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指的哪本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指的哪本书?,第1张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卜卦,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

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宫中,没有刊印,流传稀少,在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中被偷盗、抢掠、焚烧,“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400余册。

《永乐大典》从编纂到毁灭的600年间,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和千古之谜。《永乐大典》纂成后,被放置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移都北京,挑选了一部分藏书带到新都,《永乐大典》在正统年间正式被放置在文楼中。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蓍是意思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棱,叶子披针形,羽状深裂,花白色,结瘦果,扁平。蓍是指一种植物,也被称为卜草。

这种植物在中国古代被广泛用于占卜和预测未来的目的。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商代,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占卜工具。蓍具有细长的叶子和小型的花朵,它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常见于林地、山坡和河岸附近。

使用蓍进行占卜的过程一般是将蓍叶制成符牌或摆放于蓍盘上。占卜者会根据蓍叶的位置、形态和排列,解读其所表达的意义。通常来说,蓍盘会被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代表特定的象征含义,例如事业、爱情、健康等方面。

蓍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古代至今,许多诗人、文人学士都以蓍为灵感源泉,创作了许多描写蓍的诗歌和文章。蓍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反映了中国人对命运和自然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蓍的例句如下:

1、在古代中国,人们常使用蓍来进行预测和占卜。

2、他从书中学到了如何用蓍进行卜卦。

3、蔡昉曾在古籍中研究过蓍的象征意义。

4、有些人认为蓍可以揭示人生的奥秘。

5、利用蓍进行占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知识。

6、他收藏了一些古老关于蓍的文献资料。

7、传统上,蓍是一个与预测和占卜相关的工具。

8、她在博物馆中看到了一副描绘蓍的古画。

9、这个故事中的主角凭借蓍的指引找到了自己的命运。

10、老师为学生们讲解了如何使用蓍进行占卜的基本原理。

11、在某些宗教仪式中,蓍被用作神圣的符号。

12、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蓍作为一种古老的占卜工具的历史背景。

13、他以蓍的位置和状态来解读所遇到的问题。

14、这个占卜师精通使用蓍和其他卜筮技巧。

15、赫尔墨斯是一位传说中精通蓍的卜者。

16、他依靠蓍的指引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决策。

17、他从先辈那里继承了一副古老的蓍盘。

18、使用蓍进行占卜要有耐心和专注。

19、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蓍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20、衰变的蓍被认为是不准确的预测工具。

卜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初由神职的祝或者巫掌握(主要在原始和奴隶社会时),但凡遇到天灾、战争等大事时,都会向他们卜问,地位不低于当时的王。有点类同于西方为皇帝加冕的主教。 随后,随着皇权的逐步加强,这种神职被不断的削弱,之后便有了钦天监一类的职所衙门,来让他们供职,遇到天灾、人祸的大事时,也会奉旨卜问。 传到近代、现代,卦术的范围得到更大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为一些人指点迷津,信的人,相信他能给指出命运。不信的人,认为卜卦是一种迷信做法。具体如何,至今尚无定论。

周易是怎么卜卦的 1硬币法,带字的一面为阳,另一面为阴。每卦由六爻组成,故准备六个铜钱或硬币,把其中的一个硬币用笔做个标记。用手或器皿把硬币摇一摇,然后把硬币从上到下摆好,看是啥卦,看标记在哪个硬币上就是第几爻。然后结合现实理解爻义。有时候你可能不知道自己这样理解对不对。这是就需要断吉凶,分对错。我有384爻每爻的吉平凶。占完一卦后,我都会再占一卦,问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吉是对,凶是错,平是对一半错一半。占卦是再与天师沟通,不是你想要知道什么他都会如实回答,就算欺骗你是为你好。但这种占法有声音不隐蔽,下面是字数法。

2字数法原理是先天八卦:乾1巽2离3艮4兑5坎6震7坤8。在书上随意看选3个字数笔画如:“学”“算”“卦”笔画分别为8,14,8。前两个数若大于8分别÷8的倍数,取余数。若小于或等于8就取这个数。“学”取8为坤,“算”取6为坎,合起来就是地水师卦。最后一个数÷6得余数定是哪一爻。故“卦”字8÷6余2,故取第二爻,地水师卦二爻为“在师之中”意思是老成持重打胜仗,为吉爻。

注意: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人要有良知和道德底线,卦象如果让人作恶,就不要跟着他走。

如果需要384爻每一爻的吉平凶。可以和我要。

如何用易经卜卦 1:先找50跟短木棍(应该是蓍草现在蓍草不大好找所以我说木棍)50是“大衍之数”,算之前,先拿给被算的人,让他默念要求得事物。

2:然后拿出一根,放在一边(A),只用七七49根来算。一卦共分六爻,从下到上是 初二三四五上,每一爻须算三次,所以算一卦要算三六一十八次。

3:从49跟木棍中拿出一根,放在一边(B,不要和A那一根混在一起,这表示这是第一算)。把手上余下的木棍随机分堆。拿出其中一堆,四根为一组,排成一排,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注意不要和A,B混起来。然后那剩下一堆同样四根一组,排成一排,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这就完成了一算。第二算开始,把所有排成四根一组的木棍合到一起,不要碰A B C的。拿出一根放入B(B有两根了,表示第二算)剩下的如法炮制。

4:三算之后,两排木棍的组数有四种可能:六,七,八,九。具体意义之后讨论。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单数用“--”(阳)来表示,双数用“- -”(阴)来表示。然后在旁边写汉字,如果最后是9堆,就写“初九”,一定要写汉字!!

