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养生术及功法简介
关于辟谷养生,可分三个方面论述。一是促成辟谷的原因,二是辟谷的时间,三是辟谷的方法。
一、促成辟谷的原因
虽然以“原因”为主,但也包括方法,共有八点。
1、养生术而致辟谷
炼气、服气、咽津、导引等养生方法,都可以激发辟谷或促成辟谷,当代一些养生家所传辟谷功法是导引功。
2、丹道内功辟谷
内功很精深时就可辟谷。丹道家所谓“气满不思食”,如陈抟、谢自然,都因内炼而辟谷。
3、真人加持辟谷
在历代神仙人物传记中,就记载过某人与已成道的真人见面,或谈话,或者仅仅是做了个奇异的梦而能辟谷。比如唐代武元照,梦见一个神人要她“不必五谷杂粮,刻意修炼”,并授她灵宝大洞法。从此她就辟谷了,而且还能为人治病。有个叫韩子展的太尉,还发现武元照入睡、入定后,不闻鼻息之声(修成胎息),而且从她的鼻端会冒出一缕青气,变成一个寸长左右的婴儿,色如琉璃,在她腰上盘旋,一会儿就不见了。武元照还能透视他人的五脏六腑而给人治病。有时,别人请她到远处去治病,她辟谷不食,途中仆人饿了,她便拿出两个桃子,吹口气,让他吃了,就能走数十里不觉饥饿劳累。武元照给桃子吹一口气,仆人食之就不饥饿,这就是“加持”。
4、真人施物辟谷
成道真人施你食物,食之即能辟谷。比如唐代王奉仙,有人给她一些奇珍异果,她吃了之后立即辟谷不食了。何仙姑初遇吕洞宾时,吕公施她一桃,她吃了之后就辟谷不食了。唐代刘法师遇异人张公弼施药则辟谷。这要有仙缘才有此感遇。
5、真人施丹辟谷
成道真人施你外丹,服后即能辟谷。近代真人季至苍,在陇东崆峒山遇师,师给他丹药,食后即能辟谷,且能为人治病。他站在冰上,能化冰为热水,可见真阳之足。为人治病他就踏一足,病就好了。人称“赤足大仙”。
有时,丹与物是不分的,丹即物,物即丹。像王奉仙就是吃了真人所施之果而辟谷,此果亦丹。奉仙的师父对她说:“百谷之实,吃了伤真气,草木的果实,吃了损人年寿,你应该辟谷养真。”王奉仙起初辟谷仅食些水果,听了真人之言,五谷及瓜果梨桃一并断之。而她的肌肤却越来越像冰玉般丰润洁白,明眸异貌,整个就是仙女之相。这就是说她的全身与气质都变化了。
明代的朱蒲包好道,在他十八岁时遇见了异人授丹药一丸。《松江府志》记载:此药闪闪发光,“服之觉腹中热气分涌,遂不觉寒暑饥渴”,并且有了神通。这就是外丹的气化作用。
6、服食而致辟谷
服用丹药、中药、某些水果、蔬菜、花草,有些还是真人所施的。如宋代的徐熙春,在邵武城南五峰院遇见了铁冠道人,《续文献通参》中记载道人“自言姓蔡,住武夷,遗(之)以五华草,食之甘美,自此不复粒食,惟饮清泉”,于是徐公就隐修终生。秦汉方士羡门子以服食而修成大道。《抱朴子内篇·仙药》载:“羡门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也”。我居终南山时,黄龙洞前五味子树很多,成熟后食之,口中甘津不绝,能滋肾水。
7、感异而成辟谷
感异指遇见异人,或某种因缘,或因做了某梦,或遇食某物而辟谷。
像元代丹士去留馨,原姓范,名胜,《莱州府志》说他“自幼灵秀,好游,遇异人授以辟谷导引之术。即长绝不饮食,身轻如槁叶,行住处异香袭人,自号去留馨。”这是遇见了异人。前面提到的武元照梦见了神人要她“不必五谷杂粮,刻意修炼”,从而辟谷,也是感异。比如毛女是秦朝宫女,秦亡后她逃乱入山,无物可食,就吃松叶,从此不饥不寒,身轻如飞。到宋代时她还在华山修炼。
这就是感遇某种因缘而促成辟谷。再如《江西通志》记刘瑶英“随父华避乱石城琉璃山,因食异果,遂绝粒,容貌顿改,仙去”。
8、外丹而成辟谷
服用了外丹后辟谷。这外丹,既可以是自己炼的,也可以是真人施的。像晋代元阳子炼成外丹后就辟谷不食,魏伯阳、葛洪都长于外丹,他们服外丹后,辟谷不食人间烟火。唐人刘商好道,遇一道士施丹,“吞之,顿觉神爽不饥。”
二、辟谷的时间
1、炼丹前辟谷
这主要是为了去病气、强身体、消浊阴、增阳气,属于丹道中的“清地平基”功夫。身体不清净,你就无法心清静,神宁静,当然就不会入静入定了。当代真人青龙山人有法诀云:“身未清时,不可能静,站难持久,坐难入定。此痛彼痒,挠肝抓心。心烦意燥,杂念纷纭。以此类浊身入道,何能明心见性,岂能跨玄通灵。”所以,在正式炼丹前进行一次辟谷是必要的。
2、炼丹中途辟谷
此时,一般是自己的元神自主调理而辟谷;有时是内功渐深,“气满不思食”而辟谷。炼丹中途大多有辟谷这一过程的出现,要顺其自然,自然而始,自然而终,才合于神修。青龙山人前辈说:“人本有形有质为命,有质无形为神。炼神进入一定阶段,清理身体浊质是自然。故命功当以存形去质来顺应而辟谷。一旦达到一定净化程度,元神远于命,命当复自然,方不致耗去元神采气补元的精力,并为下一步修炼大丹在命功中重新调整作好准备,故需外五行(营养食品)来补内五行,色身是不能遁于顽空的。长期赖于父母者非孝子,无止境依赖元神者非明心。”可见,此时辟谷后还有个复食的过程。某年正月入山,与同行的李老师谈起辟谷,他说他曾辟谷21天,什么都不想吃,只是偶尔吃点西瓜,甚觉快意。当然,肯定是在夏秋之季辟谷的,之后他又自然复食。
3、丹成后的辟谷
