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湖脉学七言脉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1收藏

频湖脉学七言脉诀,第1张

频湖脉学七言脉诀:

1、浮(阳)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去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2、沉(阴)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溃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以上内容不能作为医学诊断依据或指导建议。请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如遇病情变化或感觉任何不适,切勿盲目自行用药。

扩展资料:

《濒湖脉学》是明代李时珍所著的脉学著作,成书于1564年。全书以歌赋形式写成,分为《七言诀》和《四言诀》两部分。《七言诀》详细描述了27种脉象的形状、主病及相似脉鉴别,以浮、沉、迟、数、滑、涩、虚、实为八纲,将27脉分类归属。

《四言诀》则系李时珍根据其父李言闻所著的《脉诀》删补而成,以韵语概括脉理、脉法、五脏平脉、杂病脉象及真脏绝脉等。

该书内容切合临床实际,语言简练,易于记诵,是初学中医者学习脉法的入门读物。通过脉诊,中医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病因、病理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效果,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以来古脉学发掘研究工作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不承认或起码是部分的否认后世脉法的新内容和进步意义明清以来从事古脉学发掘研究者都是对古代医籍亦即中医经典有着深切研究的人。由于他们学识很高,深通经典,所以就对后世之说不够重视,再加上后世的东西亦确实存在某些问题,于是就对后世之说凡不合于经典的就认为失掉古法,面明显存在问题的地方当然更是直斥其非的。于是自《脉经》以下几乎全无是处。他们之中有的态度较绩和有的更为征进,对后世脉诀的否定在程度上亦就有所不同。

古脉学家并不是复古者,实际上他们是从古籍中找根据找启示,以谋求脉学的发展与前进。他们认为后世脉法不是进步是退步,这亦是为他们的学术主张开阔道路。

2、探求古说古意:既然是要从古籍中寻求发展的途径,就需要对古籍做系统深入的研究,探索古意,通过他们在学识上的优越条件和「信而好古」的治学精神,在不同方面和程度上亦都做出成绩。

3、提新见解从他们的工作和著作就可以反映出他们的主张和见解,如有人独尊《内经》,有人以《内经》、《难经》为主,有人兼采件景等之法,亦有人以遵经为主适当采取后世合理之说。在具体内容中,对古说亦各有不同的理解和主张。

4、影响范围并不甚大进行古脉学研究的人为数不多,但他们学问深湛不是一般的医家,同时亦不是一般的著作家,他们「曲高和寡」,一般人根本学习理解不了,故面这项作为时不短,但影响不大,实际并未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潮,但这并不说明它不是一股思潮和在学术上没有地位。

5、著作不多但都是高水平的:自明卢子繇著《学古诊则》起,明清两代有关这方而的著作有影响的不越过十种。但由于著者都是极深研几的学者,所以各书都具有高水平,尽管在普及方面存在不足,但在提高上都是当之无愧的。

6、某些说法名为研讨古说,但实际过于新奇不易为人接受在古脉法的研究上,某些说法虽然意在复古,但过分求异于「退说」,于是产生过分新奇乃至诡异之论,不易为人接受,如仲景之「翕奄沉,名日滑」之说,实际是一句无法索解的话,远不如流利如珠等之清楚明白,但有人却一定说这句话才得滑脉的「神」。又如廖平根本否认有「弦」这种脉等等,都是无法使人接受的,亦是不实际的。

李时珍医学全书

李时珍可谓是明朝时期以来不仅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很有影响力的医学家,将一身心血权投入到医学事业中,不贪图名利,只为众生,创造了《本草纲目》等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其医学地位不可撼动。

李时珍在医学研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较为熟悉的便是《本草纲目》,这是他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才采集收录而成的书籍,一共分有五十二卷,不仅记载了新的药材,还将当时封建迷信的药学和医学方法提出并修改。为了这本书籍的完成,历史长途跋涉了数十年,顶着他的高龄在林间、山间考察和实践,不畏艰险和劳苦。

