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音版第二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5收藏

《道德经》注音版第二十五章原文及译文,第1张

#能力训练# 导语《道德经》是中国历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是 无 分享的《道德经》注音版第二十五章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音版

 有(yǒu)物(wù)混(hùn)成(chéng),先(xiān)天(tiān)地(dì)生(shēng),

 寂(jì)兮(xī)寥(liáo)兮(xī),独(dú)立(lì)而(ér)不(bù)改(gǎi),

 周(zhōu)行(xíng)而(ér)不(bù)殆(dài),可(kě)以(yǐ)为(wéi)天(tiān)下(xià)母(mǔ)

 吾(wú)不(bù)知(zhī)其(qí)名(míng),字(zì)之(zhī)曰(yuē)道(dào),

 强(qiáng)为(wéi)之(zhī)名(míng)曰(yuē)大(dà)

 大(dà)曰(yuē)逝(shì),逝(shì)曰(yuē)远(yuǎn)远(yuǎn)曰(yuē)反(fǎn)

 故(gù)道(dào)大(dà),天(tiān)大(dà),地(dì)大(dà),王(wáng)亦(yì)大(dà)

 域(yù)中(zhōng)有(yǒu)四(sì)大(dà),而(ér)王(wáng)处(chǔ)一(yī)焉(yān)

 人(rén)法(fǎ)地(dì),地(dì)法(fǎ)天(tiān),天(tiān)法(fǎ)道(dào),

 道(dào)法(fǎ)自(zì)然(rán)

 译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之前就早已存在了。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它无声无形,独立而存在,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运行着,它可以说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它叫做什么名字,所以称之它为:“道”,勉强的描述它是“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它周行无所不至,曰:“逝”,逝周而无所不穷极,不偏于一个地方,曰“远”

 其体独立,不随于所适,保持本性,曰:“返”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焉”

 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是以地的法则运行,地是以天的法则运行,天是以道的法则运行,道是以自然为法则运行。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句

 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解释委曲才能保全,弯曲才能伸直;低洼会被充盈,破旧才能生新;少取则获得,贪多则迷惑。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解释不固执己见,才能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用自我夸耀,别人也会认同你的功劳;不自高自大,才能保持长久。

 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解释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也下不到一整天。

 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解释踮起脚跟想站得高,反而站不稳,大跨步前行,不可能走得太远。固执己见的人,是看不分明的;自以为是的人,是看不清是非的;自我炫耀的人,是显不出功劳的;自高自大的人,是不能长久的。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解释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

  扩展阅读: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1 《曲则全》赏析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会直伸;低洼会充盈,陈旧会更新;少取会获得,贪多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张扬,反(而)得聪慧;不自以为是,反倒明察;不自己夸耀,反得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持久。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普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并正在)实现。

[导读] 作者认为,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符号”的动态是永不停息的,因此造成种种曲曲折折,(然而)这些曲曲折折描述了宇宙的全部信息。从宏观上来看,宇宙的全部信息仍然可以用“箭头符号”来表述,用一个“道”字统将起来。

(“曲则全”实际上近似于“中国龙”的活动形态轨迹。)。

2 《曲则全》赏析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会直伸;低洼会充盈,陈旧会更新;少取会获得,贪多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张扬,反(而)得聪慧;不自以为是,反倒明察;不自己夸耀,反得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持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普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并正在)实现。

[导读] 作者认为,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符号”的动态是永不停息的,因此造成种种曲曲折折,(然而)这些曲曲折折描述了宇宙的全部信息。从宏观上来看,宇宙的全部信息仍然可以用“箭头符号”来表述,用一个“道”字统将起来。(“曲则全”实际上近似于“中国龙”的活动形态轨迹。)

3 求老子 这一章的古文翻译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故之所为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权而归之。

译: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底下反而可以盈满,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所以圣人守道,以作为天下的法则。不自我表现,反而更凸显,不自以为是,反而更显着,不自夸邀功,反而有功劳;不自大自满,反而能够长久。 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古时候所谓“委曲求全”这样的话,难道是假的么!实在应该维护遵守并此为方向才对!

