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酒制简介
酒制(processing with wine)为中药炮制法。指酒炙、酒炖、酒蒸等的统称。即用酒作为辅料来对药材进行加工炮制。
详见百科词条:酒制 [ 最后修订于2016/6/30 20:21:21 共23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酒制如下:
《礼记·月令》中提到了用曲造酒的六点注意事项:“秫稻必齐,曲粟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要求造酒用的谷物必须成熟,投曲必须及时,浸煮时必须保持清洁。
造酒用的水质必须要好,器皿必须用优良的陶器,火候必须适宜,这其实也是对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科学总结。汉代由于制曲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不同的谷物制曲,从而增加了酒的品种。
北魏的《齐民要术》专门讲了制曲酿酒的方法,列举的12种制曲法中,有两种是碎块的散曲,有10种是饼状曲,这些饼曲至今仍是酿造高粱酒最常用的曲。唐宋时期,制曲技术进一步发展,酒的品种更多了。北宋时还出现了一部论述造酒的专著——《北山酒经》。
扩展资料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国酒文化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苍术酒的用法用量 5 注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苍术酒 1 拼音
cāng zhú jiǔ
2 处方苍术30斤(洗净,打碎,以东流水3石浸20日)。
3 功能主治诸般风湿,疮疡,脚气下重。
4 苍术酒的用法用量去滓,以汁浸曲,如家造酒法。酒熟任饮,不拘时候。
5 注意忌桃、李。
6 摘录
《寿世青编》卷下
古籍中的苍术酒 《卫生易简方》:[卷之十]颐生
花蕊,阴干为末;柏叶取深日未欲长明耳然,又方用苍术酒浸、焙干五两,川椒去目与闭口者炒取末四两,白茯
《普济方》:[卷一百十八寒暑湿门]中湿附论日取出苍术。于净地上掘一坑。以炭火红。去炭将浸苍术酒、小便倾于坑内。却放苍术于坑内。用瓦器盖覆。用
《幼幼集成》:[卷五万氏痘麻]痘疹西江月,可解一切秽厌。内服调元饮子,黄炙草人参。当归苍术酒芩连,犯著荆防即变。到得成浆痘熟,根据时都要成
《张聿青医案》:[卷十二]麻木为然否。制半夏左秦艽炒于术川羌活甜广皮川桂枝焦苍术酒炒桑枝(煎汤代水)某偏左麻木不用,咳嗽气逆痰多
《寿世青编》:[病后调理服食法]湿门目录 1 拼音 2 《千金》卷二十三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石灰酒的用法用量 25 各家论述 3 《千金》卷十三 31 组成 32 主治 33 石灰酒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石灰酒 1 拼音
shí huī jiǔ
2 《千金》卷二十三 21 组成石灰1石(拌水和湿,蒸令气足),松脂成炼10斤(末之),上曲1斗2升,黍米1石。
22 功效生毛发眉须,去大风。
23 主治恶疾大风;及妇人不能食饮,黄瘦积年及蓐风。
24 石灰酒的用法用量先于大铛内炒石灰,以木札著灰中,火出为度。以枸杞根锉5斗,水1石5升,煮取9斗,去滓,以淋石灰3遍澄清,以石灰汁和渍曲,用汁多少一如酿酒法,讫,封47日开服,恒令酒气相及为度。百无所忌,不得触风。其米泔及饭糟不得使人、畜、犬、鼠食之,皆令深埋却。此酒9月作,2月止,恐热。膈上热者,服后进35口冷饭压之。其松脂末初酘酿酒,摊饭时均散在饭上,待饭冷乃投之。此酒饭宜冷,不尔即醋。
2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石灰烈火煅出,性最暴劣,故《本经》治疽疡、瘙热、恶疮、痼疾、死肌、堕眉,杀虫去黑子、恶毒。松脂惯历风霜,质禀刚燥,故《本经》治痈疽、恶疮、顽疡、白秃。
3 《千金》卷十三 31 组成石灰3升。
32 主治头发落不止。
33 石灰酒的用法用量初服半合,日34夜2,稍加至1合。
34 制备方法细筛,水拌令湿,极熟蒸之,炒令至焦,以木札投之,火即著为候,停冷取3升,绢袋贮之,以酒3升渍3宿。
古籍中的石灰酒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四十二有名未用总一百九十四种]凡药不宜入汤酒者酒)石硫黄(入酒)铜镜鼻白垩胡粉铅丹卤盐(入酒)石灰(入酒)藜灰《本草品汇精要》元王好古公元1279
《医心方》:[卷第四]治黑子方第二十一盛,则皮肤润悦,不生疵瑕,《录验方》五灰煎方∶锻石灰桑灰炭灰(各一升)蕈灰(五升)以水溲蒸令气匝,仍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头面部]齿以上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午时修合,以前药汁拌石灰阴干,入黄丹三 两,更杵为细末。凡有伤折
