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还值得阅读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中国古籍还值得阅读吗?,第1张

先说说你说的第一句话:看史记,感觉古代文人尽玩“文字游戏”,对自己思维能力提升没有帮助。

这个“文字游戏”,我想应该是指善用典故或春秋笔法。

《史记》其何以见长?述通古今,不虚美不隐恶,辞练文采。这些尽是道德文学修养,岂能比于侦探逻辑小说?想通过读《史记》来提升自己思维能力?可见你读书不得其道了。若论春秋笔法,我觉得实是史书必须。中国古时是极讲求道德伦理,有一定地位的人死了会定諡号,通常都是为了概括其为人,暗含褒贬,目的就是为了扬善贬恶,风行教化。

史书的目的,当然不只是为了记述事实。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賊子惧,可见其目的也是为了评判是非,扬善贬恶。史官自已在叙述事实时,要做到不虚美不隐恶,又不能因个人观点或情感歪曲历史,就不得不用词隐讳,暗含褒贬,才会有“郑伯克段于鄢”这样言简意赅评判得当的历史记述,所谓阐幽发微。后代史家常运用此种笔法,并不是后人的过度解读。

(其实,我窃以为也可能有不得以而为之。众所周知,史笔如铁。然而这样一件极需要执论公允的事情又常会因为犯讳而面临杀身之祸,往往只能是本朝修前朝史,所以才会产生类似于躲避言论审查的用词讲究。)

很多人不区分“读书”一词的内涵,只是简单地以为是获取知识,而不知有修身筑基之说。

如果读书只是从功利效率出发,直接使用Google搜索就行了,有目的性的获取知识,这好像才是最值的方法。

“中国古籍还值的阅读吗”这种问题形式早已在其它地方讨论过好多次,比如有人会问“拉丁文古籍还值得阅读吗?”、“《修昔底德历史》还值得阅读吗?”、“《荷马史诗》还值得阅读吗?”。如果撇去文学修养的需求,还可以换成这样:“《几何原本》还值得阅读吗?”、“《九章算术》还值得阅读吗”、“亚里士多德还值得阅读吗?”,如果历史再跳到五百年后的未来,估计还会有人问:“《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还值得阅读吗?”、“《晶格动力学理论》还值得阅读吗?”

这类问题归根到底其实是这样的一种问题:我们在学习知识时,是否还值得去了解它产生的历史。

对于科学更是如此,数学教科书更是深有此弊病,直接告诉你公式结果,而对于其产生的历史过程我们则知之甚少,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学生没有必要再去了解过去的大师走过的弯路了。

显然,我是属于支持学术与学术史一齐学习了解的。我的论点并不新奇,早已有人论述过。前时读《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与《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时,其中的教育观点更引为知音。

解铃还需系铃人,你要问“中国古籍还值的阅读吗”,那就从另一些近代批判书籍中寻找答案吧,以上可供参考。

引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爱心斗士」中一段文字: 让我们首先考察历史,因为在几个方面,历史是教育的核心。这一点无需我来争辩,正如西塞罗所云:“如果你对你出生之前的事情一无所知,这就意味着,你永远只是幼稚的孩童。”只提一点就足以说明历史的重要性:历史是我们“提高觉悟”的最强大的思想手段。不过,关于历史和历史教学还是有一点要强调,因为它们在学校里常常被忽略。历史并非众多必须传授的课程之一;每一门课都有历史,生物学、物理学、数学、文学、音乐、艺术都有自己的历史。我在这里建议,每一位老师都必须是历史老师。比如,只传授今天所知的生物学而不教过去所知的生物学,那就是把知识贬低为纯粹的消费品,那就使学生无缘了解我们知识的重要性,使他们无从知道我们的知识是如何得到的。倘若教学生原子而不提德谟克里特,教电学而不提法拉第,教政治而不提亚里士多德和马基雅维利,教音乐而不提海顿,那就是不让学生参与 “伟大的会话”。再者,那就是斩断了他们知识的根基。目前,其他的社会机构对知识的本源都不太感兴趣。了解你的根基不仅仅是了解自己的祖父从何而来,不仅仅是了解他吃过什么苦。你还要知道你的思想从何而来,你为何相信这些理念;你还要了解你的道德感和审美体验从何而来;你还要了解你的世界从何而来,而不仅仅是知道你的家庭从何而来。为了完整展示上文开始的西塞罗的思想,我们再引他的一句话:“除非人的生命融入了祖先的生命,除非人的生命置入历史语境中,否则人生又有何价值呢?”当然,西塞罗所谓的“祖先”并不是指母亲的姑母或姨母。