5:算完一爻(三算),把49跟木棍合成一堆,开始算第二爻。注意,最开始算的爻是最下面的,从下到上。 到六爻算毕,就成了一卦。

以上介绍的是蓍草法但太过于烦琐现在用这种方法起卦的人已经很少了从汉朝开始人们开始用铜钱(当时是五株钱,现在五珠钱不好找就算有要买也很贵的所以一般用乾隆钱代替)

具体方法:取3个大小一样的乾隆钱放在手中双手卧实铜钱,心里静静的想着自己要预测的事情(这时候自己的心情一定要静脑子里专心想自己要预测的事情!!)时间大约1分钟或自己有感觉的时候再把铜钱抛出看其正反记录下来一共抛6次第一次为初爻最后一次为上六爻起卦具体记录方法是:一个背为阳爻,记作 ― ,二、两个背为阴爻,记作“- -”, 三、三个背为老阳(即阳动),记作“ O” 四、没有背(即三个面)为老阴(即阴动)记作“X”。

记住:是3个铜钱抛6次,不是六个铜钱

此外还有用时间起卦占字起卦方位起卦,声音起卦,颜色起卦总而言之什么方法都可以起卦由于本人秀气的小手比较辛苦,就不一一介绍了你也可以参考里的起卦方法但梅花主要注重的是内卦与外卦生克,比合关系的关系,我们现在分析一个卦象主要还要看它的世,应,用作主要分析参考卦词爻次,内外卦多方面去考虑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预测结果 其具体分析体系是极为复杂的没有周易基础知识是办不到的楼主既然对有兴趣我建议你还是先多学习一些周易基础再起卦断卦

怎么用手指算卦 这个是八卦的一种推法,就是首先自己认定好推算方法,可以用八卦卦爻,也可以用五行或者天干地支,确定好基本算法后加入已经知道的变化,用大拇指依次在其他指头的指尖和关节处推算,因为之前已经确定好每个关节的含义,那么当你的大拇指点到那个地方,于是所谓的结果就出来了,把结果代入八卦中再次推演一次,3推16演后综合考虑就得出一个结果了。

其实用硬币是最好的,古代称金钱卦,自己设定好,比如正面是阴,背面是阳,对应卦中的阴爻和阳爻,3个硬币一抛,如果全是背面,就是3个阳爻,也就是老阳,记为0,一般来说有4种变化,老阳,老阴,少阳,少阴,接着连着抛6次,得出6爻,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卦了,然后查下易经看看卦辞,就搞定了。

易经如何卜卦 你想怎么卜卦都行,麻烦点的就是蓍草法,铜钱法,简单就是先天与后天起卦,一万物起卦,但这个要求很高。

算卦啊怎么学啊! 第一种:易经占卜

这种提法好像很怪,难道说别的方法就不是根据易经原理?其实这里的“易经”这个词语是强调在起到卦之后,判断吉凶是要根据易经(当然是周易,以后直接称周易)的经文,即卦辞和爻辞来判断吉凶。

而根据起卦方法,又可以分为两种:大衍之数,即用50根蓍(shi1)草进行算卦;第二种就是大家熟知的金钱卦,用三枚铜钱算卦(当然用铜钱起到卦之后,你也可以用六爻或梅花等方法来解释分析,那又另当别论了)。

运用这种方法,要求对易经原文的卦辞爻辞非常熟悉,同时还要对易象的类比运用非常熟练,才能运用自如。

第二种:五行占卜

这类方法融入了阴阳五行的概念,有的还结合了天干地支的因素。

主要有三种:大六壬占法,六爻占法,再就是本人经常用到的梅花易数。

这种方法根据五行的生克来进行判断吉凶,一般情况下不用去查阅周易原文。

第三种;签文占卜

这种方法很常见,是大街小巷(包括电视剧里)见得最多的一种,其形式也是各种各样。但是本质都一样,都是事先在纸条或者竹签上写好了带有一定含义的签文,然后用某种方法来提取选择这些签文,通常还有人专门来解释这些签文。

比如有求测者亲自去求签的,也有用鸟来啄取的(称之为鸟占,和梅花易里的鸟占不同)、或者用扑克牌占卜等,还有其他各种方法不一而足。

这种方法,在坊间见得最多,主要原因一来是这种方法容易掌握,二来因为这些方法有短平快的特点。如果在大街上你帮人家用大六壬或六爻等方法算卦,等你分析带讲解完

恐怕要老半天,求卦的人恐怕早就不耐烦走人了。

第四种:其他方法

主要有太乙,奇门遁甲等,这些方法号称术数绝学,博大精深,当然不可忽视,只因本人对此并不是很了解,故仅仅提而不论,对于深谙此道者表示歉意。对于其他方法如有疏漏,也希望有道君子来补充指正。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经常在网上来自助占卜(自己在网页上操作)直接生成结果,这种属于签文式占卜,相信很多人都用过,这些结果都是电脑程序直接生成的。

现在大家常用的占卜方法有六爻和梅花易,还有人用奇门、六壬等方法,也可以说各有胜场,百花齐放。

最好自己去书店买一本周易看看。

易经怎么算卦 du知道军其实都说了。。现在主流是纳甲筮法和梅花易数也就是所谓的六爻和梅花易

易经本身是讲卦爻的阴阳规律的。儒家的辞是儒家对于这种规律填补了辞,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但是现在摆地摊的或者江相派的却拿着儒家的辞去用来算卦。。然后依靠辞这种马后炮圆的概念导致很多人以为算卦是语言学是心理学。。。

