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顺的文言文或古文及解释 (有分加喔!)
关于孝顺的文言文或古文及解释 (有分加喔!)
东汉陆绩,字公纪。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卧冰求鲤
原文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译文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关于孝顺的文言文出师表!
《陈某孝顺》文言文解释原文: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①食铛②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③,恒④装一囊,每煮食,辄⑤伫录⑥焦饭,归以遗⑦母。后值⑧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⑨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⑩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⑾山泽,皆⑿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好::喜欢、爱好。 ②铛:铁锅。 ③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④恒:经常、常常。 ⑤辄:就。 ⑥伫录:贮藏。 ⑦遗:赠送。 ⑧值:时值。 ⑨未展:来不及。 ⑩于:在。 ⑾走:跑。 ⑿皆:都。
译文:吴郡人陈某,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某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正值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主簿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
文言文孝丐中乞丐孝顺的动作描写1、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直之竹筒中。
2、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
3、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
4、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
讲究孝顺的古文文昌孝经
作者:佚名
《文昌孝经》是道家从自身的自然宇宙观出发,指出人的自然生命承载体的可贵,父母生育子女受尽辛苦,养育子女耗尽心血,子女应该体恤孝敬父母,并以此道推己及人,由此不但保全自身天性,还可以获得上天赐福科举成功,乃至证果得道,是一部很具有道家特色的弘扬孝道的典籍。
求关于孝顺的古文~~急求~~
陆绩六岁 怀橘孝母
九、怀橘遗亲 后汉陆绩
后汉陆绩。字公纪。年六岁。至九江见袁术。
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术
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
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推敲”古文言文+解释贾岛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 岛 似不见。时 韩吏部 愈 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 岛 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 岛 方觉悟。顾问欲责之。
岛 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 韩 立马良久思之,谓 岛 曰:‘作敲字佳矣。’”
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谓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然后是我自己的简化解释……
贾岛写诗,思考是‘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好,还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好。最后碰到韩愈,韩愈说推好。
后来就用推敲来形容这样的反复思考斟酌了
复制来源:
孝顺的概念(文言补充佳弟子规么?~~里面有“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第一部分:入则孝,您查查
解释古文(文言文)的手法。楼上的零下一度点二先懂点文言文再评价文言文不迟
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就是“秦汉时的明月与关塞”
倒装如“唯你是问”就是“唯问你”,“是”仅表示倒装。意思就是“只追究(问)你[的责任]”
孝顺的解释尊敬.爱戴.关心.照顾自己的长辈!
孝顺:应该是每个人对自己父母的一种责任,一种感情;听话是一种型别,反驳是另一种型别;顺从是一种型别,对着干是另一种型别;这都应该取决于事情的本身。
当孩子慢慢长大,见识、学识开始比父母渊博的时候,孩子对父母的照顾,管理就像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一样的。所以在30年、40年以后,对父母的“听话”不一定是一个孝顺孩子唯一可以做的!
孩子孝顺父母,应该是照顾老人的衣食住行,让他们晚年过的安乐,不用再为生机操劳,只要养好自己的身体,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去自己喜欢去的地方,不受经济上的约束。
古籍中孝和顺的定义是不同的,孝是指对父母尽孝,顺是指听从父母之命而不违背。
古人讲孝道,并没有说要孝顺。孔子和孟子都说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如果父母之命是错误的,你明知不对却又无条件服从,这就是不孝,是陷父母于不义。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1 24孝的古文怎么翻译
一孝感动天 虞舜,瞽孝感动天 瞍(ɡǔ sǒu)之子。
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三 鹿乳奉亲 周郯(tán)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
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 被误杀的危险。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四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lí huò )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 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qú)劳。 五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啮指痛心 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六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zhèn)。
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七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
