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的传说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4收藏

白头翁的传说故事,第1张

白头翁是毛茛科白头翁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还有两个有趣的别名,一个叫毛姑朵花,一个叫老公花。

白头翁有个特点:即全株密披白色的长柔毛。特别是它的花,花萼长得像花瓣一样,蓝紫色的花萼上也披上了白色的柔毛。每逢四五月间,它便开出药**的小花朵来。

白头翁在我国华北、东北以及江浙等地的野外都有生长,等待着人们去挖掘和利用。它有什么可用之处呢?原来,白头翁的根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个白头翁名字由来的故事呢。

白头翁

从前,在大湖边上有座牛头山。山下有个村庄,村里有个小伙子叫阿宝。阿宝性情开朗,心地善良,又乐于助人,大伙儿都很喜欢他。

可是有一天,阿宝突然闹肚子疼,那痛非比一般,痛得阿宝头上直冒冷汗,连手脚都发凉了。当时恰巧左邻右舍的人上山的上山,下地的下地,都干活儿去了,没人帮助。阿宝疼得实在忍受不住了,只好捂着肚子自己挣扎着去找邻村的郎中看一看。他强忍疼痛刚走出村口,就实在支持不住了,一头便倒在路边的草地上。

不知过了多久,阿宝突然醒来,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拄着拐棍站在他身边。老爷爷问阿宝怎么会躺在路边上,阿宝无力地回答说:肚子疼得利害,实在走不动了。老爷爷说:那就找点药吃吧。阿宝说:让我上哪儿去找呢?老爷爷用拐棍指着阿宝身边的草地,草地上有一棵顶头上长着绒绒白毛的绿草,说:这草的根就是药,你挖一些回去熬汤,连喝几次就会好的。阿宝心想:这草倒是常常见,山坡野地到处都是,果真能治病吗?老爷爷不等阿宝开口,仿佛早就看穿了阿宝心里的疑问,他捋着胡须说:我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还会用瞎话骗你吗?说完就缓缓转身离去了。

阿宝决心试一试,他忍住痛挖了一些那种顶头上长白毛的绿草,回到家把草根熬水喝了,这一宿肚子就不怎么疼了。一连喝了三天,病就全好了。邻舍们来看望阿宝,也就知道阿宝的病是吃了一种草根治好的。

阿宝病好了,又上山砍柴。这一天,阿宝在去砍柴的山路上又碰上了上次的那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爷爷拄着拐棍挺有精神地站在那儿,远远看去,白胡子飘飘的,活像一位山里的神仙。阿宝急忙走上前去说:谢谢你,老爷爷,你让我吃的药真好,我喝了几回,病就好利索了。白发老爷爷笑呵呵他说:小伙子,我正想告诉你,那是我家祖传的秘方。我见你心地善良又肯帮助村里的人,我是想借你的嘴帮我传给世人呢。阿宝点头答应了。白发老爷爷又突然不见了。

从那以后,村里的人不管是谁,要是犯了肚子疼痛的毛病,阿宝都会不分白天黑夜地扛上一把锹,到野地里去挖那种顶头上长白绒毛的绿草,回来就用草根煎水送给病人喝。喝过之后,肚疼毛病就都治好了。

有人好奇地向阿宝打听,这是什么药,阿宝什么时候学会用草药治病的,阿宝是厚道人,他就一五一十地把他如何肚疼,如何遇见白发老爷爷等等,都告诉了大伙儿。人们又追问老爷爷上哪儿去了,问得阿宝直后悔:是呀,怎么就没问问白发老爷爷的住处呢?

第二天,阿宝就跑到第二次碰上老爷爷的地方,想再谢谢老爷爷,再说以后有什么事也好再当面请教。可是,阿宝等了一天又一天,一连等了半个月,也没见白发老爷爷再出现。

阿宝很失望,他坐在与老爷爷第二次相遇的山路旁边,眼望着草地上许多顶头长自毛的绿草直出神,突然,他看见一道亮光,从一棵顶头长白毛的绿草处发出来,亮光中,那棵绿草迎风轻轻摇摆。阿宝突然发现:哎呀,这株草多么像一位白发白须的老爷爷!阿宝心里明白了,白发老爷爷恐怕是南极仙翁显圣,下凡来传授秘方,为人治病解除痛苦的吧?阿宝又想,不能让后人忘了那位传秘方的老爷爷,既然这种草还不知道名字,不如就叫它:白头翁吧。从此以后,人世间就有了白头翁这味草药了。

直至今天,人们都在用白头翁作一味中草药。而且还在园林中作自然式的配置或者布置花坛等,用以美化环境呢。

白头翁花的花语是什么?

白头翁的花语:才智

纯白而给人清纯感受的白头翁,就是被供奉给四世纪时波斯的基督教徒作家-亚夫拉哈特的花朵。所以,白头翁的花语就是与亚夫拉哈特的才智相匹配的-才智。

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具有出类拔萃的才智;而且不只富有知性,还兼具有洞察人心的纤细感受力。如果走艺术的路线,或许会比较容易成功这样的你,只有价值观和你相通。

腊梅的故事传说

腊梅别称蜡梅、腊梅黄梅花、雪里花、蜡木、蜡花、巴豆花、冬梅、雪梅、寒梅、金钟梅、黄梅、干枝梅、早梅域等,是中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蜡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特别是虎蹄梅,农历十月即放花,故人称早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腊梅花的花语是什么吧!

