人作纂,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纂则一毫不可测也。明丰坊《书诀》

▲古人一点一画,皆使锋转笔以成之,非至起至掣曳之处乃用使转;古人一牵一连,皆旋转,正心着纸,无一黍米倒塌处。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字划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迹,如羚羊挂角。学者工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快。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数画之转接欲折,一画之自转贵圆;同一转也,若误用之,必有病,分别行之,则合法耳。清笪重光《书筏》

▲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要使笔锋行字画中,如入骨既立,虽丰瘠不同,各自成体。宋李弥孙《筠溪集》

▲书之大要,可一言而尽之。曰:笔方势圆。方者,折法也,点画波撇起止处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圆者,用笔盘旋空中,作势是也,圆出臂腕,字之筋也。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圆以规以象天,方以矩以向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所以用笔贵圆,字形贵方。圆乃神圆,不可滞也;方乃通方,不可执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古人作书,落笔一圆便圆到底,落笔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种章法。《兰亭》用圆,《圣教》用方,二贴为百代书法楷模,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

▲以转束言之,则内方而外圆;以笔质言之,则骨方而肉圆。此是一定之理。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契出之。圆笔用佼,方笔用翻,圆笔不佼则痿,方笔不翻则滞。近代康有为《广艺>>

有关书法的名句

蒋和:布白有三;字中这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初学分布,皆须停匀;既知停匀则求变化,斜正疏密错落其间陈绎: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王羲之: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项穆: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书宜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张怀瑾: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有离合之势王羲之: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卫夫人:点画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画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画如万岁枯藤;撇画如陆断犀象;捺画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钧弩发;横折如劲弩筋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字怕练,马怕骑

●字无百日功

●拳要打,字要练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书法类的人生哲理名句

1 字无百日功。

2 拳要打,字要练。

3 字怕练,马怕骑。

4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5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6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 书肇于自然。——蔡邕

8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9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0 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11 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12 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13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14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15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16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7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18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19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20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21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22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23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24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25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26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27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28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29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30 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31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32 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33 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34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35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36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37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38 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

39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40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41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42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43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44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45 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46 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47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48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芭蕉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下一篇:母亲生日祝福短信 祝福母亲生日的短信

对联书法作品摘录古人名句如何落款

当然是落古人的名字,总不能说你临个《兰亭序》就落自己名字吧,但是临完可以加盖自己的印章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名句大全

《书法创作常用的古诗词名句对联》书法创作常用的古诗词名句对联一、天地山水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2.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关于书法的名人名言

蒋和:布白有三;字中这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初学分布,皆须停匀;既知停匀则求变化,斜正疏密错落其间。

陈绎: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 王羲之: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

项穆: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书宜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

张怀瑾: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有离合之势。

王羲之: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

卫夫人:点画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画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画如万岁枯藤;撇画如陆断犀象;捺画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钧弩发;横折如劲弩筋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练书法的名句,俗语

1、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句

2、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蔡邕《九势》句

3、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九势》句

4、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蔡邕《九势》句

5、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蔡邕《笔论》句

6、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蔡邕《笔论》句

7、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象皆类之。——钟繇笔法句

8、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可为强哉?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赵壹非草书句

9、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卫铄《笔阵图》句

10、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王羲之书论句

11、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萧衍古今书优劣评句

12、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僧虔笔意赞句

13、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孙过庭书谱句

14、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过庭书谱句

15、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孙过庭书谱句

16、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孙过庭书谱句

17、文则数语,方见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 ——张怀瓘文字论句

18、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茫。——张怀瓘文字论句

19、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张怀瓘文字论句

20、夫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乎轻健,故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韩方明授笔要说句

21、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陆羽怀素别传句

22、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句

2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书小史载柳公权句

24、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欧阳文忠公集句

25、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欧阳文忠公集句

26、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苏轼题二王书句

27、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东坡集句

28、故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苏东坡论书句

29、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东坡次韵子由论书诗

30、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

古人禁毒名句书法作品

则徐有说过关于禁毒的名言警句: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未闻炮声震天,打得妻离子散。

古代关于远离毒品的格言大致有:

烟枪一支;锡纸一张,不见火光冲天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芭蕉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下一篇:母亲生日祝福短信 祝福母亲生日的短信

1 有关书法的文言文

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学书为乐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 学书作故事 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

学真草书 自此已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

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学书工拙 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

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

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 用笔之法 苏子美常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

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因知万事有法。

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 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独以为不然。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

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盖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

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苏子美蔡君谟书 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口,用尽气力,不离故处。”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

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 李邕书 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

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

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

《笔说》 学书静中至乐说 有暇即学书,非以求艺之精,直胜劳心于他事尔。以此知不寓心于物者,直所谓至人也。

寓于有益者,君子也;寓于伐性汨情而为害者,愚惑之人也。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情性耳。