据此我建议,每一门课程都要当做历史教。这样,学生在初小时就知道,知识不是固化的物体,而是人类发展的某一阶段,有过去也有未来;可惜现在的学生不了解这一点。让我们回头说一说创世论的问题,我们想要说明,四千年前产生的思想不仅在时间上传到今天,而且在意义上发生了变化,这些思想从科学变成宗教暗喻,又从宗教暗喻变成科学。古希伯来人在沙漠帐篷里神奇的思辨,和现代麻省理工学院教室里神奇的思辨,两者之间一以贯之的联系是多么亲切、多么深刻啊!我想要说的是,学科的历史使我们学会其中的联系;历史教育我们:世界并不是每天都被重新创造的,每个人都站在他人的肩头上。题外,引用《略谈中国史学双重职能》一文中的一段话以概述史学对于人文的重要:

一般说来,一个有着道德感的人,自是一个有着内心敬畏感的人。反之,一个内心无所畏惧的人,一个真正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一个无信仰者,自是一个缺乏道德感的人。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前者的宗教意识与后者的历史意识,虽对象不同,但功能相近。

有一些中国学者(多为中青年学者)在比较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时,既发出叹息:中国人缺乏宗教感;又发出呼吁:中国人应亲近宗教,应陶冶出宗教感来。

笔者以为,这种说法有些偏颇:

只看到中国人缺乏诚挚的宗教感,未看到中国人富有醇厚的历史感,即能在某些方面替代宗教感的历史感;

只看到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巨大差异,未看到中国人与西方人也有着一些共性,即都有着内心敬畏感。

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简单的事实,就是中国文化以伦理为本位并已延续数千年了,不可能不在中国人的心底酿出相当醇厚的敬畏感,只是这种相当醇厚的敬畏感在今天变得有些淡薄了。

(我们民族通过著史来维系社会公正这一途径,在不同社会层面有不同表现形式,在主流社会有正史,在民间社会有家谱、墓志、说唱……--从略)

根据上述看法,我们还可以引申出其他许多看法,至少还可以引申出下面一些看法。

其一,传统中国史学兼容并包事实判断系统和价值判断系统--传统中国最为丰富的事实判断系统和传统中国最为基本的价值判断系统,因而拥有我们民族最为深厚的精神资源。

正因如此,我们民族拥有一句其他民族不大可能拥有的名言:"史不亡国亦不亡",即史为国本,史为民族精神之根本。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六十引《仁存方》 21 组成 22 主治 23 牛胆膏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牛胆膏 1 拼音

niú dǎn gāo

2 《普济方》卷六十引《仁存方》 21 组成

青黛1钱(研),僵蚕半两(去丝),朴消1两(研),甘草2钱半(生)。

22 主治

锁喉风。

23 牛胆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或调服,或研碎吹入喉中。

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腊月黄牛胆,安药在内,当风挂百日,再入研麝香少许。

古籍中的牛胆膏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五咽喉门]药方

每用一丸,以绵裹,含化咽津,日三四次,不拘时。牛胆膏治锁喉风。青黛(一钱)僵蚕(半两,炒)朴硝(一

《普济方》:[卷六十咽喉门]喉痹(附论)

〕大黄牙皂(各半两)上为末。以白梅肉同研只如此牛胆膏(一名佛手散出仁存方)治锁喉风。神效。青黛(一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六正骨兼金镞门(附论)]正骨通治方

即撼动拔出,次用生膏药敷之,以黄油贯众五味子,以牛胆制风化锻石敷之,兼治恶疮。夏候郸云∶初在润州得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茯神丸方