腊梅花的花语

慈爱之心,高尚的心灵,忠实,独立,坚毅,忠贞,刚强,坚贞,高洁,高风亮节,傲气凌人,澄澈的心,浩然正气,独立创新。

腊梅和梅花的区别

蜡梅并非梅类,两者亲缘甚远,在植物分类学上,蜡梅属蜡梅科,落叶灌木,而梅花则是蔷薇科植物,由于它们相继在寒冬腊月或早春时节开花,而且花形、花香相近似,所以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同种。蜡梅的花单生于枝条两侧,花被多数,内层较小,色紫红,中层较大,色黄,略有光泽,似蜡质,最外层由细小鳞片组成,萼片与花瓣相似。

腊梅的故事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汴京城里刮了一场罕见的狂风,那风刮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汴梁城里店铺关门,百姓壁虎。大风所过之处,树断墙摧,连紫禁城中皇帝寝宫门前的影壁墙也刮倒了,这一来,皇帝和他的妃子们的一举一动,都能被过往的行人看的清清楚楚,皇帝觉得太不雅致,想马上偷天换日这影墙,可他又是个很迷信的人,以为狂风来自天上,是天帝发怒所为。它既把旧墙摧毁,就是此地不宜修墙,这是天意,如就地重修,恐有不测,如若不在此处修复影壁,更是有伤皇家体面国。皇帝考虑再三,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这位在群臣面前说一不二的一国之主束手无策。

次日早朝,百官参拜之后,未及奏议,皇帝就把影壁墙一事告诉群臣,请大家商量万全之策,满朝文武左右相顾,面面相觑。

过了半个时辰,左班丞相出列,笑吟吟地对皇帝说:“启奏吾主万岁,微臣不才,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否称吾皇心意。”

皇帝正为皮犯愁,忽闻左丞相有计,急忙点头准备。丞相接旨,说道:“启奏吾主万岁,寝宫影壁损毁,乃慰后宫不幸,重修硬币更是不可,如若将鄢陵腊梅移来一侏,栽植寝宫门口,一则平日可遮人耳目,二则夏可避荫,冬可赏花,三则腊梅花开正值新年,色黄如金,更是皇家吉祥之兆,此一举三得,望陛下三思。”

皇帝听完,愁眉舒展,连声称妙,即刻准奏。一面传旨后苑为丞相摆下筵,一面船出省治,钦差立刻赶赴鄢陵,诏鄢陵县令速贡腊梅入京。

一百六十里,钦差不日来到鄢陵县衙,鄢陵县令接到圣旨,不敢怠慢,立即亲自出马,选定了一株上等的百年素心腊梅和一名擅长腊梅捏型的花匠,一同送网汴京交旨。

蜡梅运至宫中,栽植寝宫门前,花匠觉得丛枝疏离,不太美观,就挥动手中刀剪,在腊梅枝条上下左右摆弄了一阵,捏成了高近丈,宽八尺,正好与原来的影壁大小一样的屏风模样。

到了严冬腊月,天寒地冻,百花凋零,万木甘枯,一场大雪过后,那株腊梅便在皑皑白雪中欣然张开了金**地蓓蕾,向着雪后的太阳,吐出蜂蜡似的花瓣。

这天皇帝早朝已毕,无精打采地来找妃子们寻欢作乐。但他人好未到寝宫,已有一股浓郁的馨香扑鼻而来,直沁心脾,皇帝来到寝宫定神一看,盛开的腊梅花象一串串倒吊的金铃,在凛冽的寒风中微微晃动,与白雪交相辉映,放射出灿烂金光。顿觉心旷神怡,不禁大声惊呼:“真乃国色天香,天下第一花也。”

这时,一只不知名的长尾巴鸟飞来,轻轻地落在腊梅顶枝,弹落了枝头地几点雪花,皇帝一见,画兴大发,立即让宫人取来文房四宝,展纸磨墨,亲手画了一幅<腊梅飞鸟图>。并传出圣旨,在御花园中建起梅山,移栽腊梅万株,供皇族游赏。

这样一来,腊梅花的身价倍增,王宫大臣豪族富绅都争相种植腊梅,并将腊梅作为互相馈赠的礼品,鄢陵腊梅也因次而名扬天下。

关于石竹的传说故事

石竹的传说

不知是哪朝哪代,在东北的一座大山中住着一户普通人家,姓石。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石竹。家里没有财产没有土地,全靠石老汉进山挖药为生。不幸的是石竹呀呀学语的时候,石老汉在一次进山挖药时摔死了。从此,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更艰难。石竹妈一人挑起了抚养儿子的重担,她每天进山挖山货去换点粮食,掺和着野菜一起熬粥吃。就这样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石竹妈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将石竹拉扯长大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

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石竹这孩子样样都好,里里外外帮衬着妈妈。只是打小吃苦受穷,身子骨十分瘦弱,不但不能像别的小伙子一样独当一面地养活这个家,让年迈的妈妈歇息歇息,而且从小就得了个见不得人的病尿炕。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却不敢提娶媳妇的事。唉,又穷又有病,谁肯来作这家的媳妇呢,儿子懂事不说,做娘的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石竹妈从此进山就不挖山货了,她学着石老汉挖起了草药。可年纪大了,哪爬得了那丛山峻岭,钻得了那深山老林

