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熟地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2收藏

生地熟地的功效与作用吃法,第1张

1、功效: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金疮瘀、凉血、止血。

2、禁忌: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忌萝卜、葱白、韭自、薤白。

3、生地也叫生地黄,来源于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秋季采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并内部变黑,捏成团状,为生地黄。

4、不少人对生地比较陌生,但提起千古著名的补肾良-六味地黄丸,大家就会非常熟悉,六味地黄丸由生地为主所制的。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

5、生地分为: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通常我们说的生地一般指生地黄。

6、生地的功效:性味归经:生地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7、保健作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8、生地黄:性寒,功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

9、清热凉血。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另外,本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

10、养阴生津。本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另外,取本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

11、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12、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13、生地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地黄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等作用,可应用于多种病症。

14、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15、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16、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17、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18、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19、年老体衰。生地用于防治老年病,已有很长的历史,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它具有补而不腻的特征,对老人阴、血、津液之耗兼有热象者,可谓首选之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生地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生地的功效与作用吃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生地的功效与作用2、生地的功效与作用生地有什么功效和作用3、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吧4、生地的功效与主治生地的功效与作用生地黄别名生地,是一种常见中药,那么生地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生地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你有帮助。

功效:清热凉血,生津润燥。

生地黄的作用

1、治小肠实热,心中烦闷,小便出血:生地黄、白茅根各半两,葱白二茎。

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二服。

2、治劳热咳嗽,四肢无力,不能饮食:生地黄汁半斤,蜜三合,青蒿汁三合。

上药相和,不计时候,温服一合,宜顿服之。

3、治产后小便出血:生地黄、生刺蓟各半斤。

上捣绞汁,每服一小盏,食前饮下。

4、治跌骨碎破:用生地黄捣烂,熨热过之,日夜数易。

若血聚,以针决之。

5、治伤寒心热,口舌生疮:生地黄汁三合,蜜五合。

上二味搅匀,慢火煎如稠饧。

每服半匙,含化,徐徐咽津,不拘时。

6、治伤肢折臂,断筋损骨,但有皮相连者:用生地黄研汁,好酒和服,一月筋皮连续;并杵碎,炒热封损处。

7、治小儿热疾,烦渴头痛,壮热不止:生地黄汁三合。

上入生蜜半合和匀,时时与一合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8、治暴赤眼肿痛:生地黄(净洗,切,研)、黑豆各二两,生捣末。

上二味,捣成膏,临卧时以盐汤洗眼后,闭目,以药膏厚罨眼上,更不动,至晓水润药令软,取下。

9、治产后血晕危困:生地黄汁一大盏,当归一分(锉),赤芍一分(锉)。

上水煎三五沸,温服,如觉烦热,去当归,入童子小便半盏服之。

10、治热病,初觉烦躁头痛,腰脚疼:地黄汁三升,黄芩二分,生姜一分,白蜜半匙。

上件药,细锉黄芩、生姜二味,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

去滓,次入地黄、蜜,更煎三两沸。

不计时候,分温二服。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生地有什么功效和作用1、生地,又名生地黄。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

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

如四生丸;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2、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生地黄还含有止血的作用,经过实验研究证明,生地黄能够缩短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功效;生地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抗凝血酶的作用,以此来产生抗血管内凝血的功效;能够治疗肝炎,生地黄配上甘草一起服用,临床实践证明,有治疗肝炎的功效。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吧1、可以增强人们的免疫力,免于病毒的入侵。

生地能明显提高淋巴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能保护由于曾有报道这样说,地黄和生地为主的增液汤能使亢进的体液免疫下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甾醇类。

由此,更可以证明生地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2、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阴虚患者。

生地能显著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阴虚患者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的症状,使血浆cAMP含量正常。

