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含义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4收藏

信的含义是什么,第1张

1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

2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

3崇奉:~仰。~徒。

4消息:~息。杳无音~。

5函件:~件。~笺。~鸽。~访。

6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

7同“芯2”。

8姓。

手札、手翰、手启、手柬、手笔、手记、手帖、尺墨等。

手札:白居易《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诗:“手札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

手翰: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是以前状,辄述鄙诚,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

手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程昱)待徐母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启。徐母亦作手启答之。”

手柬:明代沈德符《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房念众咻不止,其势且孤,乃尽出二给事先后托请诸手柬呈上览。”

尺墨:《翰苑新书·戴象麓(上赣州周府判启)》:“编摩尺墨,披沥寸丹。”

手笔:亲手写的或画的东西叫手笔。因此亲笔信也叫手笔。刘禹锡《上杜司徒启》:“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书一函。”

手记、手帖:亲自写的文章、书信之类称“手帖”;亲笔写的笔记、日记、书信称“手记”。如明代张居正《与蓟镇督抚书》:“昨偶因赵帅,以李自馨手帖见寄。”鲁迅小说《伤逝》副题为“涓生手记”。

扩展资料

1、手书

手书是亲手写的信。相对含有重视、真实非假冒等意味在内,所以常区别于一般书信别称。

如《汉书·薛宣传》:“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

“暴章”即揭露。“手书还称“亲笔信”、“手札”、“手翰”、“手启”、“手柬”、“手笔”、“手记”、“手帖”、“尺墨”等等。

2、家信

家信指家里来的信或外出后寄给家里的信。家信也称“家书”、“家禀”、“家问”、“家报”、“乡书”、“乡信”、“竹报平安”、“锦字”、“锦书”、“锦文”、“锦中书”、“锦字书”、“黄犬音”、“大书”等等。

“家票”在前文郭沫若的信中已经举过,其余举例如下:

家书:宋赵抃(bian音变)《闻岭外寇梗》诗:“家书万倍金难得,远梦干回路不知。”

家问:《周书·晋荡公护传》:“不期今日,得通家问,伏纸呜咽,言不宣心。”

家报: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还有一封家报,你可差个的当的差役,投到洞庭龙官。”

乡书: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末终,涕泪藉嫌素中。”

乡信:指家乡人或家人的来信,但多指后者。唐刘长卿《同诸公登楼》诗:“北望无乡信,车游滞客行。”

竹报平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组续集·支植下》说:“卫公(即唐代宰相李德裕)言北都(即太原)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即主管寺内事务的僧人)每日竹报平安。”后来,就以“竹报平安”代称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如宋人韩元吉《水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词:“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锦字:即用锦织成的字,源于一个凄惋的故事。《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惠,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放)流沙(沙漠),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三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后来就把妻子寄给丈夫的信称“锦字”。如范成大《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锦字也称“锦字书”、“锦文”、“锦书”、“锦中书”。

锦字书:李白《久别离》诗:“别来几春末还家,玉窗又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磋。

锦文:冯梦龙《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薄幸回颜。”薄幸,犹冤家,旧时女子对意中人的呢称。

锦书:唐人刘兼《征妇怨》诗:“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

锦中书:唐耿湋(wei音围)《古意》诗:“叶下统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

黄犬音:典故出《晋书·陆机传》。西晋文学家陆机是吴郡吴县(今上海松江)人。养有一个很好的狗,取名黄耳,他曾在当时的首都洛阳羁留,很久没有得到家信,十分惦念,一日他笑着对狗说:“我家绝无书信,你能送信不能”黄耳摇尾作声,表示可以。于是陆机写信用竹简装,系到狗颈上。

狗向南寻路到家,取了回信又送回洛阳。后来就用“黄耳”或“黄犬”代指信使,用“黄犬音”借指家信。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用黄犬音,难传红叶诗。” 黄犬音也称“犬书”。如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待:“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鹤病“即妻子生病。

3、便函

便函是机关团体发出的形式比较简便、非正式公文的信件,从前也叫“札字”。

如《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陈木南写了个札字,叫长随拿到国公府向徐九公子借了二百两银子。”

参考资料来源

-书信

1、读音:xìn,词性:形容词,释义:诚实不欺。

2、读音:xìn,词性:形容词,释义:不发生差误,有规律。

3、读音:xìn,词性:动词,释义:守信用,实践诺言。

4、读音:xìn,词性:动词,释义:表明,明确。

5、读音:xìn,词性:动词,释义:信从,相信。

6、读音:xìn,词性:动词,释义:知道,料到。

7、读音:xìn,词性:动词,释义:任意,听任。

8、读音:xìn,词性:副词,释义:果真,确实。

9、读音:xìn,词性:名词,释义:符契,凭证。

10、读音:xìn,词性:名词,释义:使者,传送公文函件的人。

11、读音:xìn,词性:名词,释义:书信。

12、读音:xìn,词性:名词,释义:消息,音讯。

13、读音:xìn,词性:名词,释义:谓连宿两夜。

14、读音:xìn,词性:名词,释义:引申谓两天。

15、读音:xìn,词性:名词,释义:即信石,指砒霜,为剧毒药物。

16、读音:xìn,词性:名词,释义:装在器物中心的物件,如蜡烛的捻子、爆竹的引线等。

16、读音:xìn,词性:名词,释义:姓。

17、读音:shēn,词性:动词,释义:通“伸”,伸直,伸长。

18、读音:shēn,词性:动词,释义:通“伸”,伸张。

19、读音:shēn,词性:名词,释义:通“身”。

扩展资料:

“信”是个会意字,从人,从言。《说文》:“信,诚也。”其本义就是诚实守信,不欺骗,不怀疑,很可靠的意思。讲守信用的人,就叫“信人”。另也有消息、 函件等意思,如“书信”。

从字型上看,“人”+“言”=“信”。说话要守信用,不失信于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果说话不守信用,也就别妄言其他了,就是说得天花乱坠,别人也不信、也不听。

1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2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3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4

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君子忧道不忧贫。

 6、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7、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9、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10、民无信不立

《说文解字》:诚,信也。从言,成声。

《说文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古文从言省。讣,古文信。

“诚”的含义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诚”是一种美德。《名人名言》∶“诚即天道,天道酬诚”。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意思为诚实。

“信”的含义

《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信(拼音:xìn,shēn)含义:言语真实,引申泛指诚实,不欺,又引申指信用,由此引申出确实义和可靠义,又可指消息,讯息。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金文。现代意义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

相关组词:

1、相信:意思是互相信赖,信任。

2、不信:不相信。不诚实;不信实。犹言难道。形容科技发达,人们之间通讯不用写信,也做“言而无信”。

3、信心:确信自己的某种愿望、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4、信用: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

5、自信:指自己相信自己。

信的含义是什么

1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2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3崇奉:~仰。~徒。4消息:~息。杳无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