子(三合)苁蓉干地黄石膏(各六两)上十二味为末,牛胆汁三合,和蜜为丸如梧子大,以茅根煎汤,服三十丸,

《养生类要》:[后集夏月诸症治例]清心化痰丸

目录 1 拼音 2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神效血竭膏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神效血竭膏 1 拼音

shén xiào xuè jié gāo

2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21 方名

神效血竭膏

22 组成

香白芷4两,白蔹4两,川芎4两,黄蜡(熔去滓,净者)4两,甘草(炙)4两,当归(洗,焙)半两,丁香半两,干蟾半两,木鳖子28枚(去壳),鼠头2枚(腊月者佳),绯绢1尺(烧灰),黄丹10两,室女发1两,杏仁98枚(研,不去皮尖),没药1两半(研),乳香2两半(别研),血竭1两半(别研)。

23 主治

痈疽、发背、一切恶疮,不问年月深浅;及软疖成脓,蛇、虎、犬、蝎、汤火、刀斧损伤,破伤风并伤折内损,及妇人血劳。

24 神效血竭膏的用法用量

如患发背未结脓者,取旧艾1小把,水3斗,煮10沸,放温洗疮,后用膏子1钱,分作3服,温酒化下,仍外贴之,脓即随药出;如患肠、肺痈疽恶疖,用半两分5服,甘草汤化下;妇人血劳,用膏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用生姜、地黄汁和童子小便送下;破伤风并伤折内损,每服10丸,并用温酒送下。丸时以蛤粉衬手。

25 制备方法

上除黄蜡、黄丹、乳香、没药、血竭外,其余药并细锉,用好酒拌湿,淹1宿,倾在铛内,入清油2斤,慢火煎,候药黑色滤去滓,别入净铛内,慢火煎少时即入黄蜡,候熔,次以黄丹作两次下,以柳枝不住手搅,滴入水中成珠子为度,方下乳香、没药、血竭,搅匀候冷,以净瓷器收之。

古籍中的神效血竭膏 《普济方》:[卷三百十四]膏药门

。虢丹四两可对血竭一分。滴乳一分。麻油五两。神效血竭膏治痈疽发背。一切恶疮。不问年月深浅。及软疖成

《外科精要》:[卷上]论背疽其源有五第二十二

方见中卷忍冬丸麦饭石膏黄六一汤神异膏桑枝汤神验血竭膏五味子汤压热神白膏加味十全汤牡蛎地黄膏人参内补

《外科精要》:[卷下]论痈疽敷神异膏功用第四十

搅匀,即成膏矣。愚按∶血竭膏,取其以毒攻毒也。若瘀恶已去,毒瓦斯既消,宜用神效当归膏,以其生肌续筋也

《冯氏锦囊秘录》:[女科精要卷十六]经病门诸论

雄鼠屎一两烧存性,为末,空心温酒调下一钱神效。血竭膏治干血气。锦纹大黄(酒浸晒干四两)为末,一升熬

《女科精要》:[卷一]经病门诸论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哈尔滨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神效乌金丸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27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神效乌金丸 1 拼音

shén xiào wū jīn wán

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哈尔滨方) 21 方名

神效乌金丸

22 组成

天麻1两3钱,没药1两半,归尾1两半,赤芍1两半,木香1两,草霜3两,京墨2两,益母膏2两,川芎1两半。

23 功效

平肝顺气,疏通经血,逐瘀生新,消化结聚。

24 主治

肝瘀气滞,瘀血闭经,恶露不下,积聚,症瘕。

25 神效乌金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黄酒或白开水送下。

26 制备方法

上除益母膏后入外,余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2钱1分重,外用大赤金为衣,丸用绵纸包裹,外用蜡皮封固,贮于瓷坛中。

27 用药禁忌

忌食腥辣;孕妇忌服。

古籍中的神效乌金丸 《外科大成》:[卷四不分部位小疵]无名肿毒

血出作痛。红花乳香(各三钱)水酒煎。加童便服。乌金丸治血瘀为患。伤处赤肿。或攻头面四肢者。每用一丸

《济阴纲目》:[卷之十临产门]难产催生

如圣散黄蜀葵子不拘多少,焙干为末,热酒调下二钱,神效,如无子,花亦可。若胎漏血干,难产痛极者,并进三

《寿世保元》:[卷七]产育

以此药贴顶心。缩回其肠。多用此药。如肠入则洗之。神效。一治难产或横或逆。或血海干涸。或胎不下。惶惶无

《普济方》:[卷四十四头门]偏头痛(附论)

