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设计者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故宫的设计者是谁?,第1张

故宫的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蒯祥是中国明代建筑匠师。生于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元年,卒于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二年。今江苏吴县鱼帆村人(今属江苏苏州) 。

世袭工匠之职,蒯祥的父亲蒯富,有高超的技艺,被明王朝选入京师,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富告老还乡后,儿子已在木工技艺和营造设计上成名,并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

曾参加或主持多项重大的皇室工程,景泰七年(1456)任工部左侍郎。负责建造 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1417)、皇宫前三殿、长陵(1413)、献陵(1425)、隆福寺(1425),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0)、裕陵(1464)等。

扩展资料:

北京故宫的建筑造型: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

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深邃、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内廷之后是宫后苑 。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  。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故宫累计接待观众达到1亿人次。2019年起,故宫将试行分时段售票 。2018年9月3日,故宫养心殿正式进入古建筑研究性保护修缮工作的实施阶段。 2018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建院93周年,故宫北院区项目正式启动。

参考资料:

—北京故宫

参考资料:

—蒯祥

关于紫禁城的各种文献史料非常丰富,但是,有关其设计者和建筑者的记载却只有零星几笔。“士农工商”是那个时代一直遵循的社会法则,因此,工匠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所以,即使这座城池的建造耗费了百万建筑工人,但是,在史书上留下姓名的却只有寥寥几人,至于它的设计者是谁,那就更是成为了历史之谜。

最终,在许多专家的不懈努力之下,有关紫禁城建造者的身份,也渐渐地浮出了水面。关于这位伟大的建造师的身份,现在比较合理的推测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有的专家认为它的建造者应该是一个名叫做蒯祥的人。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它的建造者应该是蔡信。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他的建造者应该是一名名叫杨青的瓦工。

总之,专家们众说纷纭,听起来各自都挺有道理的,那么,我们就一一来介绍一下这三个人吧。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蒯祥,说到蒯祥此人,那可是一个有着相当传奇色彩的人物。夸张一点来说的话,他的生平经历大概能写成一本书了。要说蒯祥,我们就不得不先来说一说紫禁城是因何被建造出来的。

提到朱棣这个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明朝的皇帝并不算少,但是,能干的却不多。提到朱棣这个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生性残暴、多疑,手上沾满了鲜血,也有人认为他励精图治,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贤明君主之一。

对于这位颇具争议的皇帝的功过是非,我们今天暂且不做评价。我们先来看一看,他与紫禁城的关系。相传,在他攻下南京之后,建文帝下落不明,对于刚刚登上皇位的他来说,一个不知是死是活的前皇帝,必然会成为他的一块心病,毕竟,他的皇位来得并不光明。

第一种说法:蒯祥

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kuǎi”)名祥。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卒于成化十七年,苏州吴县香山人。当时,进京的工匠中有一个香山帮,都是吴县香山人或其门徒。他们往往擅长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绘匠,而蒯祥是香山帮匠人的头领。

蒯祥

皇帝叫他“蒯鲁班”。

蒯祥很聪明,营建宫殿楼阁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蒯祥的建筑造诣,得到极高评价,皇帝“每每以蒯鲁班称之”。1420年故宫建成,仅仅9个月后就因雷击而失火,直到正统年间,朝廷才重新修缮,此次负责的仍是蒯祥。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明代宫城图中,承天门(相当于今天的天安门)下所绘的人物据说就是蒯祥。

蒯祥后来担任了工部左侍郎。到了晚年,虽然辞官归隐,但每当有人向他请教营造工程的问题时,他都非常热心地给予指点。过去北京曾有一条蒯侍郎胡同,据说他就曾在那里住过。蒯祥的后代大多继承了他的技艺,直到晚清,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

楼上说的都不对,故宫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成祖朱棣时期,主要设计者是“蓟祥”(不好意思,他的姓应该把“蓟”字的“鱼”换成“朋”字,我不知道怎么读,手头又没有字典,特别说明一下),他负责明代北京城的总体规划和故宫的建设。从雍正年间开始,清朝出现了一个阶层,专门负责建筑的设计、施工和预算,称为“样房”或“算房”,雷发达是第一人,并世袭,后人称为“样式雷”,主要负责清朝的皇家建筑设计。而故宫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清军入关后难能可贵的保留并使用下来。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但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是我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赵州桥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当然这只是人们编造的一个神话故事,以纪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赵州桥是安济桥的俗称,它位于今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河上,横跨河南北两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敝肩圆弧拱桥。大桥全长5083米,宽9米,主孔净跨度为37O2米。全桥全部用石块建成,共用石块1000多块,每块石重达1吨,桥上装有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丽、灵巧精美。它以首创的敝肩拱结构形式、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施工技巧等杰出成就,在中外桥梁史上令人瞩目,充分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桥梁建造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