不管算卦还是算命还是风水都是很严谨的,都是从阴阳的消长一步一步推导过来的,就如同从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到微积分一样。。也不是几个月几天就能学会的。

怎么用易经占卜 怎么用易经占卜啊???用钱币占卜怎么看卦啊???这是我从网上找来的,谁能告诉 我是什么意思啊!! 易经占卜的方法(钱币法) 一、钱币要求

三枚铜钱(古币),如乾隆通宝,光绪通宝等等。如没有铜钱就用现在流行的硬币代替也行。不管是铜钱还是硬币,最好三个钱币大小、

厚薄、质地、文字、符号等相同,硬币以伍角(第四版,二②中有介绍)的最好。铜钱或硬币一定要干净无污垢。

二、钱币的阴面、阳面

钱币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涉及到的阴阳属性有,方为阴,圆为阳;线条组合(图案、字都可看成线条的组合)为阴,线条为阳;粗为

阴,细为阳;粗糙为阴,光滑为阳等,根据以上内容不难为各种币分出阴阳面。

①乾隆通宝,以乾隆通宝(字为阴)为阴面,以线纹(椐说是满文)为阳面。

②伍角硬币(第四版),以5角和梅花图案(字与图案都为阴)为阴面,以国徽面(内有两个圆为阳)为阳面。伍角硬币建议就选择这一

种,另一种(第五版人民币)一面是5角,另一面是荷花,两面都是阴的属性,阴阳面分的不明显,不要用此种币摇卦。

③其它铜币或是硬币参考以上内容定阴阳面。

三、摇卦时间、地点、本人情况

开始摇卦时,记下摇卦时的年、月、日、时。最好能告知你摇卦的地点省、县。还要告知本人性别,出生时间等。

四、摇卦方法

1手洗干净,待干后,选择一个安静的场所,将三枚钱币合扣在手心,意念集中在所测之事上,不要被外界其它的杂念干扰,心中的意念

应为询问句,不能为肯定句,如测近期财运,意念应为“我近期财运如何?”,不能为“我近期财运肯定好”。待心中的意念专一、心

平气和(大约一分钟)时,两掌虚空,随意摇动几下,不要使钱漏出,然后双手分开,将钱散落在平整、干净、较硬的物体平面上,让

钱币自行滚动,不要人为的用手按住或阻挡,钱币若落地也不要管它,待钱币静止时,三枚铜钱的阴阳面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若出现三个阴面,老阴,记为:{{ {{×

②若出现三个阳面,老阳,记为:{{{{{×

③若出现一个阴面、二个阳面,少阴,记为:{{ {{

④若出现二个阴面、一个阳面,少阳,记为:{{{{{

这样初爻(第一爻)就成了。

⒉再按照“1”的方法,连摇五次,就分别得到了第二爻、第三爻、第四爻、第五爻、上爻(第六爻)。从第二次起,为保证意念的专

一,不分心,在心中一直默想与第一次摇币时同样的意念下,拾起钱币直接摇卦。

⒊把六次摇币所得的结果,按下面的顺序排列,就得到测事的主卦。

上 爻

第五爻

第四爻

第三爻

第二爻

初 爻 然后就可以得出一个卦,就可以根据你算出的卦来测自己想要预测的事情了!一个卦中算出来的带有叉的那一个爻就是叙述告诉你生活中即将发生的变化

周易是怎么卜卦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周易》最早的确是作为一本占筮之书存在的,更确切地说,《周易》是上古时期三本占筮之书中的一本。据《周礼》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但在上古时期,卜筮往往与政治、军事等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国家决策往往要依赖占筮的结果,故而间接影响人们行为和思想的则更多是占筮背后的哲学内涵。换言之,《周易》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是占筮之法的内在基础,即义理为体,占筮为用。

确切而不精确地说,《周易》可以看作我们华夏文明现存的最早的奠基性哲学著作,也是我们儒、道思想及很多传统文化、观念的滥觞,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易学并没有太明显的义理与象数之争,而秦火之后,《周易》以卜筮幸存。

至于汉代,置五经博士,《易》学发展到达了一个高峰,西汉的《易》学派别,大抵分为训故举大谊,阴阳候灾变,章句守师说和《十翼》解经意四派,东汉也分为四派,一为马融等人为《费氏易》作章句,二为郑玄、荀爽治《京氏易》和《费氏易》,三为虞翻治《孟氏易》,参以《周易参同契》之纳甲之书,四为陆绩专治《京氏易》,由此可见,以孟喜、京房为首的汉儒主要阐述象数之理。自魏王弼作《周易注》盛行后,汉《易》衰微,王氏尽黜象数,为《易》学史上的第一大转折。唐朝时孔颖达为王弼及韩康伯作疏,使王氏易学广为流传,惟李鼎祚撰《周易集解》,保存了汉朝术数的余绪。宋代陈抟、邵雍出,后有《天地自然之图》、《先天图》、《后天图》、《河图》、《洛书》等易图出现,兼有紫微斗数、梅花易数等占筮之法流传,术数又兴。朱熹取其易图,参以义理,遂《易》学又为之一变。程子、胡瑗等则专阐义理,李光、杨万里等参以政事,《易》学流派日益繁多。元朝多取程朱之学,明朝则以禅解易,明代高僧智旭所作《周易禅解》为其圭臬。清朝编纂四库全书时,主要将《易》学发展分为两派六宗:一为象数,汉儒言之,一变京、焦,二变陈、邵;二为义理,王弼兴之,一变胡、程,二变李、杨。到了近代,主要的《易》学大家则是旧学新释的杭辛斋先生和阐释象数的尚秉和先生。近年新出土的帛书周易也是研究的新的热点。