心末(一字)麝香(一字)上同研令细。每服用少许乌金丸(出圣惠方)治偏头痛。皂荚(二两烧灰细研)石膏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一]跌扑

目录 1 拼音 2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之七宝散 3 《杨氏家藏方》卷四之七宝散 31 组成 32 功效 33 主治 3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银海精微》卷四之七宝散 41 组成 42 主治 4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之七宝散 6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之七宝散 7 《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之七宝散 8 《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六方之七宝散 9 《普济方》卷二十七之七宝散 91 组成 92 主治 9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10 《幼幼新书》卷十引《庄氏家传》之七宝散 101 组成 102 功效 103 主治 10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幼幼新书》(古籍本)卷二十七引《家宝》之七宝散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15 附注 12 《幼幼新书·拾遗方》之七宝散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124 制备方法 13 《活幼心书》卷下之七宝散 131 七宝散的别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135 加减 136 附注 14 《袖珍》卷三之七宝散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144 制备方法 15 《理瀹》之七宝散 151 组成 152 主治 15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154 制备方法 16 《卫生总微》卷十之七宝散 161 组成 162 主治 16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164 制备方法 17 《纲目拾遗》卷三引仇氏方之七宝散 171 组成 172 功效 173 主治 17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之七宝散 181 组成 182 功效 18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184 制备方法 19 《圣济总录》卷一一八之七宝散 191 组成 192 主治 19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194 制备方法 20 《产乳备要》之七宝散 201 组成 202 功效 203 主治 20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205 加减 206 附注 21 《圣济总录》卷一○九之七宝散 211 组成 212 主治 21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214 制备方法 22 《鸡峰普济方》卷十之七宝散 221 组成 222 主治 22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224 制备方法 23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之七宝散 231 组成 232 主治 23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234 制备方法 24 《百一选方》卷五之七宝散 241 组成 242 主治 24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244 制备方法 245 用药禁忌 25 《仁斋直指方论》卷八之七宝散 251 组成 252 主治 25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254 制备方法 26 《御药院方》卷八之七宝散 261 组成 262 主治 26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264 制备方法 27 《御药院方》卷十之七宝散 271 组成 272 主治 27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274 制备方法 28 《医方类聚》卷七十二引《居家必用》之七宝散 281 组成 282 功效 28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284 制备方法 285 附注 29 《奇效良方》卷六十一之七宝散 291 七宝散的别名 292 组成 293 主治 29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295 制备方法 296 附注 30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之七宝散 301 组成 302 功效 303 主治 30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305 制备方法 31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之七宝散 311 组成 312 主治 31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314 制备方法 32 《名家方选》之七宝散 321 组成 322 主治 32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33 《良朋汇集》卷四之七宝散 331 组成 332 主治 33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334 制备方法 34 《眼科全书》卷六之七宝散 341 组成 342 主治 34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35 《普济方》卷七十五之七宝散 351 组成 352 功效 353 主治 35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355 制备方法 36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九之七宝散 361 组成 362 功效 363 主治 36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365 制备方法 37 《理伤续断方》之七宝散 371 组成 372 主治 37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374 制备方法 38 《千金翼方》卷十一之七宝散 381 组成 382 主治 38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384 制备方法 39 《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之七宝散 391 组成 392 主治 39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394 制备方法 4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七宝散 七宝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qī bǎo sǎn

2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之七宝散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之七宝散又名截疟七宝饮,七宝饮。组成为常山、姜厚朴、陈皮、青皮、甘草、槟榔、草果仁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酒煎,疟发前二小时服。功能燥湿劫痰截疟。治疟数发不止,体壮痰湿盛,舌苔白腻,脉弦滑浮大者。方中常山、草果、槟榔祛痰截疟;厚朴、青皮、陈皮、甘草健脾燥湿,理气和中[1]。

3 《杨氏家藏方》卷四之七宝散 31 组成

晚蚕沙(微炒)1升,蛇床子(炒)1升,肉桂(去粗皮)3两,荆芥穗3两,干荷叶3两,藁本(去土)1两半,川乌头(炮,去皮脐)1两。

32 功效

《杨氏家藏方》卷四之七宝散具有舒筋止痛,散风去湿之功效。

33 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四之七宝散治经络寒湿,腿臂作痛,屈伸不能。

3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药2两,水5升,加葱、椒同煎,去滓淋渫。

35 制备方法

上(口父)咀。

4 《银海精微》卷四之七宝散

《银海精微》卷下方之七宝散。组成为琥珀、珍珠各三钱,珊瑚一钱五分,朱砂、硼砂各五分,玉屑一钱,葳蕤仁三十粒,冰片、麝香各一分。为细末,每次一米大许,点于有翳膜处。治翳膜遮睛[1]。