真正炼成金丹后,要食则食,要辟则辟,随缘自在,了无所碍,而且还有些奇异之处:数月不食亦不见腹馁,一顿能吃数十碗面也不见其饱。历代《神仙传》中这样的真人还真不少。像明代的丹师尹蓬头就如此。在《畿辅通志》中记载,他时常闭关静卧,多则逾月,少则六日,辟谷不食。亦可一餐尽四十碗面,或一担瓜,亦不见饱。他本是宋理宗时人,到明时已三百岁了。由此可见他内功之精深。再如汉代的孔安国,乃孔子后代,内外丹皆成。《神仙传》中说他“隐潜山,弟子随之数百人。每断谷入室,一年半复出,益少。其不入室,则饮食如常,与世人无异。安国为人沉重,尤宝惜道要,不肯轻传。”他一出室就饮食如常,乃和光同尘之举,不愿惊世骇俗。
三、辟谷的方法
1、服气辟谷法
“咽津纳气是人行”。一般辟谷都以此法为基础,而闭息法是最主要的方法。《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载:“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陡登山,提一斛许重,终日不倦。又时时引弓而略不言语,言语又不肯大声。问之,云:断谷亡精费气,最大忌也。”东汉张衡,吐纳不食。再如北魏寇谦之弟子李皎,服气绝粒数十年,九十岁而有童颜。唐中书舍人谢良弼妻王氏师事吴筠修炼,绝粒咽气,神和体轻,时有奇香异云,临映居第。唐李泌绝粒咽气,身轻,能自屏风上引指使气,吹烛可灭。郭休“有运气绝粒之术”。褚伯玉“炼气餐霞,积年绝粒”。北宋王鼎,能辟谷饮气,人不见其饮食。
2、丹药辟谷法
丹药,一种是普通丹药,人人可配制;一种是地元神丹,只有真人才能炼成,得之一粒,大者可以立即成真,转化色身,在气化色身方面有不可思议的神效。当然,外丹也有层次,有的外丹服之仅能辟谷,不能气化肉身。《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记载:晋代尹虔子隐居华山,得仙人管成子蒸丹饵术法,服之辟谷,体骨轻健,色如童子。魏晋道士张重华,服胡麻(黑芝麻)玄丹,久久不复饮食,身体轻强,反易故形(脱胎换骨易旧容)。金代吉志通“不火食,但饵黄精、苍术,精神清澈,行步如飞(《陕西通志》)。
3、祈愿辟谷法
祈愿法,就是发一个愿望,希望自己辟谷。不过是心念专一于祈愿上,一念诚信,即可通感,内可感通自己的元神而自然辟谷,外可感通成道真人而得到加持。1994年,我想外出打工、修炼,为了减去饮食上的顾虑,在家先修习辟谷法,祈愿老师加持。不管老师是否加持,信号是否沟通,你一定要有诚信而不生疑,这样,你自己的元神信号首先就启动了。若疑信交攻于心,则心不定,气不聚,辟谷难成就。就好比拜佛,你恭恭敬敬地拜佛也是拜你自己——训练了你的恭敬心,虔诚心,并不是说你给佛多拜就多得福,而是“自拜佛性”。所以,我一下子就进入辟谷状态了。再如,我写《辟谷道论》时,发了一个愿望,全书要在辟谷状态中完成,自然而然地就不吃了。愿力的作用与自己神的信号、功能分不开,祈愿也是炼神之一法,有的修道人老渴望遇到真人,这也是祈愿,结果遇见了。
4、胎息辟谷法
能修成胎息,辟谷不在话下。葛洪说他的祖父葛玄由于修成了胎息,还能在水下打坐修炼,辟谷又算什么呢?《晋书·许迈传》中写这位灵宝派大师“常习吐纳气法,服气一气千余息……遂善于胎息”。别人呼吸一千次,他才呼吸一次,从而能辟谷,而有童颜。等于一小时才呼吸一次,能至此境,丹道必成。吐纳咽津乃胎息之基础,胎息又是内丹术的基础,采药与见玄关都离不开胎息之功。
真息是比胎息更深的内呼吸。西汉孟节修成胎息,口含一枣核,十年不饥。唐代嵩山女仙焦炼师生于南朝齐景间,至唐时,容若五十许,胎息绝谷,行走若飞。唐代张果真人胎息辟谷,食时唯美酒及“三黄丸”(黄芪、黄芩、黄精)。
5、食蔬辟谷法
今人张琪十六年只吃蔬菜,不吃五谷、肉类、鸡蛋,就是食蔬辟谷法,一般在初期辟谷或初学辟谷时可学之,还可食枣。如唐代的羊音感遇仙人,“后不喜谷气,但饮水三升,日食百合一盏。身轻,骨节皆动,抖擞如竹片拍板声。”可见,他的色身也转化了。百合润肺生津,补气,是上品美食。
传说黄帝时的古仙赤将子舆“不食五谷,而啖百草花……能随风雨上下”,也即轻身御风而行,这也属于食蔬辟谷。
6、诵咒辟谷法
一类是诵念一种“辟谷咒”而直接辟谷。这种“咒”实际是一种明理、炼神、传导信号的韵文。其二是“咒物辟谷”。如咒枣,然后食枣就能辟谷。取五方之气(观想),然后默颂法言,吹气于枣上,食之。平时意守丹田,咒枣时要观想北方黑气,东方青气,南方红气,中央黄气,西方白气,都凝聚于此枣中了。至于咒语,你慧心一悟,灵机一动,自己也会给自己生出“心咒”,只要能表达你的愿望,读来朗朗上口就行。当然要含有修真玄理。
7、观想辟谷法
观想本身是炼神。正如青龙山人前辈所言:
“假设(想)人不见,日久见真情。假愿化真愿,凡念化真心。心之变为阳,不变者处阴。此精至一颠,无有不生灵。至于其法度,问德心性行。今德为药引,昨德是药根。长久守住德,天设地应成。”
这一诀把内炼中观想的玄理概括无余,真人之方甚简易,还望读者三思行。观想日久,精气神凝,自生妙用,德是药引都在真心。
后汉武陵人黄敬,字伯严,饱读经书,曾入仕,后修道。隐修霍山,八十年后又登中岳,服气断谷,每日观想赤星出现,久之,周身如火而热。200岁时返老还童,成了“地仙”。他观想而周身生热是内丹效应,大药生成之后,周身都热。大药生成者,单衣过冬,辟谷不食是自然之事。
还有一种观想法,想咽入黄气入胃,就可以辟谷不食了。这是道家常用之法。汉代支子元给清灵真人裴元仁传过此法。
8、导引辟谷法
