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爱国诗人以及体现家国情怀的作品有哪些
塞上曲二首
唐·戴叔伦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破阵子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已有之
不论身处何地,都心念祖国
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意念
国家公祭日
选十首千古流传的爱国诗词
一起缅怀所有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而献出生命的先烈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大丈夫当有如此志,有我在,决不让敌寇侵入我的山河。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自古以来,军人战死沙场,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情。能为国而死,死而无憾。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是民族英雄,在国家危亡之际,力挽狂澜,成为中华民族英雄的象征。在抗日战争时,有无数个岳飞,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至死不忘恢复中原,即使在临死之前,他依然盼望着能收复故土。赤子之心,永生不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有难,我定上杀场,为国效力。
《出塞》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爱国的热血好男儿,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万一我在战斗中牺牲了,也不必用马皮把我的尸体包裹着回来。
研究唐宋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唐宋时期的文化文学。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能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家国的思考,以及家国间的不同观点和意见,还能够挖掘出当时人们不同阶层的普遍价值观以及公共认知。此外,家国情怀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自强的信念,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当下的时代和历史发展。
先秦在历史学上即指秦代以前,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的历史,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先秦历史就此完结,先秦社会包括了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早期社会三种形态,这也造就了先素文学内容丰富、形式不一,极具时空色彩的特点。
西周时期,多种学派兴起,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同时先秦时期作为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成立时期,也代表着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充满了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先秦时期,中原华夏与周边少数民族 的联系不断深化,各民族之间 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共同创造出灿烂且辉煌的古代文明。先秦之前,社会时代处于不断的更迭以及不断的变化之中,用战国时期举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这一时期 的社会生产方法、社气经济基础、社会组织关系、国家政治制度、社气意识形态、以至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都处于急剧的变动之中。
西周时期是系统国家理念确立之时,“国"这一大观急在此时期不断盛行,由于周王朝的衰落礼崩乐坏各诸候国不断兴起,国家富强成为了每一个诸候国的向往,文学作为政治的附庸,自然而然文学也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先秦文化中大多作品均带有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司马迁亦云:“孔子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徙不能赞一词。弟子受《春秋》,孔子日: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看秋》’。”,《春秋》经孔子编定已为世人所么认。“世道衰微那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于弑其父备有之,孔子惧,作《春秋》。由此可见,《春秋》的编纂是孔子为维护乐礼乐制度的一项指施,孔子反对礼崩乐坏,着重维护相应的礼仪制度由此可见,先秦文学之中具有以国为目的的文选。
《左传》中著名的《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 《介之推不言禄》都是著名的爱国故事,《曹安论战》中曾记载“十年看,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别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正如《冒刿论战》中短短的几笔所写,向我们展现出一介平民曹刿在国家危亡之际,谏言献策的伟大举动,向后世阐释了国家观念在其心中的神圣地位。在《左传昭公十六年》中还有过记载:郑六卿饯韩宣子于郊,文云: "宣子日:二三君请皆赋,起尔以知郑志'。”因为宣子不了解郑国的史事,于是起郑六卿赋诗,足以可见出国家之宏伟以及国家观念之深刻。屈原在《楚辞》中写过“长太息以掩涕气,长民生之艰”、“亦余心之所善合,虽九死其犹未悔”以及在《九歌国殇》中写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教合为鬼雄。”屈原是楚国贵族,在公元前278年, 白起攻下楚国都城郢都,屈原不甘心国家灭亡之痛,不愿与贵族势力一起逃亡,其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之下,屈原在汨罗江投江自尽,被誉为爱国诗人的屈原以其诗句”长大息以掩常合,衰民生之多艰“和其不畏死亡的精神向我们诠释了国家情怀。在先秦文学的作品中,《庄子》、《春秋》、《荀子》《吕氏春秋》等等作品揭示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以及对国家的上层意识形态观念与指导。
先秦文学不仅体现在个人对于国家的家国情怀,而更是一个大规模,大跨度的家国意识观念以及先秦文学奠定了之后我国两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先秦文学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自《诗经》伊始到后来的《楚辞》,家国情怀已经深深的融入其中并且贯穿于文化脉络之中影响后世至今。
中国古代爱国诗人以及体现家国情怀的作品有哪些
本文2023-11-01 17:28: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0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