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音乐著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4收藏

宋元时期的音乐著作,第1张

宋代流行的词曲音乐,有《白石道人歌曲》与《词源》传世。

姜夔(约1155—1230),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南宋著名词人和音乐家。著《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其中配有曲谱的,计有琴曲一首、《越九歌》十首、词调十七首。《越九歌》用律吕字谱记写,词调用燕乐字谱记写。词调中,《玉梅令》为范成大作曲,《醉吟商小品》、《霓裳中序第一》是按旧谱填词,其余都是姜夔的创作。这些作品都是现存宋词音乐的珍贵资料。它在词曲结合和曲调的结构、旋律、调式转换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曲谱使用十个燕乐谱字,另有七个附加于谱字之间的节奏符号。多依燕乐二十八调系统标记宫调,也有采用传统古乐调的。曲调主要运用古音阶体系,也兼用新音阶和燕乐音阶。自清代以来,不少学者对此乐谱作过考释和译解。

南宋词人张炎(1248—1320前后),对词乐颇有研究。其高祖辈是姜夔的好友,其父张枢通晓词乐,著有《寄闲集》。张炎曾问学于当时琴家杨缵、毛敏仲等人。晚年著《词源》一书(有钱良佑1317年序)。该书分上下卷,列出三十个条目论述词乐和词文学,如“音谱”、“拍眼”条对法曲、大曲及词乐中的慢曲、引、近的节奏和唱法有所论述;在“讴曲旨要”中对演唱时的发音咬字提出要求;在“结声正讹”中列举了六种犯调(转调)实例;“管色应指字谱”对照了当时所用俗字谱符号与工尺谱符号,并记录了大住、小住、掣、折等表达节拍变化的符号。书中还对照排列了八十四调所用雅乐调名、燕乐调名和俗字谱符号。此书对研究宋词音乐,宋元以来宫调系统和记谱法的变迁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宋末元初陈元靓编《事林广记》的“管色指法”,记述了当时流传的官笛、羌笛、夏笛、小孤笛、鹧鸪、扈圣、七星、横箫、竖箫等九种吹奏乐器的按孔方法,每音的俗字谱与工尺谱。所用谱字与《词源》所记大体相同。近代山西五台山寺院管乐谱(有1926年张汝琳抄本),仍用这种谱式记写,可资参考。

其实我觉得,经典些的呢,就比如《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琵琶语》,《逆伦》,《阳春白雪》,《汉宫秋月》,《渔舟唱晚》,《广陵散》

秦时明月中的《燕鸣骊歌》

然后我觉得仙剑里面的轻音乐不错,不过有的在百度音乐是搜不到的,去搜狗音乐比较好找,但是里面有些音乐是被人填了词的,你搜索的时候注意一下,一般写有什么插曲之类就都是有人唱了的:

《永恒的记忆》,《桃花岛》,《织梦行云》,《御剑江湖》,《大地之母》,《莫失莫忘》

其实有人唱的也有好听的啊,比如:《月中天》,《千年缘》,《花与剑》,《情醉》

这些我都是常听的。

另外,其实国外很多轻音乐也都不错哦

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爱之梦》,《秋日私语》等

班得瑞的《初雪》《梦中的雪》等

还比如《天空之城》啊,日本的《夕影》啊,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啊,贝多芬的《月光曲》啊等等等等,都挺不错的,我记不到了,只能说出这些,希望能帮到你。

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是《乐记》,它以儒家思想为主、包容其它各派思想,谈及音乐的本源、特点、音乐与社会、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是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对于《乐记》的记录,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它是由战国时期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另一种观点是说它是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校先秦古籍所得。

对于音乐的本源,《乐记》认为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现的,情来自人对现实的反应,认为外界事物的变化引起人的情感的各种变化,而音乐则是这些变化的外部表达。关于音乐对人的感情的影响,“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人生在世,人人都需要音乐,这是不可避免的。《乐记》强调的音乐对情感的影响,是非常正确的,一个国家处于革命高潮时期或者处于抵御外敌入侵的时期时,革命歌曲飘遍街头巷尾,人民的革命热情高涨,正义感压倒一切歪风邪气。而当靡靡之音泛滥时,许多青少年堕落不堪,萎靡不振。现代的研究结果也证明,音乐与情感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乐记》还强调音乐与政治、社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书中记载:“使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对于音乐的社会功能,它主张音乐为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礼节等相配合,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

《乐记》继承与发展了孔子以来儒家关于音乐的特征、乐记的功能以及内容形和式、礼和乐等关系的思想,这些思想与它之前的儒家著作中的相比更为明确饱满、系统。《乐记》作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最为系统的音乐思想教育的论著,至今仍然光芒不减。

宋元时期的音乐著作

宋代流行的词曲音乐,有《白石道人歌曲》与《词源》传世。 姜夔(约1155—1230),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南宋著名词人和音乐家。著《白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