再说,草药千千万万,哪一味能治好儿子的病呢可石竹妈不畏山高路险,每天都去挖药,每次发现了新草药,她就自己先用口尝尝:辛的、苦的、麻的、涩的,做妈的先尝尽人间甘苦。有好几次,她被草药毒着了,肿了脸,红了眼,但她赶快吃些清热解毒的草药,终于又化险为夷。就这样寻寻找找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可能治好儿子病的草药还是没找到。

转眼到了第三年的五六月间,这天,石竹拦住又要出门的妈妈,哭着说:妈,别去了,我不治病,不娶媳妇了。您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我不但没能报答您,反而拖累您,做儿子的实在对不起母亲啊。石竹妈也含着热泪,摸着石竹的头说,儿啊,做娘的知道你孝顺,但是,天下做母亲的哪能眼看儿子被病痛折磨而不去拯救呢再说,如果找到了能治好你病的药,那就不但能治好你的病,也能治好天下有这病的其他人,不但了却我这个做妈的心事,也帮了其他做妈的人。说完,她就毅然出门了。

这一次她走得更远,爬得更高。可是奔波一天,还是没有新的发现。眼看天色已晚,山风阵阵,寒气袭人。石竹妈不免叹口气,坐在一块山石上歇歇脚。心想今天走远了,今晚是赶不回去了。心里惦记着生病的儿子,更想到自己年岁越来越老了,到时候别说爬山,连路也走不动了,怎么能再去找药呢她越想越急越伤心,禁不住老泪纵横,两串热滚滚的泪珠一直落到山石缝里。但没想到奇迹在这时发生了,只见热泪倘过的山缝缝里,忽然长出一株花儿来。

这花株只有一尺来高,细条条的叶,枝顶生花。花朵不大,几朵小花聚合在一起像一把伞,粉红色的小花在山风吹拂下微微摆动,仿佛在向她问好。石竹妈赶紧揉揉眼睛,心想莫不是年纪大了,老眼昏花,在这山野里过去怎么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花可睁眼一看,那花还在那里点头微笑。石竹妈正惊讶之余,又听见一个甜甜的姑娘的声音在说话:老妈妈,把这花全棵拔去,回家煎水给儿子喝,它可以治好你儿子的病。石竹妈只听见声音不见人,山野之中只有那花儿在微笑。石竹妈顿时明白了,这是花仙在帮助她,为她儿子治病呢。石竹妈一高兴,人也来了精神,抬眼一看,啊,山野中星星点点长满了这美丽的花儿呢。她赶紧拔了许多,抱着就往山下跑。

回到家,石竹正在着急,不知到哪儿去找妈妈。石竹妈高兴地一五一十把山上的奇遇告诉了石竹,并按照花仙的 指点把采来的花连根煎水给石竹喝。药一煎好,只觉草屋里清香阵阵,石竹连服了三日,不但尿床的毛病治好了,人也变得精神多了,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一样。石竹本来就是孝顺孩子,病一好,他就再也不要妈妈上山挖药去奔波劳累了。不久,他就娶了一房媳妇,一家人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此后,石竹妈采药遇见花仙,并用这花草治好了儿子石竹毛病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开了,凡得了类似那种毛病的穷人,都来找石竹妈要这花草去治病,没有不灵的。人们感激花仙,更明白花仙也是被石竹妈的一片爱心所打动,才主动帮忙的。每次人们要找寻这花草时,都叫不出它的名儿,只知道是石竹妈找的花能治病,便顺口叫它石竹妈的花,叫来叫去,就干脆叫石竹花了。

至今,石竹花仍是一味中草药,对主治小便淋漓涩痛有特效。一直到现在,石竹花也仍是一种最平凡的花,它没有牡丹的富贵气派,月季的风流不败,芍药的娇艳多情,兰花的芳香自赏可是它代表了母亲的伟大情怀。它像石竹的母亲一样,为了孩子不辞千辛万苦,为了后代默默奉献。天下没有无母之人,石竹也就成为无人不爱之花。

白头翁(拉丁学名: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Regel),毛茛科,银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长有根状茎,叶片呈卵形,花萼蓝紫色。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等等。分布在中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的山岗、荒坡及田野间。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白头翁在园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坛、道路两旁,或点缀于林间空地。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种。(概述1)