但对T3、T4无影响。

3、具有降低体温的功效。

生地能抑制体温中枢,具有较好的降低体温的功效。

若与玄参、麦冬、知母、石斛、竹叶、芦根、龟甲、鳖甲能使处于亢进状态的代谢功能和过高的内分泌功能所引起的阴虚内热的病情恢复正常,从而改善了畏热的感觉和症状。

4、对心脏虚弱患者起到强心的作用。

生地有强心作用,对衰弱的心脏更为明显。

另外生地有弱的利尿作用,其利尿机制与强心和扩张肾血管有关,其有效成分为梓醇苷及其衍生物。

5、具有补血的功效。

生地具有刺激骨髓,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作用。

6、抗辐射、抗肿瘤、抗衰老。

有实验表明,生地具有抗辐射、抗肿瘤、抗衰老的功效。

实验以大鼠为研究对象,然后喂其食用生地,结果表明生地能使大鼠钴60照射所致的血小板伤害减轻,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而六味地黄汤能使实验陛化学物质引起的小鼠胃癌发生率显著下降,并能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表明地黄有一定的抗肿瘤功效;生地能清除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降低过氧脂质的含量,因而有抗衰老的功效。

生地的功效与主治生地的功效与主治

生地的功效与主治,这种食物是中老年人的心头好,相信很多人家里都有收藏它,对这些功效和作用还不要了解的话,坚持食用的话其功效和作用会更加明显,那么生地的功效与主治是什么呢?一起看看吧。

生地的功效与主治1

一、生地的功效

1、生地也叫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

别名生地、生地黄、鲜生地、山菸根。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

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

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

2、别名:生地、生地黄、鲜生地、山菸根。

3、性味:味甘;苦;性寒。

4、归经:心经;肝经;肾经。

5、功效:清热凉血;生津润燥

6、主治: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斑疹;津伤烦渴;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劳热咳嗽;跌打伤痛;痈肿。

7、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捣汁或熬膏。

外用:适量,捣烂敷;或取汁涂搽。

生地的功效与主治2

一、生地的功效与作用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比如:凉血滋阴,生津止渴。

具体介绍生地的'功效与作用,如下所示:

二、凉血滋阴

生地具有滋阴退阳,生血凉血的功效。

很适合女性服用生地,能够起到凉血滋阴的作用。

三、生津止渴

进入冬季,天气比较干燥,难免会出现唇燥口干的现象。

生地能治疗这种现象,在冬季里,煲一些关于生地的靓汤,能够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让你在冬天里,很温暖。

生地是种中药材。

清热、生津、润燥、调经、凉血、止血。

另外,生地的味甘、苦,性寒,所以,身体虚弱,寒性体质者沈勇。

关于生地的功效与作用和生地的功效与作用吃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生地的食疗方

 生地炖黄鸡

 材料:

 乌骨鸡1000克,生地黄250克,麦芽糖150克。

 做法:

 将鸡宰杀后除去毛及内脏洗净;生地黄洗净后切成细条;生地黄与饴糖相混合后塞入鸡腹内,用棉线扎紧;将鸡置于瓷锅中用文火炖熟,不加盐、醋等调品。

 功效:

 本汤具有填精补髓、益肾滋阴之功效,适于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食用。

 生地,别名地黄、野地黄、酒壶花、山烟根,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味甘者为佳。宜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性味与归经:甘,寒。 归心、肝、肾经。

 功效主治:清热生津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注意事项: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腹满便溏者慎用。

 生地麦冬排骨汤

 材料

 生地15克、麦冬15克、排骨半斤

 做法

 将上述材料一同熬汤1个小时

 功效

 润肠通大便,防秋燥;尤适用于明显感觉大便干燥,或痔疮患者。

 生地茯苓黑豆煲排骨

 材料

 生地15克,土茯苓15克,黑豆100克,排骨150-200克。

 做法

 先把生地和土茯苓煮30分钟,然后把汤渣除去,再加入黑豆和排骨煮90分钟。

 适应症

 凉血、祛湿,治皮肤瘙痒和湿疹。

生地的基本介绍

 生地,别名生地黄,野地黄、山烟根等,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性喜温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主产于中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

今天给各位分享鲜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鲜生地黄功效作用与主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鲜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地黄的功效和作用3、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介绍4、生地黄有什么功效与作用5、鲜生地的功效与作用鲜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鲜地黄俗称生地,很多药店都有出售,一般情况都是用作中药配伍,很少直接食用,鲜地黄长得跟生姜有点相像,但无论是气味还是功效都是有所不同的,那么鲜地黄有什么功效呢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鲜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吧。

功效与作用

第一,鲜地黄可以起到止血的功效。

对于产妇产后小便出血、外伤流血不止等出血,能起到止血,存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第二,鲜地黄还能治疗干咳、肺热咳嗽等疾病。

现在很多中成药中,都加有鲜地黄的成分。

第三,鲜地黄能治疗女性妇科疾病,对于痛经,月经不调的女性,鲜地黄配合其他中药,能帮助月经不调、经常痛经的女性减轻病痛。

第四,鲜地黄能有效缓解便秘,有些人因大肠干燥,导致大便不畅,治疗时,加用鲜地黄,能增加肠道内的润滑作用,使大便通畅!

