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生平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2收藏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生平简介,第1张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 民族主义 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泰戈尔生平简介

 泰戈尔在印度是一位很出名的作家,他出生于1867年,卒于1941年。泰戈尔的身份除了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哲学家。泰戈尔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贵族家庭,因为泰戈尔父母对文学以及诗歌创作就有着深刻的见解,泰戈尔从小就接触到了这些事物,而且在父母的 教育 下,掌握了很多文学以及诗歌创作方面的知识。

 在泰戈尔13岁的时候,他就有能力创作诗歌,他的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的更为明显。泰戈尔出生在一个大家庭中,他在家中排行最小,一共有13个哥哥和姐姐。他的哥哥姐姐在社会上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成就,有音乐方面的,戏曲方面的等等。总之泰戈尔家庭集聚了社会各界的精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无形之中就让泰戈尔学到了许多的知识。

 泰戈尔在文学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他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可这并不意味着泰戈尔接受过学校系统的教育,泰戈尔虽然在学校上过学,也去伦敦留过学,可都是短暂的学习, 他并没有在学校进行过完整的学习,而他如此深厚的文学创作功底,主要来源于家庭对他的影响,以及与生俱来的天赋加上自己后天的努力。

 之后,泰戈尔从事民族活动,他强烈指责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人民的压迫,同时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来鼓舞印度人民勇于同英国殖民者反抗。因此泰戈尔在印度民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对泰戈尔的评价也是极高的。

泰戈尔访华

 泰戈尔是一名诗人,他用自己的诗作向人们讲述了自己的思想以及对现实的感想。泰戈尔曾经到中国进行游历。

 泰戈尔曾经两次来到中国,泰戈尔访华发生在一九二四年和一九二九年,因为泰戈尔对于英国向中国私自输入鸦片的事情十分不满,还写了文章以表达自己的情绪。泰戈尔访华是应梁启超等人的邀请,一九二四年四月,泰戈尔来到了中国,这是泰戈尔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中国之后,泰戈尔受到了众人的欢迎。

 泰戈尔在中国期间,还发表了演讲,向众人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希望和平和安定存在于世界各地。泰戈尔第一次访华还起了一个中国名字“竺震旦”。一九二九年,泰戈尔第二次来到中国,但是这次泰戈尔是以朋友的身份来华探望徐志摩。泰戈尔向徐志摩讲述了自己的思想在其他各国受到排斥,这让泰戈尔十分伤心,但是他向徐志摩表示,他仍然会坚持自己的思想。泰戈尔对于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曾经发表了文章,以表示对中国的支持。泰戈尔更在日本对华发动战争后发表了讲话和诗作,公开支持中国人民。泰戈尔访华更是思想的交流,他来华之后,中国不少诗人受到他的影响,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泰戈尔访华是思想的交流,泰戈尔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支持着中国。

梅兰芳与泰戈尔的 故事

 梅兰芳是我国近代戏曲界大师,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和文学家。而梅兰芳和泰戈尔的交往,可称为中印两国 文化 交流 历史 的典范。说起梅兰芳和泰戈尔相知相交的故事,还得从1924年泰戈尔访华开始说起。1924年5月,泰戈尔应孙中山先生的邀请,前来中国访问。

 恰好5月7日是泰戈尔的生日,孙中山为了庆祝泰戈尔三十六岁生日,便安排新月社用英文演出了泰戈尔话剧作品《齐德拉》,以此恭祝泰戈尔生辰快乐。当时,梅兰芳也在台上表演,他的表演深深打动了泰戈尔。等到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和泰戈尔进行了会面,泰戈尔以很高的评价赞颂了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并希望自己离京之前还能在看以此梅兰芳的演出。

 5月19日,梅兰芳在开明戏院专门为泰戈尔表演了一场《洛神》。当时,泰戈尔穿了一身红袍礼服聚精会神的观看了梅兰芳的表演。梅兰芳在舞台上翩若惊鸿,他那清丽又优雅的声音余音绕梁,深深撼动着泰戈尔。听着听着,泰戈尔也像年轻人一样激动地站起来,为梅兰芳频频鼓掌。