本草网目is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么也学不进去。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九年,三次到武昌考举人,都落第了。于是,他放弃了科举作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求父亲说:「我今年二十三岁了,老是考不上,您还是让我学医吧!」并且表示了这样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 很有名望的医生。大约到了三十八岁,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只任职一年,李便辞职回乡。 在这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为了「穷搜博采」,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确实如此,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上万卷医书,而且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敦煌的经史巨作,他遍读了;几个古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他还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这些诗句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像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很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搁下笔来。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 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搾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在四处采访中,或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籐,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籐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籐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 刀破腹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巖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载方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从1552年开始研究历代的中国本草文献,去繁补阙,精益求精,穷三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在1578年写成了《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52卷,分12部62类,共有1892种药。每种药材都详细地敍述了性味、产地、形态、采集方法、炮制过程、药理研究、方剂配合等。另外还有10000多附方,分列于有关药材之后,说明该药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总结了我国人民在16世纪以前的药学经验。不仅详细地整理了过去各家《本草》中所录的药物,而且新增了300多种,收集了过去方剂学中的有效成方,采用了许多民间验方。同时对大量药物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论述了药物的培植、药剂的炮制、生药的鉴定、煎药须知等。综合面之广是空前的,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集明代以前历代药学成果之大成。 诸位留意,中医药典《本草纲目》中的谷、果、鳞、兽、禽、介、菜、水部都是食物,极其普通的天然食物(同时也是中药),包括其余各部中亦有不少是食物。现代中医院中药房一般只有草、木、虫、金石部而已,同样位列这本中医药典之上的食物并未被使用和继承,尽管这些食物都是上品的中药、无毒无害、珍贵无比!《本草纲目》既然明列这些食物是中药,可以治病,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完整地继承之。这就是将此中医药典置于此处之目的,引经据典,以正视听,同时也方便研究者。 