导引主要为炼形。现代的辟谷法大多是服气、观想、导引之法。《神仙传》中记载东汉时丹阳人沈建好道不仕,“学导引服食之术,还年却老之法……故建遂断谷不食,轻举飞行,或去或还,如此三百年,乃绝迹,不知所之也”。唐代商栖霞真人,居白石山下,于彭祖洞中修炼导引之术,并长吐纳之道,绝食谷物30多年。元代的去留馨遇异人而得辟谷导引之术,不饮食。
9、守一辟谷法
守一是修炼辟谷之本,只要你有志于辟谷,精神专一,即可辟谷。道经中说“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一”是形而上者,可以指神、气、道。“守一”也可指精一于某种方法。如精一于服气,你就能辟谷;精一于服饵,精一于导引,都可以促成辟谷。关键是你能否做到精一执中,微妙察照。精一于辟谷,可成丹道。
10、神修辟谷法
元神自主,自然而然地会出现辟谷,辟谷也是神修丹法中的一个过程。青龙山人前辈说:“既是过程,有开始就应该有结束,从无意始,亦要终于无意。有一种人,饥肠饿肚而不知缺什么,此可曰意识中断,耗的是元神,不是坐化‘升天’,就是衰竭殒命,还强之名曰‘过关’。有的人‘关’是渡过去了,可其培炼出的精华——元神将不复为生,更不要谈什么功能。”
实际上,神修的含义有二。一是真人(成道者)帮你修炼,如元照梦见有神人告诉她“不必五谷杂粮,刻意修炼”,并给她传了大洞法、灵宝经。这就是“梦中神授”。这个“神”不是宗教中的“神灵”,而是历史上成了道的真人。其二是你自己的元神修炼,韩子展太尉于夜间见到有青气从元照鼻端出,化为三寸左右的婴儿,色如琉璃,这就是她修出的神体,聚则成形,散则成气。
11、自然辟谷法
青龙山人前辈有一段话:
“另一种人是自然辟谷,不饥不饿,也有精神,天之助也。然而此中也有天数。天不助无道之辈,德不扶难明之人。人的意识中若出现信号需定数中止辟谷,执于有形而不服无形之数者,盛阳少阴。强夺天源是罪一,喧宾(识神)夺主(元神)是其罪二;自罪其神是三。”
当然,定数中需要你辟谷,你且被后天习气所困而不能辟谷,也是喧宾夺主,自罪其神,自轻性命。
自然辟谷有三句话,而且可以贯通于一切辟谷之中:不饥饿,不想吃,你就不吃,而且身体越来越精神。状态不是饥饿,不想吃;方法是不吃;效应是越来越精神。
12、信息辟谷
真人加个信号就可以辟谷。如感梦,或与真人谈话,或得到真人所施之物而辟谷。
唐代达观子李筌,在骊山下遇见一老母,为他讲《阴符经》,然后又给李筌施了一顿麦饭,李筌自吃了老母之饭后,就绝食了,从此辟谷修道,还写出了《太白阴经》、《中台志》等书。宋代赵自然真人,梦见一道者,自言姓阴,状貌魁伟,纶巾素袍,髦发斑白,引他至山中,对他说:“你有道气,我教你辟谷法”,便给他一支柏叶嚼,赵自然醒后,神气清爽,一闻火食之气即呕,遂辟谷,只吃点生果,饮泉水。据说道者是汉代阴长生真人。信号的传递比较玄妙,也不好说,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而被视为“伪科学”。但这确系客观现象存在,应当给予严谨的科学研究才对。
以上是粗浅的划分,有些内容是互相交叉的,并不能截然分开。比如真人施物而辟谷就有信息在;而诵咒与祈愿、观想都有关。
无戒学堂日更第234天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中华民族原始宗教的延续。道教的最高理想:“长生不死,常欲乐生”,其内涵把长寿、最佳养生之道作为自己的道义。
道教的最高境界:“形与神俱,飞升成仙”。其含义把精神修养,形体锻炼,形神合一视为与养生观密不可分。
道教把人体视为“小宇宙”,把自然界视为“大宇宙”,大与小运转要协谐,要顺乎自然造化之道,不可违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尽享天年的人伦之乐。
道家养生方式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最上乘者是先秦时代老子倡导的清静无为,中乘者为秦汉方士的神仙服食,最下乘者是东汉末期的张道陵等。明、清以来,道家的养生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在精神、呼吸、形体、食物等修炼方面形成了整套方法,其中许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作为道教的精华传习至今。
道家特别强调精神方面的修炼,把“清静无为”、“离境坐忘”作为养神的核心。道家认为,自然界博大无边,欲望又无有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物质名利,势必会劳神伤身,损害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就必须“去物欲,简尘事”。