 等到谢幕后,泰戈尔前去后台向梅兰芳道谢。虽然,泰戈尔在中国逗留的时间很短,但是泰戈尔和梅兰芳所结下的不解之缘,也成为当时一段佳话。等到泰戈尔离开北京时,梅兰芳还专门前去给泰戈尔践行。践行当日,泰戈尔还给梅兰芳作了一首诗歌,以此表达自己对梅兰芳的赞赏。

1 泰戈尔的座右铭

2 泰戈尔励志诗歌:永恒的青春

3 泰戈尔的哲理名言大全集

4 关于勉励奉献的名言名句

5 2017大庆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莫汉在喜玛拉雅山脉环绕的湿婆的出生地附近称为Uttaranchal的地方长大,这是一个在印度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 从他的儿童时代起,他就常常与到他家乡修行的瑜伽人为伴,接受喜玛拉雅瑜伽最精纯的知识。

青年时代, 莫汉移居瑞诗凯诗(Rishikesh), 印度瑜伽之都。在瑞诗凯诗(Rishikesh)的瑜伽中心向Brahmchari Rudra Dev学习瑜伽课程, 这里的瑜伽课程是BKS Iyengar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课程之一。在那儿,Mohan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其后,在最负盛名的瑜伽研习中心Himalayas Center 和印度印度Kaivalyadhama瑜伽研究学院潜心学习。此后,他前往世界著名的瑜伽治疗学校Swami Vivekananda Yoga Anushandhana Samsthana的瑜伽治疗课程深造并且实践,获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由于Mohan学习过传统的Hatha、Ashtanga、Sivananda、Mantra和Himalayan瑜伽,从而使他精通多种不同风格的瑜伽。

除了探索瑜伽与人体各个部分的关系以外,莫汉通过从师多个瑜伽大师,阅读了大量的古瑜伽手经文, 并掌握了瑜伽哲学思想体系的丰富和广博的知识。

2007年初,莫汉老师专程赴印度,跟随BKSIyengar大师学习瑜伽理疗课程,随后回到瑞诗凯诗,跟随OPTiwari大师进修瑜伽理论私人辅导课程。

莫汉老师来自印度瑜伽圣地瑞诗凯诗(Rishikesh)。最初在瑞诗凯诗(Rishikesh)的“瑜伽中心”(YogaStudy Center)随BKS艾扬格大师早年的弟子,著名的瑜伽导师Brahmchari RudraDev学习瑜伽,并获得了优秀的成绩。之后,莫汉在最负盛名的“喜玛拉雅瑜伽研习中心”(Himalayas Center)、印度卡瓦拉亚达翰慕(Kaivalyadhama)瑜伽研究学院潜心学习 同时还前往闻名于世的辨喜大师创立的瑜伽治疗学院(SwamiVivekananda Yoga Anushandhana Samsthana)进行瑜伽治疗课程深造和实践,获得了丰富临床经验由于莫汉系统学习过传统的哈他瑜伽(Hatha Yoga)、艾扬格瑜伽(Iyengar  Yoga)、阿斯汤伽瑜伽(Ashtanga Yoga)、悉瓦南达瑜伽(Sivananda Yoga)和喜玛拉雅瑜伽(Himalayan Yoga)等,从而使他通达多种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瑜伽体系。莫汉师从多位印度著名的瑜伽大师,聆听了大师们的教授,并阅读了大量的瑜伽经典和古籍,掌握了印度瑜伽哲学思想体系丰富和广博的知识。2007年起,莫汉老师每年专程赴印度,跟随BKS艾扬格大师学习瑜伽理疗课程。