草部 (268):甘草 黄芪 人参 沙参 荠苠 桔梗 长松 黄精 萎蕤 知母 肉苁蓉 列当 赤箭(天麻) 白术 苍术 狗脊 贯众 巴戟天 远志 *羊藿 仙茅 玄参 地榆 丹参 紫参 紫草 白头翁 白及 三七 黄连 胡黄连 黄芩 秦艽 柴胡 前胡 防风 独活 升麻 苦参 白鲜皮 延胡索 贝母 山慈姑 石蒜 白茅根 龙胆 细辛 杜衡 及己 徐长卿 白薇 白前 锦地罗 檀香 锁阳 铁线草 当归 芎穷 蘼芜 蛇床 槁本 白芷 芍药 牡丹皮 木香 甘松香 松香 杜若 高良姜 豆蔻 白豆蔻 缩砂密 益智子(益智仁) 荜拨 补骨脂 姜黄 郁金 蓬莪茂 荆三棱(三棱) 莎草(香附子) 藿香 薰草(零陵香) 兰草 泽兰 马兰 香薷 假苏 薄荷 水苏 菊花 野菊花 淹闾 艾叶 茵陈蒿(茵陈) 青蒿 白蒿 茺蔚(益母草) 夏枯草 刘寄奴 旋夏花 青葙 鸡冠 红蓝花 番红花 燕脂 大蓟 小蓟 续断 漏卢 苎麻根 檾麻 大青 小青 胡芦巴 蠡实 恶实 呆耳 无名精 希莶草 箬 芦 甘蕉 蓑荷 麻黄 木贼 灯心草 地黄 牛膝 紫菀 麦门冬 萱草 淡竹叶 鸭蹠草 葵 蜀葵 龙葵 酸浆 蜀羊泉 败酱草 款冬花 鼠曲草 决明 地肤子 瞿麦 王不留行 葶苈 车前子 马鞭草 蛇含 鳢肠 连翘 蒴翟 蓝 蓝淀 青黛 甘蓝 蓼 水蓼 马蓼 荭草 虎杖 匾蓄 蒺藜 谷精草 海金沙 半边莲 紫花地丁 见肿消 大黄 商陆 狼毒 防葵 狼牙 闾茹 大戟 泽漆 甘遂 续随子 莨菪 蓖麻子 蜀漆 藜芦 附子 天雄 侧子 漏篮子 乌头 白附子 虎掌 局箬 半夏 蚤休 鬼臼 射干 玉簪 凤仙 坐拿草 曼陀罗 羊踯躅 芫花 莽草 茵芋 石龙芮 钩吻 菟丝子 覆盆子 使君子 木鳖子 番木鼈 马兜铃 盍藤子 预知子 牵牛子 旋花 紫葳 营实墙蘼 月季花 栝楼 王瓜 葛根 天门冬 百部 何首乌 萆解 菝葜 土茯苓 白蔹 山豆根 黄药子 白药子 威灵仙 茜草 防己 通草 通脱木 钩藤 白英 乌蔹莓 律草 络石 木莲 忍冬 藤类概述 泽泻 羊蹄 酸模 石菖蒲 菰 水萍 苹 萍蓬草 水藻 海藻 昆布 石斛 骨碎补 石韦 金星草 景天 虎耳草 石胡荽 螺旋草 酢浆草 地锦 陟厘 昨叶何草 土马 卷柏 石松 马勃 木部 (91):柏 丁香 松 杉木 桂 筒桂 木兰 辛夷 降真香 楠 樟木 钓樟 乌药 枫香脂 薰陆香 没药 骐竭 安息香 龙脑香 樟脑 檀香 芦荟 乌木 苏木 芜荑 榆 白杨 水杨 树柳 柳 榉 诃黎勒 无患子 肥皂荚 皂荚 合欢 秦皮 槐 楝 海桐 罂子桐 梧桐 桐 楸 漆 椿樗 杜仲 厚朴 小蘖 檀 蘖木 桦木 棕榈皮 乌臼木 巴豆 大风子 阿魏 相思子 桑枝 柘 楮 枸橘 栀子 酸枣 白棘 蕤核 山茱萸 胡颓子 金樱子 郁李仁 鼠李 女贞 冬青 枸骨 卫矛 南烛 五加 枸杞 地骨皮 石南 牡荆 紫荆 木槿 木芙蓉 接骨木 茯苓 琥珀 猪苓 雷丸 桑上寄生 竹 竹黄 土部 (21):白垩 黄土 东壁土 胡燕泥土 土蜂窠 蜣螂转丸 蚁垤土 白蚁泥 蚯蚓泥 乌爹泥 伏龙肝 土墼 白瓷器 乌古瓦 古砖 烟胶 墨(玄香) 釜脐墨 百草霜 锻灶灰 梁上尘 火部 (5):炭火 艾火 神针火 针火 灯火 谷部 (43):胡麻 大麻 小麦 大麦 雀麦 荞麦 稻 粳 籼 稷 黍 蜀黍 玉蜀黍 粱 粟米 参子 稗 薏苡仁 罂子粟(**) 阿芙蓉 大豆 大豆黄卷 黄大豆 赤小豆 绿豆 豌豆 蚕豆 豇 豆 扁豆 刀豆 大豆豉 豆腐 蒸饼 曲 神曲 红曲 蘖米 饴糖 酱 醋 酒 烧酒 糟 果部 (61):李 白果 巴旦杏 梅 榔梅 桃 栗 大枣 梨 木瓜 楂子 榅柏 山楂 林檎 柿(柿蒂) 安石榴(石榴皮) 橘 柑 橙 柚 枸橼 枇杷 杨梅 樱桃 银杏 胡桃 榛子 阿月浑子 橡实 槲实 荔枝 龙眼 橄槛 榧实 海松子 槟榔 椰子 波罗蜜 无花果 马槟榔 枳 秦椒 花椒 胡椒 毕澄茄 吴茱萸 盐麸子 茗 甜瓜 西瓜 葡萄 婴奥 猕猴桃 甘蔗 沙糖 石蜜 莲藕 芰实 芡实 荸荠 慈姑 鳞部 (29):龙 吊 鳄鱼 鲮鲤 石龙子 守宫 蛤蚧 蛇蜕 蚺蛇(埋头蛇) 白花蛇 乌蛇(乌梢蛇) 水蛇 石首鱼(黄花鱼) 鲥鱼 鲫鱼 鳜鱼 金鱼 鳢鱼 鳗鲡鱼 鳝鱼 泥鳅 黄颡鱼 乌贼鱼(乌贼骨) 虾 海马 鳔 鱼子 鲤鱼 青鱼 兽部 (30):豕 狗 羊 牛 马 驴 驼 阿胶 黄明胶 牛黄 鲊答 狗宝 虎 豹 象 犀 野猪 熊胆(脂) 羚羊 鹿 麋 麝 灵猫 猫 湍 兔 水獭 牡鼠 猬 猕猴 禽部 (16):鹤 鹈鹕 鹅 鹜 凫 鸡 雉(野鸡) 鸽 雀 蝙蝠 寒号虫 斑鸠 乌鸦 鹊(喜鹊) 鹰(鹰屎) 鹗 虫部 (42):蜂蜜 蜜蜡 蜜蜂 马蜂 露蜂房 艺翁 虫白蜡 螳螂(桑螵蛸) 白僵蚕 晚蚕蛾 原蚕 九香虫 红娘子(樗鸡) 斑蝥 地胆 芫青 葛上亭长 蜘蛛 壁钱 全蝎 水蛭 蛆 蛴螬 蚱蝉 蝉蜕 蜣螂 天牛 蝼蛄 萤火虫 衣鱼 鼠妇 蔗虫 蜚蠊(蟑螂) 蜚虻 蟾酥 蛤蟆 蛙 蝌蚪 蜈蚣 蚯蚓 蜗牛 鼻涕虫 蛔虫 蛞蝓 介部 (15):水龟 玳瑁 鳖 蟹 牡蛎 蚌 真珠 石决明 海蛤 蛤蜊 车渠 贝子 淡菜 田螺 蜗螺 菜部 (60):韭 葱 薤(薤白) 大蒜 葫 芸薹 芥 白芥 芜菁 莱菔 生姜 干姜 胡荽 芹菜 大茴香 菠菜 荠菜 菥 鸡肠草 苜蓿 苋(苋菜) 马齿苋 苦菜 莴苣 翻白草 蒲公英 蕺 蕨 薇 翘摇 鹿藿 藜 芋 薯蓣 甘薯 百合 竹笋 茄 壶卢 苦瓠 冬瓜 南瓜 黄瓜 丝瓜(丝瓜络) 苦瓜 紫菜 石 石花菜 鹿角菜 龙须菜 睡菜 灵芝 木耳 皂荚蕈 香蕈 蘑菰蕈 鸡菌 土菌 地耳 石耳 水部 (16):露水 明水 冬霜 腊雪 夏冰 半天河 流水 井泉水 甘泉 温汤 卤水 阿井泉 地浆 百沸汤 浆水(酸浆) 人部 (6):人中黄 人尿 乱发 溺白沂 秋石 人胞 金石部 (61):银 自然铜 铜青 铅 铅霜 粉锡 铅丹 密陀僧 锡 铁 铁粉 铁落 铁精 白石英 水银 水银粉 粉霜 银朱 灵砂 雄黄 雌黄 石膏 滑石 不灰木 五色石脂 炉甘石 无名异 石钟乳 石脑油 石炭 石灰 阳起石 慈石 代赭石 禹余粮 空青 曾青 绿青 扁青 胆矾 砒石 金星石 礞石 花乳石 金牙石 石燕 食盐 盐 卤堿 凝水石 玄精石 朴硝(硭硝、马牙硝) 玄明粉 硝石 硇砂 蓬砂 硫磺 石硫赤 矾石 绿矾 黄矾 一般人见了中医处方,常会哑然失笑,认为是无稽之谈,荒诞不经,天方夜谭!但是,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钻石就是这样生成的,癌症爱滋病也就是这样治愈的!现代伟大的科学家们披着白大挂,拿着玻璃试皿,这个成份,那个分子式,头头是道,娓娓动听,非典来的时候,他们到哪里去了,躲在哪里发抖了呢?君不见古时的嫦娥奔月,现在又何止奔月!古时的后羿射日,现代的科学家们不是正在打算摧毁月球?古老的迷信就是现在的科学,古老的文化就是我们将来的出路,同时也是二者层次的分别!现在,似乎真的可以哑然失笑了。