要得静中之乐,惟此耳。 夏日学书论 夏日之长,饱食难过,不自知愧。

但思所以寓心而销昼暑者,惟据案作字,殊不为劳。当其挥翰若飞,手不能止,虽惊雷疾霆,雨雹交下,有不暇顾也。

古人流爱,信有之矣。字未至于工,尚已如此,使其乐之不厌,未有不至于工者。

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不必取悦当时之人,垂名于后世,要于自适而已。 《杂题跋跋李翰林昌武书》 昌武笔画遒峻,盖欲自成一家,宜共见称于当时也。

风雅寂寞久矣,向时苏、梅二子以天下两穷人主张斯道,一时士人倾想其风采,奔走不暇,自其沦亡遂无复继者,岂孟子所谓“折枝之易”第不为耶?览李翰林诗笔,见故时朝廷儒学侍从之臣,未尝不以篇章翰墨为乐也。 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

羲、献以来,遗迹见于今者多矣,小楷惟《乐毅论》一篇而已。今世俗所传,出故高绅学士家最为真本,而断裂之馀仅存者百馀字尔,此外吾家率更所书《温彦博墓铭》亦为绝笔。

率更书世固不少,而小字亦止此而已。以此见前人于小楷难工,而传于世者少而难得也。

君谟小字新出而传者二:《集古录目序》横逸飘发,而《茶录》劲实端严。为体虽殊而各极其妙,盖学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

予非知书者,以接君谟之论久,故亦粗识其一二焉。治平甲辰。

2 有哪些适合练字的古文

千字文,历代书家练书法都绕不过去的经典作品,一千个单字无一重复,而且文从字顺,韵律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内容也极有意蕴。

心经,这篇内容也是很多书法家都写过,并且有多篇佳作传世。 其他的比如,陋室铭,马说,师说,爱莲说,鱼我所欲也 ,劝学 《荀子》,赤壁赋,过秦论 。

大多都是些高中要求背诵的古文,既可巩固记忆有可达到练字效果。 练字是很枯燥的事情,用古诗一方面可以练字,一方面可以在枯燥之余欣赏一下古诗之美,冲淡一下枯燥乏味的气氛。

一方面古诗短,且有韵律,写起来感觉好些,另一方面古代的书法家大多都是诗人,练他们的字不仅可以学书法还可以学到诗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3 找一篇适合书法创作的200字文言文

《戒子孙》[宋]邵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 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理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

或曰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滛乐祸,疾良善如雠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灭性,大则覆宗绝嗣。

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 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予学》东汉 许劭 得失卷一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

得失之患,启于不舍。不予之心,兴于愚念。

人皆有图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强者不予,得而复失。

弱者不予,失之难测。予非失,乃存也。

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论此也。夺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顺逆卷二 患死者痴,患生者智。安顺者庸,安逆者泰。

多予不亡,少施必殃。惠人惠己,天不佑凶也。

顺由予生,逆自虐起。君子不责小过,哀人失德焉。

小人不纳大言,恨己无势焉。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顺而弗远。

福祸不侵,心静可也。苦乐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卷三 尊者人予也,失之则卑。卑者自强也,恃之则尊。

以金市爵,得而不祥。以势迫人,威而有虞。

金不可滥,权不可纵,极则易也。贫者勿轻,其忠贵也。

贱者莫弃,其义厚也。忠予明主,义施君子,必有报焉。

誉非予莫取,取之非誉也。功不争乃获,获之则功也。

休戚卷四 物有异也,理自通焉。命有别也,情自同焉。

悦可悦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福不可继,祸不可养,福祸莫受也。

不省之人,事无功耳。同欢者寡,贵而远离也。

共难者众,卑而无间也。苦乐由人,非苦乐也。

至乐乃予,生之崇焉。至苦乃亏,死之惶焉。

荣辱卷五 人强不辱,气傲无荣。荣辱莫改,其人惟贤。

予人荣者,自荣也。予人辱者,自辱也。

君子不长衰,小人无久运,道之故也。饥以食,莫逾困以怜。

寒以暖,无及厄以诫。予人至缺,其可立也。

荣极则辱,惟德可存焉。辱极则荣,惟善勿失焉。

成败卷六 成无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败有定法,害人害己乃败焉。

君子之名,胜于小人之实。小人之祸,烈于君子之难。

观其人也,可知成败矣。敌者,予之可制也。

友者,予之可久也。亲者,予之可安也。

功高未可言胜,功不为胜也。人愚未可言败,愚不为败矣。

兴亡卷七 无不亡之身,存不灭之理。春秋易逝,宏业可留。

薄敛 富,兴焉。政苛 怨,亡焉。

人主兴亡,非为天也。君子兴家,不用奇计。

小人败业,坏于奸谋。正不予贿,邪不予济,察之无误也。

天降之喜,莫径取焉。不测之灾,勿相欺焉。

《诫子书二篇》[三国蜀]诸葛亮 题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官至蜀国丞相。他在信中,教导儿子该如何治学立身。

其中“澹泊明志”、“宁静致远”,颇为后人传诵。 原文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⑤。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⑥,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⑦,险躁则不能治性⑧。