纵观《易》学的发展历程,其年代之远旁支之多无出其右者,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因而要了解《周易》更不可偏信一家之言。

《周易》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真的能预测未来,而是其中所包含的华夏民族先人们的思维方式。若能从中汲取些许的智慧并有所启迪,面对时间洪流不后悔、不害怕、不迷茫而达人知命,那么《周易》的价值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谓善《易》者不卜,善莫大焉。

壹、蓍草演易程序说明:

「蓍草筮占法」,三变得一爻,重复步骤六次,共十八变,得六爻,即成一卦。

第一变 :

(1) 手持五十根蓍草,拿出其中任何一根放在正前方远处不用。(一根代表太极)

(2) 随意把四十九根蓍草分两撮,分置於桌上左右手端。(象天地两仪)

(3) 将右手边那撮蓍草拿起一根,夹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之间。(象天地人三才)

(4) 将左手边那撮蓍草,用右手四根又四根地数出,拿在右手里,直至左手只剩下一

、二、三、四根为止。此时再将右手的蓍草放回左边,左手剩下来的蓍草,夹在左手

的无名指和中指之间。(四根象四时)

(5) 拿起右手边的蓍草,用左手四根又四根地数出,拿在左手里,直至右手只剩下一

、二、三、四根为止。此时再将左手的蓍草放回右边,右手剩下来的蓍草,夹在左手

的无名指和中指之间。

(6) 将左手指头夹夹著的蓍草拿下来,合成一撮,横放在面前远处。

第二变 :

>>

易经硬币卜卦方法? 操作法:用一枚一元人民币(硬币),随意向空中抛出,看其落地后是国徽(花)面朝上,还是字面朝下。如果是国徽(花)朝上,为阳爻,在纸上画一圆圈;如果是字面朝上,为阴爻,在纸上画一叉。这样连续抛出六次,或圈或叉从右到左画完六次为止,为一卦。对应着下面的六十四个卦自己找“吉凶祸福”就可以了。