道家所提倡的这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静无为”,虽是不现实的,但对生活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的人们,如若在紧张喧闹的现代生活中,有那么片刻的时间,使整个身心回归到自然状态,进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对消减疾病、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恐怕会有裨益的。道家养生的另一核心方式是注意呼吸修炼。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气法,它与现代气功中的调息、吐纳、内视功法、内守丹田法很相似。道教认为吸入天地间的四时正气,日、月、星辰的精气,就可以长生。结合呼吸修炼,道家也很讲究形体修炼。其主要内容有按摩、导引、拳术。按摩,即循行一定的经穴,用按压、揉摩、捏推等手法作用于人体;导引、拳术则是引导四肢百骸,做各种屈伸俯仰运动,达到疏通经络、理气止痛的治疗效果。
道教的养生,以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为最终目标。这种对于长生不老向往的思想,早在老庄著作中就有阐述。在《庄子》的《逍遥游》和《齐物论》等篇中,有关于神仙的描述:“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意思是神仙的肌肤光滑洁白得如同冰雪,姿容美丽婉转得如同少女。不吃五谷,只是吸风饮露。乘着天上的飘浮的云气,驾驭着飞龙,行游在四海之外。《庄子》还说到这些神仙,大火烧着不觉得热,江河冰着不感到冷,雷电飓风打着它也不会惊慌。《战国策·楚策》中有奉献不死之药的故事,尽管它是讽刺楚王、揭露进药人“欺王”的,但它反映我们祖先早就在寻求长生的方法,探索生死的奥秘了。
《史记·始皇本纪》和《汉书·郊祀志》里都有秦始皇和汉武帝热衷于寻求仙药的记载。秦始皇在位12年,就千次派遣方士携带童男、童女,入海求取长生药。汉武帝时,方士又以炼制黄白药作为获取长生之药的手段。
综观道教的养生方式,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
(1)守一之道
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对于“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约在东汉时就广泛流行过。魏晋以后,逐渐同存思、吐纳、导引等融合在一起,成为后来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魏晋时广泛流行。有的称体内各部分各有神灵居位,将意念存于体内,称为存神。存神而与神合一,即可登临仙界。有的主张存思中,应以意念内观自身脏腑,就可获得自身脏腑之形象,这就是内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思类文献,一般有较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3)导引之道
导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种人的肢体运动。它与气息调节配合,求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其后,导引之法越来越多,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
(4)吐纳之道
吐纳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长生延年。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后来的内丹功法也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魏晋以后,逐渐同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调节呼吸达到似胎之状,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长生成仙。战国时期就已流传,魏晋和唐代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即草木药和金石药。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亏缺”,就是中医家们常说的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意思。金石药因为来自天地之间,古人以类附比,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炼制不死丹药,以求长生。大约成于西汉时,到唐代达到鼎盛。由于服食丹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评,唐以后即衰微。从历史实际和现代科学的角度审视,矿物烧炼的丹药,对于人的长寿延年是没有意义或者意义极微,有些丹药则是有害的,过量即导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养生方式的发展史上却是一项有影响的客观存在,并在客观上对于中国古化学史和古医药史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8)内丹之道