《验方新编》:[卷十五疟疾]久疟不愈三发,或二三日一发。用五灵脂、头上油腻各一钱,陈石灰二钱,研末,饭为丸如蚕豆大。每服一丸,五更无根水
《普济方》:[卷一百十一诸风门]大风出虫(附论)中医·酒渣鼻酒渣鼻(brandynose;acnerosacea)为病名。因鼻色紫红如酒渣故名酒渣鼻。出《魏书·王慧龙传》。中医称之为酒皶鼻、酒齄鼻、酒齄鼻、鼻齄、肺风、肺风粉刺、赤鼻、鼻准红赤,俗称酒渣鼻、酒糟鼻,古名鼻赤。是指发生于鼻部,以鼻色紫赤、丘疹,甚则鼻头增大变厚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皮肤病。由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所致。《黄帝内经素问·热论》:“脾热病者,鼻先赤。”《外科大成·酒渣鼻》云:“酒渣鼻者,先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故先紫而后黑也。治宜宣肺气化滞血,行营卫流通,以滋新血,乃可得愈。”本病以颜面部中央的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丘疹、脓疱、鼻赘为临床特征。多发生于中年,男女均可发病,尤以女性多见。酒渣鼻相当于西医的酒渣鼻、酒渣性痤疮、玫瑰痤疮。古人论述中医对酒渣鼻早有认识,《黄帝内经素问·热论》记载:“脾热病者,鼻先赤。”《魏书·王慧龙传》已出现酒耱鼻之名。《诸病源候论》认为:“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寒之气相搏所生。”说明了此病的病因病机与饮酒和寒温失调有关。《丹溪心法》称之为“肺风”。鉴于本病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般粉刺的特征,故又称为“肺风粉刺”。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说:“肺风、粉刺、酒簸鼻,三名同种。”唐代以前,治疗以外治为主,主要药物为水银、雄黄等。至元代,逐步开始用内服方药。在明代,更提出以“清肺、消风、和血”(《外科启玄》)为原则。清代对本病论述比较突出的是《医宗金鉴》。该书指出,由肺经血热引起的称为肺风粉刺;由血瘀凝结而成称为酒皱鼻,前者用枇杷清肺饮宣肺清热,后者用凉血四物汤、栀子仁丸等凉血清热,活血化瘀。从其描述的症状来看,两者当属同一病症的不同阶段,前者较轻,而后者较重。《医林改错》则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因而活血化瘀也成为本病的治法之一。外用药以《医宗金鉴》创制的有
详见百科词条:酒皶鼻 [ 最后修订于2019/12/20 14:04:40 共1316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摄生秘剖》卷四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五五酒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五五酒 1 拼音
wǔ wǔ jiǔ
2 《摄生秘剖》卷四 21 方名五五酒
22 组成糯米6合,黍米6合,胡麻6合,大麦米6合,小黑豆6合(以上为五谷),圆眼肉6两,红枣肉6两,白果肉6两,胡桃肉6两,莲肉(去皮心)6两(以上为五果),松子仁6两,柏子仁6两,杏核仁6两,芡实仁6两,薏苡仁6两(以上为五仁),枸杞子6两,冬青子6两,菟丝子6两,覆盆子6两,蒺藜子(真正道地者)6两(以上为五子),巴戟(天之精)6两,甘菊(日之精)6两,首乌(山之精)6两,加皮6两(草之精),桑椹(木之精)6两(以上为五精),白酒浆40斤,好烧酒24斤。
23 功效补五脏,长肌肤,泽容色,壮筋实髓,保神守中,久服可延年。
24 主治五劳。
25 五五酒的用法用量
每日早、午、晚服3次,多寡随意。
26 制备方法先将五谷共蒸熟,摊冷;五果、五仁取净肉;五子、五精共用瓷罐盛之,封固其口,重汤煮3炷香,取起,冷定打开,同前各味为一处,用烧酒浸21日,再入白酒浆藏49日。
古籍中的五五酒 《医宗金鉴》:[卷四杂证门]杂证门汇方…六八一槐连四物汤……六六三夺命散……六五八银苎酒……六二二十五画苁蓉菟丝子丸……六○○胶艾四物汤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一明集·杂证谟噎膈]论外备用方中虚气逆)枇杷叶散(和一六三五噎)木香宽中饮(和五五行气)胡椒理中汤(热六胃虚寒)理中汤(热一中寒)
《圣济总录》:[卷第二百]神仙服气中,先服三五咽气与食作主人,兼每早先服二十颗椒,清酒一杯,冬温夏冷,戒在过度,切忌冲见新产死亡,及食
《类经》:[二十二卷针刺类]六十一、勿迎五里能杀生人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输矣,此所谓夺其天气者也,(上下,问
《内经评文》:[卷九]玉版第六十本文2023-08-05 07:02: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