第五,鲜地黄能清热解毒,对于因体内热量过多,导致口渴的病人,运用鲜地黄能起到滋阴、消渴之功效。

食用方法

做法一:姜汁地黄粥

原料:地黄汁50ml(或干地黄50g),大米50g,生姜3片。

做法:将鲜地黄洗净,切段,榨汁;或将干地黄水煎取汁备用。

将大米淘净,与生姜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地黄药汁或鲜地黄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效:清热养阴,生津止渴。

做法二:蜂蜜地黄粥

烹饪方法:

1、将十月份出土的新地黄5000克,洗净捣汁,每500克汁入白蜜120克,熬成膏状收贮,封好,每次用10克。

2、将米约50克煮粥,粥熟,入地黄膏10克及酥油少许。

用法:于每日早晚空腹食用。

菜肴特点:滋阴,养血,润肺。

适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骨蒸劳热,咯血,血崩,阴伤便秘等症。

与熟地黄的区别

首先,鲜地黄与熟地黄的颜色就不一样,鲜地黄外皮薄,表面浅红**,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突起及不规则疤痕。

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而熟地黄表面为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

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

其次,熟地黄的形状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

而鲜地黄的形状呈纺锤形或条状。

再者,两者气味也不太相同鲜地黄的气味味微甜、微苦。

熟地黄的气味微,味甜。

注意事项

鲜地黄泡水喝,一天10-15克就可以了,经常喝对人体有抗衰补益的作用。

如果有条件的话煮几分钟,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就用热水泡一下就行,特别适合容易上火的人。

鲜地黄是地黄常见的一个种类,鲜地黄泡水喝对人体有不少益处呢!鲜地黄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

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温热病、高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症,对于热入营血,灼伤阴液,津少口渴之症尤为适宜,常与犀角,丹皮,玄参等同用。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鲜地黄毕竟是药,其性寒,长期饮用的话,会导致寒气入侵体内,所以,鲜地黄泡水偶尔喝可以,长期喝就要掂量着体质是否适合哦!

1地黄的栽培技术

2地黄丸的主要功效

3地黄丸的类似配方

4地黄的作用及鉴别

5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地黄的功效和作用地黄的功效和作用

地黄的功效和作用,相信大家都对地黄的功效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地黄的性价比也是非常高的,地黄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药材对人体的作用过犹不及,下面我带你了解它,地黄的功效和作用。

地黄的功效和作用1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1、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2、干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3、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主治

1、鲜地黄: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2、干地黄: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知绛烦渴,津伤便秘,咽喉肿痛。

3、熟地黄: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jing,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颏发早白。

地黄的用法和用量

1、鲜地黄,12~30g。

2、干地黄,10~15g。

3、熟地黄,9~15g。

地黄的食用禁忌

1、生地黄: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2、熟地黄: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

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

地黄有毒吗

无毒。

地黄的附方

1、堕胎下血不止:代赭石末一钱,生地黄汁半盏调。

日三、五服,以瘥为度。

(《圣济录》)

2、吐血衄血:胡黄连、生地黄等分。

为末,猪胆汁丸梧子大,卧时茅花汤下五十丸。

(《普济方》)

3、口干心躁:熟地黄五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分三服,一日尽。

(《圣惠方》)

4、吐血不止:鳖甲、蛤粉各一两(同炒色黄),熟地黄一两半(晒干)。

为末。

每服二钱,食后茶下。

(《圣济录》)

地黄的功效和作用2

一、地黄的功效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

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

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性味归经

地黄味甘、苦,性寒。

归心、肝、肺经。

二、地黄的作用

了解了地黄的`功效是什么,应该知道地黄的作用应该也是不少的,应用的范围也是蛮大的,那就来看看地黄的作用是什么吧,还有禁忌是要注意什么的呢

地黄中含有有效成分(R-BP-F),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地黄还含有止血的作用,经过实验研究证明,生地黄能够缩短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功效;