41 组成

琥珀3钱,珍珠3钱,硼砂5分,珊瑚1钱5分,朱砂5分,硇砂5分,玉屑1钱,蕤仁30粒,片脑1分,麝香1分。

42 主治

《银海精微》卷四之七宝散治翳膜遮睛。

4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临卧时,以铜簪挑1米大许,点于有翳膜处。

44 制备方法

上将前药俱细研如尘埃,方入麝香、片脑、蕤仁3件再研,熟官绢筛过于罐内。

5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之七宝散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之七宝散组成为当归、芍药、黄连、铜绿各二钱,杏仁(去皮)七粒,白矾、甘草各一钱。为细末,水煎去滓,临卧洗患处。可除瘀热。治风火眼痛[1]。

6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之七宝散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之七宝散组成为僵蚕、全蝎各十个,硼砂、雄黄、明矾、皂角各一钱,胆矾五分。为细末,吹喉。治喉痹及缠喉风[1]。

7 《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之七宝散

《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之七宝散组成为紫苏(去老梗)、香附各三两,甘草、陈皮(去白)、炒桔梗各二两半,川芎、白芷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二片,水煎,不拘时服。治时气伤风、伤寒,头昏体热,咳嗽;及脾胃肺腑不和,口中腥气异常,或牙缝微有鲜血。若痰嗽加制半夏;口腥气入盐煎[1]。

8 《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六方之七宝散

《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六方之七宝散又名七圣散组成为延胡索、没药、白矾、白芷、姜黄、当归、桂心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临产阵痛时烧铁淬酒调下。治临产腰痛[2]。

9 《普济方》卷二十七之七宝散 91 组成

人参 款冬花 钟乳石 鹅管石 明矾( 各二钱) 辣桂 甘草(各一钱)

92 主治

《普济方》卷二十七之七宝散治肺痿劳嗽。久嗽。

9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临卧。少许咽下。

9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0 《幼幼新书》卷十引《庄氏家传》之七宝散 101 组成

朱砂1钱,生犀1钱,牛黄1钱,珍珠1钱,脑麝1钱,金箔5片。

102 功效

退惊,化涎。

103 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引《庄氏家传》之七宝散治小儿惊风。

10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薄荷水调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1 《幼幼新书》(古籍本)卷二十七引《家宝》之七宝散 111 组成

木香(炮)1钱,丁香(炒)1钱,官桂(不见火)1钱,茯苓1钱,麻黄(去节)1钱,当归1钱,甘草(炙)1钱,人参1钱,大腹皮1钱,诃子(去核)1钱,川楝子(去核)1钱,秦艽(炒)1钱,地榆(炒)2钱,肉豆蔻(炮)1枚,藿香(炒)钱半。

112 主治

《幼幼新书》(古籍本)卷二十七引《家宝》之七宝散治小儿霍乱吐泻不食。

11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婴孺1字,3岁半钱,45岁1钱,水半盏,入枣半片,煎10沸,温服。

11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15 附注

本方方名,人卫社点校本作“大七宝散”。

12 《幼幼新书·拾遗方》之七宝散 121 组成

当归1分,芍药1分,甘草1分,大黄(蒸)1分,麻黄(去节)3分,白术(麸炒)2钱,荆芥穗2钱。

122 主治

《幼幼新书·拾遗方》之七宝散治小儿温壮伏热,伤寒烦躁,面赤气喘,夜热晓凉。

12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半钱至1钱,水半盏,葱白1寸,薄荷1叶,煎3分,分2次温服;若要泻,热服。

