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非遗项目有哪些??,第1张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 、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南汇锣鼓书、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儿”;

纳西古乐、唐三彩、紫砂壶、木版年画、川江号子、古琴、皮影戏、剪纸艺术、傩戏和傩戏面具、杨柳青年画、木卡姆、梁祝、少林功夫、昆曲。    

一、缂丝简介:

缂(kè,同:刻)丝(英文:K’o-ssu 、Kesi 或 Chinese silk tapestry),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

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

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二、全聚德简介:

全聚德,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经几代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中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全聚德烤鸭肉质鲜美,适合许多人吃。

全聚德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

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宴。

三、苏绣简介:

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

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吴歌简介:

吴歌是文学史上对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太湖流域,江南太湖流域一带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

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表现男女爱情为主。民间歌曲包括歌和谣两部分,歌一般说就是唱山歌也包括一些俗曲之类,谣就是通常说的顺口溜。

2006年5月20日,吴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五、评弹简介: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传统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参考资料:

中国网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缂丝

全聚德

苏绣

吴歌

评弹

广州市政府部门常务会审议通过了第八批广州市级非遗文化象征性项目名录,确定龙形拳、龙船领头制做手艺、素馨花传奇、越秀山小故事、粤语相声、广府传统式婚嫁习俗、烧麦、广东肠粉、盆菜、白切鸡、艇仔粥、竹升面等第八批地市级非遗文化象征性项目。

第八批地市级非遗文化象征性项目名录共48项,在其中传统手工技艺类25项,传统美术类7项,传统体育、游乐与杂技表演类4项,民俗文化类4项,民间文化类3项,传统舞蹈类2项,传统医药类2项,曲艺团类1项。

有关部门表明,广州将落实“维护为主导、救治第一、合理安排、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非物质遗产象征性项目保护的、承传、推广和管理方面,切实提高非物质遗产系统化维护水准,为弘扬中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推进文化强市基本建设作出新的奉献。

本次发布的第八批地市级非遗文化象征性项目名录闪光点颇有,项目总产量和新增加项目均是往年之首,48个项目中新增加项目42个,拓展项目6个。

项目类别十分齐备,除传统戏剧类和传统式音乐类外,本批项目包含非遗文化十大类别里的八大类,相较过去,构成了类别比较完备的项目名录。

除此之外,名录覆盖范围广,11区都有项目进到名录,在其中越秀区有7项,荔湾区与增城区各6项,海珠区与黄埔区各5项,其他区都都各有项目当选。

在项目品质上,名录成效明显,凸显出服务国家战略作用更突出、岭南文化艺术特色更为显出、濒临灭绝项目获得文物保护维护、大家实践活动项目获普遍认同等优点。

服务国家战略层面,熊氏易筋经、龙形拳、太极等中华武术,广东醒狮,龙船领头、虎尾制做手艺,全是基本建设深莞惠人文湾区的主要媒介。这种项目获得扩大,彰显了深莞惠三地同宗同源。而剪纸画、竹制品、龙舞等项目就成为了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借助。

岭南文化艺术特色层面,素馨花传奇、越秀山小故事、粤语相声、广钟、通草画、夏桑菊等和广州城市印象紧密结合,将成为最典型的大城市文化符号。

比如,素馨花传奇主要是广为流传于广州市海珠区一带,流传为了纪念南汉阶段宫娥素馨而引起的岭南民间故事。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时间,在《广东新语》和《广群芳谱》等古书中均有记录。

越秀山故事是以广州市越秀山和周边风景为背景故事群,主要包含越秀山本身传奇、古百越族和南越国故事、鸦片战争的小故事、红色故事、与当地风俗人情有关的特色小故事等五类极具最典型的小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非遗文化项目名录也促进许多濒临灭绝项目获得文物保护维护。如广府传统式婚嫁习俗充足阐述了大家对美好婚姻生活的追求完美,广府传统式婚嫁习俗是流行于广府地域并具备独特广府特色的最重要的人生风俗习惯之一,更是以大妗姐为特色。

广府酒席风俗习惯则再次汇总了广东菜师爷礼仪知识的渊源和家谱图。什么是“广东菜师爷”?它是由酒店的师爷依据酒席主题设计方案菜品,包含红白事酒席(如婚丧喜庆、生日贺寿等)、商务接待主题酒席(如业务洽谈、人际交往等)、庆典活动主题酒席(行帮聚会、神诞、节日等)等不同主题。

本次名录中,也有许多大家实践活动项目获普遍认同,在其中,饮食搭配项目是此次强烈推荐数最多的项目,烧麦、广东肠粉、盆菜、白切鸡、艇仔粥、竹升面、牛杂汤、广式甜品、绿豆糕等项目变成“食在广州”的绝佳诠释,都是提升交易活跃市场的重要环节。根据评定饮食搭配项目,将正确引导各界人士更加关注饮食搭配所蕴涵文化意义和社会意识形态。

总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下来的文化以及相关实物场所,是民族独特、个性的审美习惯的表现。云南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着除汉族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的非遗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舞蹈及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食、传统技艺、传统医学、游艺与杂技等十多个类别。

首先,云南有105项目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和450项省级的非遗项目。其中著名的傣族孔雀舞、壮族彝族铜管舞、佤族木鼓舞、独龙族民歌等多种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及音乐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学方面有怒族若柔语言、傣绷文、格萨尔史诗等十几种种民间文学。云南非遗项目中传统手工艺作为突出,像有着傣族文化历史活化石之称的云南贝叶经制作、有着浓郁民族风格的剑川木雕和白族织染以及采用多种材料作为原料经过提花、织造等多种传统手工操作制作而成的云南傣锦,在我国传统手工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国民族文化最宝贵的瑰宝之一。

然后,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也是非常多的。云南省总人口不到5000万,但居住着26个民族的人民,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多彩瑰丽,为丰富的非遗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让非遗文化项目得到传承和保护,云南省不断推出各种措施,积极搭建非遗人才培养的平台,做好非遗项目的继承和传播博。在2009年的时候云南的非遗继承人只有200多名,通过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让更多的人对云南非遗项目感兴趣,自愿成为非遗继承人,并且还把非遗继承人送去培训学习,使得非遗继承人队伍得到充盈,短短十年间得到省级认定的非遗继承人就增长到一万余人,使得云南的非遗项目得到有力的支持。

最后,除了上面所介绍的之外,云南省的非遗项目非常多,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到云南亲自去体验一下。

非遗项目有:

1、蚕桑丝织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2009年9月30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2009年,中国篆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