赵州桥建于隋代,隋朝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长期以来南北分裂、兵戈相见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的赵县是南北交通必经之路,从这里北上可抵重镇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南下可达京都洛阳,交通十分繁忙。可是这一交通要道却被城外的河所阻断,影响了人们来往,每当洪水季节甚至不能通行,为此隋大业元年(公元6O5年)决定在河上建设一座大型石桥以结束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的状况。李春受命负责设计和大桥的施工。李春率领其他工匠一起来到这里,对河及两岸地质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认真总结了前人的建桥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按照设计方案精心细致施工,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建桥任务。李春他们在设计和施工中创下许多技术成就,把我国古代建筑技术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问题一:设计这个词在古代叫什么 掌案。

清朝有营造司。

清置,内务府所属机构。初名惜薪司,顺治十八年(1661年)改内工部,康熙十六年(1677年)改营造司。掌宫廷缮修。下设木、铁、房、器、薪、炭、圆明园薪炭七库与铁、漆、炮三作。每年派总管大臣一人值年管理。本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等员。清昭连《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营造司,凡匠役均有定额……又设司匠领催以督率之。”

问题二:搞建设的人在古代叫什么 样式房是清代的皇家建筑样式的专门设计机构,所有的皇家建筑和大型建筑都要经过他们的设计与监管施工,它在清代皇家建筑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建筑设计院。清宫样式房隶属内务府,亦常随工而徙,其职掌包括建筑设计和监察工程等内容,在清代皇家建筑业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由于苑囿、陵寝等皇室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故设有多重机构进行管理,其中“样式房”是负责改设的基层单位。工程开始前,即挑选若干“样子匠”进入“样式房”供役。

问题三:古代设计师怎么称呼 估计没有啥设计师一说

统称手艺人,工匠

问题四:古代室内设计师称呼是啥? 木匠、石匠、泥水匠。

古时候的室内设计师大部分是建筑师和建造师兼任的,也有技艺高超的工匠来做,软装部分基本上是各家的主母完成。

这行在我国古代叫营造,工部治下法权,隶属土木。

实际上室内设计的确应该从建筑规划时期就同步配合进行了,国外大部分建筑也是如此。但是由于我国商品房市场的特殊性,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一直以来处于脱节的状况,所以造成大部分建筑设计师在用户体验上经验不足,而室内设计师对建筑结构知识不够的情形。这个现状有待于从业者去逐步的改善。

不过随着整个建筑及相关产业的细分,目前不但有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软装设计,还进一步细分到每个子产业,就出现了专门的新材料研发、橱柜设计、衣柜设计、卫浴洁具设计、壁纸地板地砖设计等等。

问题五:如何称呼设计师 建议别用某工~ 如果是中国古代的话,画画的有些最忌讳匠气; 设计也算是艺术范畴,所以。。。

问题六:古代服装设计师怎么说 服装设计这种定义是现在才有的

在古代裁缝的社会地位不高所以应该没有别名,应该就叫裁缝、织户

问题七:古代中国人最早设计的的飞行器叫什么 从远古“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明代万户进行人类最早的固体火箭升空尝试,中国人的“飞天之梦”已做了几千年。5月25日,我市将迎来第六届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在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到来之际,本版编辑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带大家领略一下古人几千年来的“飞天梦”。

远古传说

奔月嫦娥――最早的女“航天员”

人类最早的航天故事,可以说是由中国女性来演绎的。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中的主角嫦娥,便是人类最早的一位女“航天员”。人们把即将进入太空的首位中国女航天员,亲切地称为“嫦娥”,包含的就是这种感情;中国把登月计划命名为“嫦娥工程”,也是基于这种认识。嫦娥奔月是因为服用了王母娘娘的长生不老药致身体骤然变轻,才飞离地球,升入太空,最后到达月球。

如果将这个传说与现代航天技术相比较,便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古人的航天思维:借助外力,克服地心的引力,飞到月球上。这正是现代航天技术的理论基础,嫦娥奔月借助的“不死之药”,便可看成是现代火箭技术中的燃料推进剂。由此可见,嫦娥奔月的故事完全可以理解为人类最原始的航天设想。

新石器时代

“天神”的装备――最早的宇航员形象

古代中国人通常把航天科技看成“成仙术”,称航天为“升仙”;宇航员被称为“天神”,那么,古代中国的宇航员都是什么模样?