1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3 《活幼心书》卷下之七宝散 131 七宝散的别名

七宝饮

132 组成

紫苏(去老梗)3两,净香附3两,陈皮(去白)1两半,甘草1两半,桔梗2两半(锉,炒),川芎1两,白芷1两。

133 主治

《活幼心书》卷下之七宝散治时气伤风伤寒,头昏体热,咳嗽;及脾胃肺脏不和,口中腥气异常,或牙缝微有鲜血。

13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煎7分,不拘时温服。

135 加减

咳嗽,加制半夏;口腥气,加盐少许;调理诸疾,加枣子。

136 附注

七宝饮(《普济方》卷三六九)。

14 《袖珍》卷三之七宝散 141 组成

茯苓3钱,苍术3钱,细辛3钱,白矾3钱,石膏3钱,绿矾6钱半(生),麝香少许。

142 主治

《袖珍》卷三之七宝散治牙疼。

14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每日临卧刷牙,用唾津频频润之。

1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5 《理瀹》之七宝散 151 组成

山豆根、牙消、胆矾、白矾、鸡肫皮、辰砂、冰片各等分。

152 主治

《理瀹》之七宝散治喉闭,喉缠,悬痈下垂。

15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吹喉。

1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6 《卫生总微》卷十之七宝散 161 组成

白术4两,人参(去芦)1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炮),草果子(大者)2个(炮过用),诃子4个(炮,去核),干姜1钱(炮)。

162 主治

《卫生总微》卷十之七宝散治小儿霍乱吐泻,腹内撮痛。

16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半盏,加大枣1枚,生姜3片,同煎至7分,带热服。3岁下者药半钱,水半合煎之。

16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7 《纲目拾遗》卷三引仇氏方之七宝散 171 组成

好龙骨、象皮、血竭、人参、三七、乳香、没药、降香末各等分。

172 功效

《纲目拾遗》卷三引仇氏方之七宝散具有生肌收口之功效。

173 主治

《纲目拾遗》卷三引仇氏方之七宝散治刀伤。

17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温酒下;或掺上。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8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之七宝散 181 组成

海蛤1两,琥珀1两,真珠1两,白石英1两,玛瑙1两,光明砂1两,麝香1分。

182 功效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之七宝散可令齿白净。

18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每日取柳枝,打碎一头,点药揩齿。

184 制备方法

上为散,于乳钵内重研令细。

19 《圣济总录》卷一一八之七宝散 191 组成

钟乳(研)1分,丹砂(研)1分,海水沫(研)1分,白石英(研)1分,真珠末(研)1分,麝香(研)1分,珊瑚(研)1分。

19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一八之七宝散治口臭。

19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以柳木篦子咬头令软,摭药揩齿。

194 制备方法

上为散,再研细。

20 《产乳备要》之七宝散 201 组成

朱砂(研如粉)、桂心、干姜(炮)、当归(切,焙)、川芎、人参、羚羊角灰、茯苓各等分。

202 功效

匀血和气,补虚,压惊悸。

203 主治

《产乳备要》之七宝散治初产后惊悸,虚晕。

20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上药各为细末,若产妇平和,三腊以前直至满月,每日各取1字匕,以羌活、豆淋酒调下,空心服,日2夜1服;不饮酒者,以童便温调下。

205 加减

若觉心胸烦热,即减姜、桂,冷即加之;腹痛,加当归;心闷,加羚羊角;心中虚气,加桂;不下食或恶心,加人参;虚战,加茯苓。

206 附注

《济阴纲目》汪淇笺释:此方以芎、归、姜、桂为主,似太热矣。为之温血行血则可,若谓其能调和血气,安神镇惊,则未可也。临证者,悉再详之。

21 《圣济总录》卷一○九之七宝散 211 组成

珍珠末1分(研),石决明3分,琥珀3分(研),龙脑1分(研),熊胆1分(研),水精半两(研),贝齿半两。

21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九之七宝散治眼生胬肉侵睛,外障虽已钩割熨烙亦宜点。

21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每夜卧时点眼眦中。

21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再研匀。

22 《鸡峰普济方》卷十之七宝散 221 组成

琥珀、没药、乳香、蒲黄、百部末、桃胶、郁李仁(汤浸,去皮,研,入面少许,研匀令干,入温水和作饼子,焙,为末)各等分。

222 主治

《鸡峰普济方》卷十之七宝散治石淋。热伏留肠间,与水液相搏,结而成石,沙石自小便出,出辄欲死,脉散涩而无常度。

22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酒调下1钱,空腹服。服前先用引药好胡桃1个,烧存性,细研,酒1盏调服,移时服七宝散。