内丹之道指的是人体作为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运转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内丹与外丹相对。内丹之说约起于南北朝的后期。在外丹术衰微以后,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主要方法。从元直至明清,道教内丹术内容逐渐丰富,融会贯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导引、吐纳和胎息等种种方法,并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侧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节制和谐,还精补脑等房中方法,以求长生。战国时期,房中术已形成。西汉时就有较系统的理论。早期道教并不禁欲,遂将房中术纳入道术之中。后流于*靡,在南北朝时期被排斥出道术。从现存少量文献看,其中包含的性卫生的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学意义。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求,包括饮食、言语、作息、穿着、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适应变化,顺乎天时地利,以求健康长生。上述几个方面的养生术是整个道家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主干。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一书中高度评价说:
“道教思想中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道教的养生方式就成了世界传统养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宝贵财富。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我国历史悠久,积累了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的养生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中华养生文化。我国古代的养生文化经典要首推《黄帝内经》,其他一些古籍中也广泛涉及不同的养生观点与理论。1《黄帝内经》:古老的养生文化经典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黄帝内经》一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辉的养生学、康复学著作。因为它全面地反映并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养生学、康复学成就,对于中医养生学、康复学的有关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从而奠定了我国养生学、康复学的理论基础,是学习中医养生学、康复学的必读之书。
《黄帝内经》是战国秦汉以来各医家的论文汇编,其汇编成书的时间约在西汉。然自成编以后,直至唐代,仍有增损。因此,《内经》这部著作,并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医学成就,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各医家的经验总结汇编。所谓黄帝著《内经》,亦仅是托名而已。
《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养生学思想如下:
第一,正确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么”。《黄帝内经》认为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如《素问?宝命全形论》里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灵枢·本神篇》亦曰:“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即认为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这种认识是符合实际的。
第二,认为“天人相应”,养生学、康复学的根本点在于“顺应自然”。《黄帝内经》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天有所变,人有所应,因而,强调要适应自然变化,避免外界侵袭。如《灵枢·本神篇》指出:“要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明确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从而开辟了中医防病养生的先河。