李时珍画像

李时珍虽然花费了很长时间完成《本草纲目》这一著作,但是他关于医学的研究可不止只有药草,其他方面也有涉猎,常年边走边医治他人,临床经验丰富,还有其他医学之作,如《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经典之作。

其中《濒湖脉学》是李时珍的晚年创作的书籍作品,李时珍因为常年四处行医,因此有很多医学家没有的宝贵经验,博览群书,见闻很很丰富,便感觉当时的年代中医学中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于是李时珍便利用所学和众医学家的精华论点,编成了这本书。不仅改善了中医学脉中的漏洞还将主要的脉象编成歌诀,不仅朗朗上口还很容易记下来,是很多从事医学的工作人员学习的书籍。

《濒湖脉学》中将疾病脉象将的通透彻底,还容易理解,也成为医学爱好者广大阅读的一本著作,也是中医学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本著作。

李时珍脉学

李时珍作为一名伟大的医学家,其不喜权势,一心为百姓解决疾病之痛苦,历经数十年编造了《本草纲目》这一伟大著作,虽然在这个花费时间之长,但是李时珍临床经验丰富,常年为患者医治,且李时珍喜好医术,所阅读的医学书籍种类也很广泛,因此李时珍在脉学上也颇有见解,于是李时珍关于脉学的书籍便出了三本。

李时珍《频湖脉学》书籍封面图

一本是《濒湖脉学》,其中是根据李时珍父亲所编写之书《四诊发明》为依据,还有向很多名医学家的探讨,集中他们对脉学的精华而编造的关于脉学的书籍。李时珍会出这本书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流行的关于脉学的《脉诀》有漏洞,加上脉学对中医学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门基础,便出书修复原来的漏洞,还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李时珍将脉络中出现的病症都相互对应,编成歌诀易于北宋,是初学者或者感兴趣的人必读的一本书。

一本是《奇经八脉考》,这是关于十二经脉之外旁支的脉络,不仅给出奇经八脉的循环路线还给出会得的疾病和症状,结合这个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是医生靠诊脉诊断的一种依据。

第三本便是《脉诀考证》,这本书就只是李时珍记录与各家医学家根据脉学的不同见解,主要是以李时珍那个时代盛行《王叔和脉诀》书籍为主要探讨对象,李时珍在这本书中总结各家观点,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本书便成为李时珍与当代的医学家们的学术讨论之地。

李时珍采药图

李时珍从小对医学有兴趣,后来在他父亲李言闻的帮助下更好的掌握了医学,因此阅读了更多关于医学的书籍,李时珍也因此发现原来明朝之前关于本草的记载是这样的不完整,除去有缺失的内容还有不正确的记载,李时珍便因此下定决心要重修本草。

而重修本草书籍必须对这些本草有新的认识,那么只局限于书籍阅读是没有多大成效的,关于记载也变得很是局限,于是李时珍便开始了他四处游历考察的生活,为此年岁已高的李时珍还不畏路途艰险带着学生翻山越岭。

李时珍采药图

李时珍在本草的重修中,不仅修改了过去的错误还新加很多未记载的但是自己实践过的知识。李时珍听说北方的一种叫做曼陀罗花的植物,吃了不仅会使人不停的舞动,甚至严重的会有麻醉的效用,于是李时珍便背起行囊前去北方勘察。

他到了北方,看到了曼陀罗花,记载下了此植物的外观和生活习性,还掌握了它的性能,甚至为了更直观的记载此植物的药性,亲自尝试来做实验,并且通过曼陀罗花的毒性试验,找到了解此毒的药方。

李时珍便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脚踏实地的通过勘察,采集,亲尝的手段来记载药物的功效和外观,以便后人能更好的通过此书学习医术和药草,以此造福百姓。

频湖脉学七言脉诀

频湖脉学七言脉诀:1、浮(阳)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去可惊。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