1、圈圈圈圈圈圈:为乾卦。 困龙得水。

乾者,健也。刚健不曲中正,困龙得水,困渊中不得舒展,忽然天降大雨,得雷鸣而起,任意飞腾,时来运转之兆。

曰:无不欢乐,上人见喜,祸不成凶,诸事顺利。

断:刚健中正,久处逆境,马上有用,吉事上升。

2、圈圈圈圈圈叉:为ヘ浴 他乡遇友。

ァ空撸遇也,不期而遇,行人久困在外,举目无亲,偶然遇友相亲相爱,甚是得意,时来运转,困穷他乡志不伸,忧愁寂寞到如今,时来喜逢遇知音,面对相谈大放心。

曰:他乡遇友喜气欢,须知运气福禄添,自今开始顺利运,往后凶厄不相干。

断:交易有成,官事有理,走失可寻,出门见喜。

3、圈圈圈圈叉叉:为遁卦。 浓云蔽日。

遁者,避也。退避不出,有浓云蔽日之象,失势云蔽日,如同太阳中午时节,天下照,忽然来了一块浓云遮蔽了光,诸事不遂。

曰:浓云遮日不见明,劝君且莫出远行,婚姻求财皆不顺,提防是非到门前。

断:月令不善,走失难见,交易合伙,诸事平淡。

4、圈圈圈叉叉叉:为否卦。 虎落深坑。

否者,塞也。闭塞不通。如猛虎落深坑,有一只老虎下山寻食,不料被人掘下一深坑,虎下去了,总有威风不能伸展,凶多吉少。

曰:猎人掘下一深坑,一只老虎要入坑 ,若不提防掉下去,保管你凶多吉少。

断:走失难寻,交易不定,婚姻不美,不可轻动。

5、圈圈叉叉叉叉:风地观卦。 旱荷得水。

观者,为人所仰也,故有旱荷得水之象。一池荷花,正当天旱的时候,池干花枯,全不茂盛,忽然天降大雨,花又茂盛,占此卦者,得贵人扶助之兆。

象:事业荷花出水中,旱日不如往日同,幸得逢水来相灌,枝叶重鲜花更红。

断:此卦有水来浇荷,生意买卖利息多,婚姻自有人来助,出门永不受折磨。走失得见口舌散,疾病皆除人人善。

6、圈叉叉叉叉叉:山地剥卦。 莺鹊同林。

剥者,落也,阴升阳落,故有莺鹊同林之象,如同有一小鹊,天晚枝宿大林之中,不想有莺在内,莺见鹊即生恶意,占此卦者,主小人暗算,干事无成之兆也。

象:鹊遇天晚入林中,不想内里先有莺,莺见小鹊生恶意,口舌是非不见轻。

断:莺鹊同林不相合,占的此卦琐碎多,恩人无义反为怨,是非平地起风波。

7、圈叉圈叉叉叉:火地晋卦。 锄地得金。

晋者,进也。前进后益,故有锄地得金之象,乃一农人锄地抱垄,甚是辛苦,一日锄地锄出金子来,时来运转之兆也。

象:农人地里示锄草,谁知财金将人找,一锄锄出金子来,这个运气也算好。

断:锄地得金卦如何,占者逢之喜气多,谋事谋财皆如意,婚姻有成疾病消。口舌消散见官有理,行人即至,出门见喜。

8、圈叉圈圈圈圈:火天大有卦。 砍树摸雀。

大有者,所有大也。故有砍树摸雀之兆,乃是一人偶见树上有一窝雀鸟,有心上去摸之,恐其晃悠,遂将此树砍倒,稳拿的。占此卦者,做事稳当之兆。

象:此卦占之好处多,砍倒大树摸老雀,稳稳当当拿到手,别人空看摸不着。

断:砍树摸雀做事牢,是非口舌自然消,婚姻合伙不费力,若问走失未逃脱,恍忽事不做,拿稳才下手,任你求各利,到处自然有。

9、叉圈叉叉圈叉:坎为水卦。 水底捞月。

坎者,陷也。劳而无功,故有水底捞月之象。水井内乃>>

卜卦怎么跟啦啦啦一样呢 卜卦原唱就是崔子格。

韩文原歌曲叫《啦啦啦》,演唱者淑熙

韩国歌手淑熙

曲目原唱是韩国的青年歌手淑熙,她的 《啦啦啦》。而崔子格所唱的是由赫书博作词的《卜卦》,他们所唱的只是乐曲一样,而歌词却不一样。淑熙的所表现的是女子心中的爱与痛,而赫书博所写的卜卦却是表达着浓郁的中国风式歌曲。

原曲来自日本国,原唱应该是韩国,但也有说是日本。因为2007年,仓木麻衣和崔淑熙同时在专辑推出这首歌,因无法判断先后顺序,至今日韩二国乃至中华民国都在打口水战。有说是仓木麻衣翻的淑熙的《在等待》{中华人民共和国网民胡乱理解的啦啦啦},也有说是淑熙的《在等待》是翻的平成歌姬的《サハラ砂漠》激天朝网民普遍偏向仓木麻衣,认为是淑熙翻唱。而不可思议是天朝网民则更杜撰出此曲源自崔子格2012年网络歌曲。更是让日韩二国网友不满。

历史上的纪晓岚

—————————吴兆路博士在复旦大学的讲演(节选) —————————

随着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等清宫戏在荧屏上的连续播出,纪晓岚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位乾隆年间的大学士,没想到时隔200年后又“火”了一把,尤其是他与和坤的斗智斗勇,很出彩。电视剧中的纪晓岚显然被美化了不少,当然其中也不乏很多戏谑的成分。历史上的纪晓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撷取几个不同的侧面,以飨感兴趣的人们。

河间才子入翰林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十五日,纪晓岚出生于河间府献县崔尔庄。关于他的出生,长久以来就流传着种种神奇的传说。据朱为之写的墓志铭说,在他出生的前夕,“水中夜夜有光怪”,并有一道火光闪入其出生地对云楼,后遂被人们认为他是“灵物化身”。于是“昀”就被作为了他的名字。“昀”即日光的意思,晓岚是他的字。

这奇异的出生显然是后人编造的传说,但是,纪昀自幼就具有一种特异功能倒是事实。他本人69岁时在《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中自述:“余四五岁时,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七八岁后渐昏阍,十岁后遂全无睹。或半夜睡醒,偶然能见,片刻则如故。十六七岁以至今,则一两年或一见,如电光石火,弹指即过。盖嗜欲日增,则神明日减耳”。垂老之言,大概不会虚妄吧。

纪晓岚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关于他少年时非凡的才华,民间有很多故事流传。据说,纪晓岚一日在街上与同伴们玩球,正好太守经过,不巧球误扔进太守的官轿。别的孩子早四处逃散,他居然上前拦轿索球。太守见他憨态可掬,于是说:“我有一联,如果你能对上,就把球还你,否则就归我。”纪昀同意了。太守出上联:“童子六七人,唯汝狡”。纪昀不加思索地答道:“太守二千石,独公……”最后一个字迟迟不说。太守问他“何以不说出末一字?”他回答说:“太守若将球还我,就是‘廉’字;若不还,便是‘贪’了。”太守不禁大笑,自然把球还他了。

天资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学习更是纪晓岚成为“一代通儒”的基本要素。纪昀从小就深受父亲影响,也受到家人严格督促。当然,他自己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加上他自己的聪颖禀赋,其学问与日俱增。雍正十二年,纪晓岚随父入京,受业于著名画家董邦达门下。董邦达是清代皇家画院中继王原祁之后的一代宗匠。名师自然出高徒。乾隆五年(1740),纪昀返乡应童子试。乾隆十二年应乡试,其文章写得词采富丽,才气飞扬,引人入胜。这次乡试的主考官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阿克敦和刘统勋。两人不禁为之拍案称绝,被擢为乡试第一。十九年三月中进士,会试列第22名,殿试中名列二甲第四名。同年进入翰林院,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此后他先后担任山西、顺天乡试的主考官,并曾视学福建。纪昀在奔忙于学官和侍奉皇帝期间,每每君臣之间,同僚之间,多有酬唱应答,妙语佳对,不仅赢得广泛赞誉,而且也颇得乾隆帝嘉奖。