2 《24孝》内容概括鲁迅《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扩展资料"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3 翻译古文二十四孝的第一个故事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4 《24孝》内容概括鲁迅《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
《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扩展资料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5 24孝故事孝闻天下
鹿乳奉亲
孔子论孝
芦衣谏亲
负米养亲
曾子倡孝
孟子重孝
上书救父
卖身葬父
行佣孝母
卧冰求鲤
辞征孝亲
孝母勤廉
替父从军
代父受刑
学医疗亲
斥盗护婆
尽忠报国
弃官寻母
打虎救母
以孝教僮
积钱葬母
异国寻母
四子争孝
6 24孝的故事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
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
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
有诗颂曰: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
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
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7 对中国传统“二十四孝”的理解《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关于孝道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
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虽然孝道是古代封建帝王社会宗法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二十四孝》的最初目的也是维护礼教。
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其中虽不乏过时的、落后的、乃至不合情理的东西,但作为孝亲的精神还是可借鉴的。
另外如“为亲负米”、“亲尝汤药”、“亲涤溺器”等,作为孝亲之情,也是应该学习和提倡的。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 一、孝感动天 二、戏彩娱亲 三、鹿乳奉亲 四、百里负米 五、啮指痛心 六、芦衣顺母 七、亲尝汤药 八、拾葚异器 九、埋儿奉母 十、卖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亲 十二、涌泉跃鲤 十三、怀橘遗亲 十四、扇枕温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闻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笋 十八、卧冰求鲤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饱血 二十一、尝粪忧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涤亲溺器 二十四、弃官寻母。
8 古代24孝是什么一、孝感动天 二、戏彩娱亲 三、鹿乳奉亲 四、百里负米 中国二十四孝 五、啮指痛心 六、芦衣顺母 七、亲尝汤药 八、拾葚异器 九、埋儿奉母 十、卖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亲 十二、涌泉跃鲤 二十四孝图(1-12)(12张) 十三、怀橘遗亲 十四、扇枕温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闻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笋 十八、卧冰求鲤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饱血 二十一、尝粪忧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涤亲溺器 二十四孝图(13-24)(12张) 二十四、弃官寻母。
9 二十四孝一书中第七孝全文郯子鹿皮取乳孝亲
郯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历史文献当中,有关他的记载,已经无法考证。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郯子从小就十分孝顺他的双亲。他念念想到父母生活的不便,时刻体恤父母的艰辛,是一个真正至孝之人。岁月一年年地度过,郯子逐渐长大成人。同时,父母也在渐渐变老,郯子深谙人生的苦短,他越发感觉到父母一生的不易,从而倍加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时刻。
不幸的是,两位老人都害了眼病,几乎到了失明的边缘。内心的苦闷,令双亲陷入了对生活的绝望之中。孝顺的郯子看在眼里,痛在心上,难道生养了自己的父母注定要在黑暗中度过余生吗?能有什么办法让父母的眼睛好起来呢?郯子平日一边安慰父母,一边加紧寻医问药,他要想尽一切办法解除父母的痛苦。
一天,他们对郯子讲,常听别人说鹿乳可以治眼病,所以自己也很想试试到底能不能见效。郯子听后,记在心里。他一面让父母放心,一面盘算如何才能获得鹿乳。因为,母鹿是不会轻易让别人采集奶汁的,郯子就决定乔装改扮,披上鹿皮,扮成一只小鹿,钻进深山寻找鹿乳。由于郯子的装扮非常逼真,还仿照小鹿的姿势和动作,所以当他进入到鹿群栖息的地方后,并没有惊动鹿群,也没有引起母鹿的怀疑。终于,他小心翼翼取到了鹿乳。就在他要离开鹿群的时候,被打猎的人发现。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后,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
郯子孝敬双亲的好名声,越传越远。后来,大家推荐他为国君,这个国就叫郯国。郯子知识渊博,公元前525年郯子朝鲁时,鲁大夫昭子问及少昊氏以鸟名官之故,郯子回答甚为详尽。这件事载入史册,流誉后世。当时孔子听到此事后,立即“见于郯子而学之”。韩愈在《师说》中“孔子师郯子”之句即出于此。
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真正称得上孝子的人,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始终把孝养父母摆在人生目标的第一位。郯子为了父母,可以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深山,其中的胆识和智慧的确令人佩服。人生在世,能够切身力行,成就自己的孝子之德,令父母心安,是每一个为人子的应尽的责任。
原文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剡子俱以情告,以免。
诗曰:
亲老思鹿乳,
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
山中带箭归。
论语为政第二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4)御:驾驭马车
(5)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原文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原文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2)养:音yàng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
原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关于孝顺的文言文或古文及解释 (有分加喔!)
本文2023-11-01 21:26: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