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对仗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千古对仗什么,第1张

对联中出现“千古”,可以对“万年”。

音律上:千古为“平仄”,而万年为“仄平”;

词性上:两个词都代表悠远,长久的意思,虚实相当;

当然,也需要实际需要的对联内容合理地选用词语,这样才能良好地表达出对联的内容和意义。

千古,汉语词汇。拼音:qiān gǔ释义:1、久远的年代。2、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3、指历史知识。4、死的婉辞,表示永别、不朽的意思。

引证详解

久远的年代。

①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②唐 李白 《丁都护歌》:“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

③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谁言张处士,雄笔映千古。”

④明胡应麟《诗薮·宋》:“彼训诂六经,业已并兼千古,弩末刃馀,复暇及此,才岂易企!”

⑤清 昭梿 《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

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

①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自此以后,北宋诸公皆奉杜为正宗,而杜之名遂独有千古。”

②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南宋诸名家,大旨亦不悖於温韦 ,而各立门户,别有千古。”

指历史知识。

①《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②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王初以才名自诩,目中实无千古。”

③清 顾炎武 《哭陈太仆》诗:“早读兵家流,千古在胸臆。”

死的婉辞,表示永别、不朽的意思。常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①《新唐书·薛收传》:“卒,年三十三。王哭之恸,与其从兄子元敬书曰:‘吾与伯褒共军旅间,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岂期一朝成千古也。’”

②宋 叶适 《赠夏肯甫》诗:“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

③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下:“尝慨志乘失修,义烈事多湮没弗彰,得子文此诗,两仆千古矣。”

④ 巴金 《寒夜》二九:“上款写‘又安先生千古’,下款写‘一中书局挽’。”

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 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俞弁《逸老堂诗话》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文中所举就是“借音对”。

扇面对: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就诗方面说,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词中也使用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曲中的扇面对,如程景初散套《春情》:“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燕子”句与“杜鹃”句即为扇面对。也即是第二句与第四句隔句为对。

错综对: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

流水对:近体诗对仗的一种。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如杜甫《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诗的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它们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从四川的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阳,先后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语句的关系上,是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合掌对: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毛病。一首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合掌是对仗时所应当避免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这种对仗为“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他在文中言明:“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

今古是时间概念词语,且两个字的字意正好相反。所以一般可使用时间、空间、方位概念词语,并且字义也最好相反的词语,与之对仗。比如:中外、天地、先后、长短、高低、南北、东西等等。当然,也可以灵活掌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用其他概念词语,但是两字的字义最好相反。

成今古加了一个动词,要形成对仗的话,也需要使用一个动词。但是具体用什么字,需要根据完整的对联语境来增加。

比如,书房对联佳作集里,有一副用苏轼诗词作品集句的对联:

上联:坐觉俯仰成今古

下联:更论甘苦争媸妍。   (媸妍:丑陋和美丽)

又比如,岳阳楼对联集锦里,有一副:

上联:吴楚剩山残水,成今古战争场;  (备注场古音是平音,这里只能用现代汉语普通话拼音音韵,发第三声仄音)

下联:湖湘骚人墨客,赋先后忧乐词。

以上仅供参考。

千古对仗什么

对联中出现“千古”,可以对“万年”。音律上:千古为“平仄”,而万年为“仄平”;词性上:两个词都代表悠远,长久的意思,虚实相当;当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