纪晓岚入主翰林后,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尽情发挥。有一年乾隆帝东巡泰山,纪昀随驾。至东岳弥高岩前,乾隆帝突然想起《论语》里的“仰之弥高”之句,欣然集成一幅颇难应对的上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弥上也。”纪晓岚不假思索地念出了下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对得自然工巧,无懈可击。

宦途生涯多烟云

乾隆十九年(1754年)至三十三年(1768年),是纪昀在翰林院春风得意、酣酒高歌的日子。这时与他交游的朋友中有王鸣盛、钱大昕、朱筠、卢文、王昶等。乾隆二十年,纪昀在北京歙县会馆拜见了戴震。两人一见如故,并折节与交。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六月,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两淮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污行为而被革职查办。纪昀则因为通风报信而被发配乌鲁木齐。这件事《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更为生动有趣:当时纪昀得知消息,想预先通知卢家。但又怕引火烧身,不敢轻易传话、写信。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一点食盐和茶叶封在一个空信封里,里外未写一字,星夜送往卢家。卢见曾从中终于悟出其中的隐语:“盐案亏空查封”。后经刘统勋等人的严密侦缉,纪昀终于败露,同年十月,被遣戍乌鲁木齐赎罪。

在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奉召回到京城之前,纪昀在新疆呆了两年多。在这两年多时间中,其大儿子纪汝佶病亡,爱妾郭彩符在纪昀东归不久也撒手人寰。在这段日子里,纪晓岚对人生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体会到了君主的无常、官场的险恶与世态的炎凉。一种人生的空幻感与弥漫感伤的情绪时时萦绕于心际。在这期间,他曾为自己的一块砚台赋诗:“枯砚无嫌似铁顽,相随曾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他还曾为一幅《八仙对弈图》题诗,图上,韩湘子、何仙姑对局,五仙旁观,铁拐李酣然大睡。纪昀端详过后,无限感慨涌上心头,信笔写道:

“十八年来阅宦途,此心久似水中凫。如何才踏青明路,又看仙人对弈图。

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哪似顽仙痴不省,春风蝴蝶睡乡深。”

重返翰林院,使纪晓岚的思想为仕与隐的抉择产生过激烈的斗争。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更加清醒,对胜衰荣枯之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其争强好胜,还不如酣然“痴不省”而来得快活。

但是,纪昀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过那种“水中凫”的生活,火热的经世情怀终于战胜了退隐的念头。纪昀生活后期,备受恩宠。他三迁御史,三入礼部,两次执掌兵符,最后竟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纪昀不仅居高位,享盛名,而且执学术牛耳,为士林所宗仰。洪亮吉就称他“当代无人可并论”,是名副其实的一代文宗。虽然如此,他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年轻时一度才华横溢、血气方刚的他,至此,日感疲惫,再“无复著书之志,唯时作杂记,聊以消闲”,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所以当《阅微草堂笔记》脱稿时,他不无抱憾地吟咏道:“平生心力坐销磨,纸上烟云过眼多。拟著书仓今老矣,只应说鬼似东坡。”

嘉庆十年(1805)二月十四日,一代鸿儒纪晓岚去世,终年82岁。嘉庆帝曾亲自前往祭奠,并追谥文达。

立身之道与交游

纪晓岚在清代官场上驰骋近半个世纪,又多次担任乡试、会试的主考官,另外他还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是乾嘉时期公认的文坛领袖。他官位虽大,但为人通达,礼贤下士,人情味很浓,所以交游甚广,其友朋知己、门生故吏不计其数。从其作品或一些文献里可以查证,当时许多著名汉学家、文人学士都和他有密切的交谊,诸如戴震、王昶、卢文弨、王鸣盛、钱大昕、余集、邵晋涵、孙星衍、王念孙、段玉裁、朱皀、朱筠、阮元、蒋士铨、洪亮吉、黄仲则、罗聘、刘墉等,乾嘉汉学风尚的形成,纪晓岚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乾隆二十年夏,纪昀初识戴震。当时戴震是来京避难的。两人情深意笃。纪昀还曾出资将戴震的《考工记图》付梓,并为之作序。戴震后来几次到京师都住在纪昀家。乾隆三十八年,戴震还因纪昀的推荐进入四库馆。戴震去世后,纪昀曾深情赋诗,说是“披肝露胆两无疑”的朋友。戴震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等扼杀人性的尖锐抨击,这在纪晓岚纂修的《阅微草堂笔记》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都有相当深刻的反映。

晚年的纪晓岚多次述及他和陆青来的结交经过。陆青来曾官至湖南巡抚、户部郎中。治学倡导经世致用。他与纪晓岚少年时代同受业于董邦达,是非常要好的同学。纪晓岚说,他小的时候常喜欢戏侮陆青来,但青来并不为忤,称纪晓岚的喜怒变化是真性情的表现。为此,纪昀颇有知己之感。

纪晓岚的同窗好友还有一个董元度。董元度,字寄庐,号曲江,山东平原人。乾隆十七年进士。二人相识于乾隆十三年,交谊甚笃,有多首酬唱诗传世。董氏性情洒脱,不喜欢受人约束。入翰林作官后,仍常乞假外游。后仕途不顺,穷困而死,所以其诗多清婉而感伤。纪昀《戏赠曲江》诗中曾说他“疏狂全未减,落拓久无聊”,并称:“爱尔如兄弟,结交三载余。每怜同寂寞,相与惜居诸。”《阅微草堂笔记》也多次表示对董元度所禀持的“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处世态度推崇备至。