4 < >

出自老子<;道德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意思是: 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懂得枉屈绕行则能迅捷直达,能不断地凹陷成"盅"则能不断地自我充盈,懂得护守现成的稳定则能得到真正的逐渐更新,少取则真得,贪多则反而导致自身的混乱。因此,圣人浑融一体而为天下前行探路。不执着于成名,所以能明于道;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多有事功;不自我矜持,所以能长远在途。因为他不执着于名而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古时候所说的"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等道理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在是一个很全面的概括。

5 5篇文言文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

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

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

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

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

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2、《大学》读后感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 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 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

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 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所以,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有人这样总结说:一个团队的生命力,不是技术,不是人才,不是资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团结一致的步调。要做像白求恩一平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我们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这个集体中来的。

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机遇,一种在履行管理职责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机遇。 而集体是我们每个人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是走向成功的载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觉地把个人 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里,与之同喜同乐,无私奉献,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身体力行去实践。

按照日常对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计划,要毫不迟疑地付诸于行动,把自己对做人的点滴领悟,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运用 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相信一定会有明显的收获。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无知是欺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 错误是自弃;人生最大的法宝是精进;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

6 道德经“曲则全”有什么启示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注释:①枉:屈、弯曲。 ②敝:凋敝。

③抱一:抱,守。一,即道。

此意为守道。 ④式:法式,范式。

⑤见:音xian,同现。 ⑥明:彰明。

⑦伐:夸。解读:这一章,老子从生活经验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第二章所阐释的辩证法思想。

第二章重点讲的是矛盾的转化。本章一开头,老子就用了六句古代成语,讲述事物由正面向反面变化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即委曲和保全、弓屈和伸直、不满和盈溢、陈旧和新生、缺少和获得、贪多和迷惑。

他用辩证法思想作用观察和处理社会生活的原则,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不争”。普通人所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实质。

老子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带有智慧的思想,给人们以深深的启迪。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们,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风顺,极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告诉人们,可以先采取退让的办法,等待,静观以待变,然后再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庄子·天下》篇中,庄子说老子之道是“人皆求福,已独曲全。曰,‘苟免于咎’。”

这里说的“曲全”,便是“苟免于咎”。老子认为,事物常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人们对事物的两端都应当观察,从正面去透视负面的状况,对于负面的把握,更能显现出正面的内涵。

事实上,正面与负面,并非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经常储存的关系。普通人只知道贪图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这未必是好事。

老子告诫人们,要开阔视野,要虚怀若谷,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但是如果不考虑客观情况,一味蛮干,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在“曲”里存在首“全”的道理,在“枉”里存在着“直”的道理,在“洼”里存在着“盈”的道理,在“敝”里存在着“新”的道理,因而把握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做到“不争”。事实当然并非完全如此,有些事不争也可以取得成功,有些事不争就不能取得成功。

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反而能得到保全,屈就反而能得到伸展,低洼反而能得到充盈,破旧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产生迷惑。因此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治理天下的范式。

不自我表扬,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吹自擂,反而能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久。正因为善于谦让不与世人相争,所以天下反而没有谁能与之争高低。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

文本解读

老子要求人们在处事时不能急于求成,不可“妄为”,要静待时机以观其变,然后采取行动。事物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不同方面,人们对事物的正反两面都应该认识清楚,居安则思危,求福则防患。要具有开阔的视野,虚怀若谷,全面考虑事物。要清晰地认识到那些安乐、美好、高贵中暗藏的种种危机。

同样,从另一个方面考虑。人处于危难之中时也不能自暴自弃,应该记着“有无相生,祸福相依”的道理。静下心来,寻找时机来摆脱困境。要善于在“由”中发现“直”,在“洼”中发现“盈”,在“少”中寻找“多”。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会直伸;低洼会充盈,陈旧会更新;少取会获得,贪多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张扬,反(而)得聪慧;不自以为是,反倒明察;不自己夸耀,反得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持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普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并正在)实现。

  [导读] 作者认为,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符号”的动态是永不停息的,因此造成种种曲曲折折,(然而)这些曲曲折折描述了宇宙的全部信息。从宏观上来看,宇宙的全部信息仍然可以用“箭头符号”来表述,用一个“道”字统将起来。(“曲则全”实际上近似于“中国龙”的活动形态轨迹。)

《道德经》注音版第二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能力训练# 导语《道德经》是中国历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是 无 分享的《道德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