2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3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之七宝散 231 组成

珊瑚半两,琥珀半两,玉屑半两,曾青半两,紫贝半两,朱砂半两,鸡子壳(去白膜)半两。

23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之七宝散治眼翳障,年月深久,不能消散。

23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时,仰卧,以铜著取如绿豆大,点于翳上,一食久乃起,日35度点之。

234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24 《百一选方》卷五之七宝散 241 组成

北五味子、**壳(去顶蒂瓤)、陈皮、甘草各等分。

242 主治

《百一选方》卷五之七宝散治诸般咳嗽。

24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加乌梅1个,煎至1盏,食前、临卧去滓温服。

244 制备方法

上同炒,用姜擦子搅令香,碾粗末。

245 用药禁忌

不犯铜铁器。

25 《仁斋直指方论》卷八之七宝散 251 组成

人参2钱,款冬花2钱,钟乳石2钱,鹅管石(并生研)2钱,明矾(煅)2钱,辣桂1钱,甘草1钱。

252 主治

《仁斋直指方论》卷八之七宝散治肺痿劳嗽、久嗽。

25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临卧以少许咽下。

25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6 《御药院方》卷八之七宝散 261 组成

黄耆2两,当归2两,防风2两,荆芥穗2两,地骨皮2两,木通2两,白矾1两。

262 主治

《御药院方》卷八之七宝散治热汗浸渍成疮,痒痛不已。

26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药1两,以水3大碗,煎56沸,滤去滓,稍热淋渫患处,拭干,避风少时。

26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7 《御药院方》卷十之七宝散 271 组成

南炉甘石1斤(用木炭火烧令熟,为细末),黄连2两(去须,拣净,锉碎,用水一大碗,煎35沸,绢滤去滓)。

272 主治

《御药院方》卷十之七宝散治目不明,昏涩难开。

27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每点1黄米大于大眦头,渐加至1绿豆许。每日只点1箸。

274 制备方法

将黄连水和于炉甘石末内,用纸糊三两重,坐于灰池内,渗令干,次用枯白矾1钱,同研为细末。

28 《医方类聚》卷七十二引《居家必用》之七宝散 281 组成

胆矾3钱,缩砂仁2钱半,川芎2钱半,细辛2钱,滑石1两,绿矾1两,麝香少许。

282 功效

《医方类聚》卷七十二引《居家必用》之七宝散坚齿牢牙,去风板,白缝黑。

28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先用高茶刷漱,然后用药擦之。

2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85 附注

《经验秘方》以石膏代滑石,川芎用三钱,细辛用二钱半。

29 《奇效良方》卷六十一之七宝散 291 七宝散的别名

七宝吹喉散

292 组成

僵蚕(直者)10个,硼砂、雄黄,全蝎10个(头尾全者,去毒),明矾1钱,猪牙皂角一挺(去皮弦)1钱,胆矾半钱。

293 主治

《医方类聚》卷七十二引《居家必用》之七宝散治喉闭及缠喉风。

29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1字,吹入喉中。

2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96 附注

七宝吹喉散(《喉科秘诀》卷下)。

30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之七宝散 301 组成

牛黄1分,梅片1钱,琥珀3钱,大连珠4粒,台麝香5厘,生石膏2钱,熊胆仁2分。

302 功效

清热消肿,通关利窍。

303 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之七宝散治双单乳蛾,咽喉肿痛,缠喉白喉,痧喉烂喉,一切喉痹,内火上炎者。

30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外用,每用1分,吹喉内;内服,白开水送下,每服2分。

30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31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之七宝散 311 组成

西牛黄5分,真濂珠3钱,大梅片2分,真象牙屑3钱(焙黄),真青黛6钱,人指甲5分(男用女、女用男),壁喜窠45个(多多益善,板上者不用)。

312 主治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之七宝散治喉痧,一切喉风急症。

31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吹之。

314 制备方法

共乳无声为度。

32 《名家方选》之七宝散 321 组成

半夏8分,厚朴8分,良姜8分,甘草5分,青皮5分,草果5分,乌梅5分。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322 主治