佛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它于公元前六世纪晚期产生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中国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浩瀚的佛教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欲认识中国文化,不可不了解佛教,不可不稍知佛教典籍。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今已2000年。它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历史上真实的佛教决不是一种孤立的信仰,它一直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哲学思想,民间的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乃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合任一起。中国佛教虽然与印度佛教有渊源和继承关系,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就逐步结合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接受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改造,然后才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和新面貌。中国佛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佛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汉代佛教。此期佛教刚传人中国,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翻译的主要是禅经和《般若经》。这时期,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禅学被看作是学道成仙的方术之一,佛教是在与道教方士思想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道时期。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佛教。 此期佛教被大量翻译,中国僧侣佛学论著纷纷问世,般若学出现了不同学派,民间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著名大师有道安、慧远、鸠摩罗什和僧肇等。重要佛学思潮,一是般若学quot;空论,二是因果报应 和神不灭论。此期,佛学受到了当时玄学的影响。所谓玄学是以《老子》、《庄子》、《周易》这几部书作为基础结合当时的现实政策而发展成的一种不同于汉代经学的新理论。它研究体用、有无、本末这样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广泛地影响了当时佛教的发展。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隋唐佛教。此期,是佛教的全盛时期,也是它中国化的时期。这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随着政治的统一 ,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融合趋势的加强,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创立了不少新宗派。如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三论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每一宗都有自己的理论和修持体系,师道相传,谨守不变。唐统治者(除唐武宗外)实行儒、佛、道三教并行政策,使佛教得以昌盛,同时促进了儒、佛、道的融合。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的不同功能,使其作用互补,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摄取儒、道思想,不仅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理论。如天台宗把道教的丹田、炼气等说纳入自己的学说,倡导修习止观坐禅除病法。华严宗不仅把儒道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 以《周易》的元、亨、利、贞四德配佛教的常、乐、我、净四德;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配佛家的不杀生、不邪谣、不饮酒、不妄语。这就把佛教的理想境界、道德规范与儒家的德性、德行等同起来。禅宗则更进一步,不仅不提倡念佛、拜佛、坐禅,甚至呵佛骂祖,主张性净自悟,凡夫即佛,在日常生活中即可实现成佛理想。这种思想深受道家的自然主义、玄学家的得意妄言理论以及旷达放荡、自我逍遥的影响。隋唐佛教的特点是系统性、宗派性。第四个时期是宋元明清佛教。此期的佛教由盛转衰(主要指汉族地区),佛教与中土固有文化和民俗进一步融合,在民间信仰上树立了广泛而牢固的基础,但并无新的宗派产生,主要是禅宗还在流传,其次是净土宗。在理论方面也无创新,主要是证明佛教理论与正统的儒家思想不违背,提倡三教融为一体,表面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也掺杂了佛教思想。概括这一时期佛教的特点是,结合了中国封建政治、伦理,使之更加中国化。第五个时期是近代佛教。此期,由于受到西方外来思想的冲击,佛教思想也无形中受到国外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佛教部分理论成为沟通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外来思想的一个中间环节。特别是戊戌变法之后,一些倡导改良运动或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学者,对佛学理论都有所发挥。并且和新的思潮结合在一起。以上是中国佛教发展史的粗略轮廓和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历代至西域或古印度求取佛典传本者甚众,从公元三世纪後半叶到八世纪前半叶,中国汉地僧人到西方取经的共有105人,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有52人,隋唐时期有53人。除了玄奘,还有蔡愔、秦景、朱士行、竺法护、法净、法领、法显、释智严、释宝云、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宋云、惠生、道药、法勇、僧纯、宝暹、道邃诸师、智猛、慧叡、沮渠京声、玄照、玄太、道方、隆法师、信胄、常敏、明远、窥冲、智行、大乘灯、昙润、道琳、慧命、灵运、智弘、义净、慧日慈愍、释悟空、法献等人,可能还有其他人去过西天取经,但可能因为名气太小,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而被人遗忘。

1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诗人、哲学家——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一1941少年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涉足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且均获得杰出成就;其中,最能体现他的风格特征的,是他的诗。在印度,在世界许多国家,泰戈尔都被尊为“诗圣”。

2阿兰达蒂·洛伊 《微物之神》

3基兰·德赛 《失落》

不是秦戈尔,是泰戈尔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孟加拉族人,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反现代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诗集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生平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 民族主义 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印度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