从考古发现来看,竟然与现代的宇航员形象十分接近。在位于中国境内甘肃的新石器时代半山文化遗址上,曾出土过两个陶质半身人像:圆头,长颈,额顶有一对圆镜状饰物,极似一副护眼的风镜。整体看起来,此形象与现代宇航员模样十分接近。

据分析,其中一位“宇航员”是《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所说的西海之神。和现代宇航员须有过硬本领和智慧一样,古代中国的宇航员也都身怀绝技。早期的升仙设想是借助于飞行动物,让自己上天,于是驾驭飞禽的能力便成为古代宇航员的通用绝技,《列仙传》中王子乔便会驾驭“白鹤”。

汉代

“翼装侠”――人类最早的翼装飞行

古代中国人还曾设想像鸟儿那样有一双翅膀,自由翱翔太空。这个设想放在现代,便是危险性极大、挑战性最强的翼装飞行运动。而这种身有两只巨大人工翅膀的“羽人”,则是古代中国宇航员的另一种形象。

翼装飞行是人类飞天梦想的具体行动,现在仍为不少西方人所喜爱。目前翼装飞行最厉害的,是一位名叫杰布・科里斯的美国运动冒险家,人称“翼装侠”,他于2011年9月成功飞越了中国张家界天门洞,轰动一时。

其实,人类最早的翼装飞行出现于中国,有记载最早的一位“翼装侠”,是中国西汉末年人,借人工翅膀飞行。因史书上只载其事,未记其名,让他成了一位无名“翼装侠”。

据《汉书・王莽传》记载,时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北方匈奴时常犯边作乱,王莽遂下令招募类似如今特种兵的抗敌勇士,有本事者可以破格被委以重任。

一时间,好多怀有绝技的人前来应聘,比现在招考公务员还火爆。有一名男子自称能飞,日行千里,很适合做侦察兵,可以空降到匈奴侦察敌情。王莽半信半疑,让他当场试飞。此人用鸟羽制成了两只人工翅膀,即“取大鸟翮为两翼”,将之紧绑在自己的身上;又在头和身体其他部位插上羽毛,最后再装上环钮等器件。双脚弹地而起,真的飞了起来,飞行数百步才落下来。

虽然此次飞行只有“数百步”,但却是中国飞天尝试中的又一重要事件。很遗憾,王莽觉得他的技术华而不实,虽然给了奖励,并委任其为“理军”,但此技术并未得到重视和发展。西汉的这位“翼装侠”尽管是位无名氏,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将他列入中国古代航天人的名单中。

晋代

《拾遗记》中的“巨槎”――最早的宇宙飞船构思

中国古代最值得肯定的航天设想,是构思出一种类似现代宇宙飞船的载人航天工具。王子乔所乘>>

问题八:中国古代的间架性设计是什么? 周朝创立了井田制和分封制,前者是后者的经济基础,

井田制: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土地制度,它还保留有原始社会公有制下农村公社对土地管理的某些形式或曰外壳,但其性质已是一种奴隶制下的土地剥削制度。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由来。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土地得到了开发,私田逐渐增多,井田制开始奔溃,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分封制: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后来封国逐渐强大,不在服从中央号令,互相吞并,导致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出现,亲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年,刘邦为了巩固刘姓统治,诛杀异姓诸侯王,分封刘姓子弟为王,导致汉景帝之时的吴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封国从此一蹶不振,明朝时候虽然也出现了藩王,但是性质已经和分封制不同。分封制消亡于汉朝。

希望你明白,不懂可以再问。呵呵呵

问题九:古代的桥都有哪些,都是谁设计的 福建泉州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桥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 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洛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赵州桥

河北赵州桥

赵州桥又叫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由稀U韵毓攀痹称作赵州,故名。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雄伟的石拱桥。赵州桥只用单孔石拱跨越┖樱石拱的跨度为377米,连南北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处),总共长5082米。采取这样巨型跨度,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创举。更为高超绝伦的是,在大石拱的两肩上各砌两个小石拱,从而改变了过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传统建筑型式,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 “敞肩拱”的新式桥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发明。象赵州桥这样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桥。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公元14世纪时,法国泰克河上才出现类似的敝肩形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这座桥就毁坏了。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杰出贡献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辉。

北京卢沟桥

北京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联拱石桥。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元、明两代曾经修缮,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桥全长2122米,有11孔。各孔的净跨径和矢高均不相等,边孔小、中孔逐渐增大。全桥有十个墩,宽度为53米至725米不等。桥面两侧筑有石栏,柱高140米,各柱头上刻有石狮,或蹲、或伏,或大抚小,或小抱大,共有485头。石柱间嵌石栏板,高85厘米,桥两端各有华表、御碑亭、碑刻等,桥畔两头还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盘龙纹饰雕刻得极为精细。卢沟桥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芦沟桥久已闻名中外。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这座桥有详细的记载。1937年七七事变在此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本土的开始,芦沟桥因此成为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性建筑物。

广东潮州广济桥

广东潮州广济桥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横跨韩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于宝庆二年(1226)完成。绍兴元年(1194),知军州事沈崇禹主持东桥墩,到开禧二年(1206)完成。全桥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广济桥上有望楼,为中国桥梁史上所仅见。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

问题十:古代这种椅子叫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呵呵,各位不懂不要瞎联想,这个我来回答吧。这种椅子的名字叫“三角椅”,它整体上比较接近“圈椅”,但比圈椅小得多,而且前面多出个尖儿,不过这种椅子坐着更贴身更舒适。过去多是福房里的女眷们坐的。

故宫的设计者是谁?

故宫的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蒯祥是中国明代建筑匠师。生于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元年,卒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