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妥玛拼音法取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7收藏

威妥玛拼音法取名,第1张

WuDiHao的普通话威妥玛氏拼音为:Wu ti Hao

而其粤语威妥玛氏拼音,则必须先把汉字按粤语读音写成威妥玛氏拼音才对。比方:Jiang Jie Shi——Chiang Kai Shik 后者,读起来才会有广东话的英语味道。特别是要把入声字的后缀-t、-p、-k译出来才像。

威妥玛式拼音法

Wade-Gilesromanization

中国清末至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又称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TF威妥玛(1818~1895),英国人。从1841年起在英国驻华使馆任职。1871年升为英国驻华公使。1883年回国。1888年起在剑桥大学任教授,讲授汉语,直至1895年逝世。威妥玛在华任职期间,使用他根据北京读书音制订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这个方案以后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称为威妥玛式拼音。威妥玛式拼音,虽然保持了接近英文拼法的一些特点,但是并不完全迁就英文的拼写习惯。它的最大缺点是没有充分考虑汉语的语音特点,拘泥于国际习惯,沿袭了前人使用送气符号来表示声母的办法。在实际应用中,送气符号常常被省略,因而造成很大的混乱。

汉字拼音常用有两种,一种是普通话注音的拼法,还有一种就是威妥玛式(Wade System)拼法。所谓威妥玛式拼法,是1867年英国驻华外交官威妥玛(Thomas F Wade)制定的一套汉字英文注音方案,后来逐步成为通用的英文拼写中国地名、姓氏的专用拼写法;而普通话注音的拼法则是国务院1978年发布“国务院批转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后开始执行的。

现在国内用汉语拼音来标注地名和姓氏已经很普遍了,但在港台,以及英语国家,基本上还都是采用威妥玛式拼法居多。大家随便搜搜台湾网站关于“福州”的拼法,就会看到清一色的全部都是“fuchou”;除了福州以外,青岛拼成“Tsingtao”,张曼玉拼做“Maggie Cheung”,用的都是威妥玛式拼法。

在华期间曾编汉语课本《语言自迩集》,并写有《寻津录》等。

威妥玛自1842年跟随英军到中国后,留居中国长达43年之久。

威妥玛在华期间根据汉语的特点,使用拉丁字母创造了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读方法,即后来称为威妥玛拼音。

威妥玛于1845年任香港最高法院广东话翻译。

1852年年任上海副领事。

1854年太平天国期间,清政府未能有效管理上海海关。英、美、法联合接管上海海关管理权后,威妥玛任上海海关税务司。

1866年2月,时任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的威妥玛拜托公使阿礼国上呈总理衙门《新议略论》,希望清政府改革弊制,实行新政。否则完全可能受到各强富之国的干预制裁。

1869年至1882年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其间英国在1876年以马嘉理事件为名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中英烟台条约,扩大英国在华的特权。

威妥玛1883年返回英国,三年后将他的4,304册中文藏书捐赠予剑桥大学。

1888年,任剑桥大学首任汉学教授。

威妥玛的妻子是知名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的女儿爱蜜莉亚·赫歇尔(Amelia Herschel, 1841-1926)。

中国地名英文新旧拼法比照(汉语拼音、邮政式拼音),注意邮政拼音并不等于威妥玛拼音,邮政拼音有大量滞古发音以及方言发音。

早期的地名译音用方言音或官话音,拼音形式直接用葡语、西语、意语、拉丁语、法语或者英语转写。后来的多用官话音,拼音形式一般多用威妥玛式拼音或者邮政式拼音或者国语罗马字。