地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抗凝血酶的作用,以此来产生抗血管内凝血的功效;

能够治疗肝炎,生地黄配上甘草一起服用,临床实践证明,有治疗肝炎的功效。

三、生地黄禁忌

一般来说,生地在作为中药煎服的时候,用量是10到30克,鲜地黄的量会加倍。

不过需要注意鲜地黄性寒,脾虚湿滞的人,不能使用。

性寒,所以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应忌服生地。

《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生地黄性寒而滞,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脾胃虚寒(虚弱)、大便溏薄、胸闷食少、气滞痰多者不宜应用。

《药性论》:忌三白,指生地与萝卜、葱白和薤白相克。

四、地黄和熟地黄的区别

很多人都是分不清地黄与熟地黄的,认为两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功效与作用应该也是一样的,其实是不对的,两者的区别还是蛮大的,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区别吧。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晒干即成生地,将生地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晒至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即为熟地。

生地与熟地药理作用是不同的,切不可将两药互相替用。

1、外形区别

地黄

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

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

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

味微甜。

熟地黄

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

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

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2、药效区别

生地黄:性寒,功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

由生地为主所制的六味地黄丸,就是千古著名的补肾良方,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熟地黄:性温,其功用也发生变化,为补血要药。

配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

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

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者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

所以生地黄和熟地黄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无论在外型上还是药效上都有所不同,所以购买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五、地黄的食用方法

1、地黄粥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适用于消渴病及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口鼻出血。

材料:生地黄50克,大米100克,水1000毫升,冰糖100克。

做法:取新鲜生地黄适量,洗净后切段,每次榨取生地黄汁约50毫升。

或用于地黄60克煎取药汁,粳米加水煮沸后加入地黄汁,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空腹食。

禁忌:服此药粥时,忌吃葱白、韭菜、薤白及萝卜。

来源:《二如亭群芳谱》。

2、地黄煲水蟹

材料:生地黄50克、水蟹3只、蜜枣2枚、生姜2--3片。

做法:生地黄、蜜枣用清水洗净,并稍浸泡片刻;水蟹宰后,洗净。

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食用。

功效:中医认为它有清热解毒、补肾添髓、养筋活血、通经络、利肢节、滋肝阴和充胃液之功,还认为有黄疸、眩晕、健忘、喉肿、疥癣、腰酸腿痛和风湿关节炎等症患的人,宜常食螃蟹。

3、藕节地黄排骨汤

材料:鲜藕节100克、生地黄30克、黑木耳10克、蜜枣2个、猪排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洗净。

藕节刮皮去须;蜜枣去核;猪排骨切段。

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

为3——4人用。

功效:藕节有收敛止血、凉血散瘀的功效,为调理各种热性出血的食疗之物;生地黄能清热泻火、凉血养阴;黑木耳能润肠通便、凉血止血;

加入甘润的蜜枣和补益的猪排骨为汤,能清热凉血、养阴止血,对秋暑干燥时的痔血者,及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兼见口干口苦、烦躁易怒、便秘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禁忌:脾胃虚寒、经漏或血崩属气虚者慎用。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介绍地黄是临床常用的一味滋补中药,具有很多的滋补功效,但是服用起来也是有很多的禁忌的。

下面一起来看看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吧!

鲜地黄的药用功效

1、清热生津:鲜地黄味甘微苦,性寒,以清热止渴力胜,多用于热病烦渴、消渴大饮、热痹肿痛。

2、凉血止血:鲜地黄气薄味厚,甘苦而寒,能泄阳明以平火,凉血热而归经。

3、养阴生津:鲜地黄气清质润,味甘气凉,能清胃热、养胃阴、益胃气、生津液。

鲜地黄的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地黄在试管内初步试验结果认为,对某些致病性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2、保肝作用:地黄煎剂对小鼠实验性四氧化碳中毒性肝炎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

3、止血作用:地黄乙醇提取物所得的**针状结晶能缩短兔凝血时间,而水煎剂的作用不明显。

4、利尿作用:麻醉犬iv地黄浸膏后单位时间内尿量有增加,利尿作用可能与其强心及扩张肾血管等作用有关。

5、泻下作用:梓醇甙具有迟效性缓和泻下作用,小鼠泻下作用的ED50为034克/千克。

6、其它作用:地黄水煎浸膏剂、醇浸剂均能对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效应产生协同作用,煎剂或醇浸剂对小鼠减压缺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鲜地黄的药用禁忌