第三,清楚地阐明了生命的发展规律。《黄帝内经》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有独到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不仅注意到年龄阶段的变化,也注意了性别上的生理差异,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男子8岁为一生理阶段,女子7岁为一生理阶段的递变规律,《灵枢·天年篇》以10岁为一阶段的递变规律,分别详细阐述了人的生理变化特点。
第四,对衰老的认识是正确的。《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衰老的变化过程及衰老表现,并指出情志、起居、饮食、纵欲、过劳等诸方面若调节失当,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并提出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论基础。
依据《黄帝内经》的原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养生思想包括以下内容:
(1)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
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诸如先天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营养状况、个人职业等等。但能否讲究养生之道,也很重要。《内经》中已把“治未病”的预防为主的思想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并提出能否抗衰老的关键是实行正确的养生之道。疾病是健康的大敌。但《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养生之道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补人体正气,增强抵抗力,从而不得病或少得病。
(2)养生学、康复学的原则和方法
《黄帝内经》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康复学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人们的预防保健和康复实践。现分述如下:
①协调阴阳
疾病是健康的大敌,而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黄帝内经》都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故主张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因此,要想不得或少得疾病,就必须注意协调阴阳,切实做到“法于阴阳”,补其不足,纠其偏胜,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②保阳气,益阴精
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③顺应自然
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如果不能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因此,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此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还提出了四时“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具体方法,来抗御外界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机体阴阳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④调摄精神
注重调摄精神,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精神意志活动,是五脏精气活动的体现,但反过来,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脏腑的活动,正如《灵枢?本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御”、“收”、“适”、“和”,都有主动的含义。所以,充分发挥人的意志作用,重视精神的调养,既是养生防病、预防早衰的重要原则,也是内因为主的学术思想在摄生学说中的体现。精神意志调摄的方法,有两个具体内容,一是养意志,二是调情志。培养意志是为了加强脏腑气血的活动能力,调和情志则在于排除干扰脏腑气血活动的精神因素。⑤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饮食调理得当,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饮食不足或调理不当,则可诱发某些疾病。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食饮有节”的养生方法、维护脾胃化源。其内容包括节饮食、忌偏嗜、适寒温诸方面。