《名家方选》之七宝散治欲成劳瘵,疑似之间,兼治虫积羸瘦者。

32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33 《良朋汇集》卷四之七宝散 331 组成

硼砂1钱,枯矾1钱,芦荟5分,青黛2分,轻粉2分,雄黄2分,冰片1分。

332 主治

《良朋汇集》卷四之七宝散治一切牙疳。

33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掺牙疳上,或以鸡翅扫敷之。

33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4 《眼科全书》卷六之七宝散 341 组成

归须、赤芍、栀子、荆芥、麻黄、大黄、甘草。

342 主治

《眼科全书》卷六之七宝散治大小眦赤肿痛,生肉翳者。

34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服。

35 《普济方》卷七十五之七宝散 351 组成

当归1钱半,芍药1钱半,甘草1钱,白矾1钱,杏仁(去皮)7个,黄连3分,真铜绿(细研)3分。

352 功效

《普济方》卷七十五之七宝散具有除瘀热之功效。

353 主治

《普济方》卷七十五之七宝散主治风眼。

35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同放瓷盏内,于锅中坐,煎至8分,去滓澄清,临卧时洗。

355 制备方法

上(口父)咀。

36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九之七宝散 361 组成

大黄(面包,煨)1钱,栀子仁1钱,赤茯苓1钱,黄芩1钱,赤芍药(炒)1钱,滑石1钱,甘草(炙)1钱。

362 功效

散热化痰,定喘止嗽。

363 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九之七宝散治婴儿咳嗽,喘急气满。

364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用桑皮煎汤;喘急气满不睡,磨刀水澄清,温暖服。

36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37 《理伤续断方》之七宝散 371 组成

晚蚕沙1升(炒),蛇床子1升(炒),肉桂2两(去皮),荆芥穗5两,干荷叶2两,藁本5两(去土),川乌2两(炮),薏苡仁3两。

372 主治

《理伤续断方》之七宝散治冷水风脚湿气下注,脚膝生疮,左瘫右痪,筋脉拘急,脚下隐痛,不得伸屈,不能踏地。

37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用水5升,加花椒、连须葱,同煎至7分,去滓,于痛处热斟淋洗。

374 制备方法

上(口父)咀,约2两重。

38 《千金翼方》卷十一之七宝散 381 组成

琥珀1分,白真珠1分,珊瑚1分,紫贝1分,马珂1分,朱砂2分,蕤仁半两,决明子1分,石胆1分。

382 主治

《千金翼方》卷十一之七宝散治目翳,经年不愈。

38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敷目中,如小豆大,1日3次。

384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39 《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之七宝散 391 组成

石决明(七孔者)3分,龙脑3分,真朱砂3分,琥珀3分,象胆1分,乌贼骨2分,曾青2分。

392 主治

《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之七宝散治眼翳障,赤痒热烂。

393 七宝散的用法用量

点目中。

394 制备方法

鲛人泪的道理:传说鲛人在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变成美丽的透明珍珠,称之为鲛人珠,是异常珍贵的宝物,有香铜软玉等神奇功效。

中国古籍中记载的鲛人即为西方文化中的美人鱼,在中国《搜神记》、《述异记》、《博物志》、《山海经》、《元史》等古籍均有记载。

传说中,鲛人善于纺织,可以制出入水不湿的龙绡,且滴泪成珠。唐诗人李商隐的名作《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便引用了鲛人的传说。据传说,鲛人的油燃点极低,且一滴就可以燃烧数日。民间盛传秦始皇陵中就有用鲛人油做燃料的长明灯。

文学形象:

人首鱼尾,貌美善歌,织水为绡,坠泪成珠。发色深蓝,深碧色的眼睛。寿命是人类的十倍左右。奴隶主畜养鲛人,成年后便剖开鱼尾,分成两腿,以人形拿到东市西市上出售获利。

鲛人生下来之初没有性别,成年后性意识觉醒,身体产生变异分裂为男女,也有一辈子中性化的。至于性别的转折,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意志。变身时间大约需要几个月到一两年,变身时身体发烫,鲛人一生只能选择一次性别。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2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3《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4《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5《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参考资料1:_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2:_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3:_肘后备急方

参考资料4:_脉经

参考资料5:_针灸甲乙经

中国古籍还值得阅读吗?

先说说你说的第一句话:看史记,感觉古代文人尽玩“文字游戏”,对自己思维能力提升没有帮助。这个“文字游戏”,我想应该是指善用典故或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