纪昀和刘墉更有着不解之缘。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正是纪昀的乡试主考官。对刘统勋的知遇之恩,纪晓岚一直是感激零涕、念念不忘的。而后来纪昀被发配的案件,又恰是刘统勋负责。还有更巧的,举荐纪昀担任四库馆总纂官的,也是这位刘大人。刘墉,字崇石,号石庵,刘统勋长子。刘墉在民间是个颇具知名度的人物,家喻户晓的《刘公案》就是表彰他的。刘墉比纪昀年长4岁,都是一代才子。相传刘墉当年参加殿试时曾有上乘表现。乾隆皇帝让其以自身驼背为题赋诗,他不无自嘲兼揶揄地写道:“背驼负乾坤,腹内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跃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报皇恩。以貌取人者,岂是圣贤人!”和坤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唯刘墉、纪昀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臣始终不曾依附。他们一个善文,一个工书,却都有收藏砚台的癖好。有时相互赠送,也常为一个心爱之物而互相攘夺,但彼此都恬不为意,并以之为笑谈。

纪昀交游的名单当然远不止这些,还有像钱大昕、卢文弨、王杰、王鸣盛、朱皀、朱筠、王昶、洪亮吉等人,这些都是一代著名大师,是清代乾嘉时期的文化脊梁。正是这么一批人,为盛世学术文化思潮的形成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

治学为人“近人情”

纪昀为人宽厚,学识渊博,是乾嘉时期官方学术名副其实的****。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曾这样评论纪昀:“于书无所不通”。但他广博的学问与其通达的为人是相辅相成的。他治学为人皆讲求宽容,表现了一代通儒的博大胸怀。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就说他“其处世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

其《阅微草堂笔记》便每每以是否通情达理作为评论的标准。《如是我闻》(四)里便说:“圣人通幽明之礼,故能以人情知鬼神之情也;不近人情,又乌知《礼》意哉!”

纪昀论文有一个基本要求,这就是坚持“务取持平”的批评原则,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诗文作品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在他看来,“人生境遇不同,寄托务异,心灵浚发,其变无穷”(《瀛奎律髓刊误序》),所以,其是非得失,不可简单处理。他能比较公允地评价李清、钱谦益等人,对于文学史上各种流派也能够比较客观地加以评价。比如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纪昀就把他们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进行认真考察,得出的结论是令人信服的。

另外,纪昀身为汉学大家,却没有一点门户之见。他最反对文人结社,而强调学术独立。他在《耳溪诗集序》中就曾说:“余天性孤峭,雅不喜文社诗坛互相标榜。第念文章之患,莫大乎门户。……朋党之见,君子病焉。”纪昀对出自性灵的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都是充分肯定的。

作为乾隆年间的一名封建正统文人,纪晓岚对文学创作的要求自然也是“温柔敦厚”的诗教原则,他也说“诗本性情”,但他所说的性情与别人有所不同,他强调的是植根于人之本性基础上的“本天而动”的“至性至情”。“诗之分葩竞艳,要皆发乎情思,抒乎性灵”(《冰瓯诗草序》)。他反对充满理气的文章,同时也反对不近人情的道学。在其《阅微草堂笔记》中,他就曾大力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和无情。

夙兴夜寐四库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在清高宗亲自主持下广泛展开。经刘统勋举荐,纪昀和陆锡熊出任总纂官。在纂修《四库全书》期间,纪昀曾得到过乾隆帝的许多赏赐,但也遇到很多麻烦。一次,乾隆帝发现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中“有引李清、钱谦益诸说未经删削者”,而这部书当初是纪昀亲自校理的。于是龙颜大怒,专谕诘责纪昀:“何以并未删去?”令其速“删改换篇”,并“自行赔写”。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库全书》复校完成,后发现大量讹误,乾隆帝又“令纪昀、陆锡熊两人一体分赔”。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六日,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缮告成。纪昀为此专门写了《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后收入《四库全书》卷首。全文条分缕析,词采飞扬,富丽精湛,被称为“集中第一篇大文字”。第二部《四库全书》完成于次年十一月,第三部完成于四十八年十一月,第四部完成于四十九年十一月。这即是内四阁《四库全书》。这四部全书当时分藏于大内(紫金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承德)文津阁及盛京(沈阳)故宫文溯阁。历史战火把文源阁的那一部化为了灰烬,其他三部现分别见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南三阁《四库全书》后分藏于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和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同样由于历史战火的原因,扬州、镇江的那两部皆付之一炬,现仅杭州的那部尚残缺不全地存于浙江省图书馆。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纪昀又殚十年之力,编纂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当时各纂修官每校阅一种书籍,便要撰写一篇提要,最后由纪昀、陆锡熊笔削考校、再三润饰。陆锡熊死得较早,主要工作是纪昀完成的。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视为纪昀学术文化思想的代表性文献。当时的大学者朱�在《纪晓岚墓志铭》中就说:“公馆书局,笔削考核,一手删定为《全书总目》”(《知足斋文集》卷六);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亦云:“公一生精力,萃于《提要》一书”;张维屏《听松庐文钞》亦称:“文达一生精力,具见于《四库全书提要》,又何必更著书!”