参考: duosuccess/BZGM/001a04080101

李时珍(1518-1593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十四岁那年考取了秀才后,三次应考乡试都失败,于是他便按照自己的意愿学医,从此开始了他的医生生涯。他一面行医,一面整理所得的知识和经验,花了近四十年的时间编写和修订了图文并茂的《本草纲目》,详细介绍了近二千种中药,对医药学有很大的贡献。

这个是三国时候的一个典故。

原文:

杏林三月景 药圃无凡草

桔井四时春 松窗有秘方

杏林春意暖 独活灵芝草

桔井活人多 当归何首乌

典故是:

据说,三国时期,吴国有个很有名气的民间医师叫董奉。此人具有高明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乐做善事,施恩从不图回报。他在庐山南麓定居后,守着大片山地不种田,为人治病,不收分文。病人及亲属过意不去,总要想办法表达一下感激之情。董医师就提出,病治好了,让患者在山地栽杏树:病重治愈者,种五棵;轻病治好者,栽一棵。病愈者感激不尽,积极栽植。如此多年,共栽下杏树十万多株,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杏林。从此,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到杏林中游戏,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董奉不图报酬的博大胸襟和慈善心肠,实在是那些见利忘义、见钱眼开者所不能理解的。

杏林规模宏大,每年杏熟季节,硕果累累。为处理这些杏子,董奉就在杏林中建了一个粮仓,告诉人们,有想买杏子的,不必告诉我,可以以谷物换杏,只要把带来的谷子倒入粮仓,自己取回与盛谷容器相当的杏子即可。董医师每年用杏子换来许多谷子。他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把谷子用来救济周围的贫苦百姓,接济来庐山旅行而断了盘缠的人。据说,每年经他救济的人在两万以上。看到这些神奇的事,人们就认定董奉是上天派来下凡的神仙,专门来救死扶伤、除危济困的。从此,“杏林”一词,也就流传衍变为中医药的代名词了。

能否保证这种付出与收入相当的方法之实行,关键在于人们的自觉性。当然,人的手指长短不一,人的素质良莠不齐,历朝历代总有那么一些投机取巧、见缝就钻的人。有人见杏林无监督者,就只放入少量谷子,而取走更多杏子。这的确是出乎董医师的意料之外的。有道是人生善念,想行善事,可感万物;人生歹意,欲行恶事,天理难容。忽然,杏林里的老虎们怒吼追赶,投机取巧者,十分害怕,急忙提着杏子顺着路旁边跑。不料,跌倒在地,杏子撒了许多。回到家里一量杏子,竟然和送去的谷子一样多。看来,只文不武,仅靠口头教育是不行的,还必须配合以强制的手段。要不然,人们怎么说“教育不是万能的”呢?看守杏林,保持付谷与取杏数量相当,离开虎大王,委实不可。

俗话说,“杏瓜梨枣,谁见谁咬”。杏子成熟时,果实累累,黄中透出紫红,甘甜中略微含酸,阵风送香,顿时令人口水满腮。有大胆者,耐不住嘴馋,又不想拿谷物换取,只想侥幸获取,于是就潜进杏林中,偷摘强取。可他万没料想,林中老虎随后一气追到家中,把其咬死。家里人知道是因为偷杏的缘故,就把偷来杏子如数送还董奉,叩头赔礼认错。于是,董奉又施展医术,使其复活。董奉这种做法实在可取,既惩罚了偷盗者,又不把人置于死地,给其以悔改的余地,体现了治病救人的双重意义。有人说,童医师不该去救偷盗者,让其自食恶果。如果董医师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失了他的慈善心肠和仁者的大度,也就不会成为世代传颂的董医师了。

如果执政者怀有董医师救民济世之公心,卫道者有看守杏林的老虎之威严,那么,整个社会就必定会春意融融和谐相处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白头翁的功效和作用,以及白头翁的功效和作用与主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2、白头翁的功效及作用3、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你知道吗4、你知道中药“白头翁”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5、白头翁的功效作用和食用方法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白头翁的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作用及主治: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白头翁,中药名。

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等。

白头翁喜凉爽干燥气候。

耐寒,耐旱,不耐高温。

生于平原或低山山坡草地,林缘或干旱多石的坡地。

苦,寒。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常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扩展资料:

白头翁分布在中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的山岗、荒坡及田野间。

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白头翁在园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坛、道路两旁,或点缀于林间空地。

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种。

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最好,冲积土和粘壤土次之,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宜栽种。

白头翁

白头翁的功效及作用“白头翁”为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猫爪子花等等。

白头翁的功效

性味

味苦;性寒。

《本经》:味苦,温,无毒。

《别录》:有毒。

《药性论》:味甘苦,有小毒。

李杲:味苦,性寒。

归经

入大肠、肝、胃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二经。

《本草经疏》:入手、足阳明经血分。

《长沙药解》: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

功效主治

白头翁性寒;归胃、大肠经;白头翁药用价值高,从上述历代本草专著看出多有记述。

中医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明目,燥湿杀虫的功效;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等症。