1、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2、《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3、《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4、《本草经集注》:得麦门冬、清酒良,恶贝母,畏芜荑。

鲜地黄的药用选方

1、治吐血:生地黄汁一升二合,白胶一两,以铜器盛。

蒸之令消。

2、治跌骨破碎:用生地黄捣烂,熨热过之,日夜数易。

若血聚,以针决之。

3、治乳痈:地黄汁敷之,一日数次效。

4、治血热生癣:以生地黄汁频服之。

5、治伤肢折臂,断筋损骨,但有皮相连者:用生地黄研汁,好酒和服,一月筋皮连续,并杵碎,炒热封损处。

1中药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2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3地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4地黄的作用及鉴别

5鲜地黄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生地黄有什么功效与作用生地黄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生地黄有什么功效与作用,相信大家对地黄并不陌生,我们常见的地黄虽然是熟地黄,但是生地黄对我们人体也有不少益处。

那么接下来我带大家一起详细了解下生地黄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生地黄有什么功效与作用1

1、清热凉血

生地黄可入营血分,善于清热凉血,常可以用来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等症状。

2、止血

生地黄善于清解营血分子热而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导致的吐血、衄血、等症状。

3、清热养阴

生地黄甘寒质润,有清热养阴生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内热消渴等病症。

4、滋肾阴

生地黄甘寒养阴清热,入肾经,能够滋养肾阴而将虚火,养阴津而泄伏热,可以用来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病症。

5、润肠通便

生地黄甘寒质润,善于滋阴润燥而通便,适用于治疗阴虚津伤,肠燥便秘者使用。

6、抗肿瘤

生地黄的抗肿瘤作用与增加免疫功能有关,地黄具有促进机体淋巴母细胞的转化、增加T淋巴细胞数量的作用,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特别对免疫功能低下者作用更加的明显。

7、抗真菌

地黄水浸剂对须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及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8、抗炎

地黄煎剂及其提取液通过动物实验表明对动物甲醛性关节炎和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并能抑制松节油皮下注射引起的肉芽肿和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可见生地黄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9、镇静

怀地黄有明显镇静作用,其作用部位可能在大脑皮层,生地黄的镇静作用有利于缓解高血压病人的症状,明显改善高血压病人引起的失眠。

10、保护血管

地黄既有止血作用,

又有抗凝血作用,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的水煎剂都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相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11、强心

生地黄流浸膏对蛙心的收缩力有显著增强作用,对衰弱的心脏更显著,

但大剂量能使正常蛙心中毒,大白鼠静脉注射地黄的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对心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心跳变慢甚至停止。

因此,大剂量使用地黄时应注意对心脏的毒性。

生地黄的禁忌

1、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适用于热病热入营血以及热病伤津等证,清热凉血作用不及鲜生地,养阴作用强于鲜生地、弱于熟地黄。

生地是中药。

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凉血、止血。

味甘、苦,性寒。

但是要注意对于一些寒性体质不要用。

2、生地黄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养阴,为清凉滋润之品,擅长于滋阴清热凉血。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主要用于瘟病热入营血症;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诸出血症;还治热病后期伤阴,阴虚发热,内热消渴的阴虚症;对于阴虚肠躁便秘可引起增水行舟的'作用。

3、所以生地是可以长期吃的,吃生地有很好的凉血作用,长期吃生地的人还可以养颜,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

但是能长期吃也是有些禁忌的:

4、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生地。

勿令犯铜铁器。

生地忌萝卜、葱白、韭自、薤白。

而且生地有早吃凉血,晚吃燥血的说法,这点需要注意。

生地黄有什么功效与作用2

生地黄的常用功效:

1、生地黄善于清热凉血,常用来治疗温热病热,温毒导致长斑的症状。

2、生地黄甘寒养阴清热,入肾经,能够滋阴补肾,从而起到养阴清火,滋阴生津清热的效果。

可以用来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症状。

3、生地黄主要用于治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还可以治疗肠燥便秘。

因为生地黄甘寒质润,所以既能养阴清热,又能生津止渴。

有热病阴伤,口渴的患者可以用生地黄加以伍麦冬、玉竹、沙参等药物来治疗。

4、生地黄中含有大量的甘露醇,谷甾醇,单萜,地黄甙等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真菌,抗凝血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生地黄来治疗肝肾阴虚,精血亏虚等疾病。