⑥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这里主要包括睡眠、劳作、性生活等几个方面。古人观察到,日月江河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行有常”,人要长寿,就要“法则大地,象似日月”(《素问·上古天真论》),使自己的生活作息保持一定的规律,才能“生气不竭”。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四季卧起早晚之宜,《素问?生气通天论》有平旦、日中、日西将暮三时劳作歇息之分。现代生物学也认为,人体存在许多生命节律,控制着机体的生理活动。《内经》“起居有常”的养生方法,就是要人们顺从这些生命节律,安排起居作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持生命力长久不衰。
(3)关于发育、衰老与长寿的论述
“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这说明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限度,是指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传统医学称之为“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春秋皆度百岁”的记载。唐,王冰注曰:“度百岁,谓至一百二十岁也。”《灵枢·天年》则重点讨论了关于天年的问题,提出“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并对人体自出生以后,从幼年、健壮、衰老直到死亡的各个阶段(10~100岁)生理上、体态行动上和性情变化上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论述,认为人生的一般寿命应当有百岁,到百岁以后才是自然趋向衰老的最终阶段。《黄帝内经》认为造成早衰的主要原因是起居无节,精神失于调摄,缺少锻炼,不注意养生防病;指出养生长寿的要旨在于顺应天时,形神兼养,保全精气,这些精辟的论述,包含着十分科学的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健康长寿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武当山的道医们,在道教手印启示下,经过研究整理,创建出了一套手指养生功。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道教手指养生功的介绍。
武当道教手指养生功
它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手三阳(阴)经与全身各脏腑、器官等关系,通过对手指、手掌、手臂进行点揉捏拿活抻掐擦等手法按摩,达到平衡阴阳,调节五行,舒经活络,消疲止痛。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双手的手指尖是全身动脉和静脉的交接处,经常按压、揉捏手指尖,可以加强全身的体液代谢,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力。
此套养生功,可以整体练习,也可以拆开单独练习其中的一式或几式。没有环境、设施及精神方面的特殊要求。在工作时的小憩,出差时坐车、乘船、乘飞机、看**电视及其它文艺节目时,均可练习揉指头、掐指甲等功法。所以,此套功法特别适合那些工作繁忙,久坐办公室,经常出差,久坐各种交通工具的人群。只要养成有空就练习的习惯,你就可享受永远健康的快乐。
武当道教手指养生功口诀
双手插磨头脑清,十指对顶能强心。旋动乾坤通经脉,双手托天松骨筋。点掐指甲精神爽,揉捏十指治头痛。拿擦三关行气血,轻活天柱颈背灵。劝君日日多修炼,百年枯木能逢春,此诀本为祖师留,方法虽简理意深。
揉捏十指歌
揉捏拇指脑清灵,揉捏食指胃肠清,揉捏中指强心脏,环指专保肝和平。揉捏小指壮双。肾,小指亦喜多拔伸。每指揉捏三百次,头痛失眠永不侵。
武当道教手指养生功动作及功效说明:
1、双手插磨头脑清
动作说明:双手指分开,相互交错对插,手指根部相对,这时手指用力并拢,双手向反方向拔出。拔出时,要求双手指能相互摩擦。一插一拔为一次,共做36次。
功效:对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十指对顶能强心