《本经》: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

《别录》:(主)鼻衄。

陶弘景:疗毒痢。

《药性论》: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疬。

主百骨节痛。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

子:功用同上。

《伤寒蕴要》: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

《本草汇言》:凉血,消瘀,解湿毒。

《本草备要》:治秃疮、瘰疬、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

《纲目拾遗》:去肠垢,消积滞。

《现代实用中药》:疗咽肿。

败毒抗癌

用于癌瘤积毒:直肠癌白头翁15克,藤梨根、瞿麦、猪瘦肉各12克加水2500~3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早、晚分服,食肉饮汤。

并用鸦胆子煎水,保留灌肠(用导尿管注入瘤体上方)。

有一定疗效。

亦宜于结肠癌。

白血病白头翁、山慈姑、山豆根各15克,黄药子、白花蛇舌草、龙葵各30克水煎3次服。

宜于发热、出血各型急性白血病。

凉血止痢

用于血热泻痢:热毒血痢白头翁、秦皮各9克,黄柏6克,黄连3克,水煎为白头翁汤,分2次服。

虚热下痢白头翁、秦皮各9克,黄连3克,黄柏、甘草各6克,阿胶珠(烊化竞服)12克水煎为白头翁甘草阿胶汤,分2次服。

原虫性痢疾白头翁15~30克水煎分3次服。

7天为1疗程。

病情较重者另用30~50克加水煎成100毫升作保留灌肠,日1次。

给药后大便次数及红白粘液明显减少,大便镜检原虫转阴时间平均为14天,平均7天治愈。

癌毒血痢白头翁、椿皮各15克,黄芩、黄柏各9克,白芍、甘草各6克,黄连、木香各3克水煎,日服2次。

赤白带下白头翁、珍珠菜根各30克,茜草9克,墨鱼1只水煎,服汤食鱼,日1剂。

消肿破结

用于炎性肿结:牙痛龈肿白头翁切碎3份,白胡椒(末)1份加水少许,捣成泥状,塞入牙肿处,上下牙咬紧,几分钟后吐出嗽口。

1次不愈,可再使用1次。

滴虫阴炎白头翁30克,甜酒糟适量捣汗服,渣敷肿处。

瘰肿串结白头翁60克,当归尾、半夏、牡丹皮各30克炒后研末,每服9克,白酒调下。

白头翁的作用

抗菌

鲜汁、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汤及其四药对各种痢疾杆菌等肠道致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功效,其中以黄连、秦皮作用最强,黄柏次之,白头翁最弱,各药之间并无协同,也无拮抗。

本品的'抗菌有效成分为原白头翁素和白头翁素。

白头翁素的抗菌活性与链霉素有协同作用。

抗阿米巴原虫和阴道滴虫

本品煎剂和白头翁皂苷体外实验能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繁殖,体内实验也有抑制阿米巴原虫生长的作用。

本品对滴虫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抗肿瘤

本品能抗肿瘤,毛茛苷能抑制DNA的合成,而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毛茛苷细胞毒作用的机制,除因其能抑制DNA的合成外,还与促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有关。

抗病毒作用

白头翁水浸液能延长患流感病毒PR8小白鼠的存活日期,对其肺部损伤亦有轻度减轻。

其它作用

据报道白头翁乙醇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及抗痉挛作用。

国外产之白头翁Pulsatillanigricans有镇静作用,并能降压,使心率变慢,心收缩增强,增进胃肠运动。

白头翁尚能抑制植物种子发芽。

其所含白头翁皂甙A3有一定抑癌作用,于100μg/ml时对P-388的抑制率为537%。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你知道吗1、白头翁作为一位清热类的中药,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明目,燥湿杀虫的功效,以说对于治疗热毒的痢疾,鼻子出血,痔疮出血,瘙痒均有很好的效。

2、白头翁,它的性质比较寒凉,所以对于一些像是虚寒症的人来说就不太适合。

3、另外,白头翁对出一些皮肤病,比如说疮痈,脓肿等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具体的配方以及使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你知道中药“白头翁”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中药材白头翁的名字也与此相关,因为这种植物接近根茎处也有类似白绒般的须毛,形似一个白发的老翁一样,所以古人也称这种植物为白头翁草。

白头翁草入药的历史较为久远,《神农本草经》之中便已经收载了白头翁草,并说其具有“解温疟狂热、症瘕积聚”等作用,由此可以定性白头翁属于寒凉之药,具有助人清热之功。

《药性论》之中则明确指出了白头翁善于“疗毒痢、止腹痛”的功效,而且这一功效也得到了历代医者的认可,并一直沿用至今。

到了现代,人们根据历代医者对白头翁的研究及应用认为此物主要有两种功效,一是白头翁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之功;二则是此物有明显的“凉血止痢”之效。