5、生地黄的抗肿瘤作用跟增强免疫功能有关,地黄具有促进机体淋巴母细胞转化,增加T淋巴细胞数量的作用,还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来说生地黄的治疗效果很好。

6、生地黄性寒,善于滋阴润燥而通便,适用于肠燥便秘的人。

7、生地黄含有的有效成分(R-BP-F)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而且生地黄还含有止血的功效,能够缩短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达到止血效果。

这跟抗凝血酶的作用类似,以此来产生抗血管内凝血的功效。

8、生地黄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跟牡丹皮、芍药、麦冬、黄连、女贞子等药物一起使用。

将生地黄与煅牡蛎、黄芪等药物合用,可以治疗小儿虚热盗汗;生地黄跟车前草,鹿角胶等药物使用,可以治疗虚劳引起的小便出血;生地黄跟牡丹皮,犀角,芍药等药物合用可以治疗鼻子出血,吐血不尽等症状。

当然了,是药材就会有禁忌事项,生地黄也一样。

生地黄的禁忌事项有这些:《药性论》中指出,生地黄忌三白,三白指的是生地黄与萝卜,葱白,以及薤白相克。

生地黄性寒,所以脾胃有湿邪以及阳虚的人应该不要吃生地黄,误吃生地黄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鲜生地的功效与作用鲜生地的功效与作用

鲜生地的功效与作用,相信很多人都是吃过这种食物的,不同的食物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不同,有些疾病的产生就是因为吃错了保健食物,鲜生地是非常值得食用的食物,下面是鲜生地的功效与作用。

鲜生地的功效与作用1

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是凉血滋阴的主药。

主要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生地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习称“鲜地黄”;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习称“生地黄。

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

生地也叫生地黄、干地黄、大生地、鲜生地等。

生地味甘,性寒。

归心、肝、肾经。

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是凉血滋阴的主药。

主要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等症。

清热凉血,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红等症,常与玄参、黄连等同用;用于血热妄行、吐血、尿血、便血等,常与鲜荷叶、生侧柏叶等同用。

养阴生津:用于热病伤阴,津伤口渴等症,常与麦冬、沙参等同用;用于阴虚内热消渴症,西医称为糖尿病,常常与山药、葛根、枸杞等同用。

鲜地黄:味甘、苦,性寒。

归心、肝、肾经。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等。

生地一般煎汤内服,每日用量10-15g;或做丸散;或熬膏服都可以。

生地性寒滞腻,脾虚腹满便溏及胸闷食少者忌服。

生地常用,鲜地黄一般使用较少。

鲜生地的功效与作用2

功效

清热凉血,生津润燥。

鲜地黄外用有凉血散瘀,解毒止痛作用。

主治

用于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斑疹,津伤烦渴,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劳热咳嗽,跌打伤痛,痈肿。

外用于乳痈,汤火伤、跌打瘀肿疼痛,暴赤眼痛,均可捣敷或取汁涂搽。

相关配伍

1、治吐血:生地黄汁一升二合,白胶一两,以铜器盛。

蒸之令消。

(《医心方》单神方)

2、治跌骨破碎:用生地黄捣烂,熨热过之,日夜数易。

若血聚,以针决之。

3、治伤肢折臂,断筋损骨,但有皮相连者:用生地黄研汁,好酒和服,一月筋皮连续,并杵碎,炒热封损处。

4、治乳痈:地黄汁敷之,一日数次效。

(2-4方出自《卫生易简方》)

5、治血热生癣:以生地黄汁频服之。

(《千金要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捣汁或熬膏。

外用:适量,捣烂敷;或取汁涂搽。

使用注意

胃虚食少、脾虚有湿者慎服。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芦头。

用时切成段或片。

关于鲜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和鲜生地黄功效作用与主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毛地 别称 : 洋地黄、指顶花、金钟、心脏草、毒药草、紫花毛地黄、吊钟花