年与时驰⑨,意与曰去⑩,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行:做。 ②修身:修养身心。

③养德:陶冶德行。 ④澹(dan)泊:恬淡寡欲。

⑤宁静:安定清静。远:高远,远大。

⑥广:扩大。这里是增加的意思。

⑦*:放纵,无节制。慢:懈怠。

励:激励。 ⑧险:疾。

治:修养。 ⑨驰:跑得很快。

此指时间过得快。 ⑩去:去掉,消失。

?遂:终于。枯落:干枯衰落。

此指年老体衰,精力枯竭,学识无成。 ?多:表示大约。

又诫子书 题解 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儿子如何运用酒宴交际,并掌握饮酒分寸。 原文: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①,适体归性②,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③。

主意未殚④,宾有余豪⑤,可以至醉,无致迷乱⑥。 注释①致:表达。

②归:符合。 ③至:达到顶点。

④意:情趣。殚:尽。

⑤豪:酒量大的意思。 ⑥致:达到。

迷乱:分辨不清,丧失理智。 诫外生书① 题解 这封信是诸葛亮写给外甥庞涣的家训。

庞涣,字世文,诸葛亮二姐的儿子,曾官至郡太守。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教导外甥该如何立志、修身、成材。

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②,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③,使庶几之志④,揭然有所存⑤,恻然有所感⑥;忍屈伸⑦,去细碎⑧,广咨问,除嫌吝⑨,虽有淹留⑩,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释①外生:外甥。

生,同“甥”。 ②存:有。

③滞:拘泥。 ④庶几:指圣贤。

⑤揭:显露。存:保存。

⑥恻:恳切。 ⑦忍:容忍。

屈:委屈;挫折。伸:舒展,顺利。

⑧细碎:细小烦杂。 ⑨嫌:埋怨,不满。

吝:悔恨,遗憾。 ⑩淹:停留。

淹留:停留。

4 谁有用文言文写的关于书法理论的书籍

六一论书《试笔》[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学书为乐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 学书作故事 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

学真草书 自此已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

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学书工拙 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

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

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 用笔之法 苏子美常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

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因知万事有法。

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 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独以为不然。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

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盖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

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苏子美蔡君谟书 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口,用尽气力,不离故处。”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

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 李邕书 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

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

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

《笔说》 学书静中至乐说 有暇即学书,非以求艺之精,直胜劳心于他事尔。以此知不寓心于物者,直所谓至人也。

寓于有益者,君子也;寓于伐性汨情而为害者,愚惑之人也。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情性耳。

要得静中之乐,惟此耳。 夏日学书论 夏日之长,饱食难过,不自知愧。

但思所以寓心而销昼暑者,惟据案作字,殊不为劳。当其挥翰若飞,手不能止,虽惊雷疾霆,雨雹交下,有不暇顾也。

古人流爱,信有之矣。字未至于工,尚已如此,使其乐之不厌,未有不至于工者。

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不必取悦当时之人,垂名于后世,要于自适而已。 《杂题跋跋李翰林昌武书》 昌武笔画遒峻,盖欲自成一家,宜共见称于当时也。

风雅寂寞久矣,向时苏、梅二子以天下两穷人主张斯道,一时士人倾想其风采,奔走不暇,自其沦亡遂无复继者,岂孟子所谓“折枝之易”第不为耶?览李翰林诗笔,见故时朝廷儒学侍从之臣,未尝不以篇章翰墨为乐也。 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

羲、献以来,遗迹见于今者多矣,小楷惟《乐毅论》一篇而已。今世俗所传,出故高绅学士家最为真本,而断裂之馀仅存者百馀字尔,此外吾家率更所书《温彦博墓铭》亦为绝笔。

率更书世固不少,而小字亦止此而已。以此见前人于小楷难工,而传于世者少而难得也。

君谟小字新出而传者二:《集古录目序》横逸飘发,而《茶录》劲实端严。为体虽殊而各极其妙,盖学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

予非知书者,以接君谟之论久,故亦粗识其一二焉。治平甲辰。

5 需要练字的古文

1陋室铭

2马说

3师说

4爱莲说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鱼我所欲也

8劝学 《荀子》

9 赤壁赋

10卖炭翁

11木兰诗 《乐府诗集》

12石钟山记

13五人墓碑记

14六国论

15过秦论

大多都是些高中要求背诵的古文,

既可巩固记忆有可达到练字效果。

6 文言文草书大王的意思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译文张丞相喜好书法却写得不工整当时人们都讥笑他张丞相像原来一样不改一天得到好句,就找笔快地写下来,满纸龙蛇飞舞,十分潦草而后就让侄子来抄录当抄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侄子看不懂就停了下来拿着张丞相所写的字问他∶“这是什么字呢?”张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于是责骂他的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问,使得我也忘记了”。

古代书法名句集锦 古诗词书法名句集锦

有什么关于书法的名言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