而在实际的应用之中,广大的人民群众还发现了很多关于白头翁入药的妙用,今天就和朋友们稍作分享。

1、白头翁止热毒痢疾的妙用

引起痢疾的因素有很多种,而白头翁重在缓解肠道湿热导致的痢疾。

在古代,人们没有灭菌的概念,加上医疗技术水平有效,每到夏秋之季就很容易出现腹泻痢疾等疾病,白头翁因此也得到了重视,并且被古人称赞为“解痢良药”。

当人们出现痢疾经久不愈,甚至痢疾带有白赤之状的时候,就会使用白头翁煎汤内服,不仅简单便捷,缓解痢疾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医者在此基础上并对症配伍,常将白头翁和黄连、石榴皮、木香、秦皮、黄柏等药同用,发现其清解热毒、止泻止痢的作用更佳。

2、白头翁清热解毒的妙用

白头翁清热解毒的妙用主要表现在它能够帮人们缓解热毒疮痈、瘰疬瘿瘤等方面。

比如皮肤上面常见的毒疮红肿、疔毒不散等情况,古人就常会使用新鲜的白头翁草捣烂后外敷,解毒消肿的效果颇为明显。

此外,中医里面还常用白头翁草配伍蒲公英、连翘、猫爪草、夏枯草等药材煎汤内服,对于瘿瘤瘰疬之症也是很有效的。

而且据现代的医学研究发现,白头翁的有效成分还有一定的抑制肿瘤及调节人体免疫的效果。

尤其是对于淋巴内部的结核、增生,以及腮腺炎等疾病,白头翁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3、白头翁可以止风热牙痛

牙痛是一种让人非常痛苦的疾病,且导致牙痛的原因有很多。

白头翁草虽然有缓解牙痛的作用,但其大多都偏于缓解风热火邪侵袭于牙齿引起的牙痛。

比如有时间我们因为上火、或者受了风热而伴有牙痛之症,就可以用白头翁煎汤在口内含漱并内服,有较好的散热而止痛的作用。

在民间一些地方人们出现此类牙痛之症的时间,也常会直接将新鲜的白头翁捣烂,然后用牙齿紧紧咬住,几分钟后就可以起到止痛的良效。

白头翁的功效作用和食用方法白头翁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人体的一些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白头翁的功效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头翁的功效

成分:含原白头翁素,皂甙等。

性味:苦、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功效:治疗痔疮等出血症状。

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白头翁的作用

1、抗阴道毛滴虫:研究发现白头翁可直接作用于虫体表膜,具有较强的抗滴虫作用。

2、抗氧化、抗炎:白头翁具有阻止肝组织中过氧化物的释放,增长MnSOD的活性,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白头翁水提液具有较强的抗活性氧化作用,能有效清除过氧化氢,防止其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而造成细胞或组织损伤。

白头翁醇提物对葡聚糖硫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杀虫、抑菌:兰继毓等研究发现白头翁煎剂对杀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效果较好。

曹景花等用K-B纸片扩散法测得白头翁水提液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白头翁又叫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作用。

4煎剂对肠粘膜有收敛、止泻、止血等作用。

5治疗腹泻:要辨证本品苦寒,要多配用些和胃药。

对慢性泄泻,中医辨证是脾虚者,用了白头翁能滑肠,大便更加稀薄。

故只能用于辨证为湿热、热毒、湿毒的病人,不宜用于脾虚泄泻者。

6抗菌:鲜汁、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汤及其四药对各种痢疾杆菌等肠道致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功效,其中以黄连、秦皮作用最强,黄柏次之,白头翁最弱,各药之间并无协同,也无拮抗。

本品的抗菌有效成分为原白头翁素和白头翁素。

白头翁素的抗菌活性与链霉素有协同作用。

白头翁的注意事项

食用注意:

白头翁虽然对急性,慢性阿米巴痢疾者都有良好效果,但如下痢已久,元气已衰,脾胃欠佳者不要用白头翁,必需用时也要在白头翁汤基础上,再加党参、白术。

1凡热毒痢疾,湿热泻痢,发热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者,可与黄连、黄柏、秦皮同用。

2若产后血虚下痢,或痢久阴伤者,可与阿胶、甘草等配伍。

3清热、解毒、排脓。

适用于口周皮炎。

白头翁的的食用方法

白头翁薏苡粥

原料

白头翁20克,苡仁25克,梗米50克。

制法

白头翁煎水去渣,将汁与苡仁、梗米同煮为粥。

黄连白头翁粥

材料:

白头翁50克,黄连10克,粳米30克

做法

食疗养生

(1)将黄连、白头翁入沙锅,水煎,去渣取汁。

吃什么好

(2)将锅中加清水400毫升,煮至米开花,加入药汁,煮成粥,待食。

白头翁汤

原料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各10g。

做法

水煎,分两次温服。

1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2白头翁散的功效与作用

3白头翁汤的功能主治及药理作用

4白头翁的药理作用

5白头翁鸟的经济用途及人工选育

6中草药的功效大全

7白细辛的药物功效

8番石榴的营养价值

白头翁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白头翁的功效和作用与主治、白头翁的功效和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1、热毒血痢。白头翁可以清热解毒,清泄湿热,散瘀化滞,凉血止痢,善于清胃肠湿热和血分热毒,可以用于治疗热毒血痢和湿热痢疾,为治痢之良药。

2、阴痒带下。白头翁可以清热燥湿,也可以用于治疗下焦湿热所致之阴痒、带下。

3、白头翁的用法为水煎服。需要注意的是,虚寒泻痢者忌服白头翁。

白头翁的传说故事

白头翁是毛茛科白头翁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还有两个有趣的别名,一个叫毛姑朵花,一个叫老公花。 白头翁有个特点:即全株密披白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