  形态特征

  毛地黄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少分枝,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 和腺 毛。株高60~12Ocm。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粗糙、皱缩、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缘有圆锯 齿,叶柄具狭翅,叶形由下至上渐小。顶生总状花序长50~8Ocm,花冠钟状长约7·5cm,花冠蜡 紫红色,内面有浅白斑点。萌果卵形,花期6~8月,果熟期8~10月,种子极小。同属植物约25种。人工栽培品种有白、粉和深红色等,一般分为白花自由钟,大花自由钟,重瓣自由钟。

  毒性:

  洋地黄为重要的犟心药,可兴奋心肌,增犟心肌的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或直接抑制心内传导系统统,使心率减慢,主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心脏性水肿有显著利尿消肿作用,但行积蓄作用,用时须注意。由於洋地黄类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距离很小(一般认为治疗剂量约为中毒量的60%,为致死量的10~20%)故很容易中毒。全株有毒,药用,有犟心之效。

  生地

  〖中药来源〗:本品始载於《本经》。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Caertn)Liboschex Fischet Mey 的根。主产我国河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及东北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亦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生用。

  〖中药规格〗:

  生地黄按每公斤支头多少分为五等和下列规格。一等每公斤16支以内,二等每公斤32支以内,三等每公斤60支以内,四等每公斤100支以内,五等每公斤100支以外。

  〖药材性状〗: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厘米,直径2~9厘米。外皮薄,表面浅红**,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长6~12厘米,直径3~6厘米。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无臭,味微甜。

  〖 成 分 〗:本品含β-谷固醇、地黄素、甘露醇、葡萄糖、生物碱、铁质、维生素A等。

  〖药理作用〗:

  生地黄有一定的强心、利尿、升高血压、降低血糖等作用。生地黄的提取物能促进血液的凝固。小鼠口服生地炭,能缩短出血时间。地黄煎剂还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并有一定的抗辐射损伤作用。对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邪伤阴,舌绛烦渴,阴虚内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热毒斑疹。

  〖药材用法〗: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使用禁忌〗: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熟地

  〖中药来源〗:本品始载於《本草图经》。同生地黄。

  〖采收加工〗:取干地黄加黄酒拌蒸至内外均呈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

  〖中药规格〗:熟地黄均为统货,一般不分等级。以个大,体重,质柔软油润,断面乌黑,味甜者为佳。尤以河南省产品怀庆地黄最佳,为四大怀药之一。

  〖药材性状〗:多呈不规则的圆块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头稍细,长6~12厘米,直径3~6厘米。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平而扭曲。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在,质柔软,味比生地甜。

  〖 成 分 〗:本品含梓醇、地黄素、甘露醇、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及氨基酸等。

  〖药理作用〗:熟地黄有强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份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药材用法〗:煎服,10~30g。

茯苓[药性] 甘、淡、平、归肺、胃、肾经。

药效] 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肺癌 茯苓、麦冬、川贝各15克,紫河车、熟地、生地、泽泻、猪苓、紫贝齿、首乌、龙骨各12克,当归、白芍、女贞子、白术、丁香、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阿胶(烊兑)、玳瑁末、芦荟各9克,砂仁、人参各6克,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牡蛎、禹余粮各30克 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接服下方:半枝莲、忽木各30克 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又换服上方。如此交流换服,至痰喘、胸痛等基本症状缓解,X线复查阴影消失。胃癌 茯苓、龙葵、半枝莲各15克,红参、白术、黄芪各9克,诃子肉6克,干姜、丁香、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日1剂。能使面浮足肿、腹胀便溏等症状逐渐改善,饮食好转。食管癌 茯苓45克,赭石。清半夏、石竹根各30克,苏梗、橄榄各18克,枳壳15克,橘红、生姜各9克,硼砂3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继续服用,能使症门面减轻,进食顺利,X线复查癌灶明显缩小。肝癌 茯苓、龙葵各45克,白英、半枝莲各15克,白芍、丹皮各9克,玄参6克 水煎2次分服。能使自觉症状逐渐消失,肝缩小到正常范围。同位素扫描放射区显影分布均匀。淋巴肉瘤 茯苓、丹参、生牡蛎各30克,鳖甲15克,郁金、枳壳、白术、柴胡、红花、五灵脂、鸡内金、白芍各9克,木香、砂仁各6克,甘草45克水煎服。可使症状缓解,3个月后有片显示淋巴结缩小。宫颈癌 茯苓、半枝莲、蜀羊泉各30克,山药、生地各15克,知母、黄柏、泽泻各9克,牡丹皮6克,红枣10枚 水煎服。能使白带减少,尿频,腰竣等症状好转,局中病灶消失。子宫肌瘤 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白血病 茯苓、喜树根皮各15克,白花丹、白花蛇舌草、马鞭草、葵树子各9克 水煎服。能使症状获完全或部分缓解,延长生存期,宜于急性各型。