中国地名英文新旧拼法比照(汉语拼音、邮政式拼音) 邮政式拼音 地名 汉语拼音 Mukden 沈阳 Shenyang Peking 北京 Beijing Nanking 南京 Nanjing Sian 西安 Xi'an Canton 广州 Guangzhou Amoy 厦门 Xiamen Tsingtao 青岛 Qingdao Dairen/Taline/Dalny 大连 Dalian Namhoi 南海 Nanhai Seundak 顺德 Shunde Chu-hai 珠海 Zhuhai Shekki/Chung-shan 中山 Zhongshan PortArthur/Ryojun 旅顺 Lüshun/Lüshunkou Chengtu 成都 Chengdu Tientsin 天津 Tianjin Foochow/Fuchow 福州 Fuzhou Yenan 延安 Yan'an Soochow/Wuxian 吴县(今苏州) Suzhou Wusih/Wuhsi 无锡 Wuxi Hsuchow 徐州 Xuzhou Hofei 合肥 Hefei Chungking 重庆 Chongqing Tsinan 济南 Jinan Chefoo 烟台 Yantai Kirin/Chilin 吉林 Jilin Kweilin 桂林 Guilin Kukong 韶关 Shaoguan Swatow 汕头 Shantou Teochew/Chiu Chow 潮州 Chaozhou Chinchew/Chinchu 泉州 Quanzhou Changchow 漳州 Zhangzhou Chankiang/Chan-chiang 湛江 Zhanjiang Hanchung 汉中 Hanzhong Sining/Hsi-ning 西宁 Xining Kongmoon 江门 Jiangmen Hangchow/Hangchou 杭州 Hangzhou Yangchow/Yangchou 扬州 Yangzhou Chinkiang/Chen-chiang 镇江 Zhenjiang Ningpo 宁波 Ningbo Shao-hsing/Shaohing 绍兴 Shaoxing Chusan/Chou-shan 舟山 Zhoushan Wenchow 温州 Wenzhou Pakhoi/Pei-hai 北海 Beihai Tsinkiang 晋江 Jinjiang Kweiyang 贵阳 Guiyang Hsinking 新京(今长春) Changchun Paoting 保定 Baoding Paoki 宝鸡 Baoji Ko-hiông 高雄 Kaohsiung Ke-lâng 基隆 Keelung/Chilung/Kilung Tâi-tiong 台中 Taichung/Taizhong Sin-tek 新竹 Hsinchu Chia-yi 嘉义 Chiayi/Ka-gī(闽南音) Tâi-lâm/T'ai-nan 台南 Tainan Quemoy 金门 Kinmen/Jinmen Kweisui 归绥(今呼和浩特) Hohhot Tihwa 迪化(今乌鲁木齐) Ürümqi Cascar/Qäshqär 喀什 Kashgar/Kashi Kumul/Qomul 哈密 Hami Turpan 吐鲁番 Turpan/Turfan K'o-la-ma-i 克拉玛依 Karamay/Karamaije Kulja 伊犁(自治州) Ili Ha-erh-pin/Kharbin 哈尔滨 Harbin Tsitsihar 齐齐哈尔 Qiqihar Manchouli 满洲里 Manzhouli Paotow 包头 Baotou Tungchow通州TongzhouHoihow 海口 Haikou Chengteh/Jehol 承德(热河) Chengde Tantung/Antung 丹东(安东) Dandong Tatung 大同 Datong Tunhwang 敦煌(炖煌) Dunhuang Chinchow 锦州 Jinzhou Yamchow/Yen Chow 钦州 Qinzhou Liuchow 柳州 Liuzhou| Hulunbuir 呼伦贝尔(盟) Hulunbuir Ulaan Chab 乌兰察布(盟) UlaanChab Koerhmu/Na-gor-mo 格尔木 Golmud/Ge'ermu Gzhis-ka-rtse 日喀则(地区) Xigaz Chab-mdo 昌都(地区) Qamdo Mnga'ris 阿里(地区) Ngari Nying-khri 林芝(地区) Nyingchi Nag-chu 那曲(地区) Nagqu/Nagchu Lho-kha 山南(地区) Shannan Shansi 山西 Shanxi Shensi 陕西 ShaanxiSzechwan 四川 Sichuan Kiangsi 江西 Jiangxi Anhwei 安徽 Anhui Kiangsu 江苏 Jiangsu Shan-tung 山东 Shandong Fukien/Foukien 福建 Fujian Kalgan 张家口 Zhangjiakou TaChou达州DaZhou

反切法。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古代人们为了学习汉字,曾创造了直音、反切等方法给汉字注音。

直音法盛行于汉代,是指用一个比较容易认识的字来标注跟它同音的字的方法,如"盅,音古"

"毕,音必""畔,音叛"。这种方法简单明了,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利用它。但直音法有较大的局限性:有的字找不到同音字,则此法不能用;有的字虽然有同音字,但都比较生僻,注了等于没有注。例如,"蹭(cèng)、糗(qiǔ)"等就没有同音字,无法用直音法注音;"然"的同音字只有"燃、蚺、髯"三个字,它们都比"然"字生僻,用其中的任何一个为"然"字注音,都难以帮助认读。后来创造了反切法,弥补了直音法的不足。

反切法流行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唐宋各代,是指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音的注音方法。反切上字与所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如"红,胡笼切",即取"胡"字的声母"h",取"笼"字的韵母和声调"óng",拼成"红"字的音"hóng"。反切法的发明,是我国汉字注音方法的一大进步。从东汉末年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之前,反切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普遍使用。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批准的。

最初用来为汉字服务的拼音方案是外国人设计的。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始创有系统的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叫做《西字奇迹》,后来又有法国传教士金尼阁、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等人创制的各种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人创制的威妥玛式拼音和邮政式拼音。现在的中老年人还记得,当年学习英语时,中国的地名人名,如“北京、天津、上海、”拼作Peking、Tienchin、Shanghai。你可以看出,这样的拼音是很不准确的。因为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地名人名不求甚解,就像我们用普通话说的外国地名人名也并不是外语准确发音一样。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汉语拼音方案》成为拼写中国地名人名的国际标准,我国的外交文件和新华社电讯稿全面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来拼写中国的地名和人名,才终结了用威妥玛式拼音和邮政式拼音拼写中国地名和人名的历史。如今,我们还能在“中华香烟、张裕葡萄酒、茅台酒、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商标和标牌上见到CHUNGHWA、CHANGYU、MOUTAI、CHINGHUA、PEKING这些旧拼法,其实它们早就应该改为汉语拼音了。

真正供普及教育并被普通百姓使用的拼音是民国初年诞生的注音字母(又叫注音符号)。今日之中老年人大概还记得,那时的拼音是这样的汉字笔画式的:ㄅㄆㄇㄈㄉㄊㄋㄌ……(今天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里还可以看到)。

在古代没有拼音的时候,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给文字注音,一种是反切,用两个汉字表达一个读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另一种方法是直读,选一个简易的同音字,

威妥玛拼音法取名

WuDiHao的普通话威妥玛氏拼音为:Wu ti Hao而其粤语威妥玛氏拼音,则必须先把汉字按粤语读音写成威妥玛氏拼音才对。比方:Jiang Jie Shi...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