动作说明:双手指尖稍用力相对,指尖先向上,再将指尖由上转向内(指尖指向自己的胸前),这时两手指尖稍加大力度,以免指尖滑脱,亦要求转动36次。
功效:此功对胸闷、心悸、心慌气短、动辄汗出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冠心病及血管硬化有预防作用。
3、旋动乾坤通经脉
动作说明:两手掌心向下,拇指相对,其余八指交叉,两手腕作彼浪式运动,动作要求轻灵自然,每分钟要求做60~100次左右,做一分钟即可。
功效:此功可以疏通手三阳(阴)经之经气,对手臂、肘关节、腕关节疼痛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4、双手托天松骨筋
动作说明:两手心向下,手指相互交叉,反掌,手心向外,由胸前向上过头,掌心朝上,两臂伸直,尽力做上顶之势,须做9次。
功效:对肩周炎、颈椎病、胸椎病,均有很好的治疗效用,并可预防上述病症。
5、点掐指甲精神爽
动作说明: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点掐右手每个指甲,每指点掐36次,再用右手拇指和食指点掐左手指甲,每指也点掐36次。每天若能完成10个周次,每个手指甲即可得到360次点掐。
功效:武当道教医药认为,手指尖的穴位是人体经络中气血的“井”,“井”水旺盛,灌注经络中的气血充足,灌注有力,才有利于经络气血通畅。点掐指尖,就像掏洗水井,井水越掏越旺。现代医学也研究证实,手指尖是人体动脉和静脉的交接处,点掐指尖,能加快人体的体液代谢,改善周身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故能使人达到神清气爽,全身轻松。
6、揉捏十指治头痛
动作说明:用左手拇食二指揉捏右手各手指,再用右手的拇食二指揉捏左手各手指,每指要求揉捏1分钟以上。
功效:此功能更进一步地加强血液循环,有效地改善大脑血液供养。对头痛,特别是血管性头痛及神经性头痛有治疗作用。
7、拿擦三关行气血
动作说明:武当道教医药特别讲究三关六节。三关,分上三关与下三关。此处单说上三关,指的是腕关节、肘关节与肩关节。拿擦三关,即拿捏、摩擦腕肘肩这三个关节,每个关节拿捏、摩擦9次,左右交替操作。
功效:拿擦这三个关节,可以松弛关节粘连,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改善手三阳(阴)经的气血循环,达到阴阳平衡,五行调和的作用。
8、轻活天柱颈背灵
动作说明:武当道教把颈椎称为“天柱”。轻活天柱,是指把头前低30度,再缓慢地由前向左后旋转头部,目视左后上方,稍停10~30秒钟,以颈肩部有作胀感为准。慢慢把头转正,再前低,向右后方旋转头部,目视右后上方稍停10~30秒钟。以颈肩部有作胀感为准,再把头转正,左右各做3~9次。
功效:此功能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胸椎病、肺气肿、气管炎、慢性咽炎,对预防上述疾病有显著效果。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
背宜常捶阳气旺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柱神经和脏腑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治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面宜多擦气血平
按摩面部,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数十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擦10余次。经常按摩面部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时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眼球转动为运眼。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不疼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保护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年起床时给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治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由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即将两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
辟谷养生术及功法简介
本文2023-11-01 21:33:0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1429.html