(2)利水化饮,用于水湿痰饮:治水湿潴留 茯苓30克,白术15克,猪苓、大腹皮、木瓜各12克,槟榔、苏梗、泽泻、桑白皮、陈皮各9克,人参、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脾虚不化、茯苓、党参、白术各60克,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黄连、甘草各2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温开水送。心神失养 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临床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牛膝性味归经苦、酸,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

临床应用(1)用于瘀滞经闭,产后瘀痛,跌扑伤痛。与红花、桃仁、当归、延胡索等药同用,既可活血调经,又能祛瘀疗伤。

(2)用于腰膝酸痛,足膝萎软无力。对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常与苍术、狗脊、木瓜等同用;如因湿热下注引起的腰膝关节疼痛,常与苍术、黄柏等同用;如风湿痹痛、下肢关节疼痛为甚,可与木瓜、防己、独活等同用。

(3)用于吐血、衄血、牙龈肿痛、头痛晕眩。治上部血热妄行者,常配合侧柏叶、白茅根、小蓟等药,以治吐血、衄血;又可配生地、石膏等,用治牙龈肿痛属于阴虚火旺者;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者,常与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同用。

(4)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及尿血。与瞿麦、滑石、通草等同用。

丹参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应用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在治疗胸腹疼痛属于气滞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药同用。

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发斑疹、神昏烦燥。常与鲜地黄、水牛角、玄参等药同用。

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合同用。

生地性味归经: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败酱草性味辛、苦,凉。

归经入胃、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备注 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蒲公英药用部位: 干燥的全草。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车前子性味与归经 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用于水肿胀满,热淋涩痛,

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红花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黄柏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甘草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当然可以一起煎服而且没有害处的,主要是清热凉血解毒利水通经络的。

我是学中医的,搜集了一点资料,希望对楼主能有所帮助。 生地和熟地均为地黄的块状根,只是生地经加工蒸制后则称为熟地黄,简称熟地。生地长于凉血、清热、滋阴;熟地则长于补血、滋阴。熟地还可炒炭应用(熟地炭),可用于崩漏等出血症。 黑色的是熟地,土**的是生地熟地黄为生地黄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每年10—11月采集,晒干即成生地。将生地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晒至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即为熟地。生地与熟地药理作用是不同的,临床医生和消费者切记不可将两药互相替用。 生地性寒,功能为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由生地为主制成的六味地黄丸,就是著名的补肾良药,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生地制成熟地后,药性由寒变微温,其功能也发生变化,成为补血药。熟地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可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 曾有一位著名老中医常用六味地黄汤随症加肉桂、五味子治疗糖尿病、尿崩等症获得良效。专家研究还发现,六味地黄丸对人体食管癌前病变有一定疗效,并具有降低致癌剂诱发肺癌和胃鳞癌的作用。 性味归经: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 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熟地 性味归经: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具有补血滋阴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如六味地黄丸。 补精益髓功效用于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 药用时可煎服,10~30g。

生地、熟地均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根,为同一药物的不同加工品。生地为鲜品的干燥品;熟地为生地的蒸制品。二者均能滋阴生津,治阴虚津亏诸症。生地长于凉血,熟地长于补血。

生地和熟地均为地黄的块状根,只是生地经加工蒸制后则称为熟地黄,简称熟地。生地长于凉血、清热、滋阴;熟地则长于补血、滋阴。熟地还可炒炭应用(熟地炭),可用于崩漏等出血症。

黑色的是熟地,土**的是生地;熟地黄为生地黄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

生地性寒,功能为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

生地制成熟地后,药性由寒变微温,其功能也发生变化,成为补血药。熟地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可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由熟地为主制成的六味地黄丸,就是著名的补肾良药,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生地熟地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1、功效: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金疮瘀、凉血、止血。2、禁忌: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忌萝卜、葱白、韭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