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对保存和整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功不可没。全书共收录各种书籍达3503种,79337卷,存目达6783种。其中有380多种佚书是经过众多学者长期搜集失而复得的珍品。还有不少书籍,经过艰苦的考订而恢复了原貌。郦道元的《水经注》,便是经戴震精心研究而使长期混淆的“经”与“注”得以区别开来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颇有思想学术价值,介绍著录与存目书籍,写明作者名姓、所处时代、该书要旨和基本评价,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目录学著作。清人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三十二曾这样评价《四库提要》:“窃谓自汉以后薄录之书,无论官撰私著,凡卷第之繁富,门类之允当,考证之精审,议论之公平,莫有过于是编。”积平生精力研读《四库提要》的余嘉锡亦全面肯定其应有的学术价值:“嘉(庆)、道(光)以后,通儒辈出,莫不资其津逮,奉作指南,功既巨矣,用亦弘矣。”(《四库提要辩证·序录》)

但由于《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种官方行为,编纂指导思想受政治目的所左右,所以著录的书籍并非兼收并蓄,而有着严格的取舍标准。这在《四库全书》卷首的《圣谕》中说得很清楚。他们在对古代书籍进行辑佚、校勘、考辨等整理的同时,也在干着对不利于清朝的一些书籍进行销毁、删削或改易的不光彩勾当;在钩沉、辑佚、保存古籍的同时,也在破坏、摧残文化。其结果,不仅使许多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书籍遭到摒弃,而且使收录的一部分书籍尤其是宋元以后的许多具有异端色彩的书籍失去了原貌。从此意义上说,也是一次文化浩劫。如对明代李贽的言论,清政府就不仅把他的著作列为焚毁书目,而且直斥李贽“非圣无法,敢为异端”,“为小人无忌惮之尤”。(《四库提要》卷五十史部·别史类存目《藏书》提要)再如对屈大均等那些强烈抵触清朝人的作品,自然尽在销毁之列;至于偶有一二语伤触清朝而又气节凛然的明代遗民作品,则稍加“酌改”即为我所用。(《清高宗实录》卷1095)其政治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据官方上报的数字统计,在编纂《四库全书》期间,销毁、抽毁的书目多达2600多种,其实际情况恐怕还不止这个数字。

阅微草堂度晚年

《阅微草堂笔记》是继《聊斋志异》之后出现的又一部有重要影响的文言小说集。由于纪昀当时特殊的身份,加之为人通达、学识渊博而诙谐,另外他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追录见闻、忆及即书”(《滦阳消夏录序》)的写实手法,所以艺术风格独特。

《阅微草堂笔记》共24卷,约40万字。包括《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该书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之间。该书是纪晓岚十年心血的结晶,又是纪晓岚晚年心灵世界的反映,也从某一个侧面显现出清代中期纷繁复杂的时代文化风貌。该书的取材,一是来自于纪晓岚本人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二是来自于他人提供或转述的材料。小说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从文人学士、妓女乞丐,到三教九流、花妖狐魅,几乎无所不包。丰富的生活素材,为作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书中有些怪异奇谲的故事,虽然充满了因果报应、祸福天定的迷信思想和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但也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清中叶的某些人生实相,并触及到当时某些社会弊端,不仅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而且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思想倾向。

《阅微草堂笔记》有不少故事章节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腐朽和黑暗,道学家的虚伪和卑鄙。如官吏的营私舞弊、草菅人命;有的貌似正人君子,道貌岸然,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卑鄙下流。诸如此类,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那个光怪陆离的时代。如《滦阳消夏录》(六)第十则,作者就借山中“鬼隐士”之口,生动地描绘出幽冥世界亦如人间世道,充满了相互倾轧和追名逐利,揭露了官场的黑暗腐朽。《滦阳消夏录》卷四则写“有两塾师临村居,皆以道学自任”。在公开场合,他们“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暗里却互相勾结,丧尽天良,谋夺寡妇田产。

另外,《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有不少篇章揭示了处于社会下层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及悲惨境遇。作为乾隆皇帝的一个文学侍臣,纪晓岚虽缺乏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但他忠实记录传闻的写作精神及其正义感,在某种程度上也透露了他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滦阳续录》(五)就讲到一件既令人心酸又使人深思的事情。河北沧州有个董华,家里穷得无立锥之地,以卖药卜卦为生,“一母一妻,以缝纫浣濯佐之,犹日不举火。”适逢这年又发生了大饥荒,更使董家雪上加霜,全家人奄奄待毙。无奈之下,董华只好“鬻妇以求活”。在这则故事里,作者对那名“万不得已而失身”的女子没有丝毫的指责之意,反添几分同情和理解,真实形象地展现了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阅微草堂笔记》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有“过于议论”之嫌,“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但其中不少形象化的寓言和讽喻性的故事还是颇为生动风趣的,甚至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如是我闻》卷三写一“相见辙讲学”的翰林官员,别人也以为他“崖岸高峻”,美名在外。没想到,他也竟会因没有及时接受来宾的送礼而“怅怅惘惘,若有所失,如是者数刻”——人物表里不一的个性特征和心灵世界,着实让人难以忘怀。另外诸如《姑妄听之》卷二“河中寻兽”之类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也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纪昀虽把《阅微草堂笔记》视为“消遣岁月”(《滦阳消夏录序》)的一部闲书,甚至也很难与《聊斋志异》相媲美,但它不蹈旧辙,自成一家,风格独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纪晓岚治学为人皆讲求宽容,表现了一代通儒的博大胸怀。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就说他“其处世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

……